茶旅在途之二——大方千秋傳歙綠 方圓萬里頌徽茶

黃山毛峰 龍井茶 綠茶 黃山新聞網 2017-04-26
茶旅在途之二——大方千秋傳歙綠 方圓萬里頌徽茶

黃山新聞網4月25日訊(餘紅俐)歙縣大方茶屬綠茶類中的扁形茶,原產於安徽省歙縣老竹嶺半山中,傳說因系大方和尚創制而得名。"大方創制於明代,清代被列為“貢茶”。由於大方茶的茶園,一般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山勢險峻,峰巒攢簇,竹木遍植,雲霧縈繞,雨量充沛,形成了一個小氣候。同時,土質優良,表層烏沙,中層紅黃壤,呈酸性,非常適宜茶樹的生長。

茶旅在途之二——大方千秋傳歙綠 方圓萬里頌徽茶

雲谷大方原料為一芽二葉初展,約三萬個芽葉製成一公斤幹茶。製作過程為:殺青—揉捻—做坯—拷扁——輝鍋。雲谷大方不揉捻,以炒代揉,整個製作過程都在鍋中進行,用甩、捺等手法將芽葉做成扁葉形。

茶旅在途之二——大方千秋傳歙綠 方圓萬里頌徽茶

據《歙縣誌》記載:“五代十國,歙縣大方茶已產兩浙,並作貢品。”據李大椿主編《西湖龍井》一書記述“扁形龍井茶很可能是吸取大方茶炒制技術而發展起來的,大方茶用荷包鍋和菜油,而龍井茶用淺鍋和桕油。”歙縣大方茶外形扁平勻齊、挺秀光滑、色澤暗綠微黃、芽藏不露。湯色清澈微黃,香氣高長有板栗香,滋味濃醇爽口,葉底嫩勻,芽顯露肥壯。

3月26日,安徽歙縣杞梓里鎮唐裡村舉辦“大方茶”開園節。歙縣大方茶茶園有46750畝,年產量2000餘噸,為促進農民脫貧增收,政府舉辦開園節吸引遊客和外商,以節為媒搭建農民銷售平臺,通過手工製作大方茶來保護和傳承文化品牌,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茶旅在途之二——大方千秋傳歙綠 方圓萬里頌徽茶茶旅在途之二——大方千秋傳歙綠 方圓萬里頌徽茶

同時,也有機械化的生產。機械化炒茶效率非常高,殺青機噴出濃烈的、發酸的青草味,落下的茶葉滾熱,像是許多發燙的小手落在人的手心中。高溫讓茶葉有了灼烤的氣息,茶香明顯,有輕微的玫瑰花香,甚至有咖啡的淡焦香,也可稱之為慄香,無法言傳,似有似無。

茶旅在途之二——大方千秋傳歙綠 方圓萬里頌徽茶

歙縣是徽文化的主要發祥地和集中展示地,也是中國十大歷史名茶——黃山毛峰茶原產地,中國扁形茶鼻祖——頂谷大方茶的發源地。1981年,全縣茶園面積297857畝,茶葉產量8403.05噸,被譽為“茶葉產量全國之最”先進單位,獲安徽省人民政府獎旗。1955年,中國茶葉公司評出十大名茶,黃山毛峰、頂谷大方榜上有名,1986年雙雙被選為國家禮品茶。1986年,黃山銀鉤被評為全國名茶,同年被選為外交部禮品茶。

(來源:黃山新聞網 作者:餘紅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