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車間安全意識爆表——

我們工作的這個房間

只有一個入口(萬一火災……)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車間安全意識爆表——

我們工作的這個房間

只有一個入口(萬一火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環境保護意識爆表——

我看到一箇中國人

往碼頭後面的排水溝傾倒化學試劑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車間安全意識爆表——

我們工作的這個房間

只有一個入口(萬一火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環境保護意識爆表——

我看到一箇中國人

往碼頭後面的排水溝傾倒化學試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就是工作態度和能力……一言難盡。

生產期間,美國工人經常嘻嘻哈哈扯皮,愁眉苦臉抱怨。

一位開叉車的大姐,工作時間翻騰垃圾箱解悶。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車間安全意識爆表——

我們工作的這個房間

只有一個入口(萬一火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環境保護意識爆表——

我看到一箇中國人

往碼頭後面的排水溝傾倒化學試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就是工作態度和能力……一言難盡。

生產期間,美國工人經常嘻嘻哈哈扯皮,愁眉苦臉抱怨。

一位開叉車的大姐,工作時間翻騰垃圾箱解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流水線上的一位大伯,因為手指太粗頻頻失誤。

一群人齊心協力好不容易造出一塊玻璃,一碰即碎。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車間安全意識爆表——

我們工作的這個房間

只有一個入口(萬一火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環境保護意識爆表——

我看到一箇中國人

往碼頭後面的排水溝傾倒化學試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就是工作態度和能力……一言難盡。

生產期間,美國工人經常嘻嘻哈哈扯皮,愁眉苦臉抱怨。

一位開叉車的大姐,工作時間翻騰垃圾箱解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流水線上的一位大伯,因為手指太粗頻頻失誤。

一群人齊心協力好不容易造出一塊玻璃,一碰即碎。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當中國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強制加班。

大洋彼岸的美國工人只回一句:

“我,到點下班!”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車間安全意識爆表——

我們工作的這個房間

只有一個入口(萬一火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環境保護意識爆表——

我看到一箇中國人

往碼頭後面的排水溝傾倒化學試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就是工作態度和能力……一言難盡。

生產期間,美國工人經常嘻嘻哈哈扯皮,愁眉苦臉抱怨。

一位開叉車的大姐,工作時間翻騰垃圾箱解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流水線上的一位大伯,因為手指太粗頻頻失誤。

一群人齊心協力好不容易造出一塊玻璃,一碰即碎。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當中國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強制加班。

大洋彼岸的美國工人只回一句:

“我,到點下班!”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產量怎麼可能上得去。

那把中國式管理移植到美國工廠行不行?

看片中最有意思的一處對比。

中國工廠,實行軍事化管理。

開工之前,先開例會。

身材精瘦的工人們排排站好,立正、稍息、報數。

齊喊口號:

好,很好,可以更好!

對不起、對不起!

請,請!

謝謝,謝謝!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車間安全意識爆表——

我們工作的這個房間

只有一個入口(萬一火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環境保護意識爆表——

我看到一箇中國人

往碼頭後面的排水溝傾倒化學試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就是工作態度和能力……一言難盡。

生產期間,美國工人經常嘻嘻哈哈扯皮,愁眉苦臉抱怨。

一位開叉車的大姐,工作時間翻騰垃圾箱解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流水線上的一位大伯,因為手指太粗頻頻失誤。

一群人齊心協力好不容易造出一塊玻璃,一碰即碎。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當中國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強制加班。

大洋彼岸的美國工人只回一句:

“我,到點下班!”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產量怎麼可能上得去。

那把中國式管理移植到美國工廠行不行?

看片中最有意思的一處對比。

中國工廠,實行軍事化管理。

開工之前,先開例會。

身材精瘦的工人們排排站好,立正、稍息、報數。

齊喊口號:

好,很好,可以更好!

對不起、對不起!

請,請!

謝謝,謝謝!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前來取經的美國領導,瞳孔震動。

——顯然受到很大的衝擊。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車間安全意識爆表——

我們工作的這個房間

只有一個入口(萬一火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環境保護意識爆表——

我看到一箇中國人

往碼頭後面的排水溝傾倒化學試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就是工作態度和能力……一言難盡。

生產期間,美國工人經常嘻嘻哈哈扯皮,愁眉苦臉抱怨。

一位開叉車的大姐,工作時間翻騰垃圾箱解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流水線上的一位大伯,因為手指太粗頻頻失誤。

一群人齊心協力好不容易造出一塊玻璃,一碰即碎。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當中國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強制加班。

大洋彼岸的美國工人只回一句:

“我,到點下班!”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產量怎麼可能上得去。

那把中國式管理移植到美國工廠行不行?

看片中最有意思的一處對比。

中國工廠,實行軍事化管理。

開工之前,先開例會。

身材精瘦的工人們排排站好,立正、稍息、報數。

齊喊口號:

好,很好,可以更好!

對不起、對不起!

請,請!

謝謝,謝謝!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前來取經的美國領導,瞳孔震動。

——顯然受到很大的衝擊。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他們決定把這種管理方法帶到美國去。

效果如何?

立正、稍息、喊口號就別想了。

稍顯臃腫的美國工人們,連排排站都費勁。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車間安全意識爆表——

我們工作的這個房間

只有一個入口(萬一火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環境保護意識爆表——

我看到一箇中國人

往碼頭後面的排水溝傾倒化學試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就是工作態度和能力……一言難盡。

生產期間,美國工人經常嘻嘻哈哈扯皮,愁眉苦臉抱怨。

一位開叉車的大姐,工作時間翻騰垃圾箱解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流水線上的一位大伯,因為手指太粗頻頻失誤。

一群人齊心協力好不容易造出一塊玻璃,一碰即碎。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當中國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強制加班。

大洋彼岸的美國工人只回一句:

“我,到點下班!”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產量怎麼可能上得去。

那把中國式管理移植到美國工廠行不行?

看片中最有意思的一處對比。

中國工廠,實行軍事化管理。

開工之前,先開例會。

身材精瘦的工人們排排站好,立正、稍息、報數。

齊喊口號:

好,很好,可以更好!

對不起、對不起!

請,請!

謝謝,謝謝!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前來取經的美國領導,瞳孔震動。

——顯然受到很大的衝擊。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他們決定把這種管理方法帶到美國去。

效果如何?

立正、稍息、喊口號就別想了。

稍顯臃腫的美國工人們,連排排站都費勁。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車間安全意識爆表——

我們工作的這個房間

只有一個入口(萬一火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環境保護意識爆表——

我看到一箇中國人

往碼頭後面的排水溝傾倒化學試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就是工作態度和能力……一言難盡。

生產期間,美國工人經常嘻嘻哈哈扯皮,愁眉苦臉抱怨。

一位開叉車的大姐,工作時間翻騰垃圾箱解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流水線上的一位大伯,因為手指太粗頻頻失誤。

一群人齊心協力好不容易造出一塊玻璃,一碰即碎。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當中國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強制加班。

大洋彼岸的美國工人只回一句:

“我,到點下班!”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產量怎麼可能上得去。

那把中國式管理移植到美國工廠行不行?

看片中最有意思的一處對比。

中國工廠,實行軍事化管理。

開工之前,先開例會。

身材精瘦的工人們排排站好,立正、稍息、報數。

齊喊口號:

好,很好,可以更好!

對不起、對不起!

請,請!

謝謝,謝謝!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前來取經的美國領導,瞳孔震動。

——顯然受到很大的衝擊。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他們決定把這種管理方法帶到美國去。

效果如何?

立正、稍息、喊口號就別想了。

稍顯臃腫的美國工人們,連排排站都費勁。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哈哈哈……

中國工人“面目模糊但性價比高”,美國工人“個性鮮明卻懶惰又事逼”。

兩種形容,不含褒貶義。

《美國工廠》並沒有宣揚歌頌中國工人的“奮鬥”,也沒有刻意批判美國工人的“不上進”。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的背後,是“土壤”的迥異。

各自觀念根深蒂固。

理論上,你可以一辯對錯。

但兩種觀念,都有背後的現實和無法擺脫的無奈。

當它們試圖融合時。

一場矛與盾的交鋒,在所難免。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車間安全意識爆表——

我們工作的這個房間

只有一個入口(萬一火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環境保護意識爆表——

我看到一箇中國人

往碼頭後面的排水溝傾倒化學試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就是工作態度和能力……一言難盡。

生產期間,美國工人經常嘻嘻哈哈扯皮,愁眉苦臉抱怨。

一位開叉車的大姐,工作時間翻騰垃圾箱解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流水線上的一位大伯,因為手指太粗頻頻失誤。

一群人齊心協力好不容易造出一塊玻璃,一碰即碎。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當中國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強制加班。

大洋彼岸的美國工人只回一句:

“我,到點下班!”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產量怎麼可能上得去。

那把中國式管理移植到美國工廠行不行?

看片中最有意思的一處對比。

中國工廠,實行軍事化管理。

開工之前,先開例會。

身材精瘦的工人們排排站好,立正、稍息、報數。

齊喊口號:

好,很好,可以更好!

對不起、對不起!

請,請!

謝謝,謝謝!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前來取經的美國領導,瞳孔震動。

——顯然受到很大的衝擊。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他們決定把這種管理方法帶到美國去。

效果如何?

立正、稍息、喊口號就別想了。

稍顯臃腫的美國工人們,連排排站都費勁。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哈哈哈……

中國工人“面目模糊但性價比高”,美國工人“個性鮮明卻懶惰又事逼”。

兩種形容,不含褒貶義。

《美國工廠》並沒有宣揚歌頌中國工人的“奮鬥”,也沒有刻意批判美國工人的“不上進”。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的背後,是“土壤”的迥異。

各自觀念根深蒂固。

理論上,你可以一辯對錯。

但兩種觀念,都有背後的現實和無法擺脫的無奈。

當它們試圖融合時。

一場矛與盾的交鋒,在所難免。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6年10月,福耀美國工廠的竣工典禮盛大召開。

一片鮮花掌聲之中,也出現刺耳的雜音。

美國參議員上臺講話,不合時宜地提到“工會問題”。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車間安全意識爆表——

我們工作的這個房間

只有一個入口(萬一火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環境保護意識爆表——

我看到一箇中國人

往碼頭後面的排水溝傾倒化學試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就是工作態度和能力……一言難盡。

生產期間,美國工人經常嘻嘻哈哈扯皮,愁眉苦臉抱怨。

一位開叉車的大姐,工作時間翻騰垃圾箱解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流水線上的一位大伯,因為手指太粗頻頻失誤。

一群人齊心協力好不容易造出一塊玻璃,一碰即碎。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當中國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強制加班。

大洋彼岸的美國工人只回一句:

“我,到點下班!”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產量怎麼可能上得去。

那把中國式管理移植到美國工廠行不行?

看片中最有意思的一處對比。

中國工廠,實行軍事化管理。

開工之前,先開例會。

身材精瘦的工人們排排站好,立正、稍息、報數。

齊喊口號:

好,很好,可以更好!

對不起、對不起!

請,請!

謝謝,謝謝!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前來取經的美國領導,瞳孔震動。

——顯然受到很大的衝擊。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他們決定把這種管理方法帶到美國去。

效果如何?

立正、稍息、喊口號就別想了。

稍顯臃腫的美國工人們,連排排站都費勁。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哈哈哈……

中國工人“面目模糊但性價比高”,美國工人“個性鮮明卻懶惰又事逼”。

兩種形容,不含褒貶義。

《美國工廠》並沒有宣揚歌頌中國工人的“奮鬥”,也沒有刻意批判美國工人的“不上進”。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的背後,是“土壤”的迥異。

各自觀念根深蒂固。

理論上,你可以一辯對錯。

但兩種觀念,都有背後的現實和無法擺脫的無奈。

當它們試圖融合時。

一場矛與盾的交鋒,在所難免。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6年10月,福耀美國工廠的竣工典禮盛大召開。

一片鮮花掌聲之中,也出現刺耳的雜音。

美國參議員上臺講話,不合時宜地提到“工會問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臺下工作人員聞之色變。

因為對福耀集團來說,“工會”二字是大忌。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車間安全意識爆表——

我們工作的這個房間

只有一個入口(萬一火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環境保護意識爆表——

我看到一箇中國人

往碼頭後面的排水溝傾倒化學試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就是工作態度和能力……一言難盡。

生產期間,美國工人經常嘻嘻哈哈扯皮,愁眉苦臉抱怨。

一位開叉車的大姐,工作時間翻騰垃圾箱解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流水線上的一位大伯,因為手指太粗頻頻失誤。

一群人齊心協力好不容易造出一塊玻璃,一碰即碎。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當中國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強制加班。

大洋彼岸的美國工人只回一句:

“我,到點下班!”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產量怎麼可能上得去。

那把中國式管理移植到美國工廠行不行?

看片中最有意思的一處對比。

中國工廠,實行軍事化管理。

開工之前,先開例會。

身材精瘦的工人們排排站好,立正、稍息、報數。

齊喊口號:

好,很好,可以更好!

對不起、對不起!

請,請!

謝謝,謝謝!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前來取經的美國領導,瞳孔震動。

——顯然受到很大的衝擊。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他們決定把這種管理方法帶到美國去。

效果如何?

立正、稍息、喊口號就別想了。

稍顯臃腫的美國工人們,連排排站都費勁。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哈哈哈……

中國工人“面目模糊但性價比高”,美國工人“個性鮮明卻懶惰又事逼”。

兩種形容,不含褒貶義。

《美國工廠》並沒有宣揚歌頌中國工人的“奮鬥”,也沒有刻意批判美國工人的“不上進”。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的背後,是“土壤”的迥異。

各自觀念根深蒂固。

理論上,你可以一辯對錯。

但兩種觀念,都有背後的現實和無法擺脫的無奈。

當它們試圖融合時。

一場矛與盾的交鋒,在所難免。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6年10月,福耀美國工廠的竣工典禮盛大召開。

一片鮮花掌聲之中,也出現刺耳的雜音。

美國參議員上臺講話,不合時宜地提到“工會問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臺下工作人員聞之色變。

因為對福耀集團來說,“工會”二字是大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後福耀董事長曹德旺召開緊急會議。

再次明確態度:

“如果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車間安全意識爆表——

我們工作的這個房間

只有一個入口(萬一火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環境保護意識爆表——

我看到一箇中國人

往碼頭後面的排水溝傾倒化學試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就是工作態度和能力……一言難盡。

生產期間,美國工人經常嘻嘻哈哈扯皮,愁眉苦臉抱怨。

一位開叉車的大姐,工作時間翻騰垃圾箱解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流水線上的一位大伯,因為手指太粗頻頻失誤。

一群人齊心協力好不容易造出一塊玻璃,一碰即碎。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當中國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強制加班。

大洋彼岸的美國工人只回一句:

“我,到點下班!”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產量怎麼可能上得去。

那把中國式管理移植到美國工廠行不行?

看片中最有意思的一處對比。

中國工廠,實行軍事化管理。

開工之前,先開例會。

身材精瘦的工人們排排站好,立正、稍息、報數。

齊喊口號:

好,很好,可以更好!

對不起、對不起!

請,請!

謝謝,謝謝!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前來取經的美國領導,瞳孔震動。

——顯然受到很大的衝擊。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他們決定把這種管理方法帶到美國去。

效果如何?

立正、稍息、喊口號就別想了。

稍顯臃腫的美國工人們,連排排站都費勁。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哈哈哈……

中國工人“面目模糊但性價比高”,美國工人“個性鮮明卻懶惰又事逼”。

兩種形容,不含褒貶義。

《美國工廠》並沒有宣揚歌頌中國工人的“奮鬥”,也沒有刻意批判美國工人的“不上進”。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的背後,是“土壤”的迥異。

各自觀念根深蒂固。

理論上,你可以一辯對錯。

但兩種觀念,都有背後的現實和無法擺脫的無奈。

當它們試圖融合時。

一場矛與盾的交鋒,在所難免。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6年10月,福耀美國工廠的竣工典禮盛大召開。

一片鮮花掌聲之中,也出現刺耳的雜音。

美國參議員上臺講話,不合時宜地提到“工會問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臺下工作人員聞之色變。

因為對福耀集團來說,“工會”二字是大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後福耀董事長曹德旺召開緊急會議。

再次明確態度:

“如果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早在建廠之初,福耀集團就擺出堅決拒絕工會的立場。

原因很簡單:

一旦工會介入,福耀的管理就會礙手礙腳;而且工會越是要求權利保障,就越會影響效益。

某種程度,美國一些製造公司因為不想承受這種負擔,而轉移到了海外——

那些擁有“低人權優勢”的地區。

那些地方的工人,不會像這樣,要求工會進駐工廠——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車間安全意識爆表——

我們工作的這個房間

只有一個入口(萬一火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環境保護意識爆表——

我看到一箇中國人

往碼頭後面的排水溝傾倒化學試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就是工作態度和能力……一言難盡。

生產期間,美國工人經常嘻嘻哈哈扯皮,愁眉苦臉抱怨。

一位開叉車的大姐,工作時間翻騰垃圾箱解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流水線上的一位大伯,因為手指太粗頻頻失誤。

一群人齊心協力好不容易造出一塊玻璃,一碰即碎。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當中國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強制加班。

大洋彼岸的美國工人只回一句:

“我,到點下班!”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產量怎麼可能上得去。

那把中國式管理移植到美國工廠行不行?

看片中最有意思的一處對比。

中國工廠,實行軍事化管理。

開工之前,先開例會。

身材精瘦的工人們排排站好,立正、稍息、報數。

齊喊口號:

好,很好,可以更好!

對不起、對不起!

請,請!

謝謝,謝謝!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前來取經的美國領導,瞳孔震動。

——顯然受到很大的衝擊。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他們決定把這種管理方法帶到美國去。

效果如何?

立正、稍息、喊口號就別想了。

稍顯臃腫的美國工人們,連排排站都費勁。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哈哈哈……

中國工人“面目模糊但性價比高”,美國工人“個性鮮明卻懶惰又事逼”。

兩種形容,不含褒貶義。

《美國工廠》並沒有宣揚歌頌中國工人的“奮鬥”,也沒有刻意批判美國工人的“不上進”。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的背後,是“土壤”的迥異。

各自觀念根深蒂固。

理論上,你可以一辯對錯。

但兩種觀念,都有背後的現實和無法擺脫的無奈。

當它們試圖融合時。

一場矛與盾的交鋒,在所難免。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6年10月,福耀美國工廠的竣工典禮盛大召開。

一片鮮花掌聲之中,也出現刺耳的雜音。

美國參議員上臺講話,不合時宜地提到“工會問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臺下工作人員聞之色變。

因為對福耀集團來說,“工會”二字是大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後福耀董事長曹德旺召開緊急會議。

再次明確態度:

“如果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早在建廠之初,福耀集團就擺出堅決拒絕工會的立場。

原因很簡單:

一旦工會介入,福耀的管理就會礙手礙腳;而且工會越是要求權利保障,就越會影響效益。

某種程度,美國一些製造公司因為不想承受這種負擔,而轉移到了海外——

那些擁有“低人權優勢”的地區。

那些地方的工人,不會像這樣,要求工會進駐工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著矛盾不斷升級,福耀美國部分工人指責不按工會流程走的福耀集團,“不把工人當人”。

工資比工會標準低、得不到領導鼓勵,工人的心理有落差。

福耀單方面掌握開除大權,工人的飯碗得不到保障。

多項安全措施不達標,工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車間安全意識爆表——

我們工作的這個房間

只有一個入口(萬一火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環境保護意識爆表——

我看到一箇中國人

往碼頭後面的排水溝傾倒化學試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就是工作態度和能力……一言難盡。

生產期間,美國工人經常嘻嘻哈哈扯皮,愁眉苦臉抱怨。

一位開叉車的大姐,工作時間翻騰垃圾箱解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流水線上的一位大伯,因為手指太粗頻頻失誤。

一群人齊心協力好不容易造出一塊玻璃,一碰即碎。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當中國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強制加班。

大洋彼岸的美國工人只回一句:

“我,到點下班!”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產量怎麼可能上得去。

那把中國式管理移植到美國工廠行不行?

看片中最有意思的一處對比。

中國工廠,實行軍事化管理。

開工之前,先開例會。

身材精瘦的工人們排排站好,立正、稍息、報數。

齊喊口號:

好,很好,可以更好!

對不起、對不起!

請,請!

謝謝,謝謝!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前來取經的美國領導,瞳孔震動。

——顯然受到很大的衝擊。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他們決定把這種管理方法帶到美國去。

效果如何?

立正、稍息、喊口號就別想了。

稍顯臃腫的美國工人們,連排排站都費勁。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哈哈哈……

中國工人“面目模糊但性價比高”,美國工人“個性鮮明卻懶惰又事逼”。

兩種形容,不含褒貶義。

《美國工廠》並沒有宣揚歌頌中國工人的“奮鬥”,也沒有刻意批判美國工人的“不上進”。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的背後,是“土壤”的迥異。

各自觀念根深蒂固。

理論上,你可以一辯對錯。

但兩種觀念,都有背後的現實和無法擺脫的無奈。

當它們試圖融合時。

一場矛與盾的交鋒,在所難免。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6年10月,福耀美國工廠的竣工典禮盛大召開。

一片鮮花掌聲之中,也出現刺耳的雜音。

美國參議員上臺講話,不合時宜地提到“工會問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臺下工作人員聞之色變。

因為對福耀集團來說,“工會”二字是大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後福耀董事長曹德旺召開緊急會議。

再次明確態度:

“如果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早在建廠之初,福耀集團就擺出堅決拒絕工會的立場。

原因很簡單:

一旦工會介入,福耀的管理就會礙手礙腳;而且工會越是要求權利保障,就越會影響效益。

某種程度,美國一些製造公司因為不想承受這種負擔,而轉移到了海外——

那些擁有“低人權優勢”的地區。

那些地方的工人,不會像這樣,要求工會進駐工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著矛盾不斷升級,福耀美國部分工人指責不按工會流程走的福耀集團,“不把工人當人”。

工資比工會標準低、得不到領導鼓勵,工人的心理有落差。

福耀單方面掌握開除大權,工人的飯碗得不到保障。

多項安全措施不達標,工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車間安全意識爆表——

我們工作的這個房間

只有一個入口(萬一火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環境保護意識爆表——

我看到一箇中國人

往碼頭後面的排水溝傾倒化學試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就是工作態度和能力……一言難盡。

生產期間,美國工人經常嘻嘻哈哈扯皮,愁眉苦臉抱怨。

一位開叉車的大姐,工作時間翻騰垃圾箱解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流水線上的一位大伯,因為手指太粗頻頻失誤。

一群人齊心協力好不容易造出一塊玻璃,一碰即碎。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當中國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強制加班。

大洋彼岸的美國工人只回一句:

“我,到點下班!”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產量怎麼可能上得去。

那把中國式管理移植到美國工廠行不行?

看片中最有意思的一處對比。

中國工廠,實行軍事化管理。

開工之前,先開例會。

身材精瘦的工人們排排站好,立正、稍息、報數。

齊喊口號:

好,很好,可以更好!

對不起、對不起!

請,請!

謝謝,謝謝!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前來取經的美國領導,瞳孔震動。

——顯然受到很大的衝擊。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他們決定把這種管理方法帶到美國去。

效果如何?

立正、稍息、喊口號就別想了。

稍顯臃腫的美國工人們,連排排站都費勁。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哈哈哈……

中國工人“面目模糊但性價比高”,美國工人“個性鮮明卻懶惰又事逼”。

兩種形容,不含褒貶義。

《美國工廠》並沒有宣揚歌頌中國工人的“奮鬥”,也沒有刻意批判美國工人的“不上進”。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的背後,是“土壤”的迥異。

各自觀念根深蒂固。

理論上,你可以一辯對錯。

但兩種觀念,都有背後的現實和無法擺脫的無奈。

當它們試圖融合時。

一場矛與盾的交鋒,在所難免。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6年10月,福耀美國工廠的竣工典禮盛大召開。

一片鮮花掌聲之中,也出現刺耳的雜音。

美國參議員上臺講話,不合時宜地提到“工會問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臺下工作人員聞之色變。

因為對福耀集團來說,“工會”二字是大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後福耀董事長曹德旺召開緊急會議。

再次明確態度:

“如果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早在建廠之初,福耀集團就擺出堅決拒絕工會的立場。

原因很簡單:

一旦工會介入,福耀的管理就會礙手礙腳;而且工會越是要求權利保障,就越會影響效益。

某種程度,美國一些製造公司因為不想承受這種負擔,而轉移到了海外——

那些擁有“低人權優勢”的地區。

那些地方的工人,不會像這樣,要求工會進駐工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著矛盾不斷升級,福耀美國部分工人指責不按工會流程走的福耀集團,“不把工人當人”。

工資比工會標準低、得不到領導鼓勵,工人的心理有落差。

福耀單方面掌握開除大權,工人的飯碗得不到保障。

多項安全措施不達標,工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車間安全意識爆表——

我們工作的這個房間

只有一個入口(萬一火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環境保護意識爆表——

我看到一箇中國人

往碼頭後面的排水溝傾倒化學試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就是工作態度和能力……一言難盡。

生產期間,美國工人經常嘻嘻哈哈扯皮,愁眉苦臉抱怨。

一位開叉車的大姐,工作時間翻騰垃圾箱解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流水線上的一位大伯,因為手指太粗頻頻失誤。

一群人齊心協力好不容易造出一塊玻璃,一碰即碎。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當中國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強制加班。

大洋彼岸的美國工人只回一句:

“我,到點下班!”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產量怎麼可能上得去。

那把中國式管理移植到美國工廠行不行?

看片中最有意思的一處對比。

中國工廠,實行軍事化管理。

開工之前,先開例會。

身材精瘦的工人們排排站好,立正、稍息、報數。

齊喊口號:

好,很好,可以更好!

對不起、對不起!

請,請!

謝謝,謝謝!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前來取經的美國領導,瞳孔震動。

——顯然受到很大的衝擊。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他們決定把這種管理方法帶到美國去。

效果如何?

立正、稍息、喊口號就別想了。

稍顯臃腫的美國工人們,連排排站都費勁。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哈哈哈……

中國工人“面目模糊但性價比高”,美國工人“個性鮮明卻懶惰又事逼”。

兩種形容,不含褒貶義。

《美國工廠》並沒有宣揚歌頌中國工人的“奮鬥”,也沒有刻意批判美國工人的“不上進”。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的背後,是“土壤”的迥異。

各自觀念根深蒂固。

理論上,你可以一辯對錯。

但兩種觀念,都有背後的現實和無法擺脫的無奈。

當它們試圖融合時。

一場矛與盾的交鋒,在所難免。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6年10月,福耀美國工廠的竣工典禮盛大召開。

一片鮮花掌聲之中,也出現刺耳的雜音。

美國參議員上臺講話,不合時宜地提到“工會問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臺下工作人員聞之色變。

因為對福耀集團來說,“工會”二字是大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後福耀董事長曹德旺召開緊急會議。

再次明確態度:

“如果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早在建廠之初,福耀集團就擺出堅決拒絕工會的立場。

原因很簡單:

一旦工會介入,福耀的管理就會礙手礙腳;而且工會越是要求權利保障,就越會影響效益。

某種程度,美國一些製造公司因為不想承受這種負擔,而轉移到了海外——

那些擁有“低人權優勢”的地區。

那些地方的工人,不會像這樣,要求工會進駐工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著矛盾不斷升級,福耀美國部分工人指責不按工會流程走的福耀集團,“不把工人當人”。

工資比工會標準低、得不到領導鼓勵,工人的心理有落差。

福耀單方面掌握開除大權,工人的飯碗得不到保障。

多項安全措施不達標,工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同時另一方面,最初保障工人權益的工會,有時候也會被工人視為累贅。

保障了消極怠工的人,讓企業低效。

工會唯一會做的 就是留下爛員工

而像我們這樣的優秀員工

就會隨波逐流

對我有什麼好處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車間安全意識爆表——

我們工作的這個房間

只有一個入口(萬一火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環境保護意識爆表——

我看到一箇中國人

往碼頭後面的排水溝傾倒化學試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就是工作態度和能力……一言難盡。

生產期間,美國工人經常嘻嘻哈哈扯皮,愁眉苦臉抱怨。

一位開叉車的大姐,工作時間翻騰垃圾箱解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流水線上的一位大伯,因為手指太粗頻頻失誤。

一群人齊心協力好不容易造出一塊玻璃,一碰即碎。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當中國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強制加班。

大洋彼岸的美國工人只回一句:

“我,到點下班!”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產量怎麼可能上得去。

那把中國式管理移植到美國工廠行不行?

看片中最有意思的一處對比。

中國工廠,實行軍事化管理。

開工之前,先開例會。

身材精瘦的工人們排排站好,立正、稍息、報數。

齊喊口號:

好,很好,可以更好!

對不起、對不起!

請,請!

謝謝,謝謝!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前來取經的美國領導,瞳孔震動。

——顯然受到很大的衝擊。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他們決定把這種管理方法帶到美國去。

效果如何?

立正、稍息、喊口號就別想了。

稍顯臃腫的美國工人們,連排排站都費勁。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哈哈哈……

中國工人“面目模糊但性價比高”,美國工人“個性鮮明卻懶惰又事逼”。

兩種形容,不含褒貶義。

《美國工廠》並沒有宣揚歌頌中國工人的“奮鬥”,也沒有刻意批判美國工人的“不上進”。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的背後,是“土壤”的迥異。

各自觀念根深蒂固。

理論上,你可以一辯對錯。

但兩種觀念,都有背後的現實和無法擺脫的無奈。

當它們試圖融合時。

一場矛與盾的交鋒,在所難免。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6年10月,福耀美國工廠的竣工典禮盛大召開。

一片鮮花掌聲之中,也出現刺耳的雜音。

美國參議員上臺講話,不合時宜地提到“工會問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臺下工作人員聞之色變。

因為對福耀集團來說,“工會”二字是大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後福耀董事長曹德旺召開緊急會議。

再次明確態度:

“如果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早在建廠之初,福耀集團就擺出堅決拒絕工會的立場。

原因很簡單:

一旦工會介入,福耀的管理就會礙手礙腳;而且工會越是要求權利保障,就越會影響效益。

某種程度,美國一些製造公司因為不想承受這種負擔,而轉移到了海外——

那些擁有“低人權優勢”的地區。

那些地方的工人,不會像這樣,要求工會進駐工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著矛盾不斷升級,福耀美國部分工人指責不按工會流程走的福耀集團,“不把工人當人”。

工資比工會標準低、得不到領導鼓勵,工人的心理有落差。

福耀單方面掌握開除大權,工人的飯碗得不到保障。

多項安全措施不達標,工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同時另一方面,最初保障工人權益的工會,有時候也會被工人視為累贅。

保障了消極怠工的人,讓企業低效。

工會唯一會做的 就是留下爛員工

而像我們這樣的優秀員工

就會隨波逐流

對我有什麼好處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僵持不下,福耀美國的員工投票表決。

為了拉票,兩邊卯足了勁

支持工會一方的做法,還是美國電影裡常見的兩把刷子。

舉著牌子站在工廠門口,對著來往車輛呼喊:

工會,Yes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車間安全意識爆表——

我們工作的這個房間

只有一個入口(萬一火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環境保護意識爆表——

我看到一箇中國人

往碼頭後面的排水溝傾倒化學試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就是工作態度和能力……一言難盡。

生產期間,美國工人經常嘻嘻哈哈扯皮,愁眉苦臉抱怨。

一位開叉車的大姐,工作時間翻騰垃圾箱解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流水線上的一位大伯,因為手指太粗頻頻失誤。

一群人齊心協力好不容易造出一塊玻璃,一碰即碎。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當中國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強制加班。

大洋彼岸的美國工人只回一句:

“我,到點下班!”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產量怎麼可能上得去。

那把中國式管理移植到美國工廠行不行?

看片中最有意思的一處對比。

中國工廠,實行軍事化管理。

開工之前,先開例會。

身材精瘦的工人們排排站好,立正、稍息、報數。

齊喊口號:

好,很好,可以更好!

對不起、對不起!

請,請!

謝謝,謝謝!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前來取經的美國領導,瞳孔震動。

——顯然受到很大的衝擊。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他們決定把這種管理方法帶到美國去。

效果如何?

立正、稍息、喊口號就別想了。

稍顯臃腫的美國工人們,連排排站都費勁。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哈哈哈……

中國工人“面目模糊但性價比高”,美國工人“個性鮮明卻懶惰又事逼”。

兩種形容,不含褒貶義。

《美國工廠》並沒有宣揚歌頌中國工人的“奮鬥”,也沒有刻意批判美國工人的“不上進”。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的背後,是“土壤”的迥異。

各自觀念根深蒂固。

理論上,你可以一辯對錯。

但兩種觀念,都有背後的現實和無法擺脫的無奈。

當它們試圖融合時。

一場矛與盾的交鋒,在所難免。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6年10月,福耀美國工廠的竣工典禮盛大召開。

一片鮮花掌聲之中,也出現刺耳的雜音。

美國參議員上臺講話,不合時宜地提到“工會問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臺下工作人員聞之色變。

因為對福耀集團來說,“工會”二字是大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後福耀董事長曹德旺召開緊急會議。

再次明確態度:

“如果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早在建廠之初,福耀集團就擺出堅決拒絕工會的立場。

原因很簡單:

一旦工會介入,福耀的管理就會礙手礙腳;而且工會越是要求權利保障,就越會影響效益。

某種程度,美國一些製造公司因為不想承受這種負擔,而轉移到了海外——

那些擁有“低人權優勢”的地區。

那些地方的工人,不會像這樣,要求工會進駐工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著矛盾不斷升級,福耀美國部分工人指責不按工會流程走的福耀集團,“不把工人當人”。

工資比工會標準低、得不到領導鼓勵,工人的心理有落差。

福耀單方面掌握開除大權,工人的飯碗得不到保障。

多項安全措施不達標,工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同時另一方面,最初保障工人權益的工會,有時候也會被工人視為累贅。

保障了消極怠工的人,讓企業低效。

工會唯一會做的 就是留下爛員工

而像我們這樣的優秀員工

就會隨波逐流

對我有什麼好處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僵持不下,福耀美國的員工投票表決。

為了拉票,兩邊卯足了勁

支持工會一方的做法,還是美國電影裡常見的兩把刷子。

舉著牌子站在工廠門口,對著來往車輛呼喊:

工會,Yes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自發組織動員大會,慷慨激昂地講美國精神。

工人和勞工運動建立了美國

是這些讓美國偉大起來的

我們70年前就打過這些戰役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車間安全意識爆表——

我們工作的這個房間

只有一個入口(萬一火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環境保護意識爆表——

我看到一箇中國人

往碼頭後面的排水溝傾倒化學試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就是工作態度和能力……一言難盡。

生產期間,美國工人經常嘻嘻哈哈扯皮,愁眉苦臉抱怨。

一位開叉車的大姐,工作時間翻騰垃圾箱解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流水線上的一位大伯,因為手指太粗頻頻失誤。

一群人齊心協力好不容易造出一塊玻璃,一碰即碎。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當中國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強制加班。

大洋彼岸的美國工人只回一句:

“我,到點下班!”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產量怎麼可能上得去。

那把中國式管理移植到美國工廠行不行?

看片中最有意思的一處對比。

中國工廠,實行軍事化管理。

開工之前,先開例會。

身材精瘦的工人們排排站好,立正、稍息、報數。

齊喊口號:

好,很好,可以更好!

對不起、對不起!

請,請!

謝謝,謝謝!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前來取經的美國領導,瞳孔震動。

——顯然受到很大的衝擊。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他們決定把這種管理方法帶到美國去。

效果如何?

立正、稍息、喊口號就別想了。

稍顯臃腫的美國工人們,連排排站都費勁。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哈哈哈……

中國工人“面目模糊但性價比高”,美國工人“個性鮮明卻懶惰又事逼”。

兩種形容,不含褒貶義。

《美國工廠》並沒有宣揚歌頌中國工人的“奮鬥”,也沒有刻意批判美國工人的“不上進”。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的背後,是“土壤”的迥異。

各自觀念根深蒂固。

理論上,你可以一辯對錯。

但兩種觀念,都有背後的現實和無法擺脫的無奈。

當它們試圖融合時。

一場矛與盾的交鋒,在所難免。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6年10月,福耀美國工廠的竣工典禮盛大召開。

一片鮮花掌聲之中,也出現刺耳的雜音。

美國參議員上臺講話,不合時宜地提到“工會問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臺下工作人員聞之色變。

因為對福耀集團來說,“工會”二字是大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後福耀董事長曹德旺召開緊急會議。

再次明確態度:

“如果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早在建廠之初,福耀集團就擺出堅決拒絕工會的立場。

原因很簡單:

一旦工會介入,福耀的管理就會礙手礙腳;而且工會越是要求權利保障,就越會影響效益。

某種程度,美國一些製造公司因為不想承受這種負擔,而轉移到了海外——

那些擁有“低人權優勢”的地區。

那些地方的工人,不會像這樣,要求工會進駐工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著矛盾不斷升級,福耀美國部分工人指責不按工會流程走的福耀集團,“不把工人當人”。

工資比工會標準低、得不到領導鼓勵,工人的心理有落差。

福耀單方面掌握開除大權,工人的飯碗得不到保障。

多項安全措施不達標,工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同時另一方面,最初保障工人權益的工會,有時候也會被工人視為累贅。

保障了消極怠工的人,讓企業低效。

工會唯一會做的 就是留下爛員工

而像我們這樣的優秀員工

就會隨波逐流

對我有什麼好處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僵持不下,福耀美國的員工投票表決。

為了拉票,兩邊卯足了勁

支持工會一方的做法,還是美國電影裡常見的兩把刷子。

舉著牌子站在工廠門口,對著來往車輛呼喊:

工會,Yes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自發組織動員大會,慷慨激昂地講美國精神。

工人和勞工運動建立了美國

是這些讓美國偉大起來的

我們70年前就打過這些戰役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相比之下,福耀集團明顯更具中國特色。

軟硬兼施。

先漲一波工資,穩定工心。

但相應的,幹活也要“狠一點,久一點”。

實行強調競爭的獎勵機制,年終考核選出十名美國工人,到“中國曼哈頓”上海團建。

住五星酒店,享空中泳池。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車間安全意識爆表——

我們工作的這個房間

只有一個入口(萬一火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環境保護意識爆表——

我看到一箇中國人

往碼頭後面的排水溝傾倒化學試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就是工作態度和能力……一言難盡。

生產期間,美國工人經常嘻嘻哈哈扯皮,愁眉苦臉抱怨。

一位開叉車的大姐,工作時間翻騰垃圾箱解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流水線上的一位大伯,因為手指太粗頻頻失誤。

一群人齊心協力好不容易造出一塊玻璃,一碰即碎。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當中國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強制加班。

大洋彼岸的美國工人只回一句:

“我,到點下班!”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產量怎麼可能上得去。

那把中國式管理移植到美國工廠行不行?

看片中最有意思的一處對比。

中國工廠,實行軍事化管理。

開工之前,先開例會。

身材精瘦的工人們排排站好,立正、稍息、報數。

齊喊口號:

好,很好,可以更好!

對不起、對不起!

請,請!

謝謝,謝謝!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前來取經的美國領導,瞳孔震動。

——顯然受到很大的衝擊。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他們決定把這種管理方法帶到美國去。

效果如何?

立正、稍息、喊口號就別想了。

稍顯臃腫的美國工人們,連排排站都費勁。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哈哈哈……

中國工人“面目模糊但性價比高”,美國工人“個性鮮明卻懶惰又事逼”。

兩種形容,不含褒貶義。

《美國工廠》並沒有宣揚歌頌中國工人的“奮鬥”,也沒有刻意批判美國工人的“不上進”。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的背後,是“土壤”的迥異。

各自觀念根深蒂固。

理論上,你可以一辯對錯。

但兩種觀念,都有背後的現實和無法擺脫的無奈。

當它們試圖融合時。

一場矛與盾的交鋒,在所難免。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6年10月,福耀美國工廠的竣工典禮盛大召開。

一片鮮花掌聲之中,也出現刺耳的雜音。

美國參議員上臺講話,不合時宜地提到“工會問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臺下工作人員聞之色變。

因為對福耀集團來說,“工會”二字是大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後福耀董事長曹德旺召開緊急會議。

再次明確態度:

“如果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早在建廠之初,福耀集團就擺出堅決拒絕工會的立場。

原因很簡單:

一旦工會介入,福耀的管理就會礙手礙腳;而且工會越是要求權利保障,就越會影響效益。

某種程度,美國一些製造公司因為不想承受這種負擔,而轉移到了海外——

那些擁有“低人權優勢”的地區。

那些地方的工人,不會像這樣,要求工會進駐工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著矛盾不斷升級,福耀美國部分工人指責不按工會流程走的福耀集團,“不把工人當人”。

工資比工會標準低、得不到領導鼓勵,工人的心理有落差。

福耀單方面掌握開除大權,工人的飯碗得不到保障。

多項安全措施不達標,工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同時另一方面,最初保障工人權益的工會,有時候也會被工人視為累贅。

保障了消極怠工的人,讓企業低效。

工會唯一會做的 就是留下爛員工

而像我們這樣的優秀員工

就會隨波逐流

對我有什麼好處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僵持不下,福耀美國的員工投票表決。

為了拉票,兩邊卯足了勁

支持工會一方的做法,還是美國電影裡常見的兩把刷子。

舉著牌子站在工廠門口,對著來往車輛呼喊:

工會,Yes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自發組織動員大會,慷慨激昂地講美國精神。

工人和勞工運動建立了美國

是這些讓美國偉大起來的

我們70年前就打過這些戰役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相比之下,福耀集團明顯更具中國特色。

軟硬兼施。

先漲一波工資,穩定工心。

但相應的,幹活也要“狠一點,久一點”。

實行強調競爭的獎勵機制,年終考核選出十名美國工人,到“中國曼哈頓”上海團建。

住五星酒店,享空中泳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集團還花了一百萬美元聘請一家反工會諮詢公司。

在工廠強制開會,對工人進行思想教育:

“你也許不會被開除,但可以被永久地替換掉。”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車間安全意識爆表——

我們工作的這個房間

只有一個入口(萬一火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環境保護意識爆表——

我看到一箇中國人

往碼頭後面的排水溝傾倒化學試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就是工作態度和能力……一言難盡。

生產期間,美國工人經常嘻嘻哈哈扯皮,愁眉苦臉抱怨。

一位開叉車的大姐,工作時間翻騰垃圾箱解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流水線上的一位大伯,因為手指太粗頻頻失誤。

一群人齊心協力好不容易造出一塊玻璃,一碰即碎。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當中國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強制加班。

大洋彼岸的美國工人只回一句:

“我,到點下班!”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產量怎麼可能上得去。

那把中國式管理移植到美國工廠行不行?

看片中最有意思的一處對比。

中國工廠,實行軍事化管理。

開工之前,先開例會。

身材精瘦的工人們排排站好,立正、稍息、報數。

齊喊口號:

好,很好,可以更好!

對不起、對不起!

請,請!

謝謝,謝謝!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前來取經的美國領導,瞳孔震動。

——顯然受到很大的衝擊。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他們決定把這種管理方法帶到美國去。

效果如何?

立正、稍息、喊口號就別想了。

稍顯臃腫的美國工人們,連排排站都費勁。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哈哈哈……

中國工人“面目模糊但性價比高”,美國工人“個性鮮明卻懶惰又事逼”。

兩種形容,不含褒貶義。

《美國工廠》並沒有宣揚歌頌中國工人的“奮鬥”,也沒有刻意批判美國工人的“不上進”。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的背後,是“土壤”的迥異。

各自觀念根深蒂固。

理論上,你可以一辯對錯。

但兩種觀念,都有背後的現實和無法擺脫的無奈。

當它們試圖融合時。

一場矛與盾的交鋒,在所難免。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6年10月,福耀美國工廠的竣工典禮盛大召開。

一片鮮花掌聲之中,也出現刺耳的雜音。

美國參議員上臺講話,不合時宜地提到“工會問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臺下工作人員聞之色變。

因為對福耀集團來說,“工會”二字是大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後福耀董事長曹德旺召開緊急會議。

再次明確態度:

“如果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早在建廠之初,福耀集團就擺出堅決拒絕工會的立場。

原因很簡單:

一旦工會介入,福耀的管理就會礙手礙腳;而且工會越是要求權利保障,就越會影響效益。

某種程度,美國一些製造公司因為不想承受這種負擔,而轉移到了海外——

那些擁有“低人權優勢”的地區。

那些地方的工人,不會像這樣,要求工會進駐工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著矛盾不斷升級,福耀美國部分工人指責不按工會流程走的福耀集團,“不把工人當人”。

工資比工會標準低、得不到領導鼓勵,工人的心理有落差。

福耀單方面掌握開除大權,工人的飯碗得不到保障。

多項安全措施不達標,工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同時另一方面,最初保障工人權益的工會,有時候也會被工人視為累贅。

保障了消極怠工的人,讓企業低效。

工會唯一會做的 就是留下爛員工

而像我們這樣的優秀員工

就會隨波逐流

對我有什麼好處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僵持不下,福耀美國的員工投票表決。

為了拉票,兩邊卯足了勁

支持工會一方的做法,還是美國電影裡常見的兩把刷子。

舉著牌子站在工廠門口,對著來往車輛呼喊:

工會,Yes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自發組織動員大會,慷慨激昂地講美國精神。

工人和勞工運動建立了美國

是這些讓美國偉大起來的

我們70年前就打過這些戰役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相比之下,福耀集團明顯更具中國特色。

軟硬兼施。

先漲一波工資,穩定工心。

但相應的,幹活也要“狠一點,久一點”。

實行強調競爭的獎勵機制,年終考核選出十名美國工人,到“中國曼哈頓”上海團建。

住五星酒店,享空中泳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集團還花了一百萬美元聘請一家反工會諮詢公司。

在工廠強制開會,對工人進行思想教育:

“你也許不會被開除,但可以被永久地替換掉。”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車間安全意識爆表——

我們工作的這個房間

只有一個入口(萬一火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環境保護意識爆表——

我看到一箇中國人

往碼頭後面的排水溝傾倒化學試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就是工作態度和能力……一言難盡。

生產期間,美國工人經常嘻嘻哈哈扯皮,愁眉苦臉抱怨。

一位開叉車的大姐,工作時間翻騰垃圾箱解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流水線上的一位大伯,因為手指太粗頻頻失誤。

一群人齊心協力好不容易造出一塊玻璃,一碰即碎。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當中國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強制加班。

大洋彼岸的美國工人只回一句:

“我,到點下班!”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產量怎麼可能上得去。

那把中國式管理移植到美國工廠行不行?

看片中最有意思的一處對比。

中國工廠,實行軍事化管理。

開工之前,先開例會。

身材精瘦的工人們排排站好,立正、稍息、報數。

齊喊口號:

好,很好,可以更好!

對不起、對不起!

請,請!

謝謝,謝謝!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前來取經的美國領導,瞳孔震動。

——顯然受到很大的衝擊。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他們決定把這種管理方法帶到美國去。

效果如何?

立正、稍息、喊口號就別想了。

稍顯臃腫的美國工人們,連排排站都費勁。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哈哈哈……

中國工人“面目模糊但性價比高”,美國工人“個性鮮明卻懶惰又事逼”。

兩種形容,不含褒貶義。

《美國工廠》並沒有宣揚歌頌中國工人的“奮鬥”,也沒有刻意批判美國工人的“不上進”。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的背後,是“土壤”的迥異。

各自觀念根深蒂固。

理論上,你可以一辯對錯。

但兩種觀念,都有背後的現實和無法擺脫的無奈。

當它們試圖融合時。

一場矛與盾的交鋒,在所難免。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6年10月,福耀美國工廠的竣工典禮盛大召開。

一片鮮花掌聲之中,也出現刺耳的雜音。

美國參議員上臺講話,不合時宜地提到“工會問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臺下工作人員聞之色變。

因為對福耀集團來說,“工會”二字是大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後福耀董事長曹德旺召開緊急會議。

再次明確態度:

“如果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早在建廠之初,福耀集團就擺出堅決拒絕工會的立場。

原因很簡單:

一旦工會介入,福耀的管理就會礙手礙腳;而且工會越是要求權利保障,就越會影響效益。

某種程度,美國一些製造公司因為不想承受這種負擔,而轉移到了海外——

那些擁有“低人權優勢”的地區。

那些地方的工人,不會像這樣,要求工會進駐工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著矛盾不斷升級,福耀美國部分工人指責不按工會流程走的福耀集團,“不把工人當人”。

工資比工會標準低、得不到領導鼓勵,工人的心理有落差。

福耀單方面掌握開除大權,工人的飯碗得不到保障。

多項安全措施不達標,工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同時另一方面,最初保障工人權益的工會,有時候也會被工人視為累贅。

保障了消極怠工的人,讓企業低效。

工會唯一會做的 就是留下爛員工

而像我們這樣的優秀員工

就會隨波逐流

對我有什麼好處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僵持不下,福耀美國的員工投票表決。

為了拉票,兩邊卯足了勁

支持工會一方的做法,還是美國電影裡常見的兩把刷子。

舉著牌子站在工廠門口,對著來往車輛呼喊:

工會,Yes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自發組織動員大會,慷慨激昂地講美國精神。

工人和勞工運動建立了美國

是這些讓美國偉大起來的

我們70年前就打過這些戰役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相比之下,福耀集團明顯更具中國特色。

軟硬兼施。

先漲一波工資,穩定工心。

但相應的,幹活也要“狠一點,久一點”。

實行強調競爭的獎勵機制,年終考核選出十名美國工人,到“中國曼哈頓”上海團建。

住五星酒店,享空中泳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集團還花了一百萬美元聘請一家反工會諮詢公司。

在工廠強制開會,對工人進行思想教育:

“你也許不會被開除,但可以被永久地替換掉。”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7年11月9日,投票結果公示。

444票支持工會,868票反對。

福耀美國工廠成立工會的動議被否決。

然而就在局勢穩定不久,工廠開始秋後算賬,找各種理由辭退當初參與建立工會的積極分子……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車間安全意識爆表——

我們工作的這個房間

只有一個入口(萬一火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環境保護意識爆表——

我看到一箇中國人

往碼頭後面的排水溝傾倒化學試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就是工作態度和能力……一言難盡。

生產期間,美國工人經常嘻嘻哈哈扯皮,愁眉苦臉抱怨。

一位開叉車的大姐,工作時間翻騰垃圾箱解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流水線上的一位大伯,因為手指太粗頻頻失誤。

一群人齊心協力好不容易造出一塊玻璃,一碰即碎。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當中國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強制加班。

大洋彼岸的美國工人只回一句:

“我,到點下班!”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產量怎麼可能上得去。

那把中國式管理移植到美國工廠行不行?

看片中最有意思的一處對比。

中國工廠,實行軍事化管理。

開工之前,先開例會。

身材精瘦的工人們排排站好,立正、稍息、報數。

齊喊口號:

好,很好,可以更好!

對不起、對不起!

請,請!

謝謝,謝謝!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前來取經的美國領導,瞳孔震動。

——顯然受到很大的衝擊。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他們決定把這種管理方法帶到美國去。

效果如何?

立正、稍息、喊口號就別想了。

稍顯臃腫的美國工人們,連排排站都費勁。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哈哈哈……

中國工人“面目模糊但性價比高”,美國工人“個性鮮明卻懶惰又事逼”。

兩種形容,不含褒貶義。

《美國工廠》並沒有宣揚歌頌中國工人的“奮鬥”,也沒有刻意批判美國工人的“不上進”。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的背後,是“土壤”的迥異。

各自觀念根深蒂固。

理論上,你可以一辯對錯。

但兩種觀念,都有背後的現實和無法擺脫的無奈。

當它們試圖融合時。

一場矛與盾的交鋒,在所難免。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6年10月,福耀美國工廠的竣工典禮盛大召開。

一片鮮花掌聲之中,也出現刺耳的雜音。

美國參議員上臺講話,不合時宜地提到“工會問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臺下工作人員聞之色變。

因為對福耀集團來說,“工會”二字是大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後福耀董事長曹德旺召開緊急會議。

再次明確態度:

“如果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早在建廠之初,福耀集團就擺出堅決拒絕工會的立場。

原因很簡單:

一旦工會介入,福耀的管理就會礙手礙腳;而且工會越是要求權利保障,就越會影響效益。

某種程度,美國一些製造公司因為不想承受這種負擔,而轉移到了海外——

那些擁有“低人權優勢”的地區。

那些地方的工人,不會像這樣,要求工會進駐工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著矛盾不斷升級,福耀美國部分工人指責不按工會流程走的福耀集團,“不把工人當人”。

工資比工會標準低、得不到領導鼓勵,工人的心理有落差。

福耀單方面掌握開除大權,工人的飯碗得不到保障。

多項安全措施不達標,工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同時另一方面,最初保障工人權益的工會,有時候也會被工人視為累贅。

保障了消極怠工的人,讓企業低效。

工會唯一會做的 就是留下爛員工

而像我們這樣的優秀員工

就會隨波逐流

對我有什麼好處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僵持不下,福耀美國的員工投票表決。

為了拉票,兩邊卯足了勁

支持工會一方的做法,還是美國電影裡常見的兩把刷子。

舉著牌子站在工廠門口,對著來往車輛呼喊:

工會,Yes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自發組織動員大會,慷慨激昂地講美國精神。

工人和勞工運動建立了美國

是這些讓美國偉大起來的

我們70年前就打過這些戰役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相比之下,福耀集團明顯更具中國特色。

軟硬兼施。

先漲一波工資,穩定工心。

但相應的,幹活也要“狠一點,久一點”。

實行強調競爭的獎勵機制,年終考核選出十名美國工人,到“中國曼哈頓”上海團建。

住五星酒店,享空中泳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集團還花了一百萬美元聘請一家反工會諮詢公司。

在工廠強制開會,對工人進行思想教育:

“你也許不會被開除,但可以被永久地替換掉。”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7年11月9日,投票結果公示。

444票支持工會,868票反對。

福耀美國工廠成立工會的動議被否決。

然而就在局勢穩定不久,工廠開始秋後算賬,找各種理由辭退當初參與建立工會的積極分子……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看到這你是不是已經產生了不適的心理錯位——

資本主義,居然更堅持建立工會和工人權益保障。

這確定不是搞錯邊了嗎?

而更大的啟示在於——

全球化進程,可能讓兩種制度之間傳統的矛盾,發生了轉移。

姓社姓資,正在被另一個陰影籠罩。

是什麼?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車間安全意識爆表——

我們工作的這個房間

只有一個入口(萬一火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環境保護意識爆表——

我看到一箇中國人

往碼頭後面的排水溝傾倒化學試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就是工作態度和能力……一言難盡。

生產期間,美國工人經常嘻嘻哈哈扯皮,愁眉苦臉抱怨。

一位開叉車的大姐,工作時間翻騰垃圾箱解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流水線上的一位大伯,因為手指太粗頻頻失誤。

一群人齊心協力好不容易造出一塊玻璃,一碰即碎。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當中國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強制加班。

大洋彼岸的美國工人只回一句:

“我,到點下班!”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產量怎麼可能上得去。

那把中國式管理移植到美國工廠行不行?

看片中最有意思的一處對比。

中國工廠,實行軍事化管理。

開工之前,先開例會。

身材精瘦的工人們排排站好,立正、稍息、報數。

齊喊口號:

好,很好,可以更好!

對不起、對不起!

請,請!

謝謝,謝謝!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前來取經的美國領導,瞳孔震動。

——顯然受到很大的衝擊。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他們決定把這種管理方法帶到美國去。

效果如何?

立正、稍息、喊口號就別想了。

稍顯臃腫的美國工人們,連排排站都費勁。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哈哈哈……

中國工人“面目模糊但性價比高”,美國工人“個性鮮明卻懶惰又事逼”。

兩種形容,不含褒貶義。

《美國工廠》並沒有宣揚歌頌中國工人的“奮鬥”,也沒有刻意批判美國工人的“不上進”。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的背後,是“土壤”的迥異。

各自觀念根深蒂固。

理論上,你可以一辯對錯。

但兩種觀念,都有背後的現實和無法擺脫的無奈。

當它們試圖融合時。

一場矛與盾的交鋒,在所難免。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6年10月,福耀美國工廠的竣工典禮盛大召開。

一片鮮花掌聲之中,也出現刺耳的雜音。

美國參議員上臺講話,不合時宜地提到“工會問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臺下工作人員聞之色變。

因為對福耀集團來說,“工會”二字是大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後福耀董事長曹德旺召開緊急會議。

再次明確態度:

“如果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早在建廠之初,福耀集團就擺出堅決拒絕工會的立場。

原因很簡單:

一旦工會介入,福耀的管理就會礙手礙腳;而且工會越是要求權利保障,就越會影響效益。

某種程度,美國一些製造公司因為不想承受這種負擔,而轉移到了海外——

那些擁有“低人權優勢”的地區。

那些地方的工人,不會像這樣,要求工會進駐工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著矛盾不斷升級,福耀美國部分工人指責不按工會流程走的福耀集團,“不把工人當人”。

工資比工會標準低、得不到領導鼓勵,工人的心理有落差。

福耀單方面掌握開除大權,工人的飯碗得不到保障。

多項安全措施不達標,工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同時另一方面,最初保障工人權益的工會,有時候也會被工人視為累贅。

保障了消極怠工的人,讓企業低效。

工會唯一會做的 就是留下爛員工

而像我們這樣的優秀員工

就會隨波逐流

對我有什麼好處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僵持不下,福耀美國的員工投票表決。

為了拉票,兩邊卯足了勁

支持工會一方的做法,還是美國電影裡常見的兩把刷子。

舉著牌子站在工廠門口,對著來往車輛呼喊:

工會,Yes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自發組織動員大會,慷慨激昂地講美國精神。

工人和勞工運動建立了美國

是這些讓美國偉大起來的

我們70年前就打過這些戰役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相比之下,福耀集團明顯更具中國特色。

軟硬兼施。

先漲一波工資,穩定工心。

但相應的,幹活也要“狠一點,久一點”。

實行強調競爭的獎勵機制,年終考核選出十名美國工人,到“中國曼哈頓”上海團建。

住五星酒店,享空中泳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集團還花了一百萬美元聘請一家反工會諮詢公司。

在工廠強制開會,對工人進行思想教育:

“你也許不會被開除,但可以被永久地替換掉。”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7年11月9日,投票結果公示。

444票支持工會,868票反對。

福耀美國工廠成立工會的動議被否決。

然而就在局勢穩定不久,工廠開始秋後算賬,找各種理由辭退當初參與建立工會的積極分子……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看到這你是不是已經產生了不適的心理錯位——

資本主義,居然更堅持建立工會和工人權益保障。

這確定不是搞錯邊了嗎?

而更大的啟示在於——

全球化進程,可能讓兩種制度之間傳統的矛盾,發生了轉移。

姓社姓資,正在被另一個陰影籠罩。

是什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理性、中立、客觀,是Sir看《美國工廠》的感受。

但也不乏感性爆發的心酸時刻。

發生在工人身上。

中國工人小王,18歲進福耀工作,在同個崗位幹了20多年,依然奮鬥在車間第一線。

他聽從公司安排到美國,至少工作兩年。

離開老婆孩子,沒有額外獎金。

忙起來,沒時間吃飯。

經常帶一盒小麵包當飯,不多吃,一次就吃兩塊。

他笑著捋起袖子,展示自己工作時受過的傷。

彷彿是一枚枚軍功章。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車間安全意識爆表——

我們工作的這個房間

只有一個入口(萬一火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環境保護意識爆表——

我看到一箇中國人

往碼頭後面的排水溝傾倒化學試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就是工作態度和能力……一言難盡。

生產期間,美國工人經常嘻嘻哈哈扯皮,愁眉苦臉抱怨。

一位開叉車的大姐,工作時間翻騰垃圾箱解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流水線上的一位大伯,因為手指太粗頻頻失誤。

一群人齊心協力好不容易造出一塊玻璃,一碰即碎。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當中國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強制加班。

大洋彼岸的美國工人只回一句:

“我,到點下班!”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產量怎麼可能上得去。

那把中國式管理移植到美國工廠行不行?

看片中最有意思的一處對比。

中國工廠,實行軍事化管理。

開工之前,先開例會。

身材精瘦的工人們排排站好,立正、稍息、報數。

齊喊口號:

好,很好,可以更好!

對不起、對不起!

請,請!

謝謝,謝謝!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前來取經的美國領導,瞳孔震動。

——顯然受到很大的衝擊。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他們決定把這種管理方法帶到美國去。

效果如何?

立正、稍息、喊口號就別想了。

稍顯臃腫的美國工人們,連排排站都費勁。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哈哈哈……

中國工人“面目模糊但性價比高”,美國工人“個性鮮明卻懶惰又事逼”。

兩種形容,不含褒貶義。

《美國工廠》並沒有宣揚歌頌中國工人的“奮鬥”,也沒有刻意批判美國工人的“不上進”。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的背後,是“土壤”的迥異。

各自觀念根深蒂固。

理論上,你可以一辯對錯。

但兩種觀念,都有背後的現實和無法擺脫的無奈。

當它們試圖融合時。

一場矛與盾的交鋒,在所難免。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6年10月,福耀美國工廠的竣工典禮盛大召開。

一片鮮花掌聲之中,也出現刺耳的雜音。

美國參議員上臺講話,不合時宜地提到“工會問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臺下工作人員聞之色變。

因為對福耀集團來說,“工會”二字是大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後福耀董事長曹德旺召開緊急會議。

再次明確態度:

“如果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早在建廠之初,福耀集團就擺出堅決拒絕工會的立場。

原因很簡單:

一旦工會介入,福耀的管理就會礙手礙腳;而且工會越是要求權利保障,就越會影響效益。

某種程度,美國一些製造公司因為不想承受這種負擔,而轉移到了海外——

那些擁有“低人權優勢”的地區。

那些地方的工人,不會像這樣,要求工會進駐工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著矛盾不斷升級,福耀美國部分工人指責不按工會流程走的福耀集團,“不把工人當人”。

工資比工會標準低、得不到領導鼓勵,工人的心理有落差。

福耀單方面掌握開除大權,工人的飯碗得不到保障。

多項安全措施不達標,工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同時另一方面,最初保障工人權益的工會,有時候也會被工人視為累贅。

保障了消極怠工的人,讓企業低效。

工會唯一會做的 就是留下爛員工

而像我們這樣的優秀員工

就會隨波逐流

對我有什麼好處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僵持不下,福耀美國的員工投票表決。

為了拉票,兩邊卯足了勁

支持工會一方的做法,還是美國電影裡常見的兩把刷子。

舉著牌子站在工廠門口,對著來往車輛呼喊:

工會,Yes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自發組織動員大會,慷慨激昂地講美國精神。

工人和勞工運動建立了美國

是這些讓美國偉大起來的

我們70年前就打過這些戰役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相比之下,福耀集團明顯更具中國特色。

軟硬兼施。

先漲一波工資,穩定工心。

但相應的,幹活也要“狠一點,久一點”。

實行強調競爭的獎勵機制,年終考核選出十名美國工人,到“中國曼哈頓”上海團建。

住五星酒店,享空中泳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集團還花了一百萬美元聘請一家反工會諮詢公司。

在工廠強制開會,對工人進行思想教育:

“你也許不會被開除,但可以被永久地替換掉。”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7年11月9日,投票結果公示。

444票支持工會,868票反對。

福耀美國工廠成立工會的動議被否決。

然而就在局勢穩定不久,工廠開始秋後算賬,找各種理由辭退當初參與建立工會的積極分子……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看到這你是不是已經產生了不適的心理錯位——

資本主義,居然更堅持建立工會和工人權益保障。

這確定不是搞錯邊了嗎?

而更大的啟示在於——

全球化進程,可能讓兩種制度之間傳統的矛盾,發生了轉移。

姓社姓資,正在被另一個陰影籠罩。

是什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理性、中立、客觀,是Sir看《美國工廠》的感受。

但也不乏感性爆發的心酸時刻。

發生在工人身上。

中國工人小王,18歲進福耀工作,在同個崗位幹了20多年,依然奮鬥在車間第一線。

他聽從公司安排到美國,至少工作兩年。

離開老婆孩子,沒有額外獎金。

忙起來,沒時間吃飯。

經常帶一盒小麵包當飯,不多吃,一次就吃兩塊。

他笑著捋起袖子,展示自己工作時受過的傷。

彷彿是一枚枚軍功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車間安全意識爆表——

我們工作的這個房間

只有一個入口(萬一火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環境保護意識爆表——

我看到一箇中國人

往碼頭後面的排水溝傾倒化學試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就是工作態度和能力……一言難盡。

生產期間,美國工人經常嘻嘻哈哈扯皮,愁眉苦臉抱怨。

一位開叉車的大姐,工作時間翻騰垃圾箱解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流水線上的一位大伯,因為手指太粗頻頻失誤。

一群人齊心協力好不容易造出一塊玻璃,一碰即碎。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當中國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強制加班。

大洋彼岸的美國工人只回一句:

“我,到點下班!”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產量怎麼可能上得去。

那把中國式管理移植到美國工廠行不行?

看片中最有意思的一處對比。

中國工廠,實行軍事化管理。

開工之前,先開例會。

身材精瘦的工人們排排站好,立正、稍息、報數。

齊喊口號:

好,很好,可以更好!

對不起、對不起!

請,請!

謝謝,謝謝!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前來取經的美國領導,瞳孔震動。

——顯然受到很大的衝擊。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他們決定把這種管理方法帶到美國去。

效果如何?

立正、稍息、喊口號就別想了。

稍顯臃腫的美國工人們,連排排站都費勁。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哈哈哈……

中國工人“面目模糊但性價比高”,美國工人“個性鮮明卻懶惰又事逼”。

兩種形容,不含褒貶義。

《美國工廠》並沒有宣揚歌頌中國工人的“奮鬥”,也沒有刻意批判美國工人的“不上進”。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的背後,是“土壤”的迥異。

各自觀念根深蒂固。

理論上,你可以一辯對錯。

但兩種觀念,都有背後的現實和無法擺脫的無奈。

當它們試圖融合時。

一場矛與盾的交鋒,在所難免。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6年10月,福耀美國工廠的竣工典禮盛大召開。

一片鮮花掌聲之中,也出現刺耳的雜音。

美國參議員上臺講話,不合時宜地提到“工會問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臺下工作人員聞之色變。

因為對福耀集團來說,“工會”二字是大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後福耀董事長曹德旺召開緊急會議。

再次明確態度:

“如果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早在建廠之初,福耀集團就擺出堅決拒絕工會的立場。

原因很簡單:

一旦工會介入,福耀的管理就會礙手礙腳;而且工會越是要求權利保障,就越會影響效益。

某種程度,美國一些製造公司因為不想承受這種負擔,而轉移到了海外——

那些擁有“低人權優勢”的地區。

那些地方的工人,不會像這樣,要求工會進駐工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著矛盾不斷升級,福耀美國部分工人指責不按工會流程走的福耀集團,“不把工人當人”。

工資比工會標準低、得不到領導鼓勵,工人的心理有落差。

福耀單方面掌握開除大權,工人的飯碗得不到保障。

多項安全措施不達標,工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同時另一方面,最初保障工人權益的工會,有時候也會被工人視為累贅。

保障了消極怠工的人,讓企業低效。

工會唯一會做的 就是留下爛員工

而像我們這樣的優秀員工

就會隨波逐流

對我有什麼好處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僵持不下,福耀美國的員工投票表決。

為了拉票,兩邊卯足了勁

支持工會一方的做法,還是美國電影裡常見的兩把刷子。

舉著牌子站在工廠門口,對著來往車輛呼喊:

工會,Yes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自發組織動員大會,慷慨激昂地講美國精神。

工人和勞工運動建立了美國

是這些讓美國偉大起來的

我們70年前就打過這些戰役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相比之下,福耀集團明顯更具中國特色。

軟硬兼施。

先漲一波工資,穩定工心。

但相應的,幹活也要“狠一點,久一點”。

實行強調競爭的獎勵機制,年終考核選出十名美國工人,到“中國曼哈頓”上海團建。

住五星酒店,享空中泳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集團還花了一百萬美元聘請一家反工會諮詢公司。

在工廠強制開會,對工人進行思想教育:

“你也許不會被開除,但可以被永久地替換掉。”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7年11月9日,投票結果公示。

444票支持工會,868票反對。

福耀美國工廠成立工會的動議被否決。

然而就在局勢穩定不久,工廠開始秋後算賬,找各種理由辭退當初參與建立工會的積極分子……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看到這你是不是已經產生了不適的心理錯位——

資本主義,居然更堅持建立工會和工人權益保障。

這確定不是搞錯邊了嗎?

而更大的啟示在於——

全球化進程,可能讓兩種制度之間傳統的矛盾,發生了轉移。

姓社姓資,正在被另一個陰影籠罩。

是什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理性、中立、客觀,是Sir看《美國工廠》的感受。

但也不乏感性爆發的心酸時刻。

發生在工人身上。

中國工人小王,18歲進福耀工作,在同個崗位幹了20多年,依然奮鬥在車間第一線。

他聽從公司安排到美國,至少工作兩年。

離開老婆孩子,沒有額外獎金。

忙起來,沒時間吃飯。

經常帶一盒小麵包當飯,不多吃,一次就吃兩塊。

他笑著捋起袖子,展示自己工作時受過的傷。

彷彿是一枚枚軍功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車間安全意識爆表——

我們工作的這個房間

只有一個入口(萬一火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環境保護意識爆表——

我看到一箇中國人

往碼頭後面的排水溝傾倒化學試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就是工作態度和能力……一言難盡。

生產期間,美國工人經常嘻嘻哈哈扯皮,愁眉苦臉抱怨。

一位開叉車的大姐,工作時間翻騰垃圾箱解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流水線上的一位大伯,因為手指太粗頻頻失誤。

一群人齊心協力好不容易造出一塊玻璃,一碰即碎。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當中國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強制加班。

大洋彼岸的美國工人只回一句:

“我,到點下班!”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產量怎麼可能上得去。

那把中國式管理移植到美國工廠行不行?

看片中最有意思的一處對比。

中國工廠,實行軍事化管理。

開工之前,先開例會。

身材精瘦的工人們排排站好,立正、稍息、報數。

齊喊口號:

好,很好,可以更好!

對不起、對不起!

請,請!

謝謝,謝謝!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前來取經的美國領導,瞳孔震動。

——顯然受到很大的衝擊。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他們決定把這種管理方法帶到美國去。

效果如何?

立正、稍息、喊口號就別想了。

稍顯臃腫的美國工人們,連排排站都費勁。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哈哈哈……

中國工人“面目模糊但性價比高”,美國工人“個性鮮明卻懶惰又事逼”。

兩種形容,不含褒貶義。

《美國工廠》並沒有宣揚歌頌中國工人的“奮鬥”,也沒有刻意批判美國工人的“不上進”。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的背後,是“土壤”的迥異。

各自觀念根深蒂固。

理論上,你可以一辯對錯。

但兩種觀念,都有背後的現實和無法擺脫的無奈。

當它們試圖融合時。

一場矛與盾的交鋒,在所難免。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6年10月,福耀美國工廠的竣工典禮盛大召開。

一片鮮花掌聲之中,也出現刺耳的雜音。

美國參議員上臺講話,不合時宜地提到“工會問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臺下工作人員聞之色變。

因為對福耀集團來說,“工會”二字是大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後福耀董事長曹德旺召開緊急會議。

再次明確態度:

“如果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早在建廠之初,福耀集團就擺出堅決拒絕工會的立場。

原因很簡單:

一旦工會介入,福耀的管理就會礙手礙腳;而且工會越是要求權利保障,就越會影響效益。

某種程度,美國一些製造公司因為不想承受這種負擔,而轉移到了海外——

那些擁有“低人權優勢”的地區。

那些地方的工人,不會像這樣,要求工會進駐工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著矛盾不斷升級,福耀美國部分工人指責不按工會流程走的福耀集團,“不把工人當人”。

工資比工會標準低、得不到領導鼓勵,工人的心理有落差。

福耀單方面掌握開除大權,工人的飯碗得不到保障。

多項安全措施不達標,工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同時另一方面,最初保障工人權益的工會,有時候也會被工人視為累贅。

保障了消極怠工的人,讓企業低效。

工會唯一會做的 就是留下爛員工

而像我們這樣的優秀員工

就會隨波逐流

對我有什麼好處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僵持不下,福耀美國的員工投票表決。

為了拉票,兩邊卯足了勁

支持工會一方的做法,還是美國電影裡常見的兩把刷子。

舉著牌子站在工廠門口,對著來往車輛呼喊:

工會,Yes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自發組織動員大會,慷慨激昂地講美國精神。

工人和勞工運動建立了美國

是這些讓美國偉大起來的

我們70年前就打過這些戰役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相比之下,福耀集團明顯更具中國特色。

軟硬兼施。

先漲一波工資,穩定工心。

但相應的,幹活也要“狠一點,久一點”。

實行強調競爭的獎勵機制,年終考核選出十名美國工人,到“中國曼哈頓”上海團建。

住五星酒店,享空中泳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集團還花了一百萬美元聘請一家反工會諮詢公司。

在工廠強制開會,對工人進行思想教育:

“你也許不會被開除,但可以被永久地替換掉。”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7年11月9日,投票結果公示。

444票支持工會,868票反對。

福耀美國工廠成立工會的動議被否決。

然而就在局勢穩定不久,工廠開始秋後算賬,找各種理由辭退當初參與建立工會的積極分子……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看到這你是不是已經產生了不適的心理錯位——

資本主義,居然更堅持建立工會和工人權益保障。

這確定不是搞錯邊了嗎?

而更大的啟示在於——

全球化進程,可能讓兩種制度之間傳統的矛盾,發生了轉移。

姓社姓資,正在被另一個陰影籠罩。

是什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理性、中立、客觀,是Sir看《美國工廠》的感受。

但也不乏感性爆發的心酸時刻。

發生在工人身上。

中國工人小王,18歲進福耀工作,在同個崗位幹了20多年,依然奮鬥在車間第一線。

他聽從公司安排到美國,至少工作兩年。

離開老婆孩子,沒有額外獎金。

忙起來,沒時間吃飯。

經常帶一盒小麵包當飯,不多吃,一次就吃兩塊。

他笑著捋起袖子,展示自己工作時受過的傷。

彷彿是一枚枚軍功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每天收工之後,小王會靜靜抽上一根菸。

那是他一天最放鬆的時刻。

對著鏡頭,他第一次吐露心酸:

最後一次哭是十幾歲的時候

但來這裡哭過一次

我不敢跟別人說

夜深人靜的時候

越是想家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車間安全意識爆表——

我們工作的這個房間

只有一個入口(萬一火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環境保護意識爆表——

我看到一箇中國人

往碼頭後面的排水溝傾倒化學試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就是工作態度和能力……一言難盡。

生產期間,美國工人經常嘻嘻哈哈扯皮,愁眉苦臉抱怨。

一位開叉車的大姐,工作時間翻騰垃圾箱解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流水線上的一位大伯,因為手指太粗頻頻失誤。

一群人齊心協力好不容易造出一塊玻璃,一碰即碎。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當中國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強制加班。

大洋彼岸的美國工人只回一句:

“我,到點下班!”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產量怎麼可能上得去。

那把中國式管理移植到美國工廠行不行?

看片中最有意思的一處對比。

中國工廠,實行軍事化管理。

開工之前,先開例會。

身材精瘦的工人們排排站好,立正、稍息、報數。

齊喊口號:

好,很好,可以更好!

對不起、對不起!

請,請!

謝謝,謝謝!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前來取經的美國領導,瞳孔震動。

——顯然受到很大的衝擊。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他們決定把這種管理方法帶到美國去。

效果如何?

立正、稍息、喊口號就別想了。

稍顯臃腫的美國工人們,連排排站都費勁。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哈哈哈……

中國工人“面目模糊但性價比高”,美國工人“個性鮮明卻懶惰又事逼”。

兩種形容,不含褒貶義。

《美國工廠》並沒有宣揚歌頌中國工人的“奮鬥”,也沒有刻意批判美國工人的“不上進”。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的背後,是“土壤”的迥異。

各自觀念根深蒂固。

理論上,你可以一辯對錯。

但兩種觀念,都有背後的現實和無法擺脫的無奈。

當它們試圖融合時。

一場矛與盾的交鋒,在所難免。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6年10月,福耀美國工廠的竣工典禮盛大召開。

一片鮮花掌聲之中,也出現刺耳的雜音。

美國參議員上臺講話,不合時宜地提到“工會問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臺下工作人員聞之色變。

因為對福耀集團來說,“工會”二字是大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後福耀董事長曹德旺召開緊急會議。

再次明確態度:

“如果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早在建廠之初,福耀集團就擺出堅決拒絕工會的立場。

原因很簡單:

一旦工會介入,福耀的管理就會礙手礙腳;而且工會越是要求權利保障,就越會影響效益。

某種程度,美國一些製造公司因為不想承受這種負擔,而轉移到了海外——

那些擁有“低人權優勢”的地區。

那些地方的工人,不會像這樣,要求工會進駐工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著矛盾不斷升級,福耀美國部分工人指責不按工會流程走的福耀集團,“不把工人當人”。

工資比工會標準低、得不到領導鼓勵,工人的心理有落差。

福耀單方面掌握開除大權,工人的飯碗得不到保障。

多項安全措施不達標,工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同時另一方面,最初保障工人權益的工會,有時候也會被工人視為累贅。

保障了消極怠工的人,讓企業低效。

工會唯一會做的 就是留下爛員工

而像我們這樣的優秀員工

就會隨波逐流

對我有什麼好處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僵持不下,福耀美國的員工投票表決。

為了拉票,兩邊卯足了勁

支持工會一方的做法,還是美國電影裡常見的兩把刷子。

舉著牌子站在工廠門口,對著來往車輛呼喊:

工會,Yes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自發組織動員大會,慷慨激昂地講美國精神。

工人和勞工運動建立了美國

是這些讓美國偉大起來的

我們70年前就打過這些戰役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相比之下,福耀集團明顯更具中國特色。

軟硬兼施。

先漲一波工資,穩定工心。

但相應的,幹活也要“狠一點,久一點”。

實行強調競爭的獎勵機制,年終考核選出十名美國工人,到“中國曼哈頓”上海團建。

住五星酒店,享空中泳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集團還花了一百萬美元聘請一家反工會諮詢公司。

在工廠強制開會,對工人進行思想教育:

“你也許不會被開除,但可以被永久地替換掉。”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7年11月9日,投票結果公示。

444票支持工會,868票反對。

福耀美國工廠成立工會的動議被否決。

然而就在局勢穩定不久,工廠開始秋後算賬,找各種理由辭退當初參與建立工會的積極分子……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看到這你是不是已經產生了不適的心理錯位——

資本主義,居然更堅持建立工會和工人權益保障。

這確定不是搞錯邊了嗎?

而更大的啟示在於——

全球化進程,可能讓兩種制度之間傳統的矛盾,發生了轉移。

姓社姓資,正在被另一個陰影籠罩。

是什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理性、中立、客觀,是Sir看《美國工廠》的感受。

但也不乏感性爆發的心酸時刻。

發生在工人身上。

中國工人小王,18歲進福耀工作,在同個崗位幹了20多年,依然奮鬥在車間第一線。

他聽從公司安排到美國,至少工作兩年。

離開老婆孩子,沒有額外獎金。

忙起來,沒時間吃飯。

經常帶一盒小麵包當飯,不多吃,一次就吃兩塊。

他笑著捋起袖子,展示自己工作時受過的傷。

彷彿是一枚枚軍功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每天收工之後,小王會靜靜抽上一根菸。

那是他一天最放鬆的時刻。

對著鏡頭,他第一次吐露心酸:

最後一次哭是十幾歲的時候

但來這裡哭過一次

我不敢跟別人說

夜深人靜的時候

越是想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車間安全意識爆表——

我們工作的這個房間

只有一個入口(萬一火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環境保護意識爆表——

我看到一箇中國人

往碼頭後面的排水溝傾倒化學試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就是工作態度和能力……一言難盡。

生產期間,美國工人經常嘻嘻哈哈扯皮,愁眉苦臉抱怨。

一位開叉車的大姐,工作時間翻騰垃圾箱解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流水線上的一位大伯,因為手指太粗頻頻失誤。

一群人齊心協力好不容易造出一塊玻璃,一碰即碎。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當中國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強制加班。

大洋彼岸的美國工人只回一句:

“我,到點下班!”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產量怎麼可能上得去。

那把中國式管理移植到美國工廠行不行?

看片中最有意思的一處對比。

中國工廠,實行軍事化管理。

開工之前,先開例會。

身材精瘦的工人們排排站好,立正、稍息、報數。

齊喊口號:

好,很好,可以更好!

對不起、對不起!

請,請!

謝謝,謝謝!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前來取經的美國領導,瞳孔震動。

——顯然受到很大的衝擊。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他們決定把這種管理方法帶到美國去。

效果如何?

立正、稍息、喊口號就別想了。

稍顯臃腫的美國工人們,連排排站都費勁。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哈哈哈……

中國工人“面目模糊但性價比高”,美國工人“個性鮮明卻懶惰又事逼”。

兩種形容,不含褒貶義。

《美國工廠》並沒有宣揚歌頌中國工人的“奮鬥”,也沒有刻意批判美國工人的“不上進”。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的背後,是“土壤”的迥異。

各自觀念根深蒂固。

理論上,你可以一辯對錯。

但兩種觀念,都有背後的現實和無法擺脫的無奈。

當它們試圖融合時。

一場矛與盾的交鋒,在所難免。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6年10月,福耀美國工廠的竣工典禮盛大召開。

一片鮮花掌聲之中,也出現刺耳的雜音。

美國參議員上臺講話,不合時宜地提到“工會問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臺下工作人員聞之色變。

因為對福耀集團來說,“工會”二字是大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後福耀董事長曹德旺召開緊急會議。

再次明確態度:

“如果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早在建廠之初,福耀集團就擺出堅決拒絕工會的立場。

原因很簡單:

一旦工會介入,福耀的管理就會礙手礙腳;而且工會越是要求權利保障,就越會影響效益。

某種程度,美國一些製造公司因為不想承受這種負擔,而轉移到了海外——

那些擁有“低人權優勢”的地區。

那些地方的工人,不會像這樣,要求工會進駐工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著矛盾不斷升級,福耀美國部分工人指責不按工會流程走的福耀集團,“不把工人當人”。

工資比工會標準低、得不到領導鼓勵,工人的心理有落差。

福耀單方面掌握開除大權,工人的飯碗得不到保障。

多項安全措施不達標,工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同時另一方面,最初保障工人權益的工會,有時候也會被工人視為累贅。

保障了消極怠工的人,讓企業低效。

工會唯一會做的 就是留下爛員工

而像我們這樣的優秀員工

就會隨波逐流

對我有什麼好處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僵持不下,福耀美國的員工投票表決。

為了拉票,兩邊卯足了勁

支持工會一方的做法,還是美國電影裡常見的兩把刷子。

舉著牌子站在工廠門口,對著來往車輛呼喊:

工會,Yes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自發組織動員大會,慷慨激昂地講美國精神。

工人和勞工運動建立了美國

是這些讓美國偉大起來的

我們70年前就打過這些戰役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相比之下,福耀集團明顯更具中國特色。

軟硬兼施。

先漲一波工資,穩定工心。

但相應的,幹活也要“狠一點,久一點”。

實行強調競爭的獎勵機制,年終考核選出十名美國工人,到“中國曼哈頓”上海團建。

住五星酒店,享空中泳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集團還花了一百萬美元聘請一家反工會諮詢公司。

在工廠強制開會,對工人進行思想教育:

“你也許不會被開除,但可以被永久地替換掉。”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7年11月9日,投票結果公示。

444票支持工會,868票反對。

福耀美國工廠成立工會的動議被否決。

然而就在局勢穩定不久,工廠開始秋後算賬,找各種理由辭退當初參與建立工會的積極分子……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看到這你是不是已經產生了不適的心理錯位——

資本主義,居然更堅持建立工會和工人權益保障。

這確定不是搞錯邊了嗎?

而更大的啟示在於——

全球化進程,可能讓兩種制度之間傳統的矛盾,發生了轉移。

姓社姓資,正在被另一個陰影籠罩。

是什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理性、中立、客觀,是Sir看《美國工廠》的感受。

但也不乏感性爆發的心酸時刻。

發生在工人身上。

中國工人小王,18歲進福耀工作,在同個崗位幹了20多年,依然奮鬥在車間第一線。

他聽從公司安排到美國,至少工作兩年。

離開老婆孩子,沒有額外獎金。

忙起來,沒時間吃飯。

經常帶一盒小麵包當飯,不多吃,一次就吃兩塊。

他笑著捋起袖子,展示自己工作時受過的傷。

彷彿是一枚枚軍功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每天收工之後,小王會靜靜抽上一根菸。

那是他一天最放鬆的時刻。

對著鏡頭,他第一次吐露心酸:

最後一次哭是十幾歲的時候

但來這裡哭過一次

我不敢跟別人說

夜深人靜的時候

越是想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車間安全意識爆表——

我們工作的這個房間

只有一個入口(萬一火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環境保護意識爆表——

我看到一箇中國人

往碼頭後面的排水溝傾倒化學試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就是工作態度和能力……一言難盡。

生產期間,美國工人經常嘻嘻哈哈扯皮,愁眉苦臉抱怨。

一位開叉車的大姐,工作時間翻騰垃圾箱解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流水線上的一位大伯,因為手指太粗頻頻失誤。

一群人齊心協力好不容易造出一塊玻璃,一碰即碎。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當中國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強制加班。

大洋彼岸的美國工人只回一句:

“我,到點下班!”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產量怎麼可能上得去。

那把中國式管理移植到美國工廠行不行?

看片中最有意思的一處對比。

中國工廠,實行軍事化管理。

開工之前,先開例會。

身材精瘦的工人們排排站好,立正、稍息、報數。

齊喊口號:

好,很好,可以更好!

對不起、對不起!

請,請!

謝謝,謝謝!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前來取經的美國領導,瞳孔震動。

——顯然受到很大的衝擊。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他們決定把這種管理方法帶到美國去。

效果如何?

立正、稍息、喊口號就別想了。

稍顯臃腫的美國工人們,連排排站都費勁。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哈哈哈……

中國工人“面目模糊但性價比高”,美國工人“個性鮮明卻懶惰又事逼”。

兩種形容,不含褒貶義。

《美國工廠》並沒有宣揚歌頌中國工人的“奮鬥”,也沒有刻意批判美國工人的“不上進”。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的背後,是“土壤”的迥異。

各自觀念根深蒂固。

理論上,你可以一辯對錯。

但兩種觀念,都有背後的現實和無法擺脫的無奈。

當它們試圖融合時。

一場矛與盾的交鋒,在所難免。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6年10月,福耀美國工廠的竣工典禮盛大召開。

一片鮮花掌聲之中,也出現刺耳的雜音。

美國參議員上臺講話,不合時宜地提到“工會問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臺下工作人員聞之色變。

因為對福耀集團來說,“工會”二字是大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後福耀董事長曹德旺召開緊急會議。

再次明確態度:

“如果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早在建廠之初,福耀集團就擺出堅決拒絕工會的立場。

原因很簡單:

一旦工會介入,福耀的管理就會礙手礙腳;而且工會越是要求權利保障,就越會影響效益。

某種程度,美國一些製造公司因為不想承受這種負擔,而轉移到了海外——

那些擁有“低人權優勢”的地區。

那些地方的工人,不會像這樣,要求工會進駐工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著矛盾不斷升級,福耀美國部分工人指責不按工會流程走的福耀集團,“不把工人當人”。

工資比工會標準低、得不到領導鼓勵,工人的心理有落差。

福耀單方面掌握開除大權,工人的飯碗得不到保障。

多項安全措施不達標,工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同時另一方面,最初保障工人權益的工會,有時候也會被工人視為累贅。

保障了消極怠工的人,讓企業低效。

工會唯一會做的 就是留下爛員工

而像我們這樣的優秀員工

就會隨波逐流

對我有什麼好處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僵持不下,福耀美國的員工投票表決。

為了拉票,兩邊卯足了勁

支持工會一方的做法,還是美國電影裡常見的兩把刷子。

舉著牌子站在工廠門口,對著來往車輛呼喊:

工會,Yes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自發組織動員大會,慷慨激昂地講美國精神。

工人和勞工運動建立了美國

是這些讓美國偉大起來的

我們70年前就打過這些戰役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相比之下,福耀集團明顯更具中國特色。

軟硬兼施。

先漲一波工資,穩定工心。

但相應的,幹活也要“狠一點,久一點”。

實行強調競爭的獎勵機制,年終考核選出十名美國工人,到“中國曼哈頓”上海團建。

住五星酒店,享空中泳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集團還花了一百萬美元聘請一家反工會諮詢公司。

在工廠強制開會,對工人進行思想教育:

“你也許不會被開除,但可以被永久地替換掉。”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7年11月9日,投票結果公示。

444票支持工會,868票反對。

福耀美國工廠成立工會的動議被否決。

然而就在局勢穩定不久,工廠開始秋後算賬,找各種理由辭退當初參與建立工會的積極分子……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看到這你是不是已經產生了不適的心理錯位——

資本主義,居然更堅持建立工會和工人權益保障。

這確定不是搞錯邊了嗎?

而更大的啟示在於——

全球化進程,可能讓兩種制度之間傳統的矛盾,發生了轉移。

姓社姓資,正在被另一個陰影籠罩。

是什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理性、中立、客觀,是Sir看《美國工廠》的感受。

但也不乏感性爆發的心酸時刻。

發生在工人身上。

中國工人小王,18歲進福耀工作,在同個崗位幹了20多年,依然奮鬥在車間第一線。

他聽從公司安排到美國,至少工作兩年。

離開老婆孩子,沒有額外獎金。

忙起來,沒時間吃飯。

經常帶一盒小麵包當飯,不多吃,一次就吃兩塊。

他笑著捋起袖子,展示自己工作時受過的傷。

彷彿是一枚枚軍功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每天收工之後,小王會靜靜抽上一根菸。

那是他一天最放鬆的時刻。

對著鏡頭,他第一次吐露心酸:

最後一次哭是十幾歲的時候

但來這裡哭過一次

我不敢跟別人說

夜深人靜的時候

越是想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車間安全意識爆表——

我們工作的這個房間

只有一個入口(萬一火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環境保護意識爆表——

我看到一箇中國人

往碼頭後面的排水溝傾倒化學試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就是工作態度和能力……一言難盡。

生產期間,美國工人經常嘻嘻哈哈扯皮,愁眉苦臉抱怨。

一位開叉車的大姐,工作時間翻騰垃圾箱解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流水線上的一位大伯,因為手指太粗頻頻失誤。

一群人齊心協力好不容易造出一塊玻璃,一碰即碎。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當中國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強制加班。

大洋彼岸的美國工人只回一句:

“我,到點下班!”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產量怎麼可能上得去。

那把中國式管理移植到美國工廠行不行?

看片中最有意思的一處對比。

中國工廠,實行軍事化管理。

開工之前,先開例會。

身材精瘦的工人們排排站好,立正、稍息、報數。

齊喊口號:

好,很好,可以更好!

對不起、對不起!

請,請!

謝謝,謝謝!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前來取經的美國領導,瞳孔震動。

——顯然受到很大的衝擊。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他們決定把這種管理方法帶到美國去。

效果如何?

立正、稍息、喊口號就別想了。

稍顯臃腫的美國工人們,連排排站都費勁。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哈哈哈……

中國工人“面目模糊但性價比高”,美國工人“個性鮮明卻懶惰又事逼”。

兩種形容,不含褒貶義。

《美國工廠》並沒有宣揚歌頌中國工人的“奮鬥”,也沒有刻意批判美國工人的“不上進”。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的背後,是“土壤”的迥異。

各自觀念根深蒂固。

理論上,你可以一辯對錯。

但兩種觀念,都有背後的現實和無法擺脫的無奈。

當它們試圖融合時。

一場矛與盾的交鋒,在所難免。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6年10月,福耀美國工廠的竣工典禮盛大召開。

一片鮮花掌聲之中,也出現刺耳的雜音。

美國參議員上臺講話,不合時宜地提到“工會問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臺下工作人員聞之色變。

因為對福耀集團來說,“工會”二字是大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後福耀董事長曹德旺召開緊急會議。

再次明確態度:

“如果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早在建廠之初,福耀集團就擺出堅決拒絕工會的立場。

原因很簡單:

一旦工會介入,福耀的管理就會礙手礙腳;而且工會越是要求權利保障,就越會影響效益。

某種程度,美國一些製造公司因為不想承受這種負擔,而轉移到了海外——

那些擁有“低人權優勢”的地區。

那些地方的工人,不會像這樣,要求工會進駐工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著矛盾不斷升級,福耀美國部分工人指責不按工會流程走的福耀集團,“不把工人當人”。

工資比工會標準低、得不到領導鼓勵,工人的心理有落差。

福耀單方面掌握開除大權,工人的飯碗得不到保障。

多項安全措施不達標,工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同時另一方面,最初保障工人權益的工會,有時候也會被工人視為累贅。

保障了消極怠工的人,讓企業低效。

工會唯一會做的 就是留下爛員工

而像我們這樣的優秀員工

就會隨波逐流

對我有什麼好處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僵持不下,福耀美國的員工投票表決。

為了拉票,兩邊卯足了勁

支持工會一方的做法,還是美國電影裡常見的兩把刷子。

舉著牌子站在工廠門口,對著來往車輛呼喊:

工會,Yes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自發組織動員大會,慷慨激昂地講美國精神。

工人和勞工運動建立了美國

是這些讓美國偉大起來的

我們70年前就打過這些戰役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相比之下,福耀集團明顯更具中國特色。

軟硬兼施。

先漲一波工資,穩定工心。

但相應的,幹活也要“狠一點,久一點”。

實行強調競爭的獎勵機制,年終考核選出十名美國工人,到“中國曼哈頓”上海團建。

住五星酒店,享空中泳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集團還花了一百萬美元聘請一家反工會諮詢公司。

在工廠強制開會,對工人進行思想教育:

“你也許不會被開除,但可以被永久地替換掉。”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7年11月9日,投票結果公示。

444票支持工會,868票反對。

福耀美國工廠成立工會的動議被否決。

然而就在局勢穩定不久,工廠開始秋後算賬,找各種理由辭退當初參與建立工會的積極分子……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看到這你是不是已經產生了不適的心理錯位——

資本主義,居然更堅持建立工會和工人權益保障。

這確定不是搞錯邊了嗎?

而更大的啟示在於——

全球化進程,可能讓兩種制度之間傳統的矛盾,發生了轉移。

姓社姓資,正在被另一個陰影籠罩。

是什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理性、中立、客觀,是Sir看《美國工廠》的感受。

但也不乏感性爆發的心酸時刻。

發生在工人身上。

中國工人小王,18歲進福耀工作,在同個崗位幹了20多年,依然奮鬥在車間第一線。

他聽從公司安排到美國,至少工作兩年。

離開老婆孩子,沒有額外獎金。

忙起來,沒時間吃飯。

經常帶一盒小麵包當飯,不多吃,一次就吃兩塊。

他笑著捋起袖子,展示自己工作時受過的傷。

彷彿是一枚枚軍功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每天收工之後,小王會靜靜抽上一根菸。

那是他一天最放鬆的時刻。

對著鏡頭,他第一次吐露心酸:

最後一次哭是十幾歲的時候

但來這裡哭過一次

我不敢跟別人說

夜深人靜的時候

越是想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車間安全意識爆表——

我們工作的這個房間

只有一個入口(萬一火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環境保護意識爆表——

我看到一箇中國人

往碼頭後面的排水溝傾倒化學試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就是工作態度和能力……一言難盡。

生產期間,美國工人經常嘻嘻哈哈扯皮,愁眉苦臉抱怨。

一位開叉車的大姐,工作時間翻騰垃圾箱解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流水線上的一位大伯,因為手指太粗頻頻失誤。

一群人齊心協力好不容易造出一塊玻璃,一碰即碎。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當中國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強制加班。

大洋彼岸的美國工人只回一句:

“我,到點下班!”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產量怎麼可能上得去。

那把中國式管理移植到美國工廠行不行?

看片中最有意思的一處對比。

中國工廠,實行軍事化管理。

開工之前,先開例會。

身材精瘦的工人們排排站好,立正、稍息、報數。

齊喊口號:

好,很好,可以更好!

對不起、對不起!

請,請!

謝謝,謝謝!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前來取經的美國領導,瞳孔震動。

——顯然受到很大的衝擊。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他們決定把這種管理方法帶到美國去。

效果如何?

立正、稍息、喊口號就別想了。

稍顯臃腫的美國工人們,連排排站都費勁。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哈哈哈……

中國工人“面目模糊但性價比高”,美國工人“個性鮮明卻懶惰又事逼”。

兩種形容,不含褒貶義。

《美國工廠》並沒有宣揚歌頌中國工人的“奮鬥”,也沒有刻意批判美國工人的“不上進”。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的背後,是“土壤”的迥異。

各自觀念根深蒂固。

理論上,你可以一辯對錯。

但兩種觀念,都有背後的現實和無法擺脫的無奈。

當它們試圖融合時。

一場矛與盾的交鋒,在所難免。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6年10月,福耀美國工廠的竣工典禮盛大召開。

一片鮮花掌聲之中,也出現刺耳的雜音。

美國參議員上臺講話,不合時宜地提到“工會問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臺下工作人員聞之色變。

因為對福耀集團來說,“工會”二字是大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後福耀董事長曹德旺召開緊急會議。

再次明確態度:

“如果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早在建廠之初,福耀集團就擺出堅決拒絕工會的立場。

原因很簡單:

一旦工會介入,福耀的管理就會礙手礙腳;而且工會越是要求權利保障,就越會影響效益。

某種程度,美國一些製造公司因為不想承受這種負擔,而轉移到了海外——

那些擁有“低人權優勢”的地區。

那些地方的工人,不會像這樣,要求工會進駐工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著矛盾不斷升級,福耀美國部分工人指責不按工會流程走的福耀集團,“不把工人當人”。

工資比工會標準低、得不到領導鼓勵,工人的心理有落差。

福耀單方面掌握開除大權,工人的飯碗得不到保障。

多項安全措施不達標,工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同時另一方面,最初保障工人權益的工會,有時候也會被工人視為累贅。

保障了消極怠工的人,讓企業低效。

工會唯一會做的 就是留下爛員工

而像我們這樣的優秀員工

就會隨波逐流

對我有什麼好處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僵持不下,福耀美國的員工投票表決。

為了拉票,兩邊卯足了勁

支持工會一方的做法,還是美國電影裡常見的兩把刷子。

舉著牌子站在工廠門口,對著來往車輛呼喊:

工會,Yes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自發組織動員大會,慷慨激昂地講美國精神。

工人和勞工運動建立了美國

是這些讓美國偉大起來的

我們70年前就打過這些戰役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相比之下,福耀集團明顯更具中國特色。

軟硬兼施。

先漲一波工資,穩定工心。

但相應的,幹活也要“狠一點,久一點”。

實行強調競爭的獎勵機制,年終考核選出十名美國工人,到“中國曼哈頓”上海團建。

住五星酒店,享空中泳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集團還花了一百萬美元聘請一家反工會諮詢公司。

在工廠強制開會,對工人進行思想教育:

“你也許不會被開除,但可以被永久地替換掉。”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7年11月9日,投票結果公示。

444票支持工會,868票反對。

福耀美國工廠成立工會的動議被否決。

然而就在局勢穩定不久,工廠開始秋後算賬,找各種理由辭退當初參與建立工會的積極分子……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看到這你是不是已經產生了不適的心理錯位——

資本主義,居然更堅持建立工會和工人權益保障。

這確定不是搞錯邊了嗎?

而更大的啟示在於——

全球化進程,可能讓兩種制度之間傳統的矛盾,發生了轉移。

姓社姓資,正在被另一個陰影籠罩。

是什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理性、中立、客觀,是Sir看《美國工廠》的感受。

但也不乏感性爆發的心酸時刻。

發生在工人身上。

中國工人小王,18歲進福耀工作,在同個崗位幹了20多年,依然奮鬥在車間第一線。

他聽從公司安排到美國,至少工作兩年。

離開老婆孩子,沒有額外獎金。

忙起來,沒時間吃飯。

經常帶一盒小麵包當飯,不多吃,一次就吃兩塊。

他笑著捋起袖子,展示自己工作時受過的傷。

彷彿是一枚枚軍功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每天收工之後,小王會靜靜抽上一根菸。

那是他一天最放鬆的時刻。

對著鏡頭,他第一次吐露心酸:

最後一次哭是十幾歲的時候

但來這裡哭過一次

我不敢跟別人說

夜深人靜的時候

越是想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初,小王也是帶著心理濾鏡來到美國。

幾十年來“美國夢”的大型輸出,讓不少中國人以為那裡有著“嚮往的生活”。

但關掉“美顏”之後,難掩失望。

到了“遠方”之後,發現眼前不過是同一種“苟且”。

我還以為他們的生活很優越

以為他們不用為了生活犧牲很多東西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車間安全意識爆表——

我們工作的這個房間

只有一個入口(萬一火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環境保護意識爆表——

我看到一箇中國人

往碼頭後面的排水溝傾倒化學試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就是工作態度和能力……一言難盡。

生產期間,美國工人經常嘻嘻哈哈扯皮,愁眉苦臉抱怨。

一位開叉車的大姐,工作時間翻騰垃圾箱解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流水線上的一位大伯,因為手指太粗頻頻失誤。

一群人齊心協力好不容易造出一塊玻璃,一碰即碎。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當中國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強制加班。

大洋彼岸的美國工人只回一句:

“我,到點下班!”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產量怎麼可能上得去。

那把中國式管理移植到美國工廠行不行?

看片中最有意思的一處對比。

中國工廠,實行軍事化管理。

開工之前,先開例會。

身材精瘦的工人們排排站好,立正、稍息、報數。

齊喊口號:

好,很好,可以更好!

對不起、對不起!

請,請!

謝謝,謝謝!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前來取經的美國領導,瞳孔震動。

——顯然受到很大的衝擊。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他們決定把這種管理方法帶到美國去。

效果如何?

立正、稍息、喊口號就別想了。

稍顯臃腫的美國工人們,連排排站都費勁。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哈哈哈……

中國工人“面目模糊但性價比高”,美國工人“個性鮮明卻懶惰又事逼”。

兩種形容,不含褒貶義。

《美國工廠》並沒有宣揚歌頌中國工人的“奮鬥”,也沒有刻意批判美國工人的“不上進”。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的背後,是“土壤”的迥異。

各自觀念根深蒂固。

理論上,你可以一辯對錯。

但兩種觀念,都有背後的現實和無法擺脫的無奈。

當它們試圖融合時。

一場矛與盾的交鋒,在所難免。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6年10月,福耀美國工廠的竣工典禮盛大召開。

一片鮮花掌聲之中,也出現刺耳的雜音。

美國參議員上臺講話,不合時宜地提到“工會問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臺下工作人員聞之色變。

因為對福耀集團來說,“工會”二字是大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後福耀董事長曹德旺召開緊急會議。

再次明確態度:

“如果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早在建廠之初,福耀集團就擺出堅決拒絕工會的立場。

原因很簡單:

一旦工會介入,福耀的管理就會礙手礙腳;而且工會越是要求權利保障,就越會影響效益。

某種程度,美國一些製造公司因為不想承受這種負擔,而轉移到了海外——

那些擁有“低人權優勢”的地區。

那些地方的工人,不會像這樣,要求工會進駐工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著矛盾不斷升級,福耀美國部分工人指責不按工會流程走的福耀集團,“不把工人當人”。

工資比工會標準低、得不到領導鼓勵,工人的心理有落差。

福耀單方面掌握開除大權,工人的飯碗得不到保障。

多項安全措施不達標,工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同時另一方面,最初保障工人權益的工會,有時候也會被工人視為累贅。

保障了消極怠工的人,讓企業低效。

工會唯一會做的 就是留下爛員工

而像我們這樣的優秀員工

就會隨波逐流

對我有什麼好處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僵持不下,福耀美國的員工投票表決。

為了拉票,兩邊卯足了勁

支持工會一方的做法,還是美國電影裡常見的兩把刷子。

舉著牌子站在工廠門口,對著來往車輛呼喊:

工會,Yes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自發組織動員大會,慷慨激昂地講美國精神。

工人和勞工運動建立了美國

是這些讓美國偉大起來的

我們70年前就打過這些戰役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相比之下,福耀集團明顯更具中國特色。

軟硬兼施。

先漲一波工資,穩定工心。

但相應的,幹活也要“狠一點,久一點”。

實行強調競爭的獎勵機制,年終考核選出十名美國工人,到“中國曼哈頓”上海團建。

住五星酒店,享空中泳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集團還花了一百萬美元聘請一家反工會諮詢公司。

在工廠強制開會,對工人進行思想教育:

“你也許不會被開除,但可以被永久地替換掉。”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7年11月9日,投票結果公示。

444票支持工會,868票反對。

福耀美國工廠成立工會的動議被否決。

然而就在局勢穩定不久,工廠開始秋後算賬,找各種理由辭退當初參與建立工會的積極分子……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看到這你是不是已經產生了不適的心理錯位——

資本主義,居然更堅持建立工會和工人權益保障。

這確定不是搞錯邊了嗎?

而更大的啟示在於——

全球化進程,可能讓兩種制度之間傳統的矛盾,發生了轉移。

姓社姓資,正在被另一個陰影籠罩。

是什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理性、中立、客觀,是Sir看《美國工廠》的感受。

但也不乏感性爆發的心酸時刻。

發生在工人身上。

中國工人小王,18歲進福耀工作,在同個崗位幹了20多年,依然奮鬥在車間第一線。

他聽從公司安排到美國,至少工作兩年。

離開老婆孩子,沒有額外獎金。

忙起來,沒時間吃飯。

經常帶一盒小麵包當飯,不多吃,一次就吃兩塊。

他笑著捋起袖子,展示自己工作時受過的傷。

彷彿是一枚枚軍功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每天收工之後,小王會靜靜抽上一根菸。

那是他一天最放鬆的時刻。

對著鏡頭,他第一次吐露心酸:

最後一次哭是十幾歲的時候

但來這裡哭過一次

我不敢跟別人說

夜深人靜的時候

越是想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初,小王也是帶著心理濾鏡來到美國。

幾十年來“美國夢”的大型輸出,讓不少中國人以為那裡有著“嚮往的生活”。

但關掉“美顏”之後,難掩失望。

到了“遠方”之後,發現眼前不過是同一種“苟且”。

我還以為他們的生活很優越

以為他們不用為了生活犧牲很多東西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車間安全意識爆表——

我們工作的這個房間

只有一個入口(萬一火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環境保護意識爆表——

我看到一箇中國人

往碼頭後面的排水溝傾倒化學試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就是工作態度和能力……一言難盡。

生產期間,美國工人經常嘻嘻哈哈扯皮,愁眉苦臉抱怨。

一位開叉車的大姐,工作時間翻騰垃圾箱解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流水線上的一位大伯,因為手指太粗頻頻失誤。

一群人齊心協力好不容易造出一塊玻璃,一碰即碎。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當中國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強制加班。

大洋彼岸的美國工人只回一句:

“我,到點下班!”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產量怎麼可能上得去。

那把中國式管理移植到美國工廠行不行?

看片中最有意思的一處對比。

中國工廠,實行軍事化管理。

開工之前,先開例會。

身材精瘦的工人們排排站好,立正、稍息、報數。

齊喊口號:

好,很好,可以更好!

對不起、對不起!

請,請!

謝謝,謝謝!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前來取經的美國領導,瞳孔震動。

——顯然受到很大的衝擊。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他們決定把這種管理方法帶到美國去。

效果如何?

立正、稍息、喊口號就別想了。

稍顯臃腫的美國工人們,連排排站都費勁。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哈哈哈……

中國工人“面目模糊但性價比高”,美國工人“個性鮮明卻懶惰又事逼”。

兩種形容,不含褒貶義。

《美國工廠》並沒有宣揚歌頌中國工人的“奮鬥”,也沒有刻意批判美國工人的“不上進”。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的背後,是“土壤”的迥異。

各自觀念根深蒂固。

理論上,你可以一辯對錯。

但兩種觀念,都有背後的現實和無法擺脫的無奈。

當它們試圖融合時。

一場矛與盾的交鋒,在所難免。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6年10月,福耀美國工廠的竣工典禮盛大召開。

一片鮮花掌聲之中,也出現刺耳的雜音。

美國參議員上臺講話,不合時宜地提到“工會問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臺下工作人員聞之色變。

因為對福耀集團來說,“工會”二字是大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後福耀董事長曹德旺召開緊急會議。

再次明確態度:

“如果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早在建廠之初,福耀集團就擺出堅決拒絕工會的立場。

原因很簡單:

一旦工會介入,福耀的管理就會礙手礙腳;而且工會越是要求權利保障,就越會影響效益。

某種程度,美國一些製造公司因為不想承受這種負擔,而轉移到了海外——

那些擁有“低人權優勢”的地區。

那些地方的工人,不會像這樣,要求工會進駐工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著矛盾不斷升級,福耀美國部分工人指責不按工會流程走的福耀集團,“不把工人當人”。

工資比工會標準低、得不到領導鼓勵,工人的心理有落差。

福耀單方面掌握開除大權,工人的飯碗得不到保障。

多項安全措施不達標,工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同時另一方面,最初保障工人權益的工會,有時候也會被工人視為累贅。

保障了消極怠工的人,讓企業低效。

工會唯一會做的 就是留下爛員工

而像我們這樣的優秀員工

就會隨波逐流

對我有什麼好處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僵持不下,福耀美國的員工投票表決。

為了拉票,兩邊卯足了勁

支持工會一方的做法,還是美國電影裡常見的兩把刷子。

舉著牌子站在工廠門口,對著來往車輛呼喊:

工會,Yes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自發組織動員大會,慷慨激昂地講美國精神。

工人和勞工運動建立了美國

是這些讓美國偉大起來的

我們70年前就打過這些戰役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相比之下,福耀集團明顯更具中國特色。

軟硬兼施。

先漲一波工資,穩定工心。

但相應的,幹活也要“狠一點,久一點”。

實行強調競爭的獎勵機制,年終考核選出十名美國工人,到“中國曼哈頓”上海團建。

住五星酒店,享空中泳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集團還花了一百萬美元聘請一家反工會諮詢公司。

在工廠強制開會,對工人進行思想教育:

“你也許不會被開除,但可以被永久地替換掉。”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7年11月9日,投票結果公示。

444票支持工會,868票反對。

福耀美國工廠成立工會的動議被否決。

然而就在局勢穩定不久,工廠開始秋後算賬,找各種理由辭退當初參與建立工會的積極分子……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看到這你是不是已經產生了不適的心理錯位——

資本主義,居然更堅持建立工會和工人權益保障。

這確定不是搞錯邊了嗎?

而更大的啟示在於——

全球化進程,可能讓兩種制度之間傳統的矛盾,發生了轉移。

姓社姓資,正在被另一個陰影籠罩。

是什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理性、中立、客觀,是Sir看《美國工廠》的感受。

但也不乏感性爆發的心酸時刻。

發生在工人身上。

中國工人小王,18歲進福耀工作,在同個崗位幹了20多年,依然奮鬥在車間第一線。

他聽從公司安排到美國,至少工作兩年。

離開老婆孩子,沒有額外獎金。

忙起來,沒時間吃飯。

經常帶一盒小麵包當飯,不多吃,一次就吃兩塊。

他笑著捋起袖子,展示自己工作時受過的傷。

彷彿是一枚枚軍功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每天收工之後,小王會靜靜抽上一根菸。

那是他一天最放鬆的時刻。

對著鏡頭,他第一次吐露心酸:

最後一次哭是十幾歲的時候

但來這裡哭過一次

我不敢跟別人說

夜深人靜的時候

越是想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初,小王也是帶著心理濾鏡來到美國。

幾十年來“美國夢”的大型輸出,讓不少中國人以為那裡有著“嚮往的生活”。

但關掉“美顏”之後,難掩失望。

到了“遠方”之後,發現眼前不過是同一種“苟且”。

我還以為他們的生活很優越

以為他們不用為了生活犧牲很多東西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同樣是苟且。

然而在影片最後,他還選擇了帶領家人到美國來,在這裡“苟且”。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車間安全意識爆表——

我們工作的這個房間

只有一個入口(萬一火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環境保護意識爆表——

我看到一箇中國人

往碼頭後面的排水溝傾倒化學試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就是工作態度和能力……一言難盡。

生產期間,美國工人經常嘻嘻哈哈扯皮,愁眉苦臉抱怨。

一位開叉車的大姐,工作時間翻騰垃圾箱解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流水線上的一位大伯,因為手指太粗頻頻失誤。

一群人齊心協力好不容易造出一塊玻璃,一碰即碎。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當中國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強制加班。

大洋彼岸的美國工人只回一句:

“我,到點下班!”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產量怎麼可能上得去。

那把中國式管理移植到美國工廠行不行?

看片中最有意思的一處對比。

中國工廠,實行軍事化管理。

開工之前,先開例會。

身材精瘦的工人們排排站好,立正、稍息、報數。

齊喊口號:

好,很好,可以更好!

對不起、對不起!

請,請!

謝謝,謝謝!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前來取經的美國領導,瞳孔震動。

——顯然受到很大的衝擊。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他們決定把這種管理方法帶到美國去。

效果如何?

立正、稍息、喊口號就別想了。

稍顯臃腫的美國工人們,連排排站都費勁。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哈哈哈……

中國工人“面目模糊但性價比高”,美國工人“個性鮮明卻懶惰又事逼”。

兩種形容,不含褒貶義。

《美國工廠》並沒有宣揚歌頌中國工人的“奮鬥”,也沒有刻意批判美國工人的“不上進”。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的背後,是“土壤”的迥異。

各自觀念根深蒂固。

理論上,你可以一辯對錯。

但兩種觀念,都有背後的現實和無法擺脫的無奈。

當它們試圖融合時。

一場矛與盾的交鋒,在所難免。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6年10月,福耀美國工廠的竣工典禮盛大召開。

一片鮮花掌聲之中,也出現刺耳的雜音。

美國參議員上臺講話,不合時宜地提到“工會問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臺下工作人員聞之色變。

因為對福耀集團來說,“工會”二字是大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後福耀董事長曹德旺召開緊急會議。

再次明確態度:

“如果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早在建廠之初,福耀集團就擺出堅決拒絕工會的立場。

原因很簡單:

一旦工會介入,福耀的管理就會礙手礙腳;而且工會越是要求權利保障,就越會影響效益。

某種程度,美國一些製造公司因為不想承受這種負擔,而轉移到了海外——

那些擁有“低人權優勢”的地區。

那些地方的工人,不會像這樣,要求工會進駐工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著矛盾不斷升級,福耀美國部分工人指責不按工會流程走的福耀集團,“不把工人當人”。

工資比工會標準低、得不到領導鼓勵,工人的心理有落差。

福耀單方面掌握開除大權,工人的飯碗得不到保障。

多項安全措施不達標,工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同時另一方面,最初保障工人權益的工會,有時候也會被工人視為累贅。

保障了消極怠工的人,讓企業低效。

工會唯一會做的 就是留下爛員工

而像我們這樣的優秀員工

就會隨波逐流

對我有什麼好處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僵持不下,福耀美國的員工投票表決。

為了拉票,兩邊卯足了勁

支持工會一方的做法,還是美國電影裡常見的兩把刷子。

舉著牌子站在工廠門口,對著來往車輛呼喊:

工會,Yes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自發組織動員大會,慷慨激昂地講美國精神。

工人和勞工運動建立了美國

是這些讓美國偉大起來的

我們70年前就打過這些戰役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相比之下,福耀集團明顯更具中國特色。

軟硬兼施。

先漲一波工資,穩定工心。

但相應的,幹活也要“狠一點,久一點”。

實行強調競爭的獎勵機制,年終考核選出十名美國工人,到“中國曼哈頓”上海團建。

住五星酒店,享空中泳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集團還花了一百萬美元聘請一家反工會諮詢公司。

在工廠強制開會,對工人進行思想教育:

“你也許不會被開除,但可以被永久地替換掉。”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7年11月9日,投票結果公示。

444票支持工會,868票反對。

福耀美國工廠成立工會的動議被否決。

然而就在局勢穩定不久,工廠開始秋後算賬,找各種理由辭退當初參與建立工會的積極分子……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看到這你是不是已經產生了不適的心理錯位——

資本主義,居然更堅持建立工會和工人權益保障。

這確定不是搞錯邊了嗎?

而更大的啟示在於——

全球化進程,可能讓兩種制度之間傳統的矛盾,發生了轉移。

姓社姓資,正在被另一個陰影籠罩。

是什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理性、中立、客觀,是Sir看《美國工廠》的感受。

但也不乏感性爆發的心酸時刻。

發生在工人身上。

中國工人小王,18歲進福耀工作,在同個崗位幹了20多年,依然奮鬥在車間第一線。

他聽從公司安排到美國,至少工作兩年。

離開老婆孩子,沒有額外獎金。

忙起來,沒時間吃飯。

經常帶一盒小麵包當飯,不多吃,一次就吃兩塊。

他笑著捋起袖子,展示自己工作時受過的傷。

彷彿是一枚枚軍功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每天收工之後,小王會靜靜抽上一根菸。

那是他一天最放鬆的時刻。

對著鏡頭,他第一次吐露心酸:

最後一次哭是十幾歲的時候

但來這裡哭過一次

我不敢跟別人說

夜深人靜的時候

越是想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初,小王也是帶著心理濾鏡來到美國。

幾十年來“美國夢”的大型輸出,讓不少中國人以為那裡有著“嚮往的生活”。

但關掉“美顏”之後,難掩失望。

到了“遠方”之後,發現眼前不過是同一種“苟且”。

我還以為他們的生活很優越

以為他們不用為了生活犧牲很多東西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同樣是苟且。

然而在影片最後,他還選擇了帶領家人到美國來,在這裡“苟且”。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工人同樣也在為了他們的美國夢而掙扎。

甚至,處境更難。

女工人吉爾,之前在通用工作。

工廠倒閉後,她沒了收入,房子也被收走。

幾年來,她住在姐姐家裡的地下室,一間只有一米陽光的小臥室。

身處狹窄、雜亂的空間,她顯得有些侷促。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車間安全意識爆表——

我們工作的這個房間

只有一個入口(萬一火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環境保護意識爆表——

我看到一箇中國人

往碼頭後面的排水溝傾倒化學試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就是工作態度和能力……一言難盡。

生產期間,美國工人經常嘻嘻哈哈扯皮,愁眉苦臉抱怨。

一位開叉車的大姐,工作時間翻騰垃圾箱解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流水線上的一位大伯,因為手指太粗頻頻失誤。

一群人齊心協力好不容易造出一塊玻璃,一碰即碎。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當中國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強制加班。

大洋彼岸的美國工人只回一句:

“我,到點下班!”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產量怎麼可能上得去。

那把中國式管理移植到美國工廠行不行?

看片中最有意思的一處對比。

中國工廠,實行軍事化管理。

開工之前,先開例會。

身材精瘦的工人們排排站好,立正、稍息、報數。

齊喊口號:

好,很好,可以更好!

對不起、對不起!

請,請!

謝謝,謝謝!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前來取經的美國領導,瞳孔震動。

——顯然受到很大的衝擊。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他們決定把這種管理方法帶到美國去。

效果如何?

立正、稍息、喊口號就別想了。

稍顯臃腫的美國工人們,連排排站都費勁。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哈哈哈……

中國工人“面目模糊但性價比高”,美國工人“個性鮮明卻懶惰又事逼”。

兩種形容,不含褒貶義。

《美國工廠》並沒有宣揚歌頌中國工人的“奮鬥”,也沒有刻意批判美國工人的“不上進”。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的背後,是“土壤”的迥異。

各自觀念根深蒂固。

理論上,你可以一辯對錯。

但兩種觀念,都有背後的現實和無法擺脫的無奈。

當它們試圖融合時。

一場矛與盾的交鋒,在所難免。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6年10月,福耀美國工廠的竣工典禮盛大召開。

一片鮮花掌聲之中,也出現刺耳的雜音。

美國參議員上臺講話,不合時宜地提到“工會問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臺下工作人員聞之色變。

因為對福耀集團來說,“工會”二字是大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後福耀董事長曹德旺召開緊急會議。

再次明確態度:

“如果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早在建廠之初,福耀集團就擺出堅決拒絕工會的立場。

原因很簡單:

一旦工會介入,福耀的管理就會礙手礙腳;而且工會越是要求權利保障,就越會影響效益。

某種程度,美國一些製造公司因為不想承受這種負擔,而轉移到了海外——

那些擁有“低人權優勢”的地區。

那些地方的工人,不會像這樣,要求工會進駐工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著矛盾不斷升級,福耀美國部分工人指責不按工會流程走的福耀集團,“不把工人當人”。

工資比工會標準低、得不到領導鼓勵,工人的心理有落差。

福耀單方面掌握開除大權,工人的飯碗得不到保障。

多項安全措施不達標,工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同時另一方面,最初保障工人權益的工會,有時候也會被工人視為累贅。

保障了消極怠工的人,讓企業低效。

工會唯一會做的 就是留下爛員工

而像我們這樣的優秀員工

就會隨波逐流

對我有什麼好處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僵持不下,福耀美國的員工投票表決。

為了拉票,兩邊卯足了勁

支持工會一方的做法,還是美國電影裡常見的兩把刷子。

舉著牌子站在工廠門口,對著來往車輛呼喊:

工會,Yes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自發組織動員大會,慷慨激昂地講美國精神。

工人和勞工運動建立了美國

是這些讓美國偉大起來的

我們70年前就打過這些戰役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相比之下,福耀集團明顯更具中國特色。

軟硬兼施。

先漲一波工資,穩定工心。

但相應的,幹活也要“狠一點,久一點”。

實行強調競爭的獎勵機制,年終考核選出十名美國工人,到“中國曼哈頓”上海團建。

住五星酒店,享空中泳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集團還花了一百萬美元聘請一家反工會諮詢公司。

在工廠強制開會,對工人進行思想教育:

“你也許不會被開除,但可以被永久地替換掉。”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7年11月9日,投票結果公示。

444票支持工會,868票反對。

福耀美國工廠成立工會的動議被否決。

然而就在局勢穩定不久,工廠開始秋後算賬,找各種理由辭退當初參與建立工會的積極分子……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看到這你是不是已經產生了不適的心理錯位——

資本主義,居然更堅持建立工會和工人權益保障。

這確定不是搞錯邊了嗎?

而更大的啟示在於——

全球化進程,可能讓兩種制度之間傳統的矛盾,發生了轉移。

姓社姓資,正在被另一個陰影籠罩。

是什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理性、中立、客觀,是Sir看《美國工廠》的感受。

但也不乏感性爆發的心酸時刻。

發生在工人身上。

中國工人小王,18歲進福耀工作,在同個崗位幹了20多年,依然奮鬥在車間第一線。

他聽從公司安排到美國,至少工作兩年。

離開老婆孩子,沒有額外獎金。

忙起來,沒時間吃飯。

經常帶一盒小麵包當飯,不多吃,一次就吃兩塊。

他笑著捋起袖子,展示自己工作時受過的傷。

彷彿是一枚枚軍功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每天收工之後,小王會靜靜抽上一根菸。

那是他一天最放鬆的時刻。

對著鏡頭,他第一次吐露心酸:

最後一次哭是十幾歲的時候

但來這裡哭過一次

我不敢跟別人說

夜深人靜的時候

越是想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初,小王也是帶著心理濾鏡來到美國。

幾十年來“美國夢”的大型輸出,讓不少中國人以為那裡有著“嚮往的生活”。

但關掉“美顏”之後,難掩失望。

到了“遠方”之後,發現眼前不過是同一種“苟且”。

我還以為他們的生活很優越

以為他們不用為了生活犧牲很多東西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同樣是苟且。

然而在影片最後,他還選擇了帶領家人到美國來,在這裡“苟且”。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工人同樣也在為了他們的美國夢而掙扎。

甚至,處境更難。

女工人吉爾,之前在通用工作。

工廠倒閉後,她沒了收入,房子也被收走。

幾年來,她住在姐姐家裡的地下室,一間只有一米陽光的小臥室。

身處狹窄、雜亂的空間,她顯得有些侷促。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車間安全意識爆表——

我們工作的這個房間

只有一個入口(萬一火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環境保護意識爆表——

我看到一箇中國人

往碼頭後面的排水溝傾倒化學試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就是工作態度和能力……一言難盡。

生產期間,美國工人經常嘻嘻哈哈扯皮,愁眉苦臉抱怨。

一位開叉車的大姐,工作時間翻騰垃圾箱解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流水線上的一位大伯,因為手指太粗頻頻失誤。

一群人齊心協力好不容易造出一塊玻璃,一碰即碎。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當中國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強制加班。

大洋彼岸的美國工人只回一句:

“我,到點下班!”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產量怎麼可能上得去。

那把中國式管理移植到美國工廠行不行?

看片中最有意思的一處對比。

中國工廠,實行軍事化管理。

開工之前,先開例會。

身材精瘦的工人們排排站好,立正、稍息、報數。

齊喊口號:

好,很好,可以更好!

對不起、對不起!

請,請!

謝謝,謝謝!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前來取經的美國領導,瞳孔震動。

——顯然受到很大的衝擊。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他們決定把這種管理方法帶到美國去。

效果如何?

立正、稍息、喊口號就別想了。

稍顯臃腫的美國工人們,連排排站都費勁。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哈哈哈……

中國工人“面目模糊但性價比高”,美國工人“個性鮮明卻懶惰又事逼”。

兩種形容,不含褒貶義。

《美國工廠》並沒有宣揚歌頌中國工人的“奮鬥”,也沒有刻意批判美國工人的“不上進”。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的背後,是“土壤”的迥異。

各自觀念根深蒂固。

理論上,你可以一辯對錯。

但兩種觀念,都有背後的現實和無法擺脫的無奈。

當它們試圖融合時。

一場矛與盾的交鋒,在所難免。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6年10月,福耀美國工廠的竣工典禮盛大召開。

一片鮮花掌聲之中,也出現刺耳的雜音。

美國參議員上臺講話,不合時宜地提到“工會問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臺下工作人員聞之色變。

因為對福耀集團來說,“工會”二字是大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後福耀董事長曹德旺召開緊急會議。

再次明確態度:

“如果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早在建廠之初,福耀集團就擺出堅決拒絕工會的立場。

原因很簡單:

一旦工會介入,福耀的管理就會礙手礙腳;而且工會越是要求權利保障,就越會影響效益。

某種程度,美國一些製造公司因為不想承受這種負擔,而轉移到了海外——

那些擁有“低人權優勢”的地區。

那些地方的工人,不會像這樣,要求工會進駐工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著矛盾不斷升級,福耀美國部分工人指責不按工會流程走的福耀集團,“不把工人當人”。

工資比工會標準低、得不到領導鼓勵,工人的心理有落差。

福耀單方面掌握開除大權,工人的飯碗得不到保障。

多項安全措施不達標,工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同時另一方面,最初保障工人權益的工會,有時候也會被工人視為累贅。

保障了消極怠工的人,讓企業低效。

工會唯一會做的 就是留下爛員工

而像我們這樣的優秀員工

就會隨波逐流

對我有什麼好處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僵持不下,福耀美國的員工投票表決。

為了拉票,兩邊卯足了勁

支持工會一方的做法,還是美國電影裡常見的兩把刷子。

舉著牌子站在工廠門口,對著來往車輛呼喊:

工會,Yes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自發組織動員大會,慷慨激昂地講美國精神。

工人和勞工運動建立了美國

是這些讓美國偉大起來的

我們70年前就打過這些戰役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相比之下,福耀集團明顯更具中國特色。

軟硬兼施。

先漲一波工資,穩定工心。

但相應的,幹活也要“狠一點,久一點”。

實行強調競爭的獎勵機制,年終考核選出十名美國工人,到“中國曼哈頓”上海團建。

住五星酒店,享空中泳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集團還花了一百萬美元聘請一家反工會諮詢公司。

在工廠強制開會,對工人進行思想教育:

“你也許不會被開除,但可以被永久地替換掉。”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7年11月9日,投票結果公示。

444票支持工會,868票反對。

福耀美國工廠成立工會的動議被否決。

然而就在局勢穩定不久,工廠開始秋後算賬,找各種理由辭退當初參與建立工會的積極分子……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看到這你是不是已經產生了不適的心理錯位——

資本主義,居然更堅持建立工會和工人權益保障。

這確定不是搞錯邊了嗎?

而更大的啟示在於——

全球化進程,可能讓兩種制度之間傳統的矛盾,發生了轉移。

姓社姓資,正在被另一個陰影籠罩。

是什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理性、中立、客觀,是Sir看《美國工廠》的感受。

但也不乏感性爆發的心酸時刻。

發生在工人身上。

中國工人小王,18歲進福耀工作,在同個崗位幹了20多年,依然奮鬥在車間第一線。

他聽從公司安排到美國,至少工作兩年。

離開老婆孩子,沒有額外獎金。

忙起來,沒時間吃飯。

經常帶一盒小麵包當飯,不多吃,一次就吃兩塊。

他笑著捋起袖子,展示自己工作時受過的傷。

彷彿是一枚枚軍功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每天收工之後,小王會靜靜抽上一根菸。

那是他一天最放鬆的時刻。

對著鏡頭,他第一次吐露心酸:

最後一次哭是十幾歲的時候

但來這裡哭過一次

我不敢跟別人說

夜深人靜的時候

越是想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初,小王也是帶著心理濾鏡來到美國。

幾十年來“美國夢”的大型輸出,讓不少中國人以為那裡有著“嚮往的生活”。

但關掉“美顏”之後,難掩失望。

到了“遠方”之後,發現眼前不過是同一種“苟且”。

我還以為他們的生活很優越

以為他們不用為了生活犧牲很多東西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同樣是苟且。

然而在影片最後,他還選擇了帶領家人到美國來,在這裡“苟且”。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工人同樣也在為了他們的美國夢而掙扎。

甚至,處境更難。

女工人吉爾,之前在通用工作。

工廠倒閉後,她沒了收入,房子也被收走。

幾年來,她住在姐姐家裡的地下室,一間只有一米陽光的小臥室。

身處狹窄、雜亂的空間,她顯得有些侷促。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福耀上班之後,她的生活明顯有好轉。

有了一間屬於自己的公寓,也有心情好好收拾房間。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車間安全意識爆表——

我們工作的這個房間

只有一個入口(萬一火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環境保護意識爆表——

我看到一箇中國人

往碼頭後面的排水溝傾倒化學試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就是工作態度和能力……一言難盡。

生產期間,美國工人經常嘻嘻哈哈扯皮,愁眉苦臉抱怨。

一位開叉車的大姐,工作時間翻騰垃圾箱解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流水線上的一位大伯,因為手指太粗頻頻失誤。

一群人齊心協力好不容易造出一塊玻璃,一碰即碎。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當中國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強制加班。

大洋彼岸的美國工人只回一句:

“我,到點下班!”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產量怎麼可能上得去。

那把中國式管理移植到美國工廠行不行?

看片中最有意思的一處對比。

中國工廠,實行軍事化管理。

開工之前,先開例會。

身材精瘦的工人們排排站好,立正、稍息、報數。

齊喊口號:

好,很好,可以更好!

對不起、對不起!

請,請!

謝謝,謝謝!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前來取經的美國領導,瞳孔震動。

——顯然受到很大的衝擊。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他們決定把這種管理方法帶到美國去。

效果如何?

立正、稍息、喊口號就別想了。

稍顯臃腫的美國工人們,連排排站都費勁。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哈哈哈……

中國工人“面目模糊但性價比高”,美國工人“個性鮮明卻懶惰又事逼”。

兩種形容,不含褒貶義。

《美國工廠》並沒有宣揚歌頌中國工人的“奮鬥”,也沒有刻意批判美國工人的“不上進”。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的背後,是“土壤”的迥異。

各自觀念根深蒂固。

理論上,你可以一辯對錯。

但兩種觀念,都有背後的現實和無法擺脫的無奈。

當它們試圖融合時。

一場矛與盾的交鋒,在所難免。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6年10月,福耀美國工廠的竣工典禮盛大召開。

一片鮮花掌聲之中,也出現刺耳的雜音。

美國參議員上臺講話,不合時宜地提到“工會問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臺下工作人員聞之色變。

因為對福耀集團來說,“工會”二字是大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後福耀董事長曹德旺召開緊急會議。

再次明確態度:

“如果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早在建廠之初,福耀集團就擺出堅決拒絕工會的立場。

原因很簡單:

一旦工會介入,福耀的管理就會礙手礙腳;而且工會越是要求權利保障,就越會影響效益。

某種程度,美國一些製造公司因為不想承受這種負擔,而轉移到了海外——

那些擁有“低人權優勢”的地區。

那些地方的工人,不會像這樣,要求工會進駐工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著矛盾不斷升級,福耀美國部分工人指責不按工會流程走的福耀集團,“不把工人當人”。

工資比工會標準低、得不到領導鼓勵,工人的心理有落差。

福耀單方面掌握開除大權,工人的飯碗得不到保障。

多項安全措施不達標,工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同時另一方面,最初保障工人權益的工會,有時候也會被工人視為累贅。

保障了消極怠工的人,讓企業低效。

工會唯一會做的 就是留下爛員工

而像我們這樣的優秀員工

就會隨波逐流

對我有什麼好處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僵持不下,福耀美國的員工投票表決。

為了拉票,兩邊卯足了勁

支持工會一方的做法,還是美國電影裡常見的兩把刷子。

舉著牌子站在工廠門口,對著來往車輛呼喊:

工會,Yes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自發組織動員大會,慷慨激昂地講美國精神。

工人和勞工運動建立了美國

是這些讓美國偉大起來的

我們70年前就打過這些戰役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相比之下,福耀集團明顯更具中國特色。

軟硬兼施。

先漲一波工資,穩定工心。

但相應的,幹活也要“狠一點,久一點”。

實行強調競爭的獎勵機制,年終考核選出十名美國工人,到“中國曼哈頓”上海團建。

住五星酒店,享空中泳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集團還花了一百萬美元聘請一家反工會諮詢公司。

在工廠強制開會,對工人進行思想教育:

“你也許不會被開除,但可以被永久地替換掉。”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7年11月9日,投票結果公示。

444票支持工會,868票反對。

福耀美國工廠成立工會的動議被否決。

然而就在局勢穩定不久,工廠開始秋後算賬,找各種理由辭退當初參與建立工會的積極分子……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看到這你是不是已經產生了不適的心理錯位——

資本主義,居然更堅持建立工會和工人權益保障。

這確定不是搞錯邊了嗎?

而更大的啟示在於——

全球化進程,可能讓兩種制度之間傳統的矛盾,發生了轉移。

姓社姓資,正在被另一個陰影籠罩。

是什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理性、中立、客觀,是Sir看《美國工廠》的感受。

但也不乏感性爆發的心酸時刻。

發生在工人身上。

中國工人小王,18歲進福耀工作,在同個崗位幹了20多年,依然奮鬥在車間第一線。

他聽從公司安排到美國,至少工作兩年。

離開老婆孩子,沒有額外獎金。

忙起來,沒時間吃飯。

經常帶一盒小麵包當飯,不多吃,一次就吃兩塊。

他笑著捋起袖子,展示自己工作時受過的傷。

彷彿是一枚枚軍功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每天收工之後,小王會靜靜抽上一根菸。

那是他一天最放鬆的時刻。

對著鏡頭,他第一次吐露心酸:

最後一次哭是十幾歲的時候

但來這裡哭過一次

我不敢跟別人說

夜深人靜的時候

越是想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初,小王也是帶著心理濾鏡來到美國。

幾十年來“美國夢”的大型輸出,讓不少中國人以為那裡有著“嚮往的生活”。

但關掉“美顏”之後,難掩失望。

到了“遠方”之後,發現眼前不過是同一種“苟且”。

我還以為他們的生活很優越

以為他們不用為了生活犧牲很多東西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同樣是苟且。

然而在影片最後,他還選擇了帶領家人到美國來,在這裡“苟且”。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工人同樣也在為了他們的美國夢而掙扎。

甚至,處境更難。

女工人吉爾,之前在通用工作。

工廠倒閉後,她沒了收入,房子也被收走。

幾年來,她住在姐姐家裡的地下室,一間只有一米陽光的小臥室。

身處狹窄、雜亂的空間,她顯得有些侷促。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福耀上班之後,她的生活明顯有好轉。

有了一間屬於自己的公寓,也有心情好好收拾房間。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好景不長。

福耀和工會對抗時,她毫不猶豫加入支持工會一方。

她堅信工會能勝,自己的生活水平也能進一步提高。

但事與願違。

她再一次失業。

那些她曾經篤定的,開始動搖。

我應該這麼投入嗎?

整個人生都押上去嗎?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車間安全意識爆表——

我們工作的這個房間

只有一個入口(萬一火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環境保護意識爆表——

我看到一箇中國人

往碼頭後面的排水溝傾倒化學試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就是工作態度和能力……一言難盡。

生產期間,美國工人經常嘻嘻哈哈扯皮,愁眉苦臉抱怨。

一位開叉車的大姐,工作時間翻騰垃圾箱解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流水線上的一位大伯,因為手指太粗頻頻失誤。

一群人齊心協力好不容易造出一塊玻璃,一碰即碎。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當中國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強制加班。

大洋彼岸的美國工人只回一句:

“我,到點下班!”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產量怎麼可能上得去。

那把中國式管理移植到美國工廠行不行?

看片中最有意思的一處對比。

中國工廠,實行軍事化管理。

開工之前,先開例會。

身材精瘦的工人們排排站好,立正、稍息、報數。

齊喊口號:

好,很好,可以更好!

對不起、對不起!

請,請!

謝謝,謝謝!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前來取經的美國領導,瞳孔震動。

——顯然受到很大的衝擊。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他們決定把這種管理方法帶到美國去。

效果如何?

立正、稍息、喊口號就別想了。

稍顯臃腫的美國工人們,連排排站都費勁。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哈哈哈……

中國工人“面目模糊但性價比高”,美國工人“個性鮮明卻懶惰又事逼”。

兩種形容,不含褒貶義。

《美國工廠》並沒有宣揚歌頌中國工人的“奮鬥”,也沒有刻意批判美國工人的“不上進”。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的背後,是“土壤”的迥異。

各自觀念根深蒂固。

理論上,你可以一辯對錯。

但兩種觀念,都有背後的現實和無法擺脫的無奈。

當它們試圖融合時。

一場矛與盾的交鋒,在所難免。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6年10月,福耀美國工廠的竣工典禮盛大召開。

一片鮮花掌聲之中,也出現刺耳的雜音。

美國參議員上臺講話,不合時宜地提到“工會問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臺下工作人員聞之色變。

因為對福耀集團來說,“工會”二字是大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後福耀董事長曹德旺召開緊急會議。

再次明確態度:

“如果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早在建廠之初,福耀集團就擺出堅決拒絕工會的立場。

原因很簡單:

一旦工會介入,福耀的管理就會礙手礙腳;而且工會越是要求權利保障,就越會影響效益。

某種程度,美國一些製造公司因為不想承受這種負擔,而轉移到了海外——

那些擁有“低人權優勢”的地區。

那些地方的工人,不會像這樣,要求工會進駐工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著矛盾不斷升級,福耀美國部分工人指責不按工會流程走的福耀集團,“不把工人當人”。

工資比工會標準低、得不到領導鼓勵,工人的心理有落差。

福耀單方面掌握開除大權,工人的飯碗得不到保障。

多項安全措施不達標,工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同時另一方面,最初保障工人權益的工會,有時候也會被工人視為累贅。

保障了消極怠工的人,讓企業低效。

工會唯一會做的 就是留下爛員工

而像我們這樣的優秀員工

就會隨波逐流

對我有什麼好處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僵持不下,福耀美國的員工投票表決。

為了拉票,兩邊卯足了勁

支持工會一方的做法,還是美國電影裡常見的兩把刷子。

舉著牌子站在工廠門口,對著來往車輛呼喊:

工會,Yes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自發組織動員大會,慷慨激昂地講美國精神。

工人和勞工運動建立了美國

是這些讓美國偉大起來的

我們70年前就打過這些戰役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相比之下,福耀集團明顯更具中國特色。

軟硬兼施。

先漲一波工資,穩定工心。

但相應的,幹活也要“狠一點,久一點”。

實行強調競爭的獎勵機制,年終考核選出十名美國工人,到“中國曼哈頓”上海團建。

住五星酒店,享空中泳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集團還花了一百萬美元聘請一家反工會諮詢公司。

在工廠強制開會,對工人進行思想教育:

“你也許不會被開除,但可以被永久地替換掉。”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7年11月9日,投票結果公示。

444票支持工會,868票反對。

福耀美國工廠成立工會的動議被否決。

然而就在局勢穩定不久,工廠開始秋後算賬,找各種理由辭退當初參與建立工會的積極分子……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看到這你是不是已經產生了不適的心理錯位——

資本主義,居然更堅持建立工會和工人權益保障。

這確定不是搞錯邊了嗎?

而更大的啟示在於——

全球化進程,可能讓兩種制度之間傳統的矛盾,發生了轉移。

姓社姓資,正在被另一個陰影籠罩。

是什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理性、中立、客觀,是Sir看《美國工廠》的感受。

但也不乏感性爆發的心酸時刻。

發生在工人身上。

中國工人小王,18歲進福耀工作,在同個崗位幹了20多年,依然奮鬥在車間第一線。

他聽從公司安排到美國,至少工作兩年。

離開老婆孩子,沒有額外獎金。

忙起來,沒時間吃飯。

經常帶一盒小麵包當飯,不多吃,一次就吃兩塊。

他笑著捋起袖子,展示自己工作時受過的傷。

彷彿是一枚枚軍功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每天收工之後,小王會靜靜抽上一根菸。

那是他一天最放鬆的時刻。

對著鏡頭,他第一次吐露心酸:

最後一次哭是十幾歲的時候

但來這裡哭過一次

我不敢跟別人說

夜深人靜的時候

越是想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初,小王也是帶著心理濾鏡來到美國。

幾十年來“美國夢”的大型輸出,讓不少中國人以為那裡有著“嚮往的生活”。

但關掉“美顏”之後,難掩失望。

到了“遠方”之後,發現眼前不過是同一種“苟且”。

我還以為他們的生活很優越

以為他們不用為了生活犧牲很多東西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同樣是苟且。

然而在影片最後,他還選擇了帶領家人到美國來,在這裡“苟且”。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工人同樣也在為了他們的美國夢而掙扎。

甚至,處境更難。

女工人吉爾,之前在通用工作。

工廠倒閉後,她沒了收入,房子也被收走。

幾年來,她住在姐姐家裡的地下室,一間只有一米陽光的小臥室。

身處狹窄、雜亂的空間,她顯得有些侷促。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福耀上班之後,她的生活明顯有好轉。

有了一間屬於自己的公寓,也有心情好好收拾房間。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好景不長。

福耀和工會對抗時,她毫不猶豫加入支持工會一方。

她堅信工會能勝,自己的生活水平也能進一步提高。

但事與願違。

她再一次失業。

那些她曾經篤定的,開始動搖。

我應該這麼投入嗎?

整個人生都押上去嗎?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不管是中國工人小王的苦苦堅持,還是美國工人吉爾的搖擺困惑。

其實都是時代巨輪轉動中,個人的無力和不得已。

說到底,《美國工廠》還是在講“人”的問題。

如何對帶有不同文化基因的員工進行有效的管理。

如何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最大程度保障工人的權益和需求。

直到紀錄片結束,仍然無解。

福耀集團似乎找到一種越過問題的解決方案

實現工廠自動化。

越來越多標準化的工作,被機械臂一步步取代。

它們不出錯,不喊累,不提額外的要求。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車間安全意識爆表——

我們工作的這個房間

只有一個入口(萬一火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環境保護意識爆表——

我看到一箇中國人

往碼頭後面的排水溝傾倒化學試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就是工作態度和能力……一言難盡。

生產期間,美國工人經常嘻嘻哈哈扯皮,愁眉苦臉抱怨。

一位開叉車的大姐,工作時間翻騰垃圾箱解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流水線上的一位大伯,因為手指太粗頻頻失誤。

一群人齊心協力好不容易造出一塊玻璃,一碰即碎。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當中國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強制加班。

大洋彼岸的美國工人只回一句:

“我,到點下班!”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產量怎麼可能上得去。

那把中國式管理移植到美國工廠行不行?

看片中最有意思的一處對比。

中國工廠,實行軍事化管理。

開工之前,先開例會。

身材精瘦的工人們排排站好,立正、稍息、報數。

齊喊口號:

好,很好,可以更好!

對不起、對不起!

請,請!

謝謝,謝謝!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前來取經的美國領導,瞳孔震動。

——顯然受到很大的衝擊。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他們決定把這種管理方法帶到美國去。

效果如何?

立正、稍息、喊口號就別想了。

稍顯臃腫的美國工人們,連排排站都費勁。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哈哈哈……

中國工人“面目模糊但性價比高”,美國工人“個性鮮明卻懶惰又事逼”。

兩種形容,不含褒貶義。

《美國工廠》並沒有宣揚歌頌中國工人的“奮鬥”,也沒有刻意批判美國工人的“不上進”。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的背後,是“土壤”的迥異。

各自觀念根深蒂固。

理論上,你可以一辯對錯。

但兩種觀念,都有背後的現實和無法擺脫的無奈。

當它們試圖融合時。

一場矛與盾的交鋒,在所難免。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6年10月,福耀美國工廠的竣工典禮盛大召開。

一片鮮花掌聲之中,也出現刺耳的雜音。

美國參議員上臺講話,不合時宜地提到“工會問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臺下工作人員聞之色變。

因為對福耀集團來說,“工會”二字是大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後福耀董事長曹德旺召開緊急會議。

再次明確態度:

“如果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早在建廠之初,福耀集團就擺出堅決拒絕工會的立場。

原因很簡單:

一旦工會介入,福耀的管理就會礙手礙腳;而且工會越是要求權利保障,就越會影響效益。

某種程度,美國一些製造公司因為不想承受這種負擔,而轉移到了海外——

那些擁有“低人權優勢”的地區。

那些地方的工人,不會像這樣,要求工會進駐工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著矛盾不斷升級,福耀美國部分工人指責不按工會流程走的福耀集團,“不把工人當人”。

工資比工會標準低、得不到領導鼓勵,工人的心理有落差。

福耀單方面掌握開除大權,工人的飯碗得不到保障。

多項安全措施不達標,工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同時另一方面,最初保障工人權益的工會,有時候也會被工人視為累贅。

保障了消極怠工的人,讓企業低效。

工會唯一會做的 就是留下爛員工

而像我們這樣的優秀員工

就會隨波逐流

對我有什麼好處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僵持不下,福耀美國的員工投票表決。

為了拉票,兩邊卯足了勁

支持工會一方的做法,還是美國電影裡常見的兩把刷子。

舉著牌子站在工廠門口,對著來往車輛呼喊:

工會,Yes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自發組織動員大會,慷慨激昂地講美國精神。

工人和勞工運動建立了美國

是這些讓美國偉大起來的

我們70年前就打過這些戰役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相比之下,福耀集團明顯更具中國特色。

軟硬兼施。

先漲一波工資,穩定工心。

但相應的,幹活也要“狠一點,久一點”。

實行強調競爭的獎勵機制,年終考核選出十名美國工人,到“中國曼哈頓”上海團建。

住五星酒店,享空中泳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集團還花了一百萬美元聘請一家反工會諮詢公司。

在工廠強制開會,對工人進行思想教育:

“你也許不會被開除,但可以被永久地替換掉。”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7年11月9日,投票結果公示。

444票支持工會,868票反對。

福耀美國工廠成立工會的動議被否決。

然而就在局勢穩定不久,工廠開始秋後算賬,找各種理由辭退當初參與建立工會的積極分子……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看到這你是不是已經產生了不適的心理錯位——

資本主義,居然更堅持建立工會和工人權益保障。

這確定不是搞錯邊了嗎?

而更大的啟示在於——

全球化進程,可能讓兩種制度之間傳統的矛盾,發生了轉移。

姓社姓資,正在被另一個陰影籠罩。

是什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理性、中立、客觀,是Sir看《美國工廠》的感受。

但也不乏感性爆發的心酸時刻。

發生在工人身上。

中國工人小王,18歲進福耀工作,在同個崗位幹了20多年,依然奮鬥在車間第一線。

他聽從公司安排到美國,至少工作兩年。

離開老婆孩子,沒有額外獎金。

忙起來,沒時間吃飯。

經常帶一盒小麵包當飯,不多吃,一次就吃兩塊。

他笑著捋起袖子,展示自己工作時受過的傷。

彷彿是一枚枚軍功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每天收工之後,小王會靜靜抽上一根菸。

那是他一天最放鬆的時刻。

對著鏡頭,他第一次吐露心酸:

最後一次哭是十幾歲的時候

但來這裡哭過一次

我不敢跟別人說

夜深人靜的時候

越是想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初,小王也是帶著心理濾鏡來到美國。

幾十年來“美國夢”的大型輸出,讓不少中國人以為那裡有著“嚮往的生活”。

但關掉“美顏”之後,難掩失望。

到了“遠方”之後,發現眼前不過是同一種“苟且”。

我還以為他們的生活很優越

以為他們不用為了生活犧牲很多東西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同樣是苟且。

然而在影片最後,他還選擇了帶領家人到美國來,在這裡“苟且”。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工人同樣也在為了他們的美國夢而掙扎。

甚至,處境更難。

女工人吉爾,之前在通用工作。

工廠倒閉後,她沒了收入,房子也被收走。

幾年來,她住在姐姐家裡的地下室,一間只有一米陽光的小臥室。

身處狹窄、雜亂的空間,她顯得有些侷促。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福耀上班之後,她的生活明顯有好轉。

有了一間屬於自己的公寓,也有心情好好收拾房間。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好景不長。

福耀和工會對抗時,她毫不猶豫加入支持工會一方。

她堅信工會能勝,自己的生活水平也能進一步提高。

但事與願違。

她再一次失業。

那些她曾經篤定的,開始動搖。

我應該這麼投入嗎?

整個人生都押上去嗎?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不管是中國工人小王的苦苦堅持,還是美國工人吉爾的搖擺困惑。

其實都是時代巨輪轉動中,個人的無力和不得已。

說到底,《美國工廠》還是在講“人”的問題。

如何對帶有不同文化基因的員工進行有效的管理。

如何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最大程度保障工人的權益和需求。

直到紀錄片結束,仍然無解。

福耀集團似乎找到一種越過問題的解決方案

實現工廠自動化。

越來越多標準化的工作,被機械臂一步步取代。

它們不出錯,不喊累,不提額外的要求。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解放勞動力?

紀錄片結尾,領導們踏著自信又堅定的步伐,指點車間,排兵佈陣。

我下次要做的就是把這四個人取消掉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車間安全意識爆表——

我們工作的這個房間

只有一個入口(萬一火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環境保護意識爆表——

我看到一箇中國人

往碼頭後面的排水溝傾倒化學試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就是工作態度和能力……一言難盡。

生產期間,美國工人經常嘻嘻哈哈扯皮,愁眉苦臉抱怨。

一位開叉車的大姐,工作時間翻騰垃圾箱解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流水線上的一位大伯,因為手指太粗頻頻失誤。

一群人齊心協力好不容易造出一塊玻璃,一碰即碎。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當中國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強制加班。

大洋彼岸的美國工人只回一句:

“我,到點下班!”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產量怎麼可能上得去。

那把中國式管理移植到美國工廠行不行?

看片中最有意思的一處對比。

中國工廠,實行軍事化管理。

開工之前,先開例會。

身材精瘦的工人們排排站好,立正、稍息、報數。

齊喊口號:

好,很好,可以更好!

對不起、對不起!

請,請!

謝謝,謝謝!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前來取經的美國領導,瞳孔震動。

——顯然受到很大的衝擊。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他們決定把這種管理方法帶到美國去。

效果如何?

立正、稍息、喊口號就別想了。

稍顯臃腫的美國工人們,連排排站都費勁。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哈哈哈……

中國工人“面目模糊但性價比高”,美國工人“個性鮮明卻懶惰又事逼”。

兩種形容,不含褒貶義。

《美國工廠》並沒有宣揚歌頌中國工人的“奮鬥”,也沒有刻意批判美國工人的“不上進”。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的背後,是“土壤”的迥異。

各自觀念根深蒂固。

理論上,你可以一辯對錯。

但兩種觀念,都有背後的現實和無法擺脫的無奈。

當它們試圖融合時。

一場矛與盾的交鋒,在所難免。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6年10月,福耀美國工廠的竣工典禮盛大召開。

一片鮮花掌聲之中,也出現刺耳的雜音。

美國參議員上臺講話,不合時宜地提到“工會問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臺下工作人員聞之色變。

因為對福耀集團來說,“工會”二字是大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後福耀董事長曹德旺召開緊急會議。

再次明確態度:

“如果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早在建廠之初,福耀集團就擺出堅決拒絕工會的立場。

原因很簡單:

一旦工會介入,福耀的管理就會礙手礙腳;而且工會越是要求權利保障,就越會影響效益。

某種程度,美國一些製造公司因為不想承受這種負擔,而轉移到了海外——

那些擁有“低人權優勢”的地區。

那些地方的工人,不會像這樣,要求工會進駐工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著矛盾不斷升級,福耀美國部分工人指責不按工會流程走的福耀集團,“不把工人當人”。

工資比工會標準低、得不到領導鼓勵,工人的心理有落差。

福耀單方面掌握開除大權,工人的飯碗得不到保障。

多項安全措施不達標,工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同時另一方面,最初保障工人權益的工會,有時候也會被工人視為累贅。

保障了消極怠工的人,讓企業低效。

工會唯一會做的 就是留下爛員工

而像我們這樣的優秀員工

就會隨波逐流

對我有什麼好處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僵持不下,福耀美國的員工投票表決。

為了拉票,兩邊卯足了勁

支持工會一方的做法,還是美國電影裡常見的兩把刷子。

舉著牌子站在工廠門口,對著來往車輛呼喊:

工會,Yes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自發組織動員大會,慷慨激昂地講美國精神。

工人和勞工運動建立了美國

是這些讓美國偉大起來的

我們70年前就打過這些戰役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相比之下,福耀集團明顯更具中國特色。

軟硬兼施。

先漲一波工資,穩定工心。

但相應的,幹活也要“狠一點,久一點”。

實行強調競爭的獎勵機制,年終考核選出十名美國工人,到“中國曼哈頓”上海團建。

住五星酒店,享空中泳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集團還花了一百萬美元聘請一家反工會諮詢公司。

在工廠強制開會,對工人進行思想教育:

“你也許不會被開除,但可以被永久地替換掉。”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7年11月9日,投票結果公示。

444票支持工會,868票反對。

福耀美國工廠成立工會的動議被否決。

然而就在局勢穩定不久,工廠開始秋後算賬,找各種理由辭退當初參與建立工會的積極分子……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看到這你是不是已經產生了不適的心理錯位——

資本主義,居然更堅持建立工會和工人權益保障。

這確定不是搞錯邊了嗎?

而更大的啟示在於——

全球化進程,可能讓兩種制度之間傳統的矛盾,發生了轉移。

姓社姓資,正在被另一個陰影籠罩。

是什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理性、中立、客觀,是Sir看《美國工廠》的感受。

但也不乏感性爆發的心酸時刻。

發生在工人身上。

中國工人小王,18歲進福耀工作,在同個崗位幹了20多年,依然奮鬥在車間第一線。

他聽從公司安排到美國,至少工作兩年。

離開老婆孩子,沒有額外獎金。

忙起來,沒時間吃飯。

經常帶一盒小麵包當飯,不多吃,一次就吃兩塊。

他笑著捋起袖子,展示自己工作時受過的傷。

彷彿是一枚枚軍功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每天收工之後,小王會靜靜抽上一根菸。

那是他一天最放鬆的時刻。

對著鏡頭,他第一次吐露心酸:

最後一次哭是十幾歲的時候

但來這裡哭過一次

我不敢跟別人說

夜深人靜的時候

越是想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初,小王也是帶著心理濾鏡來到美國。

幾十年來“美國夢”的大型輸出,讓不少中國人以為那裡有著“嚮往的生活”。

但關掉“美顏”之後,難掩失望。

到了“遠方”之後,發現眼前不過是同一種“苟且”。

我還以為他們的生活很優越

以為他們不用為了生活犧牲很多東西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同樣是苟且。

然而在影片最後,他還選擇了帶領家人到美國來,在這裡“苟且”。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工人同樣也在為了他們的美國夢而掙扎。

甚至,處境更難。

女工人吉爾,之前在通用工作。

工廠倒閉後,她沒了收入,房子也被收走。

幾年來,她住在姐姐家裡的地下室,一間只有一米陽光的小臥室。

身處狹窄、雜亂的空間,她顯得有些侷促。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福耀上班之後,她的生活明顯有好轉。

有了一間屬於自己的公寓,也有心情好好收拾房間。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好景不長。

福耀和工會對抗時,她毫不猶豫加入支持工會一方。

她堅信工會能勝,自己的生活水平也能進一步提高。

但事與願違。

她再一次失業。

那些她曾經篤定的,開始動搖。

我應該這麼投入嗎?

整個人生都押上去嗎?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不管是中國工人小王的苦苦堅持,還是美國工人吉爾的搖擺困惑。

其實都是時代巨輪轉動中,個人的無力和不得已。

說到底,《美國工廠》還是在講“人”的問題。

如何對帶有不同文化基因的員工進行有效的管理。

如何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最大程度保障工人的權益和需求。

直到紀錄片結束,仍然無解。

福耀集團似乎找到一種越過問題的解決方案

實現工廠自動化。

越來越多標準化的工作,被機械臂一步步取代。

它們不出錯,不喊累,不提額外的要求。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解放勞動力?

紀錄片結尾,領導們踏著自信又堅定的步伐,指點車間,排兵佈陣。

我下次要做的就是把這四個人取消掉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取消”。

這詞用得準確又冰冷。

科技進步的確能讓工業和資本走得更遠。

可那些“被取消的人”呢?

他們的出路和未來在哪裡?

這是這部不輕易下結論的紀錄片,留下的終極問題。


"

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

終於正式上線了。

網飛出品,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拍攝;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特別出演。

說的是。

中美兩種制度和文化的劇烈碰撞。

奇的是。

片子在兩邊都廣受好評。

而且,我們居然還看得到。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故事從一場“行業寒冬”開始。

2008年經濟危機,受到波及的俄亥俄州代頓市,沒能躲過這波浪潮。

龍頭企業、稅收和就業的大戶——

通用汽車關閉當地工廠。

致幾千多個當地居民被迫下崗,生活難以為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難怪現任美國特朗普不得不說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

喊口號容易,製造業回暖卻慢得多。

對於代頓市的這個工廠而言,轉機出現在2015年。

他,來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曹德旺看上這個前通用汽車的工廠,投資6億美元,在這裡建成全球單體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工廠——

“福耀美國”。

不得不說,真是起了個動聽的名字。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玻璃集團一開始找到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希望給工廠拍攝一部宣傳片。

對方拒絕。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開明迴應:

“那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怎麼拍都可以。”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於是,我們看到了現在《美國工廠》的樣子。

當年曹德旺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備受矚目的,《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頭版。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國內,議論更大。

聯繫到當時的資本外流,許多人紛紛猜測“曹德旺要跑了”。

曹德旺解釋過,這一舉動只不過是利潤驅使而已。

雖然美國人力成本高,但在三方面有利可圖——

能源成本。

美國電價是中國的40%,天然氣更是隻有1/5。

運輸成本。

如果在國內生產,再把玻璃運到美國去,那麼運費就會讓成本增加15%~20%。

稅負。

這筆賬不容易算清楚,但曹德旺根據在美國辦廠的經驗,總結到“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美國工廠》的出現,替曹德旺迴應了爭議。

但沒想到的是,紀錄片卻牽扯出更復雜的問題。

諷刺啊,諷刺。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開始,是貌似“雙贏”的局面。

曹德旺選擇在這裡開工廠,是看上了美國的成本都比中國低,還有當地政策扶持。

當地政府和居民也敞開懷抱歡迎。

既能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又能提高GDP。

利益驅使,大家也是奔著求同存異去的。

經驗豐富的中國員工要集體參加培訓,提前瞭解美國人的風俗和脾性。

工作中用Google翻譯毫無保留地同美國工人交流學習。

領導層的姿態也夠低。

在福耀美國工廠的展示大廳裡,有人提議掛兩幅壁畫,一幅中國風,一幅美國風。

董事長曹德旺立馬否決:

“全掛成美國的,不要去刺激他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另一邊,許多美國工人開始學習簡單的中文對話。

還積極示好,知道中國禁槍,於是邀請中國同事來家裡過把癮。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管理層也儘可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大會上發表講話,總懷著感恩的心。

一個曾經淒涼的社區

被你們給予了希望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面子,一團和氣。

裡子,暗流翻湧。

當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潛在問題暴露無遺。

各方面成本都佔優的情況下,福耀美國工廠整整一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究其關鍵,還是出在勞動力

紀錄片《美國工廠》第一次向我們直觀展示,中美勞動力的截然不同

先看看中國的工人們——

心態平和,笑對996,每個月兩天假,一年回一次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認真專注,工作期間不許閒聊,對領導指示言聽計從。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惡劣得讓美國觀察團飆粗的髒活累活,仍泰然處之。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些在美國人看來的“犧牲自我”,換來的是高效的生產力。

用數據說話——

中國工廠的其中一條流水線,一天能夠生產7000片玻璃。

美國管理層歎為觀止,不由感慨:

美國員工就是太爛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爛”,倒不至於。

從紀錄片裡看,美國工人並非一無是處。

個人權益意識爆表——

告訴我為什麼這塊區域(工人食堂)要用作生產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車間安全意識爆表——

我們工作的這個房間

只有一個入口(萬一火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環境保護意識爆表——

我看到一箇中國人

往碼頭後面的排水溝傾倒化學試劑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就是工作態度和能力……一言難盡。

生產期間,美國工人經常嘻嘻哈哈扯皮,愁眉苦臉抱怨。

一位開叉車的大姐,工作時間翻騰垃圾箱解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流水線上的一位大伯,因為手指太粗頻頻失誤。

一群人齊心協力好不容易造出一塊玻璃,一碰即碎。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當中國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強制加班。

大洋彼岸的美國工人只回一句:

“我,到點下班!”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產量怎麼可能上得去。

那把中國式管理移植到美國工廠行不行?

看片中最有意思的一處對比。

中國工廠,實行軍事化管理。

開工之前,先開例會。

身材精瘦的工人們排排站好,立正、稍息、報數。

齊喊口號:

好,很好,可以更好!

對不起、對不起!

請,請!

謝謝,謝謝!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前來取經的美國領導,瞳孔震動。

——顯然受到很大的衝擊。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他們決定把這種管理方法帶到美國去。

效果如何?

立正、稍息、喊口號就別想了。

稍顯臃腫的美國工人們,連排排站都費勁。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哈哈哈……

中國工人“面目模糊但性價比高”,美國工人“個性鮮明卻懶惰又事逼”。

兩種形容,不含褒貶義。

《美國工廠》並沒有宣揚歌頌中國工人的“奮鬥”,也沒有刻意批判美國工人的“不上進”。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的背後,是“土壤”的迥異。

各自觀念根深蒂固。

理論上,你可以一辯對錯。

但兩種觀念,都有背後的現實和無法擺脫的無奈。

當它們試圖融合時。

一場矛與盾的交鋒,在所難免。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6年10月,福耀美國工廠的竣工典禮盛大召開。

一片鮮花掌聲之中,也出現刺耳的雜音。

美國參議員上臺講話,不合時宜地提到“工會問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臺下工作人員聞之色變。

因為對福耀集團來說,“工會”二字是大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後福耀董事長曹德旺召開緊急會議。

再次明確態度:

“如果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早在建廠之初,福耀集團就擺出堅決拒絕工會的立場。

原因很簡單:

一旦工會介入,福耀的管理就會礙手礙腳;而且工會越是要求權利保障,就越會影響效益。

某種程度,美國一些製造公司因為不想承受這種負擔,而轉移到了海外——

那些擁有“低人權優勢”的地區。

那些地方的工人,不會像這樣,要求工會進駐工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隨著矛盾不斷升級,福耀美國部分工人指責不按工會流程走的福耀集團,“不把工人當人”。

工資比工會標準低、得不到領導鼓勵,工人的心理有落差。

福耀單方面掌握開除大權,工人的飯碗得不到保障。

多項安全措施不達標,工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同時另一方面,最初保障工人權益的工會,有時候也會被工人視為累贅。

保障了消極怠工的人,讓企業低效。

工會唯一會做的 就是留下爛員工

而像我們這樣的優秀員工

就會隨波逐流

對我有什麼好處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僵持不下,福耀美國的員工投票表決。

為了拉票,兩邊卯足了勁

支持工會一方的做法,還是美國電影裡常見的兩把刷子。

舉著牌子站在工廠門口,對著來往車輛呼喊:

工會,Yes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自發組織動員大會,慷慨激昂地講美國精神。

工人和勞工運動建立了美國

是這些讓美國偉大起來的

我們70年前就打過這些戰役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相比之下,福耀集團明顯更具中國特色。

軟硬兼施。

先漲一波工資,穩定工心。

但相應的,幹活也要“狠一點,久一點”。

實行強調競爭的獎勵機制,年終考核選出十名美國工人,到“中國曼哈頓”上海團建。

住五星酒店,享空中泳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福耀集團還花了一百萬美元聘請一家反工會諮詢公司。

在工廠強制開會,對工人進行思想教育:

“你也許不會被開除,但可以被永久地替換掉。”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2017年11月9日,投票結果公示。

444票支持工會,868票反對。

福耀美國工廠成立工會的動議被否決。

然而就在局勢穩定不久,工廠開始秋後算賬,找各種理由辭退當初參與建立工會的積極分子……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看到這你是不是已經產生了不適的心理錯位——

資本主義,居然更堅持建立工會和工人權益保障。

這確定不是搞錯邊了嗎?

而更大的啟示在於——

全球化進程,可能讓兩種制度之間傳統的矛盾,發生了轉移。

姓社姓資,正在被另一個陰影籠罩。

是什麼?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理性、中立、客觀,是Sir看《美國工廠》的感受。

但也不乏感性爆發的心酸時刻。

發生在工人身上。

中國工人小王,18歲進福耀工作,在同個崗位幹了20多年,依然奮鬥在車間第一線。

他聽從公司安排到美國,至少工作兩年。

離開老婆孩子,沒有額外獎金。

忙起來,沒時間吃飯。

經常帶一盒小麵包當飯,不多吃,一次就吃兩塊。

他笑著捋起袖子,展示自己工作時受過的傷。

彷彿是一枚枚軍功章。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每天收工之後,小王會靜靜抽上一根菸。

那是他一天最放鬆的時刻。

對著鏡頭,他第一次吐露心酸:

最後一次哭是十幾歲的時候

但來這裡哭過一次

我不敢跟別人說

夜深人靜的時候

越是想家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最初,小王也是帶著心理濾鏡來到美國。

幾十年來“美國夢”的大型輸出,讓不少中國人以為那裡有著“嚮往的生活”。

但關掉“美顏”之後,難掩失望。

到了“遠方”之後,發現眼前不過是同一種“苟且”。

我還以為他們的生活很優越

以為他們不用為了生活犧牲很多東西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同樣是苟且。

然而在影片最後,他還選擇了帶領家人到美國來,在這裡“苟且”。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美國工人同樣也在為了他們的美國夢而掙扎。

甚至,處境更難。

女工人吉爾,之前在通用工作。

工廠倒閉後,她沒了收入,房子也被收走。

幾年來,她住在姐姐家裡的地下室,一間只有一米陽光的小臥室。

身處狹窄、雜亂的空間,她顯得有些侷促。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在福耀上班之後,她的生活明顯有好轉。

有了一間屬於自己的公寓,也有心情好好收拾房間。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好景不長。

福耀和工會對抗時,她毫不猶豫加入支持工會一方。

她堅信工會能勝,自己的生活水平也能進一步提高。

但事與願違。

她再一次失業。

那些她曾經篤定的,開始動搖。

我應該這麼投入嗎?

整個人生都押上去嗎?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不管是中國工人小王的苦苦堅持,還是美國工人吉爾的搖擺困惑。

其實都是時代巨輪轉動中,個人的無力和不得已。

說到底,《美國工廠》還是在講“人”的問題。

如何對帶有不同文化基因的員工進行有效的管理。

如何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最大程度保障工人的權益和需求。

直到紀錄片結束,仍然無解。

福耀集團似乎找到一種越過問題的解決方案

實現工廠自動化。

越來越多標準化的工作,被機械臂一步步取代。

它們不出錯,不喊累,不提額外的要求。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解放勞動力?

紀錄片結尾,領導們踏著自信又堅定的步伐,指點車間,排兵佈陣。

我下次要做的就是把這四個人取消掉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取消”。

這詞用得準確又冰冷。

科技進步的確能讓工業和資本走得更遠。

可那些“被取消的人”呢?

他們的出路和未來在哪裡?

這是這部不輕易下結論的紀錄片,留下的終極問題。


這中美合拍片真敢,兩國看了都說好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