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餐飲“大咖”齊聚北京,以食為媒共享發展新成果

5月29日,2019中餐國際化發展大會作為京交會創新板塊在國家會議中心開幕。本屆大會由北京市商務局、中國烹飪協會主辦,主題為“創新服務 全球共享”,會期三天,包括大會開幕式、國際中餐技藝交流、一帶一路中餐發展研討會等內容。大會的舉辦搭建了中國餐飲與海外中餐業界交流互動平臺,來自德國、意大利、日本、比利時等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中餐組織負責人出席了本次大會並分享了當地美食文化與中餐業發展現狀。

服務業擴大開放進一步促進餐飲業發展

北京市商務局副巡視員丁劍華講到,餐飲業作為重要傳統服務型行業,對刺激消費需求、推動經濟增長髮揮了重要作用,在擴大內需、繁榮市場、吸納就業和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等方面都做出了積極貢獻。1978年到2018年,40年間北京餐飲收入從1.7億元提高到1100億元,增長了近650倍;服務網點從不足1600家發展到8.6萬餘家,增長了54倍;國內八大菜系、國外風味美食,米其林餐廳、黑珍珠餐廳、老字號特色小吃,集聚北京, “京菜”更成為中國第九大菜系。

國際餐飲“大咖”齊聚北京,以食為媒共享發展新成果

北京市商務局副巡視員丁劍華

今年北京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改善消費環境,特別是餐飲消費環境。促進便民早餐網點發展的措施鼓勵企業佈局網點,滿足便利化消費需求;商業品牌首店發展的措施鼓勵包括餐飲品牌在內的首店落戶北京;促進夜間經濟發展的措施中專門提出培育10條深夜食堂特色街區,挖掘夜間餐飲消費潛力。

下一步,北京將以“規範化、連鎖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智能化”為目標,積極推動包括餐飲行業在內的生活性服務業發展,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品質消費需求。

發佈四大權威報告,全面闡釋中餐國際影響力

會上,由中國烹飪協會、北京烹飪協會、美團點評等機構發佈了《世界美食中國市場發展報告》、《全球美食影響力報告(2019)》、《北京老字號餐飲傳承譜系》、《從美團點評大數據看中餐出海浪潮》四份權威報告。

由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世界美食中國市場調查報告》中的數據顯示,中國擁有的國際美食餐廳數量正在以平均每年25%的速度迅猛增長。2004年至2017年13年間,國際美食餐廳的數量從3萬家增長到30.4萬家。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表示,隨著我國服務業比重的持續擴大,居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餐飲服務的國際化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這一方面豐富我了我國的餐飲市場,帶動了餐飲業的消費升級,另一方面也進一步也加快了我國餐飲行業與國際接軌,走向全球市場的步伐。中國烹飪協會與環球時報輿情調查中心聯合發佈《全球美食影響力報告(2019)》。報告顯示,在海外調研所涉及到的日本、韓國、泰國、印度、新加坡、美國、澳大利亞、意大利八國中,87.8%的受訪者表示近期外出就餐會選擇品嚐中餐。

大會發布了《北京老字號餐飲文化傳承譜系》,包括老字號不同歷史階段的名師構成、主要名師的傳承譜系主脈、支脈等內容。

多國代表分享中餐業海外發展新經驗

據相關數據統計,目前海外中餐館數量超過40萬家,遍佈全球。海外中餐館的經營,已經漸漸開始從華人的謀生手段向規模化經營轉變,越來越多的國內餐飲企業也已開始進軍海外。來自比利時、巴基斯坦、土耳其、厄瓜多爾、德國、日本、祕魯及中國香港的代表,分別介紹了中餐在世界各地的發展情況。關於中餐品牌的連鎖化、中餐烹飪技藝的標準化問題,成為了各國代表普遍關心的問題。

積極探索餐飲業可持續發展合作新模式

雖然中餐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歡迎,但在與會專家看來,中餐的國際化之路仍然任重而道遠。姜俊賢認為,目前中餐國際化的發展,仍面臨著海外高水平廚師及專業管理人才匱乏、中外餐飲文化差異、中餐品牌形象建設薄弱、國家政策支持有限等問題。中餐國際化發展大會的舉辦就是為了進一步推動中國餐飲行業的專業化、國際化發展,同時搭建起國內外中餐從業者的交流與合作平臺,從而全面提升餐飲業創新水平,推動我國美食文化在海外的推廣。

國際餐飲“大咖”齊聚北京,以食為媒共享發展新成果

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

同時,與會代表也指出,目前中餐的海外發展,仍然存在烹飪方式的健康程度偏低、本土化程度不高等問題,這都制約著中餐的國際化和進一步面向海外的發展。未來,為了更好的擴展國際市場,提升自身文化影響力,海外中餐從業者應該更加重視與世界各國餐飲同業者的交流,保持開放包容的心態,學習餐飲業發達國家的管理經驗以及相關技術,適應國際餐飲發展的流行趨勢,進一步推動中餐的可持續發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