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談“數據造假”就罵蔡徐坤,這合適嗎?


一談“數據造假”就罵蔡徐坤,這合適嗎?



一談“數據造假”就罵蔡徐坤,這合適嗎?


今天刷微博的時候,斯文發現一個特別有意思的事兒。

熱搜第一#1億轉發量幕後推手被端#,看著特別法制一關鍵詞,點進去內容卻和飯圈吃瓜掛鉤。


一談“數據造假”就罵蔡徐坤,這合適嗎?


新聞本身是這樣的,星援app近日被查封,該app利用粉絲給愛豆刷流量的需求,瘋狂牟利,半年內吸金800餘萬元。目前,主犯蔡某某因涉嫌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已被豐臺檢察院批捕。


一談“數據造假”就罵蔡徐坤,這合適嗎?


這款app雖然去年7月才上線,但早已經在粉絲圈內廣泛流行,日常為愛發電的飯圈女孩們,對星援app的運作模式應該非常熟悉。

我們手動轉發愛豆的微博,數量其實是很有限的,但在app上綁定了的大小號,可以實現一鍵轉發相同內容,小號越多轉發越多,愛豆的數據就會翻倍。

只要充錢開通會員,就可以在自己的微博賬號下綁定多個小號,數量少則幾十多則幾千,充值的錢越多,小號的價格就越便宜。


一談“數據造假”就罵蔡徐坤,這合適嗎?


而微博會不斷查封刷量的小號,粉絲想為愛豆輪播搞數據,就只能不斷充值,再綁定新的微博小號,如此循環往復,保證自家愛豆的轉評贊數量繁榮。

我們看慣了粉絲為愛豆控評刷數據,經常調侃飯圈“用愛發電”,但真能想到利用粉絲的愛來牟利,斯文的第一反應,其實是感嘆這位主犯蔡某某商業奇才。

一談“數據造假”就罵蔡徐坤,這合適嗎?


仔細看過新聞,才發現包括蔡某某在內,4名涉案人都是一位女歌星的粉絲,他們通過粉絲群認識彼此,最初製作app,也只是為了給愛豆應援,增加關注度。

四個人被抓捕的時候,還在對app進行運營維護…(這也太敬業了??


一談“數據造假”就罵蔡徐坤,這合適嗎?


整條新聞刷下來,本身是沒有什麼大問題的,引起斯文注意的只有一點,各大媒體介紹“星援app”的時候,包括最初報道新聞的新京報,都不約而同使用了同款前綴——蔡徐坤1億轉發量幕後推手

簡單粗暴的程度,讓我忍不住開始尋思,這案子的主犯是蔡某某,不等於這個鍋又要讓蔡徐坤來背吧?


一談“數據造假”就罵蔡徐坤,這合適嗎?


這麼想的顯然不止我一個,新聞下面的評論裡,也有好多真·路人開始抱不平。

全網就蔡徐坤一個流量明星嗎,其他流量明星是不是也有水分呢?第一個轉發過億和評論過億的都不是蔡徐坤,為什麼要把所有責任都推到他一個人身上?前幾年以流量大為榮的粉絲哪去了,這麼多年合著就蔡徐坤一個人錯了?


一談“數據造假”就罵蔡徐坤,這合適嗎?


講道理,這件案子也不是和蔡徐坤毫無關係。

在公安部開展的“淨網2019”專項行動中,是蔡徐坤的一條微博短時間內轉發上億,引起了警方關注,懷疑數據造假,進而介入調查。


一談“數據造假”就罵蔡徐坤,這合適嗎?


調查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星援app被端,背後絕不可能只有蔡徐坤一個人的粉絲,在通過類似的工具為數據作弊。

槍打出頭鳥,蔡徐坤身為當下市場的新任頂流,就被“打”了簡直不知道多少次。

流量型藝人不止蔡徐坤一個,主犯蔡某某最初製作app,也是為了自家女愛豆,很顯然這次蔡徐坤被各大媒體點名,不過是又當了一次“出頭鳥”罷了。


一談“數據造假”就罵蔡徐坤,這合適嗎?


罵蔡徐坤的人再多,我們也應該知道,“數據造假”這口鍋,蔡徐坤一個人實在背不動。

現在公認的流量時代,是從2015年《古劍奇譚》爆火開始,從那時候到現在,嚴格來講,每一位人氣高漲的小生(花),都可以算是流量明星。

在蔡徐坤之前,有過知名度更廣的四大流量:李易峰、吳亦凡、鹿晗、楊洋。可他們中不管哪一位,即便被黑的最慘的時候,都沒有像蔡徐坤這樣“紅即原罪”,一舉一動都是眾矢之的。

一談“數據造假”就罵蔡徐坤,這合適嗎?


那麼,明明大家都是流量,網友待遇為什麼會差這麼多呢?

一開始,“流量”這個詞是不帶貶義的。甚至過去相當長的時間裡,娛樂圈的規則都是“誰人氣高誰上位”,流量明星會受到萬千寵愛,各種影視資源、廣告代言,都會基於流量滾滾而來。

可流量這東西不像獎項,沒有硬性指標,不會公開評選,大家怎麼知道誰的人氣更高呢?

飯圈女孩自有辦法,他們可以把“人氣”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具象化,甚至為它創造了可以衡量的硬性指標,於是數據組應運而生。


一談“數據造假”就罵蔡徐坤,這合適嗎?


數不清的粉絲一擁而上,人人都想證明自家愛豆更有人氣、流量更大,於是大家開始用一模一樣的話術統一屠版,開越來越多的小號轉發評論,也就越來越趨向於我們現在看到的局面。

精明的經紀公司從中發現商機,粉絲數據如此龐大,明星如果本身夠紅,大可以用“粉絲福利”來交換具象流量,明星如果本身不夠紅,經紀公司也有的是辦法,用精確的數據活生生打造一個“流量明星”出來。

關於這一點,我們在今天的案件裡也可以找到證據。


一談“數據造假”就罵蔡徐坤,這合適嗎?


所以,硬要給“數據造假”找一個原凶的話,我可能會說是病態的市場、瘋狂的粉絲、或者精明的經紀公司,但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看,蔡徐坤都不是這個罪魁禍首。

他太幸運,在偶像元年橫空出世,用一場選秀收割了萬千寵愛,輕而易舉成為真正的頂級流量,一舉一動都引來無數人關注。

一談“數據造假”就罵蔡徐坤,這合適嗎?


他又太倒黴,偶像元年趕上流量末路,前輩們忙著轉型,網友對飯圈的怨懟無處發洩,蔡徐坤就正正好撞在了槍口上。

哪個小鮮肉長相不精緻呢?飯圈有哪天是不撕X吵架的呢?轉發評論數以百萬計的明星又何止蔡徐坤一個呢?可網友偏偏愛罵他“娘炮”,愛罵他的粉絲是腦殘粉,央視也點名他流量造假。

同樣是前輩認不出的新生代小偶像,隔壁沈騰叔叔不認識楊超越就沒有丁點水花,潘長江說自己不認識蔡徐坤,兩人就雙雙遭遇了網絡暴力。

一談“數據造假”就罵蔡徐坤,這合適嗎?


就連同樣做過NBA形象大使的吳亦凡,都用一首《大碗寬面》和曾經不共戴天的虎撲直男和解,剩下蔡徐坤自己站在風口浪尖,還在給充滿自己惡搞視頻的B站發律師函。

我不想說老牌流量明星們發“坤難財”,但講道理,網友對流量的嫌棄是多年積累所得,也的確是蔡徐坤代替了他們成為眾矢之的,前輩們才得以從輿論風暴中脫身。

一談“數據造假”就罵蔡徐坤,這合適嗎?


這很不公平,但又沒辦法,蔡徐坤一出道就享受粉絲紅利的代價,是不得不一併接過了流量前輩們遺留的鍋。

“數據造假”這個怪圈,也是比蔡徐坤更早的流量明星和他們的粉絲、經紀公司共同打造,而新生代的蔡徐坤們和他的粉絲,只不過是把市場病態當成了常態,又在原本已經走入怪圈的“數據造假”上添了一把火。

他們不是沒有錯,但數據造假這口鍋硬要蔡徐坤一個人來背,真的過分了。

一談“數據造假”就罵蔡徐坤,這合適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