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交會,“中國經濟”的縮影

財經 IWORKU 2017-04-19

果說珠三角是“made in china”的鏡像;那麼廣交會則是中國經濟的縮影。

從1957年開始的廣交會已走過一甲子,60年來,總共累計外商764萬人,出口成交1.2萬億美金,一直是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廣、效益最高綜合展會之一。自1997年開始,廣交會全年成交額達到200億美元,此時廣州萬商雲集,中國成為名符其實“世界工廠”,2007年廣交會成交額突破700億美元,創造會展業成交額歷史新高,同年中國實體經濟到達最高峰。可以說,“廣交會”上這些數據,與中國實體經濟正好一一對應。

自2008年以後,隨著中國製造業日趨艱難,廣交會成交額也一路下行,雖然很多老廠商堅持參展,但感慨一屆不如一屆,10月15日第120屆廣交會低調開幕,廣州溫度高達32攝氏度,16日人流量尚可,但仍能感受到“中國製造”的蕭殺寒意。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十年前廣交會上的一個訂單,可能讓一家廠商走向世界,而現在廣交會每一次展覽,成為很多老廠商眼中雞肋!去吧,純粹是給自己找罪受,白忙活一場。不去,萬一老客戶沒有看到自己,是不是覺得公司出現問題了。有位長期參展電器商家講,展會每年參展商變化不過30%,所以採購商越來越少了。他現在來廣交會主要目的為了打品牌,對找客戶並不抱太大希望。

廣交會成為雞脅不是從今天開始的,2008年104屆廣交會,因為“華爾街金融風暴”波及中國,廣交會上美國展商難覓蹤影;歐美企業更是訂單零落,典型的是玩具商愁白頭;部分企業資金鍊斷裂,全球最大玩具合俊集團代工商下屬企業倒閉……104屆廣交會落幕後,各大企業接獲的出口訂單大幅縮水,整體情況大致縮水三成。

廣交會,“中國經濟”的縮影
廣交會,“中國經濟”的縮影

自2008年104屆廣交會開始,後兩屆稍有回升,但廣交會一直走下坡路,這裡既有金融危機影響,也有在線交易的搶灘,還有東南亞製造的崛起,更有專業展會的分流。但最核心的,仍然是“中國製造”的日趨勢衰落。

每一次“廣交會”,都是許多珠三角代工廠商苦等的“最後一絲希望”,這些“中國製造”者希望能找到一兩根來自海外的救命稻草,但現實總是殘酷的,隨著實體經濟一路下行,廠商能感知未來之路愈發冰冷。

二“中國製造”為何如此艱難

廣交會,“中國經濟”的縮影

談“中國製造”的艱難,要從1992年開始談起。

1992年到2002年,是中國製造的黃金年代,“鄧公南巡”是發展的第一推動力,頑強的市場經濟在中國這僵化千年的石板上開了花,雖然10年發展路上斑斑血汗,但那時候的珠三角和長三角,人氣興旺,日新月異。

2003年~2007年,這是“中國製造”白銀時代,但事實上從2005年開始實體經濟已經在往下走,但由於“黃金時代”的巨大慣性,以及2001年加入WTO後全球化紅利,使得這時候的外向型經濟達到最高峰,但已經隱患重重。

2008年~2016年,這是“中國製造”的黑鐵時代,2008年房地產市場的高歌猛進,“中國製造”被抽血,已經開始萎靡不振,本質上與歐美“金融危機”沒有多大關係,但由於時間上的巧合,當時的輿論很巧妙將責任推到美國人頭上。

問題自2003年始開始——國家財政收入增長年均20%以上,遠遠高於GDP增長,更遠遠高於居民人均收入增長。錢從何而來,就是與民營企業爭利的結果。自2003年開始的稅費調整,人民幣升值,國有企業強勢,地方政府的蠻橫,讓大部分民營企業利潤直線下降,註定我國經濟增長失去了最根本動力。

“世界工廠”風光不再的核心原因

廣交會,“中國經濟”的縮影

(2003-2015年中國全國CPI指數趨勢圖)

按照常理,中國一旦成為“世界工廠”,只要自己不瞎折騰,由於巨大的人口紅利、吃苦耐勞的民族性格、產業鏈的完整佈局、聰明智慧的產業工人、具有開拓精神的企業家,其地位基本無人可以撼動。但自2003年以來國內政策連續“自宮”,使得欣欣向榮的“世界工廠”門前荒草悽悽,直至今日的奄奄一息。

自2004年以來奉行的“國進民退”方針,從民營企業吸血,輸血給國有企業,讓“市場經濟”倒退十年。

自2002年以來,中國房地產市場狂飈突進,房地產吸引大量資金成為唯一支柱性產業,實體經濟很難賺取利潤。

腐敗產業鏈條侵蝕企業每一寸肌膚,權力並沒有因為經濟發展而退出管控,反而藉機食利而肥。

政府稅收一日重過一日,各種苛捐雜稅讓民營企業負擔過重。

人民幣升值導致“中國製造”利潤愈發稀薄。

人口紅利不再,計劃生育影響,“用工荒”成了企業擔心問題。

“騰籠換鳥”政策,低端產業並不代表就是汙染企業,下游企業一樣可以賺錢高利潤,而汙染與企業高低端沒有關係,與政府管理密切相關,將勞動密集企業視為汙染產業,逆市場化以行政手段將此類企業遷移出去,也是“世界工廠”自宮的一種表現。

2008的《勞動法》是對脆弱實體經濟作出最後一擊,《勞動法》是個好東西,但不應該是在中國實體經濟最艱難的時候提出來。

地方政府沒有與時俱進,相反保守主義大行其道。

還有人在說中國不做“世界工廠”,不做“世界工廠”還能做什麼,中國有幾個深圳,又有幾個華為?沒有“世界工廠”就沒有“中國製造”,沒有“中國製造”就沒有強大的實體經濟。再補充一句:中國製造的沒落,跟馬雲真沒什麼關係!

四看不到的新聞,沉默的120屆“廣交會”

廣交會,“中國經濟”的縮影

如果在以前,廣交會話題是可以上熱門的,但是現在連傳統媒體也懶得關注,稀稀落落幾條新聞稿全是例行公事,看到的只有寶強秩事,馬蓉豔史!

一葉落知天下秋,120屆“廣交會”尚未結束,但也可以從一些細節來“窺視”展會情況。

◑社交媒體,你看不到“廣交會”身影微博上#120屆廣交會#關鍵詞,所有微博加起來竟然只有10條,而在搜搜微信上“廣交會”3字,從15日開始到17日的相關內容也不超過30條,百度新聞裡搜索“廣交會”全是官方通稿。與隔壁深圳的“國際創客周”相比,廣交會自主傳播動力幾乎可以忽略,而“國際創客周”自媒體推送動輒10萬+,國家媒體也全是封面報道,關注量從另一個側面反應了展會本身的重要性。

◑現場從車水馬龍到人煙日少廣交會10月15開幕人流較少,10月16日(週日)增加了不少遊客,但總體來講人流量已經不能與昔日相提並論,據廣交會採購商報到處消息,前兩日總共6.5萬人入場,與上一年基本持平,但相對於展覽總面積為118萬平方米,展位總數60250個廣交會來說,這人流量真稱不上有多少,一個參展商“漢XX爾”稱,從歷屆廣交會客商如織,到現在人流了了無幾,生意難做不?說不難做是假的……

◑第三世界朋友較多,歐美廠商很少

廣交會,“中國經濟”的縮影

展會前兩天,檔口廠商拿到的名片挺多但成交量少,第三世界兄弟比較多,來自歐美採購商較少,一家瓷器廠商雖然一天收到30多張名片,但沒有成果。此次採購商來自非洲、南亞、拉美的兄弟們最多,所以別動輒歧視廣州20萬黑人兄弟,他們其實是廣交會主力軍。現場翻譯價格一再跳水,舉牌做翻譯的學生們“降價推銷”,英語翻譯報酬為500元/天,小語種報酬較高,例如俄羅斯語在800元一天,但結果不如預期,一學生站在場館外3個小時內,只有兩個人詢問了翻譯價格,而且並沒有合作的意向,按照往常慣例,這個價格會持續走高,可現在價格往下也沒有采購商願意合作。

◑產品主要拚價格,與10年前老一套

廣交會,“中國經濟”的縮影

廣交會現在拚低端產品,還是希望在價格上擊跨對手,出產品同質化競爭依然激烈。特別是對於走中低端路線的玩具、節日禮品、傢俱用品等企業,同行之間競相降價。有一個老參展商表示,價格戰依舊累見不鮮,產品利潤一再縮小。另一位首次參加廣交會的商家說,買家來自全球,但東南亞,中東居多,高質量客戶目測數量很少,產品基本都是傳統型,同質化嚴重,科技含量低,掙的都是辛苦錢。這樣下去仍然是惡性循環,難!

借力“一帶一路”,廣交會能否再造神話

廣交會,“中國經濟”的縮影

廣交會這兩年在宣傳口徑上一直往“一帶一路”上靠,作為中國外貿發展最重要促進平臺,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當然也是應該的。來自廣交會主辦方統計數據顯示,第119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採購商報到人數超過8萬人,佔總人數接近一半。

廣交會新聞發言人、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副主任徐兵說,雖然我國外貿形勢依舊複雜嚴峻,但本屆採購商人數預計與上一屆保持穩定。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一帶一路”戰略不斷推進,沿線國家採購商增長明顯,上一屆沿線國家採購商佔報到總人數已近一半。

不過,“一帶一路”仍然只是國家戰略上的長遠選擇,還不能成為“廣交會”上的路徑依賴,“廣交會”能否再造神話,主要還是依靠“中國製造”本身成色。

六廣交會上的“中國製造”該往何處去?

廣交會,“中國經濟”的縮影

在廣交會上“守株待兔”是無奈之舉,“中國製造”還需要有自己出路。

◑要有品牌的意識,大部分外向型代工企業,一直甘於做世界產業鏈最底端,以剝削民工為目標。面向歐美的貼牌OEM不是出路,長此以往企業不能自立,必須儘可能建立品牌。

◑具有原創力,能在外觀設計,內在技術,產業標準化上擁有創造能力。生產大路貨永遠只能賺可憐巴巴的幾元零錢,高附加值產品才可能贏得客戶尊重和依敕,珠三角企業因為同質化嚴重,大部分企業沒有核心競爭力,造成“倒閉潮”出現,深圳雖然是外向型經濟,但有著自己創新與設計能力,依靠產品差異化爭奪市場,建立穩定供求關係。

◑質量保證是企業顛撲不破永遠的真理和永遠競爭力。高質量產品才能讓企業穩健發展,才能讓企業無後顧之憂,勇往直前。做到質量保證必須讓企業每個員工樹立自覺的質量意識,需要日復一日的訓練和教育。

◑利用好新的商貿平臺。“廣交會”只是一個實體平臺,參加這樣的盛會花費不菲,而現在的電子商業網站發展迅速,網絡交易也日趨活躍,這是一個發展趨勢,利用好網絡平臺,既能節省開支,又能為未來市場打開一扇門。

◑將國外市場與國內市場結合起來,對所有稅費體制要認真學習,不能僅僅盯著歐美的蛋糕了,內戰也是需要的。

七深圳創客周與廣州廣交會,未來與現實的背離

有人說“廣交會”是中國經濟“風向標”,有的說“廣交會”是中國進出口“晴雨表”,這些都對,但“廣交會”更重要的仍然是“中國製造”縮影,60年風雨滄桑,一甲子歲月輪迴,曾經的“廣交會”書寫過“中國製造”神話,至今仍然帶著光榮與夢想,作為中國對外貿易標杆,120屆廣交會,甚至119屆廣交會,有其重要的現實參考價值,它帶來的不僅僅是貿易實際交易,甚至還有破除各種壁壘,幫助出口企業實現掉頭向內轉型的功能……

在廣州南方不遠處深圳,這座中國高科技之城,正在召開第二屆國際創客周活動,與“廣交會”艱難度日不一樣,“國際創客周”招來了全是世界最聰明的頭腦,代表的是世界最頂尖企業,而且現場人流熱到爆,但這只是追求的未來方向,中國只有一個深圳,就像美國只有一個硅谷一樣,中國目前仍然是一個低端製造業大國,“廣交會”才是大部分企業尋找出路的陣地,兩個展會一個代表未來一個代表現在,對未來要有所追求,但更重要的是腳踏實地。

關注IWORKU,關注中小外貿企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