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奠定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幼兒階段應重點培養這項技能'

"

2015年《美國公共衛生雜誌》發佈了一項著名研究,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除詞彙量,自控力和心靈手巧外,每一位家長內心都渴望培養的,也是每一位僱主都希望自己的員工身上發現的品質是“如何與他人友好相處的能力”。

這項研究始於20世紀90年代初期,當時研究人員讓來自美國不同地區的幼兒園老師,對他們所教的總計超過750名學生身上所表現出來的親社會行為(如合作、分享、傾聽、助人等)進行打分,並在接下來的20年時間裡對這些孩子進行了跟蹤。

研究人員發現在5歲時獲得更高的社會技能分數的孩子,成年以後所取得的成就也更突出,這種成就表現在各種方面,包括教育,就業,藥物控制和精神健康等。他們更少在中學輟學,大多數都在青年長期取得了大學的學位,並且更可能在25歲時擁有一份全職工作,而正相反,那些在社會技能上得分低的孩子,犯罪率更高,使用大麻的概率更高,也更可能住在政府的廉租房裡。

這項實驗告訴我們:培養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要趁早。然而,到底“早”到什麼時候?又如何培養呢?

"

2015年《美國公共衛生雜誌》發佈了一項著名研究,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除詞彙量,自控力和心靈手巧外,每一位家長內心都渴望培養的,也是每一位僱主都希望自己的員工身上發現的品質是“如何與他人友好相處的能力”。

這項研究始於20世紀90年代初期,當時研究人員讓來自美國不同地區的幼兒園老師,對他們所教的總計超過750名學生身上所表現出來的親社會行為(如合作、分享、傾聽、助人等)進行打分,並在接下來的20年時間裡對這些孩子進行了跟蹤。

研究人員發現在5歲時獲得更高的社會技能分數的孩子,成年以後所取得的成就也更突出,這種成就表現在各種方面,包括教育,就業,藥物控制和精神健康等。他們更少在中學輟學,大多數都在青年長期取得了大學的學位,並且更可能在25歲時擁有一份全職工作,而正相反,那些在社會技能上得分低的孩子,犯罪率更高,使用大麻的概率更高,也更可能住在政府的廉租房裡。

這項實驗告訴我們:培養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要趁早。然而,到底“早”到什麼時候?又如何培養呢?

5歲奠定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幼兒階段應重點培養這項技能

嬰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發展的幾個階段

人際交往能力根植於兒童早期,這個並不難理解,因為寶寶天生就具有與他人建立聯繫和向他人學習的內驅力。2個月的嬰兒會露出社會性的微笑(不同於生理反射性微笑);4個月的嬰兒會自發性地對人微笑,並會模仿他人的表情和聲音;6個月的嬰兒喜歡與父母互動;9個月開始能夠區分熟悉和不熟悉的面孔,並對其作出不同迴應;12個月能對父母的簡單指令作出迴應,會使用搖頭表示反對或者揮手錶示告別之類的簡單語言……。這些都是嬰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發展的基礎。然而,通常要到2歲左右孩子才會有社交的需求

細心的父母都會發現:2歲前的孩子,都喜歡各玩各的,即便你讓孩子們共處一室 ,孩子們也是各玩各的,沒有交集(也就是處於“平行遊戲”階段)。 2歲左右,由於自我意識的飛躍發展(表現為能夠運用人稱代詞“你”、“我”、“他”)他們會變得更喜歡和同伴玩一些。這顯示出幼兒有了一定的社交需求。

2-3歲的孩子,通常能夠理解開心、傷心以及生氣是一種怎樣的情緒,並知道這種情緒的名稱;而且更為重要的是 ,他開始能夠體察到他人的快樂、憂傷和憤怒了(不過還無法理解沮喪、尷尬這類較為複雜的情緒)。

3歲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才開始真正得到綻放。除了掌握“我”、“我們”這些人稱代詞外還能夠理解“我的”、“你的”、“他的”。此時的孩子還能夠學習輪流做遊戲、妥協、考慮他人感受並可能第一次學會分享。遊戲上,他們也變得更善於玩社會性遊戲(指具有社會交往性質的遊戲)。

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培養孩子人際交往能力的關鍵時期到了。《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階段是社會性發展的關鍵時期,良好的人際關係和人際交往能力對幼兒身心發展以及知識、能力和智慧作用的發揮具有重要影響。

"

2015年《美國公共衛生雜誌》發佈了一項著名研究,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除詞彙量,自控力和心靈手巧外,每一位家長內心都渴望培養的,也是每一位僱主都希望自己的員工身上發現的品質是“如何與他人友好相處的能力”。

這項研究始於20世紀90年代初期,當時研究人員讓來自美國不同地區的幼兒園老師,對他們所教的總計超過750名學生身上所表現出來的親社會行為(如合作、分享、傾聽、助人等)進行打分,並在接下來的20年時間裡對這些孩子進行了跟蹤。

研究人員發現在5歲時獲得更高的社會技能分數的孩子,成年以後所取得的成就也更突出,這種成就表現在各種方面,包括教育,就業,藥物控制和精神健康等。他們更少在中學輟學,大多數都在青年長期取得了大學的學位,並且更可能在25歲時擁有一份全職工作,而正相反,那些在社會技能上得分低的孩子,犯罪率更高,使用大麻的概率更高,也更可能住在政府的廉租房裡。

這項實驗告訴我們:培養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要趁早。然而,到底“早”到什麼時候?又如何培養呢?

5歲奠定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幼兒階段應重點培養這項技能

嬰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發展的幾個階段

人際交往能力根植於兒童早期,這個並不難理解,因為寶寶天生就具有與他人建立聯繫和向他人學習的內驅力。2個月的嬰兒會露出社會性的微笑(不同於生理反射性微笑);4個月的嬰兒會自發性地對人微笑,並會模仿他人的表情和聲音;6個月的嬰兒喜歡與父母互動;9個月開始能夠區分熟悉和不熟悉的面孔,並對其作出不同迴應;12個月能對父母的簡單指令作出迴應,會使用搖頭表示反對或者揮手錶示告別之類的簡單語言……。這些都是嬰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發展的基礎。然而,通常要到2歲左右孩子才會有社交的需求

細心的父母都會發現:2歲前的孩子,都喜歡各玩各的,即便你讓孩子們共處一室 ,孩子們也是各玩各的,沒有交集(也就是處於“平行遊戲”階段)。 2歲左右,由於自我意識的飛躍發展(表現為能夠運用人稱代詞“你”、“我”、“他”)他們會變得更喜歡和同伴玩一些。這顯示出幼兒有了一定的社交需求。

2-3歲的孩子,通常能夠理解開心、傷心以及生氣是一種怎樣的情緒,並知道這種情緒的名稱;而且更為重要的是 ,他開始能夠體察到他人的快樂、憂傷和憤怒了(不過還無法理解沮喪、尷尬這類較為複雜的情緒)。

3歲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才開始真正得到綻放。除了掌握“我”、“我們”這些人稱代詞外還能夠理解“我的”、“你的”、“他的”。此時的孩子還能夠學習輪流做遊戲、妥協、考慮他人感受並可能第一次學會分享。遊戲上,他們也變得更善於玩社會性遊戲(指具有社會交往性質的遊戲)。

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培養孩子人際交往能力的關鍵時期到了。《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階段是社會性發展的關鍵時期,良好的人際關係和人際交往能力對幼兒身心發展以及知識、能力和智慧作用的發揮具有重要影響。

5歲奠定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幼兒階段應重點培養這項技能

培養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的重點

不難理解,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與成人的社交能力會有些微的區別。成人的人際交往能力意味著溝通力、協作力和團隊精神,可對於幼兒來說,掌握這些技能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事實上,在幼兒時期,孩子的人際交往技能主要是溝通、傾聽和理解他人情緒方面的能力,這些技能會讓孩子們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溝通、分享並結交朋友。

顯然,有效傾聽對於有效溝通起著關鍵作用,它代表著雙向溝通,不僅僅要求我們只是“聽”到某些詞語或者句子,更重要的是去理解其背後所傳遞的情緒、意圖和信息。同樣地,開口“說”和“使用語言”的能力會為孩子學會溝通、分享和與他人建立關係的奠定堅實的基礎。

"

2015年《美國公共衛生雜誌》發佈了一項著名研究,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除詞彙量,自控力和心靈手巧外,每一位家長內心都渴望培養的,也是每一位僱主都希望自己的員工身上發現的品質是“如何與他人友好相處的能力”。

這項研究始於20世紀90年代初期,當時研究人員讓來自美國不同地區的幼兒園老師,對他們所教的總計超過750名學生身上所表現出來的親社會行為(如合作、分享、傾聽、助人等)進行打分,並在接下來的20年時間裡對這些孩子進行了跟蹤。

研究人員發現在5歲時獲得更高的社會技能分數的孩子,成年以後所取得的成就也更突出,這種成就表現在各種方面,包括教育,就業,藥物控制和精神健康等。他們更少在中學輟學,大多數都在青年長期取得了大學的學位,並且更可能在25歲時擁有一份全職工作,而正相反,那些在社會技能上得分低的孩子,犯罪率更高,使用大麻的概率更高,也更可能住在政府的廉租房裡。

這項實驗告訴我們:培養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要趁早。然而,到底“早”到什麼時候?又如何培養呢?

5歲奠定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幼兒階段應重點培養這項技能

嬰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發展的幾個階段

人際交往能力根植於兒童早期,這個並不難理解,因為寶寶天生就具有與他人建立聯繫和向他人學習的內驅力。2個月的嬰兒會露出社會性的微笑(不同於生理反射性微笑);4個月的嬰兒會自發性地對人微笑,並會模仿他人的表情和聲音;6個月的嬰兒喜歡與父母互動;9個月開始能夠區分熟悉和不熟悉的面孔,並對其作出不同迴應;12個月能對父母的簡單指令作出迴應,會使用搖頭表示反對或者揮手錶示告別之類的簡單語言……。這些都是嬰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發展的基礎。然而,通常要到2歲左右孩子才會有社交的需求

細心的父母都會發現:2歲前的孩子,都喜歡各玩各的,即便你讓孩子們共處一室 ,孩子們也是各玩各的,沒有交集(也就是處於“平行遊戲”階段)。 2歲左右,由於自我意識的飛躍發展(表現為能夠運用人稱代詞“你”、“我”、“他”)他們會變得更喜歡和同伴玩一些。這顯示出幼兒有了一定的社交需求。

2-3歲的孩子,通常能夠理解開心、傷心以及生氣是一種怎樣的情緒,並知道這種情緒的名稱;而且更為重要的是 ,他開始能夠體察到他人的快樂、憂傷和憤怒了(不過還無法理解沮喪、尷尬這類較為複雜的情緒)。

3歲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才開始真正得到綻放。除了掌握“我”、“我們”這些人稱代詞外還能夠理解“我的”、“你的”、“他的”。此時的孩子還能夠學習輪流做遊戲、妥協、考慮他人感受並可能第一次學會分享。遊戲上,他們也變得更善於玩社會性遊戲(指具有社會交往性質的遊戲)。

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培養孩子人際交往能力的關鍵時期到了。《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階段是社會性發展的關鍵時期,良好的人際關係和人際交往能力對幼兒身心發展以及知識、能力和智慧作用的發揮具有重要影響。

5歲奠定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幼兒階段應重點培養這項技能

培養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的重點

不難理解,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與成人的社交能力會有些微的區別。成人的人際交往能力意味著溝通力、協作力和團隊精神,可對於幼兒來說,掌握這些技能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事實上,在幼兒時期,孩子的人際交往技能主要是溝通、傾聽和理解他人情緒方面的能力,這些技能會讓孩子們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溝通、分享並結交朋友。

顯然,有效傾聽對於有效溝通起著關鍵作用,它代表著雙向溝通,不僅僅要求我們只是“聽”到某些詞語或者句子,更重要的是去理解其背後所傳遞的情緒、意圖和信息。同樣地,開口“說”和“使用語言”的能力會為孩子學會溝通、分享和與他人建立關係的奠定堅實的基礎。

5歲奠定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幼兒階段應重點培養這項技能

如何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技能?

要促進孩子人際交往能力,無疑需要提供大量親眼見證並實踐這一技能的機會。我們可以也必要通過言傳身教來幫助孩子發展人際交往技能,當他們犯錯的時候,通過示範正確的方式來矯正;同時藉由孩子們聚會和幼兒園來為他們創造有益的學習體驗。

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一些具體的方式來幫助孩子發展人際交往技能。前面講過,培養幼兒與人交往技能的核心在於培養孩子的溝通、理解能力,因此這些具體技巧也是從這方面入手。

幫助孩子帶上傾聽的小耳朵

從示範一個專注聆聽的榜樣做起,給予孩子獨一無二的關注,對他的哭鬧、叫喚以及對話作出及時迴應,久而久之他也會模仿你做出同樣的行為。

當孩子學會玩輪換遊戲(大約4歲)時培養他的習慣,強化他不打斷他人專注聆聽的能力。這裡介紹這樣一個方法:製作一套卡片,一張畫上一張嘴巴,一張畫上一對耳朵,作為提醒孩子什麼時候該說話,什麼時候該傾聽的實物提示。

也可以和孩子去戶外玩一玩,“聽,那是什麼聲音”的遊戲,將孩子的注意力引向風吹樹葉的沙沙聲,小河流水流淌的嘩嘩聲,甚至可以是自然中其他的噪聲。

正如前面所言,傾聽不僅是在於要聽到某個詞語,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傳達的意思。和孩子共讀一本書,並鼓勵孩子聽到每一個故事後都發表意見問些問題,並回答你提出的問題。採用這一方法,能幫助孩子更積極地傾聽。

幫助孩子表達他的感受

當你發現孩子在表達他的想法、需求或情緒感到無能為力時,你需要說出你認為能夠代表他感受的詞彙並同他進行確認,如“你不開心是不是因為想吃冰激凌?”通過幫助孩子表達他的感受,能夠讓他學會更多的詞彙,更有利於提升他的交往能力。有時候孩無法表達他的情緒,就只能通過打人、咬人或者扔東西這樣的行為來表達,這顯然不利於他與人交往能力的發展。

培養孩子換位思考的能力

4歲時孩子能夠換位思考,他們常常在假扮遊戲和角色扮演中模擬爸爸、媽媽、醫生等角色。假扮成另一個人在遊戲時,也是在練習換位思考,他們開始理解他人的立場,因為他們必須按照他所扮演的角色那樣去思考行動和感受。這對於小孩子換位思考能力的培養大有裨益。

問孩子“如果你是他,你會怎麼想?”

當孩子做了一些對其他孩子不那麼友善的行為,如打人或者搶了別的小朋友的玩具的情況下,通常可以問問孩子,“如果你是他,你會怎麼想?”讓孩子反思,如果他是對方會怎麼想,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假以時日孩子會明白這個道理,也就會慢慢多考慮他人的感受。

"

2015年《美國公共衛生雜誌》發佈了一項著名研究,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除詞彙量,自控力和心靈手巧外,每一位家長內心都渴望培養的,也是每一位僱主都希望自己的員工身上發現的品質是“如何與他人友好相處的能力”。

這項研究始於20世紀90年代初期,當時研究人員讓來自美國不同地區的幼兒園老師,對他們所教的總計超過750名學生身上所表現出來的親社會行為(如合作、分享、傾聽、助人等)進行打分,並在接下來的20年時間裡對這些孩子進行了跟蹤。

研究人員發現在5歲時獲得更高的社會技能分數的孩子,成年以後所取得的成就也更突出,這種成就表現在各種方面,包括教育,就業,藥物控制和精神健康等。他們更少在中學輟學,大多數都在青年長期取得了大學的學位,並且更可能在25歲時擁有一份全職工作,而正相反,那些在社會技能上得分低的孩子,犯罪率更高,使用大麻的概率更高,也更可能住在政府的廉租房裡。

這項實驗告訴我們:培養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要趁早。然而,到底“早”到什麼時候?又如何培養呢?

5歲奠定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幼兒階段應重點培養這項技能

嬰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發展的幾個階段

人際交往能力根植於兒童早期,這個並不難理解,因為寶寶天生就具有與他人建立聯繫和向他人學習的內驅力。2個月的嬰兒會露出社會性的微笑(不同於生理反射性微笑);4個月的嬰兒會自發性地對人微笑,並會模仿他人的表情和聲音;6個月的嬰兒喜歡與父母互動;9個月開始能夠區分熟悉和不熟悉的面孔,並對其作出不同迴應;12個月能對父母的簡單指令作出迴應,會使用搖頭表示反對或者揮手錶示告別之類的簡單語言……。這些都是嬰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發展的基礎。然而,通常要到2歲左右孩子才會有社交的需求

細心的父母都會發現:2歲前的孩子,都喜歡各玩各的,即便你讓孩子們共處一室 ,孩子們也是各玩各的,沒有交集(也就是處於“平行遊戲”階段)。 2歲左右,由於自我意識的飛躍發展(表現為能夠運用人稱代詞“你”、“我”、“他”)他們會變得更喜歡和同伴玩一些。這顯示出幼兒有了一定的社交需求。

2-3歲的孩子,通常能夠理解開心、傷心以及生氣是一種怎樣的情緒,並知道這種情緒的名稱;而且更為重要的是 ,他開始能夠體察到他人的快樂、憂傷和憤怒了(不過還無法理解沮喪、尷尬這類較為複雜的情緒)。

3歲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才開始真正得到綻放。除了掌握“我”、“我們”這些人稱代詞外還能夠理解“我的”、“你的”、“他的”。此時的孩子還能夠學習輪流做遊戲、妥協、考慮他人感受並可能第一次學會分享。遊戲上,他們也變得更善於玩社會性遊戲(指具有社會交往性質的遊戲)。

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培養孩子人際交往能力的關鍵時期到了。《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階段是社會性發展的關鍵時期,良好的人際關係和人際交往能力對幼兒身心發展以及知識、能力和智慧作用的發揮具有重要影響。

5歲奠定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幼兒階段應重點培養這項技能

培養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的重點

不難理解,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與成人的社交能力會有些微的區別。成人的人際交往能力意味著溝通力、協作力和團隊精神,可對於幼兒來說,掌握這些技能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事實上,在幼兒時期,孩子的人際交往技能主要是溝通、傾聽和理解他人情緒方面的能力,這些技能會讓孩子們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溝通、分享並結交朋友。

顯然,有效傾聽對於有效溝通起著關鍵作用,它代表著雙向溝通,不僅僅要求我們只是“聽”到某些詞語或者句子,更重要的是去理解其背後所傳遞的情緒、意圖和信息。同樣地,開口“說”和“使用語言”的能力會為孩子學會溝通、分享和與他人建立關係的奠定堅實的基礎。

5歲奠定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幼兒階段應重點培養這項技能

如何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技能?

要促進孩子人際交往能力,無疑需要提供大量親眼見證並實踐這一技能的機會。我們可以也必要通過言傳身教來幫助孩子發展人際交往技能,當他們犯錯的時候,通過示範正確的方式來矯正;同時藉由孩子們聚會和幼兒園來為他們創造有益的學習體驗。

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一些具體的方式來幫助孩子發展人際交往技能。前面講過,培養幼兒與人交往技能的核心在於培養孩子的溝通、理解能力,因此這些具體技巧也是從這方面入手。

幫助孩子帶上傾聽的小耳朵

從示範一個專注聆聽的榜樣做起,給予孩子獨一無二的關注,對他的哭鬧、叫喚以及對話作出及時迴應,久而久之他也會模仿你做出同樣的行為。

當孩子學會玩輪換遊戲(大約4歲)時培養他的習慣,強化他不打斷他人專注聆聽的能力。這裡介紹這樣一個方法:製作一套卡片,一張畫上一張嘴巴,一張畫上一對耳朵,作為提醒孩子什麼時候該說話,什麼時候該傾聽的實物提示。

也可以和孩子去戶外玩一玩,“聽,那是什麼聲音”的遊戲,將孩子的注意力引向風吹樹葉的沙沙聲,小河流水流淌的嘩嘩聲,甚至可以是自然中其他的噪聲。

正如前面所言,傾聽不僅是在於要聽到某個詞語,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傳達的意思。和孩子共讀一本書,並鼓勵孩子聽到每一個故事後都發表意見問些問題,並回答你提出的問題。採用這一方法,能幫助孩子更積極地傾聽。

幫助孩子表達他的感受

當你發現孩子在表達他的想法、需求或情緒感到無能為力時,你需要說出你認為能夠代表他感受的詞彙並同他進行確認,如“你不開心是不是因為想吃冰激凌?”通過幫助孩子表達他的感受,能夠讓他學會更多的詞彙,更有利於提升他的交往能力。有時候孩無法表達他的情緒,就只能通過打人、咬人或者扔東西這樣的行為來表達,這顯然不利於他與人交往能力的發展。

培養孩子換位思考的能力

4歲時孩子能夠換位思考,他們常常在假扮遊戲和角色扮演中模擬爸爸、媽媽、醫生等角色。假扮成另一個人在遊戲時,也是在練習換位思考,他們開始理解他人的立場,因為他們必須按照他所扮演的角色那樣去思考行動和感受。這對於小孩子換位思考能力的培養大有裨益。

問孩子“如果你是他,你會怎麼想?”

當孩子做了一些對其他孩子不那麼友善的行為,如打人或者搶了別的小朋友的玩具的情況下,通常可以問問孩子,“如果你是他,你會怎麼想?”讓孩子反思,如果他是對方會怎麼想,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假以時日孩子會明白這個道理,也就會慢慢多考慮他人的感受。

5歲奠定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幼兒階段應重點培養這項技能

指出書中的情緒和情感

我們會經常的帶孩子一起讀書,讀書時我們可以讓孩子指出書中的情緒和情感,從而幫助孩子學會尋找並逐漸精於識別各種不同類型的情緒。隨著孩子對他人情緒的理解力不斷提升,我們可以問他一些有關書中人物情感的問題,例如“你覺得那個小男孩是什麼感覺?”或者“當那隻小隻鴨子救不了他媽媽的時候,你覺得他的心情會是怎樣?”儘可能多的利用那些專門描繪情緒的兒童讀物與他一起共讀。

理解並用肢體語言做出迴應

孩子都是通過觀察大人的言行舉止來學習如何迴應他人的,從很早的時候開始,你就需要留意,對他的肢體動作和其他非言語性的信號給予及時迴應,你會發現,即便是嬰兒也會使用這種自然的信號進行溝通,比如寶寶打自己的嘴巴時表示餓了;喂寶寶吃飯他把頭別過去,則可能表示他不餓。

在孩子學會說話之前,他們還經常會使用“手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如寶寶把手指向某一個玩具/物體,則代表他可能想要那個玩具,也可能表示他需要你關注到那個物體。我清晰地記得我兒子七八個月大時對紅燈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時正值春節期間,只要到外面一看到紅燈籠時,小傢伙就會用手指著示意我們去看。

即便是沒有語言的溝通,一個用心的能夠注意並回應孩子這些肢體語言的看護者,也會為孩子日後體察並理解他人的情緒、意圖和觀點打下良好的基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