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不完美媽媽 哪吒 李靖 發現佩奇 錦藝搜布 2019-08-12
"

關注小布,在薄情的世界裡共同取暖

《哪吒》上映11天,熱度不減,票房已突破25億,穩居國漫票房第一。

一些觀眾看完之後,還忍不住二刷三刷,有的是被哪吒不認命的精神打動,有的是被精緻的畫面和設計吸引,有的被敖丙和哪吒的友誼動容,也有人為李靖夫婦對哪吒的愛感慨不已。

的確,不同於老版劇情中絕情的父親、柔弱的母親,這一版的李靖夫婦,堪稱為人父母的楷模。

"

關注小布,在薄情的世界裡共同取暖

《哪吒》上映11天,熱度不減,票房已突破25億,穩居國漫票房第一。

一些觀眾看完之後,還忍不住二刷三刷,有的是被哪吒不認命的精神打動,有的是被精緻的畫面和設計吸引,有的被敖丙和哪吒的友誼動容,也有人為李靖夫婦對哪吒的愛感慨不已。

的確,不同於老版劇情中絕情的父親、柔弱的母親,這一版的李靖夫婦,堪稱為人父母的楷模。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他們用愛和原則,把哪吒引回正途。從這對父母身上,我們也可以得到很多啟發。


"

關注小布,在薄情的世界裡共同取暖

《哪吒》上映11天,熱度不減,票房已突破25億,穩居國漫票房第一。

一些觀眾看完之後,還忍不住二刷三刷,有的是被哪吒不認命的精神打動,有的是被精緻的畫面和設計吸引,有的被敖丙和哪吒的友誼動容,也有人為李靖夫婦對哪吒的愛感慨不已。

的確,不同於老版劇情中絕情的父親、柔弱的母親,這一版的李靖夫婦,堪稱為人父母的楷模。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他們用愛和原則,把哪吒引回正途。從這對父母身上,我們也可以得到很多啟發。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孩子小時候,多點陪伴

哪吒出世不久,父親李靖就與太乙真人一起去天宮求元始天尊解咒,母親殷夫人則忙於斬妖除魔、守衛城池,很少有時間陪他玩。

從小無人陪伴的哪吒,就像是個“留守兒童”。

母親殷夫人也深知這一點,每次一有空,她就回來陪哪吒踢毽子,就算被哪吒的“神力”踢到了,她也沒有一絲怨言。

踢毽子,成了母子倆最溫情的回憶,也是哪吒童年裡的一絲亮光。

孩子小時候,最需要父母的陪伴。如果錯了這個時期,就是一輩子的遺憾。

我表姐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孩子剛出生時,她覺得自己和老公都要忙工作,就把孩子送到老家讓婆婆帶。

平時想孩子了就撥個視頻看兩眼,兩三個月才回家看孩子一次。

婆婆心疼孫子,凡事都依著他,結果慣出了不少壞毛病:懶、饞、自私、不愛乾淨、不愛學習,快上學了還不認識幾個字。

後來把孩子接回來上小學,孩子老是哭著要回去找奶奶,根本不聽爸媽的話。

表姐這才後悔莫及:“早知道是這樣,不管多難也會把孩子留著身邊養了。”

"

關注小布,在薄情的世界裡共同取暖

《哪吒》上映11天,熱度不減,票房已突破25億,穩居國漫票房第一。

一些觀眾看完之後,還忍不住二刷三刷,有的是被哪吒不認命的精神打動,有的是被精緻的畫面和設計吸引,有的被敖丙和哪吒的友誼動容,也有人為李靖夫婦對哪吒的愛感慨不已。

的確,不同於老版劇情中絕情的父親、柔弱的母親,這一版的李靖夫婦,堪稱為人父母的楷模。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他們用愛和原則,把哪吒引回正途。從這對父母身上,我們也可以得到很多啟發。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孩子小時候,多點陪伴

哪吒出世不久,父親李靖就與太乙真人一起去天宮求元始天尊解咒,母親殷夫人則忙於斬妖除魔、守衛城池,很少有時間陪他玩。

從小無人陪伴的哪吒,就像是個“留守兒童”。

母親殷夫人也深知這一點,每次一有空,她就回來陪哪吒踢毽子,就算被哪吒的“神力”踢到了,她也沒有一絲怨言。

踢毽子,成了母子倆最溫情的回憶,也是哪吒童年裡的一絲亮光。

孩子小時候,最需要父母的陪伴。如果錯了這個時期,就是一輩子的遺憾。

我表姐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孩子剛出生時,她覺得自己和老公都要忙工作,就把孩子送到老家讓婆婆帶。

平時想孩子了就撥個視頻看兩眼,兩三個月才回家看孩子一次。

婆婆心疼孫子,凡事都依著他,結果慣出了不少壞毛病:懶、饞、自私、不愛乾淨、不愛學習,快上學了還不認識幾個字。

後來把孩子接回來上小學,孩子老是哭著要回去找奶奶,根本不聽爸媽的話。

表姐這才後悔莫及:“早知道是這樣,不管多難也會把孩子留著身邊養了。”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有人說:“父母和食物一樣,都是有保質期的。”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不聽話、跟自己不親,根源都是因為孩子小時候,對他們的陪伴太少。

從小缺少陪伴的孩子,都很缺乏安全感,也難以與父母建立深厚的情感基礎。

他們長大後,骨子裡不自信,性格也容易偏激。這個時候,你再想陪伴他們,也無濟於事了。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每一個合格的父母,都不應該缺席。

再忙再累,也要多陪陪孩子。因為陪伴,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

關注小布,在薄情的世界裡共同取暖

《哪吒》上映11天,熱度不減,票房已突破25億,穩居國漫票房第一。

一些觀眾看完之後,還忍不住二刷三刷,有的是被哪吒不認命的精神打動,有的是被精緻的畫面和設計吸引,有的被敖丙和哪吒的友誼動容,也有人為李靖夫婦對哪吒的愛感慨不已。

的確,不同於老版劇情中絕情的父親、柔弱的母親,這一版的李靖夫婦,堪稱為人父母的楷模。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他們用愛和原則,把哪吒引回正途。從這對父母身上,我們也可以得到很多啟發。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孩子小時候,多點陪伴

哪吒出世不久,父親李靖就與太乙真人一起去天宮求元始天尊解咒,母親殷夫人則忙於斬妖除魔、守衛城池,很少有時間陪他玩。

從小無人陪伴的哪吒,就像是個“留守兒童”。

母親殷夫人也深知這一點,每次一有空,她就回來陪哪吒踢毽子,就算被哪吒的“神力”踢到了,她也沒有一絲怨言。

踢毽子,成了母子倆最溫情的回憶,也是哪吒童年裡的一絲亮光。

孩子小時候,最需要父母的陪伴。如果錯了這個時期,就是一輩子的遺憾。

我表姐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孩子剛出生時,她覺得自己和老公都要忙工作,就把孩子送到老家讓婆婆帶。

平時想孩子了就撥個視頻看兩眼,兩三個月才回家看孩子一次。

婆婆心疼孫子,凡事都依著他,結果慣出了不少壞毛病:懶、饞、自私、不愛乾淨、不愛學習,快上學了還不認識幾個字。

後來把孩子接回來上小學,孩子老是哭著要回去找奶奶,根本不聽爸媽的話。

表姐這才後悔莫及:“早知道是這樣,不管多難也會把孩子留著身邊養了。”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有人說:“父母和食物一樣,都是有保質期的。”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不聽話、跟自己不親,根源都是因為孩子小時候,對他們的陪伴太少。

從小缺少陪伴的孩子,都很缺乏安全感,也難以與父母建立深厚的情感基礎。

他們長大後,骨子裡不自信,性格也容易偏激。這個時候,你再想陪伴他們,也無濟於事了。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每一個合格的父母,都不應該缺席。

再忙再累,也要多陪陪孩子。因為陪伴,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孩子犯錯時,多點管教

哪吒是魔丸轉世,天性本就頑劣;再加上其他村民對他的孤立和厭惡,讓哪吒養成了不少壞習慣:孤僻、暴躁、愛搗亂。

每次溜出去,他總要搞得整個陳塘關雞犬不寧,有的村民聽說他要來了,都嚇得躲進了井裡。

但不同於其他肆無忌憚的“官二代”,李靖夫婦對他的管束卻不含糊。

為了怕他跑出去闖禍,就在府外佈下了結界;怕他練功時誤傷他人,就乾脆把他送進了“山河社稷圖”。

李靖夫婦雖然疼孩子,但更有原則:絕不能傷害無辜,犯了錯就要受罰。

我們常常頭疼身邊“無惡不作”的熊孩子,卻忽略了他們的背後的“熊父母”。

由於熊父母們過度溺愛,疏於管教,孩子從小沒有養成正確的是非觀,才會有恃無恐,把禍越闖越大。

就像我一個鄰居的孩子,從小就調皮搗蛋,不是把女同學嚇得哇哇大哭,就是把男同學打得鼻青臉腫。

每次有同學家長找上門來,他的父母還不當回事:“小孩子打打鬧鬧是正常的,有什麼大不了的?”“你家孩子要是不先招惹我家孩子,又怎麼會捱打?”

結果這孩子膽子越來越大,十幾歲的時候跟別人打群架,被抓進了少管所。

他的父母這才一把鼻涕一把淚地求警察開恩,可是為時已晚。

"

關注小布,在薄情的世界裡共同取暖

《哪吒》上映11天,熱度不減,票房已突破25億,穩居國漫票房第一。

一些觀眾看完之後,還忍不住二刷三刷,有的是被哪吒不認命的精神打動,有的是被精緻的畫面和設計吸引,有的被敖丙和哪吒的友誼動容,也有人為李靖夫婦對哪吒的愛感慨不已。

的確,不同於老版劇情中絕情的父親、柔弱的母親,這一版的李靖夫婦,堪稱為人父母的楷模。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他們用愛和原則,把哪吒引回正途。從這對父母身上,我們也可以得到很多啟發。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孩子小時候,多點陪伴

哪吒出世不久,父親李靖就與太乙真人一起去天宮求元始天尊解咒,母親殷夫人則忙於斬妖除魔、守衛城池,很少有時間陪他玩。

從小無人陪伴的哪吒,就像是個“留守兒童”。

母親殷夫人也深知這一點,每次一有空,她就回來陪哪吒踢毽子,就算被哪吒的“神力”踢到了,她也沒有一絲怨言。

踢毽子,成了母子倆最溫情的回憶,也是哪吒童年裡的一絲亮光。

孩子小時候,最需要父母的陪伴。如果錯了這個時期,就是一輩子的遺憾。

我表姐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孩子剛出生時,她覺得自己和老公都要忙工作,就把孩子送到老家讓婆婆帶。

平時想孩子了就撥個視頻看兩眼,兩三個月才回家看孩子一次。

婆婆心疼孫子,凡事都依著他,結果慣出了不少壞毛病:懶、饞、自私、不愛乾淨、不愛學習,快上學了還不認識幾個字。

後來把孩子接回來上小學,孩子老是哭著要回去找奶奶,根本不聽爸媽的話。

表姐這才後悔莫及:“早知道是這樣,不管多難也會把孩子留著身邊養了。”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有人說:“父母和食物一樣,都是有保質期的。”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不聽話、跟自己不親,根源都是因為孩子小時候,對他們的陪伴太少。

從小缺少陪伴的孩子,都很缺乏安全感,也難以與父母建立深厚的情感基礎。

他們長大後,骨子裡不自信,性格也容易偏激。這個時候,你再想陪伴他們,也無濟於事了。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每一個合格的父母,都不應該缺席。

再忙再累,也要多陪陪孩子。因為陪伴,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孩子犯錯時,多點管教

哪吒是魔丸轉世,天性本就頑劣;再加上其他村民對他的孤立和厭惡,讓哪吒養成了不少壞習慣:孤僻、暴躁、愛搗亂。

每次溜出去,他總要搞得整個陳塘關雞犬不寧,有的村民聽說他要來了,都嚇得躲進了井裡。

但不同於其他肆無忌憚的“官二代”,李靖夫婦對他的管束卻不含糊。

為了怕他跑出去闖禍,就在府外佈下了結界;怕他練功時誤傷他人,就乾脆把他送進了“山河社稷圖”。

李靖夫婦雖然疼孩子,但更有原則:絕不能傷害無辜,犯了錯就要受罰。

我們常常頭疼身邊“無惡不作”的熊孩子,卻忽略了他們的背後的“熊父母”。

由於熊父母們過度溺愛,疏於管教,孩子從小沒有養成正確的是非觀,才會有恃無恐,把禍越闖越大。

就像我一個鄰居的孩子,從小就調皮搗蛋,不是把女同學嚇得哇哇大哭,就是把男同學打得鼻青臉腫。

每次有同學家長找上門來,他的父母還不當回事:“小孩子打打鬧鬧是正常的,有什麼大不了的?”“你家孩子要是不先招惹我家孩子,又怎麼會捱打?”

結果這孩子膽子越來越大,十幾歲的時候跟別人打群架,被抓進了少管所。

他的父母這才一把鼻涕一把淚地求警察開恩,可是為時已晚。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孩子小時候,正是三觀和道德逐步確立的時期,需要父母給予正確的引導。

再愛孩子,也要教會他明辨是非,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好孩子都是管的,熊孩子都是慣的。

孩子的三觀正了,未來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

關注小布,在薄情的世界裡共同取暖

《哪吒》上映11天,熱度不減,票房已突破25億,穩居國漫票房第一。

一些觀眾看完之後,還忍不住二刷三刷,有的是被哪吒不認命的精神打動,有的是被精緻的畫面和設計吸引,有的被敖丙和哪吒的友誼動容,也有人為李靖夫婦對哪吒的愛感慨不已。

的確,不同於老版劇情中絕情的父親、柔弱的母親,這一版的李靖夫婦,堪稱為人父母的楷模。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他們用愛和原則,把哪吒引回正途。從這對父母身上,我們也可以得到很多啟發。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孩子小時候,多點陪伴

哪吒出世不久,父親李靖就與太乙真人一起去天宮求元始天尊解咒,母親殷夫人則忙於斬妖除魔、守衛城池,很少有時間陪他玩。

從小無人陪伴的哪吒,就像是個“留守兒童”。

母親殷夫人也深知這一點,每次一有空,她就回來陪哪吒踢毽子,就算被哪吒的“神力”踢到了,她也沒有一絲怨言。

踢毽子,成了母子倆最溫情的回憶,也是哪吒童年裡的一絲亮光。

孩子小時候,最需要父母的陪伴。如果錯了這個時期,就是一輩子的遺憾。

我表姐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孩子剛出生時,她覺得自己和老公都要忙工作,就把孩子送到老家讓婆婆帶。

平時想孩子了就撥個視頻看兩眼,兩三個月才回家看孩子一次。

婆婆心疼孫子,凡事都依著他,結果慣出了不少壞毛病:懶、饞、自私、不愛乾淨、不愛學習,快上學了還不認識幾個字。

後來把孩子接回來上小學,孩子老是哭著要回去找奶奶,根本不聽爸媽的話。

表姐這才後悔莫及:“早知道是這樣,不管多難也會把孩子留著身邊養了。”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有人說:“父母和食物一樣,都是有保質期的。”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不聽話、跟自己不親,根源都是因為孩子小時候,對他們的陪伴太少。

從小缺少陪伴的孩子,都很缺乏安全感,也難以與父母建立深厚的情感基礎。

他們長大後,骨子裡不自信,性格也容易偏激。這個時候,你再想陪伴他們,也無濟於事了。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每一個合格的父母,都不應該缺席。

再忙再累,也要多陪陪孩子。因為陪伴,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孩子犯錯時,多點管教

哪吒是魔丸轉世,天性本就頑劣;再加上其他村民對他的孤立和厭惡,讓哪吒養成了不少壞習慣:孤僻、暴躁、愛搗亂。

每次溜出去,他總要搞得整個陳塘關雞犬不寧,有的村民聽說他要來了,都嚇得躲進了井裡。

但不同於其他肆無忌憚的“官二代”,李靖夫婦對他的管束卻不含糊。

為了怕他跑出去闖禍,就在府外佈下了結界;怕他練功時誤傷他人,就乾脆把他送進了“山河社稷圖”。

李靖夫婦雖然疼孩子,但更有原則:絕不能傷害無辜,犯了錯就要受罰。

我們常常頭疼身邊“無惡不作”的熊孩子,卻忽略了他們的背後的“熊父母”。

由於熊父母們過度溺愛,疏於管教,孩子從小沒有養成正確的是非觀,才會有恃無恐,把禍越闖越大。

就像我一個鄰居的孩子,從小就調皮搗蛋,不是把女同學嚇得哇哇大哭,就是把男同學打得鼻青臉腫。

每次有同學家長找上門來,他的父母還不當回事:“小孩子打打鬧鬧是正常的,有什麼大不了的?”“你家孩子要是不先招惹我家孩子,又怎麼會捱打?”

結果這孩子膽子越來越大,十幾歲的時候跟別人打群架,被抓進了少管所。

他的父母這才一把鼻涕一把淚地求警察開恩,可是為時已晚。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孩子小時候,正是三觀和道德逐步確立的時期,需要父母給予正確的引導。

再愛孩子,也要教會他明辨是非,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好孩子都是管的,熊孩子都是慣的。

孩子的三觀正了,未來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孩子迷茫時,多點鼓勵

電影裡還有個情節非常戳人:

小哪吒發現村民都很討厭自己,心裡很難過,李靖卻告訴他:“你是靈珠轉世,要努力來證明自己。”

哪吒過生日時,為了讓他高興,李靖放下將軍的身份,挨家挨戶求著村民們來參加兒子的生日宴會。

他一直在努力告訴哪吒:你很棒,大家都很喜歡你,所以你要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有這樣的父母,真的很幸運。

因為很多人,都是在父母的“打擊教育”之下長大的:

考試不及格,回家劈頭蓋臉就是一頓罵:我怎麼生了你這麼笨的孩子!

考了90分,回家還是一頓數落:怎麼這麼粗心,那10分怎麼丟的?

就算考了滿分,回家還是一番教育:別太驕傲,還有人比你更好!

在這些父母的嘴裡,孩子做的好是應該的,做得不好就是沒用、沒出息。

《少年說》裡,一個女孩就哭著問媽媽:“你能不能別總是拿我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你就從來沒有看到過。”

結果她的媽媽卻說:“我知道我在打擊你,不然你就有點飄。”

他們以為自己是在教育孩子,其實是在傷害孩子。

"

關注小布,在薄情的世界裡共同取暖

《哪吒》上映11天,熱度不減,票房已突破25億,穩居國漫票房第一。

一些觀眾看完之後,還忍不住二刷三刷,有的是被哪吒不認命的精神打動,有的是被精緻的畫面和設計吸引,有的被敖丙和哪吒的友誼動容,也有人為李靖夫婦對哪吒的愛感慨不已。

的確,不同於老版劇情中絕情的父親、柔弱的母親,這一版的李靖夫婦,堪稱為人父母的楷模。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他們用愛和原則,把哪吒引回正途。從這對父母身上,我們也可以得到很多啟發。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孩子小時候,多點陪伴

哪吒出世不久,父親李靖就與太乙真人一起去天宮求元始天尊解咒,母親殷夫人則忙於斬妖除魔、守衛城池,很少有時間陪他玩。

從小無人陪伴的哪吒,就像是個“留守兒童”。

母親殷夫人也深知這一點,每次一有空,她就回來陪哪吒踢毽子,就算被哪吒的“神力”踢到了,她也沒有一絲怨言。

踢毽子,成了母子倆最溫情的回憶,也是哪吒童年裡的一絲亮光。

孩子小時候,最需要父母的陪伴。如果錯了這個時期,就是一輩子的遺憾。

我表姐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孩子剛出生時,她覺得自己和老公都要忙工作,就把孩子送到老家讓婆婆帶。

平時想孩子了就撥個視頻看兩眼,兩三個月才回家看孩子一次。

婆婆心疼孫子,凡事都依著他,結果慣出了不少壞毛病:懶、饞、自私、不愛乾淨、不愛學習,快上學了還不認識幾個字。

後來把孩子接回來上小學,孩子老是哭著要回去找奶奶,根本不聽爸媽的話。

表姐這才後悔莫及:“早知道是這樣,不管多難也會把孩子留著身邊養了。”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有人說:“父母和食物一樣,都是有保質期的。”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不聽話、跟自己不親,根源都是因為孩子小時候,對他們的陪伴太少。

從小缺少陪伴的孩子,都很缺乏安全感,也難以與父母建立深厚的情感基礎。

他們長大後,骨子裡不自信,性格也容易偏激。這個時候,你再想陪伴他們,也無濟於事了。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每一個合格的父母,都不應該缺席。

再忙再累,也要多陪陪孩子。因為陪伴,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孩子犯錯時,多點管教

哪吒是魔丸轉世,天性本就頑劣;再加上其他村民對他的孤立和厭惡,讓哪吒養成了不少壞習慣:孤僻、暴躁、愛搗亂。

每次溜出去,他總要搞得整個陳塘關雞犬不寧,有的村民聽說他要來了,都嚇得躲進了井裡。

但不同於其他肆無忌憚的“官二代”,李靖夫婦對他的管束卻不含糊。

為了怕他跑出去闖禍,就在府外佈下了結界;怕他練功時誤傷他人,就乾脆把他送進了“山河社稷圖”。

李靖夫婦雖然疼孩子,但更有原則:絕不能傷害無辜,犯了錯就要受罰。

我們常常頭疼身邊“無惡不作”的熊孩子,卻忽略了他們的背後的“熊父母”。

由於熊父母們過度溺愛,疏於管教,孩子從小沒有養成正確的是非觀,才會有恃無恐,把禍越闖越大。

就像我一個鄰居的孩子,從小就調皮搗蛋,不是把女同學嚇得哇哇大哭,就是把男同學打得鼻青臉腫。

每次有同學家長找上門來,他的父母還不當回事:“小孩子打打鬧鬧是正常的,有什麼大不了的?”“你家孩子要是不先招惹我家孩子,又怎麼會捱打?”

結果這孩子膽子越來越大,十幾歲的時候跟別人打群架,被抓進了少管所。

他的父母這才一把鼻涕一把淚地求警察開恩,可是為時已晚。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孩子小時候,正是三觀和道德逐步確立的時期,需要父母給予正確的引導。

再愛孩子,也要教會他明辨是非,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好孩子都是管的,熊孩子都是慣的。

孩子的三觀正了,未來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孩子迷茫時,多點鼓勵

電影裡還有個情節非常戳人:

小哪吒發現村民都很討厭自己,心裡很難過,李靖卻告訴他:“你是靈珠轉世,要努力來證明自己。”

哪吒過生日時,為了讓他高興,李靖放下將軍的身份,挨家挨戶求著村民們來參加兒子的生日宴會。

他一直在努力告訴哪吒:你很棒,大家都很喜歡你,所以你要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有這樣的父母,真的很幸運。

因為很多人,都是在父母的“打擊教育”之下長大的:

考試不及格,回家劈頭蓋臉就是一頓罵:我怎麼生了你這麼笨的孩子!

考了90分,回家還是一頓數落:怎麼這麼粗心,那10分怎麼丟的?

就算考了滿分,回家還是一番教育:別太驕傲,還有人比你更好!

在這些父母的嘴裡,孩子做的好是應該的,做得不好就是沒用、沒出息。

《少年說》裡,一個女孩就哭著問媽媽:“你能不能別總是拿我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你就從來沒有看到過。”

結果她的媽媽卻說:“我知道我在打擊你,不然你就有點飄。”

他們以為自己是在教育孩子,其實是在傷害孩子。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教育學上有個“翁格瑪麗效應”,講的是一個長相普通的小女孩,一開始很自卑。

後來,她的家人和朋友每天都誇她很美,慢慢的,女孩越來越有自信,真的越變越漂亮。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應該成為引航的燈塔,而不是掀翻他們的巨浪。

好父母,多鼓勵,少打擊。從容自信的孩子,才更容易取得成功。


"

關注小布,在薄情的世界裡共同取暖

《哪吒》上映11天,熱度不減,票房已突破25億,穩居國漫票房第一。

一些觀眾看完之後,還忍不住二刷三刷,有的是被哪吒不認命的精神打動,有的是被精緻的畫面和設計吸引,有的被敖丙和哪吒的友誼動容,也有人為李靖夫婦對哪吒的愛感慨不已。

的確,不同於老版劇情中絕情的父親、柔弱的母親,這一版的李靖夫婦,堪稱為人父母的楷模。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他們用愛和原則,把哪吒引回正途。從這對父母身上,我們也可以得到很多啟發。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孩子小時候,多點陪伴

哪吒出世不久,父親李靖就與太乙真人一起去天宮求元始天尊解咒,母親殷夫人則忙於斬妖除魔、守衛城池,很少有時間陪他玩。

從小無人陪伴的哪吒,就像是個“留守兒童”。

母親殷夫人也深知這一點,每次一有空,她就回來陪哪吒踢毽子,就算被哪吒的“神力”踢到了,她也沒有一絲怨言。

踢毽子,成了母子倆最溫情的回憶,也是哪吒童年裡的一絲亮光。

孩子小時候,最需要父母的陪伴。如果錯了這個時期,就是一輩子的遺憾。

我表姐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孩子剛出生時,她覺得自己和老公都要忙工作,就把孩子送到老家讓婆婆帶。

平時想孩子了就撥個視頻看兩眼,兩三個月才回家看孩子一次。

婆婆心疼孫子,凡事都依著他,結果慣出了不少壞毛病:懶、饞、自私、不愛乾淨、不愛學習,快上學了還不認識幾個字。

後來把孩子接回來上小學,孩子老是哭著要回去找奶奶,根本不聽爸媽的話。

表姐這才後悔莫及:“早知道是這樣,不管多難也會把孩子留著身邊養了。”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有人說:“父母和食物一樣,都是有保質期的。”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不聽話、跟自己不親,根源都是因為孩子小時候,對他們的陪伴太少。

從小缺少陪伴的孩子,都很缺乏安全感,也難以與父母建立深厚的情感基礎。

他們長大後,骨子裡不自信,性格也容易偏激。這個時候,你再想陪伴他們,也無濟於事了。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每一個合格的父母,都不應該缺席。

再忙再累,也要多陪陪孩子。因為陪伴,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孩子犯錯時,多點管教

哪吒是魔丸轉世,天性本就頑劣;再加上其他村民對他的孤立和厭惡,讓哪吒養成了不少壞習慣:孤僻、暴躁、愛搗亂。

每次溜出去,他總要搞得整個陳塘關雞犬不寧,有的村民聽說他要來了,都嚇得躲進了井裡。

但不同於其他肆無忌憚的“官二代”,李靖夫婦對他的管束卻不含糊。

為了怕他跑出去闖禍,就在府外佈下了結界;怕他練功時誤傷他人,就乾脆把他送進了“山河社稷圖”。

李靖夫婦雖然疼孩子,但更有原則:絕不能傷害無辜,犯了錯就要受罰。

我們常常頭疼身邊“無惡不作”的熊孩子,卻忽略了他們的背後的“熊父母”。

由於熊父母們過度溺愛,疏於管教,孩子從小沒有養成正確的是非觀,才會有恃無恐,把禍越闖越大。

就像我一個鄰居的孩子,從小就調皮搗蛋,不是把女同學嚇得哇哇大哭,就是把男同學打得鼻青臉腫。

每次有同學家長找上門來,他的父母還不當回事:“小孩子打打鬧鬧是正常的,有什麼大不了的?”“你家孩子要是不先招惹我家孩子,又怎麼會捱打?”

結果這孩子膽子越來越大,十幾歲的時候跟別人打群架,被抓進了少管所。

他的父母這才一把鼻涕一把淚地求警察開恩,可是為時已晚。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孩子小時候,正是三觀和道德逐步確立的時期,需要父母給予正確的引導。

再愛孩子,也要教會他明辨是非,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好孩子都是管的,熊孩子都是慣的。

孩子的三觀正了,未來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孩子迷茫時,多點鼓勵

電影裡還有個情節非常戳人:

小哪吒發現村民都很討厭自己,心裡很難過,李靖卻告訴他:“你是靈珠轉世,要努力來證明自己。”

哪吒過生日時,為了讓他高興,李靖放下將軍的身份,挨家挨戶求著村民們來參加兒子的生日宴會。

他一直在努力告訴哪吒:你很棒,大家都很喜歡你,所以你要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有這樣的父母,真的很幸運。

因為很多人,都是在父母的“打擊教育”之下長大的:

考試不及格,回家劈頭蓋臉就是一頓罵:我怎麼生了你這麼笨的孩子!

考了90分,回家還是一頓數落:怎麼這麼粗心,那10分怎麼丟的?

就算考了滿分,回家還是一番教育:別太驕傲,還有人比你更好!

在這些父母的嘴裡,孩子做的好是應該的,做得不好就是沒用、沒出息。

《少年說》裡,一個女孩就哭著問媽媽:“你能不能別總是拿我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你就從來沒有看到過。”

結果她的媽媽卻說:“我知道我在打擊你,不然你就有點飄。”

他們以為自己是在教育孩子,其實是在傷害孩子。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教育學上有個“翁格瑪麗效應”,講的是一個長相普通的小女孩,一開始很自卑。

後來,她的家人和朋友每天都誇她很美,慢慢的,女孩越來越有自信,真的越變越漂亮。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應該成為引航的燈塔,而不是掀翻他們的巨浪。

好父母,多鼓勵,少打擊。從容自信的孩子,才更容易取得成功。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孩子無助時,多點信任

這個故事中最大的亮點之一,就是李靖和哪吒的父子情深。

這一版的李靖,完全不是人們印象中那個薄情寡義、迂腐粗暴的父親,而變成了一位大愛無言的慈父。

"

關注小布,在薄情的世界裡共同取暖

《哪吒》上映11天,熱度不減,票房已突破25億,穩居國漫票房第一。

一些觀眾看完之後,還忍不住二刷三刷,有的是被哪吒不認命的精神打動,有的是被精緻的畫面和設計吸引,有的被敖丙和哪吒的友誼動容,也有人為李靖夫婦對哪吒的愛感慨不已。

的確,不同於老版劇情中絕情的父親、柔弱的母親,這一版的李靖夫婦,堪稱為人父母的楷模。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他們用愛和原則,把哪吒引回正途。從這對父母身上,我們也可以得到很多啟發。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孩子小時候,多點陪伴

哪吒出世不久,父親李靖就與太乙真人一起去天宮求元始天尊解咒,母親殷夫人則忙於斬妖除魔、守衛城池,很少有時間陪他玩。

從小無人陪伴的哪吒,就像是個“留守兒童”。

母親殷夫人也深知這一點,每次一有空,她就回來陪哪吒踢毽子,就算被哪吒的“神力”踢到了,她也沒有一絲怨言。

踢毽子,成了母子倆最溫情的回憶,也是哪吒童年裡的一絲亮光。

孩子小時候,最需要父母的陪伴。如果錯了這個時期,就是一輩子的遺憾。

我表姐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孩子剛出生時,她覺得自己和老公都要忙工作,就把孩子送到老家讓婆婆帶。

平時想孩子了就撥個視頻看兩眼,兩三個月才回家看孩子一次。

婆婆心疼孫子,凡事都依著他,結果慣出了不少壞毛病:懶、饞、自私、不愛乾淨、不愛學習,快上學了還不認識幾個字。

後來把孩子接回來上小學,孩子老是哭著要回去找奶奶,根本不聽爸媽的話。

表姐這才後悔莫及:“早知道是這樣,不管多難也會把孩子留著身邊養了。”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有人說:“父母和食物一樣,都是有保質期的。”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不聽話、跟自己不親,根源都是因為孩子小時候,對他們的陪伴太少。

從小缺少陪伴的孩子,都很缺乏安全感,也難以與父母建立深厚的情感基礎。

他們長大後,骨子裡不自信,性格也容易偏激。這個時候,你再想陪伴他們,也無濟於事了。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每一個合格的父母,都不應該缺席。

再忙再累,也要多陪陪孩子。因為陪伴,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孩子犯錯時,多點管教

哪吒是魔丸轉世,天性本就頑劣;再加上其他村民對他的孤立和厭惡,讓哪吒養成了不少壞習慣:孤僻、暴躁、愛搗亂。

每次溜出去,他總要搞得整個陳塘關雞犬不寧,有的村民聽說他要來了,都嚇得躲進了井裡。

但不同於其他肆無忌憚的“官二代”,李靖夫婦對他的管束卻不含糊。

為了怕他跑出去闖禍,就在府外佈下了結界;怕他練功時誤傷他人,就乾脆把他送進了“山河社稷圖”。

李靖夫婦雖然疼孩子,但更有原則:絕不能傷害無辜,犯了錯就要受罰。

我們常常頭疼身邊“無惡不作”的熊孩子,卻忽略了他們的背後的“熊父母”。

由於熊父母們過度溺愛,疏於管教,孩子從小沒有養成正確的是非觀,才會有恃無恐,把禍越闖越大。

就像我一個鄰居的孩子,從小就調皮搗蛋,不是把女同學嚇得哇哇大哭,就是把男同學打得鼻青臉腫。

每次有同學家長找上門來,他的父母還不當回事:“小孩子打打鬧鬧是正常的,有什麼大不了的?”“你家孩子要是不先招惹我家孩子,又怎麼會捱打?”

結果這孩子膽子越來越大,十幾歲的時候跟別人打群架,被抓進了少管所。

他的父母這才一把鼻涕一把淚地求警察開恩,可是為時已晚。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孩子小時候,正是三觀和道德逐步確立的時期,需要父母給予正確的引導。

再愛孩子,也要教會他明辨是非,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好孩子都是管的,熊孩子都是慣的。

孩子的三觀正了,未來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孩子迷茫時,多點鼓勵

電影裡還有個情節非常戳人:

小哪吒發現村民都很討厭自己,心裡很難過,李靖卻告訴他:“你是靈珠轉世,要努力來證明自己。”

哪吒過生日時,為了讓他高興,李靖放下將軍的身份,挨家挨戶求著村民們來參加兒子的生日宴會。

他一直在努力告訴哪吒:你很棒,大家都很喜歡你,所以你要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有這樣的父母,真的很幸運。

因為很多人,都是在父母的“打擊教育”之下長大的:

考試不及格,回家劈頭蓋臉就是一頓罵:我怎麼生了你這麼笨的孩子!

考了90分,回家還是一頓數落:怎麼這麼粗心,那10分怎麼丟的?

就算考了滿分,回家還是一番教育:別太驕傲,還有人比你更好!

在這些父母的嘴裡,孩子做的好是應該的,做得不好就是沒用、沒出息。

《少年說》裡,一個女孩就哭著問媽媽:“你能不能別總是拿我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你就從來沒有看到過。”

結果她的媽媽卻說:“我知道我在打擊你,不然你就有點飄。”

他們以為自己是在教育孩子,其實是在傷害孩子。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教育學上有個“翁格瑪麗效應”,講的是一個長相普通的小女孩,一開始很自卑。

後來,她的家人和朋友每天都誇她很美,慢慢的,女孩越來越有自信,真的越變越漂亮。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應該成為引航的燈塔,而不是掀翻他們的巨浪。

好父母,多鼓勵,少打擊。從容自信的孩子,才更容易取得成功。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孩子無助時,多點信任

這個故事中最大的亮點之一,就是李靖和哪吒的父子情深。

這一版的李靖,完全不是人們印象中那個薄情寡義、迂腐粗暴的父親,而變成了一位大愛無言的慈父。

《哪吒》票房突破25億:沒有死不悔改的孩子,只有不會愛的父母

得知哪吒會遭天雷咒時,他選擇用自己的性命換兒子一命。

當哪吒被別人誣陷時,他選擇相信自己的孩子。

有一次,哪吒打敗海怪,救了一個小女孩,卻被不明真相的村民當成妖怪圍攻。

李靖趕到後,沒有不分青紅皁白地責罵哪吒,而是調查清楚真相,還了哪吒清白。

這一幕,也讓不少人想起了自己的父母:

親戚小孩想要我最喜歡的玩具,我媽就直接送給了他。

跟同學發生矛盾,我爸二話不說就給了我一巴掌,還讓我給人家認錯。

老師說我跟男生談戀愛,媽媽就當著整個辦公室老師的面,罵我不要臉……

這樣痛苦的記憶,往往會伴隨孩子的一生。

對孩子傷害最深的,不是別人的誤解,而是自己父母的“背叛”:

別人傷害我就算了,為什麼連我自己的爸媽都不幫我?

這時候,孩子會失去安全感和歸屬感,甚至不願意再信任父母。

好的父母,都會選擇站在孩子這一邊。

當孩子遭到質疑、受到委屈時,會與孩子“統一戰線”,共同面對外界的風雨,而不是反過來跟別人一起指責自己的孩子。

一個家最重要的意義,就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父母成為孩子堅實的後盾,孩子才能更加勇敢地一路前行。

在李靖夫婦的苦心教育下,哪吒終於從一顆人人唾罵的“魔丸”,變成了一個救萬民於水火的大英雄。

其實,天下沒有一無是處的孩子,有的只是不會教育的父母。

願更多父母能從哪吒的故事裡獲益,願更多孩子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共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