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有爸爸媽媽陪伴的孩子是最幸福的,但最近一個萌娃卻因哭訴爸爸不靠譜的陪伴而走紅。在視頻裡萌娃先是哭著對已經睡著的爸爸喊,“為什麼你給我講故事的時候老睡著。”接著又向媽媽訴苦:“你快去醫院看看,為什麼爸爸給我講故事老睡著,還有你們倆在一起特別開心,為什麼我一個人這麼孤單,你們不陪我玩。”

"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有爸爸媽媽陪伴的孩子是最幸福的,但最近一個萌娃卻因哭訴爸爸不靠譜的陪伴而走紅。在視頻裡萌娃先是哭著對已經睡著的爸爸喊,“為什麼你給我講故事的時候老睡著。”接著又向媽媽訴苦:“你快去醫院看看,為什麼爸爸給我講故事老睡著,還有你們倆在一起特別開心,為什麼我一個人這麼孤單,你們不陪我玩。”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萌娃控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

萌娃明明有父母陪伴,為什麼孩子還是覺得孤單呢?這是因為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有兩個誤區。

誤區一,陪著=陪伴

很多父母以為陪伴孩子,就是陪著孩子,不用花心思,就像萌娃控訴的爸爸一樣,一給孩子講故事就睡覺。說好的爸爸媽媽陪孩子,結果父母自己玩得開心,全然不管孩子,就算陪著,但孩子還是感覺孤單。

據中國城市親子調查數據顯示:在中國近70%父母沒時間陪孩子,僅30.32%的父母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73.13%的父母會因為工作原因取消與孩子的約定,67.75%的孩子兒童由老人照顧,獨立照顧孩子的父母僅佔1/3,而且2/3的兒童與手機、ipad為伴,僅1/5的父母重視與孩子的情感溝通。這些冷冰冰數據告訴我們一個現實:儘管有父母陪伴在身邊,但大部分孩子都是有父母的孤兒。

誤區二:長時間=高質量

一些職場爸媽因為不能自己帶孩子,心裡愧疚,對孩子有種補償心理,給孩子買滿屋子的新奇玩具和各種好吃的食物,甚至還會在週末專門抽出一天來陪孩子。

有一次,帶孩子去公園玩沙,一個爸爸帶著孩子也在玩。孩子在玩沙,爸爸在玩手機,當孩子遇到問題請求幫忙時,爸爸說,“孩子開動腦筋,換種方法玩啊!”於是 孩子怏怏不樂的走開了,過了一會孩子說,“爸爸你看我砌的城堡好不好看啊!” 爸爸眼睛看著手機,頭都不抬一下的說,“我寶寶是最棒的!” 這時孩子一屁股坐在自己精心砌好的沙堡上,哭著說,“你們根本就不愛我!”爸爸也委屈的咆哮,"我天天累死累活的上班養你,週末也不能好好休息,要出來陪你玩,你還想怎麼樣!”

男孩的爸爸雖然抽出時間來陪孩子,卻一點都不用心,全程自己在看手機,玩遊戲。長時間≠高質量,真正的陪伴不是你陪孩子花了多少時間,而是你在陪孩子的時候,有多用心多投入。

餘生你能夠陪伴孩子的時間有多長?

在《不可思議的媽媽2》裡,曾提出過一個扎心的問題:餘生你能夠陪伴孩子的時間有多長?在節目中,哪怕媽媽們把懷孕的那一年加一起,也不過短短十幾年。胡可家安吉的陪伴倒計時是8年,魚兒的陪伴倒計時是11年。

"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有爸爸媽媽陪伴的孩子是最幸福的,但最近一個萌娃卻因哭訴爸爸不靠譜的陪伴而走紅。在視頻裡萌娃先是哭著對已經睡著的爸爸喊,“為什麼你給我講故事的時候老睡著。”接著又向媽媽訴苦:“你快去醫院看看,為什麼爸爸給我講故事老睡著,還有你們倆在一起特別開心,為什麼我一個人這麼孤單,你們不陪我玩。”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萌娃控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

萌娃明明有父母陪伴,為什麼孩子還是覺得孤單呢?這是因為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有兩個誤區。

誤區一,陪著=陪伴

很多父母以為陪伴孩子,就是陪著孩子,不用花心思,就像萌娃控訴的爸爸一樣,一給孩子講故事就睡覺。說好的爸爸媽媽陪孩子,結果父母自己玩得開心,全然不管孩子,就算陪著,但孩子還是感覺孤單。

據中國城市親子調查數據顯示:在中國近70%父母沒時間陪孩子,僅30.32%的父母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73.13%的父母會因為工作原因取消與孩子的約定,67.75%的孩子兒童由老人照顧,獨立照顧孩子的父母僅佔1/3,而且2/3的兒童與手機、ipad為伴,僅1/5的父母重視與孩子的情感溝通。這些冷冰冰數據告訴我們一個現實:儘管有父母陪伴在身邊,但大部分孩子都是有父母的孤兒。

誤區二:長時間=高質量

一些職場爸媽因為不能自己帶孩子,心裡愧疚,對孩子有種補償心理,給孩子買滿屋子的新奇玩具和各種好吃的食物,甚至還會在週末專門抽出一天來陪孩子。

有一次,帶孩子去公園玩沙,一個爸爸帶著孩子也在玩。孩子在玩沙,爸爸在玩手機,當孩子遇到問題請求幫忙時,爸爸說,“孩子開動腦筋,換種方法玩啊!”於是 孩子怏怏不樂的走開了,過了一會孩子說,“爸爸你看我砌的城堡好不好看啊!” 爸爸眼睛看著手機,頭都不抬一下的說,“我寶寶是最棒的!” 這時孩子一屁股坐在自己精心砌好的沙堡上,哭著說,“你們根本就不愛我!”爸爸也委屈的咆哮,"我天天累死累活的上班養你,週末也不能好好休息,要出來陪你玩,你還想怎麼樣!”

男孩的爸爸雖然抽出時間來陪孩子,卻一點都不用心,全程自己在看手機,玩遊戲。長時間≠高質量,真正的陪伴不是你陪孩子花了多少時間,而是你在陪孩子的時候,有多用心多投入。

餘生你能夠陪伴孩子的時間有多長?

在《不可思議的媽媽2》裡,曾提出過一個扎心的問題:餘生你能夠陪伴孩子的時間有多長?在節目中,哪怕媽媽們把懷孕的那一年加一起,也不過短短十幾年。胡可家安吉的陪伴倒計時是8年,魚兒的陪伴倒計時是11年。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胡可陪伴孩子的倒計時

龍應臺也說,父母是有有效期的!黃金時期就那麼短短十來年。孩子小時候完全依靠著我們,這是我們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期,等孩子們長大了,他們就不會再“無理取鬧”求關注,不會再抱著繪本讓你讀,也不會賴在地上抱腿求抱抱,以後我們想陪可能也陪不了了。成長不可逆,不要用忙來說自己沒有時間,千萬不要讓陪伴遲到,別讓遲到的愛成為自己日後的遺憾和孩子心中的傷害。

奧巴馬曾被稱為世界上最忙的爸爸,他有一個不變的習慣就是每天準時和家人吃晚飯,他在任美國總統時,哪怕工作再忙,每週缺席的次數也不會超過2次。

他會在晚餐時,解答孩子們的問題,瞭解女兒們的學習和生活。平時只要有時間,也會像平民百姓一樣,帶孩子去遊樂場玩,或者去游泳遛狗等。他說我不會一輩子做總統,但我要一輩子都做一位好父親。

為什麼父母的愛和陪伴對孩子如此重要?

曾看到一個伊拉克女孩畫媽媽的照片,小女孩的媽媽在她出生後不久,就去世了,小小的她從來沒有見過媽媽的樣子,但是她很渴望媽媽能抱抱她,有一天她在地上畫了一個頭戴圍巾滿面笑容的媽媽,畫好後,小女孩脫掉鞋子,爬到媽媽的懷裡蜷縮著,雖然地板很涼,但小女孩卻躺在“媽媽懷裡”安心地睡著了,看完讓人潸然淚下,沒有被愛的孩子,一生沒有安全感,一輩子都在尋找愛。

"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有爸爸媽媽陪伴的孩子是最幸福的,但最近一個萌娃卻因哭訴爸爸不靠譜的陪伴而走紅。在視頻裡萌娃先是哭著對已經睡著的爸爸喊,“為什麼你給我講故事的時候老睡著。”接著又向媽媽訴苦:“你快去醫院看看,為什麼爸爸給我講故事老睡著,還有你們倆在一起特別開心,為什麼我一個人這麼孤單,你們不陪我玩。”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萌娃控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

萌娃明明有父母陪伴,為什麼孩子還是覺得孤單呢?這是因為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有兩個誤區。

誤區一,陪著=陪伴

很多父母以為陪伴孩子,就是陪著孩子,不用花心思,就像萌娃控訴的爸爸一樣,一給孩子講故事就睡覺。說好的爸爸媽媽陪孩子,結果父母自己玩得開心,全然不管孩子,就算陪著,但孩子還是感覺孤單。

據中國城市親子調查數據顯示:在中國近70%父母沒時間陪孩子,僅30.32%的父母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73.13%的父母會因為工作原因取消與孩子的約定,67.75%的孩子兒童由老人照顧,獨立照顧孩子的父母僅佔1/3,而且2/3的兒童與手機、ipad為伴,僅1/5的父母重視與孩子的情感溝通。這些冷冰冰數據告訴我們一個現實:儘管有父母陪伴在身邊,但大部分孩子都是有父母的孤兒。

誤區二:長時間=高質量

一些職場爸媽因為不能自己帶孩子,心裡愧疚,對孩子有種補償心理,給孩子買滿屋子的新奇玩具和各種好吃的食物,甚至還會在週末專門抽出一天來陪孩子。

有一次,帶孩子去公園玩沙,一個爸爸帶著孩子也在玩。孩子在玩沙,爸爸在玩手機,當孩子遇到問題請求幫忙時,爸爸說,“孩子開動腦筋,換種方法玩啊!”於是 孩子怏怏不樂的走開了,過了一會孩子說,“爸爸你看我砌的城堡好不好看啊!” 爸爸眼睛看著手機,頭都不抬一下的說,“我寶寶是最棒的!” 這時孩子一屁股坐在自己精心砌好的沙堡上,哭著說,“你們根本就不愛我!”爸爸也委屈的咆哮,"我天天累死累活的上班養你,週末也不能好好休息,要出來陪你玩,你還想怎麼樣!”

男孩的爸爸雖然抽出時間來陪孩子,卻一點都不用心,全程自己在看手機,玩遊戲。長時間≠高質量,真正的陪伴不是你陪孩子花了多少時間,而是你在陪孩子的時候,有多用心多投入。

餘生你能夠陪伴孩子的時間有多長?

在《不可思議的媽媽2》裡,曾提出過一個扎心的問題:餘生你能夠陪伴孩子的時間有多長?在節目中,哪怕媽媽們把懷孕的那一年加一起,也不過短短十幾年。胡可家安吉的陪伴倒計時是8年,魚兒的陪伴倒計時是11年。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胡可陪伴孩子的倒計時

龍應臺也說,父母是有有效期的!黃金時期就那麼短短十來年。孩子小時候完全依靠著我們,這是我們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期,等孩子們長大了,他們就不會再“無理取鬧”求關注,不會再抱著繪本讓你讀,也不會賴在地上抱腿求抱抱,以後我們想陪可能也陪不了了。成長不可逆,不要用忙來說自己沒有時間,千萬不要讓陪伴遲到,別讓遲到的愛成為自己日後的遺憾和孩子心中的傷害。

奧巴馬曾被稱為世界上最忙的爸爸,他有一個不變的習慣就是每天準時和家人吃晚飯,他在任美國總統時,哪怕工作再忙,每週缺席的次數也不會超過2次。

他會在晚餐時,解答孩子們的問題,瞭解女兒們的學習和生活。平時只要有時間,也會像平民百姓一樣,帶孩子去遊樂場玩,或者去游泳遛狗等。他說我不會一輩子做總統,但我要一輩子都做一位好父親。

為什麼父母的愛和陪伴對孩子如此重要?

曾看到一個伊拉克女孩畫媽媽的照片,小女孩的媽媽在她出生後不久,就去世了,小小的她從來沒有見過媽媽的樣子,但是她很渴望媽媽能抱抱她,有一天她在地上畫了一個頭戴圍巾滿面笑容的媽媽,畫好後,小女孩脫掉鞋子,爬到媽媽的懷裡蜷縮著,雖然地板很涼,但小女孩卻躺在“媽媽懷裡”安心地睡著了,看完讓人潸然淚下,沒有被愛的孩子,一生沒有安全感,一輩子都在尋找愛。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女孩在畫的媽媽懷裡睡著了

除了沒有安全感,世界知名心理創傷治療大師巴塞爾·範德考克經研究發現,嬰幼兒期過多的分離或者低質量陪伴導致的創傷,會侵蝕迷走神經剎車的有效性,導致孩子以腦幹為基礎的反應模式喚醒過度或不足,其結果會使孩子戰鬥,逃跑或僵住的傾向幾乎總是處於適應不良的狀態,要麼一觸即發而反應激烈,要麼面部茫然而反應遲鈍。

迷走神經不但控制著心臟,還控制著頭部和麵部的肌肉組織,沒有這些肌肉組織的參與,會嚴重影響有效的社交溝通。所以父母的愛和高質量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那要怎樣陪伴孩子才是高質量,有用的呢?

1,放下手機,用心盡力

在2017年中國家庭親子陪伴白皮書數據顯示,有49%的家長從不參與孩子正在做的事情,只有7%的家長跟孩子在一起時,從來不看手機。

在一集《少年說》裡,一位男孩在節目中控訴父母的孩子是手機,從小,父母沒空帶他,就扔給他一個手機,長大了,學習成績不好,又怪他玩手機。他說,我一直以為,手機才是爸爸媽媽的孩子,每次抬頭看他們的時候,他們看著的永遠是手機。不知道手機的到底有什麼東西,比我還重要。

"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有爸爸媽媽陪伴的孩子是最幸福的,但最近一個萌娃卻因哭訴爸爸不靠譜的陪伴而走紅。在視頻裡萌娃先是哭著對已經睡著的爸爸喊,“為什麼你給我講故事的時候老睡著。”接著又向媽媽訴苦:“你快去醫院看看,為什麼爸爸給我講故事老睡著,還有你們倆在一起特別開心,為什麼我一個人這麼孤單,你們不陪我玩。”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萌娃控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

萌娃明明有父母陪伴,為什麼孩子還是覺得孤單呢?這是因為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有兩個誤區。

誤區一,陪著=陪伴

很多父母以為陪伴孩子,就是陪著孩子,不用花心思,就像萌娃控訴的爸爸一樣,一給孩子講故事就睡覺。說好的爸爸媽媽陪孩子,結果父母自己玩得開心,全然不管孩子,就算陪著,但孩子還是感覺孤單。

據中國城市親子調查數據顯示:在中國近70%父母沒時間陪孩子,僅30.32%的父母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73.13%的父母會因為工作原因取消與孩子的約定,67.75%的孩子兒童由老人照顧,獨立照顧孩子的父母僅佔1/3,而且2/3的兒童與手機、ipad為伴,僅1/5的父母重視與孩子的情感溝通。這些冷冰冰數據告訴我們一個現實:儘管有父母陪伴在身邊,但大部分孩子都是有父母的孤兒。

誤區二:長時間=高質量

一些職場爸媽因為不能自己帶孩子,心裡愧疚,對孩子有種補償心理,給孩子買滿屋子的新奇玩具和各種好吃的食物,甚至還會在週末專門抽出一天來陪孩子。

有一次,帶孩子去公園玩沙,一個爸爸帶著孩子也在玩。孩子在玩沙,爸爸在玩手機,當孩子遇到問題請求幫忙時,爸爸說,“孩子開動腦筋,換種方法玩啊!”於是 孩子怏怏不樂的走開了,過了一會孩子說,“爸爸你看我砌的城堡好不好看啊!” 爸爸眼睛看著手機,頭都不抬一下的說,“我寶寶是最棒的!” 這時孩子一屁股坐在自己精心砌好的沙堡上,哭著說,“你們根本就不愛我!”爸爸也委屈的咆哮,"我天天累死累活的上班養你,週末也不能好好休息,要出來陪你玩,你還想怎麼樣!”

男孩的爸爸雖然抽出時間來陪孩子,卻一點都不用心,全程自己在看手機,玩遊戲。長時間≠高質量,真正的陪伴不是你陪孩子花了多少時間,而是你在陪孩子的時候,有多用心多投入。

餘生你能夠陪伴孩子的時間有多長?

在《不可思議的媽媽2》裡,曾提出過一個扎心的問題:餘生你能夠陪伴孩子的時間有多長?在節目中,哪怕媽媽們把懷孕的那一年加一起,也不過短短十幾年。胡可家安吉的陪伴倒計時是8年,魚兒的陪伴倒計時是11年。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胡可陪伴孩子的倒計時

龍應臺也說,父母是有有效期的!黃金時期就那麼短短十來年。孩子小時候完全依靠著我們,這是我們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期,等孩子們長大了,他們就不會再“無理取鬧”求關注,不會再抱著繪本讓你讀,也不會賴在地上抱腿求抱抱,以後我們想陪可能也陪不了了。成長不可逆,不要用忙來說自己沒有時間,千萬不要讓陪伴遲到,別讓遲到的愛成為自己日後的遺憾和孩子心中的傷害。

奧巴馬曾被稱為世界上最忙的爸爸,他有一個不變的習慣就是每天準時和家人吃晚飯,他在任美國總統時,哪怕工作再忙,每週缺席的次數也不會超過2次。

他會在晚餐時,解答孩子們的問題,瞭解女兒們的學習和生活。平時只要有時間,也會像平民百姓一樣,帶孩子去遊樂場玩,或者去游泳遛狗等。他說我不會一輩子做總統,但我要一輩子都做一位好父親。

為什麼父母的愛和陪伴對孩子如此重要?

曾看到一個伊拉克女孩畫媽媽的照片,小女孩的媽媽在她出生後不久,就去世了,小小的她從來沒有見過媽媽的樣子,但是她很渴望媽媽能抱抱她,有一天她在地上畫了一個頭戴圍巾滿面笑容的媽媽,畫好後,小女孩脫掉鞋子,爬到媽媽的懷裡蜷縮著,雖然地板很涼,但小女孩卻躺在“媽媽懷裡”安心地睡著了,看完讓人潸然淚下,沒有被愛的孩子,一生沒有安全感,一輩子都在尋找愛。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女孩在畫的媽媽懷裡睡著了

除了沒有安全感,世界知名心理創傷治療大師巴塞爾·範德考克經研究發現,嬰幼兒期過多的分離或者低質量陪伴導致的創傷,會侵蝕迷走神經剎車的有效性,導致孩子以腦幹為基礎的反應模式喚醒過度或不足,其結果會使孩子戰鬥,逃跑或僵住的傾向幾乎總是處於適應不良的狀態,要麼一觸即發而反應激烈,要麼面部茫然而反應遲鈍。

迷走神經不但控制著心臟,還控制著頭部和麵部的肌肉組織,沒有這些肌肉組織的參與,會嚴重影響有效的社交溝通。所以父母的愛和高質量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那要怎樣陪伴孩子才是高質量,有用的呢?

1,放下手機,用心盡力

在2017年中國家庭親子陪伴白皮書數據顯示,有49%的家長從不參與孩子正在做的事情,只有7%的家長跟孩子在一起時,從來不看手機。

在一集《少年說》裡,一位男孩在節目中控訴父母的孩子是手機,從小,父母沒空帶他,就扔給他一個手機,長大了,學習成績不好,又怪他玩手機。他說,我一直以為,手機才是爸爸媽媽的孩子,每次抬頭看他們的時候,他們看著的永遠是手機。不知道手機的到底有什麼東西,比我還重要。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男孩吐槽手機才是爸爸媽媽的孩子

當我們陪伴孩子的時候,就要放下手裡的工作和手機中的遊戲,全心全意地陪伴,不要一邊陪孩子,一邊眼睛盯著手機痴痴的笑,連孩子做什麼講什麼都不知道。敷衍了事,會傷孩子的心,讓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遠。陳銘曾說,孩子的成長稍縱即逝,而陪伴不僅僅是為了讓父母不錯過孩子的每個成長瞬間,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有些教育,只有在陪伴中才能完成。

2,不拘泥形式,多樣化陪伴

很多父母以為陪伴孩子,就是帶孩子出去玩或者兩個人坐一起聊天,其實陪伴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做親子游戲,孩子的天性喜歡玩,我們可以像小豬佩奇裡的豬爸爸一樣,放下身段,拋開家長的架子和孩子一起玩。一起游泳,讀繪本,捏橡皮泥,比賽跑步,搭積木等。在遊戲中不但可以幫助孩子學到怎樣去交朋友,鍛鍊社交能力和表達能力,還能讓孩子學會正確對待輸贏等問題。

"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有爸爸媽媽陪伴的孩子是最幸福的,但最近一個萌娃卻因哭訴爸爸不靠譜的陪伴而走紅。在視頻裡萌娃先是哭著對已經睡著的爸爸喊,“為什麼你給我講故事的時候老睡著。”接著又向媽媽訴苦:“你快去醫院看看,為什麼爸爸給我講故事老睡著,還有你們倆在一起特別開心,為什麼我一個人這麼孤單,你們不陪我玩。”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萌娃控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

萌娃明明有父母陪伴,為什麼孩子還是覺得孤單呢?這是因為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有兩個誤區。

誤區一,陪著=陪伴

很多父母以為陪伴孩子,就是陪著孩子,不用花心思,就像萌娃控訴的爸爸一樣,一給孩子講故事就睡覺。說好的爸爸媽媽陪孩子,結果父母自己玩得開心,全然不管孩子,就算陪著,但孩子還是感覺孤單。

據中國城市親子調查數據顯示:在中國近70%父母沒時間陪孩子,僅30.32%的父母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73.13%的父母會因為工作原因取消與孩子的約定,67.75%的孩子兒童由老人照顧,獨立照顧孩子的父母僅佔1/3,而且2/3的兒童與手機、ipad為伴,僅1/5的父母重視與孩子的情感溝通。這些冷冰冰數據告訴我們一個現實:儘管有父母陪伴在身邊,但大部分孩子都是有父母的孤兒。

誤區二:長時間=高質量

一些職場爸媽因為不能自己帶孩子,心裡愧疚,對孩子有種補償心理,給孩子買滿屋子的新奇玩具和各種好吃的食物,甚至還會在週末專門抽出一天來陪孩子。

有一次,帶孩子去公園玩沙,一個爸爸帶著孩子也在玩。孩子在玩沙,爸爸在玩手機,當孩子遇到問題請求幫忙時,爸爸說,“孩子開動腦筋,換種方法玩啊!”於是 孩子怏怏不樂的走開了,過了一會孩子說,“爸爸你看我砌的城堡好不好看啊!” 爸爸眼睛看著手機,頭都不抬一下的說,“我寶寶是最棒的!” 這時孩子一屁股坐在自己精心砌好的沙堡上,哭著說,“你們根本就不愛我!”爸爸也委屈的咆哮,"我天天累死累活的上班養你,週末也不能好好休息,要出來陪你玩,你還想怎麼樣!”

男孩的爸爸雖然抽出時間來陪孩子,卻一點都不用心,全程自己在看手機,玩遊戲。長時間≠高質量,真正的陪伴不是你陪孩子花了多少時間,而是你在陪孩子的時候,有多用心多投入。

餘生你能夠陪伴孩子的時間有多長?

在《不可思議的媽媽2》裡,曾提出過一個扎心的問題:餘生你能夠陪伴孩子的時間有多長?在節目中,哪怕媽媽們把懷孕的那一年加一起,也不過短短十幾年。胡可家安吉的陪伴倒計時是8年,魚兒的陪伴倒計時是11年。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胡可陪伴孩子的倒計時

龍應臺也說,父母是有有效期的!黃金時期就那麼短短十來年。孩子小時候完全依靠著我們,這是我們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期,等孩子們長大了,他們就不會再“無理取鬧”求關注,不會再抱著繪本讓你讀,也不會賴在地上抱腿求抱抱,以後我們想陪可能也陪不了了。成長不可逆,不要用忙來說自己沒有時間,千萬不要讓陪伴遲到,別讓遲到的愛成為自己日後的遺憾和孩子心中的傷害。

奧巴馬曾被稱為世界上最忙的爸爸,他有一個不變的習慣就是每天準時和家人吃晚飯,他在任美國總統時,哪怕工作再忙,每週缺席的次數也不會超過2次。

他會在晚餐時,解答孩子們的問題,瞭解女兒們的學習和生活。平時只要有時間,也會像平民百姓一樣,帶孩子去遊樂場玩,或者去游泳遛狗等。他說我不會一輩子做總統,但我要一輩子都做一位好父親。

為什麼父母的愛和陪伴對孩子如此重要?

曾看到一個伊拉克女孩畫媽媽的照片,小女孩的媽媽在她出生後不久,就去世了,小小的她從來沒有見過媽媽的樣子,但是她很渴望媽媽能抱抱她,有一天她在地上畫了一個頭戴圍巾滿面笑容的媽媽,畫好後,小女孩脫掉鞋子,爬到媽媽的懷裡蜷縮著,雖然地板很涼,但小女孩卻躺在“媽媽懷裡”安心地睡著了,看完讓人潸然淚下,沒有被愛的孩子,一生沒有安全感,一輩子都在尋找愛。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女孩在畫的媽媽懷裡睡著了

除了沒有安全感,世界知名心理創傷治療大師巴塞爾·範德考克經研究發現,嬰幼兒期過多的分離或者低質量陪伴導致的創傷,會侵蝕迷走神經剎車的有效性,導致孩子以腦幹為基礎的反應模式喚醒過度或不足,其結果會使孩子戰鬥,逃跑或僵住的傾向幾乎總是處於適應不良的狀態,要麼一觸即發而反應激烈,要麼面部茫然而反應遲鈍。

迷走神經不但控制著心臟,還控制著頭部和麵部的肌肉組織,沒有這些肌肉組織的參與,會嚴重影響有效的社交溝通。所以父母的愛和高質量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那要怎樣陪伴孩子才是高質量,有用的呢?

1,放下手機,用心盡力

在2017年中國家庭親子陪伴白皮書數據顯示,有49%的家長從不參與孩子正在做的事情,只有7%的家長跟孩子在一起時,從來不看手機。

在一集《少年說》裡,一位男孩在節目中控訴父母的孩子是手機,從小,父母沒空帶他,就扔給他一個手機,長大了,學習成績不好,又怪他玩手機。他說,我一直以為,手機才是爸爸媽媽的孩子,每次抬頭看他們的時候,他們看著的永遠是手機。不知道手機的到底有什麼東西,比我還重要。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男孩吐槽手機才是爸爸媽媽的孩子

當我們陪伴孩子的時候,就要放下手裡的工作和手機中的遊戲,全心全意地陪伴,不要一邊陪孩子,一邊眼睛盯著手機痴痴的笑,連孩子做什麼講什麼都不知道。敷衍了事,會傷孩子的心,讓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遠。陳銘曾說,孩子的成長稍縱即逝,而陪伴不僅僅是為了讓父母不錯過孩子的每個成長瞬間,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有些教育,只有在陪伴中才能完成。

2,不拘泥形式,多樣化陪伴

很多父母以為陪伴孩子,就是帶孩子出去玩或者兩個人坐一起聊天,其實陪伴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做親子游戲,孩子的天性喜歡玩,我們可以像小豬佩奇裡的豬爸爸一樣,放下身段,拋開家長的架子和孩子一起玩。一起游泳,讀繪本,捏橡皮泥,比賽跑步,搭積木等。在遊戲中不但可以幫助孩子學到怎樣去交朋友,鍛鍊社交能力和表達能力,還能讓孩子學會正確對待輸贏等問題。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萬一你真的沒有時間,也可以給孩子寫寫信,視視頻等。重慶有一位媽媽經常會因公出差,不能陪伴孩子,怎麼辦呢?她就經常給孩子寫信,而且一寫就是4年,在這幾年時間裡,寫了上百封信。這些信裡,不是冰冷的字,它們是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和另一種形式的陪伴。

3,控制情緒,注意態度

英國心理學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經做過一個靜止臉實驗,開始時讓母親與孩子正常互動,嬰兒面對笑容滿面的媽媽,咿咿呀呀,手舞足蹈,孩子很開心。

"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有爸爸媽媽陪伴的孩子是最幸福的,但最近一個萌娃卻因哭訴爸爸不靠譜的陪伴而走紅。在視頻裡萌娃先是哭著對已經睡著的爸爸喊,“為什麼你給我講故事的時候老睡著。”接著又向媽媽訴苦:“你快去醫院看看,為什麼爸爸給我講故事老睡著,還有你們倆在一起特別開心,為什麼我一個人這麼孤單,你們不陪我玩。”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萌娃控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

萌娃明明有父母陪伴,為什麼孩子還是覺得孤單呢?這是因為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有兩個誤區。

誤區一,陪著=陪伴

很多父母以為陪伴孩子,就是陪著孩子,不用花心思,就像萌娃控訴的爸爸一樣,一給孩子講故事就睡覺。說好的爸爸媽媽陪孩子,結果父母自己玩得開心,全然不管孩子,就算陪著,但孩子還是感覺孤單。

據中國城市親子調查數據顯示:在中國近70%父母沒時間陪孩子,僅30.32%的父母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73.13%的父母會因為工作原因取消與孩子的約定,67.75%的孩子兒童由老人照顧,獨立照顧孩子的父母僅佔1/3,而且2/3的兒童與手機、ipad為伴,僅1/5的父母重視與孩子的情感溝通。這些冷冰冰數據告訴我們一個現實:儘管有父母陪伴在身邊,但大部分孩子都是有父母的孤兒。

誤區二:長時間=高質量

一些職場爸媽因為不能自己帶孩子,心裡愧疚,對孩子有種補償心理,給孩子買滿屋子的新奇玩具和各種好吃的食物,甚至還會在週末專門抽出一天來陪孩子。

有一次,帶孩子去公園玩沙,一個爸爸帶著孩子也在玩。孩子在玩沙,爸爸在玩手機,當孩子遇到問題請求幫忙時,爸爸說,“孩子開動腦筋,換種方法玩啊!”於是 孩子怏怏不樂的走開了,過了一會孩子說,“爸爸你看我砌的城堡好不好看啊!” 爸爸眼睛看著手機,頭都不抬一下的說,“我寶寶是最棒的!” 這時孩子一屁股坐在自己精心砌好的沙堡上,哭著說,“你們根本就不愛我!”爸爸也委屈的咆哮,"我天天累死累活的上班養你,週末也不能好好休息,要出來陪你玩,你還想怎麼樣!”

男孩的爸爸雖然抽出時間來陪孩子,卻一點都不用心,全程自己在看手機,玩遊戲。長時間≠高質量,真正的陪伴不是你陪孩子花了多少時間,而是你在陪孩子的時候,有多用心多投入。

餘生你能夠陪伴孩子的時間有多長?

在《不可思議的媽媽2》裡,曾提出過一個扎心的問題:餘生你能夠陪伴孩子的時間有多長?在節目中,哪怕媽媽們把懷孕的那一年加一起,也不過短短十幾年。胡可家安吉的陪伴倒計時是8年,魚兒的陪伴倒計時是11年。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胡可陪伴孩子的倒計時

龍應臺也說,父母是有有效期的!黃金時期就那麼短短十來年。孩子小時候完全依靠著我們,這是我們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期,等孩子們長大了,他們就不會再“無理取鬧”求關注,不會再抱著繪本讓你讀,也不會賴在地上抱腿求抱抱,以後我們想陪可能也陪不了了。成長不可逆,不要用忙來說自己沒有時間,千萬不要讓陪伴遲到,別讓遲到的愛成為自己日後的遺憾和孩子心中的傷害。

奧巴馬曾被稱為世界上最忙的爸爸,他有一個不變的習慣就是每天準時和家人吃晚飯,他在任美國總統時,哪怕工作再忙,每週缺席的次數也不會超過2次。

他會在晚餐時,解答孩子們的問題,瞭解女兒們的學習和生活。平時只要有時間,也會像平民百姓一樣,帶孩子去遊樂場玩,或者去游泳遛狗等。他說我不會一輩子做總統,但我要一輩子都做一位好父親。

為什麼父母的愛和陪伴對孩子如此重要?

曾看到一個伊拉克女孩畫媽媽的照片,小女孩的媽媽在她出生後不久,就去世了,小小的她從來沒有見過媽媽的樣子,但是她很渴望媽媽能抱抱她,有一天她在地上畫了一個頭戴圍巾滿面笑容的媽媽,畫好後,小女孩脫掉鞋子,爬到媽媽的懷裡蜷縮著,雖然地板很涼,但小女孩卻躺在“媽媽懷裡”安心地睡著了,看完讓人潸然淚下,沒有被愛的孩子,一生沒有安全感,一輩子都在尋找愛。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女孩在畫的媽媽懷裡睡著了

除了沒有安全感,世界知名心理創傷治療大師巴塞爾·範德考克經研究發現,嬰幼兒期過多的分離或者低質量陪伴導致的創傷,會侵蝕迷走神經剎車的有效性,導致孩子以腦幹為基礎的反應模式喚醒過度或不足,其結果會使孩子戰鬥,逃跑或僵住的傾向幾乎總是處於適應不良的狀態,要麼一觸即發而反應激烈,要麼面部茫然而反應遲鈍。

迷走神經不但控制著心臟,還控制著頭部和麵部的肌肉組織,沒有這些肌肉組織的參與,會嚴重影響有效的社交溝通。所以父母的愛和高質量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那要怎樣陪伴孩子才是高質量,有用的呢?

1,放下手機,用心盡力

在2017年中國家庭親子陪伴白皮書數據顯示,有49%的家長從不參與孩子正在做的事情,只有7%的家長跟孩子在一起時,從來不看手機。

在一集《少年說》裡,一位男孩在節目中控訴父母的孩子是手機,從小,父母沒空帶他,就扔給他一個手機,長大了,學習成績不好,又怪他玩手機。他說,我一直以為,手機才是爸爸媽媽的孩子,每次抬頭看他們的時候,他們看著的永遠是手機。不知道手機的到底有什麼東西,比我還重要。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男孩吐槽手機才是爸爸媽媽的孩子

當我們陪伴孩子的時候,就要放下手裡的工作和手機中的遊戲,全心全意地陪伴,不要一邊陪孩子,一邊眼睛盯著手機痴痴的笑,連孩子做什麼講什麼都不知道。敷衍了事,會傷孩子的心,讓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遠。陳銘曾說,孩子的成長稍縱即逝,而陪伴不僅僅是為了讓父母不錯過孩子的每個成長瞬間,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有些教育,只有在陪伴中才能完成。

2,不拘泥形式,多樣化陪伴

很多父母以為陪伴孩子,就是帶孩子出去玩或者兩個人坐一起聊天,其實陪伴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做親子游戲,孩子的天性喜歡玩,我們可以像小豬佩奇裡的豬爸爸一樣,放下身段,拋開家長的架子和孩子一起玩。一起游泳,讀繪本,捏橡皮泥,比賽跑步,搭積木等。在遊戲中不但可以幫助孩子學到怎樣去交朋友,鍛鍊社交能力和表達能力,還能讓孩子學會正確對待輸贏等問題。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萬一你真的沒有時間,也可以給孩子寫寫信,視視頻等。重慶有一位媽媽經常會因公出差,不能陪伴孩子,怎麼辦呢?她就經常給孩子寫信,而且一寫就是4年,在這幾年時間裡,寫了上百封信。這些信裡,不是冰冷的字,它們是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和另一種形式的陪伴。

3,控制情緒,注意態度

英國心理學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經做過一個靜止臉實驗,開始時讓母親與孩子正常互動,嬰兒面對笑容滿面的媽媽,咿咿呀呀,手舞足蹈,孩子很開心。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中途開始靜止臉實驗,母親突然變得面無表情。孩子發現不對勁,感到困惑,開始想辦法引起母親注意,但媽媽還是面無表情,沒有反應,隨後孩子變得不安和躁動。

"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有爸爸媽媽陪伴的孩子是最幸福的,但最近一個萌娃卻因哭訴爸爸不靠譜的陪伴而走紅。在視頻裡萌娃先是哭著對已經睡著的爸爸喊,“為什麼你給我講故事的時候老睡著。”接著又向媽媽訴苦:“你快去醫院看看,為什麼爸爸給我講故事老睡著,還有你們倆在一起特別開心,為什麼我一個人這麼孤單,你們不陪我玩。”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萌娃控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

萌娃明明有父母陪伴,為什麼孩子還是覺得孤單呢?這是因為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有兩個誤區。

誤區一,陪著=陪伴

很多父母以為陪伴孩子,就是陪著孩子,不用花心思,就像萌娃控訴的爸爸一樣,一給孩子講故事就睡覺。說好的爸爸媽媽陪孩子,結果父母自己玩得開心,全然不管孩子,就算陪著,但孩子還是感覺孤單。

據中國城市親子調查數據顯示:在中國近70%父母沒時間陪孩子,僅30.32%的父母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73.13%的父母會因為工作原因取消與孩子的約定,67.75%的孩子兒童由老人照顧,獨立照顧孩子的父母僅佔1/3,而且2/3的兒童與手機、ipad為伴,僅1/5的父母重視與孩子的情感溝通。這些冷冰冰數據告訴我們一個現實:儘管有父母陪伴在身邊,但大部分孩子都是有父母的孤兒。

誤區二:長時間=高質量

一些職場爸媽因為不能自己帶孩子,心裡愧疚,對孩子有種補償心理,給孩子買滿屋子的新奇玩具和各種好吃的食物,甚至還會在週末專門抽出一天來陪孩子。

有一次,帶孩子去公園玩沙,一個爸爸帶著孩子也在玩。孩子在玩沙,爸爸在玩手機,當孩子遇到問題請求幫忙時,爸爸說,“孩子開動腦筋,換種方法玩啊!”於是 孩子怏怏不樂的走開了,過了一會孩子說,“爸爸你看我砌的城堡好不好看啊!” 爸爸眼睛看著手機,頭都不抬一下的說,“我寶寶是最棒的!” 這時孩子一屁股坐在自己精心砌好的沙堡上,哭著說,“你們根本就不愛我!”爸爸也委屈的咆哮,"我天天累死累活的上班養你,週末也不能好好休息,要出來陪你玩,你還想怎麼樣!”

男孩的爸爸雖然抽出時間來陪孩子,卻一點都不用心,全程自己在看手機,玩遊戲。長時間≠高質量,真正的陪伴不是你陪孩子花了多少時間,而是你在陪孩子的時候,有多用心多投入。

餘生你能夠陪伴孩子的時間有多長?

在《不可思議的媽媽2》裡,曾提出過一個扎心的問題:餘生你能夠陪伴孩子的時間有多長?在節目中,哪怕媽媽們把懷孕的那一年加一起,也不過短短十幾年。胡可家安吉的陪伴倒計時是8年,魚兒的陪伴倒計時是11年。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胡可陪伴孩子的倒計時

龍應臺也說,父母是有有效期的!黃金時期就那麼短短十來年。孩子小時候完全依靠著我們,這是我們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期,等孩子們長大了,他們就不會再“無理取鬧”求關注,不會再抱著繪本讓你讀,也不會賴在地上抱腿求抱抱,以後我們想陪可能也陪不了了。成長不可逆,不要用忙來說自己沒有時間,千萬不要讓陪伴遲到,別讓遲到的愛成為自己日後的遺憾和孩子心中的傷害。

奧巴馬曾被稱為世界上最忙的爸爸,他有一個不變的習慣就是每天準時和家人吃晚飯,他在任美國總統時,哪怕工作再忙,每週缺席的次數也不會超過2次。

他會在晚餐時,解答孩子們的問題,瞭解女兒們的學習和生活。平時只要有時間,也會像平民百姓一樣,帶孩子去遊樂場玩,或者去游泳遛狗等。他說我不會一輩子做總統,但我要一輩子都做一位好父親。

為什麼父母的愛和陪伴對孩子如此重要?

曾看到一個伊拉克女孩畫媽媽的照片,小女孩的媽媽在她出生後不久,就去世了,小小的她從來沒有見過媽媽的樣子,但是她很渴望媽媽能抱抱她,有一天她在地上畫了一個頭戴圍巾滿面笑容的媽媽,畫好後,小女孩脫掉鞋子,爬到媽媽的懷裡蜷縮著,雖然地板很涼,但小女孩卻躺在“媽媽懷裡”安心地睡著了,看完讓人潸然淚下,沒有被愛的孩子,一生沒有安全感,一輩子都在尋找愛。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女孩在畫的媽媽懷裡睡著了

除了沒有安全感,世界知名心理創傷治療大師巴塞爾·範德考克經研究發現,嬰幼兒期過多的分離或者低質量陪伴導致的創傷,會侵蝕迷走神經剎車的有效性,導致孩子以腦幹為基礎的反應模式喚醒過度或不足,其結果會使孩子戰鬥,逃跑或僵住的傾向幾乎總是處於適應不良的狀態,要麼一觸即發而反應激烈,要麼面部茫然而反應遲鈍。

迷走神經不但控制著心臟,還控制著頭部和麵部的肌肉組織,沒有這些肌肉組織的參與,會嚴重影響有效的社交溝通。所以父母的愛和高質量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那要怎樣陪伴孩子才是高質量,有用的呢?

1,放下手機,用心盡力

在2017年中國家庭親子陪伴白皮書數據顯示,有49%的家長從不參與孩子正在做的事情,只有7%的家長跟孩子在一起時,從來不看手機。

在一集《少年說》裡,一位男孩在節目中控訴父母的孩子是手機,從小,父母沒空帶他,就扔給他一個手機,長大了,學習成績不好,又怪他玩手機。他說,我一直以為,手機才是爸爸媽媽的孩子,每次抬頭看他們的時候,他們看著的永遠是手機。不知道手機的到底有什麼東西,比我還重要。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男孩吐槽手機才是爸爸媽媽的孩子

當我們陪伴孩子的時候,就要放下手裡的工作和手機中的遊戲,全心全意地陪伴,不要一邊陪孩子,一邊眼睛盯著手機痴痴的笑,連孩子做什麼講什麼都不知道。敷衍了事,會傷孩子的心,讓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遠。陳銘曾說,孩子的成長稍縱即逝,而陪伴不僅僅是為了讓父母不錯過孩子的每個成長瞬間,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有些教育,只有在陪伴中才能完成。

2,不拘泥形式,多樣化陪伴

很多父母以為陪伴孩子,就是帶孩子出去玩或者兩個人坐一起聊天,其實陪伴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做親子游戲,孩子的天性喜歡玩,我們可以像小豬佩奇裡的豬爸爸一樣,放下身段,拋開家長的架子和孩子一起玩。一起游泳,讀繪本,捏橡皮泥,比賽跑步,搭積木等。在遊戲中不但可以幫助孩子學到怎樣去交朋友,鍛鍊社交能力和表達能力,還能讓孩子學會正確對待輸贏等問題。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萬一你真的沒有時間,也可以給孩子寫寫信,視視頻等。重慶有一位媽媽經常會因公出差,不能陪伴孩子,怎麼辦呢?她就經常給孩子寫信,而且一寫就是4年,在這幾年時間裡,寫了上百封信。這些信裡,不是冰冷的字,它們是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和另一種形式的陪伴。

3,控制情緒,注意態度

英國心理學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經做過一個靜止臉實驗,開始時讓母親與孩子正常互動,嬰兒面對笑容滿面的媽媽,咿咿呀呀,手舞足蹈,孩子很開心。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中途開始靜止臉實驗,母親突然變得面無表情。孩子發現不對勁,感到困惑,開始想辦法引起母親注意,但媽媽還是面無表情,沒有反應,隨後孩子變得不安和躁動。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媽媽情緒突變,孩子嘗試逗媽媽開心

孩子繼續嘗試讓母親與自己互動,但是母親仍然面無表情。最後孩子開始崩潰哭泣。

"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有爸爸媽媽陪伴的孩子是最幸福的,但最近一個萌娃卻因哭訴爸爸不靠譜的陪伴而走紅。在視頻裡萌娃先是哭著對已經睡著的爸爸喊,“為什麼你給我講故事的時候老睡著。”接著又向媽媽訴苦:“你快去醫院看看,為什麼爸爸給我講故事老睡著,還有你們倆在一起特別開心,為什麼我一個人這麼孤單,你們不陪我玩。”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萌娃控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

萌娃明明有父母陪伴,為什麼孩子還是覺得孤單呢?這是因為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有兩個誤區。

誤區一,陪著=陪伴

很多父母以為陪伴孩子,就是陪著孩子,不用花心思,就像萌娃控訴的爸爸一樣,一給孩子講故事就睡覺。說好的爸爸媽媽陪孩子,結果父母自己玩得開心,全然不管孩子,就算陪著,但孩子還是感覺孤單。

據中國城市親子調查數據顯示:在中國近70%父母沒時間陪孩子,僅30.32%的父母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73.13%的父母會因為工作原因取消與孩子的約定,67.75%的孩子兒童由老人照顧,獨立照顧孩子的父母僅佔1/3,而且2/3的兒童與手機、ipad為伴,僅1/5的父母重視與孩子的情感溝通。這些冷冰冰數據告訴我們一個現實:儘管有父母陪伴在身邊,但大部分孩子都是有父母的孤兒。

誤區二:長時間=高質量

一些職場爸媽因為不能自己帶孩子,心裡愧疚,對孩子有種補償心理,給孩子買滿屋子的新奇玩具和各種好吃的食物,甚至還會在週末專門抽出一天來陪孩子。

有一次,帶孩子去公園玩沙,一個爸爸帶著孩子也在玩。孩子在玩沙,爸爸在玩手機,當孩子遇到問題請求幫忙時,爸爸說,“孩子開動腦筋,換種方法玩啊!”於是 孩子怏怏不樂的走開了,過了一會孩子說,“爸爸你看我砌的城堡好不好看啊!” 爸爸眼睛看著手機,頭都不抬一下的說,“我寶寶是最棒的!” 這時孩子一屁股坐在自己精心砌好的沙堡上,哭著說,“你們根本就不愛我!”爸爸也委屈的咆哮,"我天天累死累活的上班養你,週末也不能好好休息,要出來陪你玩,你還想怎麼樣!”

男孩的爸爸雖然抽出時間來陪孩子,卻一點都不用心,全程自己在看手機,玩遊戲。長時間≠高質量,真正的陪伴不是你陪孩子花了多少時間,而是你在陪孩子的時候,有多用心多投入。

餘生你能夠陪伴孩子的時間有多長?

在《不可思議的媽媽2》裡,曾提出過一個扎心的問題:餘生你能夠陪伴孩子的時間有多長?在節目中,哪怕媽媽們把懷孕的那一年加一起,也不過短短十幾年。胡可家安吉的陪伴倒計時是8年,魚兒的陪伴倒計時是11年。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胡可陪伴孩子的倒計時

龍應臺也說,父母是有有效期的!黃金時期就那麼短短十來年。孩子小時候完全依靠著我們,這是我們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期,等孩子們長大了,他們就不會再“無理取鬧”求關注,不會再抱著繪本讓你讀,也不會賴在地上抱腿求抱抱,以後我們想陪可能也陪不了了。成長不可逆,不要用忙來說自己沒有時間,千萬不要讓陪伴遲到,別讓遲到的愛成為自己日後的遺憾和孩子心中的傷害。

奧巴馬曾被稱為世界上最忙的爸爸,他有一個不變的習慣就是每天準時和家人吃晚飯,他在任美國總統時,哪怕工作再忙,每週缺席的次數也不會超過2次。

他會在晚餐時,解答孩子們的問題,瞭解女兒們的學習和生活。平時只要有時間,也會像平民百姓一樣,帶孩子去遊樂場玩,或者去游泳遛狗等。他說我不會一輩子做總統,但我要一輩子都做一位好父親。

為什麼父母的愛和陪伴對孩子如此重要?

曾看到一個伊拉克女孩畫媽媽的照片,小女孩的媽媽在她出生後不久,就去世了,小小的她從來沒有見過媽媽的樣子,但是她很渴望媽媽能抱抱她,有一天她在地上畫了一個頭戴圍巾滿面笑容的媽媽,畫好後,小女孩脫掉鞋子,爬到媽媽的懷裡蜷縮著,雖然地板很涼,但小女孩卻躺在“媽媽懷裡”安心地睡著了,看完讓人潸然淚下,沒有被愛的孩子,一生沒有安全感,一輩子都在尋找愛。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女孩在畫的媽媽懷裡睡著了

除了沒有安全感,世界知名心理創傷治療大師巴塞爾·範德考克經研究發現,嬰幼兒期過多的分離或者低質量陪伴導致的創傷,會侵蝕迷走神經剎車的有效性,導致孩子以腦幹為基礎的反應模式喚醒過度或不足,其結果會使孩子戰鬥,逃跑或僵住的傾向幾乎總是處於適應不良的狀態,要麼一觸即發而反應激烈,要麼面部茫然而反應遲鈍。

迷走神經不但控制著心臟,還控制著頭部和麵部的肌肉組織,沒有這些肌肉組織的參與,會嚴重影響有效的社交溝通。所以父母的愛和高質量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那要怎樣陪伴孩子才是高質量,有用的呢?

1,放下手機,用心盡力

在2017年中國家庭親子陪伴白皮書數據顯示,有49%的家長從不參與孩子正在做的事情,只有7%的家長跟孩子在一起時,從來不看手機。

在一集《少年說》裡,一位男孩在節目中控訴父母的孩子是手機,從小,父母沒空帶他,就扔給他一個手機,長大了,學習成績不好,又怪他玩手機。他說,我一直以為,手機才是爸爸媽媽的孩子,每次抬頭看他們的時候,他們看著的永遠是手機。不知道手機的到底有什麼東西,比我還重要。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男孩吐槽手機才是爸爸媽媽的孩子

當我們陪伴孩子的時候,就要放下手裡的工作和手機中的遊戲,全心全意地陪伴,不要一邊陪孩子,一邊眼睛盯著手機痴痴的笑,連孩子做什麼講什麼都不知道。敷衍了事,會傷孩子的心,讓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遠。陳銘曾說,孩子的成長稍縱即逝,而陪伴不僅僅是為了讓父母不錯過孩子的每個成長瞬間,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有些教育,只有在陪伴中才能完成。

2,不拘泥形式,多樣化陪伴

很多父母以為陪伴孩子,就是帶孩子出去玩或者兩個人坐一起聊天,其實陪伴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做親子游戲,孩子的天性喜歡玩,我們可以像小豬佩奇裡的豬爸爸一樣,放下身段,拋開家長的架子和孩子一起玩。一起游泳,讀繪本,捏橡皮泥,比賽跑步,搭積木等。在遊戲中不但可以幫助孩子學到怎樣去交朋友,鍛鍊社交能力和表達能力,還能讓孩子學會正確對待輸贏等問題。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萬一你真的沒有時間,也可以給孩子寫寫信,視視頻等。重慶有一位媽媽經常會因公出差,不能陪伴孩子,怎麼辦呢?她就經常給孩子寫信,而且一寫就是4年,在這幾年時間裡,寫了上百封信。這些信裡,不是冰冷的字,它們是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和另一種形式的陪伴。

3,控制情緒,注意態度

英國心理學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經做過一個靜止臉實驗,開始時讓母親與孩子正常互動,嬰兒面對笑容滿面的媽媽,咿咿呀呀,手舞足蹈,孩子很開心。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中途開始靜止臉實驗,母親突然變得面無表情。孩子發現不對勁,感到困惑,開始想辦法引起母親注意,但媽媽還是面無表情,沒有反應,隨後孩子變得不安和躁動。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媽媽情緒突變,孩子嘗試逗媽媽開心

孩子繼續嘗試讓母親與自己互動,但是母親仍然面無表情。最後孩子開始崩潰哭泣。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孩子見媽媽沒有反應,開始崩潰

這個實驗表明,父母的情緒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比如冷漠、焦慮,生氣,或者對孩子的態度時好時壞,不顧孩子感受等,會讓孩子感受到很大的壓力併產生負面情緒。

因此,我們在陪伴孩子的時候,不要把個人情緒帶給孩子,不要因為今天得了獎金,或者老闆表揚了自己,心情好就開心得眉飛色舞,對孩子怎麼看怎麼可愛,什麼條件都滿足,也不要因為工作上遇到困難就回來給孩子甩臉色,或者和愛人吵架,就把氣撒在孩子身上。

每個孩子都是有思想的獨立個體,他們不是父母的附屬品,父母穩定溫和的情緒,會讓孩子一輩子收益。

"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有爸爸媽媽陪伴的孩子是最幸福的,但最近一個萌娃卻因哭訴爸爸不靠譜的陪伴而走紅。在視頻裡萌娃先是哭著對已經睡著的爸爸喊,“為什麼你給我講故事的時候老睡著。”接著又向媽媽訴苦:“你快去醫院看看,為什麼爸爸給我講故事老睡著,還有你們倆在一起特別開心,為什麼我一個人這麼孤單,你們不陪我玩。”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萌娃控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

萌娃明明有父母陪伴,為什麼孩子還是覺得孤單呢?這是因為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有兩個誤區。

誤區一,陪著=陪伴

很多父母以為陪伴孩子,就是陪著孩子,不用花心思,就像萌娃控訴的爸爸一樣,一給孩子講故事就睡覺。說好的爸爸媽媽陪孩子,結果父母自己玩得開心,全然不管孩子,就算陪著,但孩子還是感覺孤單。

據中國城市親子調查數據顯示:在中國近70%父母沒時間陪孩子,僅30.32%的父母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73.13%的父母會因為工作原因取消與孩子的約定,67.75%的孩子兒童由老人照顧,獨立照顧孩子的父母僅佔1/3,而且2/3的兒童與手機、ipad為伴,僅1/5的父母重視與孩子的情感溝通。這些冷冰冰數據告訴我們一個現實:儘管有父母陪伴在身邊,但大部分孩子都是有父母的孤兒。

誤區二:長時間=高質量

一些職場爸媽因為不能自己帶孩子,心裡愧疚,對孩子有種補償心理,給孩子買滿屋子的新奇玩具和各種好吃的食物,甚至還會在週末專門抽出一天來陪孩子。

有一次,帶孩子去公園玩沙,一個爸爸帶著孩子也在玩。孩子在玩沙,爸爸在玩手機,當孩子遇到問題請求幫忙時,爸爸說,“孩子開動腦筋,換種方法玩啊!”於是 孩子怏怏不樂的走開了,過了一會孩子說,“爸爸你看我砌的城堡好不好看啊!” 爸爸眼睛看著手機,頭都不抬一下的說,“我寶寶是最棒的!” 這時孩子一屁股坐在自己精心砌好的沙堡上,哭著說,“你們根本就不愛我!”爸爸也委屈的咆哮,"我天天累死累活的上班養你,週末也不能好好休息,要出來陪你玩,你還想怎麼樣!”

男孩的爸爸雖然抽出時間來陪孩子,卻一點都不用心,全程自己在看手機,玩遊戲。長時間≠高質量,真正的陪伴不是你陪孩子花了多少時間,而是你在陪孩子的時候,有多用心多投入。

餘生你能夠陪伴孩子的時間有多長?

在《不可思議的媽媽2》裡,曾提出過一個扎心的問題:餘生你能夠陪伴孩子的時間有多長?在節目中,哪怕媽媽們把懷孕的那一年加一起,也不過短短十幾年。胡可家安吉的陪伴倒計時是8年,魚兒的陪伴倒計時是11年。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胡可陪伴孩子的倒計時

龍應臺也說,父母是有有效期的!黃金時期就那麼短短十來年。孩子小時候完全依靠著我們,這是我們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期,等孩子們長大了,他們就不會再“無理取鬧”求關注,不會再抱著繪本讓你讀,也不會賴在地上抱腿求抱抱,以後我們想陪可能也陪不了了。成長不可逆,不要用忙來說自己沒有時間,千萬不要讓陪伴遲到,別讓遲到的愛成為自己日後的遺憾和孩子心中的傷害。

奧巴馬曾被稱為世界上最忙的爸爸,他有一個不變的習慣就是每天準時和家人吃晚飯,他在任美國總統時,哪怕工作再忙,每週缺席的次數也不會超過2次。

他會在晚餐時,解答孩子們的問題,瞭解女兒們的學習和生活。平時只要有時間,也會像平民百姓一樣,帶孩子去遊樂場玩,或者去游泳遛狗等。他說我不會一輩子做總統,但我要一輩子都做一位好父親。

為什麼父母的愛和陪伴對孩子如此重要?

曾看到一個伊拉克女孩畫媽媽的照片,小女孩的媽媽在她出生後不久,就去世了,小小的她從來沒有見過媽媽的樣子,但是她很渴望媽媽能抱抱她,有一天她在地上畫了一個頭戴圍巾滿面笑容的媽媽,畫好後,小女孩脫掉鞋子,爬到媽媽的懷裡蜷縮著,雖然地板很涼,但小女孩卻躺在“媽媽懷裡”安心地睡著了,看完讓人潸然淚下,沒有被愛的孩子,一生沒有安全感,一輩子都在尋找愛。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女孩在畫的媽媽懷裡睡著了

除了沒有安全感,世界知名心理創傷治療大師巴塞爾·範德考克經研究發現,嬰幼兒期過多的分離或者低質量陪伴導致的創傷,會侵蝕迷走神經剎車的有效性,導致孩子以腦幹為基礎的反應模式喚醒過度或不足,其結果會使孩子戰鬥,逃跑或僵住的傾向幾乎總是處於適應不良的狀態,要麼一觸即發而反應激烈,要麼面部茫然而反應遲鈍。

迷走神經不但控制著心臟,還控制著頭部和麵部的肌肉組織,沒有這些肌肉組織的參與,會嚴重影響有效的社交溝通。所以父母的愛和高質量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那要怎樣陪伴孩子才是高質量,有用的呢?

1,放下手機,用心盡力

在2017年中國家庭親子陪伴白皮書數據顯示,有49%的家長從不參與孩子正在做的事情,只有7%的家長跟孩子在一起時,從來不看手機。

在一集《少年說》裡,一位男孩在節目中控訴父母的孩子是手機,從小,父母沒空帶他,就扔給他一個手機,長大了,學習成績不好,又怪他玩手機。他說,我一直以為,手機才是爸爸媽媽的孩子,每次抬頭看他們的時候,他們看著的永遠是手機。不知道手機的到底有什麼東西,比我還重要。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男孩吐槽手機才是爸爸媽媽的孩子

當我們陪伴孩子的時候,就要放下手裡的工作和手機中的遊戲,全心全意地陪伴,不要一邊陪孩子,一邊眼睛盯著手機痴痴的笑,連孩子做什麼講什麼都不知道。敷衍了事,會傷孩子的心,讓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遠。陳銘曾說,孩子的成長稍縱即逝,而陪伴不僅僅是為了讓父母不錯過孩子的每個成長瞬間,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有些教育,只有在陪伴中才能完成。

2,不拘泥形式,多樣化陪伴

很多父母以為陪伴孩子,就是帶孩子出去玩或者兩個人坐一起聊天,其實陪伴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做親子游戲,孩子的天性喜歡玩,我們可以像小豬佩奇裡的豬爸爸一樣,放下身段,拋開家長的架子和孩子一起玩。一起游泳,讀繪本,捏橡皮泥,比賽跑步,搭積木等。在遊戲中不但可以幫助孩子學到怎樣去交朋友,鍛鍊社交能力和表達能力,還能讓孩子學會正確對待輸贏等問題。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萬一你真的沒有時間,也可以給孩子寫寫信,視視頻等。重慶有一位媽媽經常會因公出差,不能陪伴孩子,怎麼辦呢?她就經常給孩子寫信,而且一寫就是4年,在這幾年時間裡,寫了上百封信。這些信裡,不是冰冷的字,它們是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和另一種形式的陪伴。

3,控制情緒,注意態度

英國心理學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經做過一個靜止臉實驗,開始時讓母親與孩子正常互動,嬰兒面對笑容滿面的媽媽,咿咿呀呀,手舞足蹈,孩子很開心。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中途開始靜止臉實驗,母親突然變得面無表情。孩子發現不對勁,感到困惑,開始想辦法引起母親注意,但媽媽還是面無表情,沒有反應,隨後孩子變得不安和躁動。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媽媽情緒突變,孩子嘗試逗媽媽開心

孩子繼續嘗試讓母親與自己互動,但是母親仍然面無表情。最後孩子開始崩潰哭泣。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孩子見媽媽沒有反應,開始崩潰

這個實驗表明,父母的情緒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比如冷漠、焦慮,生氣,或者對孩子的態度時好時壞,不顧孩子感受等,會讓孩子感受到很大的壓力併產生負面情緒。

因此,我們在陪伴孩子的時候,不要把個人情緒帶給孩子,不要因為今天得了獎金,或者老闆表揚了自己,心情好就開心得眉飛色舞,對孩子怎麼看怎麼可愛,什麼條件都滿足,也不要因為工作上遇到困難就回來給孩子甩臉色,或者和愛人吵架,就把氣撒在孩子身上。

每個孩子都是有思想的獨立個體,他們不是父母的附屬品,父母穩定溫和的情緒,會讓孩子一輩子收益。

萌娃哭訴爸爸一講故事就睡覺,窮養富養都不如用心陪伴

在《奇葩說》裡顏如晶說,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觀眾,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觀眾,我不會錯過你的後半生,也請你不要錯過我的前半生,我們有情有義。

有很多愛可以重來,但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了就永遠錯過了。父母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沒有父母的陪伴或者孩子與父母長時間分離,會造成孩子性格上的自卑、敏感和不信任,一旦這種性格在孩子心中紮根,這將會影響他的一生。

陪伴是建立親密關係的最佳方式,當我們陪伴孩子的時候,請放下手機,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用心陪伴,我們可以和孩子做遊戲,也可以讀繪本講故事,形式多樣化。不要等父母的有效期過後,才遺憾沒有好好陪伴。父母完整的愛和用心的陪伴,不但能讓孩子身心都得到健康的成長,也是他們面對繁擾世界的底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