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到失敗,別隻會說“努力就行了”,可能越“鼓勵”越失敗

不完美媽媽 大提琴 大學 高考 孕育島 2019-06-03
孩子遇到失敗,別隻會說“努力就行了”,可能越“鼓勵”越失敗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好友最近為女兒讀書的事操碎了心,女兒今年讀高二,成績最多隻能夠上一本分數線。

可同事和丈夫兩人都是重點大學畢業,一想到女兒達不到自己的標準,同事就覺得有點面子上過不去。

她總說,以他們夫妻二人的智商,孩子不該是這樣的成績。

孩子也並沒有偷懶,除了白天的課程,週末還參加補習班,晚上經常學習到深夜,成績也是好不容易保持的。

同事看到孩子的堅持和愧疚,每次哪怕成績不理想,還是會告訴孩子:“只要努力就好,爭取下次進步”。

同事本以為這樣能讓孩子減少壓力,可實際上,孩子每次聽到鼓勵之類的話,都越發打不起精神來。

既感受不到特別的鬥志,也看不出孩子有進步。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成績不理想時,希望用溫柔的鼓勵讓孩子不氣餒,但往往不如人意。孩子遇到失敗,別隻會說“努力就行了”。

孩子遇到失敗,別隻會說“努力就行了”,可能越“鼓勵”越失敗

01孩子為何對“努力就行了”有免疫力?

“一次失敗不代表什麼,只要找到解決方法,去突破進步就好。”家長認為用鼓勵的語言安慰孩子,會比責罵的效果好得多,事實上,這並不是絕對的。

這句話看似是寬慰,作用卻不大,可能越“鼓勵”越失敗。努力是個寬泛的詞,而孩子要提高成績,考上好學校是實際要做的事。

孩子遇到失敗,別隻會說“努力就行了”,可能越“鼓勵”越失敗

當一個人遭遇瓶頸時,寬泛的鼓勵效果不大。家長總說用努力激勵孩子,但只是他們增添更多的負擔和煩惱。

其實,“努力”這種鼓勵本身沒有錯。有時我們想要衝破逆境,也會對自己說些鼓勵的話,這個詞確實是有效果的。

為何孩子對父母的“努力就行了”有免疫力呢?這大多是因為,如今的父母教育孩子,不僅要投入大筆費用,還花費許多心思。

要顧及孩子的感受,不能過分責罵,可鼓勵的話語用多了,或是用得不對,孩子也會覺得不對。

孩子遇到失敗,別隻會說“努力就行了”,可能越“鼓勵”越失敗

02“努力型”家長常犯的錯誤

場景一:

小曼從6歲就開始學大提琴,媽媽希望她能把大提琴堅持學下去,以後考音樂學院。對小曼來說,雖然基礎打得好,天賦也不錯,可後天還是需要很堅持,才能取得成績。

她身體瘦弱,拉大提琴很費力氣,每天都要運動,才能有力氣拉琴,十幾年如一日的堅持非常不易。

一次考級因為身體原因,沒有力氣拉琴導致考級失敗。

父母得知結果後,寬慰了小曼:“這次考不過沒關係,這又不是高考,只要下次通過就可以了”。

這種情況下家長告訴孩子“努力就行”,並不是對結果沒有期待,他們只是不想孩子受到打擊而一蹶不振。

他們說“只要下次考過就行”,還是對孩子的成績有期望。

家長的鼓勵並不純粹,無形之中會給孩子增加壓力。

孩子會懷疑,也許自己本來就考不過。心裡的不確定性變多,加上感受到父母的壓力,雜念變多,若下一次考試還是失敗,受到的打擊也越來越大。

場景二:

小華在奧數班的成績被別人超過了,回到家很不開心。父母為了安撫孩子,帶孩子去遊樂園玩,希望他能忘掉這些不愉快。

孩子此時還沉浸在成績中,對遊玩的事也不太感興趣。父母以為孩子忘性大,只要給他們好玩的、好吃的,就能立馬開心。

孩子如果成績優秀,就容易把考試中的錯誤放大,讓他們馬上恢復平常心,其實並不容易。

孩子遇到失敗,別隻會說“努力就行了”,可能越“鼓勵”越失敗

家長既要孩子成為優秀的學生,又讓他們不要輕易被失敗打倒,覺得安慰幾句,就能讓他們馬上從失意中走出來,這是理想化的狀態,實際上忽略了孩子的想法。

孩子明明對成績很在意,父母卻勸說他們不要那麼在乎,這在孩子看來,是父母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

孩子遇到失敗,別隻會說“努力就行了”,可能越“鼓勵”越失敗

03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鼓勵才能起到該有的作用

上面兩種情況,孩子之所以覺得父母說的“努力就行”沒用,實質是在特定事件中,父母沒有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努力”這種鼓勵就變成了套話一樣的存在。

其實,孩子受到挫折、感到無助的時候,不需要那種不走心的鼓勵,只有直擊他們內心的需求,才能真正有幫助。

一方面,孩子遇到困難,首先情緒上會受到影響,會沮喪、不開心。這時不需要對他們強調失敗不要緊,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儘量讓他們開心就行。

另一方面,家長害怕孩子不能從失敗中走出來,會刻意地告訴他們失敗不要緊。孩子情緒低落,父母也跟著不敢吭聲,生怕他們不開心。

事實上,孩子不需要父母的同情,他們更需要認可,與其說“努力就好”,還不如說“你一定可以的”這樣的話。

家長對孩子不能完全感同身受,這可以理解,孩子也未必理解父母養家、作為大人的辛苦。

只是,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父母還是要走點心,不要總用老話勸導孩子,瞭解孩子的核心需求,才能讓孩子擺脫負面的情緒。

孩子遇到失敗,別隻會說“努力就行了”,可能越“鼓勵”越失敗

04父母如何解決孩子的“核心需求”?

一.教會孩子正確面對成敗,接受不完美的結果

能夠用天賦輕易達到目標的人永遠是少數,大部分人都需要後天非常努力,才能取得不錯的成績、良好的人際關係以及一個有希望的未來。

努力需要堅持,如果中途放棄或方法不當,都可能引發失誤,這時候就可能面臨失敗的結果。

孩子遇到失敗,別隻會說“努力就行了”,可能越“鼓勵”越失敗

可人不是機器,總會有難以堅持的時候,也會有一時達不到的目標,這是很正常的事。成功或失敗都是結果,大家都要試著去接受它。

孩子處在學習階段,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考大學,大人常說“高考定終身”,因此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只有一次機會,不容許失敗。

在這樣的思想影響下,孩子會害怕失敗,而一旦失敗,不容易再站起來。

不管是哪種考試,家長不要給孩子灌輸“考試定終身”這樣的想法,讓孩子主動學習,為自己而努力,多給孩子關心和愛,讓他們有勇氣和能力承受生活給的任何一種結果。

二.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自信不可或缺

很多孩子成績好,大家都覺得他本來就聰明,因此很受他人羨慕。實質上,“聰明”、“天賦”這類因素都是不可控制的,屬於“固定性思維”。

心理學家韋克做過研究:越是被“固定性思維”捆綁的孩子,越不能承受失敗的結果。

他們習慣被大家誇獎“聰明”,一旦失敗,這種人設可能會崩,他們不敢承受這樣的後果。

要讓孩子從這種固定性思維中解脫出來,可以在生活中培養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讓孩子覺得自己成績好,是長期的學習堅持,還有擅長髮揮自己優勢作用的結果。

這樣就算失敗,也有重新來過的勇氣,這樣的孩子更容易有自信。

孩子遇到失敗,別隻會說“努力就行了”,可能越“鼓勵”越失敗

三.教會孩子認清情緒,接受負面情緒的合理性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開心、沮喪、嫉妒、憤怒,這些都是合理存在的。父母要幫助孩子正確認識情緒的作用,不要因為有嫉妒、憤怒的情緒,就討厭自己。

最重要的是,要接受負面情緒的合理性,學會用正面情緒對抗負能量,讓孩子成為一個優秀又懂得調節自己的人。

孩子遇到困難,不是一句簡單的“努力就行”就能解決問題。父母要關心孩子真正需要什麼,才能幫助孩子走出困境,更有信心地面對這個世界。

關鍵詞:鼓勵、失敗、努力、父母課堂、教育

孕育島,一個專業的育兒團隊,在懷孕或是育兒期間遇到的任何問題和疑惑,都可以通過私信諮詢,在這裡得到滿意的答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