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後回孃家,母親埋怨:“都不是一家人了,空手回來好意思?”

作者:池魚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01

成長,是每個人都必須學習的一課,有些人在成長中學會了一些事,而有些人在成長中明白了一些人。有可能長大以後你會發現,原來自己一直以為的一些人,一些事,也能有另外的模樣。

有些模樣,與你曾經所以為的截然相反,也達不到自己的預期。這個時候的你,應該怎麼做呢?

曾經,在華林雲的世界裡,她一直把親情視作人生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認為它比友情牢靠,比愛情更加持久。它牢不可破,堅不可摧,每時每刻都伴隨著自己前行。

華林雲還有一個弟弟,她從小和弟弟的關係很好,母親常常對她說:“生男生女都一樣,不管兒子女兒,我們都是一視同仁。”

母親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從小到大,任何事情她和弟弟都是被公平對待。所以在華林雲看來,自己的家庭,不存在重男輕女的思想。

從什麼時候開始,華林雲意識到了變化呢?

大概是弟弟大學畢業以後吧,她的母親常常感慨道,弟弟大學畢業以後要成家立業,到時候買房子結婚這些可不是一筆小的開銷,希望她以後能多多幫一下弟弟。

在華林雲心裡,這些都是應該的,如果有能力的話,兄妹之間本來就是應該互相幫助,這無可厚非。她笑著說自己以後有能力肯定幫,母親這才露出了笑容。

後來,母親經常和她發牢騷,擔心弟弟的很多事。她無奈,勸母親:“你們辛苦了一輩子,就別老去操心了,弟弟不小了,他知道照顧自己。”

母親的語氣卻一下嚴肅起來:“我就這一個兒子,不操心他操心誰啊?”這一刻,華林雲就有點意識到了,在母親心裡,自己和弟弟終究是有些不同的存在。

結婚後回孃家,母親埋怨:“都不是一家人了,空手回來好意思?”

注:圖片來源網絡

02

雖然小的時候,母親給了他們所有相同的待遇。但一旦真遇上事,作為母親,她的第一反應還是想著自己的兒子。

她想明白這件事的時候,心裡有些難過,而隨後更加難過的事情出現了。

每個女人出嫁後,嚴格來說都有三個家,一個是孃家,一個是婆家,還有一個是真正屬於自己兩個人的小家。每個家都很重要,因為它們都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結婚以後,華林雲發現她在家中的位置,變得有些尷尬。她這才明白,原來結婚的時候,父親口中那句“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不是開玩笑。

她一開始真的以為父親是隨便說說而已,在她看來,自己出嫁以後也還是爸爸媽媽的女兒,回來也應該和以前無異才對,因為他們是一家人。

但何曾想到,在父母眼中,自從她出嫁以後,她也就是別人家的人了,“別人家”和“我們家”,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而這所有的開端,是在十萬塊錢的嫁妝拿出去以後,從那一刻起,父母就在心裡把她隔開了距離。她結婚的時候,六萬六的彩禮,父母添了一部分,湊成十萬塊錢的嫁妝給她返了回來。

這點也能證明,於父母而言,他們是愛著自己的女兒的。但生活中,終究不是所有的愛,都能如自己所想的那般完美無缺。

以後再次回家,她是新的身份。

結婚後回孃家,母親埋怨:“都不是一家人了,空手回來好意思?”

注:圖片來源網絡

03

華林雲當初沒有意識到這件事,因為嫁得不遠,她結婚以後經常回孃家,一開始的時候她會順便給父母買點東西,但也不是每次都買。

買東西就是順便的事,想起來了就買一些,想不起來就算了,她一個人有時懶得拎,到了後來就乾脆空手回去了,這樣回去的次數多了,她的母親有些不開心。

有次她回孃家,母親就直接埋怨:“都已經不是一家人了,空手回來好意思?”

她聽聞這話,第一時間是愣住了,不敢相信這話是從自己母親嘴裡說出來的。但看了看母親,她的神色如常,顯然這話於母親而言,平常得如同吃飯睡覺一樣。

在家裡待的那些天,她的母親還是和以前一樣,繼續說說笑笑,但她的心裡有什麼東西在悄悄變了。母親只是簡單問了一下她婚後的生活,再次把話題說到了弟弟的身上。

母親比以前更加操心弟弟的事情,恨不得方方面面都幫他安排好。那個時候她的弟弟剛剛買房,首付自然是父母出的,裝修的時候她也幫忙去看了,忙前忙後,就像操心自己的事一樣。

誰知後來在選傢俱的時候出了分歧,她的弟弟非要選最貴的,她認為沒有必要,給弟弟講了一通道理,最後弟弟生氣走了。

她也很氣憤,認為弟弟不懂得替父母著想,對著母親道:“媽,你看你們把他慣得,這麼點小事都和我生氣,他非要買最貴的。”

母親看著她,認真道:“這是我們家的事,你以後就別管了,你看你弟弟又不開心了。我就這一個兒子,以後還得靠他。”

她聽聞這話,瞬間想起了母親曾經說過的那句:“都已經不是一家人了,空手回來好意思?”原來,方方面面裡,母親都把她劃分成了另外一家人。

結婚後回孃家,母親埋怨:“都不是一家人了,空手回來好意思?”

注:圖片來源網絡

04

女兒出嫁以後,就不能再同孃家如未出嫁時一般相處嗎?真的就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嗎?原來以為有些永恆不變的東西,真的也能變嗎?

想起我有一個好朋友,也曾經告訴過我類似的事情,她家裡兩個女兒,出嫁以後父母也說過類似的話。她後來生了孩子,想讓母親幫忙過去帶一下,母親道:“又不是我們的孫子,讓他奶奶去帶吧。”

每次回家,她也一定會給父母帶禮物,大包小包買很多東西,她的母親從來都不會說不用買之類的話,她唯一有次回去不買,母親還有些不開心。

但你以為她的母親是不愛她們嗎?也不是的,她家裡條件很一般,父母在外打工一輩子,再辛苦也依舊送她們姐妹倆上了大學。而她和姐姐結婚的時候,父母這輩子的積蓄幾乎都拿出來給她們做嫁妝了。

只是她的父母都堅持認為女兒出嫁了就不是一家人,所以待得女兒結婚以後,才有了那些做法和說法。

而華林雲曾經的所有心結,在自己有了孩子以後徹底解開了。

那個時候她已經好長時間沒有回孃家,回去的前一天在糾結是直接給母親錢,還是買東西的時候猛然醒悟:從什麼時候開始,自己也默認了父母的想法呢?

親情對她而言,依舊重要嗎?是的,依舊很重要,卻也不如從前那般重要了。因為愛的箭頭永遠向下,有了孩子以後,她的生活重心完全轉移,想的都是自己的家庭、老公和孩子,父母在她心頭出現的次數已經越來越少了。

而自那開始,她每次回去,也無意識把自己划進了半個“外人”的範疇。雖然她曾經說著孝順,但後來根本沒有做到。母親是過來人,想來說那話並無其它意思,她早就明白終有這麼一天吧。

其實,每個人的一生,都是與父母漸行漸遠的一場旅途。

-END-

​和每個來這裡的人談愛說情,但無關風月。點擊上方關注,歡迎來到我的世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