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傾向”,你的娃有沒有?大多數父母都被這個詞誤導了'

不完美媽媽 玩具 孫悟空 動畫 曉航說 2019-07-30
"
"
“暴力傾向”,你的娃有沒有?大多數父母都被這個詞誤導了

婷婷發來信息求助:“早教的老師說,我家二娃有暴力傾向,怎麼辦?”

“暴力傾向”?婷婷的二娃還沒到三歲,我很是好奇,小小孩子的暴力傾向是什麼樣的。

“老師說他看到別人的玩具,想要玩,就會伸手去搶,然後還順手推別人。”

明白了,有些教育機構熱衷於創造新詞或將某些詞語改換使用場景以吸引年輕父母注意力,果然成功了,成功地引起了年輕父母的焦慮。

“我們家娃在那玩玩具,別的小朋友過來搶他的玩具,他就打別人,不會好好說”——暴力傾向

“我家寶寶坐著玩玩具,別的小朋友過來,剛走近他,他就給別人一下”——暴力傾向

“看電視看太久了,告訴他不要看了,他不聽,把電視關掉,他就打人了”——暴力傾向

孩子真的生下來會有不同的傾向?“性本惡”?也許我們需要來回看一下孩子成長過程,看看小小孩子打人的原因和表現。

"
“暴力傾向”,你的娃有沒有?大多數父母都被這個詞誤導了

婷婷發來信息求助:“早教的老師說,我家二娃有暴力傾向,怎麼辦?”

“暴力傾向”?婷婷的二娃還沒到三歲,我很是好奇,小小孩子的暴力傾向是什麼樣的。

“老師說他看到別人的玩具,想要玩,就會伸手去搶,然後還順手推別人。”

明白了,有些教育機構熱衷於創造新詞或將某些詞語改換使用場景以吸引年輕父母注意力,果然成功了,成功地引起了年輕父母的焦慮。

“我們家娃在那玩玩具,別的小朋友過來搶他的玩具,他就打別人,不會好好說”——暴力傾向

“我家寶寶坐著玩玩具,別的小朋友過來,剛走近他,他就給別人一下”——暴力傾向

“看電視看太久了,告訴他不要看了,他不聽,把電視關掉,他就打人了”——暴力傾向

孩子真的生下來會有不同的傾向?“性本惡”?也許我們需要來回看一下孩子成長過程,看看小小孩子打人的原因和表現。

“暴力傾向”,你的娃有沒有?大多數父母都被這個詞誤導了

孩子打人的原因和表現

1、成人的無心引導

孩子不是生來就會打人的,回想一下咱們自己家的娃第一次有打人的動作是什麼時候,當他有這個動作的時候,得到周圍人的迴應是什麼?

通常學步期的小小孩,揮舞他的手臂,嘗試著他的力量,是肢體動作的發展需要。那麼大人的反應就來了:有些家長這個時候是很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的,一看娃娃會揮拳了,小短手臂做這動作那麼可愛,激動得拿起孩子的小手:

“來,再打一下,再打一下”,

甚至還有些大人為了好玩,教孩子

“打爸爸,打爸爸,打爺爺,打爺爺”。

小寶寶一看大人們那麼歡樂,誤認為打人是件讓人快樂的事,會得到讚美,從而養成打人的習慣。

慢慢地大人發現問題了:

“我的孩子動不動揮拳頭,我的孩子愛打人?”

可是卻沒有意識到是自己種下的因,現在用錯誤地方式制止孩子,問題卻得不到解決。

2、孩子模仿成人和電視

看一些有暴力元素的動畫片,看一些有打鬥的畫面,孩子會學習,會有深刻的印象;還有一些家庭裡孩子目睹大人們的行為模式和溝通方式,孩子會學習,會有深刻的印象。比如說有些大人對待孩子的方式,孩子不聽話,煩燥起來就打,所以孩子學到的就是說不聽就打,那麼與其他小朋友交往的時候,他覺得自己的話沒有效力,他也採取打的方式。

"
“暴力傾向”,你的娃有沒有?大多數父母都被這個詞誤導了

婷婷發來信息求助:“早教的老師說,我家二娃有暴力傾向,怎麼辦?”

“暴力傾向”?婷婷的二娃還沒到三歲,我很是好奇,小小孩子的暴力傾向是什麼樣的。

“老師說他看到別人的玩具,想要玩,就會伸手去搶,然後還順手推別人。”

明白了,有些教育機構熱衷於創造新詞或將某些詞語改換使用場景以吸引年輕父母注意力,果然成功了,成功地引起了年輕父母的焦慮。

“我們家娃在那玩玩具,別的小朋友過來搶他的玩具,他就打別人,不會好好說”——暴力傾向

“我家寶寶坐著玩玩具,別的小朋友過來,剛走近他,他就給別人一下”——暴力傾向

“看電視看太久了,告訴他不要看了,他不聽,把電視關掉,他就打人了”——暴力傾向

孩子真的生下來會有不同的傾向?“性本惡”?也許我們需要來回看一下孩子成長過程,看看小小孩子打人的原因和表現。

“暴力傾向”,你的娃有沒有?大多數父母都被這個詞誤導了

孩子打人的原因和表現

1、成人的無心引導

孩子不是生來就會打人的,回想一下咱們自己家的娃第一次有打人的動作是什麼時候,當他有這個動作的時候,得到周圍人的迴應是什麼?

通常學步期的小小孩,揮舞他的手臂,嘗試著他的力量,是肢體動作的發展需要。那麼大人的反應就來了:有些家長這個時候是很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的,一看娃娃會揮拳了,小短手臂做這動作那麼可愛,激動得拿起孩子的小手:

“來,再打一下,再打一下”,

甚至還有些大人為了好玩,教孩子

“打爸爸,打爸爸,打爺爺,打爺爺”。

小寶寶一看大人們那麼歡樂,誤認為打人是件讓人快樂的事,會得到讚美,從而養成打人的習慣。

慢慢地大人發現問題了:

“我的孩子動不動揮拳頭,我的孩子愛打人?”

可是卻沒有意識到是自己種下的因,現在用錯誤地方式制止孩子,問題卻得不到解決。

2、孩子模仿成人和電視

看一些有暴力元素的動畫片,看一些有打鬥的畫面,孩子會學習,會有深刻的印象;還有一些家庭裡孩子目睹大人們的行為模式和溝通方式,孩子會學習,會有深刻的印象。比如說有些大人對待孩子的方式,孩子不聽話,煩燥起來就打,所以孩子學到的就是說不聽就打,那麼與其他小朋友交往的時候,他覺得自己的話沒有效力,他也採取打的方式。

“暴力傾向”,你的娃有沒有?大多數父母都被這個詞誤導了

3、引起他人的關注

這樣的情形同時出現在希望引起別人的關注上,有些寶寶在家不打人,在外面時卻打小朋友,多半是因為他渴望與別人交流,但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又不會其他的表達方式。打人,有時是想引起別人的注意,有時是想表示友好,有時是在用肢體語言與別人交流,只是不能很好地控制動作幅度和力度。

4、強烈慾望得不到滿足

他想玩其他小朋友正在玩的玩具,比如說想要玩具和現在就想吃的零食爸爸媽媽不給買;比如說現在還想看電視,不被允許;他沒有其他辦法去表達他的強烈慾望得不到滿足而產生的失望和沮喪,他就用打人的方式來表達不滿和生氣。

5、感覺到受到侵犯

有些孩子小時候安全感建立得不是特別好,當有小朋友走近身邊或者看看他的玩具,他感覺到受威脅或者擔心玩具被搶走,他會採用主動攻擊的方式來獲取安全感,所以他就打人了

6、自己的想法被幹擾或得不到實現

大家在玩沙子,他在拿小桶裝沙子,小朋友往他桶裡裝,但他不想這樣,因為破壞了他原有的計劃和目標(當然這個計劃和目標他沒有說出來,或者他也沒意識到)。他對小朋友嚷,但人家不聽,他嚷了幾次,發現不管用,就會動手打人。他的想法本沒有錯,他就是不想被打擾而已。但他用了不合適的方式來表達。

7、語言能力和處理技能不足

孩子沒有足夠的語言能力或者技能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或者感覺,他打人是因為不知道除此之後還能怎麼做。他用打人的方式來表達他的著急,表達內心的失望和沮喪:

比如說被搶玩具,孩子很生氣,那麼生氣有沒有錯?

沒有錯,他要保護自己的物權是沒有錯的,錯的是他用了打人的方式。

比如說大家爭玩具,沒搶過別人就打人的情形,就是孩子沒有辦法去表達自己的失望,沒有辦法達到和別人合作的目的。

比如說嫉妒別人搶走寵愛,如果父母因為抱其他寶寶或家裡來人,而轉移了對他的關注,孩子就會因強烈的嫉妒心對第三方“出手”或者遷怒於父母。於是他的表現打其他孩子、客人或者父母。

"
“暴力傾向”,你的娃有沒有?大多數父母都被這個詞誤導了

婷婷發來信息求助:“早教的老師說,我家二娃有暴力傾向,怎麼辦?”

“暴力傾向”?婷婷的二娃還沒到三歲,我很是好奇,小小孩子的暴力傾向是什麼樣的。

“老師說他看到別人的玩具,想要玩,就會伸手去搶,然後還順手推別人。”

明白了,有些教育機構熱衷於創造新詞或將某些詞語改換使用場景以吸引年輕父母注意力,果然成功了,成功地引起了年輕父母的焦慮。

“我們家娃在那玩玩具,別的小朋友過來搶他的玩具,他就打別人,不會好好說”——暴力傾向

“我家寶寶坐著玩玩具,別的小朋友過來,剛走近他,他就給別人一下”——暴力傾向

“看電視看太久了,告訴他不要看了,他不聽,把電視關掉,他就打人了”——暴力傾向

孩子真的生下來會有不同的傾向?“性本惡”?也許我們需要來回看一下孩子成長過程,看看小小孩子打人的原因和表現。

“暴力傾向”,你的娃有沒有?大多數父母都被這個詞誤導了

孩子打人的原因和表現

1、成人的無心引導

孩子不是生來就會打人的,回想一下咱們自己家的娃第一次有打人的動作是什麼時候,當他有這個動作的時候,得到周圍人的迴應是什麼?

通常學步期的小小孩,揮舞他的手臂,嘗試著他的力量,是肢體動作的發展需要。那麼大人的反應就來了:有些家長這個時候是很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的,一看娃娃會揮拳了,小短手臂做這動作那麼可愛,激動得拿起孩子的小手:

“來,再打一下,再打一下”,

甚至還有些大人為了好玩,教孩子

“打爸爸,打爸爸,打爺爺,打爺爺”。

小寶寶一看大人們那麼歡樂,誤認為打人是件讓人快樂的事,會得到讚美,從而養成打人的習慣。

慢慢地大人發現問題了:

“我的孩子動不動揮拳頭,我的孩子愛打人?”

可是卻沒有意識到是自己種下的因,現在用錯誤地方式制止孩子,問題卻得不到解決。

2、孩子模仿成人和電視

看一些有暴力元素的動畫片,看一些有打鬥的畫面,孩子會學習,會有深刻的印象;還有一些家庭裡孩子目睹大人們的行為模式和溝通方式,孩子會學習,會有深刻的印象。比如說有些大人對待孩子的方式,孩子不聽話,煩燥起來就打,所以孩子學到的就是說不聽就打,那麼與其他小朋友交往的時候,他覺得自己的話沒有效力,他也採取打的方式。

“暴力傾向”,你的娃有沒有?大多數父母都被這個詞誤導了

3、引起他人的關注

這樣的情形同時出現在希望引起別人的關注上,有些寶寶在家不打人,在外面時卻打小朋友,多半是因為他渴望與別人交流,但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又不會其他的表達方式。打人,有時是想引起別人的注意,有時是想表示友好,有時是在用肢體語言與別人交流,只是不能很好地控制動作幅度和力度。

4、強烈慾望得不到滿足

他想玩其他小朋友正在玩的玩具,比如說想要玩具和現在就想吃的零食爸爸媽媽不給買;比如說現在還想看電視,不被允許;他沒有其他辦法去表達他的強烈慾望得不到滿足而產生的失望和沮喪,他就用打人的方式來表達不滿和生氣。

5、感覺到受到侵犯

有些孩子小時候安全感建立得不是特別好,當有小朋友走近身邊或者看看他的玩具,他感覺到受威脅或者擔心玩具被搶走,他會採用主動攻擊的方式來獲取安全感,所以他就打人了

6、自己的想法被幹擾或得不到實現

大家在玩沙子,他在拿小桶裝沙子,小朋友往他桶裡裝,但他不想這樣,因為破壞了他原有的計劃和目標(當然這個計劃和目標他沒有說出來,或者他也沒意識到)。他對小朋友嚷,但人家不聽,他嚷了幾次,發現不管用,就會動手打人。他的想法本沒有錯,他就是不想被打擾而已。但他用了不合適的方式來表達。

7、語言能力和處理技能不足

孩子沒有足夠的語言能力或者技能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或者感覺,他打人是因為不知道除此之後還能怎麼做。他用打人的方式來表達他的著急,表達內心的失望和沮喪:

比如說被搶玩具,孩子很生氣,那麼生氣有沒有錯?

沒有錯,他要保護自己的物權是沒有錯的,錯的是他用了打人的方式。

比如說大家爭玩具,沒搶過別人就打人的情形,就是孩子沒有辦法去表達自己的失望,沒有辦法達到和別人合作的目的。

比如說嫉妒別人搶走寵愛,如果父母因為抱其他寶寶或家裡來人,而轉移了對他的關注,孩子就會因強烈的嫉妒心對第三方“出手”或者遷怒於父母。於是他的表現打其他孩子、客人或者父母。

“暴力傾向”,你的娃有沒有?大多數父母都被這個詞誤導了

可是孩子並沒有與生俱來的“暴力傾向”。

魯道夫.德雷克斯說: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了信心的孩子。

不當行為就是用錯誤的方式來解決一個當下的問題。

所以成人需要做的事情是幫助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式。

打人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

1、和善而堅定地抓住孩子

比如說孩子因為不能看電視或者吃零食,要打人

你可以堅定的抓著他的手臂,讓他不能打或踢;這時你只需保持安靜,不說話,目光是和善的,想想看這個時候其實有個孫大聖在孩子的心裡翻筋斗呢,孩子很難受。

只要保證此刻能夠避免孩子損壞傢俱、打碎物品或者傷到他自己即可。

然後共情,教會他用其他的方式來表達他的憤怒和生氣:“我看到你很生氣,小拳頭都握起來了,是不是身體還有點微微發抖?你覺得做些什麼可以讓自己舒服一點?是想撕張紙還是想折個飛機?”

2、孩子平靜下來可以問啟發式的問題

用特別想了解孩子而非責備孩子的態度和語氣問問孩子

“當你打人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

“你是怎麼想到要打人的?”

“打人的時候你的感覺是什麼?”

“你來想想看別人的感受是什麼?你要怎麼做才能幫助別人感覺好起來?如果不打人,你有什麼別的辦法得到你想要的?”

通過這樣一些充滿好奇心的問題去幫助孩子探究他行為的後果,為什麼是充滿好奇心的呢?你知道小孩子是怎麼回答這些問題的嗎?你知道他是怎麼想的嗎?那就問一問,象是傾聽一個你的好朋友一樣去聽孩子回答這些問題,不管答案是什麼,不管孩子是怎麼回答的,只管聽來了解孩子,“哦,你是這樣想的,我還從來不知道呢”,在這個過程中不要說教孩子。

"
“暴力傾向”,你的娃有沒有?大多數父母都被這個詞誤導了

婷婷發來信息求助:“早教的老師說,我家二娃有暴力傾向,怎麼辦?”

“暴力傾向”?婷婷的二娃還沒到三歲,我很是好奇,小小孩子的暴力傾向是什麼樣的。

“老師說他看到別人的玩具,想要玩,就會伸手去搶,然後還順手推別人。”

明白了,有些教育機構熱衷於創造新詞或將某些詞語改換使用場景以吸引年輕父母注意力,果然成功了,成功地引起了年輕父母的焦慮。

“我們家娃在那玩玩具,別的小朋友過來搶他的玩具,他就打別人,不會好好說”——暴力傾向

“我家寶寶坐著玩玩具,別的小朋友過來,剛走近他,他就給別人一下”——暴力傾向

“看電視看太久了,告訴他不要看了,他不聽,把電視關掉,他就打人了”——暴力傾向

孩子真的生下來會有不同的傾向?“性本惡”?也許我們需要來回看一下孩子成長過程,看看小小孩子打人的原因和表現。

“暴力傾向”,你的娃有沒有?大多數父母都被這個詞誤導了

孩子打人的原因和表現

1、成人的無心引導

孩子不是生來就會打人的,回想一下咱們自己家的娃第一次有打人的動作是什麼時候,當他有這個動作的時候,得到周圍人的迴應是什麼?

通常學步期的小小孩,揮舞他的手臂,嘗試著他的力量,是肢體動作的發展需要。那麼大人的反應就來了:有些家長這個時候是很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的,一看娃娃會揮拳了,小短手臂做這動作那麼可愛,激動得拿起孩子的小手:

“來,再打一下,再打一下”,

甚至還有些大人為了好玩,教孩子

“打爸爸,打爸爸,打爺爺,打爺爺”。

小寶寶一看大人們那麼歡樂,誤認為打人是件讓人快樂的事,會得到讚美,從而養成打人的習慣。

慢慢地大人發現問題了:

“我的孩子動不動揮拳頭,我的孩子愛打人?”

可是卻沒有意識到是自己種下的因,現在用錯誤地方式制止孩子,問題卻得不到解決。

2、孩子模仿成人和電視

看一些有暴力元素的動畫片,看一些有打鬥的畫面,孩子會學習,會有深刻的印象;還有一些家庭裡孩子目睹大人們的行為模式和溝通方式,孩子會學習,會有深刻的印象。比如說有些大人對待孩子的方式,孩子不聽話,煩燥起來就打,所以孩子學到的就是說不聽就打,那麼與其他小朋友交往的時候,他覺得自己的話沒有效力,他也採取打的方式。

“暴力傾向”,你的娃有沒有?大多數父母都被這個詞誤導了

3、引起他人的關注

這樣的情形同時出現在希望引起別人的關注上,有些寶寶在家不打人,在外面時卻打小朋友,多半是因為他渴望與別人交流,但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又不會其他的表達方式。打人,有時是想引起別人的注意,有時是想表示友好,有時是在用肢體語言與別人交流,只是不能很好地控制動作幅度和力度。

4、強烈慾望得不到滿足

他想玩其他小朋友正在玩的玩具,比如說想要玩具和現在就想吃的零食爸爸媽媽不給買;比如說現在還想看電視,不被允許;他沒有其他辦法去表達他的強烈慾望得不到滿足而產生的失望和沮喪,他就用打人的方式來表達不滿和生氣。

5、感覺到受到侵犯

有些孩子小時候安全感建立得不是特別好,當有小朋友走近身邊或者看看他的玩具,他感覺到受威脅或者擔心玩具被搶走,他會採用主動攻擊的方式來獲取安全感,所以他就打人了

6、自己的想法被幹擾或得不到實現

大家在玩沙子,他在拿小桶裝沙子,小朋友往他桶裡裝,但他不想這樣,因為破壞了他原有的計劃和目標(當然這個計劃和目標他沒有說出來,或者他也沒意識到)。他對小朋友嚷,但人家不聽,他嚷了幾次,發現不管用,就會動手打人。他的想法本沒有錯,他就是不想被打擾而已。但他用了不合適的方式來表達。

7、語言能力和處理技能不足

孩子沒有足夠的語言能力或者技能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或者感覺,他打人是因為不知道除此之後還能怎麼做。他用打人的方式來表達他的著急,表達內心的失望和沮喪:

比如說被搶玩具,孩子很生氣,那麼生氣有沒有錯?

沒有錯,他要保護自己的物權是沒有錯的,錯的是他用了打人的方式。

比如說大家爭玩具,沒搶過別人就打人的情形,就是孩子沒有辦法去表達自己的失望,沒有辦法達到和別人合作的目的。

比如說嫉妒別人搶走寵愛,如果父母因為抱其他寶寶或家裡來人,而轉移了對他的關注,孩子就會因強烈的嫉妒心對第三方“出手”或者遷怒於父母。於是他的表現打其他孩子、客人或者父母。

“暴力傾向”,你的娃有沒有?大多數父母都被這個詞誤導了

可是孩子並沒有與生俱來的“暴力傾向”。

魯道夫.德雷克斯說: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了信心的孩子。

不當行為就是用錯誤的方式來解決一個當下的問題。

所以成人需要做的事情是幫助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式。

打人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

1、和善而堅定地抓住孩子

比如說孩子因為不能看電視或者吃零食,要打人

你可以堅定的抓著他的手臂,讓他不能打或踢;這時你只需保持安靜,不說話,目光是和善的,想想看這個時候其實有個孫大聖在孩子的心裡翻筋斗呢,孩子很難受。

只要保證此刻能夠避免孩子損壞傢俱、打碎物品或者傷到他自己即可。

然後共情,教會他用其他的方式來表達他的憤怒和生氣:“我看到你很生氣,小拳頭都握起來了,是不是身體還有點微微發抖?你覺得做些什麼可以讓自己舒服一點?是想撕張紙還是想折個飛機?”

2、孩子平靜下來可以問啟發式的問題

用特別想了解孩子而非責備孩子的態度和語氣問問孩子

“當你打人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

“你是怎麼想到要打人的?”

“打人的時候你的感覺是什麼?”

“你來想想看別人的感受是什麼?你要怎麼做才能幫助別人感覺好起來?如果不打人,你有什麼別的辦法得到你想要的?”

通過這樣一些充滿好奇心的問題去幫助孩子探究他行為的後果,為什麼是充滿好奇心的呢?你知道小孩子是怎麼回答這些問題的嗎?你知道他是怎麼想的嗎?那就問一問,象是傾聽一個你的好朋友一樣去聽孩子回答這些問題,不管答案是什麼,不管孩子是怎麼回答的,只管聽來了解孩子,“哦,你是這樣想的,我還從來不知道呢”,在這個過程中不要說教孩子。

“暴力傾向”,你的娃有沒有?大多數父母都被這個詞誤導了

3、說出你的感受

家長可以告訴孩子:

“你打我的時候,我真的覺得很疼,如果你準備好了,你的道歉會幫助我感覺好起來”

“你打我的時候,我真的覺得很傷心,如果你準備好了,你的道歉會幫助我感覺好起來”

這個做法的目的是給孩子做一個尊重自己的示範,說出自己的感受並要求自己想要的事情。當然別人不會總是能給我們想要的東西,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不是強求的方式來說出自己的感受和希望——這是我們成人需要練習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和希望,有時僅是表達,而不強求;不是知道對方會滿足才說,不管別人是什麼態度和想法,這是你的想法,你都可以表達。

4、決定你要做什麼

提前跟孩子說好,如果他打你或者罵你,你會離開這個地方,等他準備好尊重地對待你了,你再回來;或者是在和小朋友相處或者一起玩玩具的時候,他如果打人,就會帶他離開那裡,等他會用尊重的方式和其他小朋友相處,才能在一起玩;如果孩子出現打人的情況,那麼就堅持到底什麼也不說,立即走開或者帶他離開。

5、給孩子有限的選擇

”打人或者傷害別人是不可以的,你可以現在停止打人,和我待在這裡;你也可以回自己的房間,去體會一下自己的感受,這個由你決定”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成人給出的選項是相互尊重,而且是家長自己可以接受的

類似這樣的選項:“你要不要打人,由你決定”,這不是一個有限選擇,因為打人是家長不能接受的。

再比如,“你再打人,我就打你”,這也不是一個有限選擇,因為家長打孩子,不是相互尊重的。

如果孩子侵犯了別的孩子,需要道歉,你可以說:“你準備好道歉了嗎?是數5個數以後道歉還是數6個數以後道歉?”這是一個有限選擇,讓孩子有選擇和決定的權利,孩子更容易接受。

6、給孩子做示範

比如孩子打家長、其他小朋友或者小動物,拉著他的手,輕輕地撫摸,“來,這樣摸一摸”或者“這樣拍一拍”讓孩子感受他動作的力度帶來的反應是不一樣的。

"
“暴力傾向”,你的娃有沒有?大多數父母都被這個詞誤導了

婷婷發來信息求助:“早教的老師說,我家二娃有暴力傾向,怎麼辦?”

“暴力傾向”?婷婷的二娃還沒到三歲,我很是好奇,小小孩子的暴力傾向是什麼樣的。

“老師說他看到別人的玩具,想要玩,就會伸手去搶,然後還順手推別人。”

明白了,有些教育機構熱衷於創造新詞或將某些詞語改換使用場景以吸引年輕父母注意力,果然成功了,成功地引起了年輕父母的焦慮。

“我們家娃在那玩玩具,別的小朋友過來搶他的玩具,他就打別人,不會好好說”——暴力傾向

“我家寶寶坐著玩玩具,別的小朋友過來,剛走近他,他就給別人一下”——暴力傾向

“看電視看太久了,告訴他不要看了,他不聽,把電視關掉,他就打人了”——暴力傾向

孩子真的生下來會有不同的傾向?“性本惡”?也許我們需要來回看一下孩子成長過程,看看小小孩子打人的原因和表現。

“暴力傾向”,你的娃有沒有?大多數父母都被這個詞誤導了

孩子打人的原因和表現

1、成人的無心引導

孩子不是生來就會打人的,回想一下咱們自己家的娃第一次有打人的動作是什麼時候,當他有這個動作的時候,得到周圍人的迴應是什麼?

通常學步期的小小孩,揮舞他的手臂,嘗試著他的力量,是肢體動作的發展需要。那麼大人的反應就來了:有些家長這個時候是很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的,一看娃娃會揮拳了,小短手臂做這動作那麼可愛,激動得拿起孩子的小手:

“來,再打一下,再打一下”,

甚至還有些大人為了好玩,教孩子

“打爸爸,打爸爸,打爺爺,打爺爺”。

小寶寶一看大人們那麼歡樂,誤認為打人是件讓人快樂的事,會得到讚美,從而養成打人的習慣。

慢慢地大人發現問題了:

“我的孩子動不動揮拳頭,我的孩子愛打人?”

可是卻沒有意識到是自己種下的因,現在用錯誤地方式制止孩子,問題卻得不到解決。

2、孩子模仿成人和電視

看一些有暴力元素的動畫片,看一些有打鬥的畫面,孩子會學習,會有深刻的印象;還有一些家庭裡孩子目睹大人們的行為模式和溝通方式,孩子會學習,會有深刻的印象。比如說有些大人對待孩子的方式,孩子不聽話,煩燥起來就打,所以孩子學到的就是說不聽就打,那麼與其他小朋友交往的時候,他覺得自己的話沒有效力,他也採取打的方式。

“暴力傾向”,你的娃有沒有?大多數父母都被這個詞誤導了

3、引起他人的關注

這樣的情形同時出現在希望引起別人的關注上,有些寶寶在家不打人,在外面時卻打小朋友,多半是因為他渴望與別人交流,但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又不會其他的表達方式。打人,有時是想引起別人的注意,有時是想表示友好,有時是在用肢體語言與別人交流,只是不能很好地控制動作幅度和力度。

4、強烈慾望得不到滿足

他想玩其他小朋友正在玩的玩具,比如說想要玩具和現在就想吃的零食爸爸媽媽不給買;比如說現在還想看電視,不被允許;他沒有其他辦法去表達他的強烈慾望得不到滿足而產生的失望和沮喪,他就用打人的方式來表達不滿和生氣。

5、感覺到受到侵犯

有些孩子小時候安全感建立得不是特別好,當有小朋友走近身邊或者看看他的玩具,他感覺到受威脅或者擔心玩具被搶走,他會採用主動攻擊的方式來獲取安全感,所以他就打人了

6、自己的想法被幹擾或得不到實現

大家在玩沙子,他在拿小桶裝沙子,小朋友往他桶裡裝,但他不想這樣,因為破壞了他原有的計劃和目標(當然這個計劃和目標他沒有說出來,或者他也沒意識到)。他對小朋友嚷,但人家不聽,他嚷了幾次,發現不管用,就會動手打人。他的想法本沒有錯,他就是不想被打擾而已。但他用了不合適的方式來表達。

7、語言能力和處理技能不足

孩子沒有足夠的語言能力或者技能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或者感覺,他打人是因為不知道除此之後還能怎麼做。他用打人的方式來表達他的著急,表達內心的失望和沮喪:

比如說被搶玩具,孩子很生氣,那麼生氣有沒有錯?

沒有錯,他要保護自己的物權是沒有錯的,錯的是他用了打人的方式。

比如說大家爭玩具,沒搶過別人就打人的情形,就是孩子沒有辦法去表達自己的失望,沒有辦法達到和別人合作的目的。

比如說嫉妒別人搶走寵愛,如果父母因為抱其他寶寶或家裡來人,而轉移了對他的關注,孩子就會因強烈的嫉妒心對第三方“出手”或者遷怒於父母。於是他的表現打其他孩子、客人或者父母。

“暴力傾向”,你的娃有沒有?大多數父母都被這個詞誤導了

可是孩子並沒有與生俱來的“暴力傾向”。

魯道夫.德雷克斯說: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了信心的孩子。

不當行為就是用錯誤的方式來解決一個當下的問題。

所以成人需要做的事情是幫助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式。

打人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

1、和善而堅定地抓住孩子

比如說孩子因為不能看電視或者吃零食,要打人

你可以堅定的抓著他的手臂,讓他不能打或踢;這時你只需保持安靜,不說話,目光是和善的,想想看這個時候其實有個孫大聖在孩子的心裡翻筋斗呢,孩子很難受。

只要保證此刻能夠避免孩子損壞傢俱、打碎物品或者傷到他自己即可。

然後共情,教會他用其他的方式來表達他的憤怒和生氣:“我看到你很生氣,小拳頭都握起來了,是不是身體還有點微微發抖?你覺得做些什麼可以讓自己舒服一點?是想撕張紙還是想折個飛機?”

2、孩子平靜下來可以問啟發式的問題

用特別想了解孩子而非責備孩子的態度和語氣問問孩子

“當你打人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

“你是怎麼想到要打人的?”

“打人的時候你的感覺是什麼?”

“你來想想看別人的感受是什麼?你要怎麼做才能幫助別人感覺好起來?如果不打人,你有什麼別的辦法得到你想要的?”

通過這樣一些充滿好奇心的問題去幫助孩子探究他行為的後果,為什麼是充滿好奇心的呢?你知道小孩子是怎麼回答這些問題的嗎?你知道他是怎麼想的嗎?那就問一問,象是傾聽一個你的好朋友一樣去聽孩子回答這些問題,不管答案是什麼,不管孩子是怎麼回答的,只管聽來了解孩子,“哦,你是這樣想的,我還從來不知道呢”,在這個過程中不要說教孩子。

“暴力傾向”,你的娃有沒有?大多數父母都被這個詞誤導了

3、說出你的感受

家長可以告訴孩子:

“你打我的時候,我真的覺得很疼,如果你準備好了,你的道歉會幫助我感覺好起來”

“你打我的時候,我真的覺得很傷心,如果你準備好了,你的道歉會幫助我感覺好起來”

這個做法的目的是給孩子做一個尊重自己的示範,說出自己的感受並要求自己想要的事情。當然別人不會總是能給我們想要的東西,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不是強求的方式來說出自己的感受和希望——這是我們成人需要練習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和希望,有時僅是表達,而不強求;不是知道對方會滿足才說,不管別人是什麼態度和想法,這是你的想法,你都可以表達。

4、決定你要做什麼

提前跟孩子說好,如果他打你或者罵你,你會離開這個地方,等他準備好尊重地對待你了,你再回來;或者是在和小朋友相處或者一起玩玩具的時候,他如果打人,就會帶他離開那裡,等他會用尊重的方式和其他小朋友相處,才能在一起玩;如果孩子出現打人的情況,那麼就堅持到底什麼也不說,立即走開或者帶他離開。

5、給孩子有限的選擇

”打人或者傷害別人是不可以的,你可以現在停止打人,和我待在這裡;你也可以回自己的房間,去體會一下自己的感受,這個由你決定”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成人給出的選項是相互尊重,而且是家長自己可以接受的

類似這樣的選項:“你要不要打人,由你決定”,這不是一個有限選擇,因為打人是家長不能接受的。

再比如,“你再打人,我就打你”,這也不是一個有限選擇,因為家長打孩子,不是相互尊重的。

如果孩子侵犯了別的孩子,需要道歉,你可以說:“你準備好道歉了嗎?是數5個數以後道歉還是數6個數以後道歉?”這是一個有限選擇,讓孩子有選擇和決定的權利,孩子更容易接受。

6、給孩子做示範

比如孩子打家長、其他小朋友或者小動物,拉著他的手,輕輕地撫摸,“來,這樣摸一摸”或者“這樣拍一拍”讓孩子感受他動作的力度帶來的反應是不一樣的。

“暴力傾向”,你的娃有沒有?大多數父母都被這個詞誤導了

以上的方法需要不斷地實踐,在解決孩子打人這個挑戰,如果有任何問題,都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互相探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