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識字該不該教?給你的疑惑一個正解'

"
"
幼兒識字該不該教?給你的疑惑一個正解

這幾天親子交流群的媽媽們,對於孩子寫字的問題提出了很多的看法。如何看待幼兒識字?孩子幾歲學習識字合適?孩子不願意學習識字怎麼辦?幼兒識字過早優沒有什麼危害?家長們的提問,也代表了現在眾多家長所想,所以關於這個問題,我從個人角度分析一下,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啟示的作用。

首先,關於幼兒識字的利弊,一直是一個眾說紛紜的話題,有的人認為幼兒是完全可以識字的,只要抓住孩子的識字敏感期,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孩子今後智力和學業成績的提升都是大有脾益的。有的人認為,過早讓幼兒識字會影響了孩子的認知規律發展。不同的觀點,也有各自的理論支持,讓我們來看看大家的依據:

識字過早有害論者認為:

第一,過早的識字打破了兒童的正常身心發展規律。按照皮亞傑的理論,兒童在前運算階段(2-7歲),開始使用大量心理符號來表徵他所遇到的事物和事件。但是這個符號不是我們說的認字,而是用一個事物代表另外一個事物,比如用積木代表小汽車;這個階段,語言是最明顯的使用符號的手段。這個年齡的孩子對抽象的知識是沒有足夠的認知理解力的。由具體的實物、到語言、到圖形,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根據孩子符號思維的發展,2-7歲這個階段還被分為:前概念期(2-4歲)和直覺期(4-7歲)皮亞傑認為,從有很強的好奇心、凡事都要動手操作的嬰幼兒,轉變為使用符號且有思維能力的學前兒童,是非常了不起的事。做為家長不應該人為干預孩子這個發展階段,肆意讓它提前。

第二,過早的抽象學習,阻礙了孩子認識真實的世界。

低幼孩子天生就會對身邊的世界充滿好奇,他會盡自己的可能去探索和發現周圍的事物。當孩子還沒有對真實世界具備足夠的觀察和體驗時,如果過早地進行抽象知識學習,會把孩子的注意力人為地轉向對抽象符號的關注,從而喪失很多在真實世界中的體驗和思考。尤其是過早進行了識字的孩子在親子閱讀時,會將從圖的關注轉移到對文字的關注上,喪失了對優美插圖的欣賞。

識字敏感期教育有用論認為:

第一,識字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兒的智商。幼兒(尤其是6歲以前的幼兒)往往是通過右腦整體識別的模式來識字的,嬰幼兒在識字的過程中,是將字形、字音同實物直接聯繫起來記憶的,所以幼兒識字有利於右腦的開發。從理論上說,3~5歲是幼兒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也是開發智力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如果學習漢字,可以有利地促進其智力的發展。

第二,文字是人們學習各種知識的工具,越早接觸和運用,越能熟能生巧、運用自如。比如在幼兒的諸項素質中,理解力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很好的理解力,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識、處理問題、與人溝通。這也是很多剛入學的家長普遍反應的問題,一些幼兒在進入小學後總是不能很好地完成語文的閱讀理解和數學的應用題,很多就是由於他們對文字理解力太差而造成的。

以上反對與支持的理由都非常充分,那麼孩子到底在什麼年齡段能認識字,過早識字又會對其發展有什麼影響呢?

"
幼兒識字該不該教?給你的疑惑一個正解

這幾天親子交流群的媽媽們,對於孩子寫字的問題提出了很多的看法。如何看待幼兒識字?孩子幾歲學習識字合適?孩子不願意學習識字怎麼辦?幼兒識字過早優沒有什麼危害?家長們的提問,也代表了現在眾多家長所想,所以關於這個問題,我從個人角度分析一下,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啟示的作用。

首先,關於幼兒識字的利弊,一直是一個眾說紛紜的話題,有的人認為幼兒是完全可以識字的,只要抓住孩子的識字敏感期,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孩子今後智力和學業成績的提升都是大有脾益的。有的人認為,過早讓幼兒識字會影響了孩子的認知規律發展。不同的觀點,也有各自的理論支持,讓我們來看看大家的依據:

識字過早有害論者認為:

第一,過早的識字打破了兒童的正常身心發展規律。按照皮亞傑的理論,兒童在前運算階段(2-7歲),開始使用大量心理符號來表徵他所遇到的事物和事件。但是這個符號不是我們說的認字,而是用一個事物代表另外一個事物,比如用積木代表小汽車;這個階段,語言是最明顯的使用符號的手段。這個年齡的孩子對抽象的知識是沒有足夠的認知理解力的。由具體的實物、到語言、到圖形,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根據孩子符號思維的發展,2-7歲這個階段還被分為:前概念期(2-4歲)和直覺期(4-7歲)皮亞傑認為,從有很強的好奇心、凡事都要動手操作的嬰幼兒,轉變為使用符號且有思維能力的學前兒童,是非常了不起的事。做為家長不應該人為干預孩子這個發展階段,肆意讓它提前。

第二,過早的抽象學習,阻礙了孩子認識真實的世界。

低幼孩子天生就會對身邊的世界充滿好奇,他會盡自己的可能去探索和發現周圍的事物。當孩子還沒有對真實世界具備足夠的觀察和體驗時,如果過早地進行抽象知識學習,會把孩子的注意力人為地轉向對抽象符號的關注,從而喪失很多在真實世界中的體驗和思考。尤其是過早進行了識字的孩子在親子閱讀時,會將從圖的關注轉移到對文字的關注上,喪失了對優美插圖的欣賞。

識字敏感期教育有用論認為:

第一,識字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兒的智商。幼兒(尤其是6歲以前的幼兒)往往是通過右腦整體識別的模式來識字的,嬰幼兒在識字的過程中,是將字形、字音同實物直接聯繫起來記憶的,所以幼兒識字有利於右腦的開發。從理論上說,3~5歲是幼兒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也是開發智力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如果學習漢字,可以有利地促進其智力的發展。

第二,文字是人們學習各種知識的工具,越早接觸和運用,越能熟能生巧、運用自如。比如在幼兒的諸項素質中,理解力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很好的理解力,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識、處理問題、與人溝通。這也是很多剛入學的家長普遍反應的問題,一些幼兒在進入小學後總是不能很好地完成語文的閱讀理解和數學的應用題,很多就是由於他們對文字理解力太差而造成的。

以上反對與支持的理由都非常充分,那麼孩子到底在什麼年齡段能認識字,過早識字又會對其發展有什麼影響呢?

幼兒識字該不該教?給你的疑惑一個正解

一、幼兒的形狀知覺是逐步發展,一般在小班的時候就能辨別圓形、方形和三角形;中班時就能把兩個小三角形拼成一個大三角形,把兩個半圓拼成一個圓形;大班能認識圓形、菱形、五星、六角形、圓柱體等。幼兒的形狀知覺發展決定了幼兒在四歲左右能識別圖形,因而幼兒在四歲左右能識別字符。漢字是一種特殊的有規則的圖形,而4歲就是圖形知覺的一個敏感期,所以幼兒在四歲左右能認識漢字這種有規則的圖形。

二、 幼兒的理解力是從開始的依靠具體形象來理解逐漸到主要依靠詞的說明來理解。幼兒主要依靠具體性、形象性來理解事物。詞雖然有一定的指引和調節作用,但不能單獨起作用,隨著幼兒年齡、經驗的發展,幼兒就有可能主要依靠詞來理解事物。例如3歲左右的小班幼兒理解故事,很大程度上依靠圖畫或幼兒熟知的事物的形象。幼兒的理解力取決於幼兒的經驗水平及思維水平,他們對關係的理解是從逐步認識到部分與整體之間認識的理解。

從幼兒感知形狀的規律讓我們知道了幼兒到了4歲是有識字的能力了,但即便這樣,幼兒理解力的發展又證明了只有幼兒的經驗與理解力才是成正比的。在幼兒的世界裡,文字能否說明和保存其意義,主要依賴於幼兒是否有過與這種意義相關的事物的接觸。例如“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如果幼兒在城市裡沒有看到過這樣場景的經驗,所以對於此類情況對於幼兒來說他是不大理解的。即使知道意思,也沒有深切的體驗而記憶深刻,只是像念順口溜一樣念過去就算了。所以這時候讀古詩就是死記硬背,沒有任何的意義。

當幼兒在4歲左右的圖形知覺發展的敏感期,這個時候能辨別圖形時,他們就能分辨字形,因此可以認識一些字,所以社會上出現一些“識字神童”並不稀奇。但從兒童發展的特點來講,這時的認字主要是對字形的再認,因為此時幼兒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認字就像辨認圖形一樣,而且漢字中有許多是象形文字,如日、月、山等。幼兒把這些字當做一個圖畫來認識,他們雖然會讀,但不能清楚地知道字的細節,往往會把近似的字混淆,比如當“水”和“木”放在一起時。有時甚至會把組成一個詞的字混淆,比如把“體”讀成“身”。

"
幼兒識字該不該教?給你的疑惑一個正解

這幾天親子交流群的媽媽們,對於孩子寫字的問題提出了很多的看法。如何看待幼兒識字?孩子幾歲學習識字合適?孩子不願意學習識字怎麼辦?幼兒識字過早優沒有什麼危害?家長們的提問,也代表了現在眾多家長所想,所以關於這個問題,我從個人角度分析一下,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啟示的作用。

首先,關於幼兒識字的利弊,一直是一個眾說紛紜的話題,有的人認為幼兒是完全可以識字的,只要抓住孩子的識字敏感期,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孩子今後智力和學業成績的提升都是大有脾益的。有的人認為,過早讓幼兒識字會影響了孩子的認知規律發展。不同的觀點,也有各自的理論支持,讓我們來看看大家的依據:

識字過早有害論者認為:

第一,過早的識字打破了兒童的正常身心發展規律。按照皮亞傑的理論,兒童在前運算階段(2-7歲),開始使用大量心理符號來表徵他所遇到的事物和事件。但是這個符號不是我們說的認字,而是用一個事物代表另外一個事物,比如用積木代表小汽車;這個階段,語言是最明顯的使用符號的手段。這個年齡的孩子對抽象的知識是沒有足夠的認知理解力的。由具體的實物、到語言、到圖形,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根據孩子符號思維的發展,2-7歲這個階段還被分為:前概念期(2-4歲)和直覺期(4-7歲)皮亞傑認為,從有很強的好奇心、凡事都要動手操作的嬰幼兒,轉變為使用符號且有思維能力的學前兒童,是非常了不起的事。做為家長不應該人為干預孩子這個發展階段,肆意讓它提前。

第二,過早的抽象學習,阻礙了孩子認識真實的世界。

低幼孩子天生就會對身邊的世界充滿好奇,他會盡自己的可能去探索和發現周圍的事物。當孩子還沒有對真實世界具備足夠的觀察和體驗時,如果過早地進行抽象知識學習,會把孩子的注意力人為地轉向對抽象符號的關注,從而喪失很多在真實世界中的體驗和思考。尤其是過早進行了識字的孩子在親子閱讀時,會將從圖的關注轉移到對文字的關注上,喪失了對優美插圖的欣賞。

識字敏感期教育有用論認為:

第一,識字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兒的智商。幼兒(尤其是6歲以前的幼兒)往往是通過右腦整體識別的模式來識字的,嬰幼兒在識字的過程中,是將字形、字音同實物直接聯繫起來記憶的,所以幼兒識字有利於右腦的開發。從理論上說,3~5歲是幼兒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也是開發智力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如果學習漢字,可以有利地促進其智力的發展。

第二,文字是人們學習各種知識的工具,越早接觸和運用,越能熟能生巧、運用自如。比如在幼兒的諸項素質中,理解力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很好的理解力,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識、處理問題、與人溝通。這也是很多剛入學的家長普遍反應的問題,一些幼兒在進入小學後總是不能很好地完成語文的閱讀理解和數學的應用題,很多就是由於他們對文字理解力太差而造成的。

以上反對與支持的理由都非常充分,那麼孩子到底在什麼年齡段能認識字,過早識字又會對其發展有什麼影響呢?

幼兒識字該不該教?給你的疑惑一個正解

一、幼兒的形狀知覺是逐步發展,一般在小班的時候就能辨別圓形、方形和三角形;中班時就能把兩個小三角形拼成一個大三角形,把兩個半圓拼成一個圓形;大班能認識圓形、菱形、五星、六角形、圓柱體等。幼兒的形狀知覺發展決定了幼兒在四歲左右能識別圖形,因而幼兒在四歲左右能識別字符。漢字是一種特殊的有規則的圖形,而4歲就是圖形知覺的一個敏感期,所以幼兒在四歲左右能認識漢字這種有規則的圖形。

二、 幼兒的理解力是從開始的依靠具體形象來理解逐漸到主要依靠詞的說明來理解。幼兒主要依靠具體性、形象性來理解事物。詞雖然有一定的指引和調節作用,但不能單獨起作用,隨著幼兒年齡、經驗的發展,幼兒就有可能主要依靠詞來理解事物。例如3歲左右的小班幼兒理解故事,很大程度上依靠圖畫或幼兒熟知的事物的形象。幼兒的理解力取決於幼兒的經驗水平及思維水平,他們對關係的理解是從逐步認識到部分與整體之間認識的理解。

從幼兒感知形狀的規律讓我們知道了幼兒到了4歲是有識字的能力了,但即便這樣,幼兒理解力的發展又證明了只有幼兒的經驗與理解力才是成正比的。在幼兒的世界裡,文字能否說明和保存其意義,主要依賴於幼兒是否有過與這種意義相關的事物的接觸。例如“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如果幼兒在城市裡沒有看到過這樣場景的經驗,所以對於此類情況對於幼兒來說他是不大理解的。即使知道意思,也沒有深切的體驗而記憶深刻,只是像念順口溜一樣念過去就算了。所以這時候讀古詩就是死記硬背,沒有任何的意義。

當幼兒在4歲左右的圖形知覺發展的敏感期,這個時候能辨別圖形時,他們就能分辨字形,因此可以認識一些字,所以社會上出現一些“識字神童”並不稀奇。但從兒童發展的特點來講,這時的認字主要是對字形的再認,因為此時幼兒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認字就像辨認圖形一樣,而且漢字中有許多是象形文字,如日、月、山等。幼兒把這些字當做一個圖畫來認識,他們雖然會讀,但不能清楚地知道字的細節,往往會把近似的字混淆,比如當“水”和“木”放在一起時。有時甚至會把組成一個詞的字混淆,比如把“體”讀成“身”。

幼兒識字該不該教?給你的疑惑一個正解

基於以上的原因,對於幼兒識字教育,我提出這樣的一些建議:

在識字的過程中要著力於發展幼兒的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對於幼兒日後的發展來說,這些能力的獲得,要比識字本身更有意義。 幼兒期最重要的培養目標應該是求得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識字教育應是全面教育中有機的一環,應對各項教育起積極的交互作用。

1.讓幼兒在寫寫畫畫的過程中體驗文字符號的功能,培養書寫興趣。如:

①準備供幼兒隨時取放的紙、筆等材料,也可利用沙地、樹枝等自然材料,滿足幼兒自由塗畫的需要。

②鼓勵幼兒將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或故事畫下來並講給別人聽,讓幼兒體會寫寫畫畫的方式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③把幼兒講過的事情用文字記錄下來,並念給他聽,使幼兒知道說的話可以用文字記錄下來,從中體會文字的用途。

2. 在繪畫和遊戲中做必要的書寫準備,如:

①通過把虛線畫出的圖形輪廓連成實線等遊戲,促進手眼協調,同時幫助幼兒學習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的運筆技能。

②鼓勵幼兒學習書寫自己的名字。

③提醒幼兒寫畫時保持正確姿勢。

通過利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引導,可以讓幼兒自然而然地對文字產生興趣,如果這個時候用機械記憶和強化訓練的方式讓幼兒過早識字,是不符合其學習特點和接受能力的。

"
幼兒識字該不該教?給你的疑惑一個正解

這幾天親子交流群的媽媽們,對於孩子寫字的問題提出了很多的看法。如何看待幼兒識字?孩子幾歲學習識字合適?孩子不願意學習識字怎麼辦?幼兒識字過早優沒有什麼危害?家長們的提問,也代表了現在眾多家長所想,所以關於這個問題,我從個人角度分析一下,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啟示的作用。

首先,關於幼兒識字的利弊,一直是一個眾說紛紜的話題,有的人認為幼兒是完全可以識字的,只要抓住孩子的識字敏感期,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孩子今後智力和學業成績的提升都是大有脾益的。有的人認為,過早讓幼兒識字會影響了孩子的認知規律發展。不同的觀點,也有各自的理論支持,讓我們來看看大家的依據:

識字過早有害論者認為:

第一,過早的識字打破了兒童的正常身心發展規律。按照皮亞傑的理論,兒童在前運算階段(2-7歲),開始使用大量心理符號來表徵他所遇到的事物和事件。但是這個符號不是我們說的認字,而是用一個事物代表另外一個事物,比如用積木代表小汽車;這個階段,語言是最明顯的使用符號的手段。這個年齡的孩子對抽象的知識是沒有足夠的認知理解力的。由具體的實物、到語言、到圖形,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根據孩子符號思維的發展,2-7歲這個階段還被分為:前概念期(2-4歲)和直覺期(4-7歲)皮亞傑認為,從有很強的好奇心、凡事都要動手操作的嬰幼兒,轉變為使用符號且有思維能力的學前兒童,是非常了不起的事。做為家長不應該人為干預孩子這個發展階段,肆意讓它提前。

第二,過早的抽象學習,阻礙了孩子認識真實的世界。

低幼孩子天生就會對身邊的世界充滿好奇,他會盡自己的可能去探索和發現周圍的事物。當孩子還沒有對真實世界具備足夠的觀察和體驗時,如果過早地進行抽象知識學習,會把孩子的注意力人為地轉向對抽象符號的關注,從而喪失很多在真實世界中的體驗和思考。尤其是過早進行了識字的孩子在親子閱讀時,會將從圖的關注轉移到對文字的關注上,喪失了對優美插圖的欣賞。

識字敏感期教育有用論認為:

第一,識字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兒的智商。幼兒(尤其是6歲以前的幼兒)往往是通過右腦整體識別的模式來識字的,嬰幼兒在識字的過程中,是將字形、字音同實物直接聯繫起來記憶的,所以幼兒識字有利於右腦的開發。從理論上說,3~5歲是幼兒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也是開發智力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如果學習漢字,可以有利地促進其智力的發展。

第二,文字是人們學習各種知識的工具,越早接觸和運用,越能熟能生巧、運用自如。比如在幼兒的諸項素質中,理解力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很好的理解力,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識、處理問題、與人溝通。這也是很多剛入學的家長普遍反應的問題,一些幼兒在進入小學後總是不能很好地完成語文的閱讀理解和數學的應用題,很多就是由於他們對文字理解力太差而造成的。

以上反對與支持的理由都非常充分,那麼孩子到底在什麼年齡段能認識字,過早識字又會對其發展有什麼影響呢?

幼兒識字該不該教?給你的疑惑一個正解

一、幼兒的形狀知覺是逐步發展,一般在小班的時候就能辨別圓形、方形和三角形;中班時就能把兩個小三角形拼成一個大三角形,把兩個半圓拼成一個圓形;大班能認識圓形、菱形、五星、六角形、圓柱體等。幼兒的形狀知覺發展決定了幼兒在四歲左右能識別圖形,因而幼兒在四歲左右能識別字符。漢字是一種特殊的有規則的圖形,而4歲就是圖形知覺的一個敏感期,所以幼兒在四歲左右能認識漢字這種有規則的圖形。

二、 幼兒的理解力是從開始的依靠具體形象來理解逐漸到主要依靠詞的說明來理解。幼兒主要依靠具體性、形象性來理解事物。詞雖然有一定的指引和調節作用,但不能單獨起作用,隨著幼兒年齡、經驗的發展,幼兒就有可能主要依靠詞來理解事物。例如3歲左右的小班幼兒理解故事,很大程度上依靠圖畫或幼兒熟知的事物的形象。幼兒的理解力取決於幼兒的經驗水平及思維水平,他們對關係的理解是從逐步認識到部分與整體之間認識的理解。

從幼兒感知形狀的規律讓我們知道了幼兒到了4歲是有識字的能力了,但即便這樣,幼兒理解力的發展又證明了只有幼兒的經驗與理解力才是成正比的。在幼兒的世界裡,文字能否說明和保存其意義,主要依賴於幼兒是否有過與這種意義相關的事物的接觸。例如“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如果幼兒在城市裡沒有看到過這樣場景的經驗,所以對於此類情況對於幼兒來說他是不大理解的。即使知道意思,也沒有深切的體驗而記憶深刻,只是像念順口溜一樣念過去就算了。所以這時候讀古詩就是死記硬背,沒有任何的意義。

當幼兒在4歲左右的圖形知覺發展的敏感期,這個時候能辨別圖形時,他們就能分辨字形,因此可以認識一些字,所以社會上出現一些“識字神童”並不稀奇。但從兒童發展的特點來講,這時的認字主要是對字形的再認,因為此時幼兒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認字就像辨認圖形一樣,而且漢字中有許多是象形文字,如日、月、山等。幼兒把這些字當做一個圖畫來認識,他們雖然會讀,但不能清楚地知道字的細節,往往會把近似的字混淆,比如當“水”和“木”放在一起時。有時甚至會把組成一個詞的字混淆,比如把“體”讀成“身”。

幼兒識字該不該教?給你的疑惑一個正解

基於以上的原因,對於幼兒識字教育,我提出這樣的一些建議:

在識字的過程中要著力於發展幼兒的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對於幼兒日後的發展來說,這些能力的獲得,要比識字本身更有意義。 幼兒期最重要的培養目標應該是求得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識字教育應是全面教育中有機的一環,應對各項教育起積極的交互作用。

1.讓幼兒在寫寫畫畫的過程中體驗文字符號的功能,培養書寫興趣。如:

①準備供幼兒隨時取放的紙、筆等材料,也可利用沙地、樹枝等自然材料,滿足幼兒自由塗畫的需要。

②鼓勵幼兒將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或故事畫下來並講給別人聽,讓幼兒體會寫寫畫畫的方式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③把幼兒講過的事情用文字記錄下來,並念給他聽,使幼兒知道說的話可以用文字記錄下來,從中體會文字的用途。

2. 在繪畫和遊戲中做必要的書寫準備,如:

①通過把虛線畫出的圖形輪廓連成實線等遊戲,促進手眼協調,同時幫助幼兒學習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的運筆技能。

②鼓勵幼兒學習書寫自己的名字。

③提醒幼兒寫畫時保持正確姿勢。

通過利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引導,可以讓幼兒自然而然地對文字產生興趣,如果這個時候用機械記憶和強化訓練的方式讓幼兒過早識字,是不符合其學習特點和接受能力的。

幼兒識字該不該教?給你的疑惑一個正解

我們的祖先用他們的智慧和想象造出了中國漢字,在孩子們眼睛裡,圖案和蘊意巧妙結合的文字就象看一張簡單的畫,孩子在入學前後的大班階段,對文字的興趣逐漸變濃了,就比如我家5歲多的萌萌,經常拿著不認識的字來問我:“媽媽,告訴我這是什麼字”。有時候前後兩個字認識,就很容易猜測出中間的字念什麼,但是她也許是怕猜錯了,所以也會來跟我確定一下。所有這些跡象,都表明幼兒這個時候內心深處對漢字有一種強烈的探索和認知慾望,因此,就可以從孩子最樂於瞭解的內容入手,逐一創設了一個有字的空間。

第一,幼兒的成長的確是由一個又一個的“敏感期”組成的。當然每個孩子出現各個敏感期的時間是有個體差異的。在“識字”敏感期,孩子會本能地產生對識字的迫切需求,而且記憶能力特別出色,識記速度快、數量多、記得牢,識記過程也特別輕鬆。如果家長能及時抓住這個敏感期,加以引導,孩子完全可以從識字中自然而然地尋找到快樂,這種所謂的學習並無任何負擔,和從遊戲中感受到的快樂是一樣的。只要不拔苗助長,選擇合適的時機和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是有益無害的。

第二,在教孩子識字的過程中,目的並不在於她認識了多少字,而是為了培養孩子善於從生活中學習的習慣,甚至是觀察細微事物區別的習慣,比如“人”和“入”字,“未”和“末”字的識別對幼小孩子來說是需要仔細觀察和辨認的。所以千萬不要以孩子認識了多少字作為教育行為的評價指標,只要孩子養成了學習的習慣和興趣,就是最大的成功。

第三,遵守順勢而為的原則,當孩子已經表現出強烈的識字興趣時,家長沒有必要恐慌,更沒有必要拿出各種識字有害的理論作為自己拒絕教孩子的擋箭牌,順勢而為,從生活中的點滴入手,從教孩子認馬路上的標牌、商場的物品名稱等做起,效果就遠比把孩子送到專門的識字興趣班效果來的好。

如果在幼兒對識字有興趣的前提下,家長是可以適當教給孩子一些漢字的,但要注意應在生活情境中,對應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詞,幼兒是較容易掌握的。

有些媽媽會和我說,孩子一提到認字或者學習就沒有興趣,那麼該如何讓孩子快樂的識字呢?這當然也需要一些小技巧和小創新來引導孩子。在教孩子識字的過程中,成年人要設計多種多樣的遊戲來誘導孩子,使孩子感到識字能獲得歡樂,把識字當作每天必不可少的遊戲活動,在不知不覺中識字、脫盲。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教者有心,學者無意”。

"
幼兒識字該不該教?給你的疑惑一個正解

這幾天親子交流群的媽媽們,對於孩子寫字的問題提出了很多的看法。如何看待幼兒識字?孩子幾歲學習識字合適?孩子不願意學習識字怎麼辦?幼兒識字過早優沒有什麼危害?家長們的提問,也代表了現在眾多家長所想,所以關於這個問題,我從個人角度分析一下,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啟示的作用。

首先,關於幼兒識字的利弊,一直是一個眾說紛紜的話題,有的人認為幼兒是完全可以識字的,只要抓住孩子的識字敏感期,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孩子今後智力和學業成績的提升都是大有脾益的。有的人認為,過早讓幼兒識字會影響了孩子的認知規律發展。不同的觀點,也有各自的理論支持,讓我們來看看大家的依據:

識字過早有害論者認為:

第一,過早的識字打破了兒童的正常身心發展規律。按照皮亞傑的理論,兒童在前運算階段(2-7歲),開始使用大量心理符號來表徵他所遇到的事物和事件。但是這個符號不是我們說的認字,而是用一個事物代表另外一個事物,比如用積木代表小汽車;這個階段,語言是最明顯的使用符號的手段。這個年齡的孩子對抽象的知識是沒有足夠的認知理解力的。由具體的實物、到語言、到圖形,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根據孩子符號思維的發展,2-7歲這個階段還被分為:前概念期(2-4歲)和直覺期(4-7歲)皮亞傑認為,從有很強的好奇心、凡事都要動手操作的嬰幼兒,轉變為使用符號且有思維能力的學前兒童,是非常了不起的事。做為家長不應該人為干預孩子這個發展階段,肆意讓它提前。

第二,過早的抽象學習,阻礙了孩子認識真實的世界。

低幼孩子天生就會對身邊的世界充滿好奇,他會盡自己的可能去探索和發現周圍的事物。當孩子還沒有對真實世界具備足夠的觀察和體驗時,如果過早地進行抽象知識學習,會把孩子的注意力人為地轉向對抽象符號的關注,從而喪失很多在真實世界中的體驗和思考。尤其是過早進行了識字的孩子在親子閱讀時,會將從圖的關注轉移到對文字的關注上,喪失了對優美插圖的欣賞。

識字敏感期教育有用論認為:

第一,識字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兒的智商。幼兒(尤其是6歲以前的幼兒)往往是通過右腦整體識別的模式來識字的,嬰幼兒在識字的過程中,是將字形、字音同實物直接聯繫起來記憶的,所以幼兒識字有利於右腦的開發。從理論上說,3~5歲是幼兒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也是開發智力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如果學習漢字,可以有利地促進其智力的發展。

第二,文字是人們學習各種知識的工具,越早接觸和運用,越能熟能生巧、運用自如。比如在幼兒的諸項素質中,理解力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很好的理解力,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識、處理問題、與人溝通。這也是很多剛入學的家長普遍反應的問題,一些幼兒在進入小學後總是不能很好地完成語文的閱讀理解和數學的應用題,很多就是由於他們對文字理解力太差而造成的。

以上反對與支持的理由都非常充分,那麼孩子到底在什麼年齡段能認識字,過早識字又會對其發展有什麼影響呢?

幼兒識字該不該教?給你的疑惑一個正解

一、幼兒的形狀知覺是逐步發展,一般在小班的時候就能辨別圓形、方形和三角形;中班時就能把兩個小三角形拼成一個大三角形,把兩個半圓拼成一個圓形;大班能認識圓形、菱形、五星、六角形、圓柱體等。幼兒的形狀知覺發展決定了幼兒在四歲左右能識別圖形,因而幼兒在四歲左右能識別字符。漢字是一種特殊的有規則的圖形,而4歲就是圖形知覺的一個敏感期,所以幼兒在四歲左右能認識漢字這種有規則的圖形。

二、 幼兒的理解力是從開始的依靠具體形象來理解逐漸到主要依靠詞的說明來理解。幼兒主要依靠具體性、形象性來理解事物。詞雖然有一定的指引和調節作用,但不能單獨起作用,隨著幼兒年齡、經驗的發展,幼兒就有可能主要依靠詞來理解事物。例如3歲左右的小班幼兒理解故事,很大程度上依靠圖畫或幼兒熟知的事物的形象。幼兒的理解力取決於幼兒的經驗水平及思維水平,他們對關係的理解是從逐步認識到部分與整體之間認識的理解。

從幼兒感知形狀的規律讓我們知道了幼兒到了4歲是有識字的能力了,但即便這樣,幼兒理解力的發展又證明了只有幼兒的經驗與理解力才是成正比的。在幼兒的世界裡,文字能否說明和保存其意義,主要依賴於幼兒是否有過與這種意義相關的事物的接觸。例如“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如果幼兒在城市裡沒有看到過這樣場景的經驗,所以對於此類情況對於幼兒來說他是不大理解的。即使知道意思,也沒有深切的體驗而記憶深刻,只是像念順口溜一樣念過去就算了。所以這時候讀古詩就是死記硬背,沒有任何的意義。

當幼兒在4歲左右的圖形知覺發展的敏感期,這個時候能辨別圖形時,他們就能分辨字形,因此可以認識一些字,所以社會上出現一些“識字神童”並不稀奇。但從兒童發展的特點來講,這時的認字主要是對字形的再認,因為此時幼兒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認字就像辨認圖形一樣,而且漢字中有許多是象形文字,如日、月、山等。幼兒把這些字當做一個圖畫來認識,他們雖然會讀,但不能清楚地知道字的細節,往往會把近似的字混淆,比如當“水”和“木”放在一起時。有時甚至會把組成一個詞的字混淆,比如把“體”讀成“身”。

幼兒識字該不該教?給你的疑惑一個正解

基於以上的原因,對於幼兒識字教育,我提出這樣的一些建議:

在識字的過程中要著力於發展幼兒的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對於幼兒日後的發展來說,這些能力的獲得,要比識字本身更有意義。 幼兒期最重要的培養目標應該是求得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識字教育應是全面教育中有機的一環,應對各項教育起積極的交互作用。

1.讓幼兒在寫寫畫畫的過程中體驗文字符號的功能,培養書寫興趣。如:

①準備供幼兒隨時取放的紙、筆等材料,也可利用沙地、樹枝等自然材料,滿足幼兒自由塗畫的需要。

②鼓勵幼兒將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或故事畫下來並講給別人聽,讓幼兒體會寫寫畫畫的方式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③把幼兒講過的事情用文字記錄下來,並念給他聽,使幼兒知道說的話可以用文字記錄下來,從中體會文字的用途。

2. 在繪畫和遊戲中做必要的書寫準備,如:

①通過把虛線畫出的圖形輪廓連成實線等遊戲,促進手眼協調,同時幫助幼兒學習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的運筆技能。

②鼓勵幼兒學習書寫自己的名字。

③提醒幼兒寫畫時保持正確姿勢。

通過利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引導,可以讓幼兒自然而然地對文字產生興趣,如果這個時候用機械記憶和強化訓練的方式讓幼兒過早識字,是不符合其學習特點和接受能力的。

幼兒識字該不該教?給你的疑惑一個正解

我們的祖先用他們的智慧和想象造出了中國漢字,在孩子們眼睛裡,圖案和蘊意巧妙結合的文字就象看一張簡單的畫,孩子在入學前後的大班階段,對文字的興趣逐漸變濃了,就比如我家5歲多的萌萌,經常拿著不認識的字來問我:“媽媽,告訴我這是什麼字”。有時候前後兩個字認識,就很容易猜測出中間的字念什麼,但是她也許是怕猜錯了,所以也會來跟我確定一下。所有這些跡象,都表明幼兒這個時候內心深處對漢字有一種強烈的探索和認知慾望,因此,就可以從孩子最樂於瞭解的內容入手,逐一創設了一個有字的空間。

第一,幼兒的成長的確是由一個又一個的“敏感期”組成的。當然每個孩子出現各個敏感期的時間是有個體差異的。在“識字”敏感期,孩子會本能地產生對識字的迫切需求,而且記憶能力特別出色,識記速度快、數量多、記得牢,識記過程也特別輕鬆。如果家長能及時抓住這個敏感期,加以引導,孩子完全可以從識字中自然而然地尋找到快樂,這種所謂的學習並無任何負擔,和從遊戲中感受到的快樂是一樣的。只要不拔苗助長,選擇合適的時機和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是有益無害的。

第二,在教孩子識字的過程中,目的並不在於她認識了多少字,而是為了培養孩子善於從生活中學習的習慣,甚至是觀察細微事物區別的習慣,比如“人”和“入”字,“未”和“末”字的識別對幼小孩子來說是需要仔細觀察和辨認的。所以千萬不要以孩子認識了多少字作為教育行為的評價指標,只要孩子養成了學習的習慣和興趣,就是最大的成功。

第三,遵守順勢而為的原則,當孩子已經表現出強烈的識字興趣時,家長沒有必要恐慌,更沒有必要拿出各種識字有害的理論作為自己拒絕教孩子的擋箭牌,順勢而為,從生活中的點滴入手,從教孩子認馬路上的標牌、商場的物品名稱等做起,效果就遠比把孩子送到專門的識字興趣班效果來的好。

如果在幼兒對識字有興趣的前提下,家長是可以適當教給孩子一些漢字的,但要注意應在生活情境中,對應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詞,幼兒是較容易掌握的。

有些媽媽會和我說,孩子一提到認字或者學習就沒有興趣,那麼該如何讓孩子快樂的識字呢?這當然也需要一些小技巧和小創新來引導孩子。在教孩子識字的過程中,成年人要設計多種多樣的遊戲來誘導孩子,使孩子感到識字能獲得歡樂,把識字當作每天必不可少的遊戲活動,在不知不覺中識字、脫盲。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教者有心,學者無意”。

幼兒識字該不該教?給你的疑惑一個正解

該怎樣把識字與遊戲結合起來,使孩子感到有趣而樂於接受呢?下面講幾種遊戲識字的方法:

1.捉迷藏:即把字卡藏到容易找的地方讓孩子找。找到了,讀一讀,表揚一番。也可讓孩子去藏字,媽媽找字,讀字。

2.玩玩具:跟孩子玩什麼玩具,就在玩具上寫上相應的字,讓孩子認讀。

3.做動作:邊教字邊做動作;教“跳”字做一個青蛙跳的動作;……等等。凡是動詞都可以做相應的動作,加深印象。

4.裝表情:教育些帶感情色彩的動詞和形容詞要有臉部表情。如教“笑”字,要帶動孩子哈哈大笑,教“哭”字要和孩子一起裝作哭的樣子;動作、表情的適當誇張,可加深孩子識記。

5.釣魚識字:把字卡當作魚撤在地上,讓孩子去“釣”,釣來一個字卡教一個字,此法可把孩子認過的字當作魚讓孩子釣。成人讀一個字,孩子必須釣到那個字,讀出那個字才算釣到了“魚”。也可以幾個孩子比賽看誰換釣到“魚”。這方法用來複習鞏固效果好。

6.表演識字:讓孩子表演他最喜歡做的遊戲,如孩子喜歡當小大夫,就讓他坐到寫有醫生的位置上,對病人問這問那,用一聽筒在聽,開藥方,打針……醫”、“藥”、“病”、“針”等,就不會太難。

7.吃東西識字:孩子在吃東西時,往往是最高興的,這時教他識讀字,興趣也會高些。如削菠蘿時教“菠”、“蘿”,切西瓜時教“西”、“瓜”,吃棒冰或糖果時教包糖紙上的那些字。

8.講故事識字:給孩子講故事,邊講邊把故事中主要人物,關鍵情節在黑板上寫下來認一認,講完故事後讀一讀,讓孩子複述時再認一認。這樣既不影響講故事、故事,認了字又可使孩子把故事情節記得更牢。

9.遊動物園識字:把許多字卡圍成一圈當作動物園的圍牆,“圍牆”裡面放許多寫有各種動物名字的字卡。說有許多小朋友要上動物園去玩,開哪個門進去呢?看門人說走“××”門進去安全,如果開錯門,老虎會逃出來咬人的,這時候要孩子去“××”門,開對了才能進動物園,開錯了重開。進了“動物園”讓孩子撿一個個的字卡來問:“媽媽,這是什麼呀?”媽媽說:“唷,好大的大老虎的‘虎’字…”如果場地大,還可在動物園內再分隔成幾個“猴”、“虎山”、“雞禽館”、“熊貓館”之類的小圈圈,可以把各種飛禽走獸的名詞都教孩子認讀。此法複習舊字,認新字,效果都很好。

10.踩字過河識字:地上畫兩條平行直線當作是一條河,河中間放若干個字卡當作“橋”,孩子要從“橋”上“過”河去,先要讀出一個字才能上前踩中跨到前面的這個字上,讀錯了重教重讀。過了“河”還要從“橋”上返回來,再一個字一個字讀過來複習一遍,能做到一字不錯返回來的要大大表揚。

11.教布娃娃識字:讓孩子當小老師,讓布娃娃、絨毛狗、小熊、猩猩、企鵝、大熊貓等絨布玩具當學生,成人當班長喊“起立、坐下”識字……此法用來複習已經學過的舊字有很好的效果。

12.出門之前識字:讓孩子上兒童公園前,先要認一認“兒童公園”四個字。凡是孩子迫切要求出去玩的時候,都可以先識幾個字再行動,到外婆家去也可以學“外婆”兩字,認認外婆家居住和街道、村莊、門牌號碼等。

媽媽們教孩子識字其實是沒有什麼固定方法的。隨時隨地,就地取材,靈活多變,多種方式,互相結合,相互補益,才是最根本有效的方法。以上就是對於幼兒識字利與弊的一些分析,希望能夠幫您解決了心中的疑惑,一起助力孩子的成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