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攀比成風,球鞋三千一雙!他不是任性只是你忽略了這件事

上午去休息室,聽見同事老曹在抱怨“現在的孩子太任性,根本不顧父母的死活!”。

原來週末老曹帶著上初中的兒子去買鞋,兒子選中了一雙最新歀球鞋,老曹直言看了價籤差點嚇出心臟病來,一雙鞋3299,都快頂他老婆半個月工資了。但兒子吃了秤砣似得非要買,還理直氣壯的說“班裡和我玩的好的小夥伴都是這款鞋子,我不買,你讓我怎麼跟他們一起玩?”

孩子攀比成風,球鞋三千一雙!他不是任性只是你忽略了這件事

老曹無奈的問,“現在的孩子都是靠鞋交朋友的嗎?”是不是靠鞋子交朋友我不知道,但孩子們喜歡攀比這卻是事實。面對孩子的攀比之心,家長也無可奈何,要麼選擇置之不理,要麼咬牙滿足。但對於孩子為什麼熱衷於攀比,很少去思考。更多的家長只會簡單粗暴的給孩子貼一個“任性”或“不懂事”的標籤。

其實,孩子愛攀比是有原因的。

首先,愛攀比並不是任性,而是自卑。

老曹的兒子為什麼會提出不符合自身需求的無理要求呢?是因為自卑,他想通過那雙最新歀的鞋找回自己的優越感。

孩子攀比成風,球鞋三千一雙!他不是任性只是你忽略了這件事

心理學家跟蹤了一千位3到15歲的孩子,發現環境力量會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當環境造成了孩子的自卑、脆弱和不安全感時,這些感覺會反過來對孩子的精神、心理產生刺激作用。換句話說,當孩子感到不如他人時,會產生自卑心理。為了反抗這種刺激,孩子就會下定決心擺脫這種狀態達到新的高度,以獲得一種平等甚至優越的感覺。

就像老曹的兒子,看到好朋友都有了最新款的球鞋,在這種刺激下,大腦會發出一個信號“你被他們甩開了!”。為了擺脫這種狀態,他只好求助於父親,讓父親替他買雙新鞋,以來獲取平衡。

其次,愛攀比是人的本性。

我們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小夥伴買了新玩具,自家熊孩子要跟風買一個;小夥伴有了新寵物,熊孩子又要跟風。別人買啥他買啥,從來不考慮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反正就是“和小夥伴比不能輸了”。我們生氣熊孩子不懂事,不懂得體諒父母,但其實愛攀比、愛跟風並不是孩子的錯,這一切都是寫在我們的基因裡。

孩子攀比成風,球鞋三千一雙!他不是任性只是你忽略了這件事

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兒童教育心理學》中提到: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都有一種在任何環境下都要追求優越的衝動。人的本性無法容忍長期的低下和屈從,被蔑視和被侮辱、不安全感和自卑感,總會使人產生渴望登攀更高一級目標的願望,以獲得補償和達到完美。

其實很好理解,那些不喜歡攀比,安於現狀的基因,早在一次次食物爭奪、底盤爭鬥中消失了。

最後,家長潛移默化的影響。

網上曾流行這樣一段吐槽:“茫茫宇宙中,有一種神奇的生物。這種生物不玩遊戲,不聊QQ,天天就知道學習,回回年級第一。這種生物考清華,望北大,能考碩士、博士、聖鬥士,還能升級黃金、白金和水晶級,這種生物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他們就是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別人家的孩子!”

孩子攀比成風,球鞋三千一雙!他不是任性只是你忽略了這件事

這是很多家庭的真實寫照,父母有意無意的拿自己孩子和別人家孩子比較,他們堅信只有認清差距才能奮發圖強,所以他們擅長放大自己孩子與別人家孩子的差距,隔壁老王家孩子會跳舞,我家孩子也要會跳,還要跳得比她好;樓上老張家孩子會編程,我家孩子以後就照著黑客培養。

在這種壓力下,孩子會越來越在意他人的看法,並習慣將自己和他人進行比較,尋找優越感。試想,你周圍都是愛攀比的人,你能倖免嗎?

那麼,家長要怎樣正確引導孩子放下攀比,追求優越感呢?

當然面對攀比,家長不能簡單粗暴的拒絕,或是毫無限度的滿足,我們應該有理有據、張弛有度的引導孩子放下攀比之心。

孩子攀比成風,球鞋三千一雙!他不是任性只是你忽略了這件事

首先,應該鼓勵孩子直面自卑。

前面我們說了孩子為了擺脫自卑獲取優越感,會產生努力向上的願望,自卑感越強烈,他努力向上的目標就會定得越高。一旦渴望得到認可的願望過於強烈,就會產生嫉妒心理。這樣的孩子為了證明、抬高自己的價值,很容易做出刻意詆譭中傷、羞辱對方的卑劣行徑,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事例。

山東淄博市曾發生過一起中學生殺人案,初三學生秦子康,持刀殺死了同學馬自然。秦子康說:“因為你是第一名,我只是第二名,只有殺了你,我才能考第一”。妒忌之心矇蔽了這個孩子的雙眼,他趁馬自然放學回家,揮刀直捅同學的心臟,又在同學胸前和背後連捅數十刀,刀刀斃命,凶殘程度慘不忍睹。

家長要如何避免類似的悲劇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教會孩子直面自卑。自卑不可怕,不敢面對才可怕。

我們應該告訴孩子:每一個人都是不完美的,尺有所長、寸有所短,你在某方面的不足可能正是你獨一無二的閃光點。當然我們也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肯定孩子的努力。多對孩子說些鼓勵的話,比如:“雖然你的球鞋不如同學的貴,但你在球場上的那個投籃姿勢簡直帥呆了!”

孩子攀比成風,球鞋三千一雙!他不是任性只是你忽略了這件事

其次,設定有意義的目標。

前面我們說到了,孩子愛攀比其實是追求優越感。但孩子對這種追求是否有價值、是否有益並不能明確的判斷。比如同事老曹的孩子,在他的世界觀裡,和同學一樣、不搞特殊就是有益,所以他會費經心思的去買一雙同款球鞋。

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曾說“教育者要培養孩子的社會意識,要加強孩子對社會價值的認同感。否則,孩子對優越感的追求會偏離社會價值觀,最終演化為問題兒童”。簡單的說,其實就是父母應該告訴孩子哪種優越感值得去追,哪種目標才有意義。

倘若,少年秦子康的父母平時就告訴兒子“學習成績不能代表一切,分數高低不影響你成為一個善良的人。”那麼悲劇是否就可能避免呢?

孩子攀比成風,球鞋三千一雙!他不是任性只是你忽略了這件事

最後,培養孩子延遲滿足。

心理學家發現,由於孩子在幼兒時期常常能夠獲得來自不同方面的支持和幫助,這讓孩子認為自己將來一定也會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於是很多孩子會想“別人有的我也必須要有”。要矯正這種誤解,家長可以在當孩子提出特別想要某個東西,而這個東西又是可以滿足時,採取延遲滿足的方式。

你可以和孩子作一個約定,讓他通過努力實現自己的願望。比如:要買新玩具,那就積累5朵小紅花。每次獲得“獎勵”的過程其實就是在培養孩子等待的能力,這可以讓孩子意識到自己不需要通過攀比,而通過努力也能獲得滿足感。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可以讓孩子嘗試自我監督。

孩子攀比成風,球鞋三千一雙!他不是任性只是你忽略了這件事

《自卑與超越》一書中寫道:“但凡有些成就的人,都在追求屬於自己獨有的一種優越感。它取決於人們賦予生命的意義。這種意義不單單是浮於表面,而是體現在一個人生活態度和生活模式上。”所以,面對愛攀比的孩子,家長不用過分擔心,那是孩子放錯位置的優越感,只要合理引導就能產生更大的價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