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不陪,孩子不做?孩子寫作業不獨立,多是“路徑依賴”導致的'

不完美媽媽 讀書 大學 文章 尼莫媽媽日記 2019-08-22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讀書寫作業應不應該由父母陪同?相信有的人會說:學習是自己的事,沒有必要陪著孩子寫作業;又有另一種觀點:這是必須要的。

那麼,孩子寫作業究竟有沒有必要父母的陪同呢?我覺得,陪孩子寫作業需要方法,需要正確的陪伴。

領居家的孩子辰辰讀書了,他的父母焦慮了。他們有太多的"不知道",比如孩子在家做作業需不需要陪同呢。他們也問了其他父母,得到的確是不同的看法。

父母A說:孩子剛上學就要陪著,難道以後長大了初中高中大學也要陪著嗎?陪他到老嗎?在學校老師會教育他們,我們沒必要還要陪著寫作業,讓他獨立完成。

父母B說:必須陪,剛上學的孩子他們只想著玩,哪裡會自覺,一定要盯著。

最後辰辰的父母做出了選擇:陪同。

但是她的陪同不是一直盯著孩子寫一字一句,而是"各司其職"。孩子在一邊學習,她也在學習,她學習孩子在什麼年齡段該怎麼教育,該用什麼方式去對待他。瞭解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身心特點,該如何用正確的方法去教育孩子。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讀書寫作業應不應該由父母陪同?相信有的人會說:學習是自己的事,沒有必要陪著孩子寫作業;又有另一種觀點:這是必須要的。

那麼,孩子寫作業究竟有沒有必要父母的陪同呢?我覺得,陪孩子寫作業需要方法,需要正確的陪伴。

領居家的孩子辰辰讀書了,他的父母焦慮了。他們有太多的"不知道",比如孩子在家做作業需不需要陪同呢。他們也問了其他父母,得到的確是不同的看法。

父母A說:孩子剛上學就要陪著,難道以後長大了初中高中大學也要陪著嗎?陪他到老嗎?在學校老師會教育他們,我們沒必要還要陪著寫作業,讓他獨立完成。

父母B說:必須陪,剛上學的孩子他們只想著玩,哪裡會自覺,一定要盯著。

最後辰辰的父母做出了選擇:陪同。

但是她的陪同不是一直盯著孩子寫一字一句,而是"各司其職"。孩子在一邊學習,她也在學習,她學習孩子在什麼年齡段該怎麼教育,該用什麼方式去對待他。瞭解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身心特點,該如何用正確的方法去教育孩子。

家長不陪,孩子不做?孩子寫作業不獨立,多是“路徑依賴”導致的

家長要知道:陪伴≠盯

陪伴孩子寫作業在一定的階段是有必要的,但是陪伴不是像看犯人一樣盯著孩子。究竟如何去把握這個度呢?這就是一個值得學習和研究的問題,如何做到在陪伴中培養孩子的自律與獨立就是我們要面對的問題。

之前有一個寶媽私信我說:家裡的孩子寫作業必須要盯著看著,看著他的時候就認真作業,可是一旦她轉身離開去做點什麼事,孩子就開始不專心,玩筆弄頭髮等各種小動作。那麼,我們作為父母這時候是不是該想想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教育的方式哪裡出現了問題?

為什麼孩子等你一離開就開始不專心,是不是我們營造的範圍太過緊張,像監工一樣。那麼這時候我們是不是可以換一下方式?在陪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可以試著和孩子討論,可以問他這道題為什麼這樣做呢,從中瞭解孩子的想法和困惑。如果一味地陪同,只會讓孩子在學習的道路上有"路徑依賴"

一味”陪同“會讓孩子產生”路徑依賴“

  • 那麼什麼是"路徑依賴"呢?

”路徑依賴“指人類社會中的技術演進或制度變遷均有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即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還是"壞")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如果父母陪孩子寫作業沒有方法,讓孩子產生依賴,最終會讓孩子進入這種"路徑依賴"中。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讀書寫作業應不應該由父母陪同?相信有的人會說:學習是自己的事,沒有必要陪著孩子寫作業;又有另一種觀點:這是必須要的。

那麼,孩子寫作業究竟有沒有必要父母的陪同呢?我覺得,陪孩子寫作業需要方法,需要正確的陪伴。

領居家的孩子辰辰讀書了,他的父母焦慮了。他們有太多的"不知道",比如孩子在家做作業需不需要陪同呢。他們也問了其他父母,得到的確是不同的看法。

父母A說:孩子剛上學就要陪著,難道以後長大了初中高中大學也要陪著嗎?陪他到老嗎?在學校老師會教育他們,我們沒必要還要陪著寫作業,讓他獨立完成。

父母B說:必須陪,剛上學的孩子他們只想著玩,哪裡會自覺,一定要盯著。

最後辰辰的父母做出了選擇:陪同。

但是她的陪同不是一直盯著孩子寫一字一句,而是"各司其職"。孩子在一邊學習,她也在學習,她學習孩子在什麼年齡段該怎麼教育,該用什麼方式去對待他。瞭解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身心特點,該如何用正確的方法去教育孩子。

家長不陪,孩子不做?孩子寫作業不獨立,多是“路徑依賴”導致的

家長要知道:陪伴≠盯

陪伴孩子寫作業在一定的階段是有必要的,但是陪伴不是像看犯人一樣盯著孩子。究竟如何去把握這個度呢?這就是一個值得學習和研究的問題,如何做到在陪伴中培養孩子的自律與獨立就是我們要面對的問題。

之前有一個寶媽私信我說:家裡的孩子寫作業必須要盯著看著,看著他的時候就認真作業,可是一旦她轉身離開去做點什麼事,孩子就開始不專心,玩筆弄頭髮等各種小動作。那麼,我們作為父母這時候是不是該想想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教育的方式哪裡出現了問題?

為什麼孩子等你一離開就開始不專心,是不是我們營造的範圍太過緊張,像監工一樣。那麼這時候我們是不是可以換一下方式?在陪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可以試著和孩子討論,可以問他這道題為什麼這樣做呢,從中瞭解孩子的想法和困惑。如果一味地陪同,只會讓孩子在學習的道路上有"路徑依賴"

一味”陪同“會讓孩子產生”路徑依賴“

  • 那麼什麼是"路徑依賴"呢?

”路徑依賴“指人類社會中的技術演進或制度變遷均有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即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還是"壞")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如果父母陪孩子寫作業沒有方法,讓孩子產生依賴,最終會讓孩子進入這種"路徑依賴"中。

家長不陪,孩子不做?孩子寫作業不獨立,多是“路徑依賴”導致的

那麼"路徑依賴"會導致什麼嚴重的後果呢?

(1) 讓孩子產生依賴性

如果我們一直在孩子的身邊陪同他們寫作業,沒有講究方法和階段性,最終會導致孩子產生一種錯誤的認識:完成作業也是父母的責任,不陪著我寫完也是爸爸媽媽的責任。這個就是"路徑依賴"的產生,因為平常不管什麼時候父母都陪著寫完作業,一旦不陪著完成孩子就沒有自己獨立去完成。

很多媽媽為了孩子的成績,幫孩子抄筆記、做錯題本等,把這些本該孩子做的事自己包攬身上,素不知這就是導致孩子產生惰性的原因。在這一過程中,孩子會變得有依賴性,學習態度也會變得散漫,心理可能產生了一個錯誤的意識:反正我不會做的媽媽會幫我做。

母親替孩子打理一切的行為也會使孩子變得丟三落四,做事情沒有自己的計劃,這樣的陪同只會適得其反。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讀書寫作業應不應該由父母陪同?相信有的人會說:學習是自己的事,沒有必要陪著孩子寫作業;又有另一種觀點:這是必須要的。

那麼,孩子寫作業究竟有沒有必要父母的陪同呢?我覺得,陪孩子寫作業需要方法,需要正確的陪伴。

領居家的孩子辰辰讀書了,他的父母焦慮了。他們有太多的"不知道",比如孩子在家做作業需不需要陪同呢。他們也問了其他父母,得到的確是不同的看法。

父母A說:孩子剛上學就要陪著,難道以後長大了初中高中大學也要陪著嗎?陪他到老嗎?在學校老師會教育他們,我們沒必要還要陪著寫作業,讓他獨立完成。

父母B說:必須陪,剛上學的孩子他們只想著玩,哪裡會自覺,一定要盯著。

最後辰辰的父母做出了選擇:陪同。

但是她的陪同不是一直盯著孩子寫一字一句,而是"各司其職"。孩子在一邊學習,她也在學習,她學習孩子在什麼年齡段該怎麼教育,該用什麼方式去對待他。瞭解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身心特點,該如何用正確的方法去教育孩子。

家長不陪,孩子不做?孩子寫作業不獨立,多是“路徑依賴”導致的

家長要知道:陪伴≠盯

陪伴孩子寫作業在一定的階段是有必要的,但是陪伴不是像看犯人一樣盯著孩子。究竟如何去把握這個度呢?這就是一個值得學習和研究的問題,如何做到在陪伴中培養孩子的自律與獨立就是我們要面對的問題。

之前有一個寶媽私信我說:家裡的孩子寫作業必須要盯著看著,看著他的時候就認真作業,可是一旦她轉身離開去做點什麼事,孩子就開始不專心,玩筆弄頭髮等各種小動作。那麼,我們作為父母這時候是不是該想想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教育的方式哪裡出現了問題?

為什麼孩子等你一離開就開始不專心,是不是我們營造的範圍太過緊張,像監工一樣。那麼這時候我們是不是可以換一下方式?在陪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可以試著和孩子討論,可以問他這道題為什麼這樣做呢,從中瞭解孩子的想法和困惑。如果一味地陪同,只會讓孩子在學習的道路上有"路徑依賴"

一味”陪同“會讓孩子產生”路徑依賴“

  • 那麼什麼是"路徑依賴"呢?

”路徑依賴“指人類社會中的技術演進或制度變遷均有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即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還是"壞")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如果父母陪孩子寫作業沒有方法,讓孩子產生依賴,最終會讓孩子進入這種"路徑依賴"中。

家長不陪,孩子不做?孩子寫作業不獨立,多是“路徑依賴”導致的

那麼"路徑依賴"會導致什麼嚴重的後果呢?

(1) 讓孩子產生依賴性

如果我們一直在孩子的身邊陪同他們寫作業,沒有講究方法和階段性,最終會導致孩子產生一種錯誤的認識:完成作業也是父母的責任,不陪著我寫完也是爸爸媽媽的責任。這個就是"路徑依賴"的產生,因為平常不管什麼時候父母都陪著寫完作業,一旦不陪著完成孩子就沒有自己獨立去完成。

很多媽媽為了孩子的成績,幫孩子抄筆記、做錯題本等,把這些本該孩子做的事自己包攬身上,素不知這就是導致孩子產生惰性的原因。在這一過程中,孩子會變得有依賴性,學習態度也會變得散漫,心理可能產生了一個錯誤的意識:反正我不會做的媽媽會幫我做。

母親替孩子打理一切的行為也會使孩子變得丟三落四,做事情沒有自己的計劃,這樣的陪同只會適得其反。

家長不陪,孩子不做?孩子寫作業不獨立,多是“路徑依賴”導致的

(2) 削弱孩子獨立學習的主動性

在我們每次的無條件陪伴寫作業中,孩子會產生一種依賴意識,漸漸的失去獨立行動的能力。自己做事情的主動意識就變得薄弱,思想上有依賴行為上就會怠慢拖延。這是不好習慣的養成。

國內外大量的心理學研究表明:父母積極參與有利於提高孩子的學業成績和改善學習態度。但是陪伴的方式不對,則會出現相反的效果。建議父母在陪讀的過程中只在旁邊引導,給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空間,給予必要的幫助。

變"學習陪讀"為"心理陪讀",在孩子遇到一些問題事鼓勵孩子先自己想著怎麼去解決,實在自己解決不了的父母再提醒一些一起解決。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讀書寫作業應不應該由父母陪同?相信有的人會說:學習是自己的事,沒有必要陪著孩子寫作業;又有另一種觀點:這是必須要的。

那麼,孩子寫作業究竟有沒有必要父母的陪同呢?我覺得,陪孩子寫作業需要方法,需要正確的陪伴。

領居家的孩子辰辰讀書了,他的父母焦慮了。他們有太多的"不知道",比如孩子在家做作業需不需要陪同呢。他們也問了其他父母,得到的確是不同的看法。

父母A說:孩子剛上學就要陪著,難道以後長大了初中高中大學也要陪著嗎?陪他到老嗎?在學校老師會教育他們,我們沒必要還要陪著寫作業,讓他獨立完成。

父母B說:必須陪,剛上學的孩子他們只想著玩,哪裡會自覺,一定要盯著。

最後辰辰的父母做出了選擇:陪同。

但是她的陪同不是一直盯著孩子寫一字一句,而是"各司其職"。孩子在一邊學習,她也在學習,她學習孩子在什麼年齡段該怎麼教育,該用什麼方式去對待他。瞭解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身心特點,該如何用正確的方法去教育孩子。

家長不陪,孩子不做?孩子寫作業不獨立,多是“路徑依賴”導致的

家長要知道:陪伴≠盯

陪伴孩子寫作業在一定的階段是有必要的,但是陪伴不是像看犯人一樣盯著孩子。究竟如何去把握這個度呢?這就是一個值得學習和研究的問題,如何做到在陪伴中培養孩子的自律與獨立就是我們要面對的問題。

之前有一個寶媽私信我說:家裡的孩子寫作業必須要盯著看著,看著他的時候就認真作業,可是一旦她轉身離開去做點什麼事,孩子就開始不專心,玩筆弄頭髮等各種小動作。那麼,我們作為父母這時候是不是該想想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教育的方式哪裡出現了問題?

為什麼孩子等你一離開就開始不專心,是不是我們營造的範圍太過緊張,像監工一樣。那麼這時候我們是不是可以換一下方式?在陪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可以試著和孩子討論,可以問他這道題為什麼這樣做呢,從中瞭解孩子的想法和困惑。如果一味地陪同,只會讓孩子在學習的道路上有"路徑依賴"

一味”陪同“會讓孩子產生”路徑依賴“

  • 那麼什麼是"路徑依賴"呢?

”路徑依賴“指人類社會中的技術演進或制度變遷均有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即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還是"壞")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如果父母陪孩子寫作業沒有方法,讓孩子產生依賴,最終會讓孩子進入這種"路徑依賴"中。

家長不陪,孩子不做?孩子寫作業不獨立,多是“路徑依賴”導致的

那麼"路徑依賴"會導致什麼嚴重的後果呢?

(1) 讓孩子產生依賴性

如果我們一直在孩子的身邊陪同他們寫作業,沒有講究方法和階段性,最終會導致孩子產生一種錯誤的認識:完成作業也是父母的責任,不陪著我寫完也是爸爸媽媽的責任。這個就是"路徑依賴"的產生,因為平常不管什麼時候父母都陪著寫完作業,一旦不陪著完成孩子就沒有自己獨立去完成。

很多媽媽為了孩子的成績,幫孩子抄筆記、做錯題本等,把這些本該孩子做的事自己包攬身上,素不知這就是導致孩子產生惰性的原因。在這一過程中,孩子會變得有依賴性,學習態度也會變得散漫,心理可能產生了一個錯誤的意識:反正我不會做的媽媽會幫我做。

母親替孩子打理一切的行為也會使孩子變得丟三落四,做事情沒有自己的計劃,這樣的陪同只會適得其反。

家長不陪,孩子不做?孩子寫作業不獨立,多是“路徑依賴”導致的

(2) 削弱孩子獨立學習的主動性

在我們每次的無條件陪伴寫作業中,孩子會產生一種依賴意識,漸漸的失去獨立行動的能力。自己做事情的主動意識就變得薄弱,思想上有依賴行為上就會怠慢拖延。這是不好習慣的養成。

國內外大量的心理學研究表明:父母積極參與有利於提高孩子的學業成績和改善學習態度。但是陪伴的方式不對,則會出現相反的效果。建議父母在陪讀的過程中只在旁邊引導,給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空間,給予必要的幫助。

變"學習陪讀"為"心理陪讀",在孩子遇到一些問題事鼓勵孩子先自己想著怎麼去解決,實在自己解決不了的父母再提醒一些一起解決。

家長不陪,孩子不做?孩子寫作業不獨立,多是“路徑依賴”導致的

為了避免孩子有依賴途徑,在陪同孩子寫作業的問題上可以分幾個階段進行引導。

(1) 陪同引導階段

這個階段是孩子剛接觸新事物,學習的階段。很多東西都是不知道的,自覺性不高,就需要我們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左右。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就要在旁邊陪著。

就拿我兒子來說,這個階段我都是陪在他身邊看著他寫作業,做一些老師佈置回來的任務,一起和他完成。因為在這個階段不管是思想還是動手等各方面兒子還是非常懵懂的階段。需要我的陪伴,給他引導,讓他慢慢的去適應學習。

(2) 半獨立式階段

俄國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該讓每個人竭力保持自己的獨立性,不依賴任何人,無論他怎樣愛這個人,怎樣相信他。

第二個階段就是半獨立式了。現在兒子寫作業的習慣已經基本完成,他在房間寫作業的時候我就做我自己的事,有時候他會拿過來給我看問我做的對不對。這個時候我就會幫他檢查作業,給予意見以及修改。

這個階段建議我們父母學著慢慢的放手,讓他試著獨立去完成,自己思考。然後遇到難題讓他講想到哪裡不會然後我們再接著講解。可以觀察自己的孩子,如果在這個階段上持續一個月作業的質量和孩子寫字的質量沒有下降的話,可以接下來實行階段性再檢查孩子的作業。可以隔半個月二十天檢查一次,給予信任和獨立空間。

其實在相隔的這段時間裡我不是都不看兒子的作業,我晚上等他睡著會拿出來看一下,看看有沒有錯的多,有沒有進步。如果我發現他在退步,我就會跟他說,又實行一段"監督式"陪同。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讀書寫作業應不應該由父母陪同?相信有的人會說:學習是自己的事,沒有必要陪著孩子寫作業;又有另一種觀點:這是必須要的。

那麼,孩子寫作業究竟有沒有必要父母的陪同呢?我覺得,陪孩子寫作業需要方法,需要正確的陪伴。

領居家的孩子辰辰讀書了,他的父母焦慮了。他們有太多的"不知道",比如孩子在家做作業需不需要陪同呢。他們也問了其他父母,得到的確是不同的看法。

父母A說:孩子剛上學就要陪著,難道以後長大了初中高中大學也要陪著嗎?陪他到老嗎?在學校老師會教育他們,我們沒必要還要陪著寫作業,讓他獨立完成。

父母B說:必須陪,剛上學的孩子他們只想著玩,哪裡會自覺,一定要盯著。

最後辰辰的父母做出了選擇:陪同。

但是她的陪同不是一直盯著孩子寫一字一句,而是"各司其職"。孩子在一邊學習,她也在學習,她學習孩子在什麼年齡段該怎麼教育,該用什麼方式去對待他。瞭解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身心特點,該如何用正確的方法去教育孩子。

家長不陪,孩子不做?孩子寫作業不獨立,多是“路徑依賴”導致的

家長要知道:陪伴≠盯

陪伴孩子寫作業在一定的階段是有必要的,但是陪伴不是像看犯人一樣盯著孩子。究竟如何去把握這個度呢?這就是一個值得學習和研究的問題,如何做到在陪伴中培養孩子的自律與獨立就是我們要面對的問題。

之前有一個寶媽私信我說:家裡的孩子寫作業必須要盯著看著,看著他的時候就認真作業,可是一旦她轉身離開去做點什麼事,孩子就開始不專心,玩筆弄頭髮等各種小動作。那麼,我們作為父母這時候是不是該想想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教育的方式哪裡出現了問題?

為什麼孩子等你一離開就開始不專心,是不是我們營造的範圍太過緊張,像監工一樣。那麼這時候我們是不是可以換一下方式?在陪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可以試著和孩子討論,可以問他這道題為什麼這樣做呢,從中瞭解孩子的想法和困惑。如果一味地陪同,只會讓孩子在學習的道路上有"路徑依賴"

一味”陪同“會讓孩子產生”路徑依賴“

  • 那麼什麼是"路徑依賴"呢?

”路徑依賴“指人類社會中的技術演進或制度變遷均有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即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還是"壞")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如果父母陪孩子寫作業沒有方法,讓孩子產生依賴,最終會讓孩子進入這種"路徑依賴"中。

家長不陪,孩子不做?孩子寫作業不獨立,多是“路徑依賴”導致的

那麼"路徑依賴"會導致什麼嚴重的後果呢?

(1) 讓孩子產生依賴性

如果我們一直在孩子的身邊陪同他們寫作業,沒有講究方法和階段性,最終會導致孩子產生一種錯誤的認識:完成作業也是父母的責任,不陪著我寫完也是爸爸媽媽的責任。這個就是"路徑依賴"的產生,因為平常不管什麼時候父母都陪著寫完作業,一旦不陪著完成孩子就沒有自己獨立去完成。

很多媽媽為了孩子的成績,幫孩子抄筆記、做錯題本等,把這些本該孩子做的事自己包攬身上,素不知這就是導致孩子產生惰性的原因。在這一過程中,孩子會變得有依賴性,學習態度也會變得散漫,心理可能產生了一個錯誤的意識:反正我不會做的媽媽會幫我做。

母親替孩子打理一切的行為也會使孩子變得丟三落四,做事情沒有自己的計劃,這樣的陪同只會適得其反。

家長不陪,孩子不做?孩子寫作業不獨立,多是“路徑依賴”導致的

(2) 削弱孩子獨立學習的主動性

在我們每次的無條件陪伴寫作業中,孩子會產生一種依賴意識,漸漸的失去獨立行動的能力。自己做事情的主動意識就變得薄弱,思想上有依賴行為上就會怠慢拖延。這是不好習慣的養成。

國內外大量的心理學研究表明:父母積極參與有利於提高孩子的學業成績和改善學習態度。但是陪伴的方式不對,則會出現相反的效果。建議父母在陪讀的過程中只在旁邊引導,給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空間,給予必要的幫助。

變"學習陪讀"為"心理陪讀",在孩子遇到一些問題事鼓勵孩子先自己想著怎麼去解決,實在自己解決不了的父母再提醒一些一起解決。

家長不陪,孩子不做?孩子寫作業不獨立,多是“路徑依賴”導致的

為了避免孩子有依賴途徑,在陪同孩子寫作業的問題上可以分幾個階段進行引導。

(1) 陪同引導階段

這個階段是孩子剛接觸新事物,學習的階段。很多東西都是不知道的,自覺性不高,就需要我們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左右。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就要在旁邊陪著。

就拿我兒子來說,這個階段我都是陪在他身邊看著他寫作業,做一些老師佈置回來的任務,一起和他完成。因為在這個階段不管是思想還是動手等各方面兒子還是非常懵懂的階段。需要我的陪伴,給他引導,讓他慢慢的去適應學習。

(2) 半獨立式階段

俄國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該讓每個人竭力保持自己的獨立性,不依賴任何人,無論他怎樣愛這個人,怎樣相信他。

第二個階段就是半獨立式了。現在兒子寫作業的習慣已經基本完成,他在房間寫作業的時候我就做我自己的事,有時候他會拿過來給我看問我做的對不對。這個時候我就會幫他檢查作業,給予意見以及修改。

這個階段建議我們父母學著慢慢的放手,讓他試著獨立去完成,自己思考。然後遇到難題讓他講想到哪裡不會然後我們再接著講解。可以觀察自己的孩子,如果在這個階段上持續一個月作業的質量和孩子寫字的質量沒有下降的話,可以接下來實行階段性再檢查孩子的作業。可以隔半個月二十天檢查一次,給予信任和獨立空間。

其實在相隔的這段時間裡我不是都不看兒子的作業,我晚上等他睡著會拿出來看一下,看看有沒有錯的多,有沒有進步。如果我發現他在退步,我就會跟他說,又實行一段"監督式"陪同。

家長不陪,孩子不做?孩子寫作業不獨立,多是“路徑依賴”導致的

陪同就是為了不陪

為什麼現在有的孩子沒有大人在旁邊督促著就不認真學習,好像是別人在逼迫自己學習一樣?那是因為從小的教育不當,讓孩子有了"路徑依賴"。這個問題的出現就是從小沒有正確的引導。

在平時陪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陪伴就是為了鍛鍊他日後的獨立。形成這種形式上的"不陪",有獨立的能力,因為獨立是基本,只有獨立才能更好的生存。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的孩子上初中甚至小學,很多事情自己都可以解決了,生活很獨立;有的孩子上高中生活能力還像幾歲的孩子一般。這就是為什麼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能力,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在日後的生活中面對很多問題才能夠處理的得心順手。

孩子的未來充滿無限的可能性,不要讓他輸在教育起點上,父母的教育,孩子的成長環境,決定了他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沒有天生的教育高手,都是和孩子一起成長,一邊學習一邊教育孩子。

要讓孩子快樂自由的成長,給他創造適宜的環境,給他更多的關愛和尊重以及空間。並且以正確科學的教育方式教育他,一起成長,一起走向更美好的人生。

不要讓孩子有"依賴途徑",讓他學著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一些事。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讀書寫作業應不應該由父母陪同?相信有的人會說:學習是自己的事,沒有必要陪著孩子寫作業;又有另一種觀點:這是必須要的。

那麼,孩子寫作業究竟有沒有必要父母的陪同呢?我覺得,陪孩子寫作業需要方法,需要正確的陪伴。

領居家的孩子辰辰讀書了,他的父母焦慮了。他們有太多的"不知道",比如孩子在家做作業需不需要陪同呢。他們也問了其他父母,得到的確是不同的看法。

父母A說:孩子剛上學就要陪著,難道以後長大了初中高中大學也要陪著嗎?陪他到老嗎?在學校老師會教育他們,我們沒必要還要陪著寫作業,讓他獨立完成。

父母B說:必須陪,剛上學的孩子他們只想著玩,哪裡會自覺,一定要盯著。

最後辰辰的父母做出了選擇:陪同。

但是她的陪同不是一直盯著孩子寫一字一句,而是"各司其職"。孩子在一邊學習,她也在學習,她學習孩子在什麼年齡段該怎麼教育,該用什麼方式去對待他。瞭解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身心特點,該如何用正確的方法去教育孩子。

家長不陪,孩子不做?孩子寫作業不獨立,多是“路徑依賴”導致的

家長要知道:陪伴≠盯

陪伴孩子寫作業在一定的階段是有必要的,但是陪伴不是像看犯人一樣盯著孩子。究竟如何去把握這個度呢?這就是一個值得學習和研究的問題,如何做到在陪伴中培養孩子的自律與獨立就是我們要面對的問題。

之前有一個寶媽私信我說:家裡的孩子寫作業必須要盯著看著,看著他的時候就認真作業,可是一旦她轉身離開去做點什麼事,孩子就開始不專心,玩筆弄頭髮等各種小動作。那麼,我們作為父母這時候是不是該想想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教育的方式哪裡出現了問題?

為什麼孩子等你一離開就開始不專心,是不是我們營造的範圍太過緊張,像監工一樣。那麼這時候我們是不是可以換一下方式?在陪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可以試著和孩子討論,可以問他這道題為什麼這樣做呢,從中瞭解孩子的想法和困惑。如果一味地陪同,只會讓孩子在學習的道路上有"路徑依賴"

一味”陪同“會讓孩子產生”路徑依賴“

  • 那麼什麼是"路徑依賴"呢?

”路徑依賴“指人類社會中的技術演進或制度變遷均有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即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還是"壞")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如果父母陪孩子寫作業沒有方法,讓孩子產生依賴,最終會讓孩子進入這種"路徑依賴"中。

家長不陪,孩子不做?孩子寫作業不獨立,多是“路徑依賴”導致的

那麼"路徑依賴"會導致什麼嚴重的後果呢?

(1) 讓孩子產生依賴性

如果我們一直在孩子的身邊陪同他們寫作業,沒有講究方法和階段性,最終會導致孩子產生一種錯誤的認識:完成作業也是父母的責任,不陪著我寫完也是爸爸媽媽的責任。這個就是"路徑依賴"的產生,因為平常不管什麼時候父母都陪著寫完作業,一旦不陪著完成孩子就沒有自己獨立去完成。

很多媽媽為了孩子的成績,幫孩子抄筆記、做錯題本等,把這些本該孩子做的事自己包攬身上,素不知這就是導致孩子產生惰性的原因。在這一過程中,孩子會變得有依賴性,學習態度也會變得散漫,心理可能產生了一個錯誤的意識:反正我不會做的媽媽會幫我做。

母親替孩子打理一切的行為也會使孩子變得丟三落四,做事情沒有自己的計劃,這樣的陪同只會適得其反。

家長不陪,孩子不做?孩子寫作業不獨立,多是“路徑依賴”導致的

(2) 削弱孩子獨立學習的主動性

在我們每次的無條件陪伴寫作業中,孩子會產生一種依賴意識,漸漸的失去獨立行動的能力。自己做事情的主動意識就變得薄弱,思想上有依賴行為上就會怠慢拖延。這是不好習慣的養成。

國內外大量的心理學研究表明:父母積極參與有利於提高孩子的學業成績和改善學習態度。但是陪伴的方式不對,則會出現相反的效果。建議父母在陪讀的過程中只在旁邊引導,給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空間,給予必要的幫助。

變"學習陪讀"為"心理陪讀",在孩子遇到一些問題事鼓勵孩子先自己想著怎麼去解決,實在自己解決不了的父母再提醒一些一起解決。

家長不陪,孩子不做?孩子寫作業不獨立,多是“路徑依賴”導致的

為了避免孩子有依賴途徑,在陪同孩子寫作業的問題上可以分幾個階段進行引導。

(1) 陪同引導階段

這個階段是孩子剛接觸新事物,學習的階段。很多東西都是不知道的,自覺性不高,就需要我們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左右。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就要在旁邊陪著。

就拿我兒子來說,這個階段我都是陪在他身邊看著他寫作業,做一些老師佈置回來的任務,一起和他完成。因為在這個階段不管是思想還是動手等各方面兒子還是非常懵懂的階段。需要我的陪伴,給他引導,讓他慢慢的去適應學習。

(2) 半獨立式階段

俄國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該讓每個人竭力保持自己的獨立性,不依賴任何人,無論他怎樣愛這個人,怎樣相信他。

第二個階段就是半獨立式了。現在兒子寫作業的習慣已經基本完成,他在房間寫作業的時候我就做我自己的事,有時候他會拿過來給我看問我做的對不對。這個時候我就會幫他檢查作業,給予意見以及修改。

這個階段建議我們父母學著慢慢的放手,讓他試著獨立去完成,自己思考。然後遇到難題讓他講想到哪裡不會然後我們再接著講解。可以觀察自己的孩子,如果在這個階段上持續一個月作業的質量和孩子寫字的質量沒有下降的話,可以接下來實行階段性再檢查孩子的作業。可以隔半個月二十天檢查一次,給予信任和獨立空間。

其實在相隔的這段時間裡我不是都不看兒子的作業,我晚上等他睡著會拿出來看一下,看看有沒有錯的多,有沒有進步。如果我發現他在退步,我就會跟他說,又實行一段"監督式"陪同。

家長不陪,孩子不做?孩子寫作業不獨立,多是“路徑依賴”導致的

陪同就是為了不陪

為什麼現在有的孩子沒有大人在旁邊督促著就不認真學習,好像是別人在逼迫自己學習一樣?那是因為從小的教育不當,讓孩子有了"路徑依賴"。這個問題的出現就是從小沒有正確的引導。

在平時陪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陪伴就是為了鍛鍊他日後的獨立。形成這種形式上的"不陪",有獨立的能力,因為獨立是基本,只有獨立才能更好的生存。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的孩子上初中甚至小學,很多事情自己都可以解決了,生活很獨立;有的孩子上高中生活能力還像幾歲的孩子一般。這就是為什麼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能力,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在日後的生活中面對很多問題才能夠處理的得心順手。

孩子的未來充滿無限的可能性,不要讓他輸在教育起點上,父母的教育,孩子的成長環境,決定了他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沒有天生的教育高手,都是和孩子一起成長,一邊學習一邊教育孩子。

要讓孩子快樂自由的成長,給他創造適宜的環境,給他更多的關愛和尊重以及空間。並且以正確科學的教育方式教育他,一起成長,一起走向更美好的人生。

不要讓孩子有"依賴途徑",讓他學著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一些事。

家長不陪,孩子不做?孩子寫作業不獨立,多是“路徑依賴”導致的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