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母親|連續幾周不休 每月攢班跨越千里回家看娃'

"

500公里可以很短,對於高鐵出行的人們來說,也許只是小憩的工夫;500公里又可以很長,對於12年前初為人母的王振英來說,500公里卻意味著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總感覺虧欠孩子太多,錯過了孩子太多。在他牙牙學語的時候,在他嘗試學習走路的時候,在他摔倒哭泣的時候,我都沒在身邊……”回憶起10多年前的那段時光,對兒子,王振英心裡充滿愧疚。

為了攢班回老家,連續幾周不休息

2007年6月16日,這個日期對王振英來說是個特殊的日子,也就是這一天,她成為了一名媽媽,那年她28歲。

“正上著班呢,突然感到肚子不舒服,一檢查發現羊水破了。”破羊水,意味著孩子即將出生。王振英的同事趕緊給她對象打電話,對象騎著摩托車把她送到醫院時,著實把產科醫生護士嚇了一跳,像她這樣的情況,孩子隨時可能發生危險,所幸的是,路上沒有意外發生。最終王振英順利生下了洋洋。

"

500公里可以很短,對於高鐵出行的人們來說,也許只是小憩的工夫;500公里又可以很長,對於12年前初為人母的王振英來說,500公里卻意味著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總感覺虧欠孩子太多,錯過了孩子太多。在他牙牙學語的時候,在他嘗試學習走路的時候,在他摔倒哭泣的時候,我都沒在身邊……”回憶起10多年前的那段時光,對兒子,王振英心裡充滿愧疚。

為了攢班回老家,連續幾周不休息

2007年6月16日,這個日期對王振英來說是個特殊的日子,也就是這一天,她成為了一名媽媽,那年她28歲。

“正上著班呢,突然感到肚子不舒服,一檢查發現羊水破了。”破羊水,意味著孩子即將出生。王振英的同事趕緊給她對象打電話,對象騎著摩托車把她送到醫院時,著實把產科醫生護士嚇了一跳,像她這樣的情況,孩子隨時可能發生危險,所幸的是,路上沒有意外發生。最終王振英順利生下了洋洋。

70年代母親|連續幾周不休 每月攢班跨越千里回家看娃

王振英和對象倆人都上班,雙方老人又沒法常住濟南幫忙照看孩子。沒辦法,在孩子8個月大的就斷了奶,並被王振英“狠心”送回了威海老家。

“捨不得又有什麼辦法呢?剛出生時,看著陌生的寶寶,我對媽媽這個身份還不太接受,心想我這麼年輕怎麼就當媽媽了呢?慢慢的,剛和孩子建立起感情,就把他送回了老家……”

老家在離濟南500公里遠的威海榮成,為了和孩子見一面,王振英常常連續幾周不休息,為的就是把一個月的班攢到一起休,然後和對象坐火車,再倒汽車,從早上出門,到老家一般都快晚上了。

“孩子說話早,懂事也早。1歲的他也彷彿有感覺一樣,每到我快回去的時候,都會站在姥姥家的窗戶上跳來跳去,唸叨著媽媽媽媽……”

有一次王振英為了給孩子過1週歲生日,比正常回家的時間拖後了半個多月,時間一長,孩子見到王振英竟然有些不認識了,而是抱著王振英的姐姐不斷喊著“媽媽媽媽”。風塵僕僕從濟南趕回老家,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忍不住扭過頭去哭了起來。

一直孩子3歲上幼兒園,王振英才把他接回濟南。

“媽媽你為什麼幹這個工作”

王振英從事護理工作,是山東省胸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六病區(RICU)一名護士長。由於工作性質特殊,常常是有上班的點,沒下班的點,而丈夫又經常外派出差,平時孩子就一個人待在家裡。

"

500公里可以很短,對於高鐵出行的人們來說,也許只是小憩的工夫;500公里又可以很長,對於12年前初為人母的王振英來說,500公里卻意味著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總感覺虧欠孩子太多,錯過了孩子太多。在他牙牙學語的時候,在他嘗試學習走路的時候,在他摔倒哭泣的時候,我都沒在身邊……”回憶起10多年前的那段時光,對兒子,王振英心裡充滿愧疚。

為了攢班回老家,連續幾周不休息

2007年6月16日,這個日期對王振英來說是個特殊的日子,也就是這一天,她成為了一名媽媽,那年她28歲。

“正上著班呢,突然感到肚子不舒服,一檢查發現羊水破了。”破羊水,意味著孩子即將出生。王振英的同事趕緊給她對象打電話,對象騎著摩托車把她送到醫院時,著實把產科醫生護士嚇了一跳,像她這樣的情況,孩子隨時可能發生危險,所幸的是,路上沒有意外發生。最終王振英順利生下了洋洋。

70年代母親|連續幾周不休 每月攢班跨越千里回家看娃

王振英和對象倆人都上班,雙方老人又沒法常住濟南幫忙照看孩子。沒辦法,在孩子8個月大的就斷了奶,並被王振英“狠心”送回了威海老家。

“捨不得又有什麼辦法呢?剛出生時,看著陌生的寶寶,我對媽媽這個身份還不太接受,心想我這麼年輕怎麼就當媽媽了呢?慢慢的,剛和孩子建立起感情,就把他送回了老家……”

老家在離濟南500公里遠的威海榮成,為了和孩子見一面,王振英常常連續幾周不休息,為的就是把一個月的班攢到一起休,然後和對象坐火車,再倒汽車,從早上出門,到老家一般都快晚上了。

“孩子說話早,懂事也早。1歲的他也彷彿有感覺一樣,每到我快回去的時候,都會站在姥姥家的窗戶上跳來跳去,唸叨著媽媽媽媽……”

有一次王振英為了給孩子過1週歲生日,比正常回家的時間拖後了半個多月,時間一長,孩子見到王振英竟然有些不認識了,而是抱著王振英的姐姐不斷喊著“媽媽媽媽”。風塵僕僕從濟南趕回老家,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忍不住扭過頭去哭了起來。

一直孩子3歲上幼兒園,王振英才把他接回濟南。

“媽媽你為什麼幹這個工作”

王振英從事護理工作,是山東省胸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六病區(RICU)一名護士長。由於工作性質特殊,常常是有上班的點,沒下班的點,而丈夫又經常外派出差,平時孩子就一個人待在家裡。

70年代母親|連續幾周不休 每月攢班跨越千里回家看娃

“八九歲的時候吧,我們就把他一個人放在家,孩子倒也懂事,不哭不鬧,就是一個接一個的給我打電話,說媽媽我餓了,媽媽你什麼時候回家呀。”有時候飯點王振英來不及回家,她就給孩子定外賣吃,可是又擔心陌生人敲門孩子安全問題。她讓外賣工作人員把飯放到家門口,10分鐘後再讓孩子出來拿飯。

9日下午王振英的家中,12歲的洋洋沉默地把玩著魔方。對於獨自在家,想了半天洋洋吐出兩個字——“害怕”。洋洋說,自己在家的時候,感覺四周都很危險,他很害怕書上寫的強盜闖進家裡來。

有一次王振英下班回家,開門後發現洋洋手中拿著一根棍,原來他擔心開門的是小偷。

"

500公里可以很短,對於高鐵出行的人們來說,也許只是小憩的工夫;500公里又可以很長,對於12年前初為人母的王振英來說,500公里卻意味著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總感覺虧欠孩子太多,錯過了孩子太多。在他牙牙學語的時候,在他嘗試學習走路的時候,在他摔倒哭泣的時候,我都沒在身邊……”回憶起10多年前的那段時光,對兒子,王振英心裡充滿愧疚。

為了攢班回老家,連續幾周不休息

2007年6月16日,這個日期對王振英來說是個特殊的日子,也就是這一天,她成為了一名媽媽,那年她28歲。

“正上著班呢,突然感到肚子不舒服,一檢查發現羊水破了。”破羊水,意味著孩子即將出生。王振英的同事趕緊給她對象打電話,對象騎著摩托車把她送到醫院時,著實把產科醫生護士嚇了一跳,像她這樣的情況,孩子隨時可能發生危險,所幸的是,路上沒有意外發生。最終王振英順利生下了洋洋。

70年代母親|連續幾周不休 每月攢班跨越千里回家看娃

王振英和對象倆人都上班,雙方老人又沒法常住濟南幫忙照看孩子。沒辦法,在孩子8個月大的就斷了奶,並被王振英“狠心”送回了威海老家。

“捨不得又有什麼辦法呢?剛出生時,看著陌生的寶寶,我對媽媽這個身份還不太接受,心想我這麼年輕怎麼就當媽媽了呢?慢慢的,剛和孩子建立起感情,就把他送回了老家……”

老家在離濟南500公里遠的威海榮成,為了和孩子見一面,王振英常常連續幾周不休息,為的就是把一個月的班攢到一起休,然後和對象坐火車,再倒汽車,從早上出門,到老家一般都快晚上了。

“孩子說話早,懂事也早。1歲的他也彷彿有感覺一樣,每到我快回去的時候,都會站在姥姥家的窗戶上跳來跳去,唸叨著媽媽媽媽……”

有一次王振英為了給孩子過1週歲生日,比正常回家的時間拖後了半個多月,時間一長,孩子見到王振英竟然有些不認識了,而是抱著王振英的姐姐不斷喊著“媽媽媽媽”。風塵僕僕從濟南趕回老家,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忍不住扭過頭去哭了起來。

一直孩子3歲上幼兒園,王振英才把他接回濟南。

“媽媽你為什麼幹這個工作”

王振英從事護理工作,是山東省胸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六病區(RICU)一名護士長。由於工作性質特殊,常常是有上班的點,沒下班的點,而丈夫又經常外派出差,平時孩子就一個人待在家裡。

70年代母親|連續幾周不休 每月攢班跨越千里回家看娃

“八九歲的時候吧,我們就把他一個人放在家,孩子倒也懂事,不哭不鬧,就是一個接一個的給我打電話,說媽媽我餓了,媽媽你什麼時候回家呀。”有時候飯點王振英來不及回家,她就給孩子定外賣吃,可是又擔心陌生人敲門孩子安全問題。她讓外賣工作人員把飯放到家門口,10分鐘後再讓孩子出來拿飯。

9日下午王振英的家中,12歲的洋洋沉默地把玩著魔方。對於獨自在家,想了半天洋洋吐出兩個字——“害怕”。洋洋說,自己在家的時候,感覺四周都很危險,他很害怕書上寫的強盜闖進家裡來。

有一次王振英下班回家,開門後發現洋洋手中拿著一根棍,原來他擔心開門的是小偷。

70年代母親|連續幾周不休 每月攢班跨越千里回家看娃

小的時候洋洋不理解爸爸媽媽為什麼總是把自己扔在家中,甚至半夜媽媽也會被電話叫走,他揉著惺忪的雙眼問媽媽:“媽媽,你為什麼幹這個工作?”

隨著年齡的增長,洋洋彷彿也漸漸懂得了許多。

一次,老師佈置了一篇特別“難”的作文,晚上洋洋寫了半天沒寫出來,眼看要急哭了。這時媽媽王振英走了過來,安慰不知所措的洋洋。在媽媽的幫助下,最終作文順利寫出來了。

"

500公里可以很短,對於高鐵出行的人們來說,也許只是小憩的工夫;500公里又可以很長,對於12年前初為人母的王振英來說,500公里卻意味著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總感覺虧欠孩子太多,錯過了孩子太多。在他牙牙學語的時候,在他嘗試學習走路的時候,在他摔倒哭泣的時候,我都沒在身邊……”回憶起10多年前的那段時光,對兒子,王振英心裡充滿愧疚。

為了攢班回老家,連續幾周不休息

2007年6月16日,這個日期對王振英來說是個特殊的日子,也就是這一天,她成為了一名媽媽,那年她28歲。

“正上著班呢,突然感到肚子不舒服,一檢查發現羊水破了。”破羊水,意味著孩子即將出生。王振英的同事趕緊給她對象打電話,對象騎著摩托車把她送到醫院時,著實把產科醫生護士嚇了一跳,像她這樣的情況,孩子隨時可能發生危險,所幸的是,路上沒有意外發生。最終王振英順利生下了洋洋。

70年代母親|連續幾周不休 每月攢班跨越千里回家看娃

王振英和對象倆人都上班,雙方老人又沒法常住濟南幫忙照看孩子。沒辦法,在孩子8個月大的就斷了奶,並被王振英“狠心”送回了威海老家。

“捨不得又有什麼辦法呢?剛出生時,看著陌生的寶寶,我對媽媽這個身份還不太接受,心想我這麼年輕怎麼就當媽媽了呢?慢慢的,剛和孩子建立起感情,就把他送回了老家……”

老家在離濟南500公里遠的威海榮成,為了和孩子見一面,王振英常常連續幾周不休息,為的就是把一個月的班攢到一起休,然後和對象坐火車,再倒汽車,從早上出門,到老家一般都快晚上了。

“孩子說話早,懂事也早。1歲的他也彷彿有感覺一樣,每到我快回去的時候,都會站在姥姥家的窗戶上跳來跳去,唸叨著媽媽媽媽……”

有一次王振英為了給孩子過1週歲生日,比正常回家的時間拖後了半個多月,時間一長,孩子見到王振英竟然有些不認識了,而是抱著王振英的姐姐不斷喊著“媽媽媽媽”。風塵僕僕從濟南趕回老家,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忍不住扭過頭去哭了起來。

一直孩子3歲上幼兒園,王振英才把他接回濟南。

“媽媽你為什麼幹這個工作”

王振英從事護理工作,是山東省胸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六病區(RICU)一名護士長。由於工作性質特殊,常常是有上班的點,沒下班的點,而丈夫又經常外派出差,平時孩子就一個人待在家裡。

70年代母親|連續幾周不休 每月攢班跨越千里回家看娃

“八九歲的時候吧,我們就把他一個人放在家,孩子倒也懂事,不哭不鬧,就是一個接一個的給我打電話,說媽媽我餓了,媽媽你什麼時候回家呀。”有時候飯點王振英來不及回家,她就給孩子定外賣吃,可是又擔心陌生人敲門孩子安全問題。她讓外賣工作人員把飯放到家門口,10分鐘後再讓孩子出來拿飯。

9日下午王振英的家中,12歲的洋洋沉默地把玩著魔方。對於獨自在家,想了半天洋洋吐出兩個字——“害怕”。洋洋說,自己在家的時候,感覺四周都很危險,他很害怕書上寫的強盜闖進家裡來。

有一次王振英下班回家,開門後發現洋洋手中拿著一根棍,原來他擔心開門的是小偷。

70年代母親|連續幾周不休 每月攢班跨越千里回家看娃

小的時候洋洋不理解爸爸媽媽為什麼總是把自己扔在家中,甚至半夜媽媽也會被電話叫走,他揉著惺忪的雙眼問媽媽:“媽媽,你為什麼幹這個工作?”

隨著年齡的增長,洋洋彷彿也漸漸懂得了許多。

一次,老師佈置了一篇特別“難”的作文,晚上洋洋寫了半天沒寫出來,眼看要急哭了。這時媽媽王振英走了過來,安慰不知所措的洋洋。在媽媽的幫助下,最終作文順利寫出來了。

70年代母親|連續幾周不休 每月攢班跨越千里回家看娃

記者問他最想對媽媽說什麼?洋洋笑著對媽媽說:“媽媽我愛你,媽媽最偉大!”

記憶深處那件漂亮的羊毛衫

王振英告訴記者,在生下洋洋後,孩子姥姥也給與她很大支持。當初孩子回到濟南,來回跑的角色落在了王振英的媽媽身上。剛上幼兒園,孩子厭學哭鬧,並且每個月都會生上一場病。丈夫忙於出差,王振英又要加班,兩個人只能請老人來幫忙。一個電話打回老家,孩子的姥姥二話不說就從老家趕到了濟南,基本上每個月都會來。

王振英的母親今年70歲,小時候,母親總是會盡量滿足她和姐姐買一些東西,有時還會揹著父親偷偷地買。

1995年,王振英上高中,快開學的時候,她的母親變戲法一般給她和姐姐各拿出一件羊毛衫,兩件羊毛衫花了90塊錢,是揹著王振英的父親買的。在那個年代,上班月工資也就三四百,對於務農的他們一家四口來說,90塊錢是個不小的開支。

正是愛美的年紀,穿上嶄新的羊毛衫,王振英別提多高興了,就連晚上睡覺也會笑醒。“媽媽手很巧,自己縫衣服做衣服,一般我都是穿姐姐的衣服,太大的話媽媽就給我改一下,有些衣服雖然有些舊,但媽媽會編一些花邊,穿上也挺好看的。”

“小時候埋怨媽媽,說她偏心姐姐,長大後姐姐又說媽媽偏心我,一個電話就能把老人從威海叫到濟南。”王振英笑著說,其實媽媽對於每個孩子的愛都是一樣的,大愛無言,只是有時當子女的感覺不到。如今,當了母親也就有了更深的體會,無論孩子需要什麼,無論哪個孩子需要,老人都會像以前那樣儘量滿足。

掃描二維碼觀看護士母親的故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焦守廣 攝影報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