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聽”,善於“說”——親子教育的兩大法寶'

"

依稀記得小時候的自己,父母常常會說:“你怎麼就不聽話呢”,一臉懵懂的我,心想:“我怎麼就不聽話了。”

而當今天的我,也為孩兒母,面對孩子的不聽話,也時常丟一句:“說了很多次你怎麼還不聽呢?”

這樣的困惑,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困惑。

而今天當我讀到《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時,我開始頓悟了,原來很多的親子問題,都在於“說”與“聽”這兩個簡單而又神奇的字。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是國際著名親子溝通專家,美國人阿黛爾·法伯、伊萊恩·瑪茲麗施倆個人合著的親子教育方面的第二本親子教育方面的書,在八十年代一經出版不僅創銷300多萬冊,還風靡全球,被譯成了30多種語言,八0,九0年代的美國父母幾乎就是照著這本書來育兒的,被稱作是父母教育的“聖經”。

"

依稀記得小時候的自己,父母常常會說:“你怎麼就不聽話呢”,一臉懵懂的我,心想:“我怎麼就不聽話了。”

而當今天的我,也為孩兒母,面對孩子的不聽話,也時常丟一句:“說了很多次你怎麼還不聽呢?”

這樣的困惑,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困惑。

而今天當我讀到《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時,我開始頓悟了,原來很多的親子問題,都在於“說”與“聽”這兩個簡單而又神奇的字。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是國際著名親子溝通專家,美國人阿黛爾·法伯、伊萊恩·瑪茲麗施倆個人合著的親子教育方面的第二本親子教育方面的書,在八十年代一經出版不僅創銷300多萬冊,還風靡全球,被譯成了30多種語言,八0,九0年代的美國父母幾乎就是照著這本書來育兒的,被稱作是父母教育的“聖經”。

學會“聽”,善於“說”——親子教育的兩大法寶

書的封面

那做為中國父母,這本書是否也適合我們用來指導孩子的成長教育呢?那就讓在家庭教育中有困惑的父母一起與這倆位媽媽拉家常式的與孩子溝通中,讀一讀,學一學。

一、 好情緒才有好行為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作者沒有很多理論上的說教,都是作者和媽媽們經過實踐檢驗的育子方法。

書中告訴我們,作為父母要知道,好情緒才有好行為。

如果同孩子談話時,孩子的情緒處於不佳狀態,就要幫助孩子調整情緒,以同理心去感召他,而不是一頓呵斥後,並把自己想說的話,丟給孩子。

那麼怎樣做才能與孩子達到同理心呢,書中告訴我們有4種方法:

1、全神貫注的傾聽,而不是一邊做事,一邊聽。

2、無論孩子說的如何,先不要發表自己的意見,而是用“哦”、“嗯”“這樣啊”的詞來回應他們的感受。

3、幫助孩子說出他們的感受。比如說“這件事讓你很灰心。”“這件事讓你很難過”之類的話。

4、如果對孩子的要求不能滿足,也不要急於說“不”而是用幻想的方式實現他們的願望。

比如孩子想要蘋果,而家裡沒有蘋果,就可以無奈的說著“真希望我能立刻變出蘋果來給你吃!”

書中,作者很明確的觀點是,與孩子能產生共情,是親子交往與教育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溝通前提。有了這個前提,才能讓孩子與自己合作。

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面對孩子不按照父母的想法做,不配合時, 是不是就開始採取說教,威逼,進而大吼大叫呢?

那麼,不妨試著用這4種方法去做,與孩子站在一條戰線上,成為戰友,那接下來的事就好辦多了。

二、把指責變成正面描述,讓合作變得愉快

面對孩子的不好行為,不要說出不該,不行的話,而是把指責變成正面描述,達到與孩子愉快合作的目的,書中告訴我們從5個技巧著手。

1、正面描述所看到的事情,或者問題。

比如,一件衣服扔到沙發上,而不是放在櫃子裡,可以說:“我看見一件衣服在沙發上。”作者特意強調,這個時候,僅此這樣描述,而不要加上指責的語氣,更不要提及之前相同的類似事情。

2、簡單的提示。

比如應該把牛奶放到冰箱裡,就這樣說“牛奶不放到冰箱裡會壞的。”

3、用簡單的詞語表達。

比如,孩子去上學忘記了拿書包,就簡單的說“書包”這個詞語。

作者在這裡也特別強調,同孩子說時要說名詞類的詞語,而不要帶上動作類的詞,不要說“背書包”,因為關鍵詞是“書包”,這樣孩子既沒有感覺到父母的指責,又會感覺到是自己忘記了書包,很樂意接受,進而不會一而再的忘記。

4、說出自己的感受。

面對孩子做的不好的行為時,只要說出自己的感受來,而不是一味的先指責孩子的錯誤。比如,面對放學回來的孩子想先看電視而不做作業,可以說“我喜歡先回來就做作業的孩子!”

5、寫便條。

面對孩子總是忘記做應該做的事,用寫便條是最好的方法。可以是一句簡短的話,也可以是幾句。比如,在玩具箱裡貼上字條,“玩具快回到家裡來。”

三、不用“懲罰”來達到教育的目的

現實中很多孩子做錯了事,父母不僅說教指責一番,有的時候還會採取懲罰的手段,以此來達到“懲前斃後”的效果。

熟不知,被懲罰的孩子,心裡是極不平衡的,常常會心生怨恨與報復,但很少自醒。這正如做家長的我們,如果在單位上被領導批評了,哪怕是自己的錯,也會有不爽的感覺,何況是孩子。

那麼,對待真正做錯事的孩子,家長不用“懲罰”這個武器,還能有什麼更好的辦法?

在本書中,作者給出了幾個替代品,不用懲罰也能取到教育的目的。

1、明確表達強烈不同意的立場。

2、表明你的期望。

3、告訴孩子怎樣彌補自己的失誤。

4、提供正確的選擇。

5、採取行動。

6、找到處理問題的方法,並讓孩子付出行動。

用這幾種方法來替代懲罰,是因為重點不在於孩子犯的錯誤,而是怎麼去糾正錯誤。

四、 培養獨立生活的孩子

作者說,我們生孩子的目的,最終是要讓孩子能夠獨立生活,而不是讓他們成為我們的附屬品,所以鼓勵孩子獨立,做自己,是父母的天職所在。

書中給出了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1、讓孩子擁有自己的身體。

2、不要在細節上過多幹涉孩子的生活。

3、不管孩子多小,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議論他們。

4、當別人問孩子問題時,讓孩子自己去回答。

5、尊重孩子偶爾出現的“沒準備好”。

6、謹防說太多的“不”。

五、用具體描述的方式來讚賞孩子

作者指出,正確表揚同正確批評一樣,需要正面客觀的描述所看到的細節,而不是看到孩子考了100分,就大加表揚的說“你真棒,學習成績真好!”在讚賞孩子方面,書中給出了這幾種好的方法:

1、描述你所看見的。

比如孩子收拾了房間,可以這樣說“地板很乾淨,床很平整,書都整齊地碼放在書架上。”

2、描述你的感受。

“走進這間屋子,感受很舒服。”

3、把孩子值得讚賞的行為總結為一個詞。

比如,孩子把文具整理的不錯,可以這樣表揚“你把筆都分類,彩筆、鋼筆都放在不同的盒子裡。這就叫做‘有條理’。”

4、確認你的讚賞適合孩子的年齡和能力。

"

依稀記得小時候的自己,父母常常會說:“你怎麼就不聽話呢”,一臉懵懂的我,心想:“我怎麼就不聽話了。”

而當今天的我,也為孩兒母,面對孩子的不聽話,也時常丟一句:“說了很多次你怎麼還不聽呢?”

這樣的困惑,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困惑。

而今天當我讀到《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時,我開始頓悟了,原來很多的親子問題,都在於“說”與“聽”這兩個簡單而又神奇的字。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是國際著名親子溝通專家,美國人阿黛爾·法伯、伊萊恩·瑪茲麗施倆個人合著的親子教育方面的第二本親子教育方面的書,在八十年代一經出版不僅創銷300多萬冊,還風靡全球,被譯成了30多種語言,八0,九0年代的美國父母幾乎就是照著這本書來育兒的,被稱作是父母教育的“聖經”。

學會“聽”,善於“說”——親子教育的兩大法寶

書的封面

那做為中國父母,這本書是否也適合我們用來指導孩子的成長教育呢?那就讓在家庭教育中有困惑的父母一起與這倆位媽媽拉家常式的與孩子溝通中,讀一讀,學一學。

一、 好情緒才有好行為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作者沒有很多理論上的說教,都是作者和媽媽們經過實踐檢驗的育子方法。

書中告訴我們,作為父母要知道,好情緒才有好行為。

如果同孩子談話時,孩子的情緒處於不佳狀態,就要幫助孩子調整情緒,以同理心去感召他,而不是一頓呵斥後,並把自己想說的話,丟給孩子。

那麼怎樣做才能與孩子達到同理心呢,書中告訴我們有4種方法:

1、全神貫注的傾聽,而不是一邊做事,一邊聽。

2、無論孩子說的如何,先不要發表自己的意見,而是用“哦”、“嗯”“這樣啊”的詞來回應他們的感受。

3、幫助孩子說出他們的感受。比如說“這件事讓你很灰心。”“這件事讓你很難過”之類的話。

4、如果對孩子的要求不能滿足,也不要急於說“不”而是用幻想的方式實現他們的願望。

比如孩子想要蘋果,而家裡沒有蘋果,就可以無奈的說著“真希望我能立刻變出蘋果來給你吃!”

書中,作者很明確的觀點是,與孩子能產生共情,是親子交往與教育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溝通前提。有了這個前提,才能讓孩子與自己合作。

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面對孩子不按照父母的想法做,不配合時, 是不是就開始採取說教,威逼,進而大吼大叫呢?

那麼,不妨試著用這4種方法去做,與孩子站在一條戰線上,成為戰友,那接下來的事就好辦多了。

二、把指責變成正面描述,讓合作變得愉快

面對孩子的不好行為,不要說出不該,不行的話,而是把指責變成正面描述,達到與孩子愉快合作的目的,書中告訴我們從5個技巧著手。

1、正面描述所看到的事情,或者問題。

比如,一件衣服扔到沙發上,而不是放在櫃子裡,可以說:“我看見一件衣服在沙發上。”作者特意強調,這個時候,僅此這樣描述,而不要加上指責的語氣,更不要提及之前相同的類似事情。

2、簡單的提示。

比如應該把牛奶放到冰箱裡,就這樣說“牛奶不放到冰箱裡會壞的。”

3、用簡單的詞語表達。

比如,孩子去上學忘記了拿書包,就簡單的說“書包”這個詞語。

作者在這裡也特別強調,同孩子說時要說名詞類的詞語,而不要帶上動作類的詞,不要說“背書包”,因為關鍵詞是“書包”,這樣孩子既沒有感覺到父母的指責,又會感覺到是自己忘記了書包,很樂意接受,進而不會一而再的忘記。

4、說出自己的感受。

面對孩子做的不好的行為時,只要說出自己的感受來,而不是一味的先指責孩子的錯誤。比如,面對放學回來的孩子想先看電視而不做作業,可以說“我喜歡先回來就做作業的孩子!”

5、寫便條。

面對孩子總是忘記做應該做的事,用寫便條是最好的方法。可以是一句簡短的話,也可以是幾句。比如,在玩具箱裡貼上字條,“玩具快回到家裡來。”

三、不用“懲罰”來達到教育的目的

現實中很多孩子做錯了事,父母不僅說教指責一番,有的時候還會採取懲罰的手段,以此來達到“懲前斃後”的效果。

熟不知,被懲罰的孩子,心裡是極不平衡的,常常會心生怨恨與報復,但很少自醒。這正如做家長的我們,如果在單位上被領導批評了,哪怕是自己的錯,也會有不爽的感覺,何況是孩子。

那麼,對待真正做錯事的孩子,家長不用“懲罰”這個武器,還能有什麼更好的辦法?

在本書中,作者給出了幾個替代品,不用懲罰也能取到教育的目的。

1、明確表達強烈不同意的立場。

2、表明你的期望。

3、告訴孩子怎樣彌補自己的失誤。

4、提供正確的選擇。

5、採取行動。

6、找到處理問題的方法,並讓孩子付出行動。

用這幾種方法來替代懲罰,是因為重點不在於孩子犯的錯誤,而是怎麼去糾正錯誤。

四、 培養獨立生活的孩子

作者說,我們生孩子的目的,最終是要讓孩子能夠獨立生活,而不是讓他們成為我們的附屬品,所以鼓勵孩子獨立,做自己,是父母的天職所在。

書中給出了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1、讓孩子擁有自己的身體。

2、不要在細節上過多幹涉孩子的生活。

3、不管孩子多小,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議論他們。

4、當別人問孩子問題時,讓孩子自己去回答。

5、尊重孩子偶爾出現的“沒準備好”。

6、謹防說太多的“不”。

五、用具體描述的方式來讚賞孩子

作者指出,正確表揚同正確批評一樣,需要正面客觀的描述所看到的細節,而不是看到孩子考了100分,就大加表揚的說“你真棒,學習成績真好!”在讚賞孩子方面,書中給出了這幾種好的方法:

1、描述你所看見的。

比如孩子收拾了房間,可以這樣說“地板很乾淨,床很平整,書都整齊地碼放在書架上。”

2、描述你的感受。

“走進這間屋子,感受很舒服。”

3、把孩子值得讚賞的行為總結為一個詞。

比如,孩子把文具整理的不錯,可以這樣表揚“你把筆都分類,彩筆、鋼筆都放在不同的盒子裡。這就叫做‘有條理’。”

4、確認你的讚賞適合孩子的年齡和能力。

學會“聽”,善於“說”——親子教育的兩大法寶

這是一本同樣適合中國父母育兒的“聖經”

親子教育的書籍有很多中,有理論型的,也有實踐型的,而這本書,是屬於實踐性的,從上面的幾種親子溝通技巧中,可以看出,是手把手的教我們如何去做。

通過學習書中的知識,我對孩子之前常常忘記拿水杯和晨起疊被子這兩件事,改變了對待的方式,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之前每每孩子忘記帶水杯時,我會說:“你有沒有長記性,每天要提醒才會裝水。”

現在我只會就:“水杯,水杯。”這樣半個月的訓練後,這不,已經沒有該帶水杯,而沒帶的時候了。

面對孩子疊被子,時常是一天疊,三天不疊,之前我時常一走進房間看見了就會說:“床上亂七八糟,就象個鼠窩(孩子屬鼠)。”孩子一聽,氣呼呼著說:“鼠窩就鼠窩,反正是我自己睡。”

而當我讀到這本書時,我只是會說“被子。”倆個字,兒子一聽,沒有過多的話,心領神會的回到房間整理被子,及床,等我進到房間看時,我會說“被子疊的如同豆腐塊般整齊與平整,床看上去就象沒人睡過樣乾淨,真舒服。”兒子一聽,喜上眉梢,之後每天收拾床就是他晨起必做的事。

"

依稀記得小時候的自己,父母常常會說:“你怎麼就不聽話呢”,一臉懵懂的我,心想:“我怎麼就不聽話了。”

而當今天的我,也為孩兒母,面對孩子的不聽話,也時常丟一句:“說了很多次你怎麼還不聽呢?”

這樣的困惑,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困惑。

而今天當我讀到《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時,我開始頓悟了,原來很多的親子問題,都在於“說”與“聽”這兩個簡單而又神奇的字。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是國際著名親子溝通專家,美國人阿黛爾·法伯、伊萊恩·瑪茲麗施倆個人合著的親子教育方面的第二本親子教育方面的書,在八十年代一經出版不僅創銷300多萬冊,還風靡全球,被譯成了30多種語言,八0,九0年代的美國父母幾乎就是照著這本書來育兒的,被稱作是父母教育的“聖經”。

學會“聽”,善於“說”——親子教育的兩大法寶

書的封面

那做為中國父母,這本書是否也適合我們用來指導孩子的成長教育呢?那就讓在家庭教育中有困惑的父母一起與這倆位媽媽拉家常式的與孩子溝通中,讀一讀,學一學。

一、 好情緒才有好行為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作者沒有很多理論上的說教,都是作者和媽媽們經過實踐檢驗的育子方法。

書中告訴我們,作為父母要知道,好情緒才有好行為。

如果同孩子談話時,孩子的情緒處於不佳狀態,就要幫助孩子調整情緒,以同理心去感召他,而不是一頓呵斥後,並把自己想說的話,丟給孩子。

那麼怎樣做才能與孩子達到同理心呢,書中告訴我們有4種方法:

1、全神貫注的傾聽,而不是一邊做事,一邊聽。

2、無論孩子說的如何,先不要發表自己的意見,而是用“哦”、“嗯”“這樣啊”的詞來回應他們的感受。

3、幫助孩子說出他們的感受。比如說“這件事讓你很灰心。”“這件事讓你很難過”之類的話。

4、如果對孩子的要求不能滿足,也不要急於說“不”而是用幻想的方式實現他們的願望。

比如孩子想要蘋果,而家裡沒有蘋果,就可以無奈的說著“真希望我能立刻變出蘋果來給你吃!”

書中,作者很明確的觀點是,與孩子能產生共情,是親子交往與教育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溝通前提。有了這個前提,才能讓孩子與自己合作。

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面對孩子不按照父母的想法做,不配合時, 是不是就開始採取說教,威逼,進而大吼大叫呢?

那麼,不妨試著用這4種方法去做,與孩子站在一條戰線上,成為戰友,那接下來的事就好辦多了。

二、把指責變成正面描述,讓合作變得愉快

面對孩子的不好行為,不要說出不該,不行的話,而是把指責變成正面描述,達到與孩子愉快合作的目的,書中告訴我們從5個技巧著手。

1、正面描述所看到的事情,或者問題。

比如,一件衣服扔到沙發上,而不是放在櫃子裡,可以說:“我看見一件衣服在沙發上。”作者特意強調,這個時候,僅此這樣描述,而不要加上指責的語氣,更不要提及之前相同的類似事情。

2、簡單的提示。

比如應該把牛奶放到冰箱裡,就這樣說“牛奶不放到冰箱裡會壞的。”

3、用簡單的詞語表達。

比如,孩子去上學忘記了拿書包,就簡單的說“書包”這個詞語。

作者在這裡也特別強調,同孩子說時要說名詞類的詞語,而不要帶上動作類的詞,不要說“背書包”,因為關鍵詞是“書包”,這樣孩子既沒有感覺到父母的指責,又會感覺到是自己忘記了書包,很樂意接受,進而不會一而再的忘記。

4、說出自己的感受。

面對孩子做的不好的行為時,只要說出自己的感受來,而不是一味的先指責孩子的錯誤。比如,面對放學回來的孩子想先看電視而不做作業,可以說“我喜歡先回來就做作業的孩子!”

5、寫便條。

面對孩子總是忘記做應該做的事,用寫便條是最好的方法。可以是一句簡短的話,也可以是幾句。比如,在玩具箱裡貼上字條,“玩具快回到家裡來。”

三、不用“懲罰”來達到教育的目的

現實中很多孩子做錯了事,父母不僅說教指責一番,有的時候還會採取懲罰的手段,以此來達到“懲前斃後”的效果。

熟不知,被懲罰的孩子,心裡是極不平衡的,常常會心生怨恨與報復,但很少自醒。這正如做家長的我們,如果在單位上被領導批評了,哪怕是自己的錯,也會有不爽的感覺,何況是孩子。

那麼,對待真正做錯事的孩子,家長不用“懲罰”這個武器,還能有什麼更好的辦法?

在本書中,作者給出了幾個替代品,不用懲罰也能取到教育的目的。

1、明確表達強烈不同意的立場。

2、表明你的期望。

3、告訴孩子怎樣彌補自己的失誤。

4、提供正確的選擇。

5、採取行動。

6、找到處理問題的方法,並讓孩子付出行動。

用這幾種方法來替代懲罰,是因為重點不在於孩子犯的錯誤,而是怎麼去糾正錯誤。

四、 培養獨立生活的孩子

作者說,我們生孩子的目的,最終是要讓孩子能夠獨立生活,而不是讓他們成為我們的附屬品,所以鼓勵孩子獨立,做自己,是父母的天職所在。

書中給出了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1、讓孩子擁有自己的身體。

2、不要在細節上過多幹涉孩子的生活。

3、不管孩子多小,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議論他們。

4、當別人問孩子問題時,讓孩子自己去回答。

5、尊重孩子偶爾出現的“沒準備好”。

6、謹防說太多的“不”。

五、用具體描述的方式來讚賞孩子

作者指出,正確表揚同正確批評一樣,需要正面客觀的描述所看到的細節,而不是看到孩子考了100分,就大加表揚的說“你真棒,學習成績真好!”在讚賞孩子方面,書中給出了這幾種好的方法:

1、描述你所看見的。

比如孩子收拾了房間,可以這樣說“地板很乾淨,床很平整,書都整齊地碼放在書架上。”

2、描述你的感受。

“走進這間屋子,感受很舒服。”

3、把孩子值得讚賞的行為總結為一個詞。

比如,孩子把文具整理的不錯,可以這樣表揚“你把筆都分類,彩筆、鋼筆都放在不同的盒子裡。這就叫做‘有條理’。”

4、確認你的讚賞適合孩子的年齡和能力。

學會“聽”,善於“說”——親子教育的兩大法寶

這是一本同樣適合中國父母育兒的“聖經”

親子教育的書籍有很多中,有理論型的,也有實踐型的,而這本書,是屬於實踐性的,從上面的幾種親子溝通技巧中,可以看出,是手把手的教我們如何去做。

通過學習書中的知識,我對孩子之前常常忘記拿水杯和晨起疊被子這兩件事,改變了對待的方式,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之前每每孩子忘記帶水杯時,我會說:“你有沒有長記性,每天要提醒才會裝水。”

現在我只會就:“水杯,水杯。”這樣半個月的訓練後,這不,已經沒有該帶水杯,而沒帶的時候了。

面對孩子疊被子,時常是一天疊,三天不疊,之前我時常一走進房間看見了就會說:“床上亂七八糟,就象個鼠窩(孩子屬鼠)。”孩子一聽,氣呼呼著說:“鼠窩就鼠窩,反正是我自己睡。”

而當我讀到這本書時,我只是會說“被子。”倆個字,兒子一聽,沒有過多的話,心領神會的回到房間整理被子,及床,等我進到房間看時,我會說“被子疊的如同豆腐塊般整齊與平整,床看上去就象沒人睡過樣乾淨,真舒服。”兒子一聽,喜上眉梢,之後每天收拾床就是他晨起必做的事。

學會“聽”,善於“說”——親子教育的兩大法寶

你的好好說,是孩子好好做的法寶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曾說過,家庭應該是愛、歡樂和笑的殿堂

學會“聽”,善於“說”,就能讓這種殿堂入住我們的家。

願每位父母讀懂《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並用於與孩子實際的交流溝通中。

讓一個家彼此相愛,讓自己快樂,也讓我們所愛的人快樂。

讓我們的生活中不再互相指責和抱怨。

最終讓孩子成為有愛心、有責任的積極向上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