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不完美媽媽 語文 小升初 微雨潤苗 2019-08-02
"

“我感覺女兒上了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好像和她都不能好好交流,一說她就生氣,你有沒有好辦法?”一位朋友向我諮詢。

"

“我感覺女兒上了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好像和她都不能好好交流,一說她就生氣,你有沒有好辦法?”一位朋友向我諮詢。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在我印象中,這位朋友的孩子在上小學階段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孩子,學習成績在我們地區最好的小學就讀都能名列前茅,而且在小學階段,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這孩子幾乎都不用她的家長操心。記得在一次市統考中,這孩子的成績居然在全市排在前幾名,這樣的資質簡直逆天了。這樣的一個孩子,為什麼到了初中之後會在性格上變得這麼多呢?

原因一:小升初後,孩子還沒度過“心理磨合期”。

小學階段,一些優秀的孩子,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把他(她)當作“手心裡的寶”,對其關懷備至,呵護備至。而到了初中,孩子面對一大群和自己一樣優秀甚至比自己還要優秀的同學,那麼相比之下孩子在學習上的優勢就不再那麼明顯了。這種在學習上沒有明顯優勢產生的不適、不爽就會自然而然讓孩子變得焦慮、不安,這種剛進入初中之後充滿壓力和煩悶的階段,我們姑且稱之為“心理磨合期”。所以,正處於“心理磨合期”的孩子,心智還未完全成熟,這個時候的孩子就有了傳說中的“心事”,這種“心事”又不願和整天板著一張撲克臉的家長交流,於是就產生了我朋友所說的那種現象。

"

“我感覺女兒上了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好像和她都不能好好交流,一說她就生氣,你有沒有好辦法?”一位朋友向我諮詢。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在我印象中,這位朋友的孩子在上小學階段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孩子,學習成績在我們地區最好的小學就讀都能名列前茅,而且在小學階段,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這孩子幾乎都不用她的家長操心。記得在一次市統考中,這孩子的成績居然在全市排在前幾名,這樣的資質簡直逆天了。這樣的一個孩子,為什麼到了初中之後會在性格上變得這麼多呢?

原因一:小升初後,孩子還沒度過“心理磨合期”。

小學階段,一些優秀的孩子,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把他(她)當作“手心裡的寶”,對其關懷備至,呵護備至。而到了初中,孩子面對一大群和自己一樣優秀甚至比自己還要優秀的同學,那麼相比之下孩子在學習上的優勢就不再那麼明顯了。這種在學習上沒有明顯優勢產生的不適、不爽就會自然而然讓孩子變得焦慮、不安,這種剛進入初中之後充滿壓力和煩悶的階段,我們姑且稱之為“心理磨合期”。所以,正處於“心理磨合期”的孩子,心智還未完全成熟,這個時候的孩子就有了傳說中的“心事”,這種“心事”又不願和整天板著一張撲克臉的家長交流,於是就產生了我朋友所說的那種現象。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原因二:孩子上初中後,自尊心變得“薄如蟬翼”。

孩子上初中後,進入了青春期,正在完成從“小孩”到“小大人”的“蛻變”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自尊心會變得薄如蟬翼,在這個階段,家長對孩子的懷疑、否定和打擊,都有可能引起孩子的“反彈”。而不同性格的孩子,“反彈”的方式不同:有的在學習上一蹶不振,有的在性格上變為“悶葫蘆”,有的則產生厭學情緒,這些情況不一而足。

"

“我感覺女兒上了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好像和她都不能好好交流,一說她就生氣,你有沒有好辦法?”一位朋友向我諮詢。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在我印象中,這位朋友的孩子在上小學階段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孩子,學習成績在我們地區最好的小學就讀都能名列前茅,而且在小學階段,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這孩子幾乎都不用她的家長操心。記得在一次市統考中,這孩子的成績居然在全市排在前幾名,這樣的資質簡直逆天了。這樣的一個孩子,為什麼到了初中之後會在性格上變得這麼多呢?

原因一:小升初後,孩子還沒度過“心理磨合期”。

小學階段,一些優秀的孩子,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把他(她)當作“手心裡的寶”,對其關懷備至,呵護備至。而到了初中,孩子面對一大群和自己一樣優秀甚至比自己還要優秀的同學,那麼相比之下孩子在學習上的優勢就不再那麼明顯了。這種在學習上沒有明顯優勢產生的不適、不爽就會自然而然讓孩子變得焦慮、不安,這種剛進入初中之後充滿壓力和煩悶的階段,我們姑且稱之為“心理磨合期”。所以,正處於“心理磨合期”的孩子,心智還未完全成熟,這個時候的孩子就有了傳說中的“心事”,這種“心事”又不願和整天板著一張撲克臉的家長交流,於是就產生了我朋友所說的那種現象。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原因二:孩子上初中後,自尊心變得“薄如蟬翼”。

孩子上初中後,進入了青春期,正在完成從“小孩”到“小大人”的“蛻變”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自尊心會變得薄如蟬翼,在這個階段,家長對孩子的懷疑、否定和打擊,都有可能引起孩子的“反彈”。而不同性格的孩子,“反彈”的方式不同:有的在學習上一蹶不振,有的在性格上變為“悶葫蘆”,有的則產生厭學情緒,這些情況不一而足。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原因三:家長的嘮叨,讓孩子對家長關上心門。

一些女性家長很喜歡嘮叨:丈夫不體貼,嘮叨個不停;孩子某一次成績不理想,嘮叨個不停;丈夫賺的錢不如別人多,嘮叨個不停……小學階段的孩子,對家長的嘮叨可能不是很在意,但孩子上了初中之後,就漸漸的對家長的嘮叨變得敏感起來——

  • “爸爸是不是真的像媽媽說的這麼沒用?”
  • “我這次成績考不好,是不是以後都不可能考好了?”
  • “媽媽能不能少說幾句,我現在真的很煩,但我有不想和她說!”……

可以這麼說吧,青春期的孩子,是不可能想要和“祥林嫂”一般的家長傾訴心聲。因為嘮叨,所以家長與孩子之間就有了一定的代溝;因為有了代溝,家長和青春期的孩子就很難做到促膝長談。

"

“我感覺女兒上了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好像和她都不能好好交流,一說她就生氣,你有沒有好辦法?”一位朋友向我諮詢。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在我印象中,這位朋友的孩子在上小學階段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孩子,學習成績在我們地區最好的小學就讀都能名列前茅,而且在小學階段,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這孩子幾乎都不用她的家長操心。記得在一次市統考中,這孩子的成績居然在全市排在前幾名,這樣的資質簡直逆天了。這樣的一個孩子,為什麼到了初中之後會在性格上變得這麼多呢?

原因一:小升初後,孩子還沒度過“心理磨合期”。

小學階段,一些優秀的孩子,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把他(她)當作“手心裡的寶”,對其關懷備至,呵護備至。而到了初中,孩子面對一大群和自己一樣優秀甚至比自己還要優秀的同學,那麼相比之下孩子在學習上的優勢就不再那麼明顯了。這種在學習上沒有明顯優勢產生的不適、不爽就會自然而然讓孩子變得焦慮、不安,這種剛進入初中之後充滿壓力和煩悶的階段,我們姑且稱之為“心理磨合期”。所以,正處於“心理磨合期”的孩子,心智還未完全成熟,這個時候的孩子就有了傳說中的“心事”,這種“心事”又不願和整天板著一張撲克臉的家長交流,於是就產生了我朋友所說的那種現象。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原因二:孩子上初中後,自尊心變得“薄如蟬翼”。

孩子上初中後,進入了青春期,正在完成從“小孩”到“小大人”的“蛻變”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自尊心會變得薄如蟬翼,在這個階段,家長對孩子的懷疑、否定和打擊,都有可能引起孩子的“反彈”。而不同性格的孩子,“反彈”的方式不同:有的在學習上一蹶不振,有的在性格上變為“悶葫蘆”,有的則產生厭學情緒,這些情況不一而足。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原因三:家長的嘮叨,讓孩子對家長關上心門。

一些女性家長很喜歡嘮叨:丈夫不體貼,嘮叨個不停;孩子某一次成績不理想,嘮叨個不停;丈夫賺的錢不如別人多,嘮叨個不停……小學階段的孩子,對家長的嘮叨可能不是很在意,但孩子上了初中之後,就漸漸的對家長的嘮叨變得敏感起來——

  • “爸爸是不是真的像媽媽說的這麼沒用?”
  • “我這次成績考不好,是不是以後都不可能考好了?”
  • “媽媽能不能少說幾句,我現在真的很煩,但我有不想和她說!”……

可以這麼說吧,青春期的孩子,是不可能想要和“祥林嫂”一般的家長傾訴心聲。因為嘮叨,所以家長與孩子之間就有了一定的代溝;因為有了代溝,家長和青春期的孩子就很難做到促膝長談。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針對以上原因,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我們可以用以下這些方式,這樣與孩子交流:

(一)送孩子一片安寧。

⒈多一些反省,少一些說教。

  • “孩子回家之後,總喜歡把自己關在房間當中,這到底是什麼情況?”
  • “孩子今天不理我了,我說什麼他也沒聽進去!”
  • “看到孩子這種油鹽不進的態度,我真的是憋得慌!”

對於孩子,我們很多大人對孩子都有一種很強的“控制”慾望,很想讓孩子處於自己可以“掌控”的一個範圍之內。孩子上初中之後,有點脫離我們“掌控”的跡象,一些大人可能就慌了,煩了,鬱悶了,於是各種各樣的說教如“機關槍”一樣對準孩子噴射出“火蛇”來。

其實,家長的這種觀念是要不得的,孩子上初中之後,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個人獨處的空間,這很正常。家長之所以這麼擔心孩子,不外乎擔心孩子出現交友不慎、成績下滑、早戀這樣的烏龍。於是,家長便不管孩子有沒有聽進去,一波又一波的“大道理”灌輸過去,比如“你一定要心無旁騖地學習,不能把心思放在別的地方”,或者說得更直接一些的也有之。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孩子有可能只是想獨處而已,其心理本來正常無比,但在家長的“碎碎念”之下,也會有一些受不了的感覺。

我認為,家長自己應該平時也挺忙的,可以先忙自己的事情,孩子到了初中,如果有心事的話,他(她)想告訴你,自然會告訴你的,家長自己不要杯弓蛇影,草木皆兵才好。在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要多一些反省和傾聽,少一些味同嚼蠟的說教,這對孩子的耳膜來說是一種“解放”,對親子溝通來說也可以少一些“絆腳石”。

"

“我感覺女兒上了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好像和她都不能好好交流,一說她就生氣,你有沒有好辦法?”一位朋友向我諮詢。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在我印象中,這位朋友的孩子在上小學階段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孩子,學習成績在我們地區最好的小學就讀都能名列前茅,而且在小學階段,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這孩子幾乎都不用她的家長操心。記得在一次市統考中,這孩子的成績居然在全市排在前幾名,這樣的資質簡直逆天了。這樣的一個孩子,為什麼到了初中之後會在性格上變得這麼多呢?

原因一:小升初後,孩子還沒度過“心理磨合期”。

小學階段,一些優秀的孩子,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把他(她)當作“手心裡的寶”,對其關懷備至,呵護備至。而到了初中,孩子面對一大群和自己一樣優秀甚至比自己還要優秀的同學,那麼相比之下孩子在學習上的優勢就不再那麼明顯了。這種在學習上沒有明顯優勢產生的不適、不爽就會自然而然讓孩子變得焦慮、不安,這種剛進入初中之後充滿壓力和煩悶的階段,我們姑且稱之為“心理磨合期”。所以,正處於“心理磨合期”的孩子,心智還未完全成熟,這個時候的孩子就有了傳說中的“心事”,這種“心事”又不願和整天板著一張撲克臉的家長交流,於是就產生了我朋友所說的那種現象。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原因二:孩子上初中後,自尊心變得“薄如蟬翼”。

孩子上初中後,進入了青春期,正在完成從“小孩”到“小大人”的“蛻變”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自尊心會變得薄如蟬翼,在這個階段,家長對孩子的懷疑、否定和打擊,都有可能引起孩子的“反彈”。而不同性格的孩子,“反彈”的方式不同:有的在學習上一蹶不振,有的在性格上變為“悶葫蘆”,有的則產生厭學情緒,這些情況不一而足。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原因三:家長的嘮叨,讓孩子對家長關上心門。

一些女性家長很喜歡嘮叨:丈夫不體貼,嘮叨個不停;孩子某一次成績不理想,嘮叨個不停;丈夫賺的錢不如別人多,嘮叨個不停……小學階段的孩子,對家長的嘮叨可能不是很在意,但孩子上了初中之後,就漸漸的對家長的嘮叨變得敏感起來——

  • “爸爸是不是真的像媽媽說的這麼沒用?”
  • “我這次成績考不好,是不是以後都不可能考好了?”
  • “媽媽能不能少說幾句,我現在真的很煩,但我有不想和她說!”……

可以這麼說吧,青春期的孩子,是不可能想要和“祥林嫂”一般的家長傾訴心聲。因為嘮叨,所以家長與孩子之間就有了一定的代溝;因為有了代溝,家長和青春期的孩子就很難做到促膝長談。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針對以上原因,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我們可以用以下這些方式,這樣與孩子交流:

(一)送孩子一片安寧。

⒈多一些反省,少一些說教。

  • “孩子回家之後,總喜歡把自己關在房間當中,這到底是什麼情況?”
  • “孩子今天不理我了,我說什麼他也沒聽進去!”
  • “看到孩子這種油鹽不進的態度,我真的是憋得慌!”

對於孩子,我們很多大人對孩子都有一種很強的“控制”慾望,很想讓孩子處於自己可以“掌控”的一個範圍之內。孩子上初中之後,有點脫離我們“掌控”的跡象,一些大人可能就慌了,煩了,鬱悶了,於是各種各樣的說教如“機關槍”一樣對準孩子噴射出“火蛇”來。

其實,家長的這種觀念是要不得的,孩子上初中之後,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個人獨處的空間,這很正常。家長之所以這麼擔心孩子,不外乎擔心孩子出現交友不慎、成績下滑、早戀這樣的烏龍。於是,家長便不管孩子有沒有聽進去,一波又一波的“大道理”灌輸過去,比如“你一定要心無旁騖地學習,不能把心思放在別的地方”,或者說得更直接一些的也有之。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孩子有可能只是想獨處而已,其心理本來正常無比,但在家長的“碎碎念”之下,也會有一些受不了的感覺。

我認為,家長自己應該平時也挺忙的,可以先忙自己的事情,孩子到了初中,如果有心事的話,他(她)想告訴你,自然會告訴你的,家長自己不要杯弓蛇影,草木皆兵才好。在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要多一些反省和傾聽,少一些味同嚼蠟的說教,這對孩子的耳膜來說是一種“解放”,對親子溝通來說也可以少一些“絆腳石”。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⒉多一些寬容,少一些嘮叨。

  • “你這一次的語文才考這麼些,上小學時你的語文不是這麼差的啊!”
  • “什麼情況,你的數學成績怎麼錯這麼多?你上課有沒有在好好聽課?”
  • “都上初一了,放假的時候還睡到太陽晒屁股,你這麼懶真讓我失望!”……

孩子做一些讓我們看不慣的事情,作為家長的我們只要逮住機會,只要口才還行的,嘮叨個把鍾都不帶喘氣、不帶喝水的。就算是一些文盲家長,也會把相應的嘮叨話語重複n遍——翻來覆去把曾經說過的話嘮叨多遍,孩子在嘮叨的“狂轟濫炸”下會走兩個極端:其一,臉皮變得極厚,“免疫”家長的任何嘮叨,一直保持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陣勢;其二,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內向,他(她)把家長的話聽在耳裡,記在心裡,人變得越來越自卑,越來越內向。因為在孩子看來,家長如此討厭他(她),肯定是自己各方面都很差……當青春期的孩子產生消極的心理暗示之後,孩子的內心會變得“陽光燦爛”嗎?當然不會!所以,家長與孩子交流的時候,要少一些嘮叨,多一些寬容。一句話能夠說明白的,就點到為止,別一直嘮叨個不停,把“口才”發揮到極致,也把孩子的厭煩延伸到極致。

"

“我感覺女兒上了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好像和她都不能好好交流,一說她就生氣,你有沒有好辦法?”一位朋友向我諮詢。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在我印象中,這位朋友的孩子在上小學階段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孩子,學習成績在我們地區最好的小學就讀都能名列前茅,而且在小學階段,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這孩子幾乎都不用她的家長操心。記得在一次市統考中,這孩子的成績居然在全市排在前幾名,這樣的資質簡直逆天了。這樣的一個孩子,為什麼到了初中之後會在性格上變得這麼多呢?

原因一:小升初後,孩子還沒度過“心理磨合期”。

小學階段,一些優秀的孩子,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把他(她)當作“手心裡的寶”,對其關懷備至,呵護備至。而到了初中,孩子面對一大群和自己一樣優秀甚至比自己還要優秀的同學,那麼相比之下孩子在學習上的優勢就不再那麼明顯了。這種在學習上沒有明顯優勢產生的不適、不爽就會自然而然讓孩子變得焦慮、不安,這種剛進入初中之後充滿壓力和煩悶的階段,我們姑且稱之為“心理磨合期”。所以,正處於“心理磨合期”的孩子,心智還未完全成熟,這個時候的孩子就有了傳說中的“心事”,這種“心事”又不願和整天板著一張撲克臉的家長交流,於是就產生了我朋友所說的那種現象。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原因二:孩子上初中後,自尊心變得“薄如蟬翼”。

孩子上初中後,進入了青春期,正在完成從“小孩”到“小大人”的“蛻變”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自尊心會變得薄如蟬翼,在這個階段,家長對孩子的懷疑、否定和打擊,都有可能引起孩子的“反彈”。而不同性格的孩子,“反彈”的方式不同:有的在學習上一蹶不振,有的在性格上變為“悶葫蘆”,有的則產生厭學情緒,這些情況不一而足。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原因三:家長的嘮叨,讓孩子對家長關上心門。

一些女性家長很喜歡嘮叨:丈夫不體貼,嘮叨個不停;孩子某一次成績不理想,嘮叨個不停;丈夫賺的錢不如別人多,嘮叨個不停……小學階段的孩子,對家長的嘮叨可能不是很在意,但孩子上了初中之後,就漸漸的對家長的嘮叨變得敏感起來——

  • “爸爸是不是真的像媽媽說的這麼沒用?”
  • “我這次成績考不好,是不是以後都不可能考好了?”
  • “媽媽能不能少說幾句,我現在真的很煩,但我有不想和她說!”……

可以這麼說吧,青春期的孩子,是不可能想要和“祥林嫂”一般的家長傾訴心聲。因為嘮叨,所以家長與孩子之間就有了一定的代溝;因為有了代溝,家長和青春期的孩子就很難做到促膝長談。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針對以上原因,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我們可以用以下這些方式,這樣與孩子交流:

(一)送孩子一片安寧。

⒈多一些反省,少一些說教。

  • “孩子回家之後,總喜歡把自己關在房間當中,這到底是什麼情況?”
  • “孩子今天不理我了,我說什麼他也沒聽進去!”
  • “看到孩子這種油鹽不進的態度,我真的是憋得慌!”

對於孩子,我們很多大人對孩子都有一種很強的“控制”慾望,很想讓孩子處於自己可以“掌控”的一個範圍之內。孩子上初中之後,有點脫離我們“掌控”的跡象,一些大人可能就慌了,煩了,鬱悶了,於是各種各樣的說教如“機關槍”一樣對準孩子噴射出“火蛇”來。

其實,家長的這種觀念是要不得的,孩子上初中之後,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個人獨處的空間,這很正常。家長之所以這麼擔心孩子,不外乎擔心孩子出現交友不慎、成績下滑、早戀這樣的烏龍。於是,家長便不管孩子有沒有聽進去,一波又一波的“大道理”灌輸過去,比如“你一定要心無旁騖地學習,不能把心思放在別的地方”,或者說得更直接一些的也有之。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孩子有可能只是想獨處而已,其心理本來正常無比,但在家長的“碎碎念”之下,也會有一些受不了的感覺。

我認為,家長自己應該平時也挺忙的,可以先忙自己的事情,孩子到了初中,如果有心事的話,他(她)想告訴你,自然會告訴你的,家長自己不要杯弓蛇影,草木皆兵才好。在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要多一些反省和傾聽,少一些味同嚼蠟的說教,這對孩子的耳膜來說是一種“解放”,對親子溝通來說也可以少一些“絆腳石”。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⒉多一些寬容,少一些嘮叨。

  • “你這一次的語文才考這麼些,上小學時你的語文不是這麼差的啊!”
  • “什麼情況,你的數學成績怎麼錯這麼多?你上課有沒有在好好聽課?”
  • “都上初一了,放假的時候還睡到太陽晒屁股,你這麼懶真讓我失望!”……

孩子做一些讓我們看不慣的事情,作為家長的我們只要逮住機會,只要口才還行的,嘮叨個把鍾都不帶喘氣、不帶喝水的。就算是一些文盲家長,也會把相應的嘮叨話語重複n遍——翻來覆去把曾經說過的話嘮叨多遍,孩子在嘮叨的“狂轟濫炸”下會走兩個極端:其一,臉皮變得極厚,“免疫”家長的任何嘮叨,一直保持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陣勢;其二,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內向,他(她)把家長的話聽在耳裡,記在心裡,人變得越來越自卑,越來越內向。因為在孩子看來,家長如此討厭他(她),肯定是自己各方面都很差……當青春期的孩子產生消極的心理暗示之後,孩子的內心會變得“陽光燦爛”嗎?當然不會!所以,家長與孩子交流的時候,要少一些嘮叨,多一些寬容。一句話能夠說明白的,就點到為止,別一直嘮叨個不停,把“口才”發揮到極致,也把孩子的厭煩延伸到極致。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⒊多一些溫和,少一些爭吵。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時候,我們家長差不多也進入到更年期的階段。當“青春期”與“更年期”狹路相逢的時候,家長要多一些溫和,少一些爭吵。畢竟“退一步海闊天空”。在家中,一些更年期的家長總習慣於和自己的家人吵一場,特別是喜歡經常跟自己的配偶“互噴”。前一陣子,我一位朋友和她的丈夫“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到最後夫妻倆直接動起手來,差點把婚給離了。結果她那上初中的孩子在學習成績方面一落千丈,在性格方面也變得非常內向,基本上別人很難與這孩子溝通得起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一些子虛烏有的瑣事,家長不要輕易動怒,對孩子、對家人少一些爭吵,多一些溫和,這樣,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也就多了一份安寧。

"

“我感覺女兒上了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好像和她都不能好好交流,一說她就生氣,你有沒有好辦法?”一位朋友向我諮詢。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在我印象中,這位朋友的孩子在上小學階段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孩子,學習成績在我們地區最好的小學就讀都能名列前茅,而且在小學階段,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這孩子幾乎都不用她的家長操心。記得在一次市統考中,這孩子的成績居然在全市排在前幾名,這樣的資質簡直逆天了。這樣的一個孩子,為什麼到了初中之後會在性格上變得這麼多呢?

原因一:小升初後,孩子還沒度過“心理磨合期”。

小學階段,一些優秀的孩子,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把他(她)當作“手心裡的寶”,對其關懷備至,呵護備至。而到了初中,孩子面對一大群和自己一樣優秀甚至比自己還要優秀的同學,那麼相比之下孩子在學習上的優勢就不再那麼明顯了。這種在學習上沒有明顯優勢產生的不適、不爽就會自然而然讓孩子變得焦慮、不安,這種剛進入初中之後充滿壓力和煩悶的階段,我們姑且稱之為“心理磨合期”。所以,正處於“心理磨合期”的孩子,心智還未完全成熟,這個時候的孩子就有了傳說中的“心事”,這種“心事”又不願和整天板著一張撲克臉的家長交流,於是就產生了我朋友所說的那種現象。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原因二:孩子上初中後,自尊心變得“薄如蟬翼”。

孩子上初中後,進入了青春期,正在完成從“小孩”到“小大人”的“蛻變”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自尊心會變得薄如蟬翼,在這個階段,家長對孩子的懷疑、否定和打擊,都有可能引起孩子的“反彈”。而不同性格的孩子,“反彈”的方式不同:有的在學習上一蹶不振,有的在性格上變為“悶葫蘆”,有的則產生厭學情緒,這些情況不一而足。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原因三:家長的嘮叨,讓孩子對家長關上心門。

一些女性家長很喜歡嘮叨:丈夫不體貼,嘮叨個不停;孩子某一次成績不理想,嘮叨個不停;丈夫賺的錢不如別人多,嘮叨個不停……小學階段的孩子,對家長的嘮叨可能不是很在意,但孩子上了初中之後,就漸漸的對家長的嘮叨變得敏感起來——

  • “爸爸是不是真的像媽媽說的這麼沒用?”
  • “我這次成績考不好,是不是以後都不可能考好了?”
  • “媽媽能不能少說幾句,我現在真的很煩,但我有不想和她說!”……

可以這麼說吧,青春期的孩子,是不可能想要和“祥林嫂”一般的家長傾訴心聲。因為嘮叨,所以家長與孩子之間就有了一定的代溝;因為有了代溝,家長和青春期的孩子就很難做到促膝長談。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針對以上原因,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我們可以用以下這些方式,這樣與孩子交流:

(一)送孩子一片安寧。

⒈多一些反省,少一些說教。

  • “孩子回家之後,總喜歡把自己關在房間當中,這到底是什麼情況?”
  • “孩子今天不理我了,我說什麼他也沒聽進去!”
  • “看到孩子這種油鹽不進的態度,我真的是憋得慌!”

對於孩子,我們很多大人對孩子都有一種很強的“控制”慾望,很想讓孩子處於自己可以“掌控”的一個範圍之內。孩子上初中之後,有點脫離我們“掌控”的跡象,一些大人可能就慌了,煩了,鬱悶了,於是各種各樣的說教如“機關槍”一樣對準孩子噴射出“火蛇”來。

其實,家長的這種觀念是要不得的,孩子上初中之後,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個人獨處的空間,這很正常。家長之所以這麼擔心孩子,不外乎擔心孩子出現交友不慎、成績下滑、早戀這樣的烏龍。於是,家長便不管孩子有沒有聽進去,一波又一波的“大道理”灌輸過去,比如“你一定要心無旁騖地學習,不能把心思放在別的地方”,或者說得更直接一些的也有之。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孩子有可能只是想獨處而已,其心理本來正常無比,但在家長的“碎碎念”之下,也會有一些受不了的感覺。

我認為,家長自己應該平時也挺忙的,可以先忙自己的事情,孩子到了初中,如果有心事的話,他(她)想告訴你,自然會告訴你的,家長自己不要杯弓蛇影,草木皆兵才好。在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要多一些反省和傾聽,少一些味同嚼蠟的說教,這對孩子的耳膜來說是一種“解放”,對親子溝通來說也可以少一些“絆腳石”。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⒉多一些寬容,少一些嘮叨。

  • “你這一次的語文才考這麼些,上小學時你的語文不是這麼差的啊!”
  • “什麼情況,你的數學成績怎麼錯這麼多?你上課有沒有在好好聽課?”
  • “都上初一了,放假的時候還睡到太陽晒屁股,你這麼懶真讓我失望!”……

孩子做一些讓我們看不慣的事情,作為家長的我們只要逮住機會,只要口才還行的,嘮叨個把鍾都不帶喘氣、不帶喝水的。就算是一些文盲家長,也會把相應的嘮叨話語重複n遍——翻來覆去把曾經說過的話嘮叨多遍,孩子在嘮叨的“狂轟濫炸”下會走兩個極端:其一,臉皮變得極厚,“免疫”家長的任何嘮叨,一直保持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陣勢;其二,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內向,他(她)把家長的話聽在耳裡,記在心裡,人變得越來越自卑,越來越內向。因為在孩子看來,家長如此討厭他(她),肯定是自己各方面都很差……當青春期的孩子產生消極的心理暗示之後,孩子的內心會變得“陽光燦爛”嗎?當然不會!所以,家長與孩子交流的時候,要少一些嘮叨,多一些寬容。一句話能夠說明白的,就點到為止,別一直嘮叨個不停,把“口才”發揮到極致,也把孩子的厭煩延伸到極致。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⒊多一些溫和,少一些爭吵。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時候,我們家長差不多也進入到更年期的階段。當“青春期”與“更年期”狹路相逢的時候,家長要多一些溫和,少一些爭吵。畢竟“退一步海闊天空”。在家中,一些更年期的家長總習慣於和自己的家人吵一場,特別是喜歡經常跟自己的配偶“互噴”。前一陣子,我一位朋友和她的丈夫“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到最後夫妻倆直接動起手來,差點把婚給離了。結果她那上初中的孩子在學習成績方面一落千丈,在性格方面也變得非常內向,基本上別人很難與這孩子溝通得起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一些子虛烏有的瑣事,家長不要輕易動怒,對孩子、對家人少一些爭吵,多一些溫和,這樣,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也就多了一份安寧。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二)給孩子一份尊重。

⑴把“命令”化為“商量”。

孩子從來都不是我們的附庸,但有些家長卻一直把孩子當作自己的“附屬品”。與孩子交流的時候,不是如同上級命令下級一般用命令的口吻就是用吼的方式與孩子“溝通”。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在孩子讀小學低年級的時候可能會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一旦孩子進入青春期,那麼這種用吼的方式“命令”,孩子往往會跟你對著幹。在與孩子交流的時候,比如孩子存在哪個方面的瑕疵,家長要改變溝通的方式,化“命令”為“商量”,儘量如“庖丁解牛”一般通過與孩子的合理溝通來解決問題。

"

“我感覺女兒上了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好像和她都不能好好交流,一說她就生氣,你有沒有好辦法?”一位朋友向我諮詢。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在我印象中,這位朋友的孩子在上小學階段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孩子,學習成績在我們地區最好的小學就讀都能名列前茅,而且在小學階段,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這孩子幾乎都不用她的家長操心。記得在一次市統考中,這孩子的成績居然在全市排在前幾名,這樣的資質簡直逆天了。這樣的一個孩子,為什麼到了初中之後會在性格上變得這麼多呢?

原因一:小升初後,孩子還沒度過“心理磨合期”。

小學階段,一些優秀的孩子,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把他(她)當作“手心裡的寶”,對其關懷備至,呵護備至。而到了初中,孩子面對一大群和自己一樣優秀甚至比自己還要優秀的同學,那麼相比之下孩子在學習上的優勢就不再那麼明顯了。這種在學習上沒有明顯優勢產生的不適、不爽就會自然而然讓孩子變得焦慮、不安,這種剛進入初中之後充滿壓力和煩悶的階段,我們姑且稱之為“心理磨合期”。所以,正處於“心理磨合期”的孩子,心智還未完全成熟,這個時候的孩子就有了傳說中的“心事”,這種“心事”又不願和整天板著一張撲克臉的家長交流,於是就產生了我朋友所說的那種現象。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原因二:孩子上初中後,自尊心變得“薄如蟬翼”。

孩子上初中後,進入了青春期,正在完成從“小孩”到“小大人”的“蛻變”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自尊心會變得薄如蟬翼,在這個階段,家長對孩子的懷疑、否定和打擊,都有可能引起孩子的“反彈”。而不同性格的孩子,“反彈”的方式不同:有的在學習上一蹶不振,有的在性格上變為“悶葫蘆”,有的則產生厭學情緒,這些情況不一而足。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原因三:家長的嘮叨,讓孩子對家長關上心門。

一些女性家長很喜歡嘮叨:丈夫不體貼,嘮叨個不停;孩子某一次成績不理想,嘮叨個不停;丈夫賺的錢不如別人多,嘮叨個不停……小學階段的孩子,對家長的嘮叨可能不是很在意,但孩子上了初中之後,就漸漸的對家長的嘮叨變得敏感起來——

  • “爸爸是不是真的像媽媽說的這麼沒用?”
  • “我這次成績考不好,是不是以後都不可能考好了?”
  • “媽媽能不能少說幾句,我現在真的很煩,但我有不想和她說!”……

可以這麼說吧,青春期的孩子,是不可能想要和“祥林嫂”一般的家長傾訴心聲。因為嘮叨,所以家長與孩子之間就有了一定的代溝;因為有了代溝,家長和青春期的孩子就很難做到促膝長談。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針對以上原因,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我們可以用以下這些方式,這樣與孩子交流:

(一)送孩子一片安寧。

⒈多一些反省,少一些說教。

  • “孩子回家之後,總喜歡把自己關在房間當中,這到底是什麼情況?”
  • “孩子今天不理我了,我說什麼他也沒聽進去!”
  • “看到孩子這種油鹽不進的態度,我真的是憋得慌!”

對於孩子,我們很多大人對孩子都有一種很強的“控制”慾望,很想讓孩子處於自己可以“掌控”的一個範圍之內。孩子上初中之後,有點脫離我們“掌控”的跡象,一些大人可能就慌了,煩了,鬱悶了,於是各種各樣的說教如“機關槍”一樣對準孩子噴射出“火蛇”來。

其實,家長的這種觀念是要不得的,孩子上初中之後,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個人獨處的空間,這很正常。家長之所以這麼擔心孩子,不外乎擔心孩子出現交友不慎、成績下滑、早戀這樣的烏龍。於是,家長便不管孩子有沒有聽進去,一波又一波的“大道理”灌輸過去,比如“你一定要心無旁騖地學習,不能把心思放在別的地方”,或者說得更直接一些的也有之。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孩子有可能只是想獨處而已,其心理本來正常無比,但在家長的“碎碎念”之下,也會有一些受不了的感覺。

我認為,家長自己應該平時也挺忙的,可以先忙自己的事情,孩子到了初中,如果有心事的話,他(她)想告訴你,自然會告訴你的,家長自己不要杯弓蛇影,草木皆兵才好。在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要多一些反省和傾聽,少一些味同嚼蠟的說教,這對孩子的耳膜來說是一種“解放”,對親子溝通來說也可以少一些“絆腳石”。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⒉多一些寬容,少一些嘮叨。

  • “你這一次的語文才考這麼些,上小學時你的語文不是這麼差的啊!”
  • “什麼情況,你的數學成績怎麼錯這麼多?你上課有沒有在好好聽課?”
  • “都上初一了,放假的時候還睡到太陽晒屁股,你這麼懶真讓我失望!”……

孩子做一些讓我們看不慣的事情,作為家長的我們只要逮住機會,只要口才還行的,嘮叨個把鍾都不帶喘氣、不帶喝水的。就算是一些文盲家長,也會把相應的嘮叨話語重複n遍——翻來覆去把曾經說過的話嘮叨多遍,孩子在嘮叨的“狂轟濫炸”下會走兩個極端:其一,臉皮變得極厚,“免疫”家長的任何嘮叨,一直保持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陣勢;其二,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內向,他(她)把家長的話聽在耳裡,記在心裡,人變得越來越自卑,越來越內向。因為在孩子看來,家長如此討厭他(她),肯定是自己各方面都很差……當青春期的孩子產生消極的心理暗示之後,孩子的內心會變得“陽光燦爛”嗎?當然不會!所以,家長與孩子交流的時候,要少一些嘮叨,多一些寬容。一句話能夠說明白的,就點到為止,別一直嘮叨個不停,把“口才”發揮到極致,也把孩子的厭煩延伸到極致。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⒊多一些溫和,少一些爭吵。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時候,我們家長差不多也進入到更年期的階段。當“青春期”與“更年期”狹路相逢的時候,家長要多一些溫和,少一些爭吵。畢竟“退一步海闊天空”。在家中,一些更年期的家長總習慣於和自己的家人吵一場,特別是喜歡經常跟自己的配偶“互噴”。前一陣子,我一位朋友和她的丈夫“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到最後夫妻倆直接動起手來,差點把婚給離了。結果她那上初中的孩子在學習成績方面一落千丈,在性格方面也變得非常內向,基本上別人很難與這孩子溝通得起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一些子虛烏有的瑣事,家長不要輕易動怒,對孩子、對家人少一些爭吵,多一些溫和,這樣,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也就多了一份安寧。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二)給孩子一份尊重。

⑴把“命令”化為“商量”。

孩子從來都不是我們的附庸,但有些家長卻一直把孩子當作自己的“附屬品”。與孩子交流的時候,不是如同上級命令下級一般用命令的口吻就是用吼的方式與孩子“溝通”。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在孩子讀小學低年級的時候可能會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一旦孩子進入青春期,那麼這種用吼的方式“命令”,孩子往往會跟你對著幹。在與孩子交流的時候,比如孩子存在哪個方面的瑕疵,家長要改變溝通的方式,化“命令”為“商量”,儘量如“庖丁解牛”一般通過與孩子的合理溝通來解決問題。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⑵用“平等”化解“叛逆”。

在一些家長看來,“就算孩子到了初中,但他(她)吃我的,穿我的,花我的,連他(她)的命都是我給的,憑什麼不聽我的話,我讓他(她)幹什麼他(她)就必須馬上去幹什麼!”正是這種思想在作祟,所以孩子與家長基本上很難處於平等的位置上。而家長與孩子的不平等關係,最終導致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代溝”越來越大,到最後與孩子溝通起來都有很大的困難,這也是孩子之所以叛逆的一大根源。所以,家長與孩子交流的時候,儘量用對待朋友的方式對待孩子,與孩子平等對話,孩子才有可能為你敞開心扉。

"

“我感覺女兒上了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好像和她都不能好好交流,一說她就生氣,你有沒有好辦法?”一位朋友向我諮詢。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在我印象中,這位朋友的孩子在上小學階段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孩子,學習成績在我們地區最好的小學就讀都能名列前茅,而且在小學階段,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這孩子幾乎都不用她的家長操心。記得在一次市統考中,這孩子的成績居然在全市排在前幾名,這樣的資質簡直逆天了。這樣的一個孩子,為什麼到了初中之後會在性格上變得這麼多呢?

原因一:小升初後,孩子還沒度過“心理磨合期”。

小學階段,一些優秀的孩子,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把他(她)當作“手心裡的寶”,對其關懷備至,呵護備至。而到了初中,孩子面對一大群和自己一樣優秀甚至比自己還要優秀的同學,那麼相比之下孩子在學習上的優勢就不再那麼明顯了。這種在學習上沒有明顯優勢產生的不適、不爽就會自然而然讓孩子變得焦慮、不安,這種剛進入初中之後充滿壓力和煩悶的階段,我們姑且稱之為“心理磨合期”。所以,正處於“心理磨合期”的孩子,心智還未完全成熟,這個時候的孩子就有了傳說中的“心事”,這種“心事”又不願和整天板著一張撲克臉的家長交流,於是就產生了我朋友所說的那種現象。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原因二:孩子上初中後,自尊心變得“薄如蟬翼”。

孩子上初中後,進入了青春期,正在完成從“小孩”到“小大人”的“蛻變”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自尊心會變得薄如蟬翼,在這個階段,家長對孩子的懷疑、否定和打擊,都有可能引起孩子的“反彈”。而不同性格的孩子,“反彈”的方式不同:有的在學習上一蹶不振,有的在性格上變為“悶葫蘆”,有的則產生厭學情緒,這些情況不一而足。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原因三:家長的嘮叨,讓孩子對家長關上心門。

一些女性家長很喜歡嘮叨:丈夫不體貼,嘮叨個不停;孩子某一次成績不理想,嘮叨個不停;丈夫賺的錢不如別人多,嘮叨個不停……小學階段的孩子,對家長的嘮叨可能不是很在意,但孩子上了初中之後,就漸漸的對家長的嘮叨變得敏感起來——

  • “爸爸是不是真的像媽媽說的這麼沒用?”
  • “我這次成績考不好,是不是以後都不可能考好了?”
  • “媽媽能不能少說幾句,我現在真的很煩,但我有不想和她說!”……

可以這麼說吧,青春期的孩子,是不可能想要和“祥林嫂”一般的家長傾訴心聲。因為嘮叨,所以家長與孩子之間就有了一定的代溝;因為有了代溝,家長和青春期的孩子就很難做到促膝長談。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針對以上原因,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我們可以用以下這些方式,這樣與孩子交流:

(一)送孩子一片安寧。

⒈多一些反省,少一些說教。

  • “孩子回家之後,總喜歡把自己關在房間當中,這到底是什麼情況?”
  • “孩子今天不理我了,我說什麼他也沒聽進去!”
  • “看到孩子這種油鹽不進的態度,我真的是憋得慌!”

對於孩子,我們很多大人對孩子都有一種很強的“控制”慾望,很想讓孩子處於自己可以“掌控”的一個範圍之內。孩子上初中之後,有點脫離我們“掌控”的跡象,一些大人可能就慌了,煩了,鬱悶了,於是各種各樣的說教如“機關槍”一樣對準孩子噴射出“火蛇”來。

其實,家長的這種觀念是要不得的,孩子上初中之後,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個人獨處的空間,這很正常。家長之所以這麼擔心孩子,不外乎擔心孩子出現交友不慎、成績下滑、早戀這樣的烏龍。於是,家長便不管孩子有沒有聽進去,一波又一波的“大道理”灌輸過去,比如“你一定要心無旁騖地學習,不能把心思放在別的地方”,或者說得更直接一些的也有之。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孩子有可能只是想獨處而已,其心理本來正常無比,但在家長的“碎碎念”之下,也會有一些受不了的感覺。

我認為,家長自己應該平時也挺忙的,可以先忙自己的事情,孩子到了初中,如果有心事的話,他(她)想告訴你,自然會告訴你的,家長自己不要杯弓蛇影,草木皆兵才好。在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要多一些反省和傾聽,少一些味同嚼蠟的說教,這對孩子的耳膜來說是一種“解放”,對親子溝通來說也可以少一些“絆腳石”。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⒉多一些寬容,少一些嘮叨。

  • “你這一次的語文才考這麼些,上小學時你的語文不是這麼差的啊!”
  • “什麼情況,你的數學成績怎麼錯這麼多?你上課有沒有在好好聽課?”
  • “都上初一了,放假的時候還睡到太陽晒屁股,你這麼懶真讓我失望!”……

孩子做一些讓我們看不慣的事情,作為家長的我們只要逮住機會,只要口才還行的,嘮叨個把鍾都不帶喘氣、不帶喝水的。就算是一些文盲家長,也會把相應的嘮叨話語重複n遍——翻來覆去把曾經說過的話嘮叨多遍,孩子在嘮叨的“狂轟濫炸”下會走兩個極端:其一,臉皮變得極厚,“免疫”家長的任何嘮叨,一直保持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陣勢;其二,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內向,他(她)把家長的話聽在耳裡,記在心裡,人變得越來越自卑,越來越內向。因為在孩子看來,家長如此討厭他(她),肯定是自己各方面都很差……當青春期的孩子產生消極的心理暗示之後,孩子的內心會變得“陽光燦爛”嗎?當然不會!所以,家長與孩子交流的時候,要少一些嘮叨,多一些寬容。一句話能夠說明白的,就點到為止,別一直嘮叨個不停,把“口才”發揮到極致,也把孩子的厭煩延伸到極致。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⒊多一些溫和,少一些爭吵。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時候,我們家長差不多也進入到更年期的階段。當“青春期”與“更年期”狹路相逢的時候,家長要多一些溫和,少一些爭吵。畢竟“退一步海闊天空”。在家中,一些更年期的家長總習慣於和自己的家人吵一場,特別是喜歡經常跟自己的配偶“互噴”。前一陣子,我一位朋友和她的丈夫“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到最後夫妻倆直接動起手來,差點把婚給離了。結果她那上初中的孩子在學習成績方面一落千丈,在性格方面也變得非常內向,基本上別人很難與這孩子溝通得起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一些子虛烏有的瑣事,家長不要輕易動怒,對孩子、對家人少一些爭吵,多一些溫和,這樣,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也就多了一份安寧。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二)給孩子一份尊重。

⑴把“命令”化為“商量”。

孩子從來都不是我們的附庸,但有些家長卻一直把孩子當作自己的“附屬品”。與孩子交流的時候,不是如同上級命令下級一般用命令的口吻就是用吼的方式與孩子“溝通”。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在孩子讀小學低年級的時候可能會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一旦孩子進入青春期,那麼這種用吼的方式“命令”,孩子往往會跟你對著幹。在與孩子交流的時候,比如孩子存在哪個方面的瑕疵,家長要改變溝通的方式,化“命令”為“商量”,儘量如“庖丁解牛”一般通過與孩子的合理溝通來解決問題。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⑵用“平等”化解“叛逆”。

在一些家長看來,“就算孩子到了初中,但他(她)吃我的,穿我的,花我的,連他(她)的命都是我給的,憑什麼不聽我的話,我讓他(她)幹什麼他(她)就必須馬上去幹什麼!”正是這種思想在作祟,所以孩子與家長基本上很難處於平等的位置上。而家長與孩子的不平等關係,最終導致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代溝”越來越大,到最後與孩子溝通起來都有很大的困難,這也是孩子之所以叛逆的一大根源。所以,家長與孩子交流的時候,儘量用對待朋友的方式對待孩子,與孩子平等對話,孩子才有可能為你敞開心扉。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⑶用“共情”代替“管教”。

何為“共情”? 共情是人本主義創始人羅傑斯提出的,是指體驗別人內心世界的能力。

其實,說白了,“共情”就是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時候做到將心比心,站在孩子的立場看待問題,站在孩子的立場瞭解孩子的心態。當孩子上初中後,進入青春期,家長用“共情”來代替“管教”和“碎碎念”,以“共情”為橋樑讓孩子有一種被家長理解的感覺,家長才有機會對孩子近期出現的一些狀況進行“對症下藥”。

"

“我感覺女兒上了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好像和她都不能好好交流,一說她就生氣,你有沒有好辦法?”一位朋友向我諮詢。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在我印象中,這位朋友的孩子在上小學階段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孩子,學習成績在我們地區最好的小學就讀都能名列前茅,而且在小學階段,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這孩子幾乎都不用她的家長操心。記得在一次市統考中,這孩子的成績居然在全市排在前幾名,這樣的資質簡直逆天了。這樣的一個孩子,為什麼到了初中之後會在性格上變得這麼多呢?

原因一:小升初後,孩子還沒度過“心理磨合期”。

小學階段,一些優秀的孩子,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把他(她)當作“手心裡的寶”,對其關懷備至,呵護備至。而到了初中,孩子面對一大群和自己一樣優秀甚至比自己還要優秀的同學,那麼相比之下孩子在學習上的優勢就不再那麼明顯了。這種在學習上沒有明顯優勢產生的不適、不爽就會自然而然讓孩子變得焦慮、不安,這種剛進入初中之後充滿壓力和煩悶的階段,我們姑且稱之為“心理磨合期”。所以,正處於“心理磨合期”的孩子,心智還未完全成熟,這個時候的孩子就有了傳說中的“心事”,這種“心事”又不願和整天板著一張撲克臉的家長交流,於是就產生了我朋友所說的那種現象。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原因二:孩子上初中後,自尊心變得“薄如蟬翼”。

孩子上初中後,進入了青春期,正在完成從“小孩”到“小大人”的“蛻變”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自尊心會變得薄如蟬翼,在這個階段,家長對孩子的懷疑、否定和打擊,都有可能引起孩子的“反彈”。而不同性格的孩子,“反彈”的方式不同:有的在學習上一蹶不振,有的在性格上變為“悶葫蘆”,有的則產生厭學情緒,這些情況不一而足。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原因三:家長的嘮叨,讓孩子對家長關上心門。

一些女性家長很喜歡嘮叨:丈夫不體貼,嘮叨個不停;孩子某一次成績不理想,嘮叨個不停;丈夫賺的錢不如別人多,嘮叨個不停……小學階段的孩子,對家長的嘮叨可能不是很在意,但孩子上了初中之後,就漸漸的對家長的嘮叨變得敏感起來——

  • “爸爸是不是真的像媽媽說的這麼沒用?”
  • “我這次成績考不好,是不是以後都不可能考好了?”
  • “媽媽能不能少說幾句,我現在真的很煩,但我有不想和她說!”……

可以這麼說吧,青春期的孩子,是不可能想要和“祥林嫂”一般的家長傾訴心聲。因為嘮叨,所以家長與孩子之間就有了一定的代溝;因為有了代溝,家長和青春期的孩子就很難做到促膝長談。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針對以上原因,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我們可以用以下這些方式,這樣與孩子交流:

(一)送孩子一片安寧。

⒈多一些反省,少一些說教。

  • “孩子回家之後,總喜歡把自己關在房間當中,這到底是什麼情況?”
  • “孩子今天不理我了,我說什麼他也沒聽進去!”
  • “看到孩子這種油鹽不進的態度,我真的是憋得慌!”

對於孩子,我們很多大人對孩子都有一種很強的“控制”慾望,很想讓孩子處於自己可以“掌控”的一個範圍之內。孩子上初中之後,有點脫離我們“掌控”的跡象,一些大人可能就慌了,煩了,鬱悶了,於是各種各樣的說教如“機關槍”一樣對準孩子噴射出“火蛇”來。

其實,家長的這種觀念是要不得的,孩子上初中之後,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個人獨處的空間,這很正常。家長之所以這麼擔心孩子,不外乎擔心孩子出現交友不慎、成績下滑、早戀這樣的烏龍。於是,家長便不管孩子有沒有聽進去,一波又一波的“大道理”灌輸過去,比如“你一定要心無旁騖地學習,不能把心思放在別的地方”,或者說得更直接一些的也有之。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孩子有可能只是想獨處而已,其心理本來正常無比,但在家長的“碎碎念”之下,也會有一些受不了的感覺。

我認為,家長自己應該平時也挺忙的,可以先忙自己的事情,孩子到了初中,如果有心事的話,他(她)想告訴你,自然會告訴你的,家長自己不要杯弓蛇影,草木皆兵才好。在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要多一些反省和傾聽,少一些味同嚼蠟的說教,這對孩子的耳膜來說是一種“解放”,對親子溝通來說也可以少一些“絆腳石”。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⒉多一些寬容,少一些嘮叨。

  • “你這一次的語文才考這麼些,上小學時你的語文不是這麼差的啊!”
  • “什麼情況,你的數學成績怎麼錯這麼多?你上課有沒有在好好聽課?”
  • “都上初一了,放假的時候還睡到太陽晒屁股,你這麼懶真讓我失望!”……

孩子做一些讓我們看不慣的事情,作為家長的我們只要逮住機會,只要口才還行的,嘮叨個把鍾都不帶喘氣、不帶喝水的。就算是一些文盲家長,也會把相應的嘮叨話語重複n遍——翻來覆去把曾經說過的話嘮叨多遍,孩子在嘮叨的“狂轟濫炸”下會走兩個極端:其一,臉皮變得極厚,“免疫”家長的任何嘮叨,一直保持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陣勢;其二,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內向,他(她)把家長的話聽在耳裡,記在心裡,人變得越來越自卑,越來越內向。因為在孩子看來,家長如此討厭他(她),肯定是自己各方面都很差……當青春期的孩子產生消極的心理暗示之後,孩子的內心會變得“陽光燦爛”嗎?當然不會!所以,家長與孩子交流的時候,要少一些嘮叨,多一些寬容。一句話能夠說明白的,就點到為止,別一直嘮叨個不停,把“口才”發揮到極致,也把孩子的厭煩延伸到極致。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⒊多一些溫和,少一些爭吵。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時候,我們家長差不多也進入到更年期的階段。當“青春期”與“更年期”狹路相逢的時候,家長要多一些溫和,少一些爭吵。畢竟“退一步海闊天空”。在家中,一些更年期的家長總習慣於和自己的家人吵一場,特別是喜歡經常跟自己的配偶“互噴”。前一陣子,我一位朋友和她的丈夫“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到最後夫妻倆直接動起手來,差點把婚給離了。結果她那上初中的孩子在學習成績方面一落千丈,在性格方面也變得非常內向,基本上別人很難與這孩子溝通得起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一些子虛烏有的瑣事,家長不要輕易動怒,對孩子、對家人少一些爭吵,多一些溫和,這樣,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也就多了一份安寧。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二)給孩子一份尊重。

⑴把“命令”化為“商量”。

孩子從來都不是我們的附庸,但有些家長卻一直把孩子當作自己的“附屬品”。與孩子交流的時候,不是如同上級命令下級一般用命令的口吻就是用吼的方式與孩子“溝通”。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在孩子讀小學低年級的時候可能會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一旦孩子進入青春期,那麼這種用吼的方式“命令”,孩子往往會跟你對著幹。在與孩子交流的時候,比如孩子存在哪個方面的瑕疵,家長要改變溝通的方式,化“命令”為“商量”,儘量如“庖丁解牛”一般通過與孩子的合理溝通來解決問題。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⑵用“平等”化解“叛逆”。

在一些家長看來,“就算孩子到了初中,但他(她)吃我的,穿我的,花我的,連他(她)的命都是我給的,憑什麼不聽我的話,我讓他(她)幹什麼他(她)就必須馬上去幹什麼!”正是這種思想在作祟,所以孩子與家長基本上很難處於平等的位置上。而家長與孩子的不平等關係,最終導致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代溝”越來越大,到最後與孩子溝通起來都有很大的困難,這也是孩子之所以叛逆的一大根源。所以,家長與孩子交流的時候,儘量用對待朋友的方式對待孩子,與孩子平等對話,孩子才有可能為你敞開心扉。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⑶用“共情”代替“管教”。

何為“共情”? 共情是人本主義創始人羅傑斯提出的,是指體驗別人內心世界的能力。

其實,說白了,“共情”就是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時候做到將心比心,站在孩子的立場看待問題,站在孩子的立場瞭解孩子的心態。當孩子上初中後,進入青春期,家長用“共情”來代替“管教”和“碎碎念”,以“共情”為橋樑讓孩子有一種被家長理解的感覺,家長才有機會對孩子近期出現的一些狀況進行“對症下藥”。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三)還孩子一種信任。

怎樣還孩子一種信任呢?我覺得我們作為家長,可以多“依賴”孩子,讓孩子有存在感。舉個例子,當自己很忙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幫忙做家務;當重物搬不了的話,可以讓孩子一起幫忙抬一抬;當自己遇到難題的時候,可以和孩子聊一聊,讓孩子也想一想對策……青春期的孩子,最怕的是家長把自己當作什麼都不會的“廢人”,最刺痛孩子的話莫過於“你吃我的,喝我的,花我的,卻這麼沒用”之類的話語。所以,家長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儘量讓孩子變得“有用”起來,就算他(她)暫時不是家中的“頂樑柱”,但至少可以發揮出孩子應有的作用。

"

“我感覺女兒上了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好像和她都不能好好交流,一說她就生氣,你有沒有好辦法?”一位朋友向我諮詢。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在我印象中,這位朋友的孩子在上小學階段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孩子,學習成績在我們地區最好的小學就讀都能名列前茅,而且在小學階段,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這孩子幾乎都不用她的家長操心。記得在一次市統考中,這孩子的成績居然在全市排在前幾名,這樣的資質簡直逆天了。這樣的一個孩子,為什麼到了初中之後會在性格上變得這麼多呢?

原因一:小升初後,孩子還沒度過“心理磨合期”。

小學階段,一些優秀的孩子,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把他(她)當作“手心裡的寶”,對其關懷備至,呵護備至。而到了初中,孩子面對一大群和自己一樣優秀甚至比自己還要優秀的同學,那麼相比之下孩子在學習上的優勢就不再那麼明顯了。這種在學習上沒有明顯優勢產生的不適、不爽就會自然而然讓孩子變得焦慮、不安,這種剛進入初中之後充滿壓力和煩悶的階段,我們姑且稱之為“心理磨合期”。所以,正處於“心理磨合期”的孩子,心智還未完全成熟,這個時候的孩子就有了傳說中的“心事”,這種“心事”又不願和整天板著一張撲克臉的家長交流,於是就產生了我朋友所說的那種現象。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原因二:孩子上初中後,自尊心變得“薄如蟬翼”。

孩子上初中後,進入了青春期,正在完成從“小孩”到“小大人”的“蛻變”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自尊心會變得薄如蟬翼,在這個階段,家長對孩子的懷疑、否定和打擊,都有可能引起孩子的“反彈”。而不同性格的孩子,“反彈”的方式不同:有的在學習上一蹶不振,有的在性格上變為“悶葫蘆”,有的則產生厭學情緒,這些情況不一而足。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原因三:家長的嘮叨,讓孩子對家長關上心門。

一些女性家長很喜歡嘮叨:丈夫不體貼,嘮叨個不停;孩子某一次成績不理想,嘮叨個不停;丈夫賺的錢不如別人多,嘮叨個不停……小學階段的孩子,對家長的嘮叨可能不是很在意,但孩子上了初中之後,就漸漸的對家長的嘮叨變得敏感起來——

  • “爸爸是不是真的像媽媽說的這麼沒用?”
  • “我這次成績考不好,是不是以後都不可能考好了?”
  • “媽媽能不能少說幾句,我現在真的很煩,但我有不想和她說!”……

可以這麼說吧,青春期的孩子,是不可能想要和“祥林嫂”一般的家長傾訴心聲。因為嘮叨,所以家長與孩子之間就有了一定的代溝;因為有了代溝,家長和青春期的孩子就很難做到促膝長談。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針對以上原因,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我們可以用以下這些方式,這樣與孩子交流:

(一)送孩子一片安寧。

⒈多一些反省,少一些說教。

  • “孩子回家之後,總喜歡把自己關在房間當中,這到底是什麼情況?”
  • “孩子今天不理我了,我說什麼他也沒聽進去!”
  • “看到孩子這種油鹽不進的態度,我真的是憋得慌!”

對於孩子,我們很多大人對孩子都有一種很強的“控制”慾望,很想讓孩子處於自己可以“掌控”的一個範圍之內。孩子上初中之後,有點脫離我們“掌控”的跡象,一些大人可能就慌了,煩了,鬱悶了,於是各種各樣的說教如“機關槍”一樣對準孩子噴射出“火蛇”來。

其實,家長的這種觀念是要不得的,孩子上初中之後,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個人獨處的空間,這很正常。家長之所以這麼擔心孩子,不外乎擔心孩子出現交友不慎、成績下滑、早戀這樣的烏龍。於是,家長便不管孩子有沒有聽進去,一波又一波的“大道理”灌輸過去,比如“你一定要心無旁騖地學習,不能把心思放在別的地方”,或者說得更直接一些的也有之。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孩子有可能只是想獨處而已,其心理本來正常無比,但在家長的“碎碎念”之下,也會有一些受不了的感覺。

我認為,家長自己應該平時也挺忙的,可以先忙自己的事情,孩子到了初中,如果有心事的話,他(她)想告訴你,自然會告訴你的,家長自己不要杯弓蛇影,草木皆兵才好。在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要多一些反省和傾聽,少一些味同嚼蠟的說教,這對孩子的耳膜來說是一種“解放”,對親子溝通來說也可以少一些“絆腳石”。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⒉多一些寬容,少一些嘮叨。

  • “你這一次的語文才考這麼些,上小學時你的語文不是這麼差的啊!”
  • “什麼情況,你的數學成績怎麼錯這麼多?你上課有沒有在好好聽課?”
  • “都上初一了,放假的時候還睡到太陽晒屁股,你這麼懶真讓我失望!”……

孩子做一些讓我們看不慣的事情,作為家長的我們只要逮住機會,只要口才還行的,嘮叨個把鍾都不帶喘氣、不帶喝水的。就算是一些文盲家長,也會把相應的嘮叨話語重複n遍——翻來覆去把曾經說過的話嘮叨多遍,孩子在嘮叨的“狂轟濫炸”下會走兩個極端:其一,臉皮變得極厚,“免疫”家長的任何嘮叨,一直保持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陣勢;其二,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內向,他(她)把家長的話聽在耳裡,記在心裡,人變得越來越自卑,越來越內向。因為在孩子看來,家長如此討厭他(她),肯定是自己各方面都很差……當青春期的孩子產生消極的心理暗示之後,孩子的內心會變得“陽光燦爛”嗎?當然不會!所以,家長與孩子交流的時候,要少一些嘮叨,多一些寬容。一句話能夠說明白的,就點到為止,別一直嘮叨個不停,把“口才”發揮到極致,也把孩子的厭煩延伸到極致。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⒊多一些溫和,少一些爭吵。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時候,我們家長差不多也進入到更年期的階段。當“青春期”與“更年期”狹路相逢的時候,家長要多一些溫和,少一些爭吵。畢竟“退一步海闊天空”。在家中,一些更年期的家長總習慣於和自己的家人吵一場,特別是喜歡經常跟自己的配偶“互噴”。前一陣子,我一位朋友和她的丈夫“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到最後夫妻倆直接動起手來,差點把婚給離了。結果她那上初中的孩子在學習成績方面一落千丈,在性格方面也變得非常內向,基本上別人很難與這孩子溝通得起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一些子虛烏有的瑣事,家長不要輕易動怒,對孩子、對家人少一些爭吵,多一些溫和,這樣,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也就多了一份安寧。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二)給孩子一份尊重。

⑴把“命令”化為“商量”。

孩子從來都不是我們的附庸,但有些家長卻一直把孩子當作自己的“附屬品”。與孩子交流的時候,不是如同上級命令下級一般用命令的口吻就是用吼的方式與孩子“溝通”。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在孩子讀小學低年級的時候可能會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一旦孩子進入青春期,那麼這種用吼的方式“命令”,孩子往往會跟你對著幹。在與孩子交流的時候,比如孩子存在哪個方面的瑕疵,家長要改變溝通的方式,化“命令”為“商量”,儘量如“庖丁解牛”一般通過與孩子的合理溝通來解決問題。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⑵用“平等”化解“叛逆”。

在一些家長看來,“就算孩子到了初中,但他(她)吃我的,穿我的,花我的,連他(她)的命都是我給的,憑什麼不聽我的話,我讓他(她)幹什麼他(她)就必須馬上去幹什麼!”正是這種思想在作祟,所以孩子與家長基本上很難處於平等的位置上。而家長與孩子的不平等關係,最終導致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代溝”越來越大,到最後與孩子溝通起來都有很大的困難,這也是孩子之所以叛逆的一大根源。所以,家長與孩子交流的時候,儘量用對待朋友的方式對待孩子,與孩子平等對話,孩子才有可能為你敞開心扉。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⑶用“共情”代替“管教”。

何為“共情”? 共情是人本主義創始人羅傑斯提出的,是指體驗別人內心世界的能力。

其實,說白了,“共情”就是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時候做到將心比心,站在孩子的立場看待問題,站在孩子的立場瞭解孩子的心態。當孩子上初中後,進入青春期,家長用“共情”來代替“管教”和“碎碎念”,以“共情”為橋樑讓孩子有一種被家長理解的感覺,家長才有機會對孩子近期出現的一些狀況進行“對症下藥”。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三)還孩子一種信任。

怎樣還孩子一種信任呢?我覺得我們作為家長,可以多“依賴”孩子,讓孩子有存在感。舉個例子,當自己很忙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幫忙做家務;當重物搬不了的話,可以讓孩子一起幫忙抬一抬;當自己遇到難題的時候,可以和孩子聊一聊,讓孩子也想一想對策……青春期的孩子,最怕的是家長把自己當作什麼都不會的“廢人”,最刺痛孩子的話莫過於“你吃我的,喝我的,花我的,卻這麼沒用”之類的話語。所以,家長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儘量讓孩子變得“有用”起來,就算他(她)暫時不是家中的“頂樑柱”,但至少可以發揮出孩子應有的作用。

孩子上初中後變得叛逆了許多,家長別煩心,可以這樣與孩子交流

總而言之,家長與剛上初中的孩子交流,一定不要對著幹,而要在自省、尊重和信任等方面“做足功課”。你還有哪些建議需要補充呢?歡迎朋友們留言探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