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


"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文 / 涼爽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蕾德-阿德勒有一句名言——“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相信很多人都對這句話有所共鳴。

所有我們在兒時受過的創傷,都需要我們在成人後艱難的面對和緩解,最後也是最難的一步便是接納和握手言和。我之前從來沒有遇到過一位被童年治癒的人,包括我自己。很多童年的事情早已忘卻,但我知道那更多的是壓抑。

直至後來,我新認識了一個朋友。才發現,原來被童年治癒的人,是這樣成長的。

有一對恩愛的父母、一個幸福的童年是什麼體驗

"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文 / 涼爽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蕾德-阿德勒有一句名言——“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相信很多人都對這句話有所共鳴。

所有我們在兒時受過的創傷,都需要我們在成人後艱難的面對和緩解,最後也是最難的一步便是接納和握手言和。我之前從來沒有遇到過一位被童年治癒的人,包括我自己。很多童年的事情早已忘卻,但我知道那更多的是壓抑。

直至後來,我新認識了一個朋友。才發現,原來被童年治癒的人,是這樣成長的。

有一對恩愛的父母、一個幸福的童年是什麼體驗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她跟我說,她的童年就很幸福。普通人記事一般是三五歲,三四歲的只是片段,五歲後才會有畫面感的回憶。但是她的記事特別早,三歲之前的事情,她都記得非常清楚。

如果用心理學精神分析的理論來說,她的內在自我和現實自我一直相處得非常友好。內在自我沒有壓抑,也沒有過分要求現實自我必須完成一些事情。

她自小爸爸疼,媽媽愛,更重要的是,父母一直恩愛如初。她小學跳級,成績一直很優秀,211的重本大學畢業,優秀畢業生,畢業論文要被刊登到專業書裡,而且還保研。

在她的大家族裡,從來不曾出現過大爭吵大糾紛,一直平平凡凡長大。小時候和爸爸很親密,爸爸教會了她很多學校裡學不到的知識;媽媽最大的理想就是當一位老師,可惜做了會計。但是一直在讀教育類的書籍,一直把自己從書本里學到的教育學知識用在女兒身上。母女倆一直會談論時事、瑣碎的事情,不僅有主觀評價,還有客觀分析。在小組覆盤會議上,她思路極其明朗,邏輯清晰,口齒伶俐,談及的比別人深刻,看的總會比別人深遠。

有一天晚上,我和她在宿舍從十點夜聊到凌晨三點。

宿舍夜聊就是兩個“段位”相當的靈魂在進行自我暴露與心靈碰撞的高光時刻。那一刻,無關年齡、無關有沒有能量、無關聯不聯結,無關滋不滋養,甚至無關感受,最深刻的感覺就是:“哦!原來你懂我!”

後來我看見一個理論,是關於交往的狀態的。我發現她對於我來說,她應該是後者。閱歷智商情商遠遠在我之上的她,原來是“向下兼容”,和我談心。


"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文 / 涼爽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蕾德-阿德勒有一句名言——“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相信很多人都對這句話有所共鳴。

所有我們在兒時受過的創傷,都需要我們在成人後艱難的面對和緩解,最後也是最難的一步便是接納和握手言和。我之前從來沒有遇到過一位被童年治癒的人,包括我自己。很多童年的事情早已忘卻,但我知道那更多的是壓抑。

直至後來,我新認識了一個朋友。才發現,原來被童年治癒的人,是這樣成長的。

有一對恩愛的父母、一個幸福的童年是什麼體驗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她跟我說,她的童年就很幸福。普通人記事一般是三五歲,三四歲的只是片段,五歲後才會有畫面感的回憶。但是她的記事特別早,三歲之前的事情,她都記得非常清楚。

如果用心理學精神分析的理論來說,她的內在自我和現實自我一直相處得非常友好。內在自我沒有壓抑,也沒有過分要求現實自我必須完成一些事情。

她自小爸爸疼,媽媽愛,更重要的是,父母一直恩愛如初。她小學跳級,成績一直很優秀,211的重本大學畢業,優秀畢業生,畢業論文要被刊登到專業書裡,而且還保研。

在她的大家族裡,從來不曾出現過大爭吵大糾紛,一直平平凡凡長大。小時候和爸爸很親密,爸爸教會了她很多學校裡學不到的知識;媽媽最大的理想就是當一位老師,可惜做了會計。但是一直在讀教育類的書籍,一直把自己從書本里學到的教育學知識用在女兒身上。母女倆一直會談論時事、瑣碎的事情,不僅有主觀評價,還有客觀分析。在小組覆盤會議上,她思路極其明朗,邏輯清晰,口齒伶俐,談及的比別人深刻,看的總會比別人深遠。

有一天晚上,我和她在宿舍從十點夜聊到凌晨三點。

宿舍夜聊就是兩個“段位”相當的靈魂在進行自我暴露與心靈碰撞的高光時刻。那一刻,無關年齡、無關有沒有能量、無關聯不聯結,無關滋不滋養,甚至無關感受,最深刻的感覺就是:“哦!原來你懂我!”

後來我看見一個理論,是關於交往的狀態的。我發現她對於我來說,她應該是後者。閱歷智商情商遠遠在我之上的她,原來是“向下兼容”,和我談心。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我曾開玩笑,如果我是個男孩,我也好想娶你。但我覺得我不配。

她說這是個至高無上的誇獎和殊榮。

父母恩愛是孩子乘風破浪的底氣

"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文 / 涼爽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蕾德-阿德勒有一句名言——“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相信很多人都對這句話有所共鳴。

所有我們在兒時受過的創傷,都需要我們在成人後艱難的面對和緩解,最後也是最難的一步便是接納和握手言和。我之前從來沒有遇到過一位被童年治癒的人,包括我自己。很多童年的事情早已忘卻,但我知道那更多的是壓抑。

直至後來,我新認識了一個朋友。才發現,原來被童年治癒的人,是這樣成長的。

有一對恩愛的父母、一個幸福的童年是什麼體驗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她跟我說,她的童年就很幸福。普通人記事一般是三五歲,三四歲的只是片段,五歲後才會有畫面感的回憶。但是她的記事特別早,三歲之前的事情,她都記得非常清楚。

如果用心理學精神分析的理論來說,她的內在自我和現實自我一直相處得非常友好。內在自我沒有壓抑,也沒有過分要求現實自我必須完成一些事情。

她自小爸爸疼,媽媽愛,更重要的是,父母一直恩愛如初。她小學跳級,成績一直很優秀,211的重本大學畢業,優秀畢業生,畢業論文要被刊登到專業書裡,而且還保研。

在她的大家族裡,從來不曾出現過大爭吵大糾紛,一直平平凡凡長大。小時候和爸爸很親密,爸爸教會了她很多學校裡學不到的知識;媽媽最大的理想就是當一位老師,可惜做了會計。但是一直在讀教育類的書籍,一直把自己從書本里學到的教育學知識用在女兒身上。母女倆一直會談論時事、瑣碎的事情,不僅有主觀評價,還有客觀分析。在小組覆盤會議上,她思路極其明朗,邏輯清晰,口齒伶俐,談及的比別人深刻,看的總會比別人深遠。

有一天晚上,我和她在宿舍從十點夜聊到凌晨三點。

宿舍夜聊就是兩個“段位”相當的靈魂在進行自我暴露與心靈碰撞的高光時刻。那一刻,無關年齡、無關有沒有能量、無關聯不聯結,無關滋不滋養,甚至無關感受,最深刻的感覺就是:“哦!原來你懂我!”

後來我看見一個理論,是關於交往的狀態的。我發現她對於我來說,她應該是後者。閱歷智商情商遠遠在我之上的她,原來是“向下兼容”,和我談心。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我曾開玩笑,如果我是個男孩,我也好想娶你。但我覺得我不配。

她說這是個至高無上的誇獎和殊榮。

父母恩愛是孩子乘風破浪的底氣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心理學家薩提亞說過“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父母相處的模式是孩子將來人際學習的榜樣,而這種父母的相處模式將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美國學者西奧多・馬丁・赫斯伯格也說過類似的話:“作為父親,你能為你孩子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愛他們的母親。”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在父母夫妻恩愛,家庭和諧的環境里長大是什麼體驗?”

熱評第一的回答是這樣的:

“答主從小就是相貌才華都不出眾,除了能吃沒有一樣拿的出手。但一提到自己的父母,驕傲,愛意滿滿,瞬間覺得自己是宇宙中心。家裡永遠是歡聲笑語,恩愛的父母是我的榜樣,我的精神支柱。在這樣充滿愛的小日子中長大,讓我不論遇到什麼挫折,都永遠對未來充滿期待。讓我勇敢追求真愛。讓我在生活的路上昂首挺胸。感謝父母讓我懂得愛是長情的陪伴,是無私的付出,是理解和包容。

倒也不覺得比別人幸福多少,儘管身邊不少人都認為我很幸福,至於成就感,就更談不上啦。只是從心底裡覺得很踏實很自信很溫暖。這種踏實和自信,就一直伴隨著我,讓我充滿了信心和希望。”

父母互相“撕逼”,童年充滿煩惱又惶恐,沒有一天快樂;

父母恩愛,就是一個完整又幸福的世界;

父母不睦,他會對親密關係產生恐懼和逃避;

父母恩愛,是孩子面對磨難坎坷而乘風破浪底氣。

一個父母恩愛、家庭和諧、童年幸福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是自信、溫暖和勇敢的。

希望為下一代營造的是一個強大又幸福的童年

"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文 / 涼爽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蕾德-阿德勒有一句名言——“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相信很多人都對這句話有所共鳴。

所有我們在兒時受過的創傷,都需要我們在成人後艱難的面對和緩解,最後也是最難的一步便是接納和握手言和。我之前從來沒有遇到過一位被童年治癒的人,包括我自己。很多童年的事情早已忘卻,但我知道那更多的是壓抑。

直至後來,我新認識了一個朋友。才發現,原來被童年治癒的人,是這樣成長的。

有一對恩愛的父母、一個幸福的童年是什麼體驗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她跟我說,她的童年就很幸福。普通人記事一般是三五歲,三四歲的只是片段,五歲後才會有畫面感的回憶。但是她的記事特別早,三歲之前的事情,她都記得非常清楚。

如果用心理學精神分析的理論來說,她的內在自我和現實自我一直相處得非常友好。內在自我沒有壓抑,也沒有過分要求現實自我必須完成一些事情。

她自小爸爸疼,媽媽愛,更重要的是,父母一直恩愛如初。她小學跳級,成績一直很優秀,211的重本大學畢業,優秀畢業生,畢業論文要被刊登到專業書裡,而且還保研。

在她的大家族裡,從來不曾出現過大爭吵大糾紛,一直平平凡凡長大。小時候和爸爸很親密,爸爸教會了她很多學校裡學不到的知識;媽媽最大的理想就是當一位老師,可惜做了會計。但是一直在讀教育類的書籍,一直把自己從書本里學到的教育學知識用在女兒身上。母女倆一直會談論時事、瑣碎的事情,不僅有主觀評價,還有客觀分析。在小組覆盤會議上,她思路極其明朗,邏輯清晰,口齒伶俐,談及的比別人深刻,看的總會比別人深遠。

有一天晚上,我和她在宿舍從十點夜聊到凌晨三點。

宿舍夜聊就是兩個“段位”相當的靈魂在進行自我暴露與心靈碰撞的高光時刻。那一刻,無關年齡、無關有沒有能量、無關聯不聯結,無關滋不滋養,甚至無關感受,最深刻的感覺就是:“哦!原來你懂我!”

後來我看見一個理論,是關於交往的狀態的。我發現她對於我來說,她應該是後者。閱歷智商情商遠遠在我之上的她,原來是“向下兼容”,和我談心。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我曾開玩笑,如果我是個男孩,我也好想娶你。但我覺得我不配。

她說這是個至高無上的誇獎和殊榮。

父母恩愛是孩子乘風破浪的底氣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心理學家薩提亞說過“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父母相處的模式是孩子將來人際學習的榜樣,而這種父母的相處模式將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美國學者西奧多・馬丁・赫斯伯格也說過類似的話:“作為父親,你能為你孩子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愛他們的母親。”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在父母夫妻恩愛,家庭和諧的環境里長大是什麼體驗?”

熱評第一的回答是這樣的:

“答主從小就是相貌才華都不出眾,除了能吃沒有一樣拿的出手。但一提到自己的父母,驕傲,愛意滿滿,瞬間覺得自己是宇宙中心。家裡永遠是歡聲笑語,恩愛的父母是我的榜樣,我的精神支柱。在這樣充滿愛的小日子中長大,讓我不論遇到什麼挫折,都永遠對未來充滿期待。讓我勇敢追求真愛。讓我在生活的路上昂首挺胸。感謝父母讓我懂得愛是長情的陪伴,是無私的付出,是理解和包容。

倒也不覺得比別人幸福多少,儘管身邊不少人都認為我很幸福,至於成就感,就更談不上啦。只是從心底裡覺得很踏實很自信很溫暖。這種踏實和自信,就一直伴隨著我,讓我充滿了信心和希望。”

父母互相“撕逼”,童年充滿煩惱又惶恐,沒有一天快樂;

父母恩愛,就是一個完整又幸福的世界;

父母不睦,他會對親密關係產生恐懼和逃避;

父母恩愛,是孩子面對磨難坎坷而乘風破浪底氣。

一個父母恩愛、家庭和諧、童年幸福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是自信、溫暖和勇敢的。

希望為下一代營造的是一個強大又幸福的童年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童年的記憶會影響人的一生。

如果忘記了,只能說明你在被自己保護著。

當我們回憶起童年的時候,你想到的畫面是什麼?可以嘗試把第一印象記下來。如果願意分享,可以在留言區悄悄告訴我們。

我希望我們的下一代,都有一個真正幸福的童年。

真正幸福的童年並不是指擁有很多昂貴又高級的玩具,以及毫無學業壓力的放縱,希望他們回憶起自己的童年時,沒有父母日夜的爭吵,沒有孤獨,沒有絕望,沒有僅有一方的陪伴遺憾,而是會想起父母恩愛、家庭溫馨和睦的畫面。只有夫妻恩愛才能給孩子一個幸福的童年。也希望每一個孩子在童年時,能夠感受到原生態家庭的愛,一輩子擁有幸福。


—— 今日作者 ——

涼爽

-配圖- 來源於網絡

-編輯- 歐陽鴻燦

歡迎留言區評論互動

“你的童年回憶是什麼?”

"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文 / 涼爽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蕾德-阿德勒有一句名言——“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相信很多人都對這句話有所共鳴。

所有我們在兒時受過的創傷,都需要我們在成人後艱難的面對和緩解,最後也是最難的一步便是接納和握手言和。我之前從來沒有遇到過一位被童年治癒的人,包括我自己。很多童年的事情早已忘卻,但我知道那更多的是壓抑。

直至後來,我新認識了一個朋友。才發現,原來被童年治癒的人,是這樣成長的。

有一對恩愛的父母、一個幸福的童年是什麼體驗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她跟我說,她的童年就很幸福。普通人記事一般是三五歲,三四歲的只是片段,五歲後才會有畫面感的回憶。但是她的記事特別早,三歲之前的事情,她都記得非常清楚。

如果用心理學精神分析的理論來說,她的內在自我和現實自我一直相處得非常友好。內在自我沒有壓抑,也沒有過分要求現實自我必須完成一些事情。

她自小爸爸疼,媽媽愛,更重要的是,父母一直恩愛如初。她小學跳級,成績一直很優秀,211的重本大學畢業,優秀畢業生,畢業論文要被刊登到專業書裡,而且還保研。

在她的大家族裡,從來不曾出現過大爭吵大糾紛,一直平平凡凡長大。小時候和爸爸很親密,爸爸教會了她很多學校裡學不到的知識;媽媽最大的理想就是當一位老師,可惜做了會計。但是一直在讀教育類的書籍,一直把自己從書本里學到的教育學知識用在女兒身上。母女倆一直會談論時事、瑣碎的事情,不僅有主觀評價,還有客觀分析。在小組覆盤會議上,她思路極其明朗,邏輯清晰,口齒伶俐,談及的比別人深刻,看的總會比別人深遠。

有一天晚上,我和她在宿舍從十點夜聊到凌晨三點。

宿舍夜聊就是兩個“段位”相當的靈魂在進行自我暴露與心靈碰撞的高光時刻。那一刻,無關年齡、無關有沒有能量、無關聯不聯結,無關滋不滋養,甚至無關感受,最深刻的感覺就是:“哦!原來你懂我!”

後來我看見一個理論,是關於交往的狀態的。我發現她對於我來說,她應該是後者。閱歷智商情商遠遠在我之上的她,原來是“向下兼容”,和我談心。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我曾開玩笑,如果我是個男孩,我也好想娶你。但我覺得我不配。

她說這是個至高無上的誇獎和殊榮。

父母恩愛是孩子乘風破浪的底氣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心理學家薩提亞說過“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父母相處的模式是孩子將來人際學習的榜樣,而這種父母的相處模式將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美國學者西奧多・馬丁・赫斯伯格也說過類似的話:“作為父親,你能為你孩子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愛他們的母親。”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在父母夫妻恩愛,家庭和諧的環境里長大是什麼體驗?”

熱評第一的回答是這樣的:

“答主從小就是相貌才華都不出眾,除了能吃沒有一樣拿的出手。但一提到自己的父母,驕傲,愛意滿滿,瞬間覺得自己是宇宙中心。家裡永遠是歡聲笑語,恩愛的父母是我的榜樣,我的精神支柱。在這樣充滿愛的小日子中長大,讓我不論遇到什麼挫折,都永遠對未來充滿期待。讓我勇敢追求真愛。讓我在生活的路上昂首挺胸。感謝父母讓我懂得愛是長情的陪伴,是無私的付出,是理解和包容。

倒也不覺得比別人幸福多少,儘管身邊不少人都認為我很幸福,至於成就感,就更談不上啦。只是從心底裡覺得很踏實很自信很溫暖。這種踏實和自信,就一直伴隨著我,讓我充滿了信心和希望。”

父母互相“撕逼”,童年充滿煩惱又惶恐,沒有一天快樂;

父母恩愛,就是一個完整又幸福的世界;

父母不睦,他會對親密關係產生恐懼和逃避;

父母恩愛,是孩子面對磨難坎坷而乘風破浪底氣。

一個父母恩愛、家庭和諧、童年幸福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是自信、溫暖和勇敢的。

希望為下一代營造的是一個強大又幸福的童年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童年的記憶會影響人的一生。

如果忘記了,只能說明你在被自己保護著。

當我們回憶起童年的時候,你想到的畫面是什麼?可以嘗試把第一印象記下來。如果願意分享,可以在留言區悄悄告訴我們。

我希望我們的下一代,都有一個真正幸福的童年。

真正幸福的童年並不是指擁有很多昂貴又高級的玩具,以及毫無學業壓力的放縱,希望他們回憶起自己的童年時,沒有父母日夜的爭吵,沒有孤獨,沒有絕望,沒有僅有一方的陪伴遺憾,而是會想起父母恩愛、家庭溫馨和睦的畫面。只有夫妻恩愛才能給孩子一個幸福的童年。也希望每一個孩子在童年時,能夠感受到原生態家庭的愛,一輩子擁有幸福。


—— 今日作者 ——

涼爽

-配圖- 來源於網絡

-編輯- 歐陽鴻燦

歡迎留言區評論互動

“你的童年回憶是什麼?”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文章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投稿轉載合作等事宜請聯繫編輯(yj-stu)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