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喜歡打人愛惹事?別以為孩子還小,家長要謹防“破窗效應”'

不完美媽媽 發現佩奇 家庭教育 文章 塗鴉 尼莫媽媽育兒師 2019-08-30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放學回家,放下書包,就說:"唉,我剛剛在樓下又看到小胖打人了。"

我說:"他怎麼又欺負別人了?"

孩子不解地說:"昨天,我就看到他在欺負人了,沒想到今天他又在欺負別的小夥伴。媽媽,你說呢,為什麼小胖的爸爸媽媽都不管他呢?"

我笑了笑說:"媽媽也不知道,不過媽媽曾經好幾次和小胖的爸爸媽媽說了這件事情,但是呢,小胖的爸爸媽媽總是說,等他們有空了再去修理小胖。不過現在看來,他們似乎並沒有修理小胖啊。"

孩子總喜歡打人愛惹事,這於父母的逃避縱容,以及錯誤的教育方式有關

聯。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打架惹事只是孩子的天性使然,於是也就放縱孩子的

行為。還有一些父母認為,在孩子惹事之後,不能立即和孩子將大道理,不能會加劇孩子的行為。

這也就是大多數父母常說的:孩子犯了錯誤,等到第二天解決。但是當父母真正意識到孩子的錯誤的行為時,再想改變孩子的行為與性格就已經晚了。這又是父母常說的另外一句話:孩子犯錯,第二天解決就晚了。

其實,以上的現象正是"破窗效應"的體現。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放學回家,放下書包,就說:"唉,我剛剛在樓下又看到小胖打人了。"

我說:"他怎麼又欺負別人了?"

孩子不解地說:"昨天,我就看到他在欺負人了,沒想到今天他又在欺負別的小夥伴。媽媽,你說呢,為什麼小胖的爸爸媽媽都不管他呢?"

我笑了笑說:"媽媽也不知道,不過媽媽曾經好幾次和小胖的爸爸媽媽說了這件事情,但是呢,小胖的爸爸媽媽總是說,等他們有空了再去修理小胖。不過現在看來,他們似乎並沒有修理小胖啊。"

孩子總喜歡打人愛惹事,這於父母的逃避縱容,以及錯誤的教育方式有關

聯。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打架惹事只是孩子的天性使然,於是也就放縱孩子的

行為。還有一些父母認為,在孩子惹事之後,不能立即和孩子將大道理,不能會加劇孩子的行為。

這也就是大多數父母常說的:孩子犯了錯誤,等到第二天解決。但是當父母真正意識到孩子的錯誤的行為時,再想改變孩子的行為與性格就已經晚了。這又是父母常說的另外一句話:孩子犯錯,第二天解決就晚了。

其實,以上的現象正是"破窗效應"的體現。

孩子總喜歡打人愛惹事?別以為孩子還小,家長要謹防“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的內在含義

"破窗效應"是犯罪學的一個理論,該理論由詹姆士·威爾遜及喬治·凱林提出,這個理論是指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

"破窗效應"可以應用在現實生活中:

一幢有少許破窗的建築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將會有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最終他們甚至會闖入建築內,如果發現無人居住,也許就在那裡定居或者縱火。

一面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佈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條人行道有些許紙屑,不久後就會有更多垃圾,最終人們會視若理所當然地將垃圾順手丟棄在地上。

這個現象,就是犯罪心理學中的"破窗效應"。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放學回家,放下書包,就說:"唉,我剛剛在樓下又看到小胖打人了。"

我說:"他怎麼又欺負別人了?"

孩子不解地說:"昨天,我就看到他在欺負人了,沒想到今天他又在欺負別的小夥伴。媽媽,你說呢,為什麼小胖的爸爸媽媽都不管他呢?"

我笑了笑說:"媽媽也不知道,不過媽媽曾經好幾次和小胖的爸爸媽媽說了這件事情,但是呢,小胖的爸爸媽媽總是說,等他們有空了再去修理小胖。不過現在看來,他們似乎並沒有修理小胖啊。"

孩子總喜歡打人愛惹事,這於父母的逃避縱容,以及錯誤的教育方式有關

聯。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打架惹事只是孩子的天性使然,於是也就放縱孩子的

行為。還有一些父母認為,在孩子惹事之後,不能立即和孩子將大道理,不能會加劇孩子的行為。

這也就是大多數父母常說的:孩子犯了錯誤,等到第二天解決。但是當父母真正意識到孩子的錯誤的行為時,再想改變孩子的行為與性格就已經晚了。這又是父母常說的另外一句話:孩子犯錯,第二天解決就晚了。

其實,以上的現象正是"破窗效應"的體現。

孩子總喜歡打人愛惹事?別以為孩子還小,家長要謹防“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的內在含義

"破窗效應"是犯罪學的一個理論,該理論由詹姆士·威爾遜及喬治·凱林提出,這個理論是指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

"破窗效應"可以應用在現實生活中:

一幢有少許破窗的建築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將會有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最終他們甚至會闖入建築內,如果發現無人居住,也許就在那裡定居或者縱火。

一面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佈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條人行道有些許紙屑,不久後就會有更多垃圾,最終人們會視若理所當然地將垃圾順手丟棄在地上。

這個現象,就是犯罪心理學中的"破窗效應"。

孩子總喜歡打人愛惹事?別以為孩子還小,家長要謹防“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

除了現實生活中,"破窗效應"還能夠應用在家庭教育上面。當孩子犯了錯誤時,如果父母放任孩子的不良習慣和不良行為或者時語言,孩子就會變本加厲,最後發展到失控的狀態。

具體來說,"破窗效應"會對孩子產生以下三個方面的影響:

  • "破窗效應"會影響孩子的學習習慣

有些孩子生性調皮,喜愛玩鬧,不愛學習。這部分類型的孩子,在學習上面很容易出現一些不良的習慣。如果父母看到孩子錯誤的學習習慣,沒有加以阻止和教育,孩子就容易造成懶惰、低效的學習習慣。

比如說,孩子在寫作業時,寫到一半就不想寫了,一直苦苦央求著父母,讓他到樓下玩耍。或者,孩子寫到一道略有挑戰的數學題,就不想思考了。於是,孩子便想翻後面的答案。

面對以上的情況,如果父母選擇放縱,那麼父母就會發現,未來孩子寫作業寫到一半,就會自動跑出去玩耍;寫到自己不會的題目,就放下筆,不願意思考,直接略過思考過程,直接翻看後面的答案。

由於錯誤的學習習慣,孩子的成績註定不會高到哪裡去。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放學回家,放下書包,就說:"唉,我剛剛在樓下又看到小胖打人了。"

我說:"他怎麼又欺負別人了?"

孩子不解地說:"昨天,我就看到他在欺負人了,沒想到今天他又在欺負別的小夥伴。媽媽,你說呢,為什麼小胖的爸爸媽媽都不管他呢?"

我笑了笑說:"媽媽也不知道,不過媽媽曾經好幾次和小胖的爸爸媽媽說了這件事情,但是呢,小胖的爸爸媽媽總是說,等他們有空了再去修理小胖。不過現在看來,他們似乎並沒有修理小胖啊。"

孩子總喜歡打人愛惹事,這於父母的逃避縱容,以及錯誤的教育方式有關

聯。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打架惹事只是孩子的天性使然,於是也就放縱孩子的

行為。還有一些父母認為,在孩子惹事之後,不能立即和孩子將大道理,不能會加劇孩子的行為。

這也就是大多數父母常說的:孩子犯了錯誤,等到第二天解決。但是當父母真正意識到孩子的錯誤的行為時,再想改變孩子的行為與性格就已經晚了。這又是父母常說的另外一句話:孩子犯錯,第二天解決就晚了。

其實,以上的現象正是"破窗效應"的體現。

孩子總喜歡打人愛惹事?別以為孩子還小,家長要謹防“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的內在含義

"破窗效應"是犯罪學的一個理論,該理論由詹姆士·威爾遜及喬治·凱林提出,這個理論是指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

"破窗效應"可以應用在現實生活中:

一幢有少許破窗的建築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將會有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最終他們甚至會闖入建築內,如果發現無人居住,也許就在那裡定居或者縱火。

一面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佈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條人行道有些許紙屑,不久後就會有更多垃圾,最終人們會視若理所當然地將垃圾順手丟棄在地上。

這個現象,就是犯罪心理學中的"破窗效應"。

孩子總喜歡打人愛惹事?別以為孩子還小,家長要謹防“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

除了現實生活中,"破窗效應"還能夠應用在家庭教育上面。當孩子犯了錯誤時,如果父母放任孩子的不良習慣和不良行為或者時語言,孩子就會變本加厲,最後發展到失控的狀態。

具體來說,"破窗效應"會對孩子產生以下三個方面的影響:

  • "破窗效應"會影響孩子的學習習慣

有些孩子生性調皮,喜愛玩鬧,不愛學習。這部分類型的孩子,在學習上面很容易出現一些不良的習慣。如果父母看到孩子錯誤的學習習慣,沒有加以阻止和教育,孩子就容易造成懶惰、低效的學習習慣。

比如說,孩子在寫作業時,寫到一半就不想寫了,一直苦苦央求著父母,讓他到樓下玩耍。或者,孩子寫到一道略有挑戰的數學題,就不想思考了。於是,孩子便想翻後面的答案。

面對以上的情況,如果父母選擇放縱,那麼父母就會發現,未來孩子寫作業寫到一半,就會自動跑出去玩耍;寫到自己不會的題目,就放下筆,不願意思考,直接略過思考過程,直接翻看後面的答案。

由於錯誤的學習習慣,孩子的成績註定不會高到哪裡去。

孩子總喜歡打人愛惹事?別以為孩子還小,家長要謹防“破窗效應”

  • "破窗效應"會影響孩子的生活層面

除了學習上面的不良習慣,如果父母縱容孩子在生活上面的一些行為和習慣,孩子的正常生活也會被影響。

就拿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孩子一直不喜歡吃蔬菜,就喜歡吃肉。每次父母逼著孩子吃菜,孩子就會哭會鬧,父母也就順從了孩子的心意。結果可想而知,孩子的身體狀況肯定是越來越差。

上文的小胖,由於自己打了同齡的孩子,父母沒有阻止自己的行為,而別的同齡孩子卻因為害怕小胖的暴力行為,紛紛表現出了服從和恐懼的行為與神情。然而,小胖會把這種表現當成自己強大的一種體現。

結果也可想而知,沒有人願意和小胖交朋友,小胖只能與那些和一樣的性格的人交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胖的生活會變得更加糟糕。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放學回家,放下書包,就說:"唉,我剛剛在樓下又看到小胖打人了。"

我說:"他怎麼又欺負別人了?"

孩子不解地說:"昨天,我就看到他在欺負人了,沒想到今天他又在欺負別的小夥伴。媽媽,你說呢,為什麼小胖的爸爸媽媽都不管他呢?"

我笑了笑說:"媽媽也不知道,不過媽媽曾經好幾次和小胖的爸爸媽媽說了這件事情,但是呢,小胖的爸爸媽媽總是說,等他們有空了再去修理小胖。不過現在看來,他們似乎並沒有修理小胖啊。"

孩子總喜歡打人愛惹事,這於父母的逃避縱容,以及錯誤的教育方式有關

聯。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打架惹事只是孩子的天性使然,於是也就放縱孩子的

行為。還有一些父母認為,在孩子惹事之後,不能立即和孩子將大道理,不能會加劇孩子的行為。

這也就是大多數父母常說的:孩子犯了錯誤,等到第二天解決。但是當父母真正意識到孩子的錯誤的行為時,再想改變孩子的行為與性格就已經晚了。這又是父母常說的另外一句話:孩子犯錯,第二天解決就晚了。

其實,以上的現象正是"破窗效應"的體現。

孩子總喜歡打人愛惹事?別以為孩子還小,家長要謹防“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的內在含義

"破窗效應"是犯罪學的一個理論,該理論由詹姆士·威爾遜及喬治·凱林提出,這個理論是指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

"破窗效應"可以應用在現實生活中:

一幢有少許破窗的建築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將會有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最終他們甚至會闖入建築內,如果發現無人居住,也許就在那裡定居或者縱火。

一面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佈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條人行道有些許紙屑,不久後就會有更多垃圾,最終人們會視若理所當然地將垃圾順手丟棄在地上。

這個現象,就是犯罪心理學中的"破窗效應"。

孩子總喜歡打人愛惹事?別以為孩子還小,家長要謹防“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

除了現實生活中,"破窗效應"還能夠應用在家庭教育上面。當孩子犯了錯誤時,如果父母放任孩子的不良習慣和不良行為或者時語言,孩子就會變本加厲,最後發展到失控的狀態。

具體來說,"破窗效應"會對孩子產生以下三個方面的影響:

  • "破窗效應"會影響孩子的學習習慣

有些孩子生性調皮,喜愛玩鬧,不愛學習。這部分類型的孩子,在學習上面很容易出現一些不良的習慣。如果父母看到孩子錯誤的學習習慣,沒有加以阻止和教育,孩子就容易造成懶惰、低效的學習習慣。

比如說,孩子在寫作業時,寫到一半就不想寫了,一直苦苦央求著父母,讓他到樓下玩耍。或者,孩子寫到一道略有挑戰的數學題,就不想思考了。於是,孩子便想翻後面的答案。

面對以上的情況,如果父母選擇放縱,那麼父母就會發現,未來孩子寫作業寫到一半,就會自動跑出去玩耍;寫到自己不會的題目,就放下筆,不願意思考,直接略過思考過程,直接翻看後面的答案。

由於錯誤的學習習慣,孩子的成績註定不會高到哪裡去。

孩子總喜歡打人愛惹事?別以為孩子還小,家長要謹防“破窗效應”

  • "破窗效應"會影響孩子的生活層面

除了學習上面的不良習慣,如果父母縱容孩子在生活上面的一些行為和習慣,孩子的正常生活也會被影響。

就拿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孩子一直不喜歡吃蔬菜,就喜歡吃肉。每次父母逼著孩子吃菜,孩子就會哭會鬧,父母也就順從了孩子的心意。結果可想而知,孩子的身體狀況肯定是越來越差。

上文的小胖,由於自己打了同齡的孩子,父母沒有阻止自己的行為,而別的同齡孩子卻因為害怕小胖的暴力行為,紛紛表現出了服從和恐懼的行為與神情。然而,小胖會把這種表現當成自己強大的一種體現。

結果也可想而知,沒有人願意和小胖交朋友,小胖只能與那些和一樣的性格的人交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胖的生活會變得更加糟糕。

孩子總喜歡打人愛惹事?別以為孩子還小,家長要謹防“破窗效應”

  • "破窗效應"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塑造

一些孩子在遇到一點點小小的問題,或者是自己陌生的事物時,容易露出恐懼的一面。這時,有些父母會因為心疼孩子,就讓孩子直接放棄面對挫折,或者自行出手幫助孩子解決這些問題。

表面看,最終孩子是解決了問題,實際上,孩子並沒有從挫折中學到實際有用的東西。相反,孩子還養成了容易放棄的性格。

此外,孩子在學校或者是其他方面,就避免不了與其他人打交道。如果孩子因為嫌棄麻煩,而不與他人交流和合作。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就會被人孤立,甚至是沒有人在與孩子談合作。

孩子的懶惰、半途而廢,這些都會因為父母的縱容產生的性格上的缺陷。

父母應該避免"破窗效應"帶來的不良影響

由於"破窗效應"會給孩子的現在和未來造成很多不良的影響,父母應該採取一些措施,避免"破窗效應"帶來的不良影響。

那麼,父母應該怎麼辦呢?

  • 拒絕給孩子傳播"破窗效應"思想

首先,父母不要讓孩子具有這種"破窗效應"的思想。當孩子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孩子提出要放棄,或者是想走捷徑,父母一定要杜絕孩子出現這種心理和行為。

事實上,"破窗效應"思想應該指的是孩子想要放棄的心理。父母應該嚴肅認真一點,鼓勵孩子要堅持下去。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相信你,要是你再堅持以下,肯定會有更好的結果!"

除了鼓勵的語言,父母還應該做出一些鼓勵的行為,最簡單的行為就是陪伴在孩子身邊,陪著孩子一起把問題解決掉。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放學回家,放下書包,就說:"唉,我剛剛在樓下又看到小胖打人了。"

我說:"他怎麼又欺負別人了?"

孩子不解地說:"昨天,我就看到他在欺負人了,沒想到今天他又在欺負別的小夥伴。媽媽,你說呢,為什麼小胖的爸爸媽媽都不管他呢?"

我笑了笑說:"媽媽也不知道,不過媽媽曾經好幾次和小胖的爸爸媽媽說了這件事情,但是呢,小胖的爸爸媽媽總是說,等他們有空了再去修理小胖。不過現在看來,他們似乎並沒有修理小胖啊。"

孩子總喜歡打人愛惹事,這於父母的逃避縱容,以及錯誤的教育方式有關

聯。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打架惹事只是孩子的天性使然,於是也就放縱孩子的

行為。還有一些父母認為,在孩子惹事之後,不能立即和孩子將大道理,不能會加劇孩子的行為。

這也就是大多數父母常說的:孩子犯了錯誤,等到第二天解決。但是當父母真正意識到孩子的錯誤的行為時,再想改變孩子的行為與性格就已經晚了。這又是父母常說的另外一句話:孩子犯錯,第二天解決就晚了。

其實,以上的現象正是"破窗效應"的體現。

孩子總喜歡打人愛惹事?別以為孩子還小,家長要謹防“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的內在含義

"破窗效應"是犯罪學的一個理論,該理論由詹姆士·威爾遜及喬治·凱林提出,這個理論是指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

"破窗效應"可以應用在現實生活中:

一幢有少許破窗的建築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將會有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最終他們甚至會闖入建築內,如果發現無人居住,也許就在那裡定居或者縱火。

一面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佈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條人行道有些許紙屑,不久後就會有更多垃圾,最終人們會視若理所當然地將垃圾順手丟棄在地上。

這個現象,就是犯罪心理學中的"破窗效應"。

孩子總喜歡打人愛惹事?別以為孩子還小,家長要謹防“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

除了現實生活中,"破窗效應"還能夠應用在家庭教育上面。當孩子犯了錯誤時,如果父母放任孩子的不良習慣和不良行為或者時語言,孩子就會變本加厲,最後發展到失控的狀態。

具體來說,"破窗效應"會對孩子產生以下三個方面的影響:

  • "破窗效應"會影響孩子的學習習慣

有些孩子生性調皮,喜愛玩鬧,不愛學習。這部分類型的孩子,在學習上面很容易出現一些不良的習慣。如果父母看到孩子錯誤的學習習慣,沒有加以阻止和教育,孩子就容易造成懶惰、低效的學習習慣。

比如說,孩子在寫作業時,寫到一半就不想寫了,一直苦苦央求著父母,讓他到樓下玩耍。或者,孩子寫到一道略有挑戰的數學題,就不想思考了。於是,孩子便想翻後面的答案。

面對以上的情況,如果父母選擇放縱,那麼父母就會發現,未來孩子寫作業寫到一半,就會自動跑出去玩耍;寫到自己不會的題目,就放下筆,不願意思考,直接略過思考過程,直接翻看後面的答案。

由於錯誤的學習習慣,孩子的成績註定不會高到哪裡去。

孩子總喜歡打人愛惹事?別以為孩子還小,家長要謹防“破窗效應”

  • "破窗效應"會影響孩子的生活層面

除了學習上面的不良習慣,如果父母縱容孩子在生活上面的一些行為和習慣,孩子的正常生活也會被影響。

就拿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孩子一直不喜歡吃蔬菜,就喜歡吃肉。每次父母逼著孩子吃菜,孩子就會哭會鬧,父母也就順從了孩子的心意。結果可想而知,孩子的身體狀況肯定是越來越差。

上文的小胖,由於自己打了同齡的孩子,父母沒有阻止自己的行為,而別的同齡孩子卻因為害怕小胖的暴力行為,紛紛表現出了服從和恐懼的行為與神情。然而,小胖會把這種表現當成自己強大的一種體現。

結果也可想而知,沒有人願意和小胖交朋友,小胖只能與那些和一樣的性格的人交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胖的生活會變得更加糟糕。

孩子總喜歡打人愛惹事?別以為孩子還小,家長要謹防“破窗效應”

  • "破窗效應"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塑造

一些孩子在遇到一點點小小的問題,或者是自己陌生的事物時,容易露出恐懼的一面。這時,有些父母會因為心疼孩子,就讓孩子直接放棄面對挫折,或者自行出手幫助孩子解決這些問題。

表面看,最終孩子是解決了問題,實際上,孩子並沒有從挫折中學到實際有用的東西。相反,孩子還養成了容易放棄的性格。

此外,孩子在學校或者是其他方面,就避免不了與其他人打交道。如果孩子因為嫌棄麻煩,而不與他人交流和合作。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就會被人孤立,甚至是沒有人在與孩子談合作。

孩子的懶惰、半途而廢,這些都會因為父母的縱容產生的性格上的缺陷。

父母應該避免"破窗效應"帶來的不良影響

由於"破窗效應"會給孩子的現在和未來造成很多不良的影響,父母應該採取一些措施,避免"破窗效應"帶來的不良影響。

那麼,父母應該怎麼辦呢?

  • 拒絕給孩子傳播"破窗效應"思想

首先,父母不要讓孩子具有這種"破窗效應"的思想。當孩子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孩子提出要放棄,或者是想走捷徑,父母一定要杜絕孩子出現這種心理和行為。

事實上,"破窗效應"思想應該指的是孩子想要放棄的心理。父母應該嚴肅認真一點,鼓勵孩子要堅持下去。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相信你,要是你再堅持以下,肯定會有更好的結果!"

除了鼓勵的語言,父母還應該做出一些鼓勵的行為,最簡單的行為就是陪伴在孩子身邊,陪著孩子一起把問題解決掉。

孩子總喜歡打人愛惹事?別以為孩子還小,家長要謹防“破窗效應”

  • 避免引起"破窗效應"行為

有些時候,孩子的"破窗效應"行為是由父母引起了,父母把孩子逼得太緊,孩子不能反抗,於是破罐子破摔,直接放任自我。這時,孩子就像是一根彈簧,父母壓得越緊,孩子反彈地越厲害。

所以,父母也要注意自身的教育模式,不要讓孩子出現"反彈"的行為。要想做到這一點,父母必須講究循序漸進,不要想著讓孩子一口吃成一個大胖子。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孩子,不要賦予孩子過高的期望。

這樣,孩子就能適當負壓,而不是負重前行。

  • 學會修復"破窗效應"後果

在孩子沒有出現太大的問題之前,父母應該避免給孩子傳播"破窗效應"的思想。當孩子身上已經出現了"破窗效應"的行為時,父母就不能再放任孩子不管,而是要立即修復孩子的行為習慣。

修正也就是改正,父母要協助和監督孩子一起改正壞習慣。往往這個時候,孩子都會表現出一些叛逆的思想和行為,這時,父母更應該表現出一種嚴肅的態度,給予孩子多一些耐心,直到孩子完全修復自己的行為。

為了孩子,父母應該謹慎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不僅要謹防"破窗效應"的出現,更重要的還是要給孩子做出一個好榜樣,讓孩子成為一個有素質、有修養的人。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放學回家,放下書包,就說:"唉,我剛剛在樓下又看到小胖打人了。"

我說:"他怎麼又欺負別人了?"

孩子不解地說:"昨天,我就看到他在欺負人了,沒想到今天他又在欺負別的小夥伴。媽媽,你說呢,為什麼小胖的爸爸媽媽都不管他呢?"

我笑了笑說:"媽媽也不知道,不過媽媽曾經好幾次和小胖的爸爸媽媽說了這件事情,但是呢,小胖的爸爸媽媽總是說,等他們有空了再去修理小胖。不過現在看來,他們似乎並沒有修理小胖啊。"

孩子總喜歡打人愛惹事,這於父母的逃避縱容,以及錯誤的教育方式有關

聯。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打架惹事只是孩子的天性使然,於是也就放縱孩子的

行為。還有一些父母認為,在孩子惹事之後,不能立即和孩子將大道理,不能會加劇孩子的行為。

這也就是大多數父母常說的:孩子犯了錯誤,等到第二天解決。但是當父母真正意識到孩子的錯誤的行為時,再想改變孩子的行為與性格就已經晚了。這又是父母常說的另外一句話:孩子犯錯,第二天解決就晚了。

其實,以上的現象正是"破窗效應"的體現。

孩子總喜歡打人愛惹事?別以為孩子還小,家長要謹防“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的內在含義

"破窗效應"是犯罪學的一個理論,該理論由詹姆士·威爾遜及喬治·凱林提出,這個理論是指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

"破窗效應"可以應用在現實生活中:

一幢有少許破窗的建築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將會有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最終他們甚至會闖入建築內,如果發現無人居住,也許就在那裡定居或者縱火。

一面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佈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條人行道有些許紙屑,不久後就會有更多垃圾,最終人們會視若理所當然地將垃圾順手丟棄在地上。

這個現象,就是犯罪心理學中的"破窗效應"。

孩子總喜歡打人愛惹事?別以為孩子還小,家長要謹防“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

除了現實生活中,"破窗效應"還能夠應用在家庭教育上面。當孩子犯了錯誤時,如果父母放任孩子的不良習慣和不良行為或者時語言,孩子就會變本加厲,最後發展到失控的狀態。

具體來說,"破窗效應"會對孩子產生以下三個方面的影響:

  • "破窗效應"會影響孩子的學習習慣

有些孩子生性調皮,喜愛玩鬧,不愛學習。這部分類型的孩子,在學習上面很容易出現一些不良的習慣。如果父母看到孩子錯誤的學習習慣,沒有加以阻止和教育,孩子就容易造成懶惰、低效的學習習慣。

比如說,孩子在寫作業時,寫到一半就不想寫了,一直苦苦央求著父母,讓他到樓下玩耍。或者,孩子寫到一道略有挑戰的數學題,就不想思考了。於是,孩子便想翻後面的答案。

面對以上的情況,如果父母選擇放縱,那麼父母就會發現,未來孩子寫作業寫到一半,就會自動跑出去玩耍;寫到自己不會的題目,就放下筆,不願意思考,直接略過思考過程,直接翻看後面的答案。

由於錯誤的學習習慣,孩子的成績註定不會高到哪裡去。

孩子總喜歡打人愛惹事?別以為孩子還小,家長要謹防“破窗效應”

  • "破窗效應"會影響孩子的生活層面

除了學習上面的不良習慣,如果父母縱容孩子在生活上面的一些行為和習慣,孩子的正常生活也會被影響。

就拿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孩子一直不喜歡吃蔬菜,就喜歡吃肉。每次父母逼著孩子吃菜,孩子就會哭會鬧,父母也就順從了孩子的心意。結果可想而知,孩子的身體狀況肯定是越來越差。

上文的小胖,由於自己打了同齡的孩子,父母沒有阻止自己的行為,而別的同齡孩子卻因為害怕小胖的暴力行為,紛紛表現出了服從和恐懼的行為與神情。然而,小胖會把這種表現當成自己強大的一種體現。

結果也可想而知,沒有人願意和小胖交朋友,小胖只能與那些和一樣的性格的人交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胖的生活會變得更加糟糕。

孩子總喜歡打人愛惹事?別以為孩子還小,家長要謹防“破窗效應”

  • "破窗效應"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塑造

一些孩子在遇到一點點小小的問題,或者是自己陌生的事物時,容易露出恐懼的一面。這時,有些父母會因為心疼孩子,就讓孩子直接放棄面對挫折,或者自行出手幫助孩子解決這些問題。

表面看,最終孩子是解決了問題,實際上,孩子並沒有從挫折中學到實際有用的東西。相反,孩子還養成了容易放棄的性格。

此外,孩子在學校或者是其他方面,就避免不了與其他人打交道。如果孩子因為嫌棄麻煩,而不與他人交流和合作。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就會被人孤立,甚至是沒有人在與孩子談合作。

孩子的懶惰、半途而廢,這些都會因為父母的縱容產生的性格上的缺陷。

父母應該避免"破窗效應"帶來的不良影響

由於"破窗效應"會給孩子的現在和未來造成很多不良的影響,父母應該採取一些措施,避免"破窗效應"帶來的不良影響。

那麼,父母應該怎麼辦呢?

  • 拒絕給孩子傳播"破窗效應"思想

首先,父母不要讓孩子具有這種"破窗效應"的思想。當孩子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孩子提出要放棄,或者是想走捷徑,父母一定要杜絕孩子出現這種心理和行為。

事實上,"破窗效應"思想應該指的是孩子想要放棄的心理。父母應該嚴肅認真一點,鼓勵孩子要堅持下去。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相信你,要是你再堅持以下,肯定會有更好的結果!"

除了鼓勵的語言,父母還應該做出一些鼓勵的行為,最簡單的行為就是陪伴在孩子身邊,陪著孩子一起把問題解決掉。

孩子總喜歡打人愛惹事?別以為孩子還小,家長要謹防“破窗效應”

  • 避免引起"破窗效應"行為

有些時候,孩子的"破窗效應"行為是由父母引起了,父母把孩子逼得太緊,孩子不能反抗,於是破罐子破摔,直接放任自我。這時,孩子就像是一根彈簧,父母壓得越緊,孩子反彈地越厲害。

所以,父母也要注意自身的教育模式,不要讓孩子出現"反彈"的行為。要想做到這一點,父母必須講究循序漸進,不要想著讓孩子一口吃成一個大胖子。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孩子,不要賦予孩子過高的期望。

這樣,孩子就能適當負壓,而不是負重前行。

  • 學會修復"破窗效應"後果

在孩子沒有出現太大的問題之前,父母應該避免給孩子傳播"破窗效應"的思想。當孩子身上已經出現了"破窗效應"的行為時,父母就不能再放任孩子不管,而是要立即修復孩子的行為習慣。

修正也就是改正,父母要協助和監督孩子一起改正壞習慣。往往這個時候,孩子都會表現出一些叛逆的思想和行為,這時,父母更應該表現出一種嚴肅的態度,給予孩子多一些耐心,直到孩子完全修復自己的行為。

為了孩子,父母應該謹慎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不僅要謹防"破窗效應"的出現,更重要的還是要給孩子做出一個好榜樣,讓孩子成為一個有素質、有修養的人。

孩子總喜歡打人愛惹事?別以為孩子還小,家長要謹防“破窗效應”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養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夠有助於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個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