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底要不要學畫畫?'

不完美媽媽 美術 素描 油畫 人生第一份工作 心理諮詢朱老師 2019-09-03
"

答:我不是美術方面的專家。讓我們來聽聽美術學院專業老師的看法吧。

"

答:我不是美術方面的專家。讓我們來聽聽美術學院專業老師的看法吧。

孩子到底要不要學畫畫?

我一直在教課,教美術已有二十多年。之前自己一直在做創作,同時也一直在美術領域做教學的研究和教課工作。一個偶然機會接觸到兒童美術。在這之前,我對兒童美術沒有太多關注,是覺得小孩畫畫,沒有什麼太複雜的東西,也沒有太多地去研究、去關注。後來進入兒童美術這個領域以後,慢慢地發現這其中有很多的問題,其實需要我們做一些特別系統、深入地研究。

我從四個大方向來介紹一下我對兒童美術教育的一些研究和理解。第一,我們要真正地認識到兒童繪畫並不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首先要從誤區裡跳出來。第二,我們要知道孩子學畫畫的意義在哪裡。第三,我們要了解孩子繪畫的特點,與成人、與專業繪畫有什麼區別,我們如何評價或者認識孩子繪畫的一些特質和特點。第四,家長如何引導或者如何給孩子選擇美術培訓機構。我從這四個大的方向給大家做一些普及。

家長要跳出思維誤區,兒童美術不簡單

很多成人,包括家長和老師,覺得孩子畫畫,要麼就是畫著玩一玩,要麼就是覺得讓孩子學個一技之長,將來讓他有一個可以寫寫畫畫的能力。這樣看來,孩子學美術是個很簡單的事情。所以我們看到有很多美術院校剛畢業的學生,對繪畫有一點點初步的知識就開始在培訓機構裡教孩子畫畫了。

其實完全不是這樣的,要想真正地把兒童美術教好或者讓孩子真正從全方面得到提高,確實是需要做一些特別深入的系統的研究,需要充分地理解、瞭解兒童在不同年齡段所呈現的面貌、心理特徵、生理特徵,包括他們通過繪畫表達出來的作品應該有的面貌。瞭解到這些特質,我們要有針對地進行引導,這是一個系統而深入的工作。

我們首先要明確的是,孩子為什麼要學畫畫?為什麼要學美術?對孩子來講,學美術不是單方面的,不是一個技能的學習。很多孩子學了幾年,學會一些技法,學會一些形象的刻畫,一些表現的手法,覺得這就達到目的了。實際上美術學習對孩子的各個方向、各個角度的素質開發,是極其有好處的。

常見誤區一:越早學習專業繪畫越好

非常常見的一個誤區是,很多家長讓孩子在六七歲,甚至更早時間就接觸所謂比較專業的學習,所謂的素描、油畫、水粉等等。但是從整體的思路來講,我個人認為孩子學素描這種要求更多理解、更多理性、更多規矩的時期不要太早。太早實際上會對孩子形成很多的干擾。我接觸到很多小孩,他自己才七八歲,就開始瞧不起六七歲的孩子,覺得他們畫的很幼稚,他們畫的是兒童畫,我學了素描了,我學了油畫了,我就很牛,我就很專業。其實這都是錯誤的認知。兒童時期本身是一個主觀性很強的時期,這個時期保留他們的特質,給他們留的充分發展時間越長越好。

過早學素描,或者是學我們成人才要去接觸這些專業性的東西,對孩子來講會比較早地形成一些侷限和束縛。比方說素描裡要求對比例,對造型,對結構,對光影,對空間等等都有明確的要求,孩子要解決這些問題,第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做一些無效的工作,第二過早地面對透視、光影、色調,孩子又不可能真的理解,但這些對他會形成束縛,他在畫畫時總要想到客觀真實的東西是什麼樣子,往往就不敢畫、畫出來也不太對了。

我接觸一個小孩,才6歲多,以前有人教過他畫東西就要畫立體的,畫個桌子腿都要畫幾個面,要畫透視的......但是在這個年齡他理解不了這些東西,所以畫什麼東西每次都要很糾結。比方說出個題目:畫一節列車,別的6歲的孩子很快就能畫出來,因為他們沒有很多束縛,就幾根線,把線一分割,平面的,窗戶,人,輪子一畫。對這個孩子來講他非要想把火車的頂面畫出來,側面也畫出來,但是對他的年齡來說,又不可能畫得出來,造成很大的障礙,所以就進行不下去。對這些所謂早學的知識是一定要謹慎的,一定不要過早地陷入到一些陷阱裡面去。

常見誤區二:讓孩子一筆一劃學簡筆畫

還有一個是我們一直反對的,兒童過早地學簡筆畫,或者是老師教出來一些固定的形象,這些對孩子來講都是一種束縛的東西。孩子學美術過程中,到底是誰為主的,這個一定要特別明確,現在很多培訓機構都是老師為主,老師在黑板上或者在前面一筆一劃畫出來,孩子跟著老師一筆一筆地學,這樣學出來的東西跟孩子本身是沒有太大關聯的,是老師想當然的認為孩子應該學的一種形象或者一種知識。

孩子學到這些東西,第一,會形成一個固定化的或者一種模式化的固有形象,在他自已自由表達的時候會受到干擾。我覺得兒童的美術學習應該以兒童為主導,作為老師應該做為輔助者,跟在他們身後,隨著他們的情況不斷去引導他們,這是特別重要的方式。如果我們站在前面,我們想當然的設定很多我們自己認為應該去教給孩子的東西,孩子就會一直處在不自主的狀態發展,這樣對孩子的自我能力的培養是不好的。

孩子學習美術的意義是什麼呢?

從學美術的角度來講,對孩子整體各方面的素質提高主要體現在這些方面:

第一,審美能力的提高。我們都知道學畫畫,通過長期的薰陶和積累,對我們審美的眼光、對審美的理解,對審美的認知是特別有好處的。當然審美這個東西,它不是一個特別具體的、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長期地慢慢地積累和薰陶,需要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閱讀大量的、優秀的作品,看到很多更寬泛的、優秀的文化;同時,在平常學習中一點一滴的積累起來,認知到一些具體的東西,比方說色彩的搭配,畫面的結構關係,畫面裡的節奏,這些東西都體現在審美的每一個細節和每一個環節上面。

第二,畫畫對孩子的專注力和耐心的培養是特別有好處的。孩子從小愛畫畫其實是一種特別自發的、本能的需求,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孩子在做其他事情的時候,不一定很專注,但是一畫畫的時候,哪怕是在胡亂塗一些你根本看不懂的東西,他可以做到非常地專注,可以在那兒一呆就是一個小時甚至兩個小時趴著不動,這就是說繪畫對孩子專注力的培養是非常有好處的。

第三,繪畫對孩子表達的習慣或者表達的願望、表達的邏輯的形成,都是有很好的幫助作用。語言能力和邏輯思維,這些能力在沒有形成之前,繪畫是孩子很重要的一個表達出口。通過繪畫,不斷地畫出孩子想要表達的一些東西,他對世界的理解,他想象的東西,或是他對周圍環境,對內心感受的一些情緒的釋放,通過繪畫這種有時候是具象,有時候抽象的形式,可以讓他們逐步形成一種表達的邏輯和表達的願望。

第四,繪畫對觀察力和感受力,也是特別有好處的。我們知道在繪畫裡面經常要畫寫生,對著物體去畫,或者是到外面去畫風景或者畫建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用眼睛去觀察、去看、去感悟,看自然萬象裡面的變化,它裡面的一些細節,它的形態等。觀察的形成以後對他的感受力的提高會有很好的幫助,而感受力是繪畫裡面非常重要的一個特質,這種特質不單是對美術有作用,對整個人生的豐富也是有好處的。

設想一下,一個沒有感受力的人,他的生活就會過的比較平淡,他對很多東西都無感。感受力相當於什麼呢,就像我們有一個好味覺的時候,我們吃到美味的東西,我們會覺得很享受。同樣的,我們有美術裡的感受能力後,我們看到一個很普通的日常東西,它會產生美感,我從裡面獲得一種愉悅的感覺,所以這不單單是繪畫本身帶來的好處,它是通過感受能力的提高,對很多東西更加深入的觀察,更加敏銳的感受,帶來內心愉悅,這是繪畫很重要的一個方向。

第五,早期繪畫,對孩子瞭解生活,理解外部世界,包括對豐富世界的想象的作用也非常大。因為世界本身就是由各種具體的豐富形象構成。繪畫是我們直觀地理解世界最本能的路口,尤其對於孩子來講,很多特別抽象的理論,看書,或者是其他知識的獲取,都遠不如特別直接的繪畫形式,他們感受起來更容易。所以在平常的課程裡面,比如畫宮殿,城堡,城市,人文等,讓孩子更好的理解生活,瞭解世界,這是特別形象也是特別直接的一種方式。

第六,繪畫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對記憶力的培養。所謂記憶,我們一般分為抽象記憶,邏輯記憶,還有一種就是形象記憶。普通人如果沒有經過繪畫訓練,形象記憶是比較弱的;如果經過長期的繪畫訓練,形象記憶力就會特別強。舉個例子,經過繪畫訓練的人,他看到一個人一次後,第二次他肯定很敏銳,就能認出來,或者看到一個陌生的事物,他很快就能形成印象,到第二次以後他就能還原出來。這就是一種形象記憶能力,這種能力將來對其他工作也有特別大的幫助。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學畫畫對培養孩子形象想象力特別有好處。一般來講,形象的想象能力,通過美術能培養起來。舉個例子,一個團狀的像一個雲團一樣的亂線,普通人可能就認為這就是一堆亂線。如果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它就可以是一朵烏雲,一隻綿羊的身體,一顆大樹的樹冠或一隻狐狸的尾巴。這種圖像形象聯想的能力,能夠拓展孩子們舉一反三的聯想能力,對他們將來拓展其他方向的能力非常有好處。孩子在未成年時期,他們受客觀世界影響比較小,本身具有豐富想象力。但是他們的想象力比較隨機、比較散,有意識地通過繪畫美術對形象想象的培養,就是讓他們把這種想象力聚攏起來,包括繪畫創作,比方說我們一些主題性創作,讓孩子展開想象畫一些故事情節,這會讓他們形成一些敘事想象,不拘泥於現實生活,不拘泥於所見到的特別具體的景象而展開聯想所形成很豐富的畫面,這也對孩子特別有幫助的作用。

不是說孩子學美術,將來就一定要當畫家,從事美術專業。通過我前面寫到的,實際上兒童美術是通過各個角度培養孩子多方向、多維度的綜合素質。我覺得家長朋友們在對孩子學畫畫的理解上,一定要從一個更寬的角度去看。

孩子在早期繪畫,不是說短期看到簡單畫一個具體的形象,畫得像不像,這些確實都不是很重要,但是通過這個載體途徑,在不同的方向上,能讓孩子都得到充足的滋養,對他們將來長期發展更為重要。學畫畫的本質目的,它的底層意義是在什麼地方,我們要從這個角度去思考。根據這個邏輯,我們要看孩子學畫畫的過程中,是否從這些角度出發,是否在這些角度得到滋養或者開發。

兒童時期的繪畫完全不同於成人時期

我們需要讀懂孩子的畫,需要了解孩子繪畫特點。包括他們在不同年齡段,所呈現出來的不同面貌,哪些是對的,哪些是不對的,哪些是我們應該強化和引導,哪些我們要避免,這些是我們家長需要做的功課。否則的話,我們不知道如何把握方向。

首先,我們要建立一個最基本的概念,兒童時期的繪畫完全不同於成人時期。成人的學習,是站在一個比較客觀的寫實體系之下。所以在兒童和承認的過渡階段——少年時期的培訓裡面,就開始從素描,達到儘可能的形象逼真,還原真實的這些角度去入手。成人的繪畫,尤其是成人的基礎階段繪畫,是一個寫實體系,客觀的體系,它要求對形象的比例,結構,透視空間,搭配色調的銜接,需要更細緻,更客觀的表達。

成人都會陷入到習慣性的思維裡,畫得像不像,畫得準確不準確,畫得接近不接近真實的物體,畫得像不像我們眼睛裡看到的真實景象。如果畫得像,那這就是好的。如果畫得不像,或者離真實的景象有距離,那我們就覺得可能不好。所以哪怕我們去看鼎鼎大名的梵高,畢加索,馬蒂斯這些大師的畫的時候,大部分都會看不懂。為什麼,因為這些大師,他們畫得不像。他不是我們成人平常理解的真實表達,不是一種客觀的表達。更多的是畫家主觀因素,精神因素和表現因素的表達,我們很難讀懂。

我們讀不懂世界公認的大師作品,我們不會去質疑,我們只是不懂,覺得他好,他值。但是回過頭來講,我們對孩子的作品往往會陷入到這種誤區裡面,孩子畫得不像,或者孩子畫得沒有達到我們眼裡的那種真實,就會覺得孩子可能沒有達到要求或者達到的感覺不對,我們會陷入這樣的誤區。

孩子繪畫有哪些特徵呢?

孩子的繪畫語言,整體來講,在十歲以前是完全主觀的行為,不是一種客觀寫實的表現形式,孩子繪畫呈現出特有的新面貌,當然在不同階段呈現的差異還是有的。孩子的繪畫總體呈現出來是一種主觀的,自由的,隨意的形式,我們站在這個角度再去看孩子的畫,就能慢慢的理解。

孩子繪畫的特徵一:平面。成人階段我們要追求立體,空間,結構,深度。對孩子來講,他達不到形體結構,空間,透視這些東西的理解,所以他們畫出來的東西往往是平面的,因為他們的眼睛觀察的景象就是平面的,而且包括手的控制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沒有達到客觀景象的要求。這些特點並不是不好,或者並不是不成熟。這些東西正是孩子應該呈現出來他們特別率真、特別質樸、特別有意思的一些東西。

孩子繪畫的特徵二:強烈的主觀性。這種主觀性從色彩上、從形象上、從構圖、從畫面的組合等,都比較隨意,不受任何客觀形象的干擾,不受任何客觀世界的束縛。所以他們的畫往往是天馬行空的,可以看到平面的和立體的是結合在一塊的,一個人物的正面和側面可以放在一起去畫,一個桌子的四條腿,我們成人理解的都是朝下的,孩子畫出來可能兩條腿朝上、兩條腿朝下,這就是孩子眼中對真實的理解,一種自然的表達。

孩子繪畫的特徵三:有自己的特質。孩子的特質是什麼?一定是比較生澀的、比較稚拙的,有他們的天性、有趣。我們往往看到孩子的畫是特別有趣的、特別生動的、特別熱烈的、特別不受客觀形象或客觀世界的拘束的。所以這種特質我們把它發揮好,可以產生一些特別意想不到的、特別有意思的形象。

孩子繪畫的特徵四:強烈的節奏感。這種節奏感是因為他們畫畫的時候沒有客觀的束縛,沒有特別具體形象的束縛,所以他們的畫往往是平面的,在平面裡面形成一些基本的線條、一些點、一些色塊,這些色塊、點、線、面往往會構成一些很強的節奏感。這個有點像我們的民間藝術,像剪紙呀、年畫呀這裡面呈現出來的面貌。這種節奏感其實是帶有很強的藝術特性的。

不同年齡段,如何規劃孩子的美術教育

孩子的繪畫是根據年齡的變化而變化的。

4、5歲及以前:孩子處在下意識塗鴉階段,沒有形象的感覺,所以畫出來的往往是一些比較凌亂的線條,一些象徵性符號的形象,所描述的是他們思考的東西。比方說他們看到一些感興趣的事物、聽到的好玩的故事、內心悲傷或喜悅,他們通過繪畫的形式抒發出來,不是畫一個具體的形象,是在畫一個事情。所以我們經常可以感受到四五歲的孩子在畫畫的時候,一直在畫一個我們根本看不懂的東西,他會跟我們說一大堆,他每個符號、每個點、每條線都有他要表述的語言。這個階段其實非常可貴,他並不是畫畫,他是通過畫畫鍛鍊思維。在這個過程裡面,家長要儘量多去跟孩子溝通交流,聽聽他畫的是什麼,讓他講一講。這樣第一會鼓勵孩子,讓他有表達的慾望,第二會讓他形成表達的習慣,這種習慣其實鍛鍊的不是繪畫的能力,是一種思維的能力,一種表達的能力。

6歲以後:孩子會有一個特別明顯的階段性的提高,他的形象感會初步呈現出來。比方說:他畫了一個小人,畫一個小貓小狗,畫一個房子,畫一些火車,畫一個城市,畫一個建築...都可以初步呈現出一個最基本的特徵和麵貌。這個階段他們講的故事就更加具體一些,他們畫的東西可以讓我們一目瞭然地看出是什麼。這一階段他們還沒有細節深入的能力,他們還畫不出更具體、更形象的物體,但是他們通過具體的物體組合,可以更好地、更清晰地去講一些故事,去描述一些他們喜歡的景象、他們願意表達的世界、他們願意表達的想法。

8、9歲以後:孩子會進入到一個特別明顯的提升期,是在六七歲的基礎上對細節的觀察和感受能力有進一步的提高,可以把形象畫得更加具體、更加深入一些,能看到更多的細節。比方說畫面物體裡面的一些變化、一些色調的變化,一些肌理的變化。這個時期他們的畫更接近客觀的形式,當然,這個時期還是一個平面的表達,因為他們對透視、對物體的結構、對空間並沒有太高或太明確的認識。

但在這個階段,是孩子學習美術最有成效的一段時期,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個時期他既能把很多的形象畫出來,又能畫得相對地深入、有內容,同時又特別好地保留了孩子特別天真、天馬行空的天性,畫面裡有特別童真的東西。所以,我們看到很多特別優秀的兒童繪畫作品,大部分是在這個時期出現的。孩子在六歲以後,九歲之前的這個階段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時期,我們如果要送孩子學習美術,要抓住這個時期,這個時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

10歲以後:孩子開始進入寫實期了。寫實期是指他開始追求物體的空間、比例、透視、形象的規整,開始追求形象的細節、追求物體的客觀還原度。所以這個時期對孩子來說既是一個提高的時期,同時又是一個比較尷尬的時期。為什麼呢?第一,他們的能力在往特別專業客觀的角度跨越,但還沒有達到完全自主的能力,同時這個時期因為他們對客觀寫實的追求又容易丟失童年的大膽、自由,會畫的有點拘謹、侷限,或者來回不敢肯定。我們在兒童美術教學裡把10歲11歲以後的時期叫轉型期,現在很多教育工作者在研究,如何能夠特別好地把這個時期做一個過渡。

如何選擇培訓機構

現在市面上的兒童美術培訓機構多種多樣,很多家長在給孩子報班時,經常一頭霧水,不知道如何去選擇。其實我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也是比較為難,因為很多具體的情況我並不是特別瞭解。總的來講家長如何給孩子選擇培訓班,要從這幾個角度去看:

第一,培訓班的理念是否正確。培訓班市面上現在大概有幾種:一種是以老師灌輸式的,比方說老師在黑板上畫一個統一的形象,孩子在下面照著畫,或者是在紙上打印好一些簡單的形,讓孩子去塗色,這是一種培養的方式。這是我們比較反對的束縛思維,比較束縛孩子自我發展的方式,我們要避免去這種機構學習,但是這種在市面上還是很多的。這樣的情況,家長其實是可以分辨的,我們去試聽一次,或者看看他教室的畫,或者看他們發的朋友圈,如果教出來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的,一看都一個樣,這就肯定是有問題了。

第二,培訓班打的“創意”旗號是否名副其實。有很多打著所謂的創意、培養孩子的想像力的培訓班,在具體的教學裡面,只不過比上一種升級了一點,比方說玩的形式更多了,用點水粉,用點超金粘土,用點各種綜合材料,但同樣的,如果每一節課裡面不同的孩子出來還是一個結果,只是換一換材料,其實還是一樣的,換湯不換藥,這種也不用考慮了。這個對孩子來講,最多學到一點點所謂的技法,不是太有用。

第三,打著比較專業的旗號,但是又過早讓孩子掉在專業坑裡,這種要避免。有的機構讓孩子在6、7歲就開始畫素描或特別程式化的國畫,這也是要避免的。我們看到很多機構,孩子就坐在一個畫板前,照著一個書上的靜物素描,臨摹,塗來塗去,對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講,第一是沒有效果,第二學到的可能對他們來講都是一些束縛性的東西,而且這種束縛對孩子來講,他們容易產生一種錯覺,他覺得他學了一些專業的東西了,將來再去改造的時候是非常難的,所以這種機構也是要極力避免的。

當然你可能聽我說完這些,覺得所有的機構基本上沒有可去的,倒也不是,這需要家長仔細辨別。

好的機構的課程設置是一定要豐富的,針對孩子不同的維度,對想像力,觀察力,思維表達的能力,這些方面是否都有涉獵,能夠形成一些課程培養孩子,如果有,我覺得這個機構就不錯。

具體來說,第一,比方說觀察力,感受力是怎麼培養的?必須有大量的寫生課,當然這個寫生是針對6-7歲以上的孩子開始的;第二還有大量的創作課,比方說給孩子不同的命題,讓孩子畫出來自己能夠表達這些創作的內容,這樣的課程是必須要有的;第三是有孩子自己想像空間的課程。

如果這三個方面都基本俱備,這樣的機構基本上是適合孩子去的。一定要以孩子為主導,老師作為一個引導者、跟隨者、輔助者這樣的一種形式的教學才是適合孩子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