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差距很大,你家存在棍棒教育嗎'

不完美媽媽 大婷婷育兒 2019-08-30
"

在我們國家,很多父母都信奉“棍棒教育”,認為孩子不打不成材。也有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應該採用“說服教育”,體罰孩子對教育有害無益,那麼到底哪種是最佳的教育方式呢?

神經學家曾經做過一些調研,發現經常遭受打罵的孩子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大腦的掃描圖有很大差異。左邊是從未捱打的孩子的大腦掃面圖,右邊是經常捱打孩子的大腦掃描圖。

"

在我們國家,很多父母都信奉“棍棒教育”,認為孩子不打不成材。也有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應該採用“說服教育”,體罰孩子對教育有害無益,那麼到底哪種是最佳的教育方式呢?

神經學家曾經做過一些調研,發現經常遭受打罵的孩子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大腦的掃描圖有很大差異。左邊是從未捱打的孩子的大腦掃面圖,右邊是經常捱打孩子的大腦掃描圖。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差距很大,你家存在棍棒教育嗎

從圖中我們就能看到差別,右邊的黑色區域明顯要比左邊的多很多,這就說明,經常遭受打罵的孩子大腦裡的黑色區域佔的比例很大,大腦容量也縮小了不少。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長大成年後,差距會越來越大

一、自卑感

經常捱打的小孩,長大後很容易自卑。因為在他們的生長環境中,經常處於“被否認”的立場,會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慢慢的,就會變得畏手畏腳,什麼都不敢做,不敢嘗試,漸漸形成了自卑的性格。

而從未捱打的孩子,他們是在“肯定”的環境下成長的。所以,遇到什麼新鮮事物,就敢於嘗試,越做越好,也就越來越有信心。

"

在我們國家,很多父母都信奉“棍棒教育”,認為孩子不打不成材。也有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應該採用“說服教育”,體罰孩子對教育有害無益,那麼到底哪種是最佳的教育方式呢?

神經學家曾經做過一些調研,發現經常遭受打罵的孩子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大腦的掃描圖有很大差異。左邊是從未捱打的孩子的大腦掃面圖,右邊是經常捱打孩子的大腦掃描圖。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差距很大,你家存在棍棒教育嗎

從圖中我們就能看到差別,右邊的黑色區域明顯要比左邊的多很多,這就說明,經常遭受打罵的孩子大腦裡的黑色區域佔的比例很大,大腦容量也縮小了不少。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長大成年後,差距會越來越大

一、自卑感

經常捱打的小孩,長大後很容易自卑。因為在他們的生長環境中,經常處於“被否認”的立場,會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慢慢的,就會變得畏手畏腳,什麼都不敢做,不敢嘗試,漸漸形成了自卑的性格。

而從未捱打的孩子,他們是在“肯定”的環境下成長的。所以,遇到什麼新鮮事物,就敢於嘗試,越做越好,也就越來越有信心。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差距很大,你家存在棍棒教育嗎

二、性格差異

不一樣的家庭環境,會造就孩子不同的性格

如果孩子在孩童時期經常遭受暴力的話,那麼他以後的處理事情的模式,就很容易採用“武力”解決。尤其是在遇到失敗或者不順心的事情,第一時間想到的解放方案就可能與暴力有關。

而那些從未捱打,一直在愛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他們處理事情的方式趨向於“談判式”,他們倡導的是用理性的方法平和地處理事情。

"

在我們國家,很多父母都信奉“棍棒教育”,認為孩子不打不成材。也有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應該採用“說服教育”,體罰孩子對教育有害無益,那麼到底哪種是最佳的教育方式呢?

神經學家曾經做過一些調研,發現經常遭受打罵的孩子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大腦的掃描圖有很大差異。左邊是從未捱打的孩子的大腦掃面圖,右邊是經常捱打孩子的大腦掃描圖。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差距很大,你家存在棍棒教育嗎

從圖中我們就能看到差別,右邊的黑色區域明顯要比左邊的多很多,這就說明,經常遭受打罵的孩子大腦裡的黑色區域佔的比例很大,大腦容量也縮小了不少。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長大成年後,差距會越來越大

一、自卑感

經常捱打的小孩,長大後很容易自卑。因為在他們的生長環境中,經常處於“被否認”的立場,會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慢慢的,就會變得畏手畏腳,什麼都不敢做,不敢嘗試,漸漸形成了自卑的性格。

而從未捱打的孩子,他們是在“肯定”的環境下成長的。所以,遇到什麼新鮮事物,就敢於嘗試,越做越好,也就越來越有信心。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差距很大,你家存在棍棒教育嗎

二、性格差異

不一樣的家庭環境,會造就孩子不同的性格

如果孩子在孩童時期經常遭受暴力的話,那麼他以後的處理事情的模式,就很容易採用“武力”解決。尤其是在遇到失敗或者不順心的事情,第一時間想到的解放方案就可能與暴力有關。

而那些從未捱打,一直在愛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他們處理事情的方式趨向於“談判式”,他們倡導的是用理性的方法平和地處理事情。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差距很大,你家存在棍棒教育嗎

三、社交影響

我們都知道,捱打會激起人的自我保護意識。如果孩子小的時候經常捱打,那麼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就很強。那麼以後的社交方面,就會很謹慎,對朋友聚會、親密等就會出現抗拒的情緒,長此以往,就會變得內向,甚至孤僻。

而從未捱打的孩子,是在愛和包容下成長的,他們以後的社交中,就會愛交朋友,社交能力強。

"

在我們國家,很多父母都信奉“棍棒教育”,認為孩子不打不成材。也有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應該採用“說服教育”,體罰孩子對教育有害無益,那麼到底哪種是最佳的教育方式呢?

神經學家曾經做過一些調研,發現經常遭受打罵的孩子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大腦的掃描圖有很大差異。左邊是從未捱打的孩子的大腦掃面圖,右邊是經常捱打孩子的大腦掃描圖。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差距很大,你家存在棍棒教育嗎

從圖中我們就能看到差別,右邊的黑色區域明顯要比左邊的多很多,這就說明,經常遭受打罵的孩子大腦裡的黑色區域佔的比例很大,大腦容量也縮小了不少。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長大成年後,差距會越來越大

一、自卑感

經常捱打的小孩,長大後很容易自卑。因為在他們的生長環境中,經常處於“被否認”的立場,會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慢慢的,就會變得畏手畏腳,什麼都不敢做,不敢嘗試,漸漸形成了自卑的性格。

而從未捱打的孩子,他們是在“肯定”的環境下成長的。所以,遇到什麼新鮮事物,就敢於嘗試,越做越好,也就越來越有信心。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差距很大,你家存在棍棒教育嗎

二、性格差異

不一樣的家庭環境,會造就孩子不同的性格

如果孩子在孩童時期經常遭受暴力的話,那麼他以後的處理事情的模式,就很容易採用“武力”解決。尤其是在遇到失敗或者不順心的事情,第一時間想到的解放方案就可能與暴力有關。

而那些從未捱打,一直在愛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他們處理事情的方式趨向於“談判式”,他們倡導的是用理性的方法平和地處理事情。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差距很大,你家存在棍棒教育嗎

三、社交影響

我們都知道,捱打會激起人的自我保護意識。如果孩子小的時候經常捱打,那麼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就很強。那麼以後的社交方面,就會很謹慎,對朋友聚會、親密等就會出現抗拒的情緒,長此以往,就會變得內向,甚至孤僻。

而從未捱打的孩子,是在愛和包容下成長的,他們以後的社交中,就會愛交朋友,社交能力強。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差距很大,你家存在棍棒教育嗎

四、抗壓能力

經常捱打的孩子抗壓能力更強,心理承受能力更強。

社會在進步,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卻越來越差,青少年自殺、自殘的事情層出不窮。有的孩子聽不得半句難聽話,一句話沒說好,就鬧著要跳樓。這種孩子大多都是從小沒捱過打的孩子,打小在溫室裡成長,長大後遇到一點小挫折就會一蹶不振。

而經常捱打的孩子,他們的抗壓能力要強很多,從小皮慣了,心理承受能力也很強。

"

在我們國家,很多父母都信奉“棍棒教育”,認為孩子不打不成材。也有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應該採用“說服教育”,體罰孩子對教育有害無益,那麼到底哪種是最佳的教育方式呢?

神經學家曾經做過一些調研,發現經常遭受打罵的孩子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大腦的掃描圖有很大差異。左邊是從未捱打的孩子的大腦掃面圖,右邊是經常捱打孩子的大腦掃描圖。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差距很大,你家存在棍棒教育嗎

從圖中我們就能看到差別,右邊的黑色區域明顯要比左邊的多很多,這就說明,經常遭受打罵的孩子大腦裡的黑色區域佔的比例很大,大腦容量也縮小了不少。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長大成年後,差距會越來越大

一、自卑感

經常捱打的小孩,長大後很容易自卑。因為在他們的生長環境中,經常處於“被否認”的立場,會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慢慢的,就會變得畏手畏腳,什麼都不敢做,不敢嘗試,漸漸形成了自卑的性格。

而從未捱打的孩子,他們是在“肯定”的環境下成長的。所以,遇到什麼新鮮事物,就敢於嘗試,越做越好,也就越來越有信心。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差距很大,你家存在棍棒教育嗎

二、性格差異

不一樣的家庭環境,會造就孩子不同的性格

如果孩子在孩童時期經常遭受暴力的話,那麼他以後的處理事情的模式,就很容易採用“武力”解決。尤其是在遇到失敗或者不順心的事情,第一時間想到的解放方案就可能與暴力有關。

而那些從未捱打,一直在愛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他們處理事情的方式趨向於“談判式”,他們倡導的是用理性的方法平和地處理事情。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差距很大,你家存在棍棒教育嗎

三、社交影響

我們都知道,捱打會激起人的自我保護意識。如果孩子小的時候經常捱打,那麼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就很強。那麼以後的社交方面,就會很謹慎,對朋友聚會、親密等就會出現抗拒的情緒,長此以往,就會變得內向,甚至孤僻。

而從未捱打的孩子,是在愛和包容下成長的,他們以後的社交中,就會愛交朋友,社交能力強。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差距很大,你家存在棍棒教育嗎

四、抗壓能力

經常捱打的孩子抗壓能力更強,心理承受能力更強。

社會在進步,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卻越來越差,青少年自殺、自殘的事情層出不窮。有的孩子聽不得半句難聽話,一句話沒說好,就鬧著要跳樓。這種孩子大多都是從小沒捱過打的孩子,打小在溫室裡成長,長大後遇到一點小挫折就會一蹶不振。

而經常捱打的孩子,他們的抗壓能力要強很多,從小皮慣了,心理承受能力也很強。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差距很大,你家存在棍棒教育嗎


雖然打孩子的行為確實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但也有好處的,那麼孩子到底改不改打呢?

很多家長看到上面的分析都會了解到,打罵孩子確實對孩子的心理、性格等產生不良影響,但不打孩子有時候也不行。我認為,年紀小的孩子,是需要輕微的棍棒教育的

但孩子年紀稍大一些的時候,特別是叛逆期的孩子,打孩子的行為是不可取的。孩子越大,就越要減少打孩子的次數,增加溝通交流的方式。

"

在我們國家,很多父母都信奉“棍棒教育”,認為孩子不打不成材。也有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應該採用“說服教育”,體罰孩子對教育有害無益,那麼到底哪種是最佳的教育方式呢?

神經學家曾經做過一些調研,發現經常遭受打罵的孩子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大腦的掃描圖有很大差異。左邊是從未捱打的孩子的大腦掃面圖,右邊是經常捱打孩子的大腦掃描圖。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差距很大,你家存在棍棒教育嗎

從圖中我們就能看到差別,右邊的黑色區域明顯要比左邊的多很多,這就說明,經常遭受打罵的孩子大腦裡的黑色區域佔的比例很大,大腦容量也縮小了不少。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長大成年後,差距會越來越大

一、自卑感

經常捱打的小孩,長大後很容易自卑。因為在他們的生長環境中,經常處於“被否認”的立場,會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慢慢的,就會變得畏手畏腳,什麼都不敢做,不敢嘗試,漸漸形成了自卑的性格。

而從未捱打的孩子,他們是在“肯定”的環境下成長的。所以,遇到什麼新鮮事物,就敢於嘗試,越做越好,也就越來越有信心。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差距很大,你家存在棍棒教育嗎

二、性格差異

不一樣的家庭環境,會造就孩子不同的性格

如果孩子在孩童時期經常遭受暴力的話,那麼他以後的處理事情的模式,就很容易採用“武力”解決。尤其是在遇到失敗或者不順心的事情,第一時間想到的解放方案就可能與暴力有關。

而那些從未捱打,一直在愛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他們處理事情的方式趨向於“談判式”,他們倡導的是用理性的方法平和地處理事情。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差距很大,你家存在棍棒教育嗎

三、社交影響

我們都知道,捱打會激起人的自我保護意識。如果孩子小的時候經常捱打,那麼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就很強。那麼以後的社交方面,就會很謹慎,對朋友聚會、親密等就會出現抗拒的情緒,長此以往,就會變得內向,甚至孤僻。

而從未捱打的孩子,是在愛和包容下成長的,他們以後的社交中,就會愛交朋友,社交能力強。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差距很大,你家存在棍棒教育嗎

四、抗壓能力

經常捱打的孩子抗壓能力更強,心理承受能力更強。

社會在進步,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卻越來越差,青少年自殺、自殘的事情層出不窮。有的孩子聽不得半句難聽話,一句話沒說好,就鬧著要跳樓。這種孩子大多都是從小沒捱過打的孩子,打小在溫室裡成長,長大後遇到一點小挫折就會一蹶不振。

而經常捱打的孩子,他們的抗壓能力要強很多,從小皮慣了,心理承受能力也很強。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差距很大,你家存在棍棒教育嗎


雖然打孩子的行為確實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但也有好處的,那麼孩子到底改不改打呢?

很多家長看到上面的分析都會了解到,打罵孩子確實對孩子的心理、性格等產生不良影響,但不打孩子有時候也不行。我認為,年紀小的孩子,是需要輕微的棍棒教育的

但孩子年紀稍大一些的時候,特別是叛逆期的孩子,打孩子的行為是不可取的。孩子越大,就越要減少打孩子的次數,增加溝通交流的方式。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差距很大,你家存在棍棒教育嗎

但是在“棍棒教育”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能頻繁打孩子

打的次數多了,孩子對捱打就有意志力了,那麼以後的棍棒教育就起不了作用了,一個月最多打一次。

2. 給了苦,別忘了甜

受完捱打的苦,別忘了給孩子一點甜頭。很多家長打完孩子,就以為事情已經結束了,但還有很多事情沒有處理,比如打完後讓孩子反思錯在了哪裡?孩子情緒平復後告訴孩子為什麼打他,要及時安撫孩子不公平的情緒。

"

在我們國家,很多父母都信奉“棍棒教育”,認為孩子不打不成材。也有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應該採用“說服教育”,體罰孩子對教育有害無益,那麼到底哪種是最佳的教育方式呢?

神經學家曾經做過一些調研,發現經常遭受打罵的孩子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大腦的掃描圖有很大差異。左邊是從未捱打的孩子的大腦掃面圖,右邊是經常捱打孩子的大腦掃描圖。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差距很大,你家存在棍棒教育嗎

從圖中我們就能看到差別,右邊的黑色區域明顯要比左邊的多很多,這就說明,經常遭受打罵的孩子大腦裡的黑色區域佔的比例很大,大腦容量也縮小了不少。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長大成年後,差距會越來越大

一、自卑感

經常捱打的小孩,長大後很容易自卑。因為在他們的生長環境中,經常處於“被否認”的立場,會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慢慢的,就會變得畏手畏腳,什麼都不敢做,不敢嘗試,漸漸形成了自卑的性格。

而從未捱打的孩子,他們是在“肯定”的環境下成長的。所以,遇到什麼新鮮事物,就敢於嘗試,越做越好,也就越來越有信心。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差距很大,你家存在棍棒教育嗎

二、性格差異

不一樣的家庭環境,會造就孩子不同的性格

如果孩子在孩童時期經常遭受暴力的話,那麼他以後的處理事情的模式,就很容易採用“武力”解決。尤其是在遇到失敗或者不順心的事情,第一時間想到的解放方案就可能與暴力有關。

而那些從未捱打,一直在愛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他們處理事情的方式趨向於“談判式”,他們倡導的是用理性的方法平和地處理事情。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差距很大,你家存在棍棒教育嗎

三、社交影響

我們都知道,捱打會激起人的自我保護意識。如果孩子小的時候經常捱打,那麼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就很強。那麼以後的社交方面,就會很謹慎,對朋友聚會、親密等就會出現抗拒的情緒,長此以往,就會變得內向,甚至孤僻。

而從未捱打的孩子,是在愛和包容下成長的,他們以後的社交中,就會愛交朋友,社交能力強。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差距很大,你家存在棍棒教育嗎

四、抗壓能力

經常捱打的孩子抗壓能力更強,心理承受能力更強。

社會在進步,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卻越來越差,青少年自殺、自殘的事情層出不窮。有的孩子聽不得半句難聽話,一句話沒說好,就鬧著要跳樓。這種孩子大多都是從小沒捱過打的孩子,打小在溫室裡成長,長大後遇到一點小挫折就會一蹶不振。

而經常捱打的孩子,他們的抗壓能力要強很多,從小皮慣了,心理承受能力也很強。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差距很大,你家存在棍棒教育嗎


雖然打孩子的行為確實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但也有好處的,那麼孩子到底改不改打呢?

很多家長看到上面的分析都會了解到,打罵孩子確實對孩子的心理、性格等產生不良影響,但不打孩子有時候也不行。我認為,年紀小的孩子,是需要輕微的棍棒教育的

但孩子年紀稍大一些的時候,特別是叛逆期的孩子,打孩子的行為是不可取的。孩子越大,就越要減少打孩子的次數,增加溝通交流的方式。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差距很大,你家存在棍棒教育嗎

但是在“棍棒教育”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能頻繁打孩子

打的次數多了,孩子對捱打就有意志力了,那麼以後的棍棒教育就起不了作用了,一個月最多打一次。

2. 給了苦,別忘了甜

受完捱打的苦,別忘了給孩子一點甜頭。很多家長打完孩子,就以為事情已經結束了,但還有很多事情沒有處理,比如打完後讓孩子反思錯在了哪裡?孩子情緒平復後告訴孩子為什麼打他,要及時安撫孩子不公平的情緒。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差距很大,你家存在棍棒教育嗎

3. 別把不良情緒帶給孩子

很多家長打孩子都是在氣頭上,有的是因為孩子犯了大錯,但有的是因為家長在其他事情上的不順利,而孩子正好碰到槍口上,就逃不過一頓打。這種情況委屈的是孩子呀,家長不要把不好的情緒帶到家裡,把火氣撒到孩子身上是最不可取的。

"

在我們國家,很多父母都信奉“棍棒教育”,認為孩子不打不成材。也有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應該採用“說服教育”,體罰孩子對教育有害無益,那麼到底哪種是最佳的教育方式呢?

神經學家曾經做過一些調研,發現經常遭受打罵的孩子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大腦的掃描圖有很大差異。左邊是從未捱打的孩子的大腦掃面圖,右邊是經常捱打孩子的大腦掃描圖。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差距很大,你家存在棍棒教育嗎

從圖中我們就能看到差別,右邊的黑色區域明顯要比左邊的多很多,這就說明,經常遭受打罵的孩子大腦裡的黑色區域佔的比例很大,大腦容量也縮小了不少。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長大成年後,差距會越來越大

一、自卑感

經常捱打的小孩,長大後很容易自卑。因為在他們的生長環境中,經常處於“被否認”的立場,會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慢慢的,就會變得畏手畏腳,什麼都不敢做,不敢嘗試,漸漸形成了自卑的性格。

而從未捱打的孩子,他們是在“肯定”的環境下成長的。所以,遇到什麼新鮮事物,就敢於嘗試,越做越好,也就越來越有信心。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差距很大,你家存在棍棒教育嗎

二、性格差異

不一樣的家庭環境,會造就孩子不同的性格

如果孩子在孩童時期經常遭受暴力的話,那麼他以後的處理事情的模式,就很容易採用“武力”解決。尤其是在遇到失敗或者不順心的事情,第一時間想到的解放方案就可能與暴力有關。

而那些從未捱打,一直在愛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他們處理事情的方式趨向於“談判式”,他們倡導的是用理性的方法平和地處理事情。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差距很大,你家存在棍棒教育嗎

三、社交影響

我們都知道,捱打會激起人的自我保護意識。如果孩子小的時候經常捱打,那麼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就很強。那麼以後的社交方面,就會很謹慎,對朋友聚會、親密等就會出現抗拒的情緒,長此以往,就會變得內向,甚至孤僻。

而從未捱打的孩子,是在愛和包容下成長的,他們以後的社交中,就會愛交朋友,社交能力強。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差距很大,你家存在棍棒教育嗎

四、抗壓能力

經常捱打的孩子抗壓能力更強,心理承受能力更強。

社會在進步,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卻越來越差,青少年自殺、自殘的事情層出不窮。有的孩子聽不得半句難聽話,一句話沒說好,就鬧著要跳樓。這種孩子大多都是從小沒捱過打的孩子,打小在溫室裡成長,長大後遇到一點小挫折就會一蹶不振。

而經常捱打的孩子,他們的抗壓能力要強很多,從小皮慣了,心理承受能力也很強。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差距很大,你家存在棍棒教育嗎


雖然打孩子的行為確實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但也有好處的,那麼孩子到底改不改打呢?

很多家長看到上面的分析都會了解到,打罵孩子確實對孩子的心理、性格等產生不良影響,但不打孩子有時候也不行。我認為,年紀小的孩子,是需要輕微的棍棒教育的

但孩子年紀稍大一些的時候,特別是叛逆期的孩子,打孩子的行為是不可取的。孩子越大,就越要減少打孩子的次數,增加溝通交流的方式。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差距很大,你家存在棍棒教育嗎

但是在“棍棒教育”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能頻繁打孩子

打的次數多了,孩子對捱打就有意志力了,那麼以後的棍棒教育就起不了作用了,一個月最多打一次。

2. 給了苦,別忘了甜

受完捱打的苦,別忘了給孩子一點甜頭。很多家長打完孩子,就以為事情已經結束了,但還有很多事情沒有處理,比如打完後讓孩子反思錯在了哪裡?孩子情緒平復後告訴孩子為什麼打他,要及時安撫孩子不公平的情緒。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差距很大,你家存在棍棒教育嗎

3. 別把不良情緒帶給孩子

很多家長打孩子都是在氣頭上,有的是因為孩子犯了大錯,但有的是因為家長在其他事情上的不順利,而孩子正好碰到槍口上,就逃不過一頓打。這種情況委屈的是孩子呀,家長不要把不好的情緒帶到家裡,把火氣撒到孩子身上是最不可取的。

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差距很大,你家存在棍棒教育嗎

寶媽們,你們家裡的孩子如果不聽話,犯了錯,你更偏向口頭教育,還是棍棒教育,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