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送什麼禮物給孩子——給二年級家長朋友的第六封信|彭峰

不完美媽媽 讀書 體育 睡眠 新昌微社區 2019-06-01

尊敬的二年級父母朋友:

您好!

五天後就是兒童節了,我想給兒子一份禮物。“禮物”可以是:陪他去嚐嚐他最愛的牛排;帶他去騎他喜歡的自行車;和他一起看場電影……

但這些禮物,他已經收到過。

作為爸爸,如果能送他獨一無二的禮物,那該多有意思啊。這種緊迫感越來越強烈,因為他還能再過一次“兒童節”,而五天後就是兒童節。

張文質老師常常講,我們成人的很多問題與不幸源於童年的問題與不幸。

童年對人生實在是太重要了。

在極有儀式感的節日——“兒童節”,作為父母,我們可以為自己的孩子做些什麼或者不做些什麼,從而讓孩子的童年生活多一份幸福呢?

夫妻的和睦是最要緊的禮物。

昨晚十二點多,我正睡得很香,一對夫妻的爭吵聲把我驚醒,男的大聲喊叫,女的哭哭啼啼,爭吵持續了幾十分鐘……就在前幾天的深夜裡,另一對夫妻也在吵架。我清晰地聽到他們的女兒在哭著懇求:媽媽,爸爸……我聽了小女孩的哭喊,心裡十分煎熬,久久不能入睡。

那位小女孩明天可能收到父母的禮物,她可能都不會喜歡。我想,她最喜歡的禮物,應該就是爸爸媽媽以後再也不吵架,相互支持,彼此關心。

是的,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應該就是夫妻之間長期的和睦關係。家裡洋溢著愛的芬芳,孩子的童年才會避免問題,遠離不幸。

經常爭吵的父母,請送給孩子永久的和睦。

無條件的關愛是最溫馨的禮物。

很多父母,對待自己的子女,尤其是老二,總是非常溺愛。溺愛之害,不說自明。對於這樣的父母,我真誠提醒,那就是要有節制地關愛孩子。愛不能沒有節制。孩子都上一年級了,還要幫著穿衣服;孩子放學了,書包你非得幫他揹著……這些行為,難道是有節制的愛嗎?

除了溺愛,還有一種很麻煩的愛,那就是有條件的愛。

孩子考試不好,沒有什麼特長,經常“惹是生非”,孩子,害得你被老師請到學校……這時,“別人家的孩子怎樣怎樣”就是父母的口頭禪,最為常見的說法是,如果你聽話些,考試好些,懂事些……那我為你付出就值得了。這樣的說法,其潛臺詞是:你現在這樣,我很生氣,為你付出的愛很不值得。

如果你關愛孩子時,總是提條件,那定不是真愛。

請無條件地愛你的孩子。

充滿激勵的引導是最有力量的禮物。

我的父親是一個渴望子女成才的人。在我讀初一時,一天早上,我弱弱地問父親要五元錢,想每天中午添一點菜。結果父親說:“書念得個鬼樣,還想添菜啊?!”我被噎住了,悻悻離去,那是個什麼滋味,真不知如何說出來。確實,那個時候的我,非常調皮,整天只知道玩,成績平平。但後來我喜歡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絕不是因為受到父親這種“刺激”。

父親就是這種方式,對我這樣,對我堂弟也是如此。

父母總是希望子女成人成才,但採取“反面刺激”的方式實在不妥,那種嘲諷、挖苦的語言、神情和行為,對孩子的傷害真是不可小覷。如果這樣的父母還自認為這就叫“恨鐵不成鋼”,認為這樣的做法是對的,那就有點可怕了。我倒是覺得這樣做,會導致“鐵成不了鋼”。

要有規矩,也可以懲罰,但不能挖苦、刺激,甚至打擊。充滿激勵的引導,是最有力量的禮物。

敬愛的家長朋友,你回想一下,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激勵的引導多,還是反面的諷刺挖苦多?

我建議,反面的諷刺挖苦從明天起,再也不發生。

除了鼓勵,我認為最關鍵的是正確的引導。

我給大家講個故事,例如一位父親遇到孩子在課間衝跑時不小心撞了別人的孩子。我們應該怎麼引導?

只是讓孩子去向別人道歉嗎?

這遠遠不夠。我想至少我們可以做以下引導:

第一,萬一不小心碰到別人,應該立即做的是去扶起別人,看看別人有沒有受傷,別人如果受傷應該送去醫務室。如果沒有受傷,應該馬上道歉,請求人家的原諒。

第二,告訴孩子在接下來的時間裡,要經常問問別人,關心別人。

第三,回顧整件事,回到事情發生的根源上來考慮。如果孩子做的是危險動作,要明確禁止不能這樣。並且告訴他可以做哪些遊戲。如果只是意外,也要提醒孩子走路要看前方,要慢慢走。

請用充滿激勵的具體的引導。過於簡單的引導,是毫無作用的,例如你要好好地走路啊。這樣的引導,沒有操作性啊。

給孩子“浪費光陰”的權利是寶貴的禮物。

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我們二年級的孩子中,絕大多數一個星期除了在校上課,還要上三四個興趣班。而每一個興趣班,可能還有作業,例如鋼琴,在老師那兒學了回來,每天晚上還要練習一個小時左右。孩子在忙碌中度過每個星期,到了暑假,又有很多興趣班。而且,這些興趣班以英語、閱讀與寫作、奧數等為主。偶爾來點藝術類的,回家也要“痛苦地練習”。

每一個興趣班一般需要兩個小時,四個興趣班,基本要求花掉8個小時。

一個星期,除了上課、睡覺外,還會有幾個八小時?

如果孩子真正感興趣,那還好一些,如果孩子非常討厭這些,情況就比較糟糕。得到的同時,總會失去很多,甚至無法彌補。

我認為,孩子的興趣班裡,一定要有他喜歡的運動,例如游泳、籃球等。其它項目,一定要儘量是孩子喜歡的。

其實興趣班的數量並不是關鍵指標,關鍵指標是孩子要有閒暇時光。

我的孩子(六年級)目前有四個興趣班,除了英語外,是籃球、吉他以及編程。這些都是他感興趣的。而且,運動藝術類的居多。

這些興趣班,加起來是六個小時,回家幾乎沒有作業。

我的孩子感興趣的還不止這些,但我們控制他去選擇更多的。儘管他是六年級了,但絕對不能太多,因為他還要有閒暇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游泳,自由閱讀,看電視(NBA等),坐在沙發上玩耍,等等。

你的孩子才二年級,即使孩子有興趣學四五個項目,我想還是太多。

我認為,孩子應該有自己的閒暇,這閒暇就是讓孩子盡情地玩耍,沒有什麼目的。在童年裡,沒有什麼目的的玩耍,看起來是“浪費光陰”,而實際上是利於孩子成長的。

兒童教育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要浪費時間。

這句話是盧梭所說。

當然,要理解這句話,明白其背後的理念,恐怕要好好閱讀盧梭的《愛彌兒》。

浪費時間,看起來就是消極教育。是的。那什麼是消極教育呢?

這裡摘錄盧梭的一段話來闡釋消極教育。

“所謂消極教育就是設法避免環境的不良影響,讓自然說話、讓兒童自然成長的教育。消極教育不是給兒童養成品德,而是防止兒童趨於邪惡;不教兒童以知識,而是防止他們產生對於事物的誤解。”

“因此,自然人的培養和教育,不是積極的教育,而是要阻止去做某些事情,讓自然說話。這是所有教育中最重要的和最有用的教育法則。顯然,這個法則是損益而不是獲得,是減法而不是加法。”

——以上兩段節選自《愛彌兒》第5頁,彭正梅譯,上海人民出版社。

以上四種禮物,並不只是六一兒童節那天才要送的禮物,應該是長久的禮物。

當然,父母要給孩子的禮物,遠遠不止這些。

彭峰

2019年5月26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