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少年和母親賭氣跳橋身亡 | 如何看待年輕人仇視父母的現象?

不完美媽媽 心理學 好好學習 趙小明心理團隊 2019-04-21

心理學家曾說,父母與孩子之間最重要的是距離。17歲少年跟母親賭氣,縱身跳橋身亡;某少年舉刀親手結束了母親的生命。讓人心痛的這一幕總是在不斷上演,也讓我們陷入了沉思:父母和孩子本是最親近的人,為何會屢屢反目成仇?又為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仇視自己的父母?今天就這一現象我們從心理學角度幫大家分析一下。

處於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期,自身存在的叛逆性,讓他們很容易對父母產生不滿。什麼是叛逆期?是指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不同階段心理上的逆反期。在這一時期,孩子會表現出與父母想象中不一致的逆反行為。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孩子的叛逆期最開始是在嬰兒時期,發展於兒童時期,在少年期達到頂峰。

17歲少年和母親賭氣跳橋身亡 | 如何看待年輕人仇視父母的現象?

孩子的一生總共有三個叛逆期,分別為:第一階段叛逆期(幼兒叛逆期)為2-3歲之間,第二階段叛逆期(兒童叛逆期)為7-8歲之間,第三階段叛逆期(青春叛逆期)為12-18歲之間。這三個階段的叛逆期分別表現出不同的特徵,反映出三個階段孩子的性格發展以及心理變化,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不盡相同。

這裡,我們講的是青春期的叛逆期。青春期是一個過渡期,是一個身體上發育正在完成,而心理上卻遠未成熟卻又渴望成熟的階段,他們既渴望成熟又貪戀童年,既渴望獨立又害怕承擔獨立所帶來的責任。這樣矛盾的心理,讓他們感到迷茫,甚至有時候都搞不懂自己想要什麼。

17歲少年和母親賭氣跳橋身亡 | 如何看待年輕人仇視父母的現象?

家長因為不瞭解孩子的內心,對孩子橫加約束,使得家長與孩子之間矛盾重重,衝突不斷升級。所以,青春期的孩子對父母會產生嚴重的不滿。有的父母秉承著“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傳統理念,對孩子進行粗暴管理,在孩子犯錯誤時採用非打即罵的錯誤方式,給孩子的心靈帶來嚴重的創傷。這樣的父母又如何能讓孩子滿意呢?

更有甚者,有的父母利用父母的身份,對孩子進行身體或精神暴力。有的父母將親生孩子打死,理由是不好好學習,丟了手機等等,在他們看來,孩子是他們想打就打想罵就罵的私人物品。 還有的父母只管生、不管養,讓孩子自生自滅。這樣的父母根本不配為人父母。

17歲少年和母親賭氣跳橋身亡 | 如何看待年輕人仇視父母的現象?

只要父母做得不過分,孩子遲早會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青春期也只是人生的一個特殊的階段,只要過了這個階段,孩子對父母的不滿意也會降低,他們自己會理解父母,跟父母握手言和。而那種不配做父母的,必然會引起孩子的仇視心理。父母處理不好和孩子的關係,是你與孩子的界限出現了問題。

這裡來給大家解釋一下什麼叫界限感?“界限感”是指對界限的判定或重視程度。如“當一個人缺乏界限感,常常把自己的事託付與人,允許他人跨入自己的界限,也常常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人,強行跨入他人的界限。”父母沒有尊重孩子的邊界,總是忘記去尊重信任孩子,忘記孩子有自己的成長節奏和能力,他們可以自己行走。

17歲少年和母親賭氣跳橋身亡 | 如何看待年輕人仇視父母的現象?

同時,父母也要照顧到自己的界限,看清楚哪些是我力所能及的,哪些是我必須拒絕的。所以當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時,父母才不會感到痛苦。如果家長和孩子擁有了非常健康的界限,父母就不會因為瑣事產生焦慮而感到痛苦。自然也不會將自己的焦慮轉嫁到孩子身上,給孩子施加壓力,孩子也就不會再無理取鬧,肆意撒潑,而會獨立自主,懂事負責,一切都會變得輕鬆起來。

對於有的父母,我們也要摒棄“天下無不是之父母”的觀念,不要強迫自己對父母“滿意”,坦然接受自己的不滿意,同時,也要明白,對父母不滿意或怨恨仇視父母並不能改變過去或現實,你的未來掌握在自己手裡。最後記住一句話,如果你對你的原生家庭有很多遺憾,那麼更加需要記住,你們,就是你們孩子的原生家庭。

17歲少年和母親賭氣跳橋身亡 | 如何看待年輕人仇視父母的現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