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不完美媽媽 心理學 文章 Aimee媽媽的育兒經 2019-09-07
"

文/Aimee媽媽

您好,我是Aimee媽媽。這是我的第2篇原創文章。育兒路上,我們共同成長!

"

文/Aimee媽媽

您好,我是Aimee媽媽。這是我的第2篇原創文章。育兒路上,我們共同成長!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曾讀到這麼一個小故事,特別有感觸。

某日放學後,老師在辦公室裡批改作業,班裡的一個學生走了進來,老師很奇怪地問他怎麼還沒有回家。學生說:“我不敢回去。”老師問:“為什麼呢?”學生拿出試卷說:“我這次考試只得了59分,爸爸說要是考不及格就要揍我。老師,您能借我一分嗎?下次考試我還給你。”

這個孩子平常在班級裡表現一般,基本沒什麼存在感,聽到他提出 “借”分數的想法,老師很吃驚,不過並沒有馬上拒絕,而是問道:“你確定今天借了的分數下次會還我嗎?”學生認真地說:“我保證一定還你!”看著他一臉誠懇的樣子,老師說:“我相信你是一個說話算數的孩子,今天就多借你幾分,下次一起還給我就好。”隨即把試卷改成了65分。孩子因此免受了一次責罰。

後來的日子裡,這個學生因為不想辜負老師的這份信任,學習勁頭十足,上課表現非常積極,成績真的有了很大的進步。

"

文/Aimee媽媽

您好,我是Aimee媽媽。這是我的第2篇原創文章。育兒路上,我們共同成長!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曾讀到這麼一個小故事,特別有感觸。

某日放學後,老師在辦公室裡批改作業,班裡的一個學生走了進來,老師很奇怪地問他怎麼還沒有回家。學生說:“我不敢回去。”老師問:“為什麼呢?”學生拿出試卷說:“我這次考試只得了59分,爸爸說要是考不及格就要揍我。老師,您能借我一分嗎?下次考試我還給你。”

這個孩子平常在班級裡表現一般,基本沒什麼存在感,聽到他提出 “借”分數的想法,老師很吃驚,不過並沒有馬上拒絕,而是問道:“你確定今天借了的分數下次會還我嗎?”學生認真地說:“我保證一定還你!”看著他一臉誠懇的樣子,老師說:“我相信你是一個說話算數的孩子,今天就多借你幾分,下次一起還給我就好。”隨即把試卷改成了65分。孩子因此免受了一次責罰。

後來的日子裡,這個學生因為不想辜負老師的這份信任,學習勁頭十足,上課表現非常積極,成績真的有了很大的進步。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面對孩子提出的不太合常理的請求,老師所給出的信任的態度和做法,讓我非常感動。因為這份“信任”,孩子開始努力學習,他要把“分”還給老師,也就是說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都被激發了出來。

"

文/Aimee媽媽

您好,我是Aimee媽媽。這是我的第2篇原創文章。育兒路上,我們共同成長!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曾讀到這麼一個小故事,特別有感觸。

某日放學後,老師在辦公室裡批改作業,班裡的一個學生走了進來,老師很奇怪地問他怎麼還沒有回家。學生說:“我不敢回去。”老師問:“為什麼呢?”學生拿出試卷說:“我這次考試只得了59分,爸爸說要是考不及格就要揍我。老師,您能借我一分嗎?下次考試我還給你。”

這個孩子平常在班級裡表現一般,基本沒什麼存在感,聽到他提出 “借”分數的想法,老師很吃驚,不過並沒有馬上拒絕,而是問道:“你確定今天借了的分數下次會還我嗎?”學生認真地說:“我保證一定還你!”看著他一臉誠懇的樣子,老師說:“我相信你是一個說話算數的孩子,今天就多借你幾分,下次一起還給我就好。”隨即把試卷改成了65分。孩子因此免受了一次責罰。

後來的日子裡,這個學生因為不想辜負老師的這份信任,學習勁頭十足,上課表現非常積極,成績真的有了很大的進步。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面對孩子提出的不太合常理的請求,老師所給出的信任的態度和做法,讓我非常感動。因為這份“信任”,孩子開始努力學習,他要把“分”還給老師,也就是說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都被激發了出來。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羅森塔爾實驗”,論證的就是老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真的能讓學生達到預期效果的現象。

1968年,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在一所小學做了一個實驗。他們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然後羅森塔爾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並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

"

文/Aimee媽媽

您好,我是Aimee媽媽。這是我的第2篇原創文章。育兒路上,我們共同成長!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曾讀到這麼一個小故事,特別有感觸。

某日放學後,老師在辦公室裡批改作業,班裡的一個學生走了進來,老師很奇怪地問他怎麼還沒有回家。學生說:“我不敢回去。”老師問:“為什麼呢?”學生拿出試卷說:“我這次考試只得了59分,爸爸說要是考不及格就要揍我。老師,您能借我一分嗎?下次考試我還給你。”

這個孩子平常在班級裡表現一般,基本沒什麼存在感,聽到他提出 “借”分數的想法,老師很吃驚,不過並沒有馬上拒絕,而是問道:“你確定今天借了的分數下次會還我嗎?”學生認真地說:“我保證一定還你!”看著他一臉誠懇的樣子,老師說:“我相信你是一個說話算數的孩子,今天就多借你幾分,下次一起還給我就好。”隨即把試卷改成了65分。孩子因此免受了一次責罰。

後來的日子裡,這個學生因為不想辜負老師的這份信任,學習勁頭十足,上課表現非常積極,成績真的有了很大的進步。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面對孩子提出的不太合常理的請求,老師所給出的信任的態度和做法,讓我非常感動。因為這份“信任”,孩子開始努力學習,他要把“分”還給老師,也就是說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都被激發了出來。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羅森塔爾實驗”,論證的就是老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真的能讓學生達到預期效果的現象。

1968年,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在一所小學做了一個實驗。他們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然後羅森塔爾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並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其實,羅森塔爾撒了一個謊,學生們參加的這個測驗並不重要,名單上的學生是他隨便挑選出來的。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助手們對那1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復試,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每個人成績都有了較大的進步,並且都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還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羅森塔爾認為,老師因為收到的那個所謂“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相當於接受了一個來自實驗者的暗示,於是他不僅對名單上的學生抱有更高的期望,而且有意無意地會通過態度、表情等行為以及給予更多的提問、輔導、讚許等方式,將自己的期望傳遞給這些學生。

而學生呢,因為受到老師更多的關注與信任,自然而然會給老師積極的反饋,這種反饋又激起老師更大的教育熱情,並對這些學生給予更多關照。如此循環往復,這些學生的智力、學業成績以及社會行為就真的都朝著教師期望的方向靠攏了。

"

文/Aimee媽媽

您好,我是Aimee媽媽。這是我的第2篇原創文章。育兒路上,我們共同成長!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曾讀到這麼一個小故事,特別有感觸。

某日放學後,老師在辦公室裡批改作業,班裡的一個學生走了進來,老師很奇怪地問他怎麼還沒有回家。學生說:“我不敢回去。”老師問:“為什麼呢?”學生拿出試卷說:“我這次考試只得了59分,爸爸說要是考不及格就要揍我。老師,您能借我一分嗎?下次考試我還給你。”

這個孩子平常在班級裡表現一般,基本沒什麼存在感,聽到他提出 “借”分數的想法,老師很吃驚,不過並沒有馬上拒絕,而是問道:“你確定今天借了的分數下次會還我嗎?”學生認真地說:“我保證一定還你!”看著他一臉誠懇的樣子,老師說:“我相信你是一個說話算數的孩子,今天就多借你幾分,下次一起還給我就好。”隨即把試卷改成了65分。孩子因此免受了一次責罰。

後來的日子裡,這個學生因為不想辜負老師的這份信任,學習勁頭十足,上課表現非常積極,成績真的有了很大的進步。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面對孩子提出的不太合常理的請求,老師所給出的信任的態度和做法,讓我非常感動。因為這份“信任”,孩子開始努力學習,他要把“分”還給老師,也就是說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都被激發了出來。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羅森塔爾實驗”,論證的就是老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真的能讓學生達到預期效果的現象。

1968年,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在一所小學做了一個實驗。他們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然後羅森塔爾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並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其實,羅森塔爾撒了一個謊,學生們參加的這個測驗並不重要,名單上的學生是他隨便挑選出來的。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助手們對那1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復試,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每個人成績都有了較大的進步,並且都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還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羅森塔爾認為,老師因為收到的那個所謂“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相當於接受了一個來自實驗者的暗示,於是他不僅對名單上的學生抱有更高的期望,而且有意無意地會通過態度、表情等行為以及給予更多的提問、輔導、讚許等方式,將自己的期望傳遞給這些學生。

而學生呢,因為受到老師更多的關注與信任,自然而然會給老師積極的反饋,這種反饋又激起老師更大的教育熱情,並對這些學生給予更多關照。如此循環往復,這些學生的智力、學業成績以及社會行為就真的都朝著教師期望的方向靠攏了。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所以你看,無論老師還是家長,只要發自內心地認同孩子,信任孩子,給他積極的心理暗示,孩子就能感受到這種正面的影響,就真的會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

"

文/Aimee媽媽

您好,我是Aimee媽媽。這是我的第2篇原創文章。育兒路上,我們共同成長!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曾讀到這麼一個小故事,特別有感觸。

某日放學後,老師在辦公室裡批改作業,班裡的一個學生走了進來,老師很奇怪地問他怎麼還沒有回家。學生說:“我不敢回去。”老師問:“為什麼呢?”學生拿出試卷說:“我這次考試只得了59分,爸爸說要是考不及格就要揍我。老師,您能借我一分嗎?下次考試我還給你。”

這個孩子平常在班級裡表現一般,基本沒什麼存在感,聽到他提出 “借”分數的想法,老師很吃驚,不過並沒有馬上拒絕,而是問道:“你確定今天借了的分數下次會還我嗎?”學生認真地說:“我保證一定還你!”看著他一臉誠懇的樣子,老師說:“我相信你是一個說話算數的孩子,今天就多借你幾分,下次一起還給我就好。”隨即把試卷改成了65分。孩子因此免受了一次責罰。

後來的日子裡,這個學生因為不想辜負老師的這份信任,學習勁頭十足,上課表現非常積極,成績真的有了很大的進步。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面對孩子提出的不太合常理的請求,老師所給出的信任的態度和做法,讓我非常感動。因為這份“信任”,孩子開始努力學習,他要把“分”還給老師,也就是說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都被激發了出來。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羅森塔爾實驗”,論證的就是老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真的能讓學生達到預期效果的現象。

1968年,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在一所小學做了一個實驗。他們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然後羅森塔爾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並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其實,羅森塔爾撒了一個謊,學生們參加的這個測驗並不重要,名單上的學生是他隨便挑選出來的。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助手們對那1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復試,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每個人成績都有了較大的進步,並且都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還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羅森塔爾認為,老師因為收到的那個所謂“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相當於接受了一個來自實驗者的暗示,於是他不僅對名單上的學生抱有更高的期望,而且有意無意地會通過態度、表情等行為以及給予更多的提問、輔導、讚許等方式,將自己的期望傳遞給這些學生。

而學生呢,因為受到老師更多的關注與信任,自然而然會給老師積極的反饋,這種反饋又激起老師更大的教育熱情,並對這些學生給予更多關照。如此循環往復,這些學生的智力、學業成績以及社會行為就真的都朝著教師期望的方向靠攏了。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所以你看,無論老師還是家長,只要發自內心地認同孩子,信任孩子,給他積極的心理暗示,孩子就能感受到這種正面的影響,就真的會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我有個朋友家孩子,前陣子在學校參加一個比較重要的演出,在我看來,孩子參加這種活動,參與其中以及享受過程才是重要的。可是朋友不這麼想。演出前那陣子,我不止一次地聽到她說孩子底子不如別人,表現不如別的孩子好,演砸了可怎麼辦之類的話。就連讓孩子好好練習,都是用這樣的話來刺激孩子。朋友這種對不信任的表現,孩子一定能夠感受的到。

"

文/Aimee媽媽

您好,我是Aimee媽媽。這是我的第2篇原創文章。育兒路上,我們共同成長!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曾讀到這麼一個小故事,特別有感觸。

某日放學後,老師在辦公室裡批改作業,班裡的一個學生走了進來,老師很奇怪地問他怎麼還沒有回家。學生說:“我不敢回去。”老師問:“為什麼呢?”學生拿出試卷說:“我這次考試只得了59分,爸爸說要是考不及格就要揍我。老師,您能借我一分嗎?下次考試我還給你。”

這個孩子平常在班級裡表現一般,基本沒什麼存在感,聽到他提出 “借”分數的想法,老師很吃驚,不過並沒有馬上拒絕,而是問道:“你確定今天借了的分數下次會還我嗎?”學生認真地說:“我保證一定還你!”看著他一臉誠懇的樣子,老師說:“我相信你是一個說話算數的孩子,今天就多借你幾分,下次一起還給我就好。”隨即把試卷改成了65分。孩子因此免受了一次責罰。

後來的日子裡,這個學生因為不想辜負老師的這份信任,學習勁頭十足,上課表現非常積極,成績真的有了很大的進步。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面對孩子提出的不太合常理的請求,老師所給出的信任的態度和做法,讓我非常感動。因為這份“信任”,孩子開始努力學習,他要把“分”還給老師,也就是說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都被激發了出來。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羅森塔爾實驗”,論證的就是老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真的能讓學生達到預期效果的現象。

1968年,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在一所小學做了一個實驗。他們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然後羅森塔爾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並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其實,羅森塔爾撒了一個謊,學生們參加的這個測驗並不重要,名單上的學生是他隨便挑選出來的。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助手們對那1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復試,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每個人成績都有了較大的進步,並且都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還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羅森塔爾認為,老師因為收到的那個所謂“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相當於接受了一個來自實驗者的暗示,於是他不僅對名單上的學生抱有更高的期望,而且有意無意地會通過態度、表情等行為以及給予更多的提問、輔導、讚許等方式,將自己的期望傳遞給這些學生。

而學生呢,因為受到老師更多的關注與信任,自然而然會給老師積極的反饋,這種反饋又激起老師更大的教育熱情,並對這些學生給予更多關照。如此循環往復,這些學生的智力、學業成績以及社會行為就真的都朝著教師期望的方向靠攏了。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所以你看,無論老師還是家長,只要發自內心地認同孩子,信任孩子,給他積極的心理暗示,孩子就能感受到這種正面的影響,就真的會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我有個朋友家孩子,前陣子在學校參加一個比較重要的演出,在我看來,孩子參加這種活動,參與其中以及享受過程才是重要的。可是朋友不這麼想。演出前那陣子,我不止一次地聽到她說孩子底子不如別人,表現不如別的孩子好,演砸了可怎麼辦之類的話。就連讓孩子好好練習,都是用這樣的話來刺激孩子。朋友這種對不信任的表現,孩子一定能夠感受的到。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我覺得督促孩子好好練習,以最好的狀態完成演出,這本沒有錯,但方法一定得是正面的鼓勵,而不是一味地打擊,或者總是在傳遞負面的情緒。孩子的心非常敏感,能夠接收父母給他的各種暗示。這樣否定式的不信任,過多的憂慮,只會讓孩子對舞臺產生恐懼。

很多父母自己都意識不到,對孩子的嘮叨和催促,其實也是不信任孩子的一種表現,這給孩子的暗示就是“你怎麼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就是你認為他很差勁,很弱。長此以往,孩子真的就會越來越差,越來越弱。

就好比說幼的父母總愛說孩子:“你真是太懶!”長此以往,這消極的暗示就被灌輸到了孩子的潛意識裡,孩子就真的成為一個懶人了。

"

文/Aimee媽媽

您好,我是Aimee媽媽。這是我的第2篇原創文章。育兒路上,我們共同成長!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曾讀到這麼一個小故事,特別有感觸。

某日放學後,老師在辦公室裡批改作業,班裡的一個學生走了進來,老師很奇怪地問他怎麼還沒有回家。學生說:“我不敢回去。”老師問:“為什麼呢?”學生拿出試卷說:“我這次考試只得了59分,爸爸說要是考不及格就要揍我。老師,您能借我一分嗎?下次考試我還給你。”

這個孩子平常在班級裡表現一般,基本沒什麼存在感,聽到他提出 “借”分數的想法,老師很吃驚,不過並沒有馬上拒絕,而是問道:“你確定今天借了的分數下次會還我嗎?”學生認真地說:“我保證一定還你!”看著他一臉誠懇的樣子,老師說:“我相信你是一個說話算數的孩子,今天就多借你幾分,下次一起還給我就好。”隨即把試卷改成了65分。孩子因此免受了一次責罰。

後來的日子裡,這個學生因為不想辜負老師的這份信任,學習勁頭十足,上課表現非常積極,成績真的有了很大的進步。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面對孩子提出的不太合常理的請求,老師所給出的信任的態度和做法,讓我非常感動。因為這份“信任”,孩子開始努力學習,他要把“分”還給老師,也就是說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都被激發了出來。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羅森塔爾實驗”,論證的就是老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真的能讓學生達到預期效果的現象。

1968年,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在一所小學做了一個實驗。他們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然後羅森塔爾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並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其實,羅森塔爾撒了一個謊,學生們參加的這個測驗並不重要,名單上的學生是他隨便挑選出來的。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助手們對那1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復試,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每個人成績都有了較大的進步,並且都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還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羅森塔爾認為,老師因為收到的那個所謂“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相當於接受了一個來自實驗者的暗示,於是他不僅對名單上的學生抱有更高的期望,而且有意無意地會通過態度、表情等行為以及給予更多的提問、輔導、讚許等方式,將自己的期望傳遞給這些學生。

而學生呢,因為受到老師更多的關注與信任,自然而然會給老師積極的反饋,這種反饋又激起老師更大的教育熱情,並對這些學生給予更多關照。如此循環往復,這些學生的智力、學業成績以及社會行為就真的都朝著教師期望的方向靠攏了。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所以你看,無論老師還是家長,只要發自內心地認同孩子,信任孩子,給他積極的心理暗示,孩子就能感受到這種正面的影響,就真的會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我有個朋友家孩子,前陣子在學校參加一個比較重要的演出,在我看來,孩子參加這種活動,參與其中以及享受過程才是重要的。可是朋友不這麼想。演出前那陣子,我不止一次地聽到她說孩子底子不如別人,表現不如別的孩子好,演砸了可怎麼辦之類的話。就連讓孩子好好練習,都是用這樣的話來刺激孩子。朋友這種對不信任的表現,孩子一定能夠感受的到。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我覺得督促孩子好好練習,以最好的狀態完成演出,這本沒有錯,但方法一定得是正面的鼓勵,而不是一味地打擊,或者總是在傳遞負面的情緒。孩子的心非常敏感,能夠接收父母給他的各種暗示。這樣否定式的不信任,過多的憂慮,只會讓孩子對舞臺產生恐懼。

很多父母自己都意識不到,對孩子的嘮叨和催促,其實也是不信任孩子的一種表現,這給孩子的暗示就是“你怎麼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就是你認為他很差勁,很弱。長此以往,孩子真的就會越來越差,越來越弱。

就好比說幼的父母總愛說孩子:“你真是太懶!”長此以往,這消極的暗示就被灌輸到了孩子的潛意識裡,孩子就真的成為一個懶人了。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對於我這個朋友來說,這個時候最好的做法就是堅定地告訴孩子:“我相信你演出一定可以成功”,其他的就不要再多說了,如果孩子的水平真的跟別的孩子有差距,他通過演出,自己是能感受到的。這樣的感受對他來說更深刻,更容易讓他自己產生想要追趕的動力。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來自父母的信任,會讓孩子做事有底氣,會讓他變的更有勇氣和自信。如果連最親近的人都不信任自己,孩子心裡可想而知得多失落!自信心沒了,做事的動力也就沒了。

"

文/Aimee媽媽

您好,我是Aimee媽媽。這是我的第2篇原創文章。育兒路上,我們共同成長!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曾讀到這麼一個小故事,特別有感觸。

某日放學後,老師在辦公室裡批改作業,班裡的一個學生走了進來,老師很奇怪地問他怎麼還沒有回家。學生說:“我不敢回去。”老師問:“為什麼呢?”學生拿出試卷說:“我這次考試只得了59分,爸爸說要是考不及格就要揍我。老師,您能借我一分嗎?下次考試我還給你。”

這個孩子平常在班級裡表現一般,基本沒什麼存在感,聽到他提出 “借”分數的想法,老師很吃驚,不過並沒有馬上拒絕,而是問道:“你確定今天借了的分數下次會還我嗎?”學生認真地說:“我保證一定還你!”看著他一臉誠懇的樣子,老師說:“我相信你是一個說話算數的孩子,今天就多借你幾分,下次一起還給我就好。”隨即把試卷改成了65分。孩子因此免受了一次責罰。

後來的日子裡,這個學生因為不想辜負老師的這份信任,學習勁頭十足,上課表現非常積極,成績真的有了很大的進步。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面對孩子提出的不太合常理的請求,老師所給出的信任的態度和做法,讓我非常感動。因為這份“信任”,孩子開始努力學習,他要把“分”還給老師,也就是說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都被激發了出來。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羅森塔爾實驗”,論證的就是老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真的能讓學生達到預期效果的現象。

1968年,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在一所小學做了一個實驗。他們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然後羅森塔爾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並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其實,羅森塔爾撒了一個謊,學生們參加的這個測驗並不重要,名單上的學生是他隨便挑選出來的。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助手們對那1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復試,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每個人成績都有了較大的進步,並且都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還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羅森塔爾認為,老師因為收到的那個所謂“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相當於接受了一個來自實驗者的暗示,於是他不僅對名單上的學生抱有更高的期望,而且有意無意地會通過態度、表情等行為以及給予更多的提問、輔導、讚許等方式,將自己的期望傳遞給這些學生。

而學生呢,因為受到老師更多的關注與信任,自然而然會給老師積極的反饋,這種反饋又激起老師更大的教育熱情,並對這些學生給予更多關照。如此循環往復,這些學生的智力、學業成績以及社會行為就真的都朝著教師期望的方向靠攏了。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所以你看,無論老師還是家長,只要發自內心地認同孩子,信任孩子,給他積極的心理暗示,孩子就能感受到這種正面的影響,就真的會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我有個朋友家孩子,前陣子在學校參加一個比較重要的演出,在我看來,孩子參加這種活動,參與其中以及享受過程才是重要的。可是朋友不這麼想。演出前那陣子,我不止一次地聽到她說孩子底子不如別人,表現不如別的孩子好,演砸了可怎麼辦之類的話。就連讓孩子好好練習,都是用這樣的話來刺激孩子。朋友這種對不信任的表現,孩子一定能夠感受的到。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我覺得督促孩子好好練習,以最好的狀態完成演出,這本沒有錯,但方法一定得是正面的鼓勵,而不是一味地打擊,或者總是在傳遞負面的情緒。孩子的心非常敏感,能夠接收父母給他的各種暗示。這樣否定式的不信任,過多的憂慮,只會讓孩子對舞臺產生恐懼。

很多父母自己都意識不到,對孩子的嘮叨和催促,其實也是不信任孩子的一種表現,這給孩子的暗示就是“你怎麼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就是你認為他很差勁,很弱。長此以往,孩子真的就會越來越差,越來越弱。

就好比說幼的父母總愛說孩子:“你真是太懶!”長此以往,這消極的暗示就被灌輸到了孩子的潛意識裡,孩子就真的成為一個懶人了。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對於我這個朋友來說,這個時候最好的做法就是堅定地告訴孩子:“我相信你演出一定可以成功”,其他的就不要再多說了,如果孩子的水平真的跟別的孩子有差距,他通過演出,自己是能感受到的。這樣的感受對他來說更深刻,更容易讓他自己產生想要追趕的動力。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來自父母的信任,會讓孩子做事有底氣,會讓他變的更有勇氣和自信。如果連最親近的人都不信任自己,孩子心裡可想而知得多失落!自信心沒了,做事的動力也就沒了。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還能讓他發現自己更多的可能。

孩子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但同時也會對未知的事物產生牴觸,對於沒有嘗試過的事情,他可能會懷疑自己是否能夠做到,甚至直接就否定了自己。這時,來自家長或老師的信任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家孩特別喜歡的一本繪本,來自著名童書作家彼得·雷諾茲的代表作《點》,講述的就是這麼一個故事。

"

文/Aimee媽媽

您好,我是Aimee媽媽。這是我的第2篇原創文章。育兒路上,我們共同成長!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曾讀到這麼一個小故事,特別有感觸。

某日放學後,老師在辦公室裡批改作業,班裡的一個學生走了進來,老師很奇怪地問他怎麼還沒有回家。學生說:“我不敢回去。”老師問:“為什麼呢?”學生拿出試卷說:“我這次考試只得了59分,爸爸說要是考不及格就要揍我。老師,您能借我一分嗎?下次考試我還給你。”

這個孩子平常在班級裡表現一般,基本沒什麼存在感,聽到他提出 “借”分數的想法,老師很吃驚,不過並沒有馬上拒絕,而是問道:“你確定今天借了的分數下次會還我嗎?”學生認真地說:“我保證一定還你!”看著他一臉誠懇的樣子,老師說:“我相信你是一個說話算數的孩子,今天就多借你幾分,下次一起還給我就好。”隨即把試卷改成了65分。孩子因此免受了一次責罰。

後來的日子裡,這個學生因為不想辜負老師的這份信任,學習勁頭十足,上課表現非常積極,成績真的有了很大的進步。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面對孩子提出的不太合常理的請求,老師所給出的信任的態度和做法,讓我非常感動。因為這份“信任”,孩子開始努力學習,他要把“分”還給老師,也就是說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都被激發了出來。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羅森塔爾實驗”,論證的就是老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真的能讓學生達到預期效果的現象。

1968年,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在一所小學做了一個實驗。他們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然後羅森塔爾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並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其實,羅森塔爾撒了一個謊,學生們參加的這個測驗並不重要,名單上的學生是他隨便挑選出來的。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助手們對那1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復試,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每個人成績都有了較大的進步,並且都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還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羅森塔爾認為,老師因為收到的那個所謂“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相當於接受了一個來自實驗者的暗示,於是他不僅對名單上的學生抱有更高的期望,而且有意無意地會通過態度、表情等行為以及給予更多的提問、輔導、讚許等方式,將自己的期望傳遞給這些學生。

而學生呢,因為受到老師更多的關注與信任,自然而然會給老師積極的反饋,這種反饋又激起老師更大的教育熱情,並對這些學生給予更多關照。如此循環往復,這些學生的智力、學業成績以及社會行為就真的都朝著教師期望的方向靠攏了。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所以你看,無論老師還是家長,只要發自內心地認同孩子,信任孩子,給他積極的心理暗示,孩子就能感受到這種正面的影響,就真的會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我有個朋友家孩子,前陣子在學校參加一個比較重要的演出,在我看來,孩子參加這種活動,參與其中以及享受過程才是重要的。可是朋友不這麼想。演出前那陣子,我不止一次地聽到她說孩子底子不如別人,表現不如別的孩子好,演砸了可怎麼辦之類的話。就連讓孩子好好練習,都是用這樣的話來刺激孩子。朋友這種對不信任的表現,孩子一定能夠感受的到。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我覺得督促孩子好好練習,以最好的狀態完成演出,這本沒有錯,但方法一定得是正面的鼓勵,而不是一味地打擊,或者總是在傳遞負面的情緒。孩子的心非常敏感,能夠接收父母給他的各種暗示。這樣否定式的不信任,過多的憂慮,只會讓孩子對舞臺產生恐懼。

很多父母自己都意識不到,對孩子的嘮叨和催促,其實也是不信任孩子的一種表現,這給孩子的暗示就是“你怎麼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就是你認為他很差勁,很弱。長此以往,孩子真的就會越來越差,越來越弱。

就好比說幼的父母總愛說孩子:“你真是太懶!”長此以往,這消極的暗示就被灌輸到了孩子的潛意識裡,孩子就真的成為一個懶人了。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對於我這個朋友來說,這個時候最好的做法就是堅定地告訴孩子:“我相信你演出一定可以成功”,其他的就不要再多說了,如果孩子的水平真的跟別的孩子有差距,他通過演出,自己是能感受到的。這樣的感受對他來說更深刻,更容易讓他自己產生想要追趕的動力。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來自父母的信任,會讓孩子做事有底氣,會讓他變的更有勇氣和自信。如果連最親近的人都不信任自己,孩子心裡可想而知得多失落!自信心沒了,做事的動力也就沒了。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還能讓他發現自己更多的可能。

孩子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但同時也會對未知的事物產生牴觸,對於沒有嘗試過的事情,他可能會懷疑自己是否能夠做到,甚至直接就否定了自己。這時,來自家長或老師的信任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家孩特別喜歡的一本繪本,來自著名童書作家彼得·雷諾茲的代表作《點》,講述的就是這麼一個故事。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小女孩瓦士緹認定自己不會畫畫,於是在美術課的時候一下都沒有動筆。老師沒有責怪她,而是讓她隨便在紙上畫一筆。

"

文/Aimee媽媽

您好,我是Aimee媽媽。這是我的第2篇原創文章。育兒路上,我們共同成長!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曾讀到這麼一個小故事,特別有感觸。

某日放學後,老師在辦公室裡批改作業,班裡的一個學生走了進來,老師很奇怪地問他怎麼還沒有回家。學生說:“我不敢回去。”老師問:“為什麼呢?”學生拿出試卷說:“我這次考試只得了59分,爸爸說要是考不及格就要揍我。老師,您能借我一分嗎?下次考試我還給你。”

這個孩子平常在班級裡表現一般,基本沒什麼存在感,聽到他提出 “借”分數的想法,老師很吃驚,不過並沒有馬上拒絕,而是問道:“你確定今天借了的分數下次會還我嗎?”學生認真地說:“我保證一定還你!”看著他一臉誠懇的樣子,老師說:“我相信你是一個說話算數的孩子,今天就多借你幾分,下次一起還給我就好。”隨即把試卷改成了65分。孩子因此免受了一次責罰。

後來的日子裡,這個學生因為不想辜負老師的這份信任,學習勁頭十足,上課表現非常積極,成績真的有了很大的進步。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面對孩子提出的不太合常理的請求,老師所給出的信任的態度和做法,讓我非常感動。因為這份“信任”,孩子開始努力學習,他要把“分”還給老師,也就是說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都被激發了出來。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羅森塔爾實驗”,論證的就是老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真的能讓學生達到預期效果的現象。

1968年,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在一所小學做了一個實驗。他們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然後羅森塔爾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並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其實,羅森塔爾撒了一個謊,學生們參加的這個測驗並不重要,名單上的學生是他隨便挑選出來的。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助手們對那1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復試,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每個人成績都有了較大的進步,並且都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還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羅森塔爾認為,老師因為收到的那個所謂“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相當於接受了一個來自實驗者的暗示,於是他不僅對名單上的學生抱有更高的期望,而且有意無意地會通過態度、表情等行為以及給予更多的提問、輔導、讚許等方式,將自己的期望傳遞給這些學生。

而學生呢,因為受到老師更多的關注與信任,自然而然會給老師積極的反饋,這種反饋又激起老師更大的教育熱情,並對這些學生給予更多關照。如此循環往復,這些學生的智力、學業成績以及社會行為就真的都朝著教師期望的方向靠攏了。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所以你看,無論老師還是家長,只要發自內心地認同孩子,信任孩子,給他積極的心理暗示,孩子就能感受到這種正面的影響,就真的會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我有個朋友家孩子,前陣子在學校參加一個比較重要的演出,在我看來,孩子參加這種活動,參與其中以及享受過程才是重要的。可是朋友不這麼想。演出前那陣子,我不止一次地聽到她說孩子底子不如別人,表現不如別的孩子好,演砸了可怎麼辦之類的話。就連讓孩子好好練習,都是用這樣的話來刺激孩子。朋友這種對不信任的表現,孩子一定能夠感受的到。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我覺得督促孩子好好練習,以最好的狀態完成演出,這本沒有錯,但方法一定得是正面的鼓勵,而不是一味地打擊,或者總是在傳遞負面的情緒。孩子的心非常敏感,能夠接收父母給他的各種暗示。這樣否定式的不信任,過多的憂慮,只會讓孩子對舞臺產生恐懼。

很多父母自己都意識不到,對孩子的嘮叨和催促,其實也是不信任孩子的一種表現,這給孩子的暗示就是“你怎麼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就是你認為他很差勁,很弱。長此以往,孩子真的就會越來越差,越來越弱。

就好比說幼的父母總愛說孩子:“你真是太懶!”長此以往,這消極的暗示就被灌輸到了孩子的潛意識裡,孩子就真的成為一個懶人了。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對於我這個朋友來說,這個時候最好的做法就是堅定地告訴孩子:“我相信你演出一定可以成功”,其他的就不要再多說了,如果孩子的水平真的跟別的孩子有差距,他通過演出,自己是能感受到的。這樣的感受對他來說更深刻,更容易讓他自己產生想要追趕的動力。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來自父母的信任,會讓孩子做事有底氣,會讓他變的更有勇氣和自信。如果連最親近的人都不信任自己,孩子心裡可想而知得多失落!自信心沒了,做事的動力也就沒了。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還能讓他發現自己更多的可能。

孩子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但同時也會對未知的事物產生牴觸,對於沒有嘗試過的事情,他可能會懷疑自己是否能夠做到,甚至直接就否定了自己。這時,來自家長或老師的信任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家孩特別喜歡的一本繪本,來自著名童書作家彼得·雷諾茲的代表作《點》,講述的就是這麼一個故事。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小女孩瓦士緹認定自己不會畫畫,於是在美術課的時候一下都沒有動筆。老師沒有責怪她,而是讓她隨便在紙上畫一筆。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儘管最後瓦士緹僅僅只是憤怒地點了一個點兒而已,老師仍把它當作品一般讓瓦士緹簽上名,並用好看的鏡框裝裱好掛在了辦公室。

"

文/Aimee媽媽

您好,我是Aimee媽媽。這是我的第2篇原創文章。育兒路上,我們共同成長!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曾讀到這麼一個小故事,特別有感觸。

某日放學後,老師在辦公室裡批改作業,班裡的一個學生走了進來,老師很奇怪地問他怎麼還沒有回家。學生說:“我不敢回去。”老師問:“為什麼呢?”學生拿出試卷說:“我這次考試只得了59分,爸爸說要是考不及格就要揍我。老師,您能借我一分嗎?下次考試我還給你。”

這個孩子平常在班級裡表現一般,基本沒什麼存在感,聽到他提出 “借”分數的想法,老師很吃驚,不過並沒有馬上拒絕,而是問道:“你確定今天借了的分數下次會還我嗎?”學生認真地說:“我保證一定還你!”看著他一臉誠懇的樣子,老師說:“我相信你是一個說話算數的孩子,今天就多借你幾分,下次一起還給我就好。”隨即把試卷改成了65分。孩子因此免受了一次責罰。

後來的日子裡,這個學生因為不想辜負老師的這份信任,學習勁頭十足,上課表現非常積極,成績真的有了很大的進步。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面對孩子提出的不太合常理的請求,老師所給出的信任的態度和做法,讓我非常感動。因為這份“信任”,孩子開始努力學習,他要把“分”還給老師,也就是說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都被激發了出來。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羅森塔爾實驗”,論證的就是老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真的能讓學生達到預期效果的現象。

1968年,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在一所小學做了一個實驗。他們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然後羅森塔爾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並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其實,羅森塔爾撒了一個謊,學生們參加的這個測驗並不重要,名單上的學生是他隨便挑選出來的。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助手們對那1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復試,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每個人成績都有了較大的進步,並且都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還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羅森塔爾認為,老師因為收到的那個所謂“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相當於接受了一個來自實驗者的暗示,於是他不僅對名單上的學生抱有更高的期望,而且有意無意地會通過態度、表情等行為以及給予更多的提問、輔導、讚許等方式,將自己的期望傳遞給這些學生。

而學生呢,因為受到老師更多的關注與信任,自然而然會給老師積極的反饋,這種反饋又激起老師更大的教育熱情,並對這些學生給予更多關照。如此循環往復,這些學生的智力、學業成績以及社會行為就真的都朝著教師期望的方向靠攏了。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所以你看,無論老師還是家長,只要發自內心地認同孩子,信任孩子,給他積極的心理暗示,孩子就能感受到這種正面的影響,就真的會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我有個朋友家孩子,前陣子在學校參加一個比較重要的演出,在我看來,孩子參加這種活動,參與其中以及享受過程才是重要的。可是朋友不這麼想。演出前那陣子,我不止一次地聽到她說孩子底子不如別人,表現不如別的孩子好,演砸了可怎麼辦之類的話。就連讓孩子好好練習,都是用這樣的話來刺激孩子。朋友這種對不信任的表現,孩子一定能夠感受的到。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我覺得督促孩子好好練習,以最好的狀態完成演出,這本沒有錯,但方法一定得是正面的鼓勵,而不是一味地打擊,或者總是在傳遞負面的情緒。孩子的心非常敏感,能夠接收父母給他的各種暗示。這樣否定式的不信任,過多的憂慮,只會讓孩子對舞臺產生恐懼。

很多父母自己都意識不到,對孩子的嘮叨和催促,其實也是不信任孩子的一種表現,這給孩子的暗示就是“你怎麼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就是你認為他很差勁,很弱。長此以往,孩子真的就會越來越差,越來越弱。

就好比說幼的父母總愛說孩子:“你真是太懶!”長此以往,這消極的暗示就被灌輸到了孩子的潛意識裡,孩子就真的成為一個懶人了。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對於我這個朋友來說,這個時候最好的做法就是堅定地告訴孩子:“我相信你演出一定可以成功”,其他的就不要再多說了,如果孩子的水平真的跟別的孩子有差距,他通過演出,自己是能感受到的。這樣的感受對他來說更深刻,更容易讓他自己產生想要追趕的動力。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來自父母的信任,會讓孩子做事有底氣,會讓他變的更有勇氣和自信。如果連最親近的人都不信任自己,孩子心裡可想而知得多失落!自信心沒了,做事的動力也就沒了。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還能讓他發現自己更多的可能。

孩子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但同時也會對未知的事物產生牴觸,對於沒有嘗試過的事情,他可能會懷疑自己是否能夠做到,甚至直接就否定了自己。這時,來自家長或老師的信任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家孩特別喜歡的一本繪本,來自著名童書作家彼得·雷諾茲的代表作《點》,講述的就是這麼一個故事。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小女孩瓦士緹認定自己不會畫畫,於是在美術課的時候一下都沒有動筆。老師沒有責怪她,而是讓她隨便在紙上畫一筆。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儘管最後瓦士緹僅僅只是憤怒地點了一個點兒而已,老師仍把它當作品一般讓瓦士緹簽上名,並用好看的鏡框裝裱好掛在了辦公室。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這讓瓦士緹開始嘗試畫更多更好看的點。在這個過程中她開始越來越自信,靈感也越來越多,最終成了在學校裡辦畫展的小畫家。

"

文/Aimee媽媽

您好,我是Aimee媽媽。這是我的第2篇原創文章。育兒路上,我們共同成長!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曾讀到這麼一個小故事,特別有感觸。

某日放學後,老師在辦公室裡批改作業,班裡的一個學生走了進來,老師很奇怪地問他怎麼還沒有回家。學生說:“我不敢回去。”老師問:“為什麼呢?”學生拿出試卷說:“我這次考試只得了59分,爸爸說要是考不及格就要揍我。老師,您能借我一分嗎?下次考試我還給你。”

這個孩子平常在班級裡表現一般,基本沒什麼存在感,聽到他提出 “借”分數的想法,老師很吃驚,不過並沒有馬上拒絕,而是問道:“你確定今天借了的分數下次會還我嗎?”學生認真地說:“我保證一定還你!”看著他一臉誠懇的樣子,老師說:“我相信你是一個說話算數的孩子,今天就多借你幾分,下次一起還給我就好。”隨即把試卷改成了65分。孩子因此免受了一次責罰。

後來的日子裡,這個學生因為不想辜負老師的這份信任,學習勁頭十足,上課表現非常積極,成績真的有了很大的進步。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面對孩子提出的不太合常理的請求,老師所給出的信任的態度和做法,讓我非常感動。因為這份“信任”,孩子開始努力學習,他要把“分”還給老師,也就是說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都被激發了出來。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羅森塔爾實驗”,論證的就是老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真的能讓學生達到預期效果的現象。

1968年,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在一所小學做了一個實驗。他們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然後羅森塔爾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並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其實,羅森塔爾撒了一個謊,學生們參加的這個測驗並不重要,名單上的學生是他隨便挑選出來的。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助手們對那1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復試,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每個人成績都有了較大的進步,並且都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還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羅森塔爾認為,老師因為收到的那個所謂“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相當於接受了一個來自實驗者的暗示,於是他不僅對名單上的學生抱有更高的期望,而且有意無意地會通過態度、表情等行為以及給予更多的提問、輔導、讚許等方式,將自己的期望傳遞給這些學生。

而學生呢,因為受到老師更多的關注與信任,自然而然會給老師積極的反饋,這種反饋又激起老師更大的教育熱情,並對這些學生給予更多關照。如此循環往復,這些學生的智力、學業成績以及社會行為就真的都朝著教師期望的方向靠攏了。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所以你看,無論老師還是家長,只要發自內心地認同孩子,信任孩子,給他積極的心理暗示,孩子就能感受到這種正面的影響,就真的會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我有個朋友家孩子,前陣子在學校參加一個比較重要的演出,在我看來,孩子參加這種活動,參與其中以及享受過程才是重要的。可是朋友不這麼想。演出前那陣子,我不止一次地聽到她說孩子底子不如別人,表現不如別的孩子好,演砸了可怎麼辦之類的話。就連讓孩子好好練習,都是用這樣的話來刺激孩子。朋友這種對不信任的表現,孩子一定能夠感受的到。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我覺得督促孩子好好練習,以最好的狀態完成演出,這本沒有錯,但方法一定得是正面的鼓勵,而不是一味地打擊,或者總是在傳遞負面的情緒。孩子的心非常敏感,能夠接收父母給他的各種暗示。這樣否定式的不信任,過多的憂慮,只會讓孩子對舞臺產生恐懼。

很多父母自己都意識不到,對孩子的嘮叨和催促,其實也是不信任孩子的一種表現,這給孩子的暗示就是“你怎麼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就是你認為他很差勁,很弱。長此以往,孩子真的就會越來越差,越來越弱。

就好比說幼的父母總愛說孩子:“你真是太懶!”長此以往,這消極的暗示就被灌輸到了孩子的潛意識裡,孩子就真的成為一個懶人了。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對於我這個朋友來說,這個時候最好的做法就是堅定地告訴孩子:“我相信你演出一定可以成功”,其他的就不要再多說了,如果孩子的水平真的跟別的孩子有差距,他通過演出,自己是能感受到的。這樣的感受對他來說更深刻,更容易讓他自己產生想要追趕的動力。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來自父母的信任,會讓孩子做事有底氣,會讓他變的更有勇氣和自信。如果連最親近的人都不信任自己,孩子心裡可想而知得多失落!自信心沒了,做事的動力也就沒了。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還能讓他發現自己更多的可能。

孩子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但同時也會對未知的事物產生牴觸,對於沒有嘗試過的事情,他可能會懷疑自己是否能夠做到,甚至直接就否定了自己。這時,來自家長或老師的信任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家孩特別喜歡的一本繪本,來自著名童書作家彼得·雷諾茲的代表作《點》,講述的就是這麼一個故事。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小女孩瓦士緹認定自己不會畫畫,於是在美術課的時候一下都沒有動筆。老師沒有責怪她,而是讓她隨便在紙上畫一筆。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儘管最後瓦士緹僅僅只是憤怒地點了一個點兒而已,老師仍把它當作品一般讓瓦士緹簽上名,並用好看的鏡框裝裱好掛在了辦公室。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這讓瓦士緹開始嘗試畫更多更好看的點。在這個過程中她開始越來越自信,靈感也越來越多,最終成了在學校裡辦畫展的小畫家。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你不相信自己的時候,我仍相信你,並且還要讓你自己也相信自己。幸運如瓦士緹,遇見了這麼信任她的老師。

"

文/Aimee媽媽

您好,我是Aimee媽媽。這是我的第2篇原創文章。育兒路上,我們共同成長!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曾讀到這麼一個小故事,特別有感觸。

某日放學後,老師在辦公室裡批改作業,班裡的一個學生走了進來,老師很奇怪地問他怎麼還沒有回家。學生說:“我不敢回去。”老師問:“為什麼呢?”學生拿出試卷說:“我這次考試只得了59分,爸爸說要是考不及格就要揍我。老師,您能借我一分嗎?下次考試我還給你。”

這個孩子平常在班級裡表現一般,基本沒什麼存在感,聽到他提出 “借”分數的想法,老師很吃驚,不過並沒有馬上拒絕,而是問道:“你確定今天借了的分數下次會還我嗎?”學生認真地說:“我保證一定還你!”看著他一臉誠懇的樣子,老師說:“我相信你是一個說話算數的孩子,今天就多借你幾分,下次一起還給我就好。”隨即把試卷改成了65分。孩子因此免受了一次責罰。

後來的日子裡,這個學生因為不想辜負老師的這份信任,學習勁頭十足,上課表現非常積極,成績真的有了很大的進步。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面對孩子提出的不太合常理的請求,老師所給出的信任的態度和做法,讓我非常感動。因為這份“信任”,孩子開始努力學習,他要把“分”還給老師,也就是說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都被激發了出來。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羅森塔爾實驗”,論證的就是老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真的能讓學生達到預期效果的現象。

1968年,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在一所小學做了一個實驗。他們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然後羅森塔爾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並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其實,羅森塔爾撒了一個謊,學生們參加的這個測驗並不重要,名單上的學生是他隨便挑選出來的。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助手們對那1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復試,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每個人成績都有了較大的進步,並且都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還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羅森塔爾認為,老師因為收到的那個所謂“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相當於接受了一個來自實驗者的暗示,於是他不僅對名單上的學生抱有更高的期望,而且有意無意地會通過態度、表情等行為以及給予更多的提問、輔導、讚許等方式,將自己的期望傳遞給這些學生。

而學生呢,因為受到老師更多的關注與信任,自然而然會給老師積極的反饋,這種反饋又激起老師更大的教育熱情,並對這些學生給予更多關照。如此循環往復,這些學生的智力、學業成績以及社會行為就真的都朝著教師期望的方向靠攏了。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所以你看,無論老師還是家長,只要發自內心地認同孩子,信任孩子,給他積極的心理暗示,孩子就能感受到這種正面的影響,就真的會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我有個朋友家孩子,前陣子在學校參加一個比較重要的演出,在我看來,孩子參加這種活動,參與其中以及享受過程才是重要的。可是朋友不這麼想。演出前那陣子,我不止一次地聽到她說孩子底子不如別人,表現不如別的孩子好,演砸了可怎麼辦之類的話。就連讓孩子好好練習,都是用這樣的話來刺激孩子。朋友這種對不信任的表現,孩子一定能夠感受的到。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我覺得督促孩子好好練習,以最好的狀態完成演出,這本沒有錯,但方法一定得是正面的鼓勵,而不是一味地打擊,或者總是在傳遞負面的情緒。孩子的心非常敏感,能夠接收父母給他的各種暗示。這樣否定式的不信任,過多的憂慮,只會讓孩子對舞臺產生恐懼。

很多父母自己都意識不到,對孩子的嘮叨和催促,其實也是不信任孩子的一種表現,這給孩子的暗示就是“你怎麼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就是你認為他很差勁,很弱。長此以往,孩子真的就會越來越差,越來越弱。

就好比說幼的父母總愛說孩子:“你真是太懶!”長此以往,這消極的暗示就被灌輸到了孩子的潛意識裡,孩子就真的成為一個懶人了。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對於我這個朋友來說,這個時候最好的做法就是堅定地告訴孩子:“我相信你演出一定可以成功”,其他的就不要再多說了,如果孩子的水平真的跟別的孩子有差距,他通過演出,自己是能感受到的。這樣的感受對他來說更深刻,更容易讓他自己產生想要追趕的動力。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來自父母的信任,會讓孩子做事有底氣,會讓他變的更有勇氣和自信。如果連最親近的人都不信任自己,孩子心裡可想而知得多失落!自信心沒了,做事的動力也就沒了。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還能讓他發現自己更多的可能。

孩子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但同時也會對未知的事物產生牴觸,對於沒有嘗試過的事情,他可能會懷疑自己是否能夠做到,甚至直接就否定了自己。這時,來自家長或老師的信任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家孩特別喜歡的一本繪本,來自著名童書作家彼得·雷諾茲的代表作《點》,講述的就是這麼一個故事。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小女孩瓦士緹認定自己不會畫畫,於是在美術課的時候一下都沒有動筆。老師沒有責怪她,而是讓她隨便在紙上畫一筆。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儘管最後瓦士緹僅僅只是憤怒地點了一個點兒而已,老師仍把它當作品一般讓瓦士緹簽上名,並用好看的鏡框裝裱好掛在了辦公室。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這讓瓦士緹開始嘗試畫更多更好看的點。在這個過程中她開始越來越自信,靈感也越來越多,最終成了在學校裡辦畫展的小畫家。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你不相信自己的時候,我仍相信你,並且還要讓你自己也相信自己。幸運如瓦士緹,遇見了這麼信任她的老師。

我們給孩子的信任,居然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用

信任是相互的,一個不被信任的孩子內心一定是無助和不安的,並且可能以後也不會再信任父母了,這是我們不願看到的。

愛孩子就相信他,告訴他“你很優秀”,不要總盯著缺點,多去看看孩子的進步,先認可了他的好,再陪他去補不足的地方。收穫信任的孩子,一定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感謝您的閱讀!期待在評論區與您繼續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