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最大問題不是養不起,手足矛盾最鬧心,父母要懂處理方法'

不完美媽媽 文化 聰明孩子養成記 有料家庭教育 2019-09-07
"
"
二胎最大問題不是養不起,手足矛盾最鬧心,父母要懂處理方法

01 從兩代人對手足之情的差異說起

在父母成長課上,正在討論如何養育多子女。

有一個家長提到一件發生在18年的事件:14歲的姐姐因為弟弟發現自己深夜不睡覺玩手機,害怕弟弟向父母告狀,而將弟弟殺死並埋屍。

在庭審時,這個姐姐在老師和鄰居看來文靜乖巧,從不惹事的女孩告訴大家,自己的父母平時對弟弟很偏心,只要自己和弟弟發生矛盾,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錯,都會被父母指責。讓這個姐姐非常不滿的是,父母給弟弟買手機,卻不給自己和妹妹買。

顯然,這個姐姐因為父母的偏心,感受到深深的不公平、不被愛和重視。弟弟被殺,一定程度上說,是父母一手造成的。

課堂上的父母們感嘆,一個14歲孩子,僅僅因為“看手機被發現,怕被告狀,而殺害弟弟”的行為,讓人不敢置信。因為自己這一輩,排行老大的照顧弟弟妹妹,被視為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一位家長分享了自己的經歷:

“這件事情確實震驚了我。作為老大,我總是承擔著很多的責任,小時候各種家務事都落在我頭上。我們成年了,弟弟妹妹還是跟小時候一樣依賴我。結婚、買房、孩子上學都要我來操心。連父母也認為,自己老了,我這個做老大的理所應當得承擔。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這是應該的,從來沒有想過還有別的選擇或者應該有別的選擇。但其實心底裡一直感到很累,感覺身上揹負著一個大家庭,我得拖著他們走,而他們趴在我背上,好像也心安理得。”

這兩個成長於不同時代且身為老大的姐姐,對待手足的態度,讓我們不禁思考,現在的父母應該怎樣看待和更好地處理子女矛盾

02 這一代的子女心理,發生了什麼變化?

作為父母,我們的思想不能停留在自己的童年時代,現在的“孩子”已經不是那個時代的“孩子”。

父母第一個應該意識到的是:時代的變化,直接導致了孩子們觀念的變化——我們的子女不再只是順從、聽話。

不像幾十年前甚至更早時候,男主外女主內的男尊女卑觀念,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今天的成年人,尤其是媽媽,已經不再給孩子們樹立“順從和服從”的榜樣了。

我記得小時候去一個比較偏遠的親戚家做客,女主人做好飯之後,就在廚房收拾。男人們坐在桌上吃飯喝酒,等他們吃完,女人才把剩飯剩菜端到廚房去吃。關鍵是,女人不會覺得委屈,而是認為這是一件非常符合情理的事情。那種文化下,很少有人質疑“爸爸說了算”的觀念。

在那個時代,“順從”的樣本天天可見。除了媽媽順從爸爸,孩子聽從父母,還有職員屈從於自己不認同的上司,以免丟掉飯碗;學生、家長對老師都是恭恭敬敬,就連老師因為學生“笨”或者“不聽話”體罰時,父母也會認為那是“管教”應該做的…….

現在的情況完全不同了,90後職員,可能會因為自己不認同上司的觀念,為了“自我價值”而不辭而別;學生們會在課堂上質疑自己的老師;老師體罰孩子,那家長是完全不會同意的。

心理學家德雷克斯說:“當父親失去對母親的控制權時,父母雙方也就失去了對孩子的控制權。”這句話的意思是,“榜樣”對孩子們的影響很重要。

這並不是父母沒有做好榜樣,而是時代的趨勢,沒有人願意繼續扮演“卑下和順從”的角色。

父母應該充分在意這一點,孩子們也是社會的一員,他們的認知也會追隨時代的發展趨勢。

"
二胎最大問題不是養不起,手足矛盾最鬧心,父母要懂處理方法

01 從兩代人對手足之情的差異說起

在父母成長課上,正在討論如何養育多子女。

有一個家長提到一件發生在18年的事件:14歲的姐姐因為弟弟發現自己深夜不睡覺玩手機,害怕弟弟向父母告狀,而將弟弟殺死並埋屍。

在庭審時,這個姐姐在老師和鄰居看來文靜乖巧,從不惹事的女孩告訴大家,自己的父母平時對弟弟很偏心,只要自己和弟弟發生矛盾,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錯,都會被父母指責。讓這個姐姐非常不滿的是,父母給弟弟買手機,卻不給自己和妹妹買。

顯然,這個姐姐因為父母的偏心,感受到深深的不公平、不被愛和重視。弟弟被殺,一定程度上說,是父母一手造成的。

課堂上的父母們感嘆,一個14歲孩子,僅僅因為“看手機被發現,怕被告狀,而殺害弟弟”的行為,讓人不敢置信。因為自己這一輩,排行老大的照顧弟弟妹妹,被視為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一位家長分享了自己的經歷:

“這件事情確實震驚了我。作為老大,我總是承擔著很多的責任,小時候各種家務事都落在我頭上。我們成年了,弟弟妹妹還是跟小時候一樣依賴我。結婚、買房、孩子上學都要我來操心。連父母也認為,自己老了,我這個做老大的理所應當得承擔。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這是應該的,從來沒有想過還有別的選擇或者應該有別的選擇。但其實心底裡一直感到很累,感覺身上揹負著一個大家庭,我得拖著他們走,而他們趴在我背上,好像也心安理得。”

這兩個成長於不同時代且身為老大的姐姐,對待手足的態度,讓我們不禁思考,現在的父母應該怎樣看待和更好地處理子女矛盾

02 這一代的子女心理,發生了什麼變化?

作為父母,我們的思想不能停留在自己的童年時代,現在的“孩子”已經不是那個時代的“孩子”。

父母第一個應該意識到的是:時代的變化,直接導致了孩子們觀念的變化——我們的子女不再只是順從、聽話。

不像幾十年前甚至更早時候,男主外女主內的男尊女卑觀念,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今天的成年人,尤其是媽媽,已經不再給孩子們樹立“順從和服從”的榜樣了。

我記得小時候去一個比較偏遠的親戚家做客,女主人做好飯之後,就在廚房收拾。男人們坐在桌上吃飯喝酒,等他們吃完,女人才把剩飯剩菜端到廚房去吃。關鍵是,女人不會覺得委屈,而是認為這是一件非常符合情理的事情。那種文化下,很少有人質疑“爸爸說了算”的觀念。

在那個時代,“順從”的樣本天天可見。除了媽媽順從爸爸,孩子聽從父母,還有職員屈從於自己不認同的上司,以免丟掉飯碗;學生、家長對老師都是恭恭敬敬,就連老師因為學生“笨”或者“不聽話”體罰時,父母也會認為那是“管教”應該做的…….

現在的情況完全不同了,90後職員,可能會因為自己不認同上司的觀念,為了“自我價值”而不辭而別;學生們會在課堂上質疑自己的老師;老師體罰孩子,那家長是完全不會同意的。

心理學家德雷克斯說:“當父親失去對母親的控制權時,父母雙方也就失去了對孩子的控制權。”這句話的意思是,“榜樣”對孩子們的影響很重要。

這並不是父母沒有做好榜樣,而是時代的趨勢,沒有人願意繼續扮演“卑下和順從”的角色。

父母應該充分在意這一點,孩子們也是社會的一員,他們的認知也會追隨時代的發展趨勢。

二胎最大問題不是養不起,手足矛盾最鬧心,父母要懂處理方法

第二個父母需要注意的變化是,現在的孩子很少有機會培養責任感和上進心

我們不再需要孩子像過去那樣為家庭生計付出努力。相反,孩子們被以愛的名義給予的太多,而無需自己付出任何努力和投入,甚至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

由於從小時候那個匱乏的時代走來,很多現在的祖輩和父母都覺得:現在生活終於好起來了,不能再讓我們的孩子“遭罪”了,因此,他們過多的包攬孩子該做的事情。這樣的行為,讓孩子過得更舒適,但同時也剝奪了孩子發展承擔責任的機會。這樣的成長,會培養出一個缺乏同理心,以自我為中心的人。

另一方面,由於父母們對子女的期望更高了,對孩子們的要求和控制會更加嚴厲。

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們基本上很難得到讓自己感到很能幹的鍛鍊機會,同時還經常因為達不到父母期望而遭受指責,甚至羞辱。

孩子們因此形成“我不好”的信念,既然做不好,不如破罐子破摔,乾脆將精力放在反叛和逃避的行為上。

03 當下的父母如何對待家庭中的手足矛盾

孩子們不再盲目順從,他們需要平等和尊重。

"
二胎最大問題不是養不起,手足矛盾最鬧心,父母要懂處理方法

01 從兩代人對手足之情的差異說起

在父母成長課上,正在討論如何養育多子女。

有一個家長提到一件發生在18年的事件:14歲的姐姐因為弟弟發現自己深夜不睡覺玩手機,害怕弟弟向父母告狀,而將弟弟殺死並埋屍。

在庭審時,這個姐姐在老師和鄰居看來文靜乖巧,從不惹事的女孩告訴大家,自己的父母平時對弟弟很偏心,只要自己和弟弟發生矛盾,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錯,都會被父母指責。讓這個姐姐非常不滿的是,父母給弟弟買手機,卻不給自己和妹妹買。

顯然,這個姐姐因為父母的偏心,感受到深深的不公平、不被愛和重視。弟弟被殺,一定程度上說,是父母一手造成的。

課堂上的父母們感嘆,一個14歲孩子,僅僅因為“看手機被發現,怕被告狀,而殺害弟弟”的行為,讓人不敢置信。因為自己這一輩,排行老大的照顧弟弟妹妹,被視為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一位家長分享了自己的經歷:

“這件事情確實震驚了我。作為老大,我總是承擔著很多的責任,小時候各種家務事都落在我頭上。我們成年了,弟弟妹妹還是跟小時候一樣依賴我。結婚、買房、孩子上學都要我來操心。連父母也認為,自己老了,我這個做老大的理所應當得承擔。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這是應該的,從來沒有想過還有別的選擇或者應該有別的選擇。但其實心底裡一直感到很累,感覺身上揹負著一個大家庭,我得拖著他們走,而他們趴在我背上,好像也心安理得。”

這兩個成長於不同時代且身為老大的姐姐,對待手足的態度,讓我們不禁思考,現在的父母應該怎樣看待和更好地處理子女矛盾

02 這一代的子女心理,發生了什麼變化?

作為父母,我們的思想不能停留在自己的童年時代,現在的“孩子”已經不是那個時代的“孩子”。

父母第一個應該意識到的是:時代的變化,直接導致了孩子們觀念的變化——我們的子女不再只是順從、聽話。

不像幾十年前甚至更早時候,男主外女主內的男尊女卑觀念,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今天的成年人,尤其是媽媽,已經不再給孩子們樹立“順從和服從”的榜樣了。

我記得小時候去一個比較偏遠的親戚家做客,女主人做好飯之後,就在廚房收拾。男人們坐在桌上吃飯喝酒,等他們吃完,女人才把剩飯剩菜端到廚房去吃。關鍵是,女人不會覺得委屈,而是認為這是一件非常符合情理的事情。那種文化下,很少有人質疑“爸爸說了算”的觀念。

在那個時代,“順從”的樣本天天可見。除了媽媽順從爸爸,孩子聽從父母,還有職員屈從於自己不認同的上司,以免丟掉飯碗;學生、家長對老師都是恭恭敬敬,就連老師因為學生“笨”或者“不聽話”體罰時,父母也會認為那是“管教”應該做的…….

現在的情況完全不同了,90後職員,可能會因為自己不認同上司的觀念,為了“自我價值”而不辭而別;學生們會在課堂上質疑自己的老師;老師體罰孩子,那家長是完全不會同意的。

心理學家德雷克斯說:“當父親失去對母親的控制權時,父母雙方也就失去了對孩子的控制權。”這句話的意思是,“榜樣”對孩子們的影響很重要。

這並不是父母沒有做好榜樣,而是時代的趨勢,沒有人願意繼續扮演“卑下和順從”的角色。

父母應該充分在意這一點,孩子們也是社會的一員,他們的認知也會追隨時代的發展趨勢。

二胎最大問題不是養不起,手足矛盾最鬧心,父母要懂處理方法

第二個父母需要注意的變化是,現在的孩子很少有機會培養責任感和上進心

我們不再需要孩子像過去那樣為家庭生計付出努力。相反,孩子們被以愛的名義給予的太多,而無需自己付出任何努力和投入,甚至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

由於從小時候那個匱乏的時代走來,很多現在的祖輩和父母都覺得:現在生活終於好起來了,不能再讓我們的孩子“遭罪”了,因此,他們過多的包攬孩子該做的事情。這樣的行為,讓孩子過得更舒適,但同時也剝奪了孩子發展承擔責任的機會。這樣的成長,會培養出一個缺乏同理心,以自我為中心的人。

另一方面,由於父母們對子女的期望更高了,對孩子們的要求和控制會更加嚴厲。

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們基本上很難得到讓自己感到很能幹的鍛鍊機會,同時還經常因為達不到父母期望而遭受指責,甚至羞辱。

孩子們因此形成“我不好”的信念,既然做不好,不如破罐子破摔,乾脆將精力放在反叛和逃避的行為上。

03 當下的父母如何對待家庭中的手足矛盾

孩子們不再盲目順從,他們需要平等和尊重。

二胎最大問題不是養不起,手足矛盾最鬧心,父母要懂處理方法

而這種平等和尊重,不僅是口頭上的,更是發自內心的,是需要落實到行動層面的。

首先,當父母計劃要生弟弟妹妹時,需要提前給哥哥姐姐做好心理建設工作。

很多父母認為多生一個孩子,是父母的事,和其他的孩子沒有關係。

但是對孩子來說,這確實一個天大的事:這意味著有一個和他一樣重要,甚至比他還重要的人,要和他分享對他來說最重要的父母之愛。

就像有人要搶奪你看重的東西,在你不知道對方是敵是友的時候,你不會輕易拱手相讓,你會拼命保護,哪怕得不到寧願破壞也不肯給別人。

在父母沒有跟孩子解釋清楚的時候,孩子會根據自己感受去判斷——父母不再愛自己了,自己的領地被入侵。

當然這樣的判讀不是客觀真實的,但是如果沒有聽到大人們的解釋,他們只以自己的觀察和體驗為基礎做判斷。而這樣的“錯誤判斷”,會導致他們採用“錯誤行為”以維護自己的尊嚴。

所以,父母計劃要弟弟妹妹時,應該提前讓大孩子知道即將來到這個家庭中的新成員是什麼人,他和大家的關係是什麼,他剛出生的時候需要什麼,他的到來會給大家帶來哪些歡樂,都和孩子講一講。

在父母懷孕期間,讓出生的孩子一起參與和胎兒的互動,比如摸摸胎動、給孩子取名字、準備嬰兒用品等,從小培養手足之間的感情。

這樣做,不僅能緩衝新生兒突然降臨給孩子帶來的不知所措,也能讓大孩子對新生兒充滿期待和好感。

第二,每個孩子都應該有和父母在一起的“特殊時光”,讓他們感受到父母對他們都是重視的。

雖然父母提前做了心理建設,但是當新成員正式加入家庭,父母對新生兒關愛有加的時候,當大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明顯減少的時候,當父母無暇或者根本沒有意識到要跟大孩子解釋變化的時候,大孩子仍然會表現出牴觸、敵意甚至報復行為。

這個時候,爸爸和媽媽一定要關注到大孩子的行為和心理變化,不要認為孩子也應該和大人分擔,應對新成員帶來的混亂場面。

父母應該做的是,至少有一方能夠花一些時間陪伴大孩子,讓他感受到新成員來了,自己依然是“獨一無二”的,仍然是被父母深愛著的

有一個同學,她在兒子5歲的時候生了老二。在孩子出生的頭三個月,因為媽媽對妹妹無微不至的照顧,哥哥不能理解和接受。他充滿了憤怒,只要見到妹妹就要打。而爸爸因為長期出差在外,以至於妹妹出生的前幾個月哥哥都要被奶奶帶走,哪怕短暫回到媽媽身邊的時候,也必須有大人時刻看著。

媽媽很是焦慮和困惑,一直認為是兒子孩子脾氣太暴躁了,不知道該怎麼治這個壞脾氣。

後來,她瞭解孩子的心理,才理解了孩子。因為兒子還小,理性思考能力比較弱,不可能做到媽媽說的“妹妹剛出生,你應該和媽媽一起照顧她。”他更多的是需要得到情感上的滿足,滿足了之後,他才能考慮別人的需要,不去傷害妹妹。

我建議她和兒子之間,要有比較多的“特殊時光”。

於是老二半歲以後,只要兒子從幼兒園回家,她都讓奶奶帶妹妹外出散步,單獨陪伴兒子。現在哥哥已經能和妹妹和諧相處,還經常在外面“保護”妹妹。

第三,父母要營造互相合作而非競爭的家庭氛圍。

我們常常發現,很多家庭中,孩子們會有明顯而獨特,甚至截然相反的特點:比如這個孩子愛學習,那個孩子愛運動;這個孩子喜歡熱鬧,那個孩子喜歡安靜;這個孩子能說會道,那個孩子不愛表達……

心理學家簡.尼爾森解釋說:孩子基於對自己生活經歷的理解,由此做出利於自己“生存”和“成長”的決定……孩子們會把自己和兄弟姐妹進行比較,而且會認定,如果自己的手足在某個方面做得很好,自己唯一的選擇是以下四個選項之一

在其他方面發展自己的能力;
努力做得比其他孩子好;
反叛或報復以獲得關注;
覺得自己贏不了而放棄。

有不一樣的特點,不是什麼壞事,但是如果是為了競爭超過自己的兄弟姐妹,就不一定是好事。父母要讓孩子們之間合作,而不是競爭

首先,和諧的家庭氛圍,父母之間互相合作和支持的夫妻關係,是孩子學習合作的榜樣。

其次,父母要看到每個孩子的閃光點,並表達出對他們的欣賞,而不是進行比較。

如果一個孩子拿著他認為很好的畫給你看的時候,你可以說:“哦,你畫了一幅美麗的大自然景象,裡面還有幾個小朋友在嬉戲,我感覺他們很快樂。”接下來孩子可能會開心地給你介紹這幅畫。

如果你說:“這個太陽不應該是黃色的,應該是橙色的,這幾個人也畫得太簡單了,你看看你哥哥畫的多好……”孩子可能會很沮喪地默默走開,以後不想再跟你分享了,而且兄弟之間就可能產生嫉妒和競爭。

父母的比較可能是想促進“較弱”孩子的進步,但是卻會激發他對被比較孩子的厭惡,甚至對父母的怨恨。

相反,當孩子看到自己的特點被欣賞時,他想到的是,我如何強化“這個閃光點”,做得更好。而不是把心思花在超過哥哥,或者在某些方面“打擊”哥哥上面。

第三,讓孩子們參與家庭事務,都能有價值感。

讓孩子們多參與家庭事務,並且注重合作式地參與,是讓孩子們有價值感的重要途徑。

因為每個孩子都是家庭中的一員,當他們能為家庭做出貢獻的時候,他們會有一種被需要的感覺。

比如有媽媽說,我會讓姐姐幫我給妹妹餵飯,很樂意幫媽媽分擔,而妹妹也很喜歡姐姐喂。最後姐姐喂完,還主動幫妹妹整理餐桌,超乎媽媽的預期。

還有的媽媽說,當兩兄弟都不願意接受媽媽分派的收拾玩具任務時,媽媽讓他們倆自己分工,怎樣把他們的“遊樂場所”收拾乾淨。結果兩兄弟很好地商量,並互相監督,順利的完成任務。

當每個人都能通過合理的渠道獲得價值感,就沒有必要再通過“錯誤行為”去獲取了。

總之,在多子女家庭中,父母內心有平等而尊重孩子的觀念,並付諸實踐,孩子們一定能和諧相處。

-End-


“有料家庭教育”提供有價值的養育知識和服務

本文為有料家庭教育(ID:youliaojiating)原創,歡迎轉發和分享!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 往期精選

學齡前,怎樣的教育才更合適

父母應對壓力的方式,對父母的影響,遠大於壓力本身

這條心理學規律,決定了孩子會越變越好,還是越變越差

父母無意間給孩子貼的“標籤”,可能會困擾孩子一生

-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