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不完美媽媽 發現佩奇 服裝 英國 新聞 毛媽Carol講繪本故事 2019-08-22
"

“你有什麼隱私,我是你什麼人,我不可以監控你。裝監控是為了提示你,起提示作用。”

“吃我的用我的現在長大了翅膀硬了。”

……

前段時間一則新聞引發了討論,爸爸因為經常到外地做生意不能在家管束孩子玩電腦,所以在孩子的房間裡裝監控,引得孩子報警處理。

"

“你有什麼隱私,我是你什麼人,我不可以監控你。裝監控是為了提示你,起提示作用。”

“吃我的用我的現在長大了翅膀硬了。”

……

前段時間一則新聞引發了討論,爸爸因為經常到外地做生意不能在家管束孩子玩電腦,所以在孩子的房間裡裝監控,引得孩子報警處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前面的,就是爸爸在面對兒子時說的話。很多人表示非常熟悉,而且讓人頭皮發麻。

"

“你有什麼隱私,我是你什麼人,我不可以監控你。裝監控是為了提示你,起提示作用。”

“吃我的用我的現在長大了翅膀硬了。”

……

前段時間一則新聞引發了討論,爸爸因為經常到外地做生意不能在家管束孩子玩電腦,所以在孩子的房間裡裝監控,引得孩子報警處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前面的,就是爸爸在面對兒子時說的話。很多人表示非常熟悉,而且讓人頭皮發麻。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在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我想起了前段時間騰訊視頻的節目《不好說特想聽》裡面的一對母子。

"

“你有什麼隱私,我是你什麼人,我不可以監控你。裝監控是為了提示你,起提示作用。”

“吃我的用我的現在長大了翅膀硬了。”

……

前段時間一則新聞引發了討論,爸爸因為經常到外地做生意不能在家管束孩子玩電腦,所以在孩子的房間裡裝監控,引得孩子報警處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前面的,就是爸爸在面對兒子時說的話。很多人表示非常熟悉,而且讓人頭皮發麻。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在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我想起了前段時間騰訊視頻的節目《不好說特想聽》裡面的一對母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兩母子之間的故事和對話,直接讓這個節目的關注度飆升到了最高,其中的片段更高達了259萬次的觀看,1萬次的轉發和8.2萬人的點贊。

"

“你有什麼隱私,我是你什麼人,我不可以監控你。裝監控是為了提示你,起提示作用。”

“吃我的用我的現在長大了翅膀硬了。”

……

前段時間一則新聞引發了討論,爸爸因為經常到外地做生意不能在家管束孩子玩電腦,所以在孩子的房間裡裝監控,引得孩子報警處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前面的,就是爸爸在面對兒子時說的話。很多人表示非常熟悉,而且讓人頭皮發麻。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在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我想起了前段時間騰訊視頻的節目《不好說特想聽》裡面的一對母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兩母子之間的故事和對話,直接讓這個節目的關注度飆升到了最高,其中的片段更高達了259萬次的觀看,1萬次的轉發和8.2萬人的點贊。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在短短34分鐘的採訪當中,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在節目組到兒子天天家裡採訪的時候,他說他房子和衣服的顏色基本就是黑白灰,因為這些顏色給他帶來安全感。

"

“你有什麼隱私,我是你什麼人,我不可以監控你。裝監控是為了提示你,起提示作用。”

“吃我的用我的現在長大了翅膀硬了。”

……

前段時間一則新聞引發了討論,爸爸因為經常到外地做生意不能在家管束孩子玩電腦,所以在孩子的房間裡裝監控,引得孩子報警處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前面的,就是爸爸在面對兒子時說的話。很多人表示非常熟悉,而且讓人頭皮發麻。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在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我想起了前段時間騰訊視頻的節目《不好說特想聽》裡面的一對母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兩母子之間的故事和對話,直接讓這個節目的關注度飆升到了最高,其中的片段更高達了259萬次的觀看,1萬次的轉發和8.2萬人的點贊。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在短短34分鐘的採訪當中,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在節目組到兒子天天家裡採訪的時候,他說他房子和衣服的顏色基本就是黑白灰,因為這些顏色給他帶來安全感。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媽媽的突然上門、沒有門鎖的房間、被翻看的手機和日記本,媽媽對此的迴應是“想知道自己兒子在幹嘛。”

"

“你有什麼隱私,我是你什麼人,我不可以監控你。裝監控是為了提示你,起提示作用。”

“吃我的用我的現在長大了翅膀硬了。”

……

前段時間一則新聞引發了討論,爸爸因為經常到外地做生意不能在家管束孩子玩電腦,所以在孩子的房間裡裝監控,引得孩子報警處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前面的,就是爸爸在面對兒子時說的話。很多人表示非常熟悉,而且讓人頭皮發麻。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在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我想起了前段時間騰訊視頻的節目《不好說特想聽》裡面的一對母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兩母子之間的故事和對話,直接讓這個節目的關注度飆升到了最高,其中的片段更高達了259萬次的觀看,1萬次的轉發和8.2萬人的點贊。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在短短34分鐘的採訪當中,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在節目組到兒子天天家裡採訪的時候,他說他房子和衣服的顏色基本就是黑白灰,因為這些顏色給他帶來安全感。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媽媽的突然上門、沒有門鎖的房間、被翻看的手機和日記本,媽媽對此的迴應是“想知道自己兒子在幹嘛。”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為此天天在房子的每個角落都裝了攝像頭,為的是“我需要知道這個空間是我自己的”。

"

“你有什麼隱私,我是你什麼人,我不可以監控你。裝監控是為了提示你,起提示作用。”

“吃我的用我的現在長大了翅膀硬了。”

……

前段時間一則新聞引發了討論,爸爸因為經常到外地做生意不能在家管束孩子玩電腦,所以在孩子的房間裡裝監控,引得孩子報警處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前面的,就是爸爸在面對兒子時說的話。很多人表示非常熟悉,而且讓人頭皮發麻。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在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我想起了前段時間騰訊視頻的節目《不好說特想聽》裡面的一對母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兩母子之間的故事和對話,直接讓這個節目的關注度飆升到了最高,其中的片段更高達了259萬次的觀看,1萬次的轉發和8.2萬人的點贊。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在短短34分鐘的採訪當中,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在節目組到兒子天天家裡採訪的時候,他說他房子和衣服的顏色基本就是黑白灰,因為這些顏色給他帶來安全感。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媽媽的突然上門、沒有門鎖的房間、被翻看的手機和日記本,媽媽對此的迴應是“想知道自己兒子在幹嘛。”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為此天天在房子的每個角落都裝了攝像頭,為的是“我需要知道這個空間是我自己的”。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物極必反的獨立

在天天18歲的時候,他媽媽就直接跟他說以後我們就是借貸關係,我不會再給你錢了。

讓天天獨自到了英國留學後,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盤子。

"

“你有什麼隱私,我是你什麼人,我不可以監控你。裝監控是為了提示你,起提示作用。”

“吃我的用我的現在長大了翅膀硬了。”

……

前段時間一則新聞引發了討論,爸爸因為經常到外地做生意不能在家管束孩子玩電腦,所以在孩子的房間裡裝監控,引得孩子報警處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前面的,就是爸爸在面對兒子時說的話。很多人表示非常熟悉,而且讓人頭皮發麻。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在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我想起了前段時間騰訊視頻的節目《不好說特想聽》裡面的一對母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兩母子之間的故事和對話,直接讓這個節目的關注度飆升到了最高,其中的片段更高達了259萬次的觀看,1萬次的轉發和8.2萬人的點贊。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在短短34分鐘的採訪當中,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在節目組到兒子天天家裡採訪的時候,他說他房子和衣服的顏色基本就是黑白灰,因為這些顏色給他帶來安全感。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媽媽的突然上門、沒有門鎖的房間、被翻看的手機和日記本,媽媽對此的迴應是“想知道自己兒子在幹嘛。”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為此天天在房子的每個角落都裝了攝像頭,為的是“我需要知道這個空間是我自己的”。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物極必反的獨立

在天天18歲的時候,他媽媽就直接跟他說以後我們就是借貸關係,我不會再給你錢了。

讓天天獨自到了英國留學後,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盤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他媽媽稱這個為鍛鍊,獨立。

後來媽媽卻又問天天為什麼不回來陪我,別人的孩子都有人陪,你就一個電話一個視頻聊天。

天天說,他也很想回家,可是自己一個人待久了就不一樣了。

"

“你有什麼隱私,我是你什麼人,我不可以監控你。裝監控是為了提示你,起提示作用。”

“吃我的用我的現在長大了翅膀硬了。”

……

前段時間一則新聞引發了討論,爸爸因為經常到外地做生意不能在家管束孩子玩電腦,所以在孩子的房間裡裝監控,引得孩子報警處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前面的,就是爸爸在面對兒子時說的話。很多人表示非常熟悉,而且讓人頭皮發麻。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在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我想起了前段時間騰訊視頻的節目《不好說特想聽》裡面的一對母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兩母子之間的故事和對話,直接讓這個節目的關注度飆升到了最高,其中的片段更高達了259萬次的觀看,1萬次的轉發和8.2萬人的點贊。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在短短34分鐘的採訪當中,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在節目組到兒子天天家裡採訪的時候,他說他房子和衣服的顏色基本就是黑白灰,因為這些顏色給他帶來安全感。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媽媽的突然上門、沒有門鎖的房間、被翻看的手機和日記本,媽媽對此的迴應是“想知道自己兒子在幹嘛。”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為此天天在房子的每個角落都裝了攝像頭,為的是“我需要知道這個空間是我自己的”。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物極必反的獨立

在天天18歲的時候,他媽媽就直接跟他說以後我們就是借貸關係,我不會再給你錢了。

讓天天獨自到了英國留學後,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盤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他媽媽稱這個為鍛鍊,獨立。

後來媽媽卻又問天天為什麼不回來陪我,別人的孩子都有人陪,你就一個電話一個視頻聊天。

天天說,他也很想回家,可是自己一個人待久了就不一樣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被忽略的感受

天天在表達自己為了要自己養活自己,為了要留在北京多辛苦的時候。

"

“你有什麼隱私,我是你什麼人,我不可以監控你。裝監控是為了提示你,起提示作用。”

“吃我的用我的現在長大了翅膀硬了。”

……

前段時間一則新聞引發了討論,爸爸因為經常到外地做生意不能在家管束孩子玩電腦,所以在孩子的房間裡裝監控,引得孩子報警處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前面的,就是爸爸在面對兒子時說的話。很多人表示非常熟悉,而且讓人頭皮發麻。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在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我想起了前段時間騰訊視頻的節目《不好說特想聽》裡面的一對母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兩母子之間的故事和對話,直接讓這個節目的關注度飆升到了最高,其中的片段更高達了259萬次的觀看,1萬次的轉發和8.2萬人的點贊。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在短短34分鐘的採訪當中,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在節目組到兒子天天家裡採訪的時候,他說他房子和衣服的顏色基本就是黑白灰,因為這些顏色給他帶來安全感。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媽媽的突然上門、沒有門鎖的房間、被翻看的手機和日記本,媽媽對此的迴應是“想知道自己兒子在幹嘛。”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為此天天在房子的每個角落都裝了攝像頭,為的是“我需要知道這個空間是我自己的”。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物極必反的獨立

在天天18歲的時候,他媽媽就直接跟他說以後我們就是借貸關係,我不會再給你錢了。

讓天天獨自到了英國留學後,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盤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他媽媽稱這個為鍛鍊,獨立。

後來媽媽卻又問天天為什麼不回來陪我,別人的孩子都有人陪,你就一個電話一個視頻聊天。

天天說,他也很想回家,可是自己一個人待久了就不一樣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被忽略的感受

天天在表達自己為了要自己養活自己,為了要留在北京多辛苦的時候。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天天媽媽就說,以前爺爺奶奶太寵你了,導致你心智不成熟。北漂的人比你要多吃苦耐勞多了,他們能吃別人不能吃的苦,他們忍受比你多得多,他們比你更辛苦。

"

“你有什麼隱私,我是你什麼人,我不可以監控你。裝監控是為了提示你,起提示作用。”

“吃我的用我的現在長大了翅膀硬了。”

……

前段時間一則新聞引發了討論,爸爸因為經常到外地做生意不能在家管束孩子玩電腦,所以在孩子的房間裡裝監控,引得孩子報警處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前面的,就是爸爸在面對兒子時說的話。很多人表示非常熟悉,而且讓人頭皮發麻。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在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我想起了前段時間騰訊視頻的節目《不好說特想聽》裡面的一對母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兩母子之間的故事和對話,直接讓這個節目的關注度飆升到了最高,其中的片段更高達了259萬次的觀看,1萬次的轉發和8.2萬人的點贊。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在短短34分鐘的採訪當中,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在節目組到兒子天天家裡採訪的時候,他說他房子和衣服的顏色基本就是黑白灰,因為這些顏色給他帶來安全感。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媽媽的突然上門、沒有門鎖的房間、被翻看的手機和日記本,媽媽對此的迴應是“想知道自己兒子在幹嘛。”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為此天天在房子的每個角落都裝了攝像頭,為的是“我需要知道這個空間是我自己的”。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物極必反的獨立

在天天18歲的時候,他媽媽就直接跟他說以後我們就是借貸關係,我不會再給你錢了。

讓天天獨自到了英國留學後,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盤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他媽媽稱這個為鍛鍊,獨立。

後來媽媽卻又問天天為什麼不回來陪我,別人的孩子都有人陪,你就一個電話一個視頻聊天。

天天說,他也很想回家,可是自己一個人待久了就不一樣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被忽略的感受

天天在表達自己為了要自己養活自己,為了要留在北京多辛苦的時候。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天天媽媽就說,以前爺爺奶奶太寵你了,導致你心智不成熟。北漂的人比你要多吃苦耐勞多了,他們能吃別人不能吃的苦,他們忍受比你多得多,他們比你更辛苦。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兒子想要的是媽媽的理解和安慰,可是到了媽媽那邊就變成了是兒子被寵壞的表現。

過大的要求,過高的期望

在訪問中我們可以看到,媽媽一直在強調自己的兒子很厲害,可以做到很多的事情。

甚至說,兒子自己不瞭解自己,她是媽媽更瞭解孩子的潛力無限。

"

“你有什麼隱私,我是你什麼人,我不可以監控你。裝監控是為了提示你,起提示作用。”

“吃我的用我的現在長大了翅膀硬了。”

……

前段時間一則新聞引發了討論,爸爸因為經常到外地做生意不能在家管束孩子玩電腦,所以在孩子的房間裡裝監控,引得孩子報警處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前面的,就是爸爸在面對兒子時說的話。很多人表示非常熟悉,而且讓人頭皮發麻。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在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我想起了前段時間騰訊視頻的節目《不好說特想聽》裡面的一對母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兩母子之間的故事和對話,直接讓這個節目的關注度飆升到了最高,其中的片段更高達了259萬次的觀看,1萬次的轉發和8.2萬人的點贊。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在短短34分鐘的採訪當中,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在節目組到兒子天天家裡採訪的時候,他說他房子和衣服的顏色基本就是黑白灰,因為這些顏色給他帶來安全感。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媽媽的突然上門、沒有門鎖的房間、被翻看的手機和日記本,媽媽對此的迴應是“想知道自己兒子在幹嘛。”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為此天天在房子的每個角落都裝了攝像頭,為的是“我需要知道這個空間是我自己的”。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物極必反的獨立

在天天18歲的時候,他媽媽就直接跟他說以後我們就是借貸關係,我不會再給你錢了。

讓天天獨自到了英國留學後,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盤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他媽媽稱這個為鍛鍊,獨立。

後來媽媽卻又問天天為什麼不回來陪我,別人的孩子都有人陪,你就一個電話一個視頻聊天。

天天說,他也很想回家,可是自己一個人待久了就不一樣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被忽略的感受

天天在表達自己為了要自己養活自己,為了要留在北京多辛苦的時候。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天天媽媽就說,以前爺爺奶奶太寵你了,導致你心智不成熟。北漂的人比你要多吃苦耐勞多了,他們能吃別人不能吃的苦,他們忍受比你多得多,他們比你更辛苦。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兒子想要的是媽媽的理解和安慰,可是到了媽媽那邊就變成了是兒子被寵壞的表現。

過大的要求,過高的期望

在訪問中我們可以看到,媽媽一直在強調自己的兒子很厲害,可以做到很多的事情。

甚至說,兒子自己不瞭解自己,她是媽媽更瞭解孩子的潛力無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可是天天累了,面對這麼多的要求和那麼高的期望,在聽完媽媽說的“讚揚”之後他沉默了。

"

“你有什麼隱私,我是你什麼人,我不可以監控你。裝監控是為了提示你,起提示作用。”

“吃我的用我的現在長大了翅膀硬了。”

……

前段時間一則新聞引發了討論,爸爸因為經常到外地做生意不能在家管束孩子玩電腦,所以在孩子的房間裡裝監控,引得孩子報警處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前面的,就是爸爸在面對兒子時說的話。很多人表示非常熟悉,而且讓人頭皮發麻。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在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我想起了前段時間騰訊視頻的節目《不好說特想聽》裡面的一對母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兩母子之間的故事和對話,直接讓這個節目的關注度飆升到了最高,其中的片段更高達了259萬次的觀看,1萬次的轉發和8.2萬人的點贊。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在短短34分鐘的採訪當中,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在節目組到兒子天天家裡採訪的時候,他說他房子和衣服的顏色基本就是黑白灰,因為這些顏色給他帶來安全感。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媽媽的突然上門、沒有門鎖的房間、被翻看的手機和日記本,媽媽對此的迴應是“想知道自己兒子在幹嘛。”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為此天天在房子的每個角落都裝了攝像頭,為的是“我需要知道這個空間是我自己的”。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物極必反的獨立

在天天18歲的時候,他媽媽就直接跟他說以後我們就是借貸關係,我不會再給你錢了。

讓天天獨自到了英國留學後,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盤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他媽媽稱這個為鍛鍊,獨立。

後來媽媽卻又問天天為什麼不回來陪我,別人的孩子都有人陪,你就一個電話一個視頻聊天。

天天說,他也很想回家,可是自己一個人待久了就不一樣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被忽略的感受

天天在表達自己為了要自己養活自己,為了要留在北京多辛苦的時候。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天天媽媽就說,以前爺爺奶奶太寵你了,導致你心智不成熟。北漂的人比你要多吃苦耐勞多了,他們能吃別人不能吃的苦,他們忍受比你多得多,他們比你更辛苦。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兒子想要的是媽媽的理解和安慰,可是到了媽媽那邊就變成了是兒子被寵壞的表現。

過大的要求,過高的期望

在訪問中我們可以看到,媽媽一直在強調自己的兒子很厲害,可以做到很多的事情。

甚至說,兒子自己不瞭解自己,她是媽媽更瞭解孩子的潛力無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可是天天累了,面對這麼多的要求和那麼高的期望,在聽完媽媽說的“讚揚”之後他沉默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擰巴的關係

天天很想要向媽媽傾訴,也想要過要過想重新挽回這段母子關係。媽媽也說,你提你有什麼要求都可以提,但是每次到最後都變成一堆無用的道理。

"

“你有什麼隱私,我是你什麼人,我不可以監控你。裝監控是為了提示你,起提示作用。”

“吃我的用我的現在長大了翅膀硬了。”

……

前段時間一則新聞引發了討論,爸爸因為經常到外地做生意不能在家管束孩子玩電腦,所以在孩子的房間裡裝監控,引得孩子報警處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前面的,就是爸爸在面對兒子時說的話。很多人表示非常熟悉,而且讓人頭皮發麻。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在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我想起了前段時間騰訊視頻的節目《不好說特想聽》裡面的一對母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兩母子之間的故事和對話,直接讓這個節目的關注度飆升到了最高,其中的片段更高達了259萬次的觀看,1萬次的轉發和8.2萬人的點贊。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在短短34分鐘的採訪當中,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在節目組到兒子天天家裡採訪的時候,他說他房子和衣服的顏色基本就是黑白灰,因為這些顏色給他帶來安全感。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媽媽的突然上門、沒有門鎖的房間、被翻看的手機和日記本,媽媽對此的迴應是“想知道自己兒子在幹嘛。”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為此天天在房子的每個角落都裝了攝像頭,為的是“我需要知道這個空間是我自己的”。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物極必反的獨立

在天天18歲的時候,他媽媽就直接跟他說以後我們就是借貸關係,我不會再給你錢了。

讓天天獨自到了英國留學後,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盤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他媽媽稱這個為鍛鍊,獨立。

後來媽媽卻又問天天為什麼不回來陪我,別人的孩子都有人陪,你就一個電話一個視頻聊天。

天天說,他也很想回家,可是自己一個人待久了就不一樣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被忽略的感受

天天在表達自己為了要自己養活自己,為了要留在北京多辛苦的時候。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天天媽媽就說,以前爺爺奶奶太寵你了,導致你心智不成熟。北漂的人比你要多吃苦耐勞多了,他們能吃別人不能吃的苦,他們忍受比你多得多,他們比你更辛苦。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兒子想要的是媽媽的理解和安慰,可是到了媽媽那邊就變成了是兒子被寵壞的表現。

過大的要求,過高的期望

在訪問中我們可以看到,媽媽一直在強調自己的兒子很厲害,可以做到很多的事情。

甚至說,兒子自己不瞭解自己,她是媽媽更瞭解孩子的潛力無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可是天天累了,面對這麼多的要求和那麼高的期望,在聽完媽媽說的“讚揚”之後他沉默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擰巴的關係

天天很想要向媽媽傾訴,也想要過要過想重新挽回這段母子關係。媽媽也說,你提你有什麼要求都可以提,但是每次到最後都變成一堆無用的道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甚至到了最後,誰也沒有說不愛誰,但是卻因為一次又一次的沒有迴應的情感、被忽略的感受、錯位的關心、過度的鍛鍊,導致了這段擰巴的關係。

媽媽想讓孩子回家,孩子也想要回家,可是還是誰也回不了家。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愛德華·哈洛韋爾曾說過:每個父母的努力和教育其實都是在回答“我對孩子的人生有什麼期望?”

至於答案是什麼,每個家長都會有不同的想法。

但是,可以肯定這個答案裡一定不會有希望我們的孩子與我們疏遠。

即便是最深刻的感情和關係都是需要維護的,更重要的是讓孩子變得優秀獨立積極都與讓孩子依賴我們並沒有衝突。

有愛的聯結,會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一項長達兩年對美國最著名私立高中菲利普·艾斯特中學的學生和家長進行的問卷調查發現,大多數感到壓力的學生與具有聯結感的孩子相比,他們的成績更差。

《童年,人生幸福之源》中提到的幸福人生的五步循環:聯結—玩耍—聯繫—精通—認同:

"

“你有什麼隱私,我是你什麼人,我不可以監控你。裝監控是為了提示你,起提示作用。”

“吃我的用我的現在長大了翅膀硬了。”

……

前段時間一則新聞引發了討論,爸爸因為經常到外地做生意不能在家管束孩子玩電腦,所以在孩子的房間裡裝監控,引得孩子報警處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前面的,就是爸爸在面對兒子時說的話。很多人表示非常熟悉,而且讓人頭皮發麻。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在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我想起了前段時間騰訊視頻的節目《不好說特想聽》裡面的一對母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兩母子之間的故事和對話,直接讓這個節目的關注度飆升到了最高,其中的片段更高達了259萬次的觀看,1萬次的轉發和8.2萬人的點贊。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在短短34分鐘的採訪當中,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在節目組到兒子天天家裡採訪的時候,他說他房子和衣服的顏色基本就是黑白灰,因為這些顏色給他帶來安全感。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媽媽的突然上門、沒有門鎖的房間、被翻看的手機和日記本,媽媽對此的迴應是“想知道自己兒子在幹嘛。”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為此天天在房子的每個角落都裝了攝像頭,為的是“我需要知道這個空間是我自己的”。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物極必反的獨立

在天天18歲的時候,他媽媽就直接跟他說以後我們就是借貸關係,我不會再給你錢了。

讓天天獨自到了英國留學後,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盤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他媽媽稱這個為鍛鍊,獨立。

後來媽媽卻又問天天為什麼不回來陪我,別人的孩子都有人陪,你就一個電話一個視頻聊天。

天天說,他也很想回家,可是自己一個人待久了就不一樣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被忽略的感受

天天在表達自己為了要自己養活自己,為了要留在北京多辛苦的時候。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天天媽媽就說,以前爺爺奶奶太寵你了,導致你心智不成熟。北漂的人比你要多吃苦耐勞多了,他們能吃別人不能吃的苦,他們忍受比你多得多,他們比你更辛苦。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兒子想要的是媽媽的理解和安慰,可是到了媽媽那邊就變成了是兒子被寵壞的表現。

過大的要求,過高的期望

在訪問中我們可以看到,媽媽一直在強調自己的兒子很厲害,可以做到很多的事情。

甚至說,兒子自己不瞭解自己,她是媽媽更瞭解孩子的潛力無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可是天天累了,面對這麼多的要求和那麼高的期望,在聽完媽媽說的“讚揚”之後他沉默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擰巴的關係

天天很想要向媽媽傾訴,也想要過要過想重新挽回這段母子關係。媽媽也說,你提你有什麼要求都可以提,但是每次到最後都變成一堆無用的道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甚至到了最後,誰也沒有說不愛誰,但是卻因為一次又一次的沒有迴應的情感、被忽略的感受、錯位的關心、過度的鍛鍊,導致了這段擰巴的關係。

媽媽想讓孩子回家,孩子也想要回家,可是還是誰也回不了家。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愛德華·哈洛韋爾曾說過:每個父母的努力和教育其實都是在回答“我對孩子的人生有什麼期望?”

至於答案是什麼,每個家長都會有不同的想法。

但是,可以肯定這個答案裡一定不會有希望我們的孩子與我們疏遠。

即便是最深刻的感情和關係都是需要維護的,更重要的是讓孩子變得優秀獨立積極都與讓孩子依賴我們並沒有衝突。

有愛的聯結,會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一項長達兩年對美國最著名私立高中菲利普·艾斯特中學的學生和家長進行的問卷調查發現,大多數感到壓力的學生與具有聯結感的孩子相比,他們的成績更差。

《童年,人生幸福之源》中提到的幸福人生的五步循環:聯結—玩耍—聯繫—精通—認同: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其中,聯結是整個循環的基礎。這個聯結,指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間尋求聯結的本能,是來自雙方無條件的愛。

如果孩子在成長的早期階段體驗到了強烈的連接杆,那麼他就形成了埃裡克·埃裡克森(Eric Erikson)說的“基本信任感”,這種安全感令孩子從6個月到6歲都有足夠的勇氣和願望去嘗試冒險。

愛德華·哈洛韋爾將這種信任感歸納為“我能行”“我想做”的態度,他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樂觀性格。

也就是說,父母的愛並不會讓孩子變得懦弱,相反他是孩子挑戰困難的勇氣和底氣的來源。

包辦和指責才是孩子懦弱的根源

在很多的家庭裡,我們都會看到一個十分錯位的包辦行為。看似什麼都讓孩子自己獨立解決,實際上,卻事事幹預。

要用父母認可的方式去解決問題、要不能帶有情緒地去解決問題、要最快成本最低地去解決問題……看似父母沒有幫孩子,可是卻已經全部插手了。

這樣的指責和包辦,會打擊孩子的主動性,讓他們變成一個“傀儡”。

"

“你有什麼隱私,我是你什麼人,我不可以監控你。裝監控是為了提示你,起提示作用。”

“吃我的用我的現在長大了翅膀硬了。”

……

前段時間一則新聞引發了討論,爸爸因為經常到外地做生意不能在家管束孩子玩電腦,所以在孩子的房間裡裝監控,引得孩子報警處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前面的,就是爸爸在面對兒子時說的話。很多人表示非常熟悉,而且讓人頭皮發麻。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在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我想起了前段時間騰訊視頻的節目《不好說特想聽》裡面的一對母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兩母子之間的故事和對話,直接讓這個節目的關注度飆升到了最高,其中的片段更高達了259萬次的觀看,1萬次的轉發和8.2萬人的點贊。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在短短34分鐘的採訪當中,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在節目組到兒子天天家裡採訪的時候,他說他房子和衣服的顏色基本就是黑白灰,因為這些顏色給他帶來安全感。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媽媽的突然上門、沒有門鎖的房間、被翻看的手機和日記本,媽媽對此的迴應是“想知道自己兒子在幹嘛。”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為此天天在房子的每個角落都裝了攝像頭,為的是“我需要知道這個空間是我自己的”。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物極必反的獨立

在天天18歲的時候,他媽媽就直接跟他說以後我們就是借貸關係,我不會再給你錢了。

讓天天獨自到了英國留學後,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盤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他媽媽稱這個為鍛鍊,獨立。

後來媽媽卻又問天天為什麼不回來陪我,別人的孩子都有人陪,你就一個電話一個視頻聊天。

天天說,他也很想回家,可是自己一個人待久了就不一樣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被忽略的感受

天天在表達自己為了要自己養活自己,為了要留在北京多辛苦的時候。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天天媽媽就說,以前爺爺奶奶太寵你了,導致你心智不成熟。北漂的人比你要多吃苦耐勞多了,他們能吃別人不能吃的苦,他們忍受比你多得多,他們比你更辛苦。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兒子想要的是媽媽的理解和安慰,可是到了媽媽那邊就變成了是兒子被寵壞的表現。

過大的要求,過高的期望

在訪問中我們可以看到,媽媽一直在強調自己的兒子很厲害,可以做到很多的事情。

甚至說,兒子自己不瞭解自己,她是媽媽更瞭解孩子的潛力無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可是天天累了,面對這麼多的要求和那麼高的期望,在聽完媽媽說的“讚揚”之後他沉默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擰巴的關係

天天很想要向媽媽傾訴,也想要過要過想重新挽回這段母子關係。媽媽也說,你提你有什麼要求都可以提,但是每次到最後都變成一堆無用的道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甚至到了最後,誰也沒有說不愛誰,但是卻因為一次又一次的沒有迴應的情感、被忽略的感受、錯位的關心、過度的鍛鍊,導致了這段擰巴的關係。

媽媽想讓孩子回家,孩子也想要回家,可是還是誰也回不了家。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愛德華·哈洛韋爾曾說過:每個父母的努力和教育其實都是在回答“我對孩子的人生有什麼期望?”

至於答案是什麼,每個家長都會有不同的想法。

但是,可以肯定這個答案裡一定不會有希望我們的孩子與我們疏遠。

即便是最深刻的感情和關係都是需要維護的,更重要的是讓孩子變得優秀獨立積極都與讓孩子依賴我們並沒有衝突。

有愛的聯結,會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一項長達兩年對美國最著名私立高中菲利普·艾斯特中學的學生和家長進行的問卷調查發現,大多數感到壓力的學生與具有聯結感的孩子相比,他們的成績更差。

《童年,人生幸福之源》中提到的幸福人生的五步循環:聯結—玩耍—聯繫—精通—認同: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其中,聯結是整個循環的基礎。這個聯結,指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間尋求聯結的本能,是來自雙方無條件的愛。

如果孩子在成長的早期階段體驗到了強烈的連接杆,那麼他就形成了埃裡克·埃裡克森(Eric Erikson)說的“基本信任感”,這種安全感令孩子從6個月到6歲都有足夠的勇氣和願望去嘗試冒險。

愛德華·哈洛韋爾將這種信任感歸納為“我能行”“我想做”的態度,他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樂觀性格。

也就是說,父母的愛並不會讓孩子變得懦弱,相反他是孩子挑戰困難的勇氣和底氣的來源。

包辦和指責才是孩子懦弱的根源

在很多的家庭裡,我們都會看到一個十分錯位的包辦行為。看似什麼都讓孩子自己獨立解決,實際上,卻事事幹預。

要用父母認可的方式去解決問題、要不能帶有情緒地去解決問題、要最快成本最低地去解決問題……看似父母沒有幫孩子,可是卻已經全部插手了。

這樣的指責和包辦,會打擊孩子的主動性,讓他們變成一個“傀儡”。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即便所謂的“激將法”:“就是我期望值太高了是嗎”,潛臺詞不就是“孩子你能力不足”嗎?

"

“你有什麼隱私,我是你什麼人,我不可以監控你。裝監控是為了提示你,起提示作用。”

“吃我的用我的現在長大了翅膀硬了。”

……

前段時間一則新聞引發了討論,爸爸因為經常到外地做生意不能在家管束孩子玩電腦,所以在孩子的房間裡裝監控,引得孩子報警處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前面的,就是爸爸在面對兒子時說的話。很多人表示非常熟悉,而且讓人頭皮發麻。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在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我想起了前段時間騰訊視頻的節目《不好說特想聽》裡面的一對母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兩母子之間的故事和對話,直接讓這個節目的關注度飆升到了最高,其中的片段更高達了259萬次的觀看,1萬次的轉發和8.2萬人的點贊。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在短短34分鐘的採訪當中,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在節目組到兒子天天家裡採訪的時候,他說他房子和衣服的顏色基本就是黑白灰,因為這些顏色給他帶來安全感。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媽媽的突然上門、沒有門鎖的房間、被翻看的手機和日記本,媽媽對此的迴應是“想知道自己兒子在幹嘛。”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為此天天在房子的每個角落都裝了攝像頭,為的是“我需要知道這個空間是我自己的”。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物極必反的獨立

在天天18歲的時候,他媽媽就直接跟他說以後我們就是借貸關係,我不會再給你錢了。

讓天天獨自到了英國留學後,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盤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他媽媽稱這個為鍛鍊,獨立。

後來媽媽卻又問天天為什麼不回來陪我,別人的孩子都有人陪,你就一個電話一個視頻聊天。

天天說,他也很想回家,可是自己一個人待久了就不一樣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被忽略的感受

天天在表達自己為了要自己養活自己,為了要留在北京多辛苦的時候。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天天媽媽就說,以前爺爺奶奶太寵你了,導致你心智不成熟。北漂的人比你要多吃苦耐勞多了,他們能吃別人不能吃的苦,他們忍受比你多得多,他們比你更辛苦。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兒子想要的是媽媽的理解和安慰,可是到了媽媽那邊就變成了是兒子被寵壞的表現。

過大的要求,過高的期望

在訪問中我們可以看到,媽媽一直在強調自己的兒子很厲害,可以做到很多的事情。

甚至說,兒子自己不瞭解自己,她是媽媽更瞭解孩子的潛力無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可是天天累了,面對這麼多的要求和那麼高的期望,在聽完媽媽說的“讚揚”之後他沉默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擰巴的關係

天天很想要向媽媽傾訴,也想要過要過想重新挽回這段母子關係。媽媽也說,你提你有什麼要求都可以提,但是每次到最後都變成一堆無用的道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甚至到了最後,誰也沒有說不愛誰,但是卻因為一次又一次的沒有迴應的情感、被忽略的感受、錯位的關心、過度的鍛鍊,導致了這段擰巴的關係。

媽媽想讓孩子回家,孩子也想要回家,可是還是誰也回不了家。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愛德華·哈洛韋爾曾說過:每個父母的努力和教育其實都是在回答“我對孩子的人生有什麼期望?”

至於答案是什麼,每個家長都會有不同的想法。

但是,可以肯定這個答案裡一定不會有希望我們的孩子與我們疏遠。

即便是最深刻的感情和關係都是需要維護的,更重要的是讓孩子變得優秀獨立積極都與讓孩子依賴我們並沒有衝突。

有愛的聯結,會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一項長達兩年對美國最著名私立高中菲利普·艾斯特中學的學生和家長進行的問卷調查發現,大多數感到壓力的學生與具有聯結感的孩子相比,他們的成績更差。

《童年,人生幸福之源》中提到的幸福人生的五步循環:聯結—玩耍—聯繫—精通—認同: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其中,聯結是整個循環的基礎。這個聯結,指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間尋求聯結的本能,是來自雙方無條件的愛。

如果孩子在成長的早期階段體驗到了強烈的連接杆,那麼他就形成了埃裡克·埃裡克森(Eric Erikson)說的“基本信任感”,這種安全感令孩子從6個月到6歲都有足夠的勇氣和願望去嘗試冒險。

愛德華·哈洛韋爾將這種信任感歸納為“我能行”“我想做”的態度,他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樂觀性格。

也就是說,父母的愛並不會讓孩子變得懦弱,相反他是孩子挑戰困難的勇氣和底氣的來源。

包辦和指責才是孩子懦弱的根源

在很多的家庭裡,我們都會看到一個十分錯位的包辦行為。看似什麼都讓孩子自己獨立解決,實際上,卻事事幹預。

要用父母認可的方式去解決問題、要不能帶有情緒地去解決問題、要最快成本最低地去解決問題……看似父母沒有幫孩子,可是卻已經全部插手了。

這樣的指責和包辦,會打擊孩子的主動性,讓他們變成一個“傀儡”。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即便所謂的“激將法”:“就是我期望值太高了是嗎”,潛臺詞不就是“孩子你能力不足”嗎?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五步循環中最後一步是認可,也是很多父母忽略的一步。我們永遠覺得孩子的潛能無限,永遠還能再往上拼搏,不希望他們止步於此。

但是,父母認可孩子的價值,對孩子是最積極的影響力,有了它就有了繼續往前的動力。

挫折教育是教他們應對方式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從失敗中汲取經驗,但是90%的父母都忽略了,挫折教育的重點是應對方法。

"

“你有什麼隱私,我是你什麼人,我不可以監控你。裝監控是為了提示你,起提示作用。”

“吃我的用我的現在長大了翅膀硬了。”

……

前段時間一則新聞引發了討論,爸爸因為經常到外地做生意不能在家管束孩子玩電腦,所以在孩子的房間裡裝監控,引得孩子報警處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前面的,就是爸爸在面對兒子時說的話。很多人表示非常熟悉,而且讓人頭皮發麻。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在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我想起了前段時間騰訊視頻的節目《不好說特想聽》裡面的一對母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兩母子之間的故事和對話,直接讓這個節目的關注度飆升到了最高,其中的片段更高達了259萬次的觀看,1萬次的轉發和8.2萬人的點贊。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在短短34分鐘的採訪當中,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在節目組到兒子天天家裡採訪的時候,他說他房子和衣服的顏色基本就是黑白灰,因為這些顏色給他帶來安全感。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媽媽的突然上門、沒有門鎖的房間、被翻看的手機和日記本,媽媽對此的迴應是“想知道自己兒子在幹嘛。”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為此天天在房子的每個角落都裝了攝像頭,為的是“我需要知道這個空間是我自己的”。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物極必反的獨立

在天天18歲的時候,他媽媽就直接跟他說以後我們就是借貸關係,我不會再給你錢了。

讓天天獨自到了英國留學後,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盤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他媽媽稱這個為鍛鍊,獨立。

後來媽媽卻又問天天為什麼不回來陪我,別人的孩子都有人陪,你就一個電話一個視頻聊天。

天天說,他也很想回家,可是自己一個人待久了就不一樣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被忽略的感受

天天在表達自己為了要自己養活自己,為了要留在北京多辛苦的時候。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天天媽媽就說,以前爺爺奶奶太寵你了,導致你心智不成熟。北漂的人比你要多吃苦耐勞多了,他們能吃別人不能吃的苦,他們忍受比你多得多,他們比你更辛苦。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兒子想要的是媽媽的理解和安慰,可是到了媽媽那邊就變成了是兒子被寵壞的表現。

過大的要求,過高的期望

在訪問中我們可以看到,媽媽一直在強調自己的兒子很厲害,可以做到很多的事情。

甚至說,兒子自己不瞭解自己,她是媽媽更瞭解孩子的潛力無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可是天天累了,面對這麼多的要求和那麼高的期望,在聽完媽媽說的“讚揚”之後他沉默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擰巴的關係

天天很想要向媽媽傾訴,也想要過要過想重新挽回這段母子關係。媽媽也說,你提你有什麼要求都可以提,但是每次到最後都變成一堆無用的道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甚至到了最後,誰也沒有說不愛誰,但是卻因為一次又一次的沒有迴應的情感、被忽略的感受、錯位的關心、過度的鍛鍊,導致了這段擰巴的關係。

媽媽想讓孩子回家,孩子也想要回家,可是還是誰也回不了家。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愛德華·哈洛韋爾曾說過:每個父母的努力和教育其實都是在回答“我對孩子的人生有什麼期望?”

至於答案是什麼,每個家長都會有不同的想法。

但是,可以肯定這個答案裡一定不會有希望我們的孩子與我們疏遠。

即便是最深刻的感情和關係都是需要維護的,更重要的是讓孩子變得優秀獨立積極都與讓孩子依賴我們並沒有衝突。

有愛的聯結,會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一項長達兩年對美國最著名私立高中菲利普·艾斯特中學的學生和家長進行的問卷調查發現,大多數感到壓力的學生與具有聯結感的孩子相比,他們的成績更差。

《童年,人生幸福之源》中提到的幸福人生的五步循環:聯結—玩耍—聯繫—精通—認同: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其中,聯結是整個循環的基礎。這個聯結,指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間尋求聯結的本能,是來自雙方無條件的愛。

如果孩子在成長的早期階段體驗到了強烈的連接杆,那麼他就形成了埃裡克·埃裡克森(Eric Erikson)說的“基本信任感”,這種安全感令孩子從6個月到6歲都有足夠的勇氣和願望去嘗試冒險。

愛德華·哈洛韋爾將這種信任感歸納為“我能行”“我想做”的態度,他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樂觀性格。

也就是說,父母的愛並不會讓孩子變得懦弱,相反他是孩子挑戰困難的勇氣和底氣的來源。

包辦和指責才是孩子懦弱的根源

在很多的家庭裡,我們都會看到一個十分錯位的包辦行為。看似什麼都讓孩子自己獨立解決,實際上,卻事事幹預。

要用父母認可的方式去解決問題、要不能帶有情緒地去解決問題、要最快成本最低地去解決問題……看似父母沒有幫孩子,可是卻已經全部插手了。

這樣的指責和包辦,會打擊孩子的主動性,讓他們變成一個“傀儡”。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即便所謂的“激將法”:“就是我期望值太高了是嗎”,潛臺詞不就是“孩子你能力不足”嗎?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五步循環中最後一步是認可,也是很多父母忽略的一步。我們永遠覺得孩子的潛能無限,永遠還能再往上拼搏,不希望他們止步於此。

但是,父母認可孩子的價值,對孩子是最積極的影響力,有了它就有了繼續往前的動力。

挫折教育是教他們應對方式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從失敗中汲取經驗,但是90%的父母都忽略了,挫折教育的重點是應對方法。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美國最著名的寄宿中學菲利普·艾斯特中學校長泰·延格利就說過:“我可以告訴你,為了孩子將來能夠成為快樂的人,看看我們學校都為孩子準備了些什麼。我們教會孩子怎樣失敗,我們提供給孩子很多很多失敗的機會。眼看他們就要失敗時,我們再想方設法拉他一把。

"

“你有什麼隱私,我是你什麼人,我不可以監控你。裝監控是為了提示你,起提示作用。”

“吃我的用我的現在長大了翅膀硬了。”

……

前段時間一則新聞引發了討論,爸爸因為經常到外地做生意不能在家管束孩子玩電腦,所以在孩子的房間裡裝監控,引得孩子報警處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前面的,就是爸爸在面對兒子時說的話。很多人表示非常熟悉,而且讓人頭皮發麻。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在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我想起了前段時間騰訊視頻的節目《不好說特想聽》裡面的一對母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兩母子之間的故事和對話,直接讓這個節目的關注度飆升到了最高,其中的片段更高達了259萬次的觀看,1萬次的轉發和8.2萬人的點贊。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在短短34分鐘的採訪當中,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在節目組到兒子天天家裡採訪的時候,他說他房子和衣服的顏色基本就是黑白灰,因為這些顏色給他帶來安全感。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媽媽的突然上門、沒有門鎖的房間、被翻看的手機和日記本,媽媽對此的迴應是“想知道自己兒子在幹嘛。”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為此天天在房子的每個角落都裝了攝像頭,為的是“我需要知道這個空間是我自己的”。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物極必反的獨立

在天天18歲的時候,他媽媽就直接跟他說以後我們就是借貸關係,我不會再給你錢了。

讓天天獨自到了英國留學後,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盤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他媽媽稱這個為鍛鍊,獨立。

後來媽媽卻又問天天為什麼不回來陪我,別人的孩子都有人陪,你就一個電話一個視頻聊天。

天天說,他也很想回家,可是自己一個人待久了就不一樣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被忽略的感受

天天在表達自己為了要自己養活自己,為了要留在北京多辛苦的時候。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天天媽媽就說,以前爺爺奶奶太寵你了,導致你心智不成熟。北漂的人比你要多吃苦耐勞多了,他們能吃別人不能吃的苦,他們忍受比你多得多,他們比你更辛苦。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兒子想要的是媽媽的理解和安慰,可是到了媽媽那邊就變成了是兒子被寵壞的表現。

過大的要求,過高的期望

在訪問中我們可以看到,媽媽一直在強調自己的兒子很厲害,可以做到很多的事情。

甚至說,兒子自己不瞭解自己,她是媽媽更瞭解孩子的潛力無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可是天天累了,面對這麼多的要求和那麼高的期望,在聽完媽媽說的“讚揚”之後他沉默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擰巴的關係

天天很想要向媽媽傾訴,也想要過要過想重新挽回這段母子關係。媽媽也說,你提你有什麼要求都可以提,但是每次到最後都變成一堆無用的道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甚至到了最後,誰也沒有說不愛誰,但是卻因為一次又一次的沒有迴應的情感、被忽略的感受、錯位的關心、過度的鍛鍊,導致了這段擰巴的關係。

媽媽想讓孩子回家,孩子也想要回家,可是還是誰也回不了家。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愛德華·哈洛韋爾曾說過:每個父母的努力和教育其實都是在回答“我對孩子的人生有什麼期望?”

至於答案是什麼,每個家長都會有不同的想法。

但是,可以肯定這個答案裡一定不會有希望我們的孩子與我們疏遠。

即便是最深刻的感情和關係都是需要維護的,更重要的是讓孩子變得優秀獨立積極都與讓孩子依賴我們並沒有衝突。

有愛的聯結,會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一項長達兩年對美國最著名私立高中菲利普·艾斯特中學的學生和家長進行的問卷調查發現,大多數感到壓力的學生與具有聯結感的孩子相比,他們的成績更差。

《童年,人生幸福之源》中提到的幸福人生的五步循環:聯結—玩耍—聯繫—精通—認同: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其中,聯結是整個循環的基礎。這個聯結,指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間尋求聯結的本能,是來自雙方無條件的愛。

如果孩子在成長的早期階段體驗到了強烈的連接杆,那麼他就形成了埃裡克·埃裡克森(Eric Erikson)說的“基本信任感”,這種安全感令孩子從6個月到6歲都有足夠的勇氣和願望去嘗試冒險。

愛德華·哈洛韋爾將這種信任感歸納為“我能行”“我想做”的態度,他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樂觀性格。

也就是說,父母的愛並不會讓孩子變得懦弱,相反他是孩子挑戰困難的勇氣和底氣的來源。

包辦和指責才是孩子懦弱的根源

在很多的家庭裡,我們都會看到一個十分錯位的包辦行為。看似什麼都讓孩子自己獨立解決,實際上,卻事事幹預。

要用父母認可的方式去解決問題、要不能帶有情緒地去解決問題、要最快成本最低地去解決問題……看似父母沒有幫孩子,可是卻已經全部插手了。

這樣的指責和包辦,會打擊孩子的主動性,讓他們變成一個“傀儡”。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即便所謂的“激將法”:“就是我期望值太高了是嗎”,潛臺詞不就是“孩子你能力不足”嗎?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五步循環中最後一步是認可,也是很多父母忽略的一步。我們永遠覺得孩子的潛能無限,永遠還能再往上拼搏,不希望他們止步於此。

但是,父母認可孩子的價值,對孩子是最積極的影響力,有了它就有了繼續往前的動力。

挫折教育是教他們應對方式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從失敗中汲取經驗,但是90%的父母都忽略了,挫折教育的重點是應對方法。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美國最著名的寄宿中學菲利普·艾斯特中學校長泰·延格利就說過:“我可以告訴你,為了孩子將來能夠成為快樂的人,看看我們學校都為孩子準備了些什麼。我們教會孩子怎樣失敗,我們提供給孩子很多很多失敗的機會。眼看他們就要失敗時,我們再想方設法拉他一把。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我們不僅要肯定孩子的成績,還要肯定他面對挫折和失敗的勇氣和努力。

孩子是最優質的學習者,但卻不是什麼都會的全能型選手。因此我們教給孩子一次兩次,並不會讓他們從此變依賴,獨立也並不意味著完全放手。

有父母做靠山,知道父母可以依賴,對孩子來說是一個莫大的榮幸。我們可以給予孩子挫折教育,但不可以給予他們完全放手的教育。

這不僅會消磨孩子的積極性,更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言語也是一種虐待

在《原生家庭》裡描述了一種關係:

許多家長以引導為名,實則向孩子施以言語虐待。他們會將自己針對孩子的、殘酷的貶損合理化,比如“我是在幫你成為更優秀的人”,或者“這個世界很殘酷,我們是在教你如何去適應”。

這些行為看似是家長在教育孩子,實則是將維繫家庭穩定的重任完全推給了子女,以此來逃避他們無法提供這種生活的事實。

孩子一旦失敗,便會成為他們的替罪羊,揹負起所有家庭問題的責任,還要再一次承受他們的責難。

"

“你有什麼隱私,我是你什麼人,我不可以監控你。裝監控是為了提示你,起提示作用。”

“吃我的用我的現在長大了翅膀硬了。”

……

前段時間一則新聞引發了討論,爸爸因為經常到外地做生意不能在家管束孩子玩電腦,所以在孩子的房間裡裝監控,引得孩子報警處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前面的,就是爸爸在面對兒子時說的話。很多人表示非常熟悉,而且讓人頭皮發麻。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在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我想起了前段時間騰訊視頻的節目《不好說特想聽》裡面的一對母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兩母子之間的故事和對話,直接讓這個節目的關注度飆升到了最高,其中的片段更高達了259萬次的觀看,1萬次的轉發和8.2萬人的點贊。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在短短34分鐘的採訪當中,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在節目組到兒子天天家裡採訪的時候,他說他房子和衣服的顏色基本就是黑白灰,因為這些顏色給他帶來安全感。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媽媽的突然上門、沒有門鎖的房間、被翻看的手機和日記本,媽媽對此的迴應是“想知道自己兒子在幹嘛。”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為此天天在房子的每個角落都裝了攝像頭,為的是“我需要知道這個空間是我自己的”。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物極必反的獨立

在天天18歲的時候,他媽媽就直接跟他說以後我們就是借貸關係,我不會再給你錢了。

讓天天獨自到了英國留學後,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盤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他媽媽稱這個為鍛鍊,獨立。

後來媽媽卻又問天天為什麼不回來陪我,別人的孩子都有人陪,你就一個電話一個視頻聊天。

天天說,他也很想回家,可是自己一個人待久了就不一樣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被忽略的感受

天天在表達自己為了要自己養活自己,為了要留在北京多辛苦的時候。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天天媽媽就說,以前爺爺奶奶太寵你了,導致你心智不成熟。北漂的人比你要多吃苦耐勞多了,他們能吃別人不能吃的苦,他們忍受比你多得多,他們比你更辛苦。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兒子想要的是媽媽的理解和安慰,可是到了媽媽那邊就變成了是兒子被寵壞的表現。

過大的要求,過高的期望

在訪問中我們可以看到,媽媽一直在強調自己的兒子很厲害,可以做到很多的事情。

甚至說,兒子自己不瞭解自己,她是媽媽更瞭解孩子的潛力無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可是天天累了,面對這麼多的要求和那麼高的期望,在聽完媽媽說的“讚揚”之後他沉默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擰巴的關係

天天很想要向媽媽傾訴,也想要過要過想重新挽回這段母子關係。媽媽也說,你提你有什麼要求都可以提,但是每次到最後都變成一堆無用的道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甚至到了最後,誰也沒有說不愛誰,但是卻因為一次又一次的沒有迴應的情感、被忽略的感受、錯位的關心、過度的鍛鍊,導致了這段擰巴的關係。

媽媽想讓孩子回家,孩子也想要回家,可是還是誰也回不了家。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愛德華·哈洛韋爾曾說過:每個父母的努力和教育其實都是在回答“我對孩子的人生有什麼期望?”

至於答案是什麼,每個家長都會有不同的想法。

但是,可以肯定這個答案裡一定不會有希望我們的孩子與我們疏遠。

即便是最深刻的感情和關係都是需要維護的,更重要的是讓孩子變得優秀獨立積極都與讓孩子依賴我們並沒有衝突。

有愛的聯結,會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一項長達兩年對美國最著名私立高中菲利普·艾斯特中學的學生和家長進行的問卷調查發現,大多數感到壓力的學生與具有聯結感的孩子相比,他們的成績更差。

《童年,人生幸福之源》中提到的幸福人生的五步循環:聯結—玩耍—聯繫—精通—認同: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其中,聯結是整個循環的基礎。這個聯結,指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間尋求聯結的本能,是來自雙方無條件的愛。

如果孩子在成長的早期階段體驗到了強烈的連接杆,那麼他就形成了埃裡克·埃裡克森(Eric Erikson)說的“基本信任感”,這種安全感令孩子從6個月到6歲都有足夠的勇氣和願望去嘗試冒險。

愛德華·哈洛韋爾將這種信任感歸納為“我能行”“我想做”的態度,他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樂觀性格。

也就是說,父母的愛並不會讓孩子變得懦弱,相反他是孩子挑戰困難的勇氣和底氣的來源。

包辦和指責才是孩子懦弱的根源

在很多的家庭裡,我們都會看到一個十分錯位的包辦行為。看似什麼都讓孩子自己獨立解決,實際上,卻事事幹預。

要用父母認可的方式去解決問題、要不能帶有情緒地去解決問題、要最快成本最低地去解決問題……看似父母沒有幫孩子,可是卻已經全部插手了。

這樣的指責和包辦,會打擊孩子的主動性,讓他們變成一個“傀儡”。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即便所謂的“激將法”:“就是我期望值太高了是嗎”,潛臺詞不就是“孩子你能力不足”嗎?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五步循環中最後一步是認可,也是很多父母忽略的一步。我們永遠覺得孩子的潛能無限,永遠還能再往上拼搏,不希望他們止步於此。

但是,父母認可孩子的價值,對孩子是最積極的影響力,有了它就有了繼續往前的動力。

挫折教育是教他們應對方式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從失敗中汲取經驗,但是90%的父母都忽略了,挫折教育的重點是應對方法。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美國最著名的寄宿中學菲利普·艾斯特中學校長泰·延格利就說過:“我可以告訴你,為了孩子將來能夠成為快樂的人,看看我們學校都為孩子準備了些什麼。我們教會孩子怎樣失敗,我們提供給孩子很多很多失敗的機會。眼看他們就要失敗時,我們再想方設法拉他一把。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我們不僅要肯定孩子的成績,還要肯定他面對挫折和失敗的勇氣和努力。

孩子是最優質的學習者,但卻不是什麼都會的全能型選手。因此我們教給孩子一次兩次,並不會讓他們從此變依賴,獨立也並不意味著完全放手。

有父母做靠山,知道父母可以依賴,對孩子來說是一個莫大的榮幸。我們可以給予孩子挫折教育,但不可以給予他們完全放手的教育。

這不僅會消磨孩子的積極性,更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言語也是一種虐待

在《原生家庭》裡描述了一種關係:

許多家長以引導為名,實則向孩子施以言語虐待。他們會將自己針對孩子的、殘酷的貶損合理化,比如“我是在幫你成為更優秀的人”,或者“這個世界很殘酷,我們是在教你如何去適應”。

這些行為看似是家長在教育孩子,實則是將維繫家庭穩定的重任完全推給了子女,以此來逃避他們無法提供這種生活的事實。

孩子一旦失敗,便會成為他們的替罪羊,揹負起所有家庭問題的責任,還要再一次承受他們的責難。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追求完美的父母的成年子女通常有兩條路可走:要麼為了贏得父母的愛和讚許而不斷地苛求自己;要麼極力反抗,甚至到了對成功心懷恐懼的程度。

我們是希望孩子越來越優秀,但是用恐懼來操縱孩子,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離孩子越來越遠的原因。

對孩子抱有高期待,不需要拿愛捆綁

研究表明,父母對孩子抱有合理的高期待,如希望孩子唸完高中上大學,他們的孩子會生活得更健康、更快樂。相反,如果父母過於強迫孩子達到自己的高要求,就跟對孩子不抱期望同樣有害。

"

“你有什麼隱私,我是你什麼人,我不可以監控你。裝監控是為了提示你,起提示作用。”

“吃我的用我的現在長大了翅膀硬了。”

……

前段時間一則新聞引發了討論,爸爸因為經常到外地做生意不能在家管束孩子玩電腦,所以在孩子的房間裡裝監控,引得孩子報警處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前面的,就是爸爸在面對兒子時說的話。很多人表示非常熟悉,而且讓人頭皮發麻。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在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我想起了前段時間騰訊視頻的節目《不好說特想聽》裡面的一對母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兩母子之間的故事和對話,直接讓這個節目的關注度飆升到了最高,其中的片段更高達了259萬次的觀看,1萬次的轉發和8.2萬人的點贊。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在短短34分鐘的採訪當中,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在節目組到兒子天天家裡採訪的時候,他說他房子和衣服的顏色基本就是黑白灰,因為這些顏色給他帶來安全感。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媽媽的突然上門、沒有門鎖的房間、被翻看的手機和日記本,媽媽對此的迴應是“想知道自己兒子在幹嘛。”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為此天天在房子的每個角落都裝了攝像頭,為的是“我需要知道這個空間是我自己的”。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物極必反的獨立

在天天18歲的時候,他媽媽就直接跟他說以後我們就是借貸關係,我不會再給你錢了。

讓天天獨自到了英國留學後,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盤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他媽媽稱這個為鍛鍊,獨立。

後來媽媽卻又問天天為什麼不回來陪我,別人的孩子都有人陪,你就一個電話一個視頻聊天。

天天說,他也很想回家,可是自己一個人待久了就不一樣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被忽略的感受

天天在表達自己為了要自己養活自己,為了要留在北京多辛苦的時候。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天天媽媽就說,以前爺爺奶奶太寵你了,導致你心智不成熟。北漂的人比你要多吃苦耐勞多了,他們能吃別人不能吃的苦,他們忍受比你多得多,他們比你更辛苦。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兒子想要的是媽媽的理解和安慰,可是到了媽媽那邊就變成了是兒子被寵壞的表現。

過大的要求,過高的期望

在訪問中我們可以看到,媽媽一直在強調自己的兒子很厲害,可以做到很多的事情。

甚至說,兒子自己不瞭解自己,她是媽媽更瞭解孩子的潛力無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可是天天累了,面對這麼多的要求和那麼高的期望,在聽完媽媽說的“讚揚”之後他沉默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擰巴的關係

天天很想要向媽媽傾訴,也想要過要過想重新挽回這段母子關係。媽媽也說,你提你有什麼要求都可以提,但是每次到最後都變成一堆無用的道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甚至到了最後,誰也沒有說不愛誰,但是卻因為一次又一次的沒有迴應的情感、被忽略的感受、錯位的關心、過度的鍛鍊,導致了這段擰巴的關係。

媽媽想讓孩子回家,孩子也想要回家,可是還是誰也回不了家。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愛德華·哈洛韋爾曾說過:每個父母的努力和教育其實都是在回答“我對孩子的人生有什麼期望?”

至於答案是什麼,每個家長都會有不同的想法。

但是,可以肯定這個答案裡一定不會有希望我們的孩子與我們疏遠。

即便是最深刻的感情和關係都是需要維護的,更重要的是讓孩子變得優秀獨立積極都與讓孩子依賴我們並沒有衝突。

有愛的聯結,會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一項長達兩年對美國最著名私立高中菲利普·艾斯特中學的學生和家長進行的問卷調查發現,大多數感到壓力的學生與具有聯結感的孩子相比,他們的成績更差。

《童年,人生幸福之源》中提到的幸福人生的五步循環:聯結—玩耍—聯繫—精通—認同: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其中,聯結是整個循環的基礎。這個聯結,指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間尋求聯結的本能,是來自雙方無條件的愛。

如果孩子在成長的早期階段體驗到了強烈的連接杆,那麼他就形成了埃裡克·埃裡克森(Eric Erikson)說的“基本信任感”,這種安全感令孩子從6個月到6歲都有足夠的勇氣和願望去嘗試冒險。

愛德華·哈洛韋爾將這種信任感歸納為“我能行”“我想做”的態度,他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樂觀性格。

也就是說,父母的愛並不會讓孩子變得懦弱,相反他是孩子挑戰困難的勇氣和底氣的來源。

包辦和指責才是孩子懦弱的根源

在很多的家庭裡,我們都會看到一個十分錯位的包辦行為。看似什麼都讓孩子自己獨立解決,實際上,卻事事幹預。

要用父母認可的方式去解決問題、要不能帶有情緒地去解決問題、要最快成本最低地去解決問題……看似父母沒有幫孩子,可是卻已經全部插手了。

這樣的指責和包辦,會打擊孩子的主動性,讓他們變成一個“傀儡”。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即便所謂的“激將法”:“就是我期望值太高了是嗎”,潛臺詞不就是“孩子你能力不足”嗎?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五步循環中最後一步是認可,也是很多父母忽略的一步。我們永遠覺得孩子的潛能無限,永遠還能再往上拼搏,不希望他們止步於此。

但是,父母認可孩子的價值,對孩子是最積極的影響力,有了它就有了繼續往前的動力。

挫折教育是教他們應對方式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從失敗中汲取經驗,但是90%的父母都忽略了,挫折教育的重點是應對方法。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美國最著名的寄宿中學菲利普·艾斯特中學校長泰·延格利就說過:“我可以告訴你,為了孩子將來能夠成為快樂的人,看看我們學校都為孩子準備了些什麼。我們教會孩子怎樣失敗,我們提供給孩子很多很多失敗的機會。眼看他們就要失敗時,我們再想方設法拉他一把。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我們不僅要肯定孩子的成績,還要肯定他面對挫折和失敗的勇氣和努力。

孩子是最優質的學習者,但卻不是什麼都會的全能型選手。因此我們教給孩子一次兩次,並不會讓他們從此變依賴,獨立也並不意味著完全放手。

有父母做靠山,知道父母可以依賴,對孩子來說是一個莫大的榮幸。我們可以給予孩子挫折教育,但不可以給予他們完全放手的教育。

這不僅會消磨孩子的積極性,更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言語也是一種虐待

在《原生家庭》裡描述了一種關係:

許多家長以引導為名,實則向孩子施以言語虐待。他們會將自己針對孩子的、殘酷的貶損合理化,比如“我是在幫你成為更優秀的人”,或者“這個世界很殘酷,我們是在教你如何去適應”。

這些行為看似是家長在教育孩子,實則是將維繫家庭穩定的重任完全推給了子女,以此來逃避他們無法提供這種生活的事實。

孩子一旦失敗,便會成為他們的替罪羊,揹負起所有家庭問題的責任,還要再一次承受他們的責難。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追求完美的父母的成年子女通常有兩條路可走:要麼為了贏得父母的愛和讚許而不斷地苛求自己;要麼極力反抗,甚至到了對成功心懷恐懼的程度。

我們是希望孩子越來越優秀,但是用恐懼來操縱孩子,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離孩子越來越遠的原因。

對孩子抱有高期待,不需要拿愛捆綁

研究表明,父母對孩子抱有合理的高期待,如希望孩子唸完高中上大學,他們的孩子會生活得更健康、更快樂。相反,如果父母過於強迫孩子達到自己的高要求,就跟對孩子不抱期望同樣有害。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父母對子女的漠視是缺乏聯結的表現。正如不惜一切代價追求成就的激流一樣,漠視也會毀掉孩子的童年,孩子長大後更容易變成一個鬱鬱寡歡、處處受控的人。

有研究顯示,每天和子女交流互動的父母,比如詢問孩子在校的表現、表揚他好的行為,比那些不聞不問的父母教出來的孩子優秀得多。

"

“你有什麼隱私,我是你什麼人,我不可以監控你。裝監控是為了提示你,起提示作用。”

“吃我的用我的現在長大了翅膀硬了。”

……

前段時間一則新聞引發了討論,爸爸因為經常到外地做生意不能在家管束孩子玩電腦,所以在孩子的房間裡裝監控,引得孩子報警處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前面的,就是爸爸在面對兒子時說的話。很多人表示非常熟悉,而且讓人頭皮發麻。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在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我想起了前段時間騰訊視頻的節目《不好說特想聽》裡面的一對母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兩母子之間的故事和對話,直接讓這個節目的關注度飆升到了最高,其中的片段更高達了259萬次的觀看,1萬次的轉發和8.2萬人的點贊。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在短短34分鐘的採訪當中,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在節目組到兒子天天家裡採訪的時候,他說他房子和衣服的顏色基本就是黑白灰,因為這些顏色給他帶來安全感。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媽媽的突然上門、沒有門鎖的房間、被翻看的手機和日記本,媽媽對此的迴應是“想知道自己兒子在幹嘛。”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為此天天在房子的每個角落都裝了攝像頭,為的是“我需要知道這個空間是我自己的”。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物極必反的獨立

在天天18歲的時候,他媽媽就直接跟他說以後我們就是借貸關係,我不會再給你錢了。

讓天天獨自到了英國留學後,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盤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他媽媽稱這個為鍛鍊,獨立。

後來媽媽卻又問天天為什麼不回來陪我,別人的孩子都有人陪,你就一個電話一個視頻聊天。

天天說,他也很想回家,可是自己一個人待久了就不一樣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被忽略的感受

天天在表達自己為了要自己養活自己,為了要留在北京多辛苦的時候。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天天媽媽就說,以前爺爺奶奶太寵你了,導致你心智不成熟。北漂的人比你要多吃苦耐勞多了,他們能吃別人不能吃的苦,他們忍受比你多得多,他們比你更辛苦。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兒子想要的是媽媽的理解和安慰,可是到了媽媽那邊就變成了是兒子被寵壞的表現。

過大的要求,過高的期望

在訪問中我們可以看到,媽媽一直在強調自己的兒子很厲害,可以做到很多的事情。

甚至說,兒子自己不瞭解自己,她是媽媽更瞭解孩子的潛力無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可是天天累了,面對這麼多的要求和那麼高的期望,在聽完媽媽說的“讚揚”之後他沉默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擰巴的關係

天天很想要向媽媽傾訴,也想要過要過想重新挽回這段母子關係。媽媽也說,你提你有什麼要求都可以提,但是每次到最後都變成一堆無用的道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甚至到了最後,誰也沒有說不愛誰,但是卻因為一次又一次的沒有迴應的情感、被忽略的感受、錯位的關心、過度的鍛鍊,導致了這段擰巴的關係。

媽媽想讓孩子回家,孩子也想要回家,可是還是誰也回不了家。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愛德華·哈洛韋爾曾說過:每個父母的努力和教育其實都是在回答“我對孩子的人生有什麼期望?”

至於答案是什麼,每個家長都會有不同的想法。

但是,可以肯定這個答案裡一定不會有希望我們的孩子與我們疏遠。

即便是最深刻的感情和關係都是需要維護的,更重要的是讓孩子變得優秀獨立積極都與讓孩子依賴我們並沒有衝突。

有愛的聯結,會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一項長達兩年對美國最著名私立高中菲利普·艾斯特中學的學生和家長進行的問卷調查發現,大多數感到壓力的學生與具有聯結感的孩子相比,他們的成績更差。

《童年,人生幸福之源》中提到的幸福人生的五步循環:聯結—玩耍—聯繫—精通—認同: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其中,聯結是整個循環的基礎。這個聯結,指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間尋求聯結的本能,是來自雙方無條件的愛。

如果孩子在成長的早期階段體驗到了強烈的連接杆,那麼他就形成了埃裡克·埃裡克森(Eric Erikson)說的“基本信任感”,這種安全感令孩子從6個月到6歲都有足夠的勇氣和願望去嘗試冒險。

愛德華·哈洛韋爾將這種信任感歸納為“我能行”“我想做”的態度,他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樂觀性格。

也就是說,父母的愛並不會讓孩子變得懦弱,相反他是孩子挑戰困難的勇氣和底氣的來源。

包辦和指責才是孩子懦弱的根源

在很多的家庭裡,我們都會看到一個十分錯位的包辦行為。看似什麼都讓孩子自己獨立解決,實際上,卻事事幹預。

要用父母認可的方式去解決問題、要不能帶有情緒地去解決問題、要最快成本最低地去解決問題……看似父母沒有幫孩子,可是卻已經全部插手了。

這樣的指責和包辦,會打擊孩子的主動性,讓他們變成一個“傀儡”。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即便所謂的“激將法”:“就是我期望值太高了是嗎”,潛臺詞不就是“孩子你能力不足”嗎?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五步循環中最後一步是認可,也是很多父母忽略的一步。我們永遠覺得孩子的潛能無限,永遠還能再往上拼搏,不希望他們止步於此。

但是,父母認可孩子的價值,對孩子是最積極的影響力,有了它就有了繼續往前的動力。

挫折教育是教他們應對方式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從失敗中汲取經驗,但是90%的父母都忽略了,挫折教育的重點是應對方法。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美國最著名的寄宿中學菲利普·艾斯特中學校長泰·延格利就說過:“我可以告訴你,為了孩子將來能夠成為快樂的人,看看我們學校都為孩子準備了些什麼。我們教會孩子怎樣失敗,我們提供給孩子很多很多失敗的機會。眼看他們就要失敗時,我們再想方設法拉他一把。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我們不僅要肯定孩子的成績,還要肯定他面對挫折和失敗的勇氣和努力。

孩子是最優質的學習者,但卻不是什麼都會的全能型選手。因此我們教給孩子一次兩次,並不會讓他們從此變依賴,獨立也並不意味著完全放手。

有父母做靠山,知道父母可以依賴,對孩子來說是一個莫大的榮幸。我們可以給予孩子挫折教育,但不可以給予他們完全放手的教育。

這不僅會消磨孩子的積極性,更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言語也是一種虐待

在《原生家庭》裡描述了一種關係:

許多家長以引導為名,實則向孩子施以言語虐待。他們會將自己針對孩子的、殘酷的貶損合理化,比如“我是在幫你成為更優秀的人”,或者“這個世界很殘酷,我們是在教你如何去適應”。

這些行為看似是家長在教育孩子,實則是將維繫家庭穩定的重任完全推給了子女,以此來逃避他們無法提供這種生活的事實。

孩子一旦失敗,便會成為他們的替罪羊,揹負起所有家庭問題的責任,還要再一次承受他們的責難。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追求完美的父母的成年子女通常有兩條路可走:要麼為了贏得父母的愛和讚許而不斷地苛求自己;要麼極力反抗,甚至到了對成功心懷恐懼的程度。

我們是希望孩子越來越優秀,但是用恐懼來操縱孩子,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離孩子越來越遠的原因。

對孩子抱有高期待,不需要拿愛捆綁

研究表明,父母對孩子抱有合理的高期待,如希望孩子唸完高中上大學,他們的孩子會生活得更健康、更快樂。相反,如果父母過於強迫孩子達到自己的高要求,就跟對孩子不抱期望同樣有害。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父母對子女的漠視是缺乏聯結的表現。正如不惜一切代價追求成就的激流一樣,漠視也會毀掉孩子的童年,孩子長大後更容易變成一個鬱鬱寡歡、處處受控的人。

有研究顯示,每天和子女交流互動的父母,比如詢問孩子在校的表現、表揚他好的行為,比那些不聞不問的父母教出來的孩子優秀得多。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對孩子抱有高期待可以看作一種鼓勵:“我知道你一定行!”只要你的期望適合孩子的能力、符合他的興趣,而不是將你的興趣強加給孩子,那麼孩子的未來會更加廣闊,與你的關係也會更好。

最 後:

媽媽問天天,你對我有什麼要求。

天天說,我要的是媽。

"

“你有什麼隱私,我是你什麼人,我不可以監控你。裝監控是為了提示你,起提示作用。”

“吃我的用我的現在長大了翅膀硬了。”

……

前段時間一則新聞引發了討論,爸爸因為經常到外地做生意不能在家管束孩子玩電腦,所以在孩子的房間裡裝監控,引得孩子報警處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前面的,就是爸爸在面對兒子時說的話。很多人表示非常熟悉,而且讓人頭皮發麻。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在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我想起了前段時間騰訊視頻的節目《不好說特想聽》裡面的一對母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兩母子之間的故事和對話,直接讓這個節目的關注度飆升到了最高,其中的片段更高達了259萬次的觀看,1萬次的轉發和8.2萬人的點贊。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在短短34分鐘的採訪當中,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在節目組到兒子天天家裡採訪的時候,他說他房子和衣服的顏色基本就是黑白灰,因為這些顏色給他帶來安全感。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媽媽的突然上門、沒有門鎖的房間、被翻看的手機和日記本,媽媽對此的迴應是“想知道自己兒子在幹嘛。”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為此天天在房子的每個角落都裝了攝像頭,為的是“我需要知道這個空間是我自己的”。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物極必反的獨立

在天天18歲的時候,他媽媽就直接跟他說以後我們就是借貸關係,我不會再給你錢了。

讓天天獨自到了英國留學後,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盤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他媽媽稱這個為鍛鍊,獨立。

後來媽媽卻又問天天為什麼不回來陪我,別人的孩子都有人陪,你就一個電話一個視頻聊天。

天天說,他也很想回家,可是自己一個人待久了就不一樣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被忽略的感受

天天在表達自己為了要自己養活自己,為了要留在北京多辛苦的時候。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天天媽媽就說,以前爺爺奶奶太寵你了,導致你心智不成熟。北漂的人比你要多吃苦耐勞多了,他們能吃別人不能吃的苦,他們忍受比你多得多,他們比你更辛苦。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兒子想要的是媽媽的理解和安慰,可是到了媽媽那邊就變成了是兒子被寵壞的表現。

過大的要求,過高的期望

在訪問中我們可以看到,媽媽一直在強調自己的兒子很厲害,可以做到很多的事情。

甚至說,兒子自己不瞭解自己,她是媽媽更瞭解孩子的潛力無限。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可是天天累了,面對這麼多的要求和那麼高的期望,在聽完媽媽說的“讚揚”之後他沉默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擰巴的關係

天天很想要向媽媽傾訴,也想要過要過想重新挽回這段母子關係。媽媽也說,你提你有什麼要求都可以提,但是每次到最後都變成一堆無用的道理。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甚至到了最後,誰也沒有說不愛誰,但是卻因為一次又一次的沒有迴應的情感、被忽略的感受、錯位的關心、過度的鍛鍊,導致了這段擰巴的關係。

媽媽想讓孩子回家,孩子也想要回家,可是還是誰也回不了家。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愛德華·哈洛韋爾曾說過:每個父母的努力和教育其實都是在回答“我對孩子的人生有什麼期望?”

至於答案是什麼,每個家長都會有不同的想法。

但是,可以肯定這個答案裡一定不會有希望我們的孩子與我們疏遠。

即便是最深刻的感情和關係都是需要維護的,更重要的是讓孩子變得優秀獨立積極都與讓孩子依賴我們並沒有衝突。

有愛的聯結,會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一項長達兩年對美國最著名私立高中菲利普·艾斯特中學的學生和家長進行的問卷調查發現,大多數感到壓力的學生與具有聯結感的孩子相比,他們的成績更差。

《童年,人生幸福之源》中提到的幸福人生的五步循環:聯結—玩耍—聯繫—精通—認同: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其中,聯結是整個循環的基礎。這個聯結,指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間尋求聯結的本能,是來自雙方無條件的愛。

如果孩子在成長的早期階段體驗到了強烈的連接杆,那麼他就形成了埃裡克·埃裡克森(Eric Erikson)說的“基本信任感”,這種安全感令孩子從6個月到6歲都有足夠的勇氣和願望去嘗試冒險。

愛德華·哈洛韋爾將這種信任感歸納為“我能行”“我想做”的態度,他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樂觀性格。

也就是說,父母的愛並不會讓孩子變得懦弱,相反他是孩子挑戰困難的勇氣和底氣的來源。

包辦和指責才是孩子懦弱的根源

在很多的家庭裡,我們都會看到一個十分錯位的包辦行為。看似什麼都讓孩子自己獨立解決,實際上,卻事事幹預。

要用父母認可的方式去解決問題、要不能帶有情緒地去解決問題、要最快成本最低地去解決問題……看似父母沒有幫孩子,可是卻已經全部插手了。

這樣的指責和包辦,會打擊孩子的主動性,讓他們變成一個“傀儡”。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即便所謂的“激將法”:“就是我期望值太高了是嗎”,潛臺詞不就是“孩子你能力不足”嗎?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五步循環中最後一步是認可,也是很多父母忽略的一步。我們永遠覺得孩子的潛能無限,永遠還能再往上拼搏,不希望他們止步於此。

但是,父母認可孩子的價值,對孩子是最積極的影響力,有了它就有了繼續往前的動力。

挫折教育是教他們應對方式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從失敗中汲取經驗,但是90%的父母都忽略了,挫折教育的重點是應對方法。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美國最著名的寄宿中學菲利普·艾斯特中學校長泰·延格利就說過:“我可以告訴你,為了孩子將來能夠成為快樂的人,看看我們學校都為孩子準備了些什麼。我們教會孩子怎樣失敗,我們提供給孩子很多很多失敗的機會。眼看他們就要失敗時,我們再想方設法拉他一把。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我們不僅要肯定孩子的成績,還要肯定他面對挫折和失敗的勇氣和努力。

孩子是最優質的學習者,但卻不是什麼都會的全能型選手。因此我們教給孩子一次兩次,並不會讓他們從此變依賴,獨立也並不意味著完全放手。

有父母做靠山,知道父母可以依賴,對孩子來說是一個莫大的榮幸。我們可以給予孩子挫折教育,但不可以給予他們完全放手的教育。

這不僅會消磨孩子的積極性,更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言語也是一種虐待

在《原生家庭》裡描述了一種關係:

許多家長以引導為名,實則向孩子施以言語虐待。他們會將自己針對孩子的、殘酷的貶損合理化,比如“我是在幫你成為更優秀的人”,或者“這個世界很殘酷,我們是在教你如何去適應”。

這些行為看似是家長在教育孩子,實則是將維繫家庭穩定的重任完全推給了子女,以此來逃避他們無法提供這種生活的事實。

孩子一旦失敗,便會成為他們的替罪羊,揹負起所有家庭問題的責任,還要再一次承受他們的責難。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追求完美的父母的成年子女通常有兩條路可走:要麼為了贏得父母的愛和讚許而不斷地苛求自己;要麼極力反抗,甚至到了對成功心懷恐懼的程度。

我們是希望孩子越來越優秀,但是用恐懼來操縱孩子,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離孩子越來越遠的原因。

對孩子抱有高期待,不需要拿愛捆綁

研究表明,父母對孩子抱有合理的高期待,如希望孩子唸完高中上大學,他們的孩子會生活得更健康、更快樂。相反,如果父母過於強迫孩子達到自己的高要求,就跟對孩子不抱期望同樣有害。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父母對子女的漠視是缺乏聯結的表現。正如不惜一切代價追求成就的激流一樣,漠視也會毀掉孩子的童年,孩子長大後更容易變成一個鬱鬱寡歡、處處受控的人。

有研究顯示,每天和子女交流互動的父母,比如詢問孩子在校的表現、表揚他好的行為,比那些不聞不問的父母教出來的孩子優秀得多。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對孩子抱有高期待可以看作一種鼓勵:“我知道你一定行!”只要你的期望適合孩子的能力、符合他的興趣,而不是將你的興趣強加給孩子,那麼孩子的未來會更加廣闊,與你的關係也會更好。

最 後:

媽媽問天天,你對我有什麼要求。

天天說,我要的是媽。

在這對熱議母子身上,濃縮了許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