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家長如此做'

"
"
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家長如此做

1

作為一名心理工作者,在接待的家庭教育和家庭關係的諮詢中,經常會聽到家長說起擔憂孩子的行為習慣不好,如此不良的行為習慣是不是會影響未來孩子的學習和成長的問題。面對家長對孩子不良行為的擔憂和顧慮,我們把在接待的家庭中孩子們常見的幾種不良行為做了一個相對的總結。並針對這些常見的不良行為習慣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改善方法。希望和更多的家長朋友們一起分享、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的成因,更好的協助和陪伴孩子順利、健康的成長。

2

第一個常見的現象是孩子愛撒謊,編謊言,越說越漂亮,越說越完美。有的時候家長几乎沒辦法識破孩子的謊言。通常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孩子的不良行為來自於父母不良行為的影響。可是很多家長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孩子面前會說謊。他們只是看到孩子形成了說謊的不良習慣卻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會撒謊。那麼孩子說謊騙家長,他們的目的是什麼呢?無非是不想面對自己犯下的錯,為什麼不想面對呢?是因為家長在面對孩子犯錯時的態度。很多家長是不允許孩子犯錯的,孩子犯錯後多數會受到家長的責罵、處罰、甚至體罰。這些是孩子不喜歡也不想、害怕面對的。於是孩子會選擇撒謊來掩蓋他們所犯的錯。

所以在面對孩子撒謊的行為時,家長首先要理解他,包容他,協助他找到犯錯的因,協助他找到錯誤背後的經驗和教訓。在生活中家長也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修正自己,儘量做到不對孩子撒謊。不要承諾自己不確定的事,真正的尊重孩子,做真誠的自己來影響孩子。

第二個常見的現象是手機孩子和電腦孩子:當孩子迷戀手機或者迷戀電腦,沉浸在網絡遊戲裡無法自拔的時候,家長們往往都很生氣,很惱火。可是家長們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回家後是不是也一樣抱著手機不放,刷微信或者朋友圈,或者是處理工作。孩子們會在模仿家長的行為中長大。在要求孩子放下手機的時候我們是否真正的放下手機呢?一家人各自沉迷在自己的電子世界裡,或者家長和孩子沒有交流的空間和平臺,缺乏交流和溝通時,長此以往,孩子和你呆在一起的愉悅度就非常低了,當孩子在你這裡找不到樂趣的時候,他就會把注意力轉移到網絡和手機裡。

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們可以把自己的注意力收一收,學會多聊一聊孩子們喜歡的話題,參與一些孩子們感興趣的活動。當我們的陪伴質量夠高,孩子在我們陪伴的過程裡能獲得像是在電腦和手機裡一樣沒有批評,沒有指責,沒有對立,沒有要求和訓斥的愉悅感,他們自己可以做主的舒適環境裡的時候,孩子的興趣和關注度,能獲取的被愛的、被理解的、安全的家庭氛圍就成功的建立起來了。

"
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家長如此做

1

作為一名心理工作者,在接待的家庭教育和家庭關係的諮詢中,經常會聽到家長說起擔憂孩子的行為習慣不好,如此不良的行為習慣是不是會影響未來孩子的學習和成長的問題。面對家長對孩子不良行為的擔憂和顧慮,我們把在接待的家庭中孩子們常見的幾種不良行為做了一個相對的總結。並針對這些常見的不良行為習慣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改善方法。希望和更多的家長朋友們一起分享、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的成因,更好的協助和陪伴孩子順利、健康的成長。

2

第一個常見的現象是孩子愛撒謊,編謊言,越說越漂亮,越說越完美。有的時候家長几乎沒辦法識破孩子的謊言。通常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孩子的不良行為來自於父母不良行為的影響。可是很多家長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孩子面前會說謊。他們只是看到孩子形成了說謊的不良習慣卻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會撒謊。那麼孩子說謊騙家長,他們的目的是什麼呢?無非是不想面對自己犯下的錯,為什麼不想面對呢?是因為家長在面對孩子犯錯時的態度。很多家長是不允許孩子犯錯的,孩子犯錯後多數會受到家長的責罵、處罰、甚至體罰。這些是孩子不喜歡也不想、害怕面對的。於是孩子會選擇撒謊來掩蓋他們所犯的錯。

所以在面對孩子撒謊的行為時,家長首先要理解他,包容他,協助他找到犯錯的因,協助他找到錯誤背後的經驗和教訓。在生活中家長也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修正自己,儘量做到不對孩子撒謊。不要承諾自己不確定的事,真正的尊重孩子,做真誠的自己來影響孩子。

第二個常見的現象是手機孩子和電腦孩子:當孩子迷戀手機或者迷戀電腦,沉浸在網絡遊戲裡無法自拔的時候,家長們往往都很生氣,很惱火。可是家長們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回家後是不是也一樣抱著手機不放,刷微信或者朋友圈,或者是處理工作。孩子們會在模仿家長的行為中長大。在要求孩子放下手機的時候我們是否真正的放下手機呢?一家人各自沉迷在自己的電子世界裡,或者家長和孩子沒有交流的空間和平臺,缺乏交流和溝通時,長此以往,孩子和你呆在一起的愉悅度就非常低了,當孩子在你這裡找不到樂趣的時候,他就會把注意力轉移到網絡和手機裡。

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們可以把自己的注意力收一收,學會多聊一聊孩子們喜歡的話題,參與一些孩子們感興趣的活動。當我們的陪伴質量夠高,孩子在我們陪伴的過程裡能獲得像是在電腦和手機裡一樣沒有批評,沒有指責,沒有對立,沒有要求和訓斥的愉悅感,他們自己可以做主的舒適環境裡的時候,孩子的興趣和關注度,能獲取的被愛的、被理解的、安全的家庭氛圍就成功的建立起來了。

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家長如此做

第三個常見的現象是孩子不遵守約定:很多家長反映說孩子說話不算話,說好的玩兒半個小時就回來寫作業,可是到了時間卻不能遵守約定,諸如此類的事情很多。那麼我們先嚐試瞭解一下孩子的心靈狀態。相信孩子承諾的時間時他一定是認真的,他以為他做得到。可是在他玩兒的過程中,那種愉悅感遠遠超越了學習的枯燥感,他心裡其實是有鬥爭的。那家長應該怎樣處理呢?

平靜的接納孩子的行為,並真心做到和他一起去面對因為玩兒而耽誤的學習。比如一位媽媽到了孩子約定的時間會提醒孩子,孩子如果不聽,她就會去做自己的事,不再被孩子玩兒的事糾纏。當孩子意識到作業還沒完成時她已經睡覺了,可是她依然起床平靜的陪伴孩子寫完作業,期間沒有任何的對立和責罵。當孩子完成作業她平和的說“困了吧,快點洗澡睡覺”,平靜的接納孩子的行為,並真心做到和他一起去面對因為玩兒而耽誤的學習。當孩子看到媽媽如此反映非常感動! 主動表示以後會遵守約定。 這位媽媽就這樣平靜的陪伴協助孩子自己看到不良行為帶來的後果,調動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實施自己的承諾。

第四種現象就是懶惰:現在的孩子自理能力這一塊真的是很弱,別說幫家裡做事,就是自己的事都可能不願意做。而很多家長只要孩子能把學習搞好,其他事情都大包大攬。有的孩子做了反而得不到家長的肯定,甚至因達不到家長的要求被批評。一個懶惰的孩子身邊一定有很多替他做的家長。當孩子長大一些了,家長認為他們可以自己做了的時候,孩子不良的行為習慣已經養成。

家長要放手讓孩子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甚至參與到家庭事務的行動中。也需要多一些耐心去引導和教給他們如何去做,而不是在孩子做的時候批評打擊他,千萬不要替孩子做。當孩子做到了就誇獎他,嘉許他,甚至可以獎勵他,多一些耐心,等待和陪伴孩子的成長。

第五種現象就是孩子不會為自己負責,逃避面對,不敢承擔。我們會看到很多這樣的現象,在孩子跌倒受傷時,很多家長都會打罵孩子撞到的桌子椅子,或者擺放這些東西的人。這就會給孩子一種認知,這一切都不是他的錯,都是桌椅,別人的錯。可家長明明知道這些桌椅,別人哪裡有錯,只是孩子不注意罷了。這種處理方式會形成日後孩子長大犯錯不會負責任,因為在他的認知裡都是別人的錯。

在孩子跌倒或弄壞東西的時候,家長在安慰感知孩子傷痛和害怕的情緒之後,要引導孩子看到如何避免受到傷害。和孩子一起修復弄壞的東西,在這個過程中,相信孩子自己就能學到保護自己的方法和承擔責任的品質。

"
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家長如此做

1

作為一名心理工作者,在接待的家庭教育和家庭關係的諮詢中,經常會聽到家長說起擔憂孩子的行為習慣不好,如此不良的行為習慣是不是會影響未來孩子的學習和成長的問題。面對家長對孩子不良行為的擔憂和顧慮,我們把在接待的家庭中孩子們常見的幾種不良行為做了一個相對的總結。並針對這些常見的不良行為習慣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改善方法。希望和更多的家長朋友們一起分享、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的成因,更好的協助和陪伴孩子順利、健康的成長。

2

第一個常見的現象是孩子愛撒謊,編謊言,越說越漂亮,越說越完美。有的時候家長几乎沒辦法識破孩子的謊言。通常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孩子的不良行為來自於父母不良行為的影響。可是很多家長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孩子面前會說謊。他們只是看到孩子形成了說謊的不良習慣卻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會撒謊。那麼孩子說謊騙家長,他們的目的是什麼呢?無非是不想面對自己犯下的錯,為什麼不想面對呢?是因為家長在面對孩子犯錯時的態度。很多家長是不允許孩子犯錯的,孩子犯錯後多數會受到家長的責罵、處罰、甚至體罰。這些是孩子不喜歡也不想、害怕面對的。於是孩子會選擇撒謊來掩蓋他們所犯的錯。

所以在面對孩子撒謊的行為時,家長首先要理解他,包容他,協助他找到犯錯的因,協助他找到錯誤背後的經驗和教訓。在生活中家長也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修正自己,儘量做到不對孩子撒謊。不要承諾自己不確定的事,真正的尊重孩子,做真誠的自己來影響孩子。

第二個常見的現象是手機孩子和電腦孩子:當孩子迷戀手機或者迷戀電腦,沉浸在網絡遊戲裡無法自拔的時候,家長們往往都很生氣,很惱火。可是家長們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回家後是不是也一樣抱著手機不放,刷微信或者朋友圈,或者是處理工作。孩子們會在模仿家長的行為中長大。在要求孩子放下手機的時候我們是否真正的放下手機呢?一家人各自沉迷在自己的電子世界裡,或者家長和孩子沒有交流的空間和平臺,缺乏交流和溝通時,長此以往,孩子和你呆在一起的愉悅度就非常低了,當孩子在你這裡找不到樂趣的時候,他就會把注意力轉移到網絡和手機裡。

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們可以把自己的注意力收一收,學會多聊一聊孩子們喜歡的話題,參與一些孩子們感興趣的活動。當我們的陪伴質量夠高,孩子在我們陪伴的過程裡能獲得像是在電腦和手機裡一樣沒有批評,沒有指責,沒有對立,沒有要求和訓斥的愉悅感,他們自己可以做主的舒適環境裡的時候,孩子的興趣和關注度,能獲取的被愛的、被理解的、安全的家庭氛圍就成功的建立起來了。

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家長如此做

第三個常見的現象是孩子不遵守約定:很多家長反映說孩子說話不算話,說好的玩兒半個小時就回來寫作業,可是到了時間卻不能遵守約定,諸如此類的事情很多。那麼我們先嚐試瞭解一下孩子的心靈狀態。相信孩子承諾的時間時他一定是認真的,他以為他做得到。可是在他玩兒的過程中,那種愉悅感遠遠超越了學習的枯燥感,他心裡其實是有鬥爭的。那家長應該怎樣處理呢?

平靜的接納孩子的行為,並真心做到和他一起去面對因為玩兒而耽誤的學習。比如一位媽媽到了孩子約定的時間會提醒孩子,孩子如果不聽,她就會去做自己的事,不再被孩子玩兒的事糾纏。當孩子意識到作業還沒完成時她已經睡覺了,可是她依然起床平靜的陪伴孩子寫完作業,期間沒有任何的對立和責罵。當孩子完成作業她平和的說“困了吧,快點洗澡睡覺”,平靜的接納孩子的行為,並真心做到和他一起去面對因為玩兒而耽誤的學習。當孩子看到媽媽如此反映非常感動! 主動表示以後會遵守約定。 這位媽媽就這樣平靜的陪伴協助孩子自己看到不良行為帶來的後果,調動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實施自己的承諾。

第四種現象就是懶惰:現在的孩子自理能力這一塊真的是很弱,別說幫家裡做事,就是自己的事都可能不願意做。而很多家長只要孩子能把學習搞好,其他事情都大包大攬。有的孩子做了反而得不到家長的肯定,甚至因達不到家長的要求被批評。一個懶惰的孩子身邊一定有很多替他做的家長。當孩子長大一些了,家長認為他們可以自己做了的時候,孩子不良的行為習慣已經養成。

家長要放手讓孩子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甚至參與到家庭事務的行動中。也需要多一些耐心去引導和教給他們如何去做,而不是在孩子做的時候批評打擊他,千萬不要替孩子做。當孩子做到了就誇獎他,嘉許他,甚至可以獎勵他,多一些耐心,等待和陪伴孩子的成長。

第五種現象就是孩子不會為自己負責,逃避面對,不敢承擔。我們會看到很多這樣的現象,在孩子跌倒受傷時,很多家長都會打罵孩子撞到的桌子椅子,或者擺放這些東西的人。這就會給孩子一種認知,這一切都不是他的錯,都是桌椅,別人的錯。可家長明明知道這些桌椅,別人哪裡有錯,只是孩子不注意罷了。這種處理方式會形成日後孩子長大犯錯不會負責任,因為在他的認知裡都是別人的錯。

在孩子跌倒或弄壞東西的時候,家長在安慰感知孩子傷痛和害怕的情緒之後,要引導孩子看到如何避免受到傷害。和孩子一起修復弄壞的東西,在這個過程中,相信孩子自己就能學到保護自己的方法和承擔責任的品質。

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家長如此做

3

當然,在實際的家庭關係中我們還會看到孩子其他很多種不良行為。無論是怎樣的不良行為,作為家長首先不是批評,指責。而是用心的貼近孩子,感受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成因。找到了原因,身為家長的我們就需要多一些耐心和關心,真誠的信任和尊重到孩子,用心貼近,協助孩子走出不良行為的困擾。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在爸爸媽媽全然接納,用心協助下健康快樂的成長。

END~~~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