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孩子”有技巧,父母掌握這3點,讓孩子變得更聽話'

"
"
“訓孩子”有技巧,父母掌握這3點,讓孩子變得更聽話

文|韓曉育兒經(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陶樂媽媽對孩子的嚴厲是孩子的朋友圈裡出名的,就連這些小孩子都害怕陶樂媽媽,只要陶樂媽媽一出現,所有的小孩子都不敢出聲和放鬆的玩耍了。但是陶樂媽媽也有自己的苦衷:“我也不願意這樣管孩子,可是沒辦法,有時候把我氣得不打他一頓是不會解氣的。”
有一次陶樂媽媽帶著陶樂去逛商場,陶樂看到了一件玩具很喜歡,套了媽媽當時就沒給他買,就在商場裡面,陶樂就開始大哭大鬧起來,怎麼勸都不行,後來讓媽媽當場打了一頓,當時圍了好多人,陶樂媽媽事後說:“當時特別沒面子,但是真被陶樂氣急了!現在也特別的後悔!”

孩子做錯事情要根據不同情況來不同對待,在大多數情況下,家長只需要正常引導和講道理就好,畢竟孩子的成長過程就在犯錯中吸取教訓進而有長進的。但是有一部分的錯誤就需要家長用比較嚴厲的方式讓孩子“長記性”了。

"
“訓孩子”有技巧,父母掌握這3點,讓孩子變得更聽話

文|韓曉育兒經(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陶樂媽媽對孩子的嚴厲是孩子的朋友圈裡出名的,就連這些小孩子都害怕陶樂媽媽,只要陶樂媽媽一出現,所有的小孩子都不敢出聲和放鬆的玩耍了。但是陶樂媽媽也有自己的苦衷:“我也不願意這樣管孩子,可是沒辦法,有時候把我氣得不打他一頓是不會解氣的。”
有一次陶樂媽媽帶著陶樂去逛商場,陶樂看到了一件玩具很喜歡,套了媽媽當時就沒給他買,就在商場裡面,陶樂就開始大哭大鬧起來,怎麼勸都不行,後來讓媽媽當場打了一頓,當時圍了好多人,陶樂媽媽事後說:“當時特別沒面子,但是真被陶樂氣急了!現在也特別的後悔!”

孩子做錯事情要根據不同情況來不同對待,在大多數情況下,家長只需要正常引導和講道理就好,畢竟孩子的成長過程就在犯錯中吸取教訓進而有長進的。但是有一部分的錯誤就需要家長用比較嚴厲的方式讓孩子“長記性”了。

“訓孩子”有技巧,父母掌握這3點,讓孩子變得更聽話

一、孩子做錯事家長應不應該“訓孩子”?

1.遠離危險的事物

有的孩子對危險沒有警惕性,即便再家長日常生活中反覆的提醒之下也沒有形成危險意識。那麼對於這類為了孩子避免傷害、遠離危險的事情,父母就需要用嚴肅和嚴厲的語氣讓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進而讓孩子意識到危險會帶給他們的傷害。

2.觸及底線的錯誤

孩子們都有好奇心,對很多他們見過或沒經歷過的事情充滿好奇感。在孩子對一些事情還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時,會對一些觸及行為底線的事情產生好奇,甚至會去親身體驗,尋求刺激。在發生這類事情的時候,父母就要讓孩子明確的知道這類事情碰不得、做不得,家長不要一時的心軟沒有讓孩子形成明確的是非觀念,讓孩子的膽子越來大,好奇心越來越重,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3.糾正任性的行為

現在中國家庭比較典型的一個問題就是對孩子的溺愛,溺愛的結果就是孩子不服管教,任性妄為,最後家長說一句“這孩子我們也管不了了”。可是說這樣話的家長有沒有想過,您究竟有沒有管教過孩子呢?百依百順,要風得風,這樣的孩子如何不任性呢?所以在孩子沒有原因的任性,或者在父母好言相勸之下還是不考慮場合的任性,那麼這是父母就要將孩子帶到沒有人的地方,對其進行嚴厲的糾正,“慣子如殺子”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

"
“訓孩子”有技巧,父母掌握這3點,讓孩子變得更聽話

文|韓曉育兒經(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陶樂媽媽對孩子的嚴厲是孩子的朋友圈裡出名的,就連這些小孩子都害怕陶樂媽媽,只要陶樂媽媽一出現,所有的小孩子都不敢出聲和放鬆的玩耍了。但是陶樂媽媽也有自己的苦衷:“我也不願意這樣管孩子,可是沒辦法,有時候把我氣得不打他一頓是不會解氣的。”
有一次陶樂媽媽帶著陶樂去逛商場,陶樂看到了一件玩具很喜歡,套了媽媽當時就沒給他買,就在商場裡面,陶樂就開始大哭大鬧起來,怎麼勸都不行,後來讓媽媽當場打了一頓,當時圍了好多人,陶樂媽媽事後說:“當時特別沒面子,但是真被陶樂氣急了!現在也特別的後悔!”

孩子做錯事情要根據不同情況來不同對待,在大多數情況下,家長只需要正常引導和講道理就好,畢竟孩子的成長過程就在犯錯中吸取教訓進而有長進的。但是有一部分的錯誤就需要家長用比較嚴厲的方式讓孩子“長記性”了。

“訓孩子”有技巧,父母掌握這3點,讓孩子變得更聽話

一、孩子做錯事家長應不應該“訓孩子”?

1.遠離危險的事物

有的孩子對危險沒有警惕性,即便再家長日常生活中反覆的提醒之下也沒有形成危險意識。那麼對於這類為了孩子避免傷害、遠離危險的事情,父母就需要用嚴肅和嚴厲的語氣讓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進而讓孩子意識到危險會帶給他們的傷害。

2.觸及底線的錯誤

孩子們都有好奇心,對很多他們見過或沒經歷過的事情充滿好奇感。在孩子對一些事情還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時,會對一些觸及行為底線的事情產生好奇,甚至會去親身體驗,尋求刺激。在發生這類事情的時候,父母就要讓孩子明確的知道這類事情碰不得、做不得,家長不要一時的心軟沒有讓孩子形成明確的是非觀念,讓孩子的膽子越來大,好奇心越來越重,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3.糾正任性的行為

現在中國家庭比較典型的一個問題就是對孩子的溺愛,溺愛的結果就是孩子不服管教,任性妄為,最後家長說一句“這孩子我們也管不了了”。可是說這樣話的家長有沒有想過,您究竟有沒有管教過孩子呢?百依百順,要風得風,這樣的孩子如何不任性呢?所以在孩子沒有原因的任性,或者在父母好言相勸之下還是不考慮場合的任性,那麼這是父母就要將孩子帶到沒有人的地方,對其進行嚴厲的糾正,“慣子如殺子”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

“訓孩子”有技巧,父母掌握這3點,讓孩子變得更聽話

二、家長不應該這樣“訓孩子”

1.在很多人面前訓孩子

  • 現象:有不少父母都會有這樣的行為孩子犯錯了,不分場合、時間、地點,“劈頭蓋臉”的就開始尋孩子,外人勸說時還口口聲聲的說著“當面教子”的古訓。不是所有的古訓都適合現今社會的教育模式,這樣的家長是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私有財產”,可以隨意支配、隨意教訓。
  • 後果:這樣教訓孩子的方式很容易讓孩子心中留下心理陰影,這種“陰影”會悄悄的潛藏在孩子的第六意識中,從而在“暗處”影響著孩子性格,長大後脾氣會變得暴躁,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對自己的認可度過低。

2.翻舊賬訓孩子

  • 現象:有一部分家長在教訓孩子的時候不能“就事論事”,會將孩子平時一些其他的行為錯誤一併拿來說,越說越生氣,越說話越多。爸爸說完媽媽說,對孩子來講簡直就是“狂轟濫炸”。
  • 後果: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到最後可能都沒聽明白父母批評他的重點是什麼,更加記不住犯的錯誤該如何改正。在這樣父母沒完沒了的教訓中,會讓孩子失去改正錯誤的信心,更加影響親子關係,增加親子矛盾。

3.“跟你爸一樣”

  • 現象:有的媽媽在家裡教訓孩子的常用的口頭語就是“跟你爸一樣”,這樣的家庭環境多半是“喪偶式家庭”或“詐屍性家庭”,爸爸長期不在家裡參與孩子的教育,或者在家裡沒能在孩子面前起到榜樣作用,這使媽媽內心存在很多的怨念,就容易在孩子面前貶低爸爸的形象。
  • 後果:這樣的會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會經常觀察爸爸的日常行為,反倒會讓孩子學著爸爸的樣子做事,無形之中將爸爸的缺點也一併學來。而且媽媽經常說這樣貶低爸爸的話語,也會降低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也會“瞧不起”爸爸。
"
“訓孩子”有技巧,父母掌握這3點,讓孩子變得更聽話

文|韓曉育兒經(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陶樂媽媽對孩子的嚴厲是孩子的朋友圈裡出名的,就連這些小孩子都害怕陶樂媽媽,只要陶樂媽媽一出現,所有的小孩子都不敢出聲和放鬆的玩耍了。但是陶樂媽媽也有自己的苦衷:“我也不願意這樣管孩子,可是沒辦法,有時候把我氣得不打他一頓是不會解氣的。”
有一次陶樂媽媽帶著陶樂去逛商場,陶樂看到了一件玩具很喜歡,套了媽媽當時就沒給他買,就在商場裡面,陶樂就開始大哭大鬧起來,怎麼勸都不行,後來讓媽媽當場打了一頓,當時圍了好多人,陶樂媽媽事後說:“當時特別沒面子,但是真被陶樂氣急了!現在也特別的後悔!”

孩子做錯事情要根據不同情況來不同對待,在大多數情況下,家長只需要正常引導和講道理就好,畢竟孩子的成長過程就在犯錯中吸取教訓進而有長進的。但是有一部分的錯誤就需要家長用比較嚴厲的方式讓孩子“長記性”了。

“訓孩子”有技巧,父母掌握這3點,讓孩子變得更聽話

一、孩子做錯事家長應不應該“訓孩子”?

1.遠離危險的事物

有的孩子對危險沒有警惕性,即便再家長日常生活中反覆的提醒之下也沒有形成危險意識。那麼對於這類為了孩子避免傷害、遠離危險的事情,父母就需要用嚴肅和嚴厲的語氣讓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進而讓孩子意識到危險會帶給他們的傷害。

2.觸及底線的錯誤

孩子們都有好奇心,對很多他們見過或沒經歷過的事情充滿好奇感。在孩子對一些事情還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時,會對一些觸及行為底線的事情產生好奇,甚至會去親身體驗,尋求刺激。在發生這類事情的時候,父母就要讓孩子明確的知道這類事情碰不得、做不得,家長不要一時的心軟沒有讓孩子形成明確的是非觀念,讓孩子的膽子越來大,好奇心越來越重,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3.糾正任性的行為

現在中國家庭比較典型的一個問題就是對孩子的溺愛,溺愛的結果就是孩子不服管教,任性妄為,最後家長說一句“這孩子我們也管不了了”。可是說這樣話的家長有沒有想過,您究竟有沒有管教過孩子呢?百依百順,要風得風,這樣的孩子如何不任性呢?所以在孩子沒有原因的任性,或者在父母好言相勸之下還是不考慮場合的任性,那麼這是父母就要將孩子帶到沒有人的地方,對其進行嚴厲的糾正,“慣子如殺子”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

“訓孩子”有技巧,父母掌握這3點,讓孩子變得更聽話

二、家長不應該這樣“訓孩子”

1.在很多人面前訓孩子

  • 現象:有不少父母都會有這樣的行為孩子犯錯了,不分場合、時間、地點,“劈頭蓋臉”的就開始尋孩子,外人勸說時還口口聲聲的說著“當面教子”的古訓。不是所有的古訓都適合現今社會的教育模式,這樣的家長是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私有財產”,可以隨意支配、隨意教訓。
  • 後果:這樣教訓孩子的方式很容易讓孩子心中留下心理陰影,這種“陰影”會悄悄的潛藏在孩子的第六意識中,從而在“暗處”影響著孩子性格,長大後脾氣會變得暴躁,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對自己的認可度過低。

2.翻舊賬訓孩子

  • 現象:有一部分家長在教訓孩子的時候不能“就事論事”,會將孩子平時一些其他的行為錯誤一併拿來說,越說越生氣,越說話越多。爸爸說完媽媽說,對孩子來講簡直就是“狂轟濫炸”。
  • 後果: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到最後可能都沒聽明白父母批評他的重點是什麼,更加記不住犯的錯誤該如何改正。在這樣父母沒完沒了的教訓中,會讓孩子失去改正錯誤的信心,更加影響親子關係,增加親子矛盾。

3.“跟你爸一樣”

  • 現象:有的媽媽在家裡教訓孩子的常用的口頭語就是“跟你爸一樣”,這樣的家庭環境多半是“喪偶式家庭”或“詐屍性家庭”,爸爸長期不在家裡參與孩子的教育,或者在家裡沒能在孩子面前起到榜樣作用,這使媽媽內心存在很多的怨念,就容易在孩子面前貶低爸爸的形象。
  • 後果:這樣的會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會經常觀察爸爸的日常行為,反倒會讓孩子學著爸爸的樣子做事,無形之中將爸爸的缺點也一併學來。而且媽媽經常說這樣貶低爸爸的話語,也會降低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也會“瞧不起”爸爸。
“訓孩子”有技巧,父母掌握這3點,讓孩子變得更聽話

三、家長“訓孩子”要注意哪些問題?

1.適度

俗話說:“常罵不驚,常打不怕”。一些老人也常說“這孩子都打皮了,不怕人了”。父母經常對孩子過於嚴厲的教訓甚至打罵,孩子就會慢慢變得不在意,反倒容易將孩子變成一個內心反抗且暴力的人。父母在教訓孩子的時候儘量不要用打罵的方式,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教訓孩子是不能得到父母內心的預期的,經常過度的打罵會適得其反,並不能起到讓孩子知錯就改的目的。

2.及時

最好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家長要馬上對孩子的行為加以指出和糾正,讓孩子能即使瞭解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不要等事後家長再向孩子提及此事會讓孩子不明所以,而且孩子對錯誤已經淡忘了,甚至回想不起來,那麼家長教訓的意義也就沒有了。

3.迴避

“人前教子”已經是過時的古訓了,教育要因材施教、要與時俱進,所以當孩子在公共場合或人多的環境下犯錯誤時,家長要及時說教式必要的,但是要回避人多的環境,將孩子帶到沒有人的環境下,這樣既維護了孩子的自尊心,也對孩子起到提醒的作用。

父母在教訓完孩子吼要對孩子加以安慰,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懲罰他們不是因為不愛他們而是為了讓他們對錯誤行為加以重視並及時糾正。同時再日後孩子在這方面不再犯錯而且做的很好時,父母還要及時的表揚和鼓勵,讓孩子加深對正確的行為的印象。

今日互動:你會經常訓你的孩子嗎?歡迎評論區留言互動。

————————

在育兒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

關注【韓曉育兒經】,棘手的育兒難題和倍感幸福得育兒瞬間都能得到幫助和迴應,經歷和經驗可能不同,但我們愛孩子的心始終一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