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六年級男孩每天衝回家做晚飯!媽媽卻崩潰了:他數學才考1分

每天放學回家,給家人做一頓可口的晚餐,這對杭州六年級男生小胖(化名)來說已經是一種習慣,因為從三年級開始這事他已經幹了3年。

杭州六年級男孩每天衝回家做晚飯!媽媽卻崩潰了:他數學才考1分

資料圖 王金輝 製圖

家有“小暖男”一枚,當媽的本應感到高興,可小胖媽卻怎麼也開心不起來,尤其是吃晚餐時,心裡百味雜陳。她始終不能理解,為什麼兒子會對研究廚藝到痴迷的程度,在學習上卻一竅不通,成績連年墊底。如今已到六年級了,數學考試得1分,把老師都氣得不知該如何是好。

孩子的興趣與成績究竟孰輕孰重?怎樣才能達到一個有序的平衡?

湊巧的是,小胖的媽媽與老師先後都找到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聯合門診負責人醫生,最終這個困擾他們多年的問題得到比較完滿的解決。

“小暖男”三年級開始迷上廚房

同時成績卻一年不如一年

方醫生第一次與小胖碰面,是在他六年級上半學期,因為學習成績不好,爸媽帶著他來求助。

“他對讀書一點都沒有興趣,每天回來不做作業,就搗鼓燒菜,他會拿自己的零花錢去買各種食材,然後照著食譜試驗。我承認他燒的菜現在比我的好吃又好看,可他畢竟是個六年級的學生,總不能一天到晚鑽研燒菜吧。”一進診室,焦急的媽媽先開口。

“我一看到書本就犯困,老師講的東西我也聽不懂,還不如睡覺。”小胖也毫不示弱,馬上接話說出自己的心聲。

原來,小胖一家是新杭州人,爸爸媽媽年輕時來杭州打拼,好不容易才站穩腳,為了兒子將來更有出息,在小胖讀一年級前,他們決定再苦也得讓孩子到杭州上學。只可惜,小胖在學習方面,從小就成績平平,從三年級開始就是班裡的倒數,考試的分數是一年不如一年。

而小胖對廚藝的興趣也是從三年級開始表現出來的,他坦言,最初嘗試是為了“討好”媽媽,試了幾次之後,看到爸媽吃得很開心,自己也做得很有信心,於是便一發不可收拾,對研究廚藝越發迷戀。每天放學以後,只想鑽進廚房,對著五顏六色的食材進行創作,那種喜悅與滿足無以言表。

面對興趣與成績選擇難題

尊重孩子的興趣可收穫驚喜

為了提升小胖的成績,父母可謂是費盡了心思。一方面,請求老師的關照,放學後留小胖補課、做作業;另一方面,聽老師說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他們不惜送孩子去上萬元的注意力夏令營。只是結果是大家都不願看到的,小胖的成績始終沒有好轉的跡象。六年級上學期的期末考試,小胖的數學只考了1分,把老師都氣得不知該如何是好,只得把方醫生請去學校。

在孩子的學校與方醫生再次見面,小胖的爸爸有點難為情,主動打招呼說:“其實我已經放下,但他媽媽不能接受,總覺得燒菜沒有出息。”

“我們夫妻倆的文化程度都不高,只希望他能靠學習改變自己的命運,不用像我們這樣靠打工生活。可任憑我們怎麼說他都不願讀書,英語單詞半天背不下一個,但電視和雜誌上的食譜,看一次就記住,每天回來看到他在廚房忙忙碌碌我就火大。”媽媽緊接著爸爸的話激動地說。

事實上,在上次就診時,方醫生已幫小胖做過全面的評估,他的智商在中等偏下,再加上注意力確實有缺陷,因此成績不好也可想而知。當時,她就建議小胖爸媽,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是讀書的料,與其把時間花費在補習上,還不如因勢利導,讓孩子做自己感興趣的事,以儘可能發揮潛能。

而這次當著小胖老師的面,她依然表示,並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走讀書這條路,而且孩子的成長也並非只有讀書這一條路。學習來源於興趣,如果家長和老師一味逼著孩子,總有一天他會厭學。但小胖對燒菜有濃厚的興趣且有天賦,作為家長應該高興。所以,降低對孩子成績的期望值,培養他的興趣,給他創造機會發揮他的長處,激發他的潛能。

同時,方醫生也建議小胖老師,開一個主題班會,給孩子們一次展示個人才華的機會。據說,小胖的廚藝令同學與老師都驚歎,不少人當場被他圈粉,大家對他的看法也大有改觀。現在,六年級下半學期快過去,爸媽和老師都說小胖進步很大,上課不搗蛋了,會認真聽講,家庭作業也會力所能及做一點,人也變得活潑、開朗、自信了。

小胖,未來的米其林大廚,我們都看好你哦!

延伸閱讀:

浙江10歲女孩每天放學後獨自買菜做飯 等父母回家

“現在10歲的小孩,生活中是怎樣的呢?是不是吃飯都還想著媽媽喂?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寵得像個小皇帝?但是海寧這個10歲的小姑娘完全顛覆你的想象。”——前天,海寧日報報道了當地一位10歲的小姑娘鄢(yān)張雅,獨生女,每天一個人放學回家,買菜做飯,父母都是海寧市中醫院的醫生。

昨天這條微信刷爆了朋友圈——《歎服!父母都是醫生,浙江10歲女孩每天放學自己買菜做飯等爸媽回家!》

到底是怎樣一位小姑娘?

小姑娘的媽媽張曉紅在自己微信朋友圈是這樣描述的:“每天回家,迎接我的不是冰冷的廚房,而是一張稚氣未脫的可愛的臉,那是傳說中的田螺姑娘嗎?感知我嗅覺的是那飯菜飄香,繞我耳旁的依然是那句‘媽媽,飯已燒好,這是我今天買的三個菜’,接過孩子給你盛的一大碗白米飯,能不讓人熱淚盈眶嗎?

“看,那飯粒粒飽滿,飯香撲鼻,再多的煩惱都飄到九霄雲外了。孩子長大了,她在自己學習成長。自己放學回家,買菜,燒飯!第一次學會買肉,配菜,人生中除了學習文化知識,還有一種叫生活的技能。這兩者往往是相輔相成的。感恩學校。”

這個獨立又懂事的小女孩,贏得網友滿屏稱讚。

網友“深墨跡白”:未來會彈琴畫畫的人滿大街,會燒飯的少。

網友“young”:兒子13歲,被子也不疊,羨慕。

網友“妮可雞得慢”:看評論裡有人說心疼孩子,不明白為啥要心疼,完全應該是讚賞並鼓勵其他同齡小朋友學習啊,這樣的自主能力完全是適齡的,一點也不超齡,孩子做得得心應手也很開心,誰說就該爹媽買菜燒飯,家務事按家庭成員時間與能力分配很合情合理,值得每個家庭學習!

網友“永思”:這樣的孩子才有出息!她知道父母工作忙,主動買菜燒飯。其實擺在孩子前面的不光是學文化知識,還有學生活技能,兩者缺一不可,一輩子受用啊!

也有網友說:我小時候的孝順被父母扼殺在萌芽,他們總說這麼髒的事情交給媽媽來做吧,你專心讀書就行。

杭州一位校長看到這個新聞後,也很有感觸:“我們兒子從三年級開始,就一個人走路上學,不管颳風下雨。我們家到學校要穿過幾條大馬路,真的不太放心,剛開始,他爸爸偷偷在後面跟著,小朋友揹著書包,提著飯盒,一個人穿行在馬路上。我現在總是出差,孩子爸爸是初中老師,也經常加班。我們都忙時,就給孩子20塊錢,讓他自己在外面買點晚飯,自己回家做作業。有時想想心酸,但是家長總要放手,讓孩子長大。”

五年級一個班近七成學生獨立上學

現在的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怎樣?昨天,快報記者在杭州市學軍小學紫金港校區五(1)班做了一個小調查。

我們的第一個問題是,“放學後是自己回家還是家人來接?”

45位同學中,12位同學上學放學都有家人接送;31位同學基本上是自己獨立上學。班主任說,大部分同學的家都在學校附近,到了高年級,很多家長都會放手,讓孩子自己上學。

第二個問題,“放學回家後,一般會做哪些事情?”翻了下同學們交上來的問卷,大部分同學做的事都差不多,回家會先吃點東西,做作業,吃晚飯,看看書或者運動後就準備睡覺了。

第三個問題是,“生活中,你獨自做過哪些事情?”說到這個問題,教室裡一下子熱鬧起來,大家開始相互討論。

有小朋友說,“我自己去過超市買東西。你呢?”立刻有同學回答——“我自己去上興趣班算不算?”“我啊,我會拖地,有時候還會幫爸爸媽媽洗碗”……

第四個問題,“你自己認為你是個獨立的孩子嗎?”21位同學覺得自己很獨立,12位同學覺得自己不太獨立,比較依賴父母。一位同學在問卷上寫道:“我覺得自己很獨立,但媽媽有點依賴我,每次我出去,她都擔心死。”

收問卷時,一位男生主動走過來說:“我每天是自己坐公交車來上學的。”

這位男生叫金嘉樂,今年10歲,從二年級就開始自己坐公交車上學了。金嘉樂早上6:30起床,自己洗漱完吃完早餐,7:00到樓下的公交車站,坐303路公交車去學校,家裡到學校,一共有9站路。

金嘉樂說:“本來是奶奶送我上學接我放學,二年級時我突然想自己上學,就跟爸爸媽媽說了,剛開始他們擔心路上會不安全,後來還是同意了。”

下午3點55分,離放學還有5分鐘,校門口已經有不少家長。一眼看去,老年人比較多。

16:00,同學們排著隊,在老師的帶領下有秩序地走出校門。到了指定的放學地點,一下子熱鬧起來。“這裡!”一位爺爺喊了一聲,“哎呀,趕緊把外套穿上,別凍著了。”這位爺爺一手幫孫子穿外套,一手接過書包。

一位外婆,穿著玫紅色棉襖,等在校門口。“我們家就在附近,本來放學都自己回家的,這幾天生病了,今天早上起床還有點發燒,我想想還是來接下放心。”

賣魚橋小學有位五年級男生也很能幹

賣魚橋小學湖墅校區的周李萍老師說,海寧這個10歲的小姑娘不簡單,自己班上有個11歲的小男生也很能幹。一年級獨自去超市買東西,三年級自己上下學,空了也會做飯給爸媽吃。

男生叫李公勖,正在讀五年級。昨天,我們聯繫上他的媽媽,媽媽分享了鍛鍊兒子的過程。

“我和孩子爸爸從小都是自己帶孩子,確實讓他多做一些事。”媽媽說,自己做財務工作,爸爸在建築設計院工作,家裡氛圍較開放,特別是孩子爸爸,經常不是把他當兒子,而是當朋友平等相處。

“兒子剛上一年級,每天自己收拾書包,我們絕不代勞。所以基本沒發生過到校忘帶東西的事情。帶他去超市,我們讓他自己買鹽等生活用品。自己挑選好,收銀臺前排隊付錢。三年級了,我們鍛鍊他自己上下學,好在家離學校不遠,走路十幾分鍾。爸爸帶著走了兩次,就不管了。”

讓媽媽感覺兒子長大了,是兩年前的一件事。

“兒子讀三年級。一天下午突然下雨,我沒帶傘,打電話告訴兒子晚些回家。結果十幾分鍾後,兒子左手撐著傘,右手拿著另一把傘,來到我單位門口。我簡直要感動哭了,兒子好像沒有把自己當做孩子,而是正像他爸希望的那樣。”媽媽說。

“蛋炒飯、雞蛋餅這些簡單的,都會做。現在自己能做很多事了,今年暑假還批發了一批好看的明信片,向行人推銷。最後賺了50塊,我想攢著買山地車、文具等。”李公勖說了幾句,語氣非常自豪。

有六年級男生在學校不會吃魚蝦

我們採訪了一些學校的班主任,很多老師認為,孩子是否獨立,能不能幹,主要都是受家長影響的。

一位班主任說,每次開家長會,很多家長交流孩子學習問題都表情凝重,說到孩子行為習慣、獨立能力,立刻就輕描淡寫。有的說“孩子嘛,學習是第一位的,現在課業負擔重,其他事情我們家長能幫他做的,就幫他做了。”

一位老師說:“前段時間還有家長反問我,穿衣、吃飯、打掃房間衛生,這些小事情孩子都會的,只是速度慢一些,怎麼能說是能力問題呢?”

一位班主任在熱點公辦小學帶6年級,他說,有時家長覺得是小事,我舉個例子,從孩子吃飯這些小事上,就能看出大問題。

“班裡有名男生,自理能力是全班公認最弱的。我們學校食堂的師傅都認識他,因為來收盤子時,他還沒吃完飯。魚蝦這些複雜的菜,一口不吃。有時吃到大塊的青菜,勺子難弄,他就直接下手抓著吃。因為這些菜,在家很多時候都是大人處理好喂他的。”這位老師說,學校11:40下課,孩子們一般半小時內都能吃完飯,他常磨蹭到13:00。”

“現在天氣冷,學校開空調。孩子們進教室後,都會把厚外套脫下來,掛在椅背上。只有這名男生永遠不知道把衣服掛好,而是直接丟在腳下。老師喊一次,他會拿起來掛好,等到第二天,老師不提醒,照樣踩在腳下。

“在他剛讀一年級時,老師就找過家長溝通。爸爸一臉不在意,而是反問老師孩子的成績怎麼樣,閱讀能力如何等,得知這些方面沒問題,他才說兒子智商沒問題,這些都是小事,不用在意。

“這孩子自理能力弱,情商也低,不懂與人溝通,小學六年下來,個人能力基本沒什麼長進,真的很為他擔憂。”

孩子能力強不強和誰帶孩子有很大關係

很多人關注到,10歲海寧小女孩鄢張雅每天獨自買菜做飯,有一個現實原因是她的爸爸媽媽都是醫生,平時工作非常忙。

那麼孩子的獨立能力跟父母的職業有沒有關係?

“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強不強,和父母職業、經濟條件的關係不算太大,簡單說,是和家裡有幾口人有直接關係。”一位教齡20多年的班主任說,如果一家三口生活,沒有老人帶孩子,那麼這個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基本不會太差。父母帶孩子,稍微有些教育觀念的,基本不會太寵,總要孩子自己做些事情,小到穿衣吃飯,大到學習、生活。

這個觀點,絕大部分老師都贊同。一位民辦小學的班主任說:“每次帶一年級新生,開學一兩週,就能看出這個家庭裡是誰在帶孩子。碰到孩子值周班級衛生,放學晚走一會,有的外公外婆爺爺奶奶,會一把奪過掃把,說‘我來我來’。有的孩子三四年級了,還會走到老師跟前抬起腳,讓老師幫忙繫鞋帶。”

一位三年級的班主任說:“每次外出活動,班裡總有幾位爺爺奶奶一路跟隨,幫著孩子背書包,送吃的,我們提醒多次都沒什麼效果,而這些學生在校的綜合能力往往都是偏弱的。”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錢江晚報 中國寧波網

流程編輯:TF021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