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霸兒子在美國要上社交補習課,中國孩子被戳到真正軟肋'

"

【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孩子,遇見你,是我人生重來的唯一機會】

兒子在美國讀了五年小學(含預備班),五年裡,幾乎年年都被老師選送去一個特殊的培訓班去“補課”。

別誤會,他不是因為成績不好才去補,和許多在美國的華人孩子一樣,兒子的成績特別好,無論是閱讀寫作還是數學,在州統考裡都能名列前茅。

可是,每次家長會,兒子的美國老師們都會單獨找我一對一聊天。

美國老師(1年級):

(反覆強調了差不多10分鐘)你家孩子和別人說話,不看對方的眼睛,這可不是好習慣……

美國老師(2年級):

你兒子有點不會交朋友,一群小朋友聊天,他會忍不住自說自話,說一些別人聽不懂的內容,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美國老師(3年級):

你兒子控制情緒的能力不好,容易衝動和發脾氣。

作為一箇中國媽媽,我一開始真沒把老師的話太當回事兒。不就是情商低麼?情商低有問題麼?不是說智商高的人根本就不需要情商麼?

我還記得自己小時候,班裡誰的成績最好,誰就是老師最喜歡的孩子。

所以好幾次,我都忍不住向老師討表揚,我故意問:“那麼,我家孩子成績怎麼樣?”

不同的老師說出來的話幾乎如出一轍:“學術表現完全沒有問題,但學術表現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學術一樣重要,他們到學校來,最重要的任務不僅是學習知識,還要學習社交啊!”

"

【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孩子,遇見你,是我人生重來的唯一機會】

兒子在美國讀了五年小學(含預備班),五年裡,幾乎年年都被老師選送去一個特殊的培訓班去“補課”。

別誤會,他不是因為成績不好才去補,和許多在美國的華人孩子一樣,兒子的成績特別好,無論是閱讀寫作還是數學,在州統考裡都能名列前茅。

可是,每次家長會,兒子的美國老師們都會單獨找我一對一聊天。

美國老師(1年級):

(反覆強調了差不多10分鐘)你家孩子和別人說話,不看對方的眼睛,這可不是好習慣……

美國老師(2年級):

你兒子有點不會交朋友,一群小朋友聊天,他會忍不住自說自話,說一些別人聽不懂的內容,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美國老師(3年級):

你兒子控制情緒的能力不好,容易衝動和發脾氣。

作為一箇中國媽媽,我一開始真沒把老師的話太當回事兒。不就是情商低麼?情商低有問題麼?不是說智商高的人根本就不需要情商麼?

我還記得自己小時候,班裡誰的成績最好,誰就是老師最喜歡的孩子。

所以好幾次,我都忍不住向老師討表揚,我故意問:“那麼,我家孩子成績怎麼樣?”

不同的老師說出來的話幾乎如出一轍:“學術表現完全沒有問題,但學術表現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學術一樣重要,他們到學校來,最重要的任務不僅是學習知識,還要學習社交啊!”

我的學霸兒子在美國要上社交補習課,中國孩子被戳到真正軟肋


美國人為啥這麼重視社交能力?

美國孩子的社交力之強,其實是美式教育這些年來給我震動最大的一個地方。

之前寫過,有一次,我帶兒子在兒童博物館裡用積木搭拱橋。這時候,一個三四歲大的小朋友跑過來搶走了一塊積木,兒子當時就愣住了,不知道應該怎麼做。

就在這時,另一個看上去和他差不多大小的美國男孩自告奮勇跑上來,不僅批評了搶人積木的孩子,把積木還給了我兒子,還只用三言兩語就說服小朋友給我兒子當起了小助手……有意思的是,當我兒子邀請美國男孩一起搭橋的時候,他卻搭了個亂七八糟。

我當時就在想:論智商,美國男孩肯定不是我兒子的對手,但如果“搭積木小隊”要選一個隊長,他卻無疑是最好的管理人才。

另外有一次,我接兒子放學,兒子的好朋友大大方方地跑過來對我說:“阿姨,我能和您家Eric約一個playdate(小朋友一起玩的聚會)嗎?”

還沒等我反應過來,他接著又說:“我是一個好孩子,我喜歡拼裝機器人。這是我媽媽的電話號碼。您可以打電話和她詳細聊聊。您會發現,她是一個非常nice非常可愛的人,會做小餅乾。我相信在我和Eric一起玩的時候,我媽媽會和你成為好朋友。如果Eric去我家玩的話,我們一定會照顧好他;如果您允許我們去您家,我保證我們不會把您家搞成地震現場的……”

後來,我真的和兒子的美國同學的媽媽成為了好朋友 。

一個不到10歲的小屁孩,不僅能夠有條有理地給自己安排playdate,還能幫家長找到好朋友,這神一樣的社交能力,真讓我佩服之至。

與此相反,社交技能卻一直是中國孩子的弱項之一。

"

【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孩子,遇見你,是我人生重來的唯一機會】

兒子在美國讀了五年小學(含預備班),五年裡,幾乎年年都被老師選送去一個特殊的培訓班去“補課”。

別誤會,他不是因為成績不好才去補,和許多在美國的華人孩子一樣,兒子的成績特別好,無論是閱讀寫作還是數學,在州統考裡都能名列前茅。

可是,每次家長會,兒子的美國老師們都會單獨找我一對一聊天。

美國老師(1年級):

(反覆強調了差不多10分鐘)你家孩子和別人說話,不看對方的眼睛,這可不是好習慣……

美國老師(2年級):

你兒子有點不會交朋友,一群小朋友聊天,他會忍不住自說自話,說一些別人聽不懂的內容,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美國老師(3年級):

你兒子控制情緒的能力不好,容易衝動和發脾氣。

作為一箇中國媽媽,我一開始真沒把老師的話太當回事兒。不就是情商低麼?情商低有問題麼?不是說智商高的人根本就不需要情商麼?

我還記得自己小時候,班裡誰的成績最好,誰就是老師最喜歡的孩子。

所以好幾次,我都忍不住向老師討表揚,我故意問:“那麼,我家孩子成績怎麼樣?”

不同的老師說出來的話幾乎如出一轍:“學術表現完全沒有問題,但學術表現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學術一樣重要,他們到學校來,最重要的任務不僅是學習知識,還要學習社交啊!”

我的學霸兒子在美國要上社交補習課,中國孩子被戳到真正軟肋


美國人為啥這麼重視社交能力?

美國孩子的社交力之強,其實是美式教育這些年來給我震動最大的一個地方。

之前寫過,有一次,我帶兒子在兒童博物館裡用積木搭拱橋。這時候,一個三四歲大的小朋友跑過來搶走了一塊積木,兒子當時就愣住了,不知道應該怎麼做。

就在這時,另一個看上去和他差不多大小的美國男孩自告奮勇跑上來,不僅批評了搶人積木的孩子,把積木還給了我兒子,還只用三言兩語就說服小朋友給我兒子當起了小助手……有意思的是,當我兒子邀請美國男孩一起搭橋的時候,他卻搭了個亂七八糟。

我當時就在想:論智商,美國男孩肯定不是我兒子的對手,但如果“搭積木小隊”要選一個隊長,他卻無疑是最好的管理人才。

另外有一次,我接兒子放學,兒子的好朋友大大方方地跑過來對我說:“阿姨,我能和您家Eric約一個playdate(小朋友一起玩的聚會)嗎?”

還沒等我反應過來,他接著又說:“我是一個好孩子,我喜歡拼裝機器人。這是我媽媽的電話號碼。您可以打電話和她詳細聊聊。您會發現,她是一個非常nice非常可愛的人,會做小餅乾。我相信在我和Eric一起玩的時候,我媽媽會和你成為好朋友。如果Eric去我家玩的話,我們一定會照顧好他;如果您允許我們去您家,我保證我們不會把您家搞成地震現場的……”

後來,我真的和兒子的美國同學的媽媽成為了好朋友 。

一個不到10歲的小屁孩,不僅能夠有條有理地給自己安排playdate,還能幫家長找到好朋友,這神一樣的社交能力,真讓我佩服之至。

與此相反,社交技能卻一直是中國孩子的弱項之一。

我的學霸兒子在美國要上社交補習課,中國孩子被戳到真正軟肋

工作原因,小編經常會和知名美國學校的老師打交道。提起來自中國的小留學生,這些美國學校的老師都會說到一個通病——學習能力不錯,但社交能力不行。

有些孩子和寄宿家庭關係冷淡,又不知如何解決,只能天天打電話回家訴苦;有些孩子把自己關在宿舍裡,很少和同學交流,一心只讀聖賢書……

有數據顯示,2017年,存在社交問題的留學生在中國留學生中佔比達到了38.3%。

社交能力不足,除了影響學業,其實還會影響職業發展

在美國硅谷,我經常能聽到中國工程師們這樣抱怨:

“我幹一天就能完成的活兒,美國人要幹三天……然後他們還喜歡有事沒事就向老闆邀功——今天說我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是怎麼解決的啦,明天問老闆你覺得我還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啦,後天再炫耀一下自己的偉大成果啦……然後老闆就會覺得,哇你的事情好重要啊,你的水平真高啊,你對事業真是盡心盡力啊!所以最後,默默幹活的都是我們,升職加薪的都是他們。”

你看,光論技術水平這樣的硬實力,中國人毫不比老美差,可若論起“交流表達”、“社交水平”這樣的軟實力,我們對老美,真還是不服不行。

美國心理學家發現,社交技能是兒童和青少年發展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因為它能夠預測孩子未來是否成功。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和杜克大學的研究發現,在社交技能測試中得分較高的孩子,從大學畢業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四倍

此外,社交技能也與工作成功,人格獨立和情緒健康有關。具有完善的社交能力的人通常表現出良好的觀察能力,出色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在社交場合做出恰當反應的能力。

而社交技能不好的人,可能會因為在學校或社會上得不到認可和歡迎,產生厭學、逃避交際等問題,有些人還會因此罹患嚴重的心理問題。

"

【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孩子,遇見你,是我人生重來的唯一機會】

兒子在美國讀了五年小學(含預備班),五年裡,幾乎年年都被老師選送去一個特殊的培訓班去“補課”。

別誤會,他不是因為成績不好才去補,和許多在美國的華人孩子一樣,兒子的成績特別好,無論是閱讀寫作還是數學,在州統考裡都能名列前茅。

可是,每次家長會,兒子的美國老師們都會單獨找我一對一聊天。

美國老師(1年級):

(反覆強調了差不多10分鐘)你家孩子和別人說話,不看對方的眼睛,這可不是好習慣……

美國老師(2年級):

你兒子有點不會交朋友,一群小朋友聊天,他會忍不住自說自話,說一些別人聽不懂的內容,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美國老師(3年級):

你兒子控制情緒的能力不好,容易衝動和發脾氣。

作為一箇中國媽媽,我一開始真沒把老師的話太當回事兒。不就是情商低麼?情商低有問題麼?不是說智商高的人根本就不需要情商麼?

我還記得自己小時候,班裡誰的成績最好,誰就是老師最喜歡的孩子。

所以好幾次,我都忍不住向老師討表揚,我故意問:“那麼,我家孩子成績怎麼樣?”

不同的老師說出來的話幾乎如出一轍:“學術表現完全沒有問題,但學術表現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學術一樣重要,他們到學校來,最重要的任務不僅是學習知識,還要學習社交啊!”

我的學霸兒子在美國要上社交補習課,中國孩子被戳到真正軟肋


美國人為啥這麼重視社交能力?

美國孩子的社交力之強,其實是美式教育這些年來給我震動最大的一個地方。

之前寫過,有一次,我帶兒子在兒童博物館裡用積木搭拱橋。這時候,一個三四歲大的小朋友跑過來搶走了一塊積木,兒子當時就愣住了,不知道應該怎麼做。

就在這時,另一個看上去和他差不多大小的美國男孩自告奮勇跑上來,不僅批評了搶人積木的孩子,把積木還給了我兒子,還只用三言兩語就說服小朋友給我兒子當起了小助手……有意思的是,當我兒子邀請美國男孩一起搭橋的時候,他卻搭了個亂七八糟。

我當時就在想:論智商,美國男孩肯定不是我兒子的對手,但如果“搭積木小隊”要選一個隊長,他卻無疑是最好的管理人才。

另外有一次,我接兒子放學,兒子的好朋友大大方方地跑過來對我說:“阿姨,我能和您家Eric約一個playdate(小朋友一起玩的聚會)嗎?”

還沒等我反應過來,他接著又說:“我是一個好孩子,我喜歡拼裝機器人。這是我媽媽的電話號碼。您可以打電話和她詳細聊聊。您會發現,她是一個非常nice非常可愛的人,會做小餅乾。我相信在我和Eric一起玩的時候,我媽媽會和你成為好朋友。如果Eric去我家玩的話,我們一定會照顧好他;如果您允許我們去您家,我保證我們不會把您家搞成地震現場的……”

後來,我真的和兒子的美國同學的媽媽成為了好朋友 。

一個不到10歲的小屁孩,不僅能夠有條有理地給自己安排playdate,還能幫家長找到好朋友,這神一樣的社交能力,真讓我佩服之至。

與此相反,社交技能卻一直是中國孩子的弱項之一。

我的學霸兒子在美國要上社交補習課,中國孩子被戳到真正軟肋

工作原因,小編經常會和知名美國學校的老師打交道。提起來自中國的小留學生,這些美國學校的老師都會說到一個通病——學習能力不錯,但社交能力不行。

有些孩子和寄宿家庭關係冷淡,又不知如何解決,只能天天打電話回家訴苦;有些孩子把自己關在宿舍裡,很少和同學交流,一心只讀聖賢書……

有數據顯示,2017年,存在社交問題的留學生在中國留學生中佔比達到了38.3%。

社交能力不足,除了影響學業,其實還會影響職業發展

在美國硅谷,我經常能聽到中國工程師們這樣抱怨:

“我幹一天就能完成的活兒,美國人要幹三天……然後他們還喜歡有事沒事就向老闆邀功——今天說我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是怎麼解決的啦,明天問老闆你覺得我還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啦,後天再炫耀一下自己的偉大成果啦……然後老闆就會覺得,哇你的事情好重要啊,你的水平真高啊,你對事業真是盡心盡力啊!所以最後,默默幹活的都是我們,升職加薪的都是他們。”

你看,光論技術水平這樣的硬實力,中國人毫不比老美差,可若論起“交流表達”、“社交水平”這樣的軟實力,我們對老美,真還是不服不行。

美國心理學家發現,社交技能是兒童和青少年發展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因為它能夠預測孩子未來是否成功。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和杜克大學的研究發現,在社交技能測試中得分較高的孩子,從大學畢業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四倍

此外,社交技能也與工作成功,人格獨立和情緒健康有關。具有完善的社交能力的人通常表現出良好的觀察能力,出色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在社交場合做出恰當反應的能力。

而社交技能不好的人,可能會因為在學校或社會上得不到認可和歡迎,產生厭學、逃避交際等問題,有些人還會因此罹患嚴重的心理問題。

我的學霸兒子在美國要上社交補習課,中國孩子被戳到真正軟肋


美國學校用哪些“神技”

把兒子變成了社交小達人?

那麼,美國學校又是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技能的呢?

拿我兒子來舉例——

一年級,學校心理學老師經過測試,認為我兒子對部分微表情(比如“快樂”和“驚喜”,“沮喪”和“傷心”)區分不清,就專門在社交課中傳授他區分“微表情”的方法

訓練的方法其實很簡單:

① 給孩子看不同的微表情圖卡,告訴他不同表情分別代表怎麼樣的想法和心情;

② 表情配對,提供不同的故事情節,讓孩子把不同“表情”和不同的情節匹配起來;

③ 情景模擬。讓孩子在不同的情景設置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引導他們發現和討論自己當時的心情,並分析同伴的表情和想法。

除了面部表情,老師還會專門講解不同的“肢體語言”代表了聽眾的哪些情緒,比如“雙臂交叉”代表“心理上的疏遠和防禦”,“眼神遊離”代表“對你說話的內容不感興趣”等等……

經過這樣的訓練,兒子的同理心有了很大的進步。比如,從前他看到小朋友摔跤受傷會不為所動。可慢慢地,再看到別人受傷或者傷心難過,他就懂得上前去關心和安慰了。

二年級,兒子在社交課上學習了怎麼和別人聊天和搭訕,以及如何融入群體。訓練的方法也很有趣,就是分步驟教孩子怎樣加入遊戲,參加討論,學習做一個善意的傾聽者,和表達自己意見的技巧等等。

三年級,學習情緒控制,以及預防和反抗“霸凌”。

上完這個課以後,我感覺最大的改變,就是兒子懂得如何處理與我的關係了。

比如,從前他如果受了我的批評,很多時候會馬上崩潰地嚎啕大哭,亂髮脾氣。

現在他儘管憋得滿臉通紅,卻會對我說:

“媽媽,我需要5分鐘冷靜一下可以嗎?你也需要冷靜一下。我們5分鐘以後再討論這個問題。”

或者,“OK,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會盡量尊重你的意見,但是希望你也聽聽我的想法……”

"

【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孩子,遇見你,是我人生重來的唯一機會】

兒子在美國讀了五年小學(含預備班),五年裡,幾乎年年都被老師選送去一個特殊的培訓班去“補課”。

別誤會,他不是因為成績不好才去補,和許多在美國的華人孩子一樣,兒子的成績特別好,無論是閱讀寫作還是數學,在州統考裡都能名列前茅。

可是,每次家長會,兒子的美國老師們都會單獨找我一對一聊天。

美國老師(1年級):

(反覆強調了差不多10分鐘)你家孩子和別人說話,不看對方的眼睛,這可不是好習慣……

美國老師(2年級):

你兒子有點不會交朋友,一群小朋友聊天,他會忍不住自說自話,說一些別人聽不懂的內容,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美國老師(3年級):

你兒子控制情緒的能力不好,容易衝動和發脾氣。

作為一箇中國媽媽,我一開始真沒把老師的話太當回事兒。不就是情商低麼?情商低有問題麼?不是說智商高的人根本就不需要情商麼?

我還記得自己小時候,班裡誰的成績最好,誰就是老師最喜歡的孩子。

所以好幾次,我都忍不住向老師討表揚,我故意問:“那麼,我家孩子成績怎麼樣?”

不同的老師說出來的話幾乎如出一轍:“學術表現完全沒有問題,但學術表現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學術一樣重要,他們到學校來,最重要的任務不僅是學習知識,還要學習社交啊!”

我的學霸兒子在美國要上社交補習課,中國孩子被戳到真正軟肋


美國人為啥這麼重視社交能力?

美國孩子的社交力之強,其實是美式教育這些年來給我震動最大的一個地方。

之前寫過,有一次,我帶兒子在兒童博物館裡用積木搭拱橋。這時候,一個三四歲大的小朋友跑過來搶走了一塊積木,兒子當時就愣住了,不知道應該怎麼做。

就在這時,另一個看上去和他差不多大小的美國男孩自告奮勇跑上來,不僅批評了搶人積木的孩子,把積木還給了我兒子,還只用三言兩語就說服小朋友給我兒子當起了小助手……有意思的是,當我兒子邀請美國男孩一起搭橋的時候,他卻搭了個亂七八糟。

我當時就在想:論智商,美國男孩肯定不是我兒子的對手,但如果“搭積木小隊”要選一個隊長,他卻無疑是最好的管理人才。

另外有一次,我接兒子放學,兒子的好朋友大大方方地跑過來對我說:“阿姨,我能和您家Eric約一個playdate(小朋友一起玩的聚會)嗎?”

還沒等我反應過來,他接著又說:“我是一個好孩子,我喜歡拼裝機器人。這是我媽媽的電話號碼。您可以打電話和她詳細聊聊。您會發現,她是一個非常nice非常可愛的人,會做小餅乾。我相信在我和Eric一起玩的時候,我媽媽會和你成為好朋友。如果Eric去我家玩的話,我們一定會照顧好他;如果您允許我們去您家,我保證我們不會把您家搞成地震現場的……”

後來,我真的和兒子的美國同學的媽媽成為了好朋友 。

一個不到10歲的小屁孩,不僅能夠有條有理地給自己安排playdate,還能幫家長找到好朋友,這神一樣的社交能力,真讓我佩服之至。

與此相反,社交技能卻一直是中國孩子的弱項之一。

我的學霸兒子在美國要上社交補習課,中國孩子被戳到真正軟肋

工作原因,小編經常會和知名美國學校的老師打交道。提起來自中國的小留學生,這些美國學校的老師都會說到一個通病——學習能力不錯,但社交能力不行。

有些孩子和寄宿家庭關係冷淡,又不知如何解決,只能天天打電話回家訴苦;有些孩子把自己關在宿舍裡,很少和同學交流,一心只讀聖賢書……

有數據顯示,2017年,存在社交問題的留學生在中國留學生中佔比達到了38.3%。

社交能力不足,除了影響學業,其實還會影響職業發展

在美國硅谷,我經常能聽到中國工程師們這樣抱怨:

“我幹一天就能完成的活兒,美國人要幹三天……然後他們還喜歡有事沒事就向老闆邀功——今天說我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是怎麼解決的啦,明天問老闆你覺得我還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啦,後天再炫耀一下自己的偉大成果啦……然後老闆就會覺得,哇你的事情好重要啊,你的水平真高啊,你對事業真是盡心盡力啊!所以最後,默默幹活的都是我們,升職加薪的都是他們。”

你看,光論技術水平這樣的硬實力,中國人毫不比老美差,可若論起“交流表達”、“社交水平”這樣的軟實力,我們對老美,真還是不服不行。

美國心理學家發現,社交技能是兒童和青少年發展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因為它能夠預測孩子未來是否成功。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和杜克大學的研究發現,在社交技能測試中得分較高的孩子,從大學畢業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四倍

此外,社交技能也與工作成功,人格獨立和情緒健康有關。具有完善的社交能力的人通常表現出良好的觀察能力,出色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在社交場合做出恰當反應的能力。

而社交技能不好的人,可能會因為在學校或社會上得不到認可和歡迎,產生厭學、逃避交際等問題,有些人還會因此罹患嚴重的心理問題。

我的學霸兒子在美國要上社交補習課,中國孩子被戳到真正軟肋


美國學校用哪些“神技”

把兒子變成了社交小達人?

那麼,美國學校又是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技能的呢?

拿我兒子來舉例——

一年級,學校心理學老師經過測試,認為我兒子對部分微表情(比如“快樂”和“驚喜”,“沮喪”和“傷心”)區分不清,就專門在社交課中傳授他區分“微表情”的方法

訓練的方法其實很簡單:

① 給孩子看不同的微表情圖卡,告訴他不同表情分別代表怎麼樣的想法和心情;

② 表情配對,提供不同的故事情節,讓孩子把不同“表情”和不同的情節匹配起來;

③ 情景模擬。讓孩子在不同的情景設置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引導他們發現和討論自己當時的心情,並分析同伴的表情和想法。

除了面部表情,老師還會專門講解不同的“肢體語言”代表了聽眾的哪些情緒,比如“雙臂交叉”代表“心理上的疏遠和防禦”,“眼神遊離”代表“對你說話的內容不感興趣”等等……

經過這樣的訓練,兒子的同理心有了很大的進步。比如,從前他看到小朋友摔跤受傷會不為所動。可慢慢地,再看到別人受傷或者傷心難過,他就懂得上前去關心和安慰了。

二年級,兒子在社交課上學習了怎麼和別人聊天和搭訕,以及如何融入群體。訓練的方法也很有趣,就是分步驟教孩子怎樣加入遊戲,參加討論,學習做一個善意的傾聽者,和表達自己意見的技巧等等。

三年級,學習情緒控制,以及預防和反抗“霸凌”。

上完這個課以後,我感覺最大的改變,就是兒子懂得如何處理與我的關係了。

比如,從前他如果受了我的批評,很多時候會馬上崩潰地嚎啕大哭,亂髮脾氣。

現在他儘管憋得滿臉通紅,卻會對我說:

“媽媽,我需要5分鐘冷靜一下可以嗎?你也需要冷靜一下。我們5分鐘以後再討論這個問題。”

或者,“OK,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會盡量尊重你的意見,但是希望你也聽聽我的想法……”

我的學霸兒子在美國要上社交補習課,中國孩子被戳到真正軟肋


這7條建議

幫你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數十年的科學研究表明,在培養孩子社交技能的方面,父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社交技能是可以通過練習來獲得的,其中特別需要著重培養的能力包括——

  • 語言表達的能力;
  • 人際交往能力;
  • 情緒自我控制的能力。

具體來說,父母究竟應該怎樣做呢?

1 不要畏懼談論感情

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就畏懼直面自己的內心,不願意談論自己的感情。

我們對喜歡的東西羞於說“愛”,對內心的負面情緒更恥於表達。

但是美國學校的社交課,第一步就是鼓勵大家把內心的情緒用語言描述出來。比如一個孩子心裡感到憤怒,他可能是“孤獨”,可能是“嫉妒”,也可能只是“餓了”。

只有明白自己內心的情緒究竟來自什麼地方,才能解開心裡的疙瘩,也才能學會換位思考,為別人著想。

每個人都有負面情緒和自私的衝動,瞭解了負面情緒的“病根”,我們才能擁有力量,對症下藥,控制住這樣的衝動。

研究表明,當父母用充滿同理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來和孩子談論他們的感情的時候,孩子的情緒自控能力就能更強。

比如,我們家的老三剛剛出生的時候,作為老二的女兒沒事總愛發脾氣,她踢櫃子砸牆,和大人頂嘴,說髒話,還總去諷刺弟弟,今天說他“大笨蛋”,明天說他“太髒了”、“沒有用”……分分鐘從以前可愛的小公主,變成人厭鬼棄的大魔頭。

後來我引導她把自己真正的情緒描述出來,她想了很久,說了一個詞:“我嫉妒!”

女兒說:“你天天抱著弟弟,我感到特別嫉妒。只要你多來抱我,我其實還是挺喜歡他的。”

至於我家老大,他早就知道和朋友出去玩耍之前一定要給自己帶夠點心。他說:“我餓了就容易心情不好,心情不好就容易和別人吵架。”

如果朋友懟了他呢?他就會請人家吃點點心,然後問問那個孩子:“你是不是餓了才那麼生氣的啊?”(沒錯,這個就是“共情”的至高境界了)。

所以如今,兒子在學校的朋友多得很,當然他飯卡/點心卡里的錢是越來越少了。

除了“用語言描述自己的情緒”,情緒控制訓練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著名的“生氣的時候深呼吸”法,“從1數到10”法,再比如“告訴對方自己需要冷靜5分鐘再來討論”法……全都十分簡單有效。

情緒控制訓練真的能幫孩子提高社交力嗎?

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如果母親從孩子5歲起就進行情緒自我控制訓練,那麼2-5年之後,會很大地提高孩子社交的能力。

"

【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孩子,遇見你,是我人生重來的唯一機會】

兒子在美國讀了五年小學(含預備班),五年裡,幾乎年年都被老師選送去一個特殊的培訓班去“補課”。

別誤會,他不是因為成績不好才去補,和許多在美國的華人孩子一樣,兒子的成績特別好,無論是閱讀寫作還是數學,在州統考裡都能名列前茅。

可是,每次家長會,兒子的美國老師們都會單獨找我一對一聊天。

美國老師(1年級):

(反覆強調了差不多10分鐘)你家孩子和別人說話,不看對方的眼睛,這可不是好習慣……

美國老師(2年級):

你兒子有點不會交朋友,一群小朋友聊天,他會忍不住自說自話,說一些別人聽不懂的內容,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美國老師(3年級):

你兒子控制情緒的能力不好,容易衝動和發脾氣。

作為一箇中國媽媽,我一開始真沒把老師的話太當回事兒。不就是情商低麼?情商低有問題麼?不是說智商高的人根本就不需要情商麼?

我還記得自己小時候,班裡誰的成績最好,誰就是老師最喜歡的孩子。

所以好幾次,我都忍不住向老師討表揚,我故意問:“那麼,我家孩子成績怎麼樣?”

不同的老師說出來的話幾乎如出一轍:“學術表現完全沒有問題,但學術表現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學術一樣重要,他們到學校來,最重要的任務不僅是學習知識,還要學習社交啊!”

我的學霸兒子在美國要上社交補習課,中國孩子被戳到真正軟肋


美國人為啥這麼重視社交能力?

美國孩子的社交力之強,其實是美式教育這些年來給我震動最大的一個地方。

之前寫過,有一次,我帶兒子在兒童博物館裡用積木搭拱橋。這時候,一個三四歲大的小朋友跑過來搶走了一塊積木,兒子當時就愣住了,不知道應該怎麼做。

就在這時,另一個看上去和他差不多大小的美國男孩自告奮勇跑上來,不僅批評了搶人積木的孩子,把積木還給了我兒子,還只用三言兩語就說服小朋友給我兒子當起了小助手……有意思的是,當我兒子邀請美國男孩一起搭橋的時候,他卻搭了個亂七八糟。

我當時就在想:論智商,美國男孩肯定不是我兒子的對手,但如果“搭積木小隊”要選一個隊長,他卻無疑是最好的管理人才。

另外有一次,我接兒子放學,兒子的好朋友大大方方地跑過來對我說:“阿姨,我能和您家Eric約一個playdate(小朋友一起玩的聚會)嗎?”

還沒等我反應過來,他接著又說:“我是一個好孩子,我喜歡拼裝機器人。這是我媽媽的電話號碼。您可以打電話和她詳細聊聊。您會發現,她是一個非常nice非常可愛的人,會做小餅乾。我相信在我和Eric一起玩的時候,我媽媽會和你成為好朋友。如果Eric去我家玩的話,我們一定會照顧好他;如果您允許我們去您家,我保證我們不會把您家搞成地震現場的……”

後來,我真的和兒子的美國同學的媽媽成為了好朋友 。

一個不到10歲的小屁孩,不僅能夠有條有理地給自己安排playdate,還能幫家長找到好朋友,這神一樣的社交能力,真讓我佩服之至。

與此相反,社交技能卻一直是中國孩子的弱項之一。

我的學霸兒子在美國要上社交補習課,中國孩子被戳到真正軟肋

工作原因,小編經常會和知名美國學校的老師打交道。提起來自中國的小留學生,這些美國學校的老師都會說到一個通病——學習能力不錯,但社交能力不行。

有些孩子和寄宿家庭關係冷淡,又不知如何解決,只能天天打電話回家訴苦;有些孩子把自己關在宿舍裡,很少和同學交流,一心只讀聖賢書……

有數據顯示,2017年,存在社交問題的留學生在中國留學生中佔比達到了38.3%。

社交能力不足,除了影響學業,其實還會影響職業發展

在美國硅谷,我經常能聽到中國工程師們這樣抱怨:

“我幹一天就能完成的活兒,美國人要幹三天……然後他們還喜歡有事沒事就向老闆邀功——今天說我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是怎麼解決的啦,明天問老闆你覺得我還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啦,後天再炫耀一下自己的偉大成果啦……然後老闆就會覺得,哇你的事情好重要啊,你的水平真高啊,你對事業真是盡心盡力啊!所以最後,默默幹活的都是我們,升職加薪的都是他們。”

你看,光論技術水平這樣的硬實力,中國人毫不比老美差,可若論起“交流表達”、“社交水平”這樣的軟實力,我們對老美,真還是不服不行。

美國心理學家發現,社交技能是兒童和青少年發展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因為它能夠預測孩子未來是否成功。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和杜克大學的研究發現,在社交技能測試中得分較高的孩子,從大學畢業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四倍

此外,社交技能也與工作成功,人格獨立和情緒健康有關。具有完善的社交能力的人通常表現出良好的觀察能力,出色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在社交場合做出恰當反應的能力。

而社交技能不好的人,可能會因為在學校或社會上得不到認可和歡迎,產生厭學、逃避交際等問題,有些人還會因此罹患嚴重的心理問題。

我的學霸兒子在美國要上社交補習課,中國孩子被戳到真正軟肋


美國學校用哪些“神技”

把兒子變成了社交小達人?

那麼,美國學校又是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技能的呢?

拿我兒子來舉例——

一年級,學校心理學老師經過測試,認為我兒子對部分微表情(比如“快樂”和“驚喜”,“沮喪”和“傷心”)區分不清,就專門在社交課中傳授他區分“微表情”的方法

訓練的方法其實很簡單:

① 給孩子看不同的微表情圖卡,告訴他不同表情分別代表怎麼樣的想法和心情;

② 表情配對,提供不同的故事情節,讓孩子把不同“表情”和不同的情節匹配起來;

③ 情景模擬。讓孩子在不同的情景設置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引導他們發現和討論自己當時的心情,並分析同伴的表情和想法。

除了面部表情,老師還會專門講解不同的“肢體語言”代表了聽眾的哪些情緒,比如“雙臂交叉”代表“心理上的疏遠和防禦”,“眼神遊離”代表“對你說話的內容不感興趣”等等……

經過這樣的訓練,兒子的同理心有了很大的進步。比如,從前他看到小朋友摔跤受傷會不為所動。可慢慢地,再看到別人受傷或者傷心難過,他就懂得上前去關心和安慰了。

二年級,兒子在社交課上學習了怎麼和別人聊天和搭訕,以及如何融入群體。訓練的方法也很有趣,就是分步驟教孩子怎樣加入遊戲,參加討論,學習做一個善意的傾聽者,和表達自己意見的技巧等等。

三年級,學習情緒控制,以及預防和反抗“霸凌”。

上完這個課以後,我感覺最大的改變,就是兒子懂得如何處理與我的關係了。

比如,從前他如果受了我的批評,很多時候會馬上崩潰地嚎啕大哭,亂髮脾氣。

現在他儘管憋得滿臉通紅,卻會對我說:

“媽媽,我需要5分鐘冷靜一下可以嗎?你也需要冷靜一下。我們5分鐘以後再討論這個問題。”

或者,“OK,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會盡量尊重你的意見,但是希望你也聽聽我的想法……”

我的學霸兒子在美國要上社交補習課,中國孩子被戳到真正軟肋


這7條建議

幫你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數十年的科學研究表明,在培養孩子社交技能的方面,父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社交技能是可以通過練習來獲得的,其中特別需要著重培養的能力包括——

  • 語言表達的能力;
  • 人際交往能力;
  • 情緒自我控制的能力。

具體來說,父母究竟應該怎樣做呢?

1 不要畏懼談論感情

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就畏懼直面自己的內心,不願意談論自己的感情。

我們對喜歡的東西羞於說“愛”,對內心的負面情緒更恥於表達。

但是美國學校的社交課,第一步就是鼓勵大家把內心的情緒用語言描述出來。比如一個孩子心裡感到憤怒,他可能是“孤獨”,可能是“嫉妒”,也可能只是“餓了”。

只有明白自己內心的情緒究竟來自什麼地方,才能解開心裡的疙瘩,也才能學會換位思考,為別人著想。

每個人都有負面情緒和自私的衝動,瞭解了負面情緒的“病根”,我們才能擁有力量,對症下藥,控制住這樣的衝動。

研究表明,當父母用充滿同理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來和孩子談論他們的感情的時候,孩子的情緒自控能力就能更強。

比如,我們家的老三剛剛出生的時候,作為老二的女兒沒事總愛發脾氣,她踢櫃子砸牆,和大人頂嘴,說髒話,還總去諷刺弟弟,今天說他“大笨蛋”,明天說他“太髒了”、“沒有用”……分分鐘從以前可愛的小公主,變成人厭鬼棄的大魔頭。

後來我引導她把自己真正的情緒描述出來,她想了很久,說了一個詞:“我嫉妒!”

女兒說:“你天天抱著弟弟,我感到特別嫉妒。只要你多來抱我,我其實還是挺喜歡他的。”

至於我家老大,他早就知道和朋友出去玩耍之前一定要給自己帶夠點心。他說:“我餓了就容易心情不好,心情不好就容易和別人吵架。”

如果朋友懟了他呢?他就會請人家吃點點心,然後問問那個孩子:“你是不是餓了才那麼生氣的啊?”(沒錯,這個就是“共情”的至高境界了)。

所以如今,兒子在學校的朋友多得很,當然他飯卡/點心卡里的錢是越來越少了。

除了“用語言描述自己的情緒”,情緒控制訓練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著名的“生氣的時候深呼吸”法,“從1數到10”法,再比如“告訴對方自己需要冷靜5分鐘再來討論”法……全都十分簡單有效。

情緒控制訓練真的能幫孩子提高社交力嗎?

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如果母親從孩子5歲起就進行情緒自我控制訓練,那麼2-5年之後,會很大地提高孩子社交的能力。

我的學霸兒子在美國要上社交補習課,中國孩子被戳到真正軟肋

2 有“權威”但不“專制”

針對西方和中國兒童的研究顯示,如果父母採用專制的方式教育孩子,那麼孩子在長大以後,更容易受到同齡人的排斥。

而所謂“專制教育”,是指對孩子缺乏關心和愛,常常用強權壓迫進行控制的教育方法。專制的父母不願意和孩子進行理性的討論,只想利用懲罰來控制孩子。

相反的,“權威養育法”中,父母通過“設定界限”和“提出要求”來管理孩子。權威型父母用“關心和愛”與自己的孩子形成連接,他們給孩子設定界限和提出要求的時候會做出合理的解釋,告訴孩子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舉個例子,同樣都是“禁止孩子9點以後出門玩耍”。

  • 專制的父母會說:“我怎麼說你就怎麼做!你要是出去,我就打斷你的腿!”
  • 而權威型的父母會說:“9點以後是睡覺時間,不好好睡覺會影響你的大腦發育,而且太晚出門也不安全哦……你要是喜歡出去,明天早晨我們可以一起出去玩,好嗎?”

研究發現,在“強權管教法”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很難發展出內化的是非觀念。而經常受到嚴厲懲罰的孩子更容易發展出敵意和攻擊性。

與之相反的,權威型父母養育出來的孩子攻擊性更小,更加自信,更能控制自己,也更容易被同齡人所喜愛。


3 “積極傾聽”的能力

我們在社交場合經常遇到一些喜歡侃侃而談的人,他們的表達能力很強,但奇怪的是,他們卻不一定受到大家的喜愛。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缺少“積極傾聽”的能力。

他們只做“輸出信息,強迫別人接受”的人,卻從來不願意設身處地聽聽別人的想法。

就好像我兒子小時候,說話完全不照顧聽眾的反應,他喜歡計算機編程,就以為全世界的孩子都喜歡編程。所以無論誰對他說什麼話,他都像沒有聽見似的,然後找個機會就反問人家:“你知道c語言是什麼嗎?”難怪班上同學看見他就望風而逃,實在太無聊了嘛!

所以,在社交培訓班裡,老師就專門教給他,在別人說話的時候,不僅要耐心傾聽,還應該同時用“語言”以及“非語言信號”向聽眾傳達“我在傾聽”的信號——

其中,非語言信號包括:微笑、目光接觸、點頭、肢體動作(身體前傾或者一手托腮)、模仿講話者的微表情(比如隨著講話的內容微笑、皺眉等等),以及在認真談話的時候不要頻頻看錶和目光遊離等等。

語言信號包括:記住關鍵詞、提問、反饋、澄清疑惑,以及簡要總結對方的談話內容等等。

研究表明:不受歡迎的孩子在接受“積極傾聽”(active listening)訓練後,會大大改善與同齡人的關係。

在《孩子們的交友訓練》一書中,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專家Frankel和Myatt為交友困難的學生們制定了一個正式計劃。其中一個方面就涉及到“交流訓練”。

書中要求傳授給孩子們的技巧包括:

  • 開始和新認識的朋友交流的時候,你應該和他們交流你“喜歡什麼”以及“不喜歡什麼”的信息;
  • 不要成為聊天狂,當你在聊天的時候,只去回答他的問題。之後,給你的朋友說話的機會,向他提出問題。
  • 也不要成為一個“記者”。不要僅僅是在提問,要適當向新朋友提供一些關於你的信息。

Frankel 和Myatt還建議孩子通過相互打電話來練習交流技巧。

"

【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孩子,遇見你,是我人生重來的唯一機會】

兒子在美國讀了五年小學(含預備班),五年裡,幾乎年年都被老師選送去一個特殊的培訓班去“補課”。

別誤會,他不是因為成績不好才去補,和許多在美國的華人孩子一樣,兒子的成績特別好,無論是閱讀寫作還是數學,在州統考裡都能名列前茅。

可是,每次家長會,兒子的美國老師們都會單獨找我一對一聊天。

美國老師(1年級):

(反覆強調了差不多10分鐘)你家孩子和別人說話,不看對方的眼睛,這可不是好習慣……

美國老師(2年級):

你兒子有點不會交朋友,一群小朋友聊天,他會忍不住自說自話,說一些別人聽不懂的內容,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美國老師(3年級):

你兒子控制情緒的能力不好,容易衝動和發脾氣。

作為一箇中國媽媽,我一開始真沒把老師的話太當回事兒。不就是情商低麼?情商低有問題麼?不是說智商高的人根本就不需要情商麼?

我還記得自己小時候,班裡誰的成績最好,誰就是老師最喜歡的孩子。

所以好幾次,我都忍不住向老師討表揚,我故意問:“那麼,我家孩子成績怎麼樣?”

不同的老師說出來的話幾乎如出一轍:“學術表現完全沒有問題,但學術表現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學術一樣重要,他們到學校來,最重要的任務不僅是學習知識,還要學習社交啊!”

我的學霸兒子在美國要上社交補習課,中國孩子被戳到真正軟肋


美國人為啥這麼重視社交能力?

美國孩子的社交力之強,其實是美式教育這些年來給我震動最大的一個地方。

之前寫過,有一次,我帶兒子在兒童博物館裡用積木搭拱橋。這時候,一個三四歲大的小朋友跑過來搶走了一塊積木,兒子當時就愣住了,不知道應該怎麼做。

就在這時,另一個看上去和他差不多大小的美國男孩自告奮勇跑上來,不僅批評了搶人積木的孩子,把積木還給了我兒子,還只用三言兩語就說服小朋友給我兒子當起了小助手……有意思的是,當我兒子邀請美國男孩一起搭橋的時候,他卻搭了個亂七八糟。

我當時就在想:論智商,美國男孩肯定不是我兒子的對手,但如果“搭積木小隊”要選一個隊長,他卻無疑是最好的管理人才。

另外有一次,我接兒子放學,兒子的好朋友大大方方地跑過來對我說:“阿姨,我能和您家Eric約一個playdate(小朋友一起玩的聚會)嗎?”

還沒等我反應過來,他接著又說:“我是一個好孩子,我喜歡拼裝機器人。這是我媽媽的電話號碼。您可以打電話和她詳細聊聊。您會發現,她是一個非常nice非常可愛的人,會做小餅乾。我相信在我和Eric一起玩的時候,我媽媽會和你成為好朋友。如果Eric去我家玩的話,我們一定會照顧好他;如果您允許我們去您家,我保證我們不會把您家搞成地震現場的……”

後來,我真的和兒子的美國同學的媽媽成為了好朋友 。

一個不到10歲的小屁孩,不僅能夠有條有理地給自己安排playdate,還能幫家長找到好朋友,這神一樣的社交能力,真讓我佩服之至。

與此相反,社交技能卻一直是中國孩子的弱項之一。

我的學霸兒子在美國要上社交補習課,中國孩子被戳到真正軟肋

工作原因,小編經常會和知名美國學校的老師打交道。提起來自中國的小留學生,這些美國學校的老師都會說到一個通病——學習能力不錯,但社交能力不行。

有些孩子和寄宿家庭關係冷淡,又不知如何解決,只能天天打電話回家訴苦;有些孩子把自己關在宿舍裡,很少和同學交流,一心只讀聖賢書……

有數據顯示,2017年,存在社交問題的留學生在中國留學生中佔比達到了38.3%。

社交能力不足,除了影響學業,其實還會影響職業發展

在美國硅谷,我經常能聽到中國工程師們這樣抱怨:

“我幹一天就能完成的活兒,美國人要幹三天……然後他們還喜歡有事沒事就向老闆邀功——今天說我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是怎麼解決的啦,明天問老闆你覺得我還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啦,後天再炫耀一下自己的偉大成果啦……然後老闆就會覺得,哇你的事情好重要啊,你的水平真高啊,你對事業真是盡心盡力啊!所以最後,默默幹活的都是我們,升職加薪的都是他們。”

你看,光論技術水平這樣的硬實力,中國人毫不比老美差,可若論起“交流表達”、“社交水平”這樣的軟實力,我們對老美,真還是不服不行。

美國心理學家發現,社交技能是兒童和青少年發展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因為它能夠預測孩子未來是否成功。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和杜克大學的研究發現,在社交技能測試中得分較高的孩子,從大學畢業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四倍

此外,社交技能也與工作成功,人格獨立和情緒健康有關。具有完善的社交能力的人通常表現出良好的觀察能力,出色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在社交場合做出恰當反應的能力。

而社交技能不好的人,可能會因為在學校或社會上得不到認可和歡迎,產生厭學、逃避交際等問題,有些人還會因此罹患嚴重的心理問題。

我的學霸兒子在美國要上社交補習課,中國孩子被戳到真正軟肋


美國學校用哪些“神技”

把兒子變成了社交小達人?

那麼,美國學校又是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技能的呢?

拿我兒子來舉例——

一年級,學校心理學老師經過測試,認為我兒子對部分微表情(比如“快樂”和“驚喜”,“沮喪”和“傷心”)區分不清,就專門在社交課中傳授他區分“微表情”的方法

訓練的方法其實很簡單:

① 給孩子看不同的微表情圖卡,告訴他不同表情分別代表怎麼樣的想法和心情;

② 表情配對,提供不同的故事情節,讓孩子把不同“表情”和不同的情節匹配起來;

③ 情景模擬。讓孩子在不同的情景設置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引導他們發現和討論自己當時的心情,並分析同伴的表情和想法。

除了面部表情,老師還會專門講解不同的“肢體語言”代表了聽眾的哪些情緒,比如“雙臂交叉”代表“心理上的疏遠和防禦”,“眼神遊離”代表“對你說話的內容不感興趣”等等……

經過這樣的訓練,兒子的同理心有了很大的進步。比如,從前他看到小朋友摔跤受傷會不為所動。可慢慢地,再看到別人受傷或者傷心難過,他就懂得上前去關心和安慰了。

二年級,兒子在社交課上學習了怎麼和別人聊天和搭訕,以及如何融入群體。訓練的方法也很有趣,就是分步驟教孩子怎樣加入遊戲,參加討論,學習做一個善意的傾聽者,和表達自己意見的技巧等等。

三年級,學習情緒控制,以及預防和反抗“霸凌”。

上完這個課以後,我感覺最大的改變,就是兒子懂得如何處理與我的關係了。

比如,從前他如果受了我的批評,很多時候會馬上崩潰地嚎啕大哭,亂髮脾氣。

現在他儘管憋得滿臉通紅,卻會對我說:

“媽媽,我需要5分鐘冷靜一下可以嗎?你也需要冷靜一下。我們5分鐘以後再討論這個問題。”

或者,“OK,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會盡量尊重你的意見,但是希望你也聽聽我的想法……”

我的學霸兒子在美國要上社交補習課,中國孩子被戳到真正軟肋


這7條建議

幫你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數十年的科學研究表明,在培養孩子社交技能的方面,父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社交技能是可以通過練習來獲得的,其中特別需要著重培養的能力包括——

  • 語言表達的能力;
  • 人際交往能力;
  • 情緒自我控制的能力。

具體來說,父母究竟應該怎樣做呢?

1 不要畏懼談論感情

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就畏懼直面自己的內心,不願意談論自己的感情。

我們對喜歡的東西羞於說“愛”,對內心的負面情緒更恥於表達。

但是美國學校的社交課,第一步就是鼓勵大家把內心的情緒用語言描述出來。比如一個孩子心裡感到憤怒,他可能是“孤獨”,可能是“嫉妒”,也可能只是“餓了”。

只有明白自己內心的情緒究竟來自什麼地方,才能解開心裡的疙瘩,也才能學會換位思考,為別人著想。

每個人都有負面情緒和自私的衝動,瞭解了負面情緒的“病根”,我們才能擁有力量,對症下藥,控制住這樣的衝動。

研究表明,當父母用充滿同理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來和孩子談論他們的感情的時候,孩子的情緒自控能力就能更強。

比如,我們家的老三剛剛出生的時候,作為老二的女兒沒事總愛發脾氣,她踢櫃子砸牆,和大人頂嘴,說髒話,還總去諷刺弟弟,今天說他“大笨蛋”,明天說他“太髒了”、“沒有用”……分分鐘從以前可愛的小公主,變成人厭鬼棄的大魔頭。

後來我引導她把自己真正的情緒描述出來,她想了很久,說了一個詞:“我嫉妒!”

女兒說:“你天天抱著弟弟,我感到特別嫉妒。只要你多來抱我,我其實還是挺喜歡他的。”

至於我家老大,他早就知道和朋友出去玩耍之前一定要給自己帶夠點心。他說:“我餓了就容易心情不好,心情不好就容易和別人吵架。”

如果朋友懟了他呢?他就會請人家吃點點心,然後問問那個孩子:“你是不是餓了才那麼生氣的啊?”(沒錯,這個就是“共情”的至高境界了)。

所以如今,兒子在學校的朋友多得很,當然他飯卡/點心卡里的錢是越來越少了。

除了“用語言描述自己的情緒”,情緒控制訓練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著名的“生氣的時候深呼吸”法,“從1數到10”法,再比如“告訴對方自己需要冷靜5分鐘再來討論”法……全都十分簡單有效。

情緒控制訓練真的能幫孩子提高社交力嗎?

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如果母親從孩子5歲起就進行情緒自我控制訓練,那麼2-5年之後,會很大地提高孩子社交的能力。

我的學霸兒子在美國要上社交補習課,中國孩子被戳到真正軟肋

2 有“權威”但不“專制”

針對西方和中國兒童的研究顯示,如果父母採用專制的方式教育孩子,那麼孩子在長大以後,更容易受到同齡人的排斥。

而所謂“專制教育”,是指對孩子缺乏關心和愛,常常用強權壓迫進行控制的教育方法。專制的父母不願意和孩子進行理性的討論,只想利用懲罰來控制孩子。

相反的,“權威養育法”中,父母通過“設定界限”和“提出要求”來管理孩子。權威型父母用“關心和愛”與自己的孩子形成連接,他們給孩子設定界限和提出要求的時候會做出合理的解釋,告訴孩子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舉個例子,同樣都是“禁止孩子9點以後出門玩耍”。

  • 專制的父母會說:“我怎麼說你就怎麼做!你要是出去,我就打斷你的腿!”
  • 而權威型的父母會說:“9點以後是睡覺時間,不好好睡覺會影響你的大腦發育,而且太晚出門也不安全哦……你要是喜歡出去,明天早晨我們可以一起出去玩,好嗎?”

研究發現,在“強權管教法”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很難發展出內化的是非觀念。而經常受到嚴厲懲罰的孩子更容易發展出敵意和攻擊性。

與之相反的,權威型父母養育出來的孩子攻擊性更小,更加自信,更能控制自己,也更容易被同齡人所喜愛。


3 “積極傾聽”的能力

我們在社交場合經常遇到一些喜歡侃侃而談的人,他們的表達能力很強,但奇怪的是,他們卻不一定受到大家的喜愛。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缺少“積極傾聽”的能力。

他們只做“輸出信息,強迫別人接受”的人,卻從來不願意設身處地聽聽別人的想法。

就好像我兒子小時候,說話完全不照顧聽眾的反應,他喜歡計算機編程,就以為全世界的孩子都喜歡編程。所以無論誰對他說什麼話,他都像沒有聽見似的,然後找個機會就反問人家:“你知道c語言是什麼嗎?”難怪班上同學看見他就望風而逃,實在太無聊了嘛!

所以,在社交培訓班裡,老師就專門教給他,在別人說話的時候,不僅要耐心傾聽,還應該同時用“語言”以及“非語言信號”向聽眾傳達“我在傾聽”的信號——

其中,非語言信號包括:微笑、目光接觸、點頭、肢體動作(身體前傾或者一手托腮)、模仿講話者的微表情(比如隨著講話的內容微笑、皺眉等等),以及在認真談話的時候不要頻頻看錶和目光遊離等等。

語言信號包括:記住關鍵詞、提問、反饋、澄清疑惑,以及簡要總結對方的談話內容等等。

研究表明:不受歡迎的孩子在接受“積極傾聽”(active listening)訓練後,會大大改善與同齡人的關係。

在《孩子們的交友訓練》一書中,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專家Frankel和Myatt為交友困難的學生們制定了一個正式計劃。其中一個方面就涉及到“交流訓練”。

書中要求傳授給孩子們的技巧包括:

  • 開始和新認識的朋友交流的時候,你應該和他們交流你“喜歡什麼”以及“不喜歡什麼”的信息;
  • 不要成為聊天狂,當你在聊天的時候,只去回答他的問題。之後,給你的朋友說話的機會,向他提出問題。
  • 也不要成為一個“記者”。不要僅僅是在提問,要適當向新朋友提供一些關於你的信息。

Frankel 和Myatt還建議孩子通過相互打電話來練習交流技巧。

我的學霸兒子在美國要上社交補習課,中國孩子被戳到真正軟肋

4 避免參加競爭激烈的遊戲

中國孩子從小到大都身處競爭激烈的環境當中,從無所不在的考試排名,到各種學科競賽。

很多父母都相信:如果不讓孩子從小就學會在競爭裡力爭上游,那麼他們就會很快被同齡人淘汰。

然而我們都忘記了一件事情——人類天生就是群居動物,我們既沒有獅子老虎的尖牙利齒,也沒有羚羊野馬的奔跑速度。我們之所以能在生物競爭中勝出,依靠的根本不是個體間的小競爭,而是群體間的大合作。

一個缺少社交能力的孩子,無論個體如何優秀,在未來的職場上,都將難以獲得長遠發展,甚至無法立足。

所以,在學會“小競爭”之前,我們應該先讓孩子學會“大合作”。畢竟,在社會上得到朋友的認可和喜愛,在職場上獲得同事和上級的鼎力支持,遠比得幾個第一名更重要。

對有社交困難的孩子,專家建議,應該避免讓他們去參加競爭激烈的遊戲,或把他們置於容易引發衝突或者阻礙合作的情景中。

一項研究曾經比較過四年級男孩在競爭遊戲和合作遊戲中的不同表現——在合作性的遊戲中,不受歡迎的男孩破壞性更小,行為更成熟;受歡迎的男孩則表現出了更多的寬容。

根據這樣的發現,專家建議家長引導孩子遠離競爭型的遊戲,直到他們發展出更好的社會技能之後再開始引導健康的競爭。

組織孩子一起玩耍的時候,專家建議家長把下面這幾類玩具收起來:

a、破壞社交互動和鼓勵相互攻擊的玩具,比如,把玩具武器收起來;

b、單人遊戲,比如電子遊戲和iPad;

c、孩子特別喜歡,不願意和他人分享的玩具。

5 社交建議

給孩子列舉一些特定的場景。

如果你看見一些孩子在玩,而你想加入他們,你應該怎麼做?

研究發現,能夠為孩子提供最好的社交建議的父母,能夠培養出社交能力最強的孩子。

這些社交建議包括:

  • 在你接近其他人的時候,看看這些孩子正在做什麼。然後想一想你自己需要做什麼才能融入他們。
  • 用合適的“角色”加入他們的遊戲。比如,如果他們在“開餐廳”,你可以假裝是一個新顧客。
  • 不要干擾和挑剔別人,不要試圖改換人家正在進行的遊戲。
  • 如果其他孩子不願意你加入,不要強迫他們接受你。後退,找點其他的事情來做。
"

【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孩子,遇見你,是我人生重來的唯一機會】

兒子在美國讀了五年小學(含預備班),五年裡,幾乎年年都被老師選送去一個特殊的培訓班去“補課”。

別誤會,他不是因為成績不好才去補,和許多在美國的華人孩子一樣,兒子的成績特別好,無論是閱讀寫作還是數學,在州統考裡都能名列前茅。

可是,每次家長會,兒子的美國老師們都會單獨找我一對一聊天。

美國老師(1年級):

(反覆強調了差不多10分鐘)你家孩子和別人說話,不看對方的眼睛,這可不是好習慣……

美國老師(2年級):

你兒子有點不會交朋友,一群小朋友聊天,他會忍不住自說自話,說一些別人聽不懂的內容,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美國老師(3年級):

你兒子控制情緒的能力不好,容易衝動和發脾氣。

作為一箇中國媽媽,我一開始真沒把老師的話太當回事兒。不就是情商低麼?情商低有問題麼?不是說智商高的人根本就不需要情商麼?

我還記得自己小時候,班裡誰的成績最好,誰就是老師最喜歡的孩子。

所以好幾次,我都忍不住向老師討表揚,我故意問:“那麼,我家孩子成績怎麼樣?”

不同的老師說出來的話幾乎如出一轍:“學術表現完全沒有問題,但學術表現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學術一樣重要,他們到學校來,最重要的任務不僅是學習知識,還要學習社交啊!”

我的學霸兒子在美國要上社交補習課,中國孩子被戳到真正軟肋


美國人為啥這麼重視社交能力?

美國孩子的社交力之強,其實是美式教育這些年來給我震動最大的一個地方。

之前寫過,有一次,我帶兒子在兒童博物館裡用積木搭拱橋。這時候,一個三四歲大的小朋友跑過來搶走了一塊積木,兒子當時就愣住了,不知道應該怎麼做。

就在這時,另一個看上去和他差不多大小的美國男孩自告奮勇跑上來,不僅批評了搶人積木的孩子,把積木還給了我兒子,還只用三言兩語就說服小朋友給我兒子當起了小助手……有意思的是,當我兒子邀請美國男孩一起搭橋的時候,他卻搭了個亂七八糟。

我當時就在想:論智商,美國男孩肯定不是我兒子的對手,但如果“搭積木小隊”要選一個隊長,他卻無疑是最好的管理人才。

另外有一次,我接兒子放學,兒子的好朋友大大方方地跑過來對我說:“阿姨,我能和您家Eric約一個playdate(小朋友一起玩的聚會)嗎?”

還沒等我反應過來,他接著又說:“我是一個好孩子,我喜歡拼裝機器人。這是我媽媽的電話號碼。您可以打電話和她詳細聊聊。您會發現,她是一個非常nice非常可愛的人,會做小餅乾。我相信在我和Eric一起玩的時候,我媽媽會和你成為好朋友。如果Eric去我家玩的話,我們一定會照顧好他;如果您允許我們去您家,我保證我們不會把您家搞成地震現場的……”

後來,我真的和兒子的美國同學的媽媽成為了好朋友 。

一個不到10歲的小屁孩,不僅能夠有條有理地給自己安排playdate,還能幫家長找到好朋友,這神一樣的社交能力,真讓我佩服之至。

與此相反,社交技能卻一直是中國孩子的弱項之一。

我的學霸兒子在美國要上社交補習課,中國孩子被戳到真正軟肋

工作原因,小編經常會和知名美國學校的老師打交道。提起來自中國的小留學生,這些美國學校的老師都會說到一個通病——學習能力不錯,但社交能力不行。

有些孩子和寄宿家庭關係冷淡,又不知如何解決,只能天天打電話回家訴苦;有些孩子把自己關在宿舍裡,很少和同學交流,一心只讀聖賢書……

有數據顯示,2017年,存在社交問題的留學生在中國留學生中佔比達到了38.3%。

社交能力不足,除了影響學業,其實還會影響職業發展

在美國硅谷,我經常能聽到中國工程師們這樣抱怨:

“我幹一天就能完成的活兒,美國人要幹三天……然後他們還喜歡有事沒事就向老闆邀功——今天說我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是怎麼解決的啦,明天問老闆你覺得我還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啦,後天再炫耀一下自己的偉大成果啦……然後老闆就會覺得,哇你的事情好重要啊,你的水平真高啊,你對事業真是盡心盡力啊!所以最後,默默幹活的都是我們,升職加薪的都是他們。”

你看,光論技術水平這樣的硬實力,中國人毫不比老美差,可若論起“交流表達”、“社交水平”這樣的軟實力,我們對老美,真還是不服不行。

美國心理學家發現,社交技能是兒童和青少年發展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因為它能夠預測孩子未來是否成功。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和杜克大學的研究發現,在社交技能測試中得分較高的孩子,從大學畢業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四倍

此外,社交技能也與工作成功,人格獨立和情緒健康有關。具有完善的社交能力的人通常表現出良好的觀察能力,出色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在社交場合做出恰當反應的能力。

而社交技能不好的人,可能會因為在學校或社會上得不到認可和歡迎,產生厭學、逃避交際等問題,有些人還會因此罹患嚴重的心理問題。

我的學霸兒子在美國要上社交補習課,中國孩子被戳到真正軟肋


美國學校用哪些“神技”

把兒子變成了社交小達人?

那麼,美國學校又是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技能的呢?

拿我兒子來舉例——

一年級,學校心理學老師經過測試,認為我兒子對部分微表情(比如“快樂”和“驚喜”,“沮喪”和“傷心”)區分不清,就專門在社交課中傳授他區分“微表情”的方法

訓練的方法其實很簡單:

① 給孩子看不同的微表情圖卡,告訴他不同表情分別代表怎麼樣的想法和心情;

② 表情配對,提供不同的故事情節,讓孩子把不同“表情”和不同的情節匹配起來;

③ 情景模擬。讓孩子在不同的情景設置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引導他們發現和討論自己當時的心情,並分析同伴的表情和想法。

除了面部表情,老師還會專門講解不同的“肢體語言”代表了聽眾的哪些情緒,比如“雙臂交叉”代表“心理上的疏遠和防禦”,“眼神遊離”代表“對你說話的內容不感興趣”等等……

經過這樣的訓練,兒子的同理心有了很大的進步。比如,從前他看到小朋友摔跤受傷會不為所動。可慢慢地,再看到別人受傷或者傷心難過,他就懂得上前去關心和安慰了。

二年級,兒子在社交課上學習了怎麼和別人聊天和搭訕,以及如何融入群體。訓練的方法也很有趣,就是分步驟教孩子怎樣加入遊戲,參加討論,學習做一個善意的傾聽者,和表達自己意見的技巧等等。

三年級,學習情緒控制,以及預防和反抗“霸凌”。

上完這個課以後,我感覺最大的改變,就是兒子懂得如何處理與我的關係了。

比如,從前他如果受了我的批評,很多時候會馬上崩潰地嚎啕大哭,亂髮脾氣。

現在他儘管憋得滿臉通紅,卻會對我說:

“媽媽,我需要5分鐘冷靜一下可以嗎?你也需要冷靜一下。我們5分鐘以後再討論這個問題。”

或者,“OK,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會盡量尊重你的意見,但是希望你也聽聽我的想法……”

我的學霸兒子在美國要上社交補習課,中國孩子被戳到真正軟肋


這7條建議

幫你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數十年的科學研究表明,在培養孩子社交技能的方面,父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社交技能是可以通過練習來獲得的,其中特別需要著重培養的能力包括——

  • 語言表達的能力;
  • 人際交往能力;
  • 情緒自我控制的能力。

具體來說,父母究竟應該怎樣做呢?

1 不要畏懼談論感情

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就畏懼直面自己的內心,不願意談論自己的感情。

我們對喜歡的東西羞於說“愛”,對內心的負面情緒更恥於表達。

但是美國學校的社交課,第一步就是鼓勵大家把內心的情緒用語言描述出來。比如一個孩子心裡感到憤怒,他可能是“孤獨”,可能是“嫉妒”,也可能只是“餓了”。

只有明白自己內心的情緒究竟來自什麼地方,才能解開心裡的疙瘩,也才能學會換位思考,為別人著想。

每個人都有負面情緒和自私的衝動,瞭解了負面情緒的“病根”,我們才能擁有力量,對症下藥,控制住這樣的衝動。

研究表明,當父母用充滿同理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來和孩子談論他們的感情的時候,孩子的情緒自控能力就能更強。

比如,我們家的老三剛剛出生的時候,作為老二的女兒沒事總愛發脾氣,她踢櫃子砸牆,和大人頂嘴,說髒話,還總去諷刺弟弟,今天說他“大笨蛋”,明天說他“太髒了”、“沒有用”……分分鐘從以前可愛的小公主,變成人厭鬼棄的大魔頭。

後來我引導她把自己真正的情緒描述出來,她想了很久,說了一個詞:“我嫉妒!”

女兒說:“你天天抱著弟弟,我感到特別嫉妒。只要你多來抱我,我其實還是挺喜歡他的。”

至於我家老大,他早就知道和朋友出去玩耍之前一定要給自己帶夠點心。他說:“我餓了就容易心情不好,心情不好就容易和別人吵架。”

如果朋友懟了他呢?他就會請人家吃點點心,然後問問那個孩子:“你是不是餓了才那麼生氣的啊?”(沒錯,這個就是“共情”的至高境界了)。

所以如今,兒子在學校的朋友多得很,當然他飯卡/點心卡里的錢是越來越少了。

除了“用語言描述自己的情緒”,情緒控制訓練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著名的“生氣的時候深呼吸”法,“從1數到10”法,再比如“告訴對方自己需要冷靜5分鐘再來討論”法……全都十分簡單有效。

情緒控制訓練真的能幫孩子提高社交力嗎?

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如果母親從孩子5歲起就進行情緒自我控制訓練,那麼2-5年之後,會很大地提高孩子社交的能力。

我的學霸兒子在美國要上社交補習課,中國孩子被戳到真正軟肋

2 有“權威”但不“專制”

針對西方和中國兒童的研究顯示,如果父母採用專制的方式教育孩子,那麼孩子在長大以後,更容易受到同齡人的排斥。

而所謂“專制教育”,是指對孩子缺乏關心和愛,常常用強權壓迫進行控制的教育方法。專制的父母不願意和孩子進行理性的討論,只想利用懲罰來控制孩子。

相反的,“權威養育法”中,父母通過“設定界限”和“提出要求”來管理孩子。權威型父母用“關心和愛”與自己的孩子形成連接,他們給孩子設定界限和提出要求的時候會做出合理的解釋,告訴孩子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舉個例子,同樣都是“禁止孩子9點以後出門玩耍”。

  • 專制的父母會說:“我怎麼說你就怎麼做!你要是出去,我就打斷你的腿!”
  • 而權威型的父母會說:“9點以後是睡覺時間,不好好睡覺會影響你的大腦發育,而且太晚出門也不安全哦……你要是喜歡出去,明天早晨我們可以一起出去玩,好嗎?”

研究發現,在“強權管教法”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很難發展出內化的是非觀念。而經常受到嚴厲懲罰的孩子更容易發展出敵意和攻擊性。

與之相反的,權威型父母養育出來的孩子攻擊性更小,更加自信,更能控制自己,也更容易被同齡人所喜愛。


3 “積極傾聽”的能力

我們在社交場合經常遇到一些喜歡侃侃而談的人,他們的表達能力很強,但奇怪的是,他們卻不一定受到大家的喜愛。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缺少“積極傾聽”的能力。

他們只做“輸出信息,強迫別人接受”的人,卻從來不願意設身處地聽聽別人的想法。

就好像我兒子小時候,說話完全不照顧聽眾的反應,他喜歡計算機編程,就以為全世界的孩子都喜歡編程。所以無論誰對他說什麼話,他都像沒有聽見似的,然後找個機會就反問人家:“你知道c語言是什麼嗎?”難怪班上同學看見他就望風而逃,實在太無聊了嘛!

所以,在社交培訓班裡,老師就專門教給他,在別人說話的時候,不僅要耐心傾聽,還應該同時用“語言”以及“非語言信號”向聽眾傳達“我在傾聽”的信號——

其中,非語言信號包括:微笑、目光接觸、點頭、肢體動作(身體前傾或者一手托腮)、模仿講話者的微表情(比如隨著講話的內容微笑、皺眉等等),以及在認真談話的時候不要頻頻看錶和目光遊離等等。

語言信號包括:記住關鍵詞、提問、反饋、澄清疑惑,以及簡要總結對方的談話內容等等。

研究表明:不受歡迎的孩子在接受“積極傾聽”(active listening)訓練後,會大大改善與同齡人的關係。

在《孩子們的交友訓練》一書中,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專家Frankel和Myatt為交友困難的學生們制定了一個正式計劃。其中一個方面就涉及到“交流訓練”。

書中要求傳授給孩子們的技巧包括:

  • 開始和新認識的朋友交流的時候,你應該和他們交流你“喜歡什麼”以及“不喜歡什麼”的信息;
  • 不要成為聊天狂,當你在聊天的時候,只去回答他的問題。之後,給你的朋友說話的機會,向他提出問題。
  • 也不要成為一個“記者”。不要僅僅是在提問,要適當向新朋友提供一些關於你的信息。

Frankel 和Myatt還建議孩子通過相互打電話來練習交流技巧。

我的學霸兒子在美國要上社交補習課,中國孩子被戳到真正軟肋

4 避免參加競爭激烈的遊戲

中國孩子從小到大都身處競爭激烈的環境當中,從無所不在的考試排名,到各種學科競賽。

很多父母都相信:如果不讓孩子從小就學會在競爭裡力爭上游,那麼他們就會很快被同齡人淘汰。

然而我們都忘記了一件事情——人類天生就是群居動物,我們既沒有獅子老虎的尖牙利齒,也沒有羚羊野馬的奔跑速度。我們之所以能在生物競爭中勝出,依靠的根本不是個體間的小競爭,而是群體間的大合作。

一個缺少社交能力的孩子,無論個體如何優秀,在未來的職場上,都將難以獲得長遠發展,甚至無法立足。

所以,在學會“小競爭”之前,我們應該先讓孩子學會“大合作”。畢竟,在社會上得到朋友的認可和喜愛,在職場上獲得同事和上級的鼎力支持,遠比得幾個第一名更重要。

對有社交困難的孩子,專家建議,應該避免讓他們去參加競爭激烈的遊戲,或把他們置於容易引發衝突或者阻礙合作的情景中。

一項研究曾經比較過四年級男孩在競爭遊戲和合作遊戲中的不同表現——在合作性的遊戲中,不受歡迎的男孩破壞性更小,行為更成熟;受歡迎的男孩則表現出了更多的寬容。

根據這樣的發現,專家建議家長引導孩子遠離競爭型的遊戲,直到他們發展出更好的社會技能之後再開始引導健康的競爭。

組織孩子一起玩耍的時候,專家建議家長把下面這幾類玩具收起來:

a、破壞社交互動和鼓勵相互攻擊的玩具,比如,把玩具武器收起來;

b、單人遊戲,比如電子遊戲和iPad;

c、孩子特別喜歡,不願意和他人分享的玩具。

5 社交建議

給孩子列舉一些特定的場景。

如果你看見一些孩子在玩,而你想加入他們,你應該怎麼做?

研究發現,能夠為孩子提供最好的社交建議的父母,能夠培養出社交能力最強的孩子。

這些社交建議包括:

  • 在你接近其他人的時候,看看這些孩子正在做什麼。然後想一想你自己需要做什麼才能融入他們。
  • 用合適的“角色”加入他們的遊戲。比如,如果他們在“開餐廳”,你可以假裝是一個新顧客。
  • 不要干擾和挑剔別人,不要試圖改換人家正在進行的遊戲。
  • 如果其他孩子不願意你加入,不要強迫他們接受你。後退,找點其他的事情來做。
我的學霸兒子在美國要上社交補習課,中國孩子被戳到真正軟肋


6 選擇朋友

我的一位朋友曾經很傷神,她對我說:“我女兒班上有個小孩特別霸道,喜歡打人推人,經常欺負我女兒,但是又說自己才是我女兒唯一的好朋友,不讓她和其他孩子交朋友……”

朋友想給女兒換班級,可又聽其他家長說:“養孩子不要那麼嬌氣,小孩就是應該從小就學會和各種人打交道的。遇到困難就躲開,對孩子成長不好。”

沒錯,我們每個人最終都要學會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但是在“免疫力”最低,最脆弱和最無法分辨是非的童年期和少年期,孩子們需要和好孩子在一起。

基於各種文化背景的研究都表明:當父母適當監督孩子的社交活動的時候,孩子的表現會更好。

這種監督並不是說要時刻盤旋在孩子的上空或者是中途打斷孩子和朋友的交往。而是說父母應該監督孩子在什麼地方玩耍,並且幫助孩子選擇他們的朋友。

一項調查發現,如果一個孩子擁有攻擊性比較強的朋友,那麼他發生行為問題的概率更高。

而具有行為問題的孩子,更容易被其他正常的同齡人拒絕,從而產生社交問題。

朋友最終堅持給女兒調換了班級,遠離了小霸王之後,她女兒自信多了,情緒越來越穩定,朋友也越來越多。


7 給機會自己解決社交問題

小嬰兒需要時刻被監護,但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家長需要學會逐漸後退。時刻“盤旋在孩子上空”的家長等於剝奪了孩子發展社交能力的機會。

但要當心霸凌。我們雖然說要讓孩子們自己解決問題,但其中的一個例外是霸凌。霸凌是童年中很不健康的一個部分。一旦發現自己的孩子被霸凌,成年人應該予以干涉。

【粉絲小福利:想知道您家孩子的天賦究竟是什麼,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在對話框輸入“測試”,答案就在那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