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嫁給“媽寶男”就夠可怕了,其實更可怕的是你在創造媽寶男

你認為嫁給“媽寶男”就夠可怕了,其實更可怕的是你在創造媽寶男

網上流傳這麼一個相親的故事:

相親男問女孩:“你是做什麼工作的?”

女孩回答:“銷售。”

相親男面露不悅,說:“結婚後能換工作嗎?我媽說,幹銷售的都能喝,還不顧家。”臨走前,相親男說:“下次見面看場電影吧。”

女孩客氣的回答:“不用了吧,咱倆都一把年紀,別在不合適的人身上浪費時間了。”

誰知,相親男叫住她,說:“別啊,你這樣我回家沒法交代。”

女孩深呼吸,說:“相親失敗,我可沒辦法替你負責。”

“我媽說,不管成不成,多接觸幾次再說。”相親男焦急地說。

“回家告訴你媽,我是做銷售的,配不上給她當媳婦。”說完,女孩轉身離開。

這是“媽寶男”故事裡的一個普通故事,因為這個“新物種”的奇葩故事沒有之最,只有更葩的。

在一場場吐槽與”媽寶男“戀愛的故事裡,有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女人們恨“媽寶男”恨的咬牙切齒,可是為何她們卻又熱衷於培養“媽寶男”呢?

01|康爸說

媽寶男最初的樣子

一天帶著兒子在樓下的小公園玩。

他和幾個小男孩在樹坑裡玩土,這時一個小男孩剛加入,他的媽媽,便立刻制止。

你認為嫁給“媽寶男”就夠可怕了,其實更可怕的是你在創造媽寶男

“寶寶,不能玩土,土裡邊有很多的細菌。”

“寶寶,不能跑,太危險了,要慢慢走。”

“寶寶,你離我太遠了,已經超過10米的範圍了。”

孩子們玩了一會土,看到不遠處的草坪有兩個小孩,於是也都跑過去加入。

玩了不到五分鐘,就看見這位媽媽,拿著著手機,給在草坪上的所有小男孩上著”不正確的生物課“,儼然一副大學教授的樣子。

“你們看,草叢上會長這種蟲子,這種蟲子會爬到你們的身上咬你們的皮膚,所以你們不能到草坪上玩。”

就這樣,男孩們原本歡快的遊戲,因為所謂“可怕的蟲子”結束了。

回家的路上兒子問我:“爸爸,我以後還能到草坪上踢球嗎?”

“當然可以!”

“可是剛才那位阿姨說,草上有蟲子會咬人的,小朋友不能到草坪上玩。”

當這樣的媽媽出現在我們的身邊時,你再反觀她們的孩子,一定是弱弱的,沒有玩伴的,事事都要徵求媽媽同意的。

這或許就是“媽寶男”最初的樣子。

他並非長大後那樣的“可憎”,而是讓人心疼的“可憐”。他們沒有歡樂,沒有接觸自然的機會,更沒有自己選擇的餘地。

處處被媽媽控制,事事需要經過媽媽的同意,慢慢的他便再無自己的主見,那句“我媽說”就成為他的口頭禪和必須的行為準則。

02|康爸說

別讓母子聯盟摧毀你的家庭

抖音上有這麼一條關於寶寶的短視頻,特別火,而且模仿拍攝的家庭特別多:

寶寶: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別人的事情幫著做;

媽媽的事情搶著做;

爸爸的事情不要做。

這可能是很多家庭的寫照,媽媽和孩子成為家庭的聯盟,爸爸則是被孤立的。

有一份調查顯示,這樣的家庭至少佔30%。

十月懷胎和寶寶出生後媽媽們的付出,這是任何一個爸爸,哪怕是全職爸爸都無法完全體會的。

所以媽媽們往往對寶寶付出的愛和關心要比父親們多的多。

但是這並不能成為將孩子據為己有的理由,也不能成為組成聯盟的依據。

你認為嫁給“媽寶男”就夠可怕了,其實更可怕的是你在創造媽寶男

很多人都會把“媽寶男”養成的主要原因歸於“喪偶式”育兒。其實康爸認為這是片面。

作為農村出生的80後,身邊的那些缺少父親陪伴長大的孩子們往往成為“媽寶男”的卻並不多見。

農村放養式的育兒法、農村女性繁重的農業生產勞動和農村鄰里關係的融洽互動,使她們對於孩子的佔有慾或是關注度更低。

所以說,把”媽寶男“養成的主因歸咎於畸形的“戀兒”,甚至是母性“變態的性心理”是缺少說服力的,至少是不嚴謹的。

03|康爸說

家裡不需要強勢

你認為嫁給“媽寶男”就夠可怕了,其實更可怕的是你在創造媽寶男

前段時間播出的電視劇《都挺好》可謂再一次把“媽寶男”這個問題點火。

也再一次讓身為父母的我們從新思考“媽寶男”產生的最根本的原因。

心理諮詢師陳萌認為:

“孩子的問題就是家庭的問題。一個強勢的、事事為兒子包辦代替的媽媽,才是‘媽寶男’產生的根源。

當我們去觀察或是走訪"媽寶男“家庭,其實很多的家庭並不是爸爸不參與教育,而是像電視劇一樣家裡有一個強勢的媽媽。

一個男性朋友這樣敘述他的帶娃經歷:

前幾天,他帶著兒子在外邊玩了一圈回家,結果回家後被老婆狠狠的數落了一頓。

他說我只帶孩子出去玩了一個多小時,結果被老婆列數了多條”罪狀“。

第一,柳絮季節,沒有給孩子戴口罩。

第二,沒有看PM2.5,當天為中度汙染,根本就不應該帶著孩子出去玩。

第三,孩子怎麼能玩土呢,全都是細菌。

第四,孩子玩的太野了,跑的全身是汗。

他說他無法理解老婆的這些批評,但是他也無法為自己辯解。因為每一次解釋都是一場家庭大戰的開始。因此,不解釋和逃避成了他唯一 能做的。

於是乎,他現在對獨自帶娃這件事頗有牴觸。

他說帶不帶都是錯,還不如不帶,雖然也是數落,但是至少還落個清閒。

這種媽媽,並非是那種不能夠從伴侶身上尋求到情感滿足,把這種情感需求用於自己孩子身上的。

而是喜歡掌控他的老公和孩子。

她們有一些共同點:獨立、強勢、控制慾極強、受教育程度偏高,固執。

就是因為她們的這種性格,她們成為了家庭的主宰,家裡一切都要“為我獨尊”,把老公、孩子治理的服服帖帖。

直到有一天,有另外一個女人介入,試圖打破這種關係時,往往悲劇就此開始了。

04|康爸說

他不是你的附屬品

心理諮詢師陳萌指出:

現在,‘媽寶’教育很普遍,我們在諮詢中遇到很多案例,但更重要的是,很多媽媽並不自知。

那麼如何才能不再讓我們的孩子,成為我們討厭的“媽寶男”呢?

平等的家庭關係。

平等的家庭關係,首先應該是夫妻關係之間的平等。

平等的婚姻,男女雙方是對視的關係,相視而笑,直視對方的好與不好,共同面對未來的風風雨雨。

我們在育兒觀念上甚至可以有差異和矛盾,而這種差異和矛盾正是孩子需要父母雙方陪伴的基礎。

我們的孩子不需要兩個一樣的媽媽,同樣也不需要兩個一樣的爸爸。

給孩子空間和選擇的權力

我們選擇做父母的意義不在於有人繼承我們的生命、性格、財富和我們的期待,而在於他們有屬於他們的人生。

給孩子更多的空間和選擇的權力,這樣他才能真正的成長。這種成長不是教育或是既有觀念的灌輸,而是需要他們自己去摸索、探究、思考和總結。

繁衍的重要意義不是複製粘貼,而是創造更多的不同。

放手和牽手同樣重要

從孩子學步起,我們做父母的需要牽著孩子的手,慢慢引導他們往前走,但是如果你的手不鬆開,孩子可能永遠學不會走路。

只有放開他的手,他才能完全依靠自己的雙腿,直到摔倒了,起來,然後再走,就懂得如何躲避障礙和坎坷。

作為父母不論我們多麼愛我們的孩子,多麼的不捨,但是我們終歸有一天我們會離開他們。

所以不如早點放手,讓他們學會成長、學會生存、學會成為他們自己。

他們的人生也只屬於他們自己,沒有人能陪伴他們一生,走到最後只有他們自己。

END

作者:康爸—聰子,二寶奶爸、以愛和文字為名,陪寶寶一路成長。不一定對,但或許能給你一點思考!

本文為原創文章,未經作者允許,請勿轉載!

文章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你認為嫁給“媽寶男”就夠可怕了,其實更可怕的是你在創造媽寶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