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大腦不是硬盤|知道嗎?家長這樣培養孩子不是在愛他'

"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恐怕是每位做父母最強烈的心願。也正是這種強烈心願驅使,父母都從孩子的幼兒時期就不惜一切代價,不客觀的考慮孩子的年齡特徵和規律,強化各種教育和培訓,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從小加強孩子的培養本身沒錯,但是,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大家都忽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違背了一個人的成長規律。

"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恐怕是每位做父母最強烈的心願。也正是這種強烈心願驅使,父母都從孩子的幼兒時期就不惜一切代價,不客觀的考慮孩子的年齡特徵和規律,強化各種教育和培訓,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從小加強孩子的培養本身沒錯,但是,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大家都忽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違背了一個人的成長規律。

孩子的大腦不是硬盤|知道嗎?家長這樣培養孩子不是在愛他

拔苗助長這個故事相信每位父母都不陌生,世間的萬事萬物也包括人類,都有其自然生長規律。不按或違背規律,都將事倍功半或適得其反。

教育專家王芳曾經指出,孩子的成長是有規律的,3歲是直覺思維期,5歲才有形象思維,6歲才開始出現邏輯思維的萌芽,8-12歲是記憶力最好的時期。

讓充滿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孩子去死記硬背漢字,他雖然不理解,但也能做到,但帶來的後果是:想象力的空間被固化的知識填滿了。

有研究表明,在學前班認識較多漢字的孩子,一年級的語文會領先其它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級,水平就與其它孩子持平了。

我哥的孫子在市裡的一傢俬立幼兒園上學,老師們從小班開始教孩子認數字、寫數字,中班開始學拼音寫字,孩子字寫得歪歪扭扭不說,孩子每次寫字也特別的吃力。由於孩子小,沒有很好的掌握書寫基礎,等上了小學,他比完全沒有書寫基礎的孩子,學習和適應得更慢。

"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恐怕是每位做父母最強烈的心願。也正是這種強烈心願驅使,父母都從孩子的幼兒時期就不惜一切代價,不客觀的考慮孩子的年齡特徵和規律,強化各種教育和培訓,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從小加強孩子的培養本身沒錯,但是,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大家都忽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違背了一個人的成長規律。

孩子的大腦不是硬盤|知道嗎?家長這樣培養孩子不是在愛他

拔苗助長這個故事相信每位父母都不陌生,世間的萬事萬物也包括人類,都有其自然生長規律。不按或違背規律,都將事倍功半或適得其反。

教育專家王芳曾經指出,孩子的成長是有規律的,3歲是直覺思維期,5歲才有形象思維,6歲才開始出現邏輯思維的萌芽,8-12歲是記憶力最好的時期。

讓充滿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孩子去死記硬背漢字,他雖然不理解,但也能做到,但帶來的後果是:想象力的空間被固化的知識填滿了。

有研究表明,在學前班認識較多漢字的孩子,一年級的語文會領先其它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級,水平就與其它孩子持平了。

我哥的孫子在市裡的一傢俬立幼兒園上學,老師們從小班開始教孩子認數字、寫數字,中班開始學拼音寫字,孩子字寫得歪歪扭扭不說,孩子每次寫字也特別的吃力。由於孩子小,沒有很好的掌握書寫基礎,等上了小學,他比完全沒有書寫基礎的孩子,學習和適應得更慢。

孩子的大腦不是硬盤|知道嗎?家長這樣培養孩子不是在愛他

其實幼兒園小班的孩子,手指精細化發育還達不到寫字的要求,很多孩子都是很勉強,他們不得不用很大的手部力量去完成,不知不覺養成了錯誤的書寫習慣。可等上了小學,孩子就得用大量的時間先糾正之前的錯誤習慣。

把已基本固化的東西去掉,再去重新學習,既費時又費力,假如知道一開始的方向就是錯的,停下來就是進步!

別錯把孩子的大腦當硬盤

我們都常常把人生比做是是一場馬拉松,而馬拉松比賽的是一個人的體質和耐力,它不需要搶跑,哪來的輸在起跑線上之說。所以,我們的這個認知是錯誤的。

"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恐怕是每位做父母最強烈的心願。也正是這種強烈心願驅使,父母都從孩子的幼兒時期就不惜一切代價,不客觀的考慮孩子的年齡特徵和規律,強化各種教育和培訓,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從小加強孩子的培養本身沒錯,但是,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大家都忽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違背了一個人的成長規律。

孩子的大腦不是硬盤|知道嗎?家長這樣培養孩子不是在愛他

拔苗助長這個故事相信每位父母都不陌生,世間的萬事萬物也包括人類,都有其自然生長規律。不按或違背規律,都將事倍功半或適得其反。

教育專家王芳曾經指出,孩子的成長是有規律的,3歲是直覺思維期,5歲才有形象思維,6歲才開始出現邏輯思維的萌芽,8-12歲是記憶力最好的時期。

讓充滿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孩子去死記硬背漢字,他雖然不理解,但也能做到,但帶來的後果是:想象力的空間被固化的知識填滿了。

有研究表明,在學前班認識較多漢字的孩子,一年級的語文會領先其它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級,水平就與其它孩子持平了。

我哥的孫子在市裡的一傢俬立幼兒園上學,老師們從小班開始教孩子認數字、寫數字,中班開始學拼音寫字,孩子字寫得歪歪扭扭不說,孩子每次寫字也特別的吃力。由於孩子小,沒有很好的掌握書寫基礎,等上了小學,他比完全沒有書寫基礎的孩子,學習和適應得更慢。

孩子的大腦不是硬盤|知道嗎?家長這樣培養孩子不是在愛他

其實幼兒園小班的孩子,手指精細化發育還達不到寫字的要求,很多孩子都是很勉強,他們不得不用很大的手部力量去完成,不知不覺養成了錯誤的書寫習慣。可等上了小學,孩子就得用大量的時間先糾正之前的錯誤習慣。

把已基本固化的東西去掉,再去重新學習,既費時又費力,假如知道一開始的方向就是錯的,停下來就是進步!

別錯把孩子的大腦當硬盤

我們都常常把人生比做是是一場馬拉松,而馬拉松比賽的是一個人的體質和耐力,它不需要搶跑,哪來的輸在起跑線上之說。所以,我們的這個認知是錯誤的。

孩子的大腦不是硬盤|知道嗎?家長這樣培養孩子不是在愛他

學者楊佩昌曾經撰文《德國憲法禁止學前教育,別把孩子大腦當硬盤》。

他說,歐洲許多國家都有相似立法,德國甚至把這一條寫進基本法裡,禁止家長在幼兒園的教學之外給孩子補課。"讓孩子一開始就進入快跑通道,非常不人道。"
幼兒園不學專業知識,而是教一些基本的道德倫理,學會與人相處,重要的任務是玩得開心;
小學也只是學一些非常簡單的知識(相對於中國小學而言);
到了中學才開始進入跑步通道,但依然還是慢跑。由於德國沒有統一的高考,所以學生壓力並不太大。
只有到了大學,真正成年了,才開始進入快跑通道。到了這個時候,終於有了競爭,也才顯示出每個人之間的差異。
"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恐怕是每位做父母最強烈的心願。也正是這種強烈心願驅使,父母都從孩子的幼兒時期就不惜一切代價,不客觀的考慮孩子的年齡特徵和規律,強化各種教育和培訓,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從小加強孩子的培養本身沒錯,但是,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大家都忽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違背了一個人的成長規律。

孩子的大腦不是硬盤|知道嗎?家長這樣培養孩子不是在愛他

拔苗助長這個故事相信每位父母都不陌生,世間的萬事萬物也包括人類,都有其自然生長規律。不按或違背規律,都將事倍功半或適得其反。

教育專家王芳曾經指出,孩子的成長是有規律的,3歲是直覺思維期,5歲才有形象思維,6歲才開始出現邏輯思維的萌芽,8-12歲是記憶力最好的時期。

讓充滿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孩子去死記硬背漢字,他雖然不理解,但也能做到,但帶來的後果是:想象力的空間被固化的知識填滿了。

有研究表明,在學前班認識較多漢字的孩子,一年級的語文會領先其它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級,水平就與其它孩子持平了。

我哥的孫子在市裡的一傢俬立幼兒園上學,老師們從小班開始教孩子認數字、寫數字,中班開始學拼音寫字,孩子字寫得歪歪扭扭不說,孩子每次寫字也特別的吃力。由於孩子小,沒有很好的掌握書寫基礎,等上了小學,他比完全沒有書寫基礎的孩子,學習和適應得更慢。

孩子的大腦不是硬盤|知道嗎?家長這樣培養孩子不是在愛他

其實幼兒園小班的孩子,手指精細化發育還達不到寫字的要求,很多孩子都是很勉強,他們不得不用很大的手部力量去完成,不知不覺養成了錯誤的書寫習慣。可等上了小學,孩子就得用大量的時間先糾正之前的錯誤習慣。

把已基本固化的東西去掉,再去重新學習,既費時又費力,假如知道一開始的方向就是錯的,停下來就是進步!

別錯把孩子的大腦當硬盤

我們都常常把人生比做是是一場馬拉松,而馬拉松比賽的是一個人的體質和耐力,它不需要搶跑,哪來的輸在起跑線上之說。所以,我們的這個認知是錯誤的。

孩子的大腦不是硬盤|知道嗎?家長這樣培養孩子不是在愛他

學者楊佩昌曾經撰文《德國憲法禁止學前教育,別把孩子大腦當硬盤》。

他說,歐洲許多國家都有相似立法,德國甚至把這一條寫進基本法裡,禁止家長在幼兒園的教學之外給孩子補課。"讓孩子一開始就進入快跑通道,非常不人道。"
幼兒園不學專業知識,而是教一些基本的道德倫理,學會與人相處,重要的任務是玩得開心;
小學也只是學一些非常簡單的知識(相對於中國小學而言);
到了中學才開始進入跑步通道,但依然還是慢跑。由於德國沒有統一的高考,所以學生壓力並不太大。
只有到了大學,真正成年了,才開始進入快跑通道。到了這個時候,終於有了競爭,也才顯示出每個人之間的差異。
孩子的大腦不是硬盤|知道嗎?家長這樣培養孩子不是在愛他

當然,國外的有些教育方法也不一定適合我國的國情,但按自然規律辦事,循序漸進,注重基礎教育,使孩子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讓孩子學習社交,懂得倫理和規則,開發孩子的興趣和天賦,擁有很強的獨立自主能力和思考力,這應該是相通的。

童心是綠色的種子,只有辛勤耕耘,才能有桃李繽紛滿天涯。——羅小芳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那麼,做為孩子的父母,我們該如何去做呢?

針對孩子的成長的不同階段,我們應該有針對性的去培養和引導孩子,比方說:孩子在幼兒期,著重應該培養孩子的基礎能力和行為習慣:

01.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早睡早起、自己穿衣洗漱、獨立吃飯、獨立上廁所、口渴喝水、天冷加衣……這些曾經由家長或幼兒園老師協助的事,需要培養孩子獨立完成。這是順利適應小學生活的第一步。

"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恐怕是每位做父母最強烈的心願。也正是這種強烈心願驅使,父母都從孩子的幼兒時期就不惜一切代價,不客觀的考慮孩子的年齡特徵和規律,強化各種教育和培訓,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從小加強孩子的培養本身沒錯,但是,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大家都忽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違背了一個人的成長規律。

孩子的大腦不是硬盤|知道嗎?家長這樣培養孩子不是在愛他

拔苗助長這個故事相信每位父母都不陌生,世間的萬事萬物也包括人類,都有其自然生長規律。不按或違背規律,都將事倍功半或適得其反。

教育專家王芳曾經指出,孩子的成長是有規律的,3歲是直覺思維期,5歲才有形象思維,6歲才開始出現邏輯思維的萌芽,8-12歲是記憶力最好的時期。

讓充滿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孩子去死記硬背漢字,他雖然不理解,但也能做到,但帶來的後果是:想象力的空間被固化的知識填滿了。

有研究表明,在學前班認識較多漢字的孩子,一年級的語文會領先其它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級,水平就與其它孩子持平了。

我哥的孫子在市裡的一傢俬立幼兒園上學,老師們從小班開始教孩子認數字、寫數字,中班開始學拼音寫字,孩子字寫得歪歪扭扭不說,孩子每次寫字也特別的吃力。由於孩子小,沒有很好的掌握書寫基礎,等上了小學,他比完全沒有書寫基礎的孩子,學習和適應得更慢。

孩子的大腦不是硬盤|知道嗎?家長這樣培養孩子不是在愛他

其實幼兒園小班的孩子,手指精細化發育還達不到寫字的要求,很多孩子都是很勉強,他們不得不用很大的手部力量去完成,不知不覺養成了錯誤的書寫習慣。可等上了小學,孩子就得用大量的時間先糾正之前的錯誤習慣。

把已基本固化的東西去掉,再去重新學習,既費時又費力,假如知道一開始的方向就是錯的,停下來就是進步!

別錯把孩子的大腦當硬盤

我們都常常把人生比做是是一場馬拉松,而馬拉松比賽的是一個人的體質和耐力,它不需要搶跑,哪來的輸在起跑線上之說。所以,我們的這個認知是錯誤的。

孩子的大腦不是硬盤|知道嗎?家長這樣培養孩子不是在愛他

學者楊佩昌曾經撰文《德國憲法禁止學前教育,別把孩子大腦當硬盤》。

他說,歐洲許多國家都有相似立法,德國甚至把這一條寫進基本法裡,禁止家長在幼兒園的教學之外給孩子補課。"讓孩子一開始就進入快跑通道,非常不人道。"
幼兒園不學專業知識,而是教一些基本的道德倫理,學會與人相處,重要的任務是玩得開心;
小學也只是學一些非常簡單的知識(相對於中國小學而言);
到了中學才開始進入跑步通道,但依然還是慢跑。由於德國沒有統一的高考,所以學生壓力並不太大。
只有到了大學,真正成年了,才開始進入快跑通道。到了這個時候,終於有了競爭,也才顯示出每個人之間的差異。
孩子的大腦不是硬盤|知道嗎?家長這樣培養孩子不是在愛他

當然,國外的有些教育方法也不一定適合我國的國情,但按自然規律辦事,循序漸進,注重基礎教育,使孩子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讓孩子學習社交,懂得倫理和規則,開發孩子的興趣和天賦,擁有很強的獨立自主能力和思考力,這應該是相通的。

童心是綠色的種子,只有辛勤耕耘,才能有桃李繽紛滿天涯。——羅小芳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那麼,做為孩子的父母,我們該如何去做呢?

針對孩子的成長的不同階段,我們應該有針對性的去培養和引導孩子,比方說:孩子在幼兒期,著重應該培養孩子的基礎能力和行為習慣:

01.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早睡早起、自己穿衣洗漱、獨立吃飯、獨立上廁所、口渴喝水、天冷加衣……這些曾經由家長或幼兒園老師協助的事,需要培養孩子獨立完成。這是順利適應小學生活的第一步。

孩子的大腦不是硬盤|知道嗎?家長這樣培養孩子不是在愛他

02.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從自由學習階段轉變為規律學習階段,很重要的區別是,有固定的課表、40分鐘/節課,孩子要自制,不能在課堂上隨意說話、走動。這些對成人來說輕而易舉的事,對於學齡兒童卻是需要訓練的。可以跟孩子玩"我是木頭人"的遊戲,嘗試讓孩子靜坐,5分鐘、10分鐘、20分鐘……循序漸進。

03.培養孩子的培養專注力

孩子能專注的時間通常比較短,尤其是很多低齡段的男孩子,總是動來動去,坐不住,不僅影響聽課質量,還影響課堂紀律。專注力好的孩子,未來更容易獲得成功。專注力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動變好,必須通過訓練來提高。畫畫、閱讀、手工等能讓孩子靜下來,投入其中的事,都是不錯的訓練方式。

"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恐怕是每位做父母最強烈的心願。也正是這種強烈心願驅使,父母都從孩子的幼兒時期就不惜一切代價,不客觀的考慮孩子的年齡特徵和規律,強化各種教育和培訓,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從小加強孩子的培養本身沒錯,但是,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大家都忽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違背了一個人的成長規律。

孩子的大腦不是硬盤|知道嗎?家長這樣培養孩子不是在愛他

拔苗助長這個故事相信每位父母都不陌生,世間的萬事萬物也包括人類,都有其自然生長規律。不按或違背規律,都將事倍功半或適得其反。

教育專家王芳曾經指出,孩子的成長是有規律的,3歲是直覺思維期,5歲才有形象思維,6歲才開始出現邏輯思維的萌芽,8-12歲是記憶力最好的時期。

讓充滿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孩子去死記硬背漢字,他雖然不理解,但也能做到,但帶來的後果是:想象力的空間被固化的知識填滿了。

有研究表明,在學前班認識較多漢字的孩子,一年級的語文會領先其它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級,水平就與其它孩子持平了。

我哥的孫子在市裡的一傢俬立幼兒園上學,老師們從小班開始教孩子認數字、寫數字,中班開始學拼音寫字,孩子字寫得歪歪扭扭不說,孩子每次寫字也特別的吃力。由於孩子小,沒有很好的掌握書寫基礎,等上了小學,他比完全沒有書寫基礎的孩子,學習和適應得更慢。

孩子的大腦不是硬盤|知道嗎?家長這樣培養孩子不是在愛他

其實幼兒園小班的孩子,手指精細化發育還達不到寫字的要求,很多孩子都是很勉強,他們不得不用很大的手部力量去完成,不知不覺養成了錯誤的書寫習慣。可等上了小學,孩子就得用大量的時間先糾正之前的錯誤習慣。

把已基本固化的東西去掉,再去重新學習,既費時又費力,假如知道一開始的方向就是錯的,停下來就是進步!

別錯把孩子的大腦當硬盤

我們都常常把人生比做是是一場馬拉松,而馬拉松比賽的是一個人的體質和耐力,它不需要搶跑,哪來的輸在起跑線上之說。所以,我們的這個認知是錯誤的。

孩子的大腦不是硬盤|知道嗎?家長這樣培養孩子不是在愛他

學者楊佩昌曾經撰文《德國憲法禁止學前教育,別把孩子大腦當硬盤》。

他說,歐洲許多國家都有相似立法,德國甚至把這一條寫進基本法裡,禁止家長在幼兒園的教學之外給孩子補課。"讓孩子一開始就進入快跑通道,非常不人道。"
幼兒園不學專業知識,而是教一些基本的道德倫理,學會與人相處,重要的任務是玩得開心;
小學也只是學一些非常簡單的知識(相對於中國小學而言);
到了中學才開始進入跑步通道,但依然還是慢跑。由於德國沒有統一的高考,所以學生壓力並不太大。
只有到了大學,真正成年了,才開始進入快跑通道。到了這個時候,終於有了競爭,也才顯示出每個人之間的差異。
孩子的大腦不是硬盤|知道嗎?家長這樣培養孩子不是在愛他

當然,國外的有些教育方法也不一定適合我國的國情,但按自然規律辦事,循序漸進,注重基礎教育,使孩子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讓孩子學習社交,懂得倫理和規則,開發孩子的興趣和天賦,擁有很強的獨立自主能力和思考力,這應該是相通的。

童心是綠色的種子,只有辛勤耕耘,才能有桃李繽紛滿天涯。——羅小芳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那麼,做為孩子的父母,我們該如何去做呢?

針對孩子的成長的不同階段,我們應該有針對性的去培養和引導孩子,比方說:孩子在幼兒期,著重應該培養孩子的基礎能力和行為習慣:

01.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早睡早起、自己穿衣洗漱、獨立吃飯、獨立上廁所、口渴喝水、天冷加衣……這些曾經由家長或幼兒園老師協助的事,需要培養孩子獨立完成。這是順利適應小學生活的第一步。

孩子的大腦不是硬盤|知道嗎?家長這樣培養孩子不是在愛他

02.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從自由學習階段轉變為規律學習階段,很重要的區別是,有固定的課表、40分鐘/節課,孩子要自制,不能在課堂上隨意說話、走動。這些對成人來說輕而易舉的事,對於學齡兒童卻是需要訓練的。可以跟孩子玩"我是木頭人"的遊戲,嘗試讓孩子靜坐,5分鐘、10分鐘、20分鐘……循序漸進。

03.培養孩子的培養專注力

孩子能專注的時間通常比較短,尤其是很多低齡段的男孩子,總是動來動去,坐不住,不僅影響聽課質量,還影響課堂紀律。專注力好的孩子,未來更容易獲得成功。專注力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動變好,必須通過訓練來提高。畫畫、閱讀、手工等能讓孩子靜下來,投入其中的事,都是不錯的訓練方式。

孩子的大腦不是硬盤|知道嗎?家長這樣培養孩子不是在愛他

04.培養閱讀能力,提高理解

在幼兒階段,就已經開始親子共讀的孩子,可以慢慢培養其獨立閱讀的能力。讓孩子自己看繪本,並用自己的語言敘述故事,家長適時的鼓勵,能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逐步培養起熱愛閱讀的習慣。到了高年級,閱讀能力好的孩子,其理解能力也會更強,對於吸收新知識、考試審題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

05.獨立思考能力

對於孩子提出的"十萬個為什麼",不要快速給出答案。引導孩子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小學以後,家長在輔導孩子功課時,也要讓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獨立思考的能力,將令孩子受益終身。

"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恐怕是每位做父母最強烈的心願。也正是這種強烈心願驅使,父母都從孩子的幼兒時期就不惜一切代價,不客觀的考慮孩子的年齡特徵和規律,強化各種教育和培訓,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從小加強孩子的培養本身沒錯,但是,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大家都忽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違背了一個人的成長規律。

孩子的大腦不是硬盤|知道嗎?家長這樣培養孩子不是在愛他

拔苗助長這個故事相信每位父母都不陌生,世間的萬事萬物也包括人類,都有其自然生長規律。不按或違背規律,都將事倍功半或適得其反。

教育專家王芳曾經指出,孩子的成長是有規律的,3歲是直覺思維期,5歲才有形象思維,6歲才開始出現邏輯思維的萌芽,8-12歲是記憶力最好的時期。

讓充滿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孩子去死記硬背漢字,他雖然不理解,但也能做到,但帶來的後果是:想象力的空間被固化的知識填滿了。

有研究表明,在學前班認識較多漢字的孩子,一年級的語文會領先其它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級,水平就與其它孩子持平了。

我哥的孫子在市裡的一傢俬立幼兒園上學,老師們從小班開始教孩子認數字、寫數字,中班開始學拼音寫字,孩子字寫得歪歪扭扭不說,孩子每次寫字也特別的吃力。由於孩子小,沒有很好的掌握書寫基礎,等上了小學,他比完全沒有書寫基礎的孩子,學習和適應得更慢。

孩子的大腦不是硬盤|知道嗎?家長這樣培養孩子不是在愛他

其實幼兒園小班的孩子,手指精細化發育還達不到寫字的要求,很多孩子都是很勉強,他們不得不用很大的手部力量去完成,不知不覺養成了錯誤的書寫習慣。可等上了小學,孩子就得用大量的時間先糾正之前的錯誤習慣。

把已基本固化的東西去掉,再去重新學習,既費時又費力,假如知道一開始的方向就是錯的,停下來就是進步!

別錯把孩子的大腦當硬盤

我們都常常把人生比做是是一場馬拉松,而馬拉松比賽的是一個人的體質和耐力,它不需要搶跑,哪來的輸在起跑線上之說。所以,我們的這個認知是錯誤的。

孩子的大腦不是硬盤|知道嗎?家長這樣培養孩子不是在愛他

學者楊佩昌曾經撰文《德國憲法禁止學前教育,別把孩子大腦當硬盤》。

他說,歐洲許多國家都有相似立法,德國甚至把這一條寫進基本法裡,禁止家長在幼兒園的教學之外給孩子補課。"讓孩子一開始就進入快跑通道,非常不人道。"
幼兒園不學專業知識,而是教一些基本的道德倫理,學會與人相處,重要的任務是玩得開心;
小學也只是學一些非常簡單的知識(相對於中國小學而言);
到了中學才開始進入跑步通道,但依然還是慢跑。由於德國沒有統一的高考,所以學生壓力並不太大。
只有到了大學,真正成年了,才開始進入快跑通道。到了這個時候,終於有了競爭,也才顯示出每個人之間的差異。
孩子的大腦不是硬盤|知道嗎?家長這樣培養孩子不是在愛他

當然,國外的有些教育方法也不一定適合我國的國情,但按自然規律辦事,循序漸進,注重基礎教育,使孩子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讓孩子學習社交,懂得倫理和規則,開發孩子的興趣和天賦,擁有很強的獨立自主能力和思考力,這應該是相通的。

童心是綠色的種子,只有辛勤耕耘,才能有桃李繽紛滿天涯。——羅小芳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那麼,做為孩子的父母,我們該如何去做呢?

針對孩子的成長的不同階段,我們應該有針對性的去培養和引導孩子,比方說:孩子在幼兒期,著重應該培養孩子的基礎能力和行為習慣:

01.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早睡早起、自己穿衣洗漱、獨立吃飯、獨立上廁所、口渴喝水、天冷加衣……這些曾經由家長或幼兒園老師協助的事,需要培養孩子獨立完成。這是順利適應小學生活的第一步。

孩子的大腦不是硬盤|知道嗎?家長這樣培養孩子不是在愛他

02.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從自由學習階段轉變為規律學習階段,很重要的區別是,有固定的課表、40分鐘/節課,孩子要自制,不能在課堂上隨意說話、走動。這些對成人來說輕而易舉的事,對於學齡兒童卻是需要訓練的。可以跟孩子玩"我是木頭人"的遊戲,嘗試讓孩子靜坐,5分鐘、10分鐘、20分鐘……循序漸進。

03.培養孩子的培養專注力

孩子能專注的時間通常比較短,尤其是很多低齡段的男孩子,總是動來動去,坐不住,不僅影響聽課質量,還影響課堂紀律。專注力好的孩子,未來更容易獲得成功。專注力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動變好,必須通過訓練來提高。畫畫、閱讀、手工等能讓孩子靜下來,投入其中的事,都是不錯的訓練方式。

孩子的大腦不是硬盤|知道嗎?家長這樣培養孩子不是在愛他

04.培養閱讀能力,提高理解

在幼兒階段,就已經開始親子共讀的孩子,可以慢慢培養其獨立閱讀的能力。讓孩子自己看繪本,並用自己的語言敘述故事,家長適時的鼓勵,能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逐步培養起熱愛閱讀的習慣。到了高年級,閱讀能力好的孩子,其理解能力也會更強,對於吸收新知識、考試審題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

05.獨立思考能力

對於孩子提出的"十萬個為什麼",不要快速給出答案。引導孩子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小學以後,家長在輔導孩子功課時,也要讓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獨立思考的能力,將令孩子受益終身。

孩子的大腦不是硬盤|知道嗎?家長這樣培養孩子不是在愛他

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變成單純學習知識。——如果我們力求使兒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專注到功課上去,他的生活就會變得不堪忍受。他不僅應該是一個學生,而且首先應該是一個有多方面興趣、要求和願望的人。——蘇霍姆林斯基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春播秋收、春華秋實,需要我們用時間去守候,而非拔苗助長違背其生長規律。孩子的學習和成長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只要遵循客觀規律並持之以恆,也許我們的孩子就是第一個達到終點的那一個。

謝謝閱讀,感覺有參考價值就分享給自己的朋友

作者:心靈的默契—努力耕耘,只為你我心中的那片藍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