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快樂的童年,不等於無所事事的童年'

"
文【十八旦】(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轉發分享)

父母的育兒思想也是慢慢發生變化的,曾幾何時,我感覺孩子需要快樂的童年,不應該在如此年幼之時就被重重業餘學習班壓得透不過氣來。但是現在我似乎也在慢慢改變想法,感覺問題沒有那麼簡單。

"
文【十八旦】(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轉發分享)

父母的育兒思想也是慢慢發生變化的,曾幾何時,我感覺孩子需要快樂的童年,不應該在如此年幼之時就被重重業餘學習班壓得透不過氣來。但是現在我似乎也在慢慢改變想法,感覺問題沒有那麼簡單。

孩子快樂的童年,不等於無所事事的童年

1.教育孩子並不是輕鬆可以應對的事情,那裡有很多麻煩

現在,我倒是認為早點開始發展業餘愛好,不要錯過孩子學藝術的最佳年齡為好。不要說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何為快樂的童年呢?父母此等言語,到現實就是一個無所適從的現實了。把孩子棄置一旁,自己玩自己的手機遊戲麼?那就是荒廢了兩個人。你沒有發現孩子對於生活一無所知嗎?純粹成為了一種搗亂的力量。一個上午啥都不安排,我們的孩子就會看電視、玩玩具,百無聊賴,然後等一會還會跑過來給你說,我們去遊樂場吧!生活本身有一種苦,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提前規劃,從而這種苦緩慢輸出而感覺更少一些,以期未來能夠收穫豐收的果實,成就人生的滿足。結婚了有了孩子,意味著麻煩遍地,

最快樂的人,是遭受痛苦最少的人;最痛苦的人,是感受快樂最少的人”——盧梭

因此婚姻不是享樂,有了孩子就更不是。它需要感覺苦惱最少,需要的就是另外一種慰藉生活方式。開始的時候,因為適應全新的事物,倍感煎熬與不適,所有的問題就是如何緩解這種不適,以求在未來的生活中尋求滿足。教育孩子,放手不管,以為快樂童年,那麼婚姻都是多餘的,生一個魔童更是讓人覺得與快樂無關。單純的快樂不會讓你滿足,亦如遊戲讓人上癮,但是不會在事後滿足一樣。教育孩子就是辛勞的付出,然後才有可能獲得教育者應有的回報。

"
文【十八旦】(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轉發分享)

父母的育兒思想也是慢慢發生變化的,曾幾何時,我感覺孩子需要快樂的童年,不應該在如此年幼之時就被重重業餘學習班壓得透不過氣來。但是現在我似乎也在慢慢改變想法,感覺問題沒有那麼簡單。

孩子快樂的童年,不等於無所事事的童年

1.教育孩子並不是輕鬆可以應對的事情,那裡有很多麻煩

現在,我倒是認為早點開始發展業餘愛好,不要錯過孩子學藝術的最佳年齡為好。不要說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何為快樂的童年呢?父母此等言語,到現實就是一個無所適從的現實了。把孩子棄置一旁,自己玩自己的手機遊戲麼?那就是荒廢了兩個人。你沒有發現孩子對於生活一無所知嗎?純粹成為了一種搗亂的力量。一個上午啥都不安排,我們的孩子就會看電視、玩玩具,百無聊賴,然後等一會還會跑過來給你說,我們去遊樂場吧!生活本身有一種苦,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提前規劃,從而這種苦緩慢輸出而感覺更少一些,以期未來能夠收穫豐收的果實,成就人生的滿足。結婚了有了孩子,意味著麻煩遍地,

最快樂的人,是遭受痛苦最少的人;最痛苦的人,是感受快樂最少的人”——盧梭

因此婚姻不是享樂,有了孩子就更不是。它需要感覺苦惱最少,需要的就是另外一種慰藉生活方式。開始的時候,因為適應全新的事物,倍感煎熬與不適,所有的問題就是如何緩解這種不適,以求在未來的生活中尋求滿足。教育孩子,放手不管,以為快樂童年,那麼婚姻都是多餘的,生一個魔童更是讓人覺得與快樂無關。單純的快樂不會讓你滿足,亦如遊戲讓人上癮,但是不會在事後滿足一樣。教育孩子就是辛勞的付出,然後才有可能獲得教育者應有的回報。

孩子快樂的童年,不等於無所事事的童年

2.年齡尚小,孩子具有時間優勢

就目前的教育現實來說,只有幼兒園的時期孩子的學習任務尚未真正跟上來,有著大量的玩耍自由時間。而這個時候的孩子是一種可塑性非常強的時候。

如同江河的源頭,水性很柔,用一點點人力就能將其引向別處,使河流發生了根本的改變。”——約翰•洛克

一個朋友的孩子,四歲開始學習英語,如今三年級了,他的英語水平明顯高於其他學習較晚的同學,因此贏得了更加熱愛學習的自信。要知道,孩子上了小學,他的主要任務就是文化課學習,這個時候的學習業餘愛好就有些晚了,他的可塑性相對於幼兒園時期就變得更加困難,而時間上也會更加不充分,如果這個時候進行,那麼他的牴觸心理就會更加強烈,而且管理難度上也會更大。及早準備是因為我們感受到一個人的成長規律與生活在這個時代所面臨的命運。或許也有個別孩子從小父母管教不多而成功的實例,但是那種概率何等之小呀!而有些父母本來就受過較高的教育,他們對於學習有了更加全面的體驗與認識,那麼這種經歷也會在指導他們的兒女在學習成才的路上更加具有目的性與認識。

"
文【十八旦】(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轉發分享)

父母的育兒思想也是慢慢發生變化的,曾幾何時,我感覺孩子需要快樂的童年,不應該在如此年幼之時就被重重業餘學習班壓得透不過氣來。但是現在我似乎也在慢慢改變想法,感覺問題沒有那麼簡單。

孩子快樂的童年,不等於無所事事的童年

1.教育孩子並不是輕鬆可以應對的事情,那裡有很多麻煩

現在,我倒是認為早點開始發展業餘愛好,不要錯過孩子學藝術的最佳年齡為好。不要說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何為快樂的童年呢?父母此等言語,到現實就是一個無所適從的現實了。把孩子棄置一旁,自己玩自己的手機遊戲麼?那就是荒廢了兩個人。你沒有發現孩子對於生活一無所知嗎?純粹成為了一種搗亂的力量。一個上午啥都不安排,我們的孩子就會看電視、玩玩具,百無聊賴,然後等一會還會跑過來給你說,我們去遊樂場吧!生活本身有一種苦,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提前規劃,從而這種苦緩慢輸出而感覺更少一些,以期未來能夠收穫豐收的果實,成就人生的滿足。結婚了有了孩子,意味著麻煩遍地,

最快樂的人,是遭受痛苦最少的人;最痛苦的人,是感受快樂最少的人”——盧梭

因此婚姻不是享樂,有了孩子就更不是。它需要感覺苦惱最少,需要的就是另外一種慰藉生活方式。開始的時候,因為適應全新的事物,倍感煎熬與不適,所有的問題就是如何緩解這種不適,以求在未來的生活中尋求滿足。教育孩子,放手不管,以為快樂童年,那麼婚姻都是多餘的,生一個魔童更是讓人覺得與快樂無關。單純的快樂不會讓你滿足,亦如遊戲讓人上癮,但是不會在事後滿足一樣。教育孩子就是辛勞的付出,然後才有可能獲得教育者應有的回報。

孩子快樂的童年,不等於無所事事的童年

2.年齡尚小,孩子具有時間優勢

就目前的教育現實來說,只有幼兒園的時期孩子的學習任務尚未真正跟上來,有著大量的玩耍自由時間。而這個時候的孩子是一種可塑性非常強的時候。

如同江河的源頭,水性很柔,用一點點人力就能將其引向別處,使河流發生了根本的改變。”——約翰•洛克

一個朋友的孩子,四歲開始學習英語,如今三年級了,他的英語水平明顯高於其他學習較晚的同學,因此贏得了更加熱愛學習的自信。要知道,孩子上了小學,他的主要任務就是文化課學習,這個時候的學習業餘愛好就有些晚了,他的可塑性相對於幼兒園時期就變得更加困難,而時間上也會更加不充分,如果這個時候進行,那麼他的牴觸心理就會更加強烈,而且管理難度上也會更大。及早準備是因為我們感受到一個人的成長規律與生活在這個時代所面臨的命運。或許也有個別孩子從小父母管教不多而成功的實例,但是那種概率何等之小呀!而有些父母本來就受過較高的教育,他們對於學習有了更加全面的體驗與認識,那麼這種經歷也會在指導他們的兒女在學習成才的路上更加具有目的性與認識。

孩子快樂的童年,不等於無所事事的童年

3.年齡尚小,孩子具有潛力優勢

六七歲之前的孩子,具有記憶力很強的先天優勢,身體的柔韌性很強,但是理性的感覺比較微弱,專注力很差。因此,這個時候,睿智的父母就是孩子理性的大腦。像語言類、畫畫以及舞蹈類,真是開發幼小身體的良好時刻,他們的一切都等待塑造,但是他們自己卻只知道玩耍。洛克在他的《教育漫話》裡舉了一個事例,一個小女孩花好幾個小時琢磨一個球如何進洞裡。洛克感嘆,這就是大人的問題了,因為小孩子能花這麼多精力與時間去做這麼一個沒有意義的事情,而大人本應該可以很好地引導他們做更加有意義的事情,畢竟小孩並不像大人那樣容易懶散的。

"
文【十八旦】(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轉發分享)

父母的育兒思想也是慢慢發生變化的,曾幾何時,我感覺孩子需要快樂的童年,不應該在如此年幼之時就被重重業餘學習班壓得透不過氣來。但是現在我似乎也在慢慢改變想法,感覺問題沒有那麼簡單。

孩子快樂的童年,不等於無所事事的童年

1.教育孩子並不是輕鬆可以應對的事情,那裡有很多麻煩

現在,我倒是認為早點開始發展業餘愛好,不要錯過孩子學藝術的最佳年齡為好。不要說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何為快樂的童年呢?父母此等言語,到現實就是一個無所適從的現實了。把孩子棄置一旁,自己玩自己的手機遊戲麼?那就是荒廢了兩個人。你沒有發現孩子對於生活一無所知嗎?純粹成為了一種搗亂的力量。一個上午啥都不安排,我們的孩子就會看電視、玩玩具,百無聊賴,然後等一會還會跑過來給你說,我們去遊樂場吧!生活本身有一種苦,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提前規劃,從而這種苦緩慢輸出而感覺更少一些,以期未來能夠收穫豐收的果實,成就人生的滿足。結婚了有了孩子,意味著麻煩遍地,

最快樂的人,是遭受痛苦最少的人;最痛苦的人,是感受快樂最少的人”——盧梭

因此婚姻不是享樂,有了孩子就更不是。它需要感覺苦惱最少,需要的就是另外一種慰藉生活方式。開始的時候,因為適應全新的事物,倍感煎熬與不適,所有的問題就是如何緩解這種不適,以求在未來的生活中尋求滿足。教育孩子,放手不管,以為快樂童年,那麼婚姻都是多餘的,生一個魔童更是讓人覺得與快樂無關。單純的快樂不會讓你滿足,亦如遊戲讓人上癮,但是不會在事後滿足一樣。教育孩子就是辛勞的付出,然後才有可能獲得教育者應有的回報。

孩子快樂的童年,不等於無所事事的童年

2.年齡尚小,孩子具有時間優勢

就目前的教育現實來說,只有幼兒園的時期孩子的學習任務尚未真正跟上來,有著大量的玩耍自由時間。而這個時候的孩子是一種可塑性非常強的時候。

如同江河的源頭,水性很柔,用一點點人力就能將其引向別處,使河流發生了根本的改變。”——約翰•洛克

一個朋友的孩子,四歲開始學習英語,如今三年級了,他的英語水平明顯高於其他學習較晚的同學,因此贏得了更加熱愛學習的自信。要知道,孩子上了小學,他的主要任務就是文化課學習,這個時候的學習業餘愛好就有些晚了,他的可塑性相對於幼兒園時期就變得更加困難,而時間上也會更加不充分,如果這個時候進行,那麼他的牴觸心理就會更加強烈,而且管理難度上也會更大。及早準備是因為我們感受到一個人的成長規律與生活在這個時代所面臨的命運。或許也有個別孩子從小父母管教不多而成功的實例,但是那種概率何等之小呀!而有些父母本來就受過較高的教育,他們對於學習有了更加全面的體驗與認識,那麼這種經歷也會在指導他們的兒女在學習成才的路上更加具有目的性與認識。

孩子快樂的童年,不等於無所事事的童年

3.年齡尚小,孩子具有潛力優勢

六七歲之前的孩子,具有記憶力很強的先天優勢,身體的柔韌性很強,但是理性的感覺比較微弱,專注力很差。因此,這個時候,睿智的父母就是孩子理性的大腦。像語言類、畫畫以及舞蹈類,真是開發幼小身體的良好時刻,他們的一切都等待塑造,但是他們自己卻只知道玩耍。洛克在他的《教育漫話》裡舉了一個事例,一個小女孩花好幾個小時琢磨一個球如何進洞裡。洛克感嘆,這就是大人的問題了,因為小孩子能花這麼多精力與時間去做這麼一個沒有意義的事情,而大人本應該可以很好地引導他們做更加有意義的事情,畢竟小孩並不像大人那樣容易懶散的。

孩子快樂的童年,不等於無所事事的童年

4.業餘愛好,是一種未來可能的出路

鋼琴,畫畫、英語,你以為學習這個只是為了豐富技能,或者促進學習嗎?並不盡然!一個在琴行工作的同事說,他的琴行許多畫畫與音樂老師都是以前學習不太好的人,但是如今他們的工資可並不比別人低,那是一條出路。童年時,孩子的本性就傾向於活潑好動,帶有魯莽與率真,但是他們一般不會像成人那樣容易懈怠,父母如何塑造相對而言就顯得比較簡單。因此,為人父母者就應該早一點進行有意識的培養,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看到滿目盡是孩童的培訓機構,為人父母者可以將其視為自己一種得力工具的存在,而不應該是販賣了焦慮。現實需要教育者的心靈更強,更善於選擇。你可以都不去選擇,但是你的心裡依然有清晰的可依靠的路線,帶領著孩子在這條道路上亦步亦趨,尋找生活幸福的真諦,如果我們懂得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道理,我們就可以在生活中不斷學到真正的知識,也終將在現實中尋找到自己的所愛,那麼學什麼都是可以的,因為真正能為自己所用,這種學習並沒有割裂心靈與外在活動,也就可以讓自己與孩子成為一個真正幸福的人。

"
文【十八旦】(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轉發分享)

父母的育兒思想也是慢慢發生變化的,曾幾何時,我感覺孩子需要快樂的童年,不應該在如此年幼之時就被重重業餘學習班壓得透不過氣來。但是現在我似乎也在慢慢改變想法,感覺問題沒有那麼簡單。

孩子快樂的童年,不等於無所事事的童年

1.教育孩子並不是輕鬆可以應對的事情,那裡有很多麻煩

現在,我倒是認為早點開始發展業餘愛好,不要錯過孩子學藝術的最佳年齡為好。不要說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何為快樂的童年呢?父母此等言語,到現實就是一個無所適從的現實了。把孩子棄置一旁,自己玩自己的手機遊戲麼?那就是荒廢了兩個人。你沒有發現孩子對於生活一無所知嗎?純粹成為了一種搗亂的力量。一個上午啥都不安排,我們的孩子就會看電視、玩玩具,百無聊賴,然後等一會還會跑過來給你說,我們去遊樂場吧!生活本身有一種苦,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提前規劃,從而這種苦緩慢輸出而感覺更少一些,以期未來能夠收穫豐收的果實,成就人生的滿足。結婚了有了孩子,意味著麻煩遍地,

最快樂的人,是遭受痛苦最少的人;最痛苦的人,是感受快樂最少的人”——盧梭

因此婚姻不是享樂,有了孩子就更不是。它需要感覺苦惱最少,需要的就是另外一種慰藉生活方式。開始的時候,因為適應全新的事物,倍感煎熬與不適,所有的問題就是如何緩解這種不適,以求在未來的生活中尋求滿足。教育孩子,放手不管,以為快樂童年,那麼婚姻都是多餘的,生一個魔童更是讓人覺得與快樂無關。單純的快樂不會讓你滿足,亦如遊戲讓人上癮,但是不會在事後滿足一樣。教育孩子就是辛勞的付出,然後才有可能獲得教育者應有的回報。

孩子快樂的童年,不等於無所事事的童年

2.年齡尚小,孩子具有時間優勢

就目前的教育現實來說,只有幼兒園的時期孩子的學習任務尚未真正跟上來,有著大量的玩耍自由時間。而這個時候的孩子是一種可塑性非常強的時候。

如同江河的源頭,水性很柔,用一點點人力就能將其引向別處,使河流發生了根本的改變。”——約翰•洛克

一個朋友的孩子,四歲開始學習英語,如今三年級了,他的英語水平明顯高於其他學習較晚的同學,因此贏得了更加熱愛學習的自信。要知道,孩子上了小學,他的主要任務就是文化課學習,這個時候的學習業餘愛好就有些晚了,他的可塑性相對於幼兒園時期就變得更加困難,而時間上也會更加不充分,如果這個時候進行,那麼他的牴觸心理就會更加強烈,而且管理難度上也會更大。及早準備是因為我們感受到一個人的成長規律與生活在這個時代所面臨的命運。或許也有個別孩子從小父母管教不多而成功的實例,但是那種概率何等之小呀!而有些父母本來就受過較高的教育,他們對於學習有了更加全面的體驗與認識,那麼這種經歷也會在指導他們的兒女在學習成才的路上更加具有目的性與認識。

孩子快樂的童年,不等於無所事事的童年

3.年齡尚小,孩子具有潛力優勢

六七歲之前的孩子,具有記憶力很強的先天優勢,身體的柔韌性很強,但是理性的感覺比較微弱,專注力很差。因此,這個時候,睿智的父母就是孩子理性的大腦。像語言類、畫畫以及舞蹈類,真是開發幼小身體的良好時刻,他們的一切都等待塑造,但是他們自己卻只知道玩耍。洛克在他的《教育漫話》裡舉了一個事例,一個小女孩花好幾個小時琢磨一個球如何進洞裡。洛克感嘆,這就是大人的問題了,因為小孩子能花這麼多精力與時間去做這麼一個沒有意義的事情,而大人本應該可以很好地引導他們做更加有意義的事情,畢竟小孩並不像大人那樣容易懶散的。

孩子快樂的童年,不等於無所事事的童年

4.業餘愛好,是一種未來可能的出路

鋼琴,畫畫、英語,你以為學習這個只是為了豐富技能,或者促進學習嗎?並不盡然!一個在琴行工作的同事說,他的琴行許多畫畫與音樂老師都是以前學習不太好的人,但是如今他們的工資可並不比別人低,那是一條出路。童年時,孩子的本性就傾向於活潑好動,帶有魯莽與率真,但是他們一般不會像成人那樣容易懈怠,父母如何塑造相對而言就顯得比較簡單。因此,為人父母者就應該早一點進行有意識的培養,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看到滿目盡是孩童的培訓機構,為人父母者可以將其視為自己一種得力工具的存在,而不應該是販賣了焦慮。現實需要教育者的心靈更強,更善於選擇。你可以都不去選擇,但是你的心裡依然有清晰的可依靠的路線,帶領著孩子在這條道路上亦步亦趨,尋找生活幸福的真諦,如果我們懂得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道理,我們就可以在生活中不斷學到真正的知識,也終將在現實中尋找到自己的所愛,那麼學什麼都是可以的,因為真正能為自己所用,這種學習並沒有割裂心靈與外在活動,也就可以讓自己與孩子成為一個真正幸福的人。

孩子快樂的童年,不等於無所事事的童年

*【十八旦】:厚德博學 明辨格物 *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