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

01 下午跟晴媽聊天,我問:“怎麼沒看見你家老大呢?”

晴晴媽無奈的說:“下星期要給她轉學了,現在在家鬧意見呢!”

孩子才上幼兒園中班,轉的什麼學呢?

"

01 下午跟晴媽聊天,我問:“怎麼沒看見你家老大呢?”

晴晴媽無奈的說:“下星期要給她轉學了,現在在家鬧意見呢!”

孩子才上幼兒園中班,轉的什麼學呢?

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原來,教育部自從下發了“不許幼兒園小學化”的通知以後,各地的幼兒園都紛紛整改,整改效果也特別明顯,直接導致了孩子入學之後老長時間不能養成學習的習慣。

晴晴媽說:“現在幼兒園不學習,天天就是玩,數學不會,寫字不會,上了學怎麼跟的上趟?要不然就得星期六星期天去上幼小銜接班,一個星期才倆小時,還不如多花點錢去私立幼兒園,還能多學點知識。”

跟晴晴媽一樣想法的家長不在少數,其實就是一個“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唸作祟,這種想法極大的助長了校外培訓機構的瘋狂。

在幼兒園升入小學,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十年寒窗”就此拉開帷幕。

"

01 下午跟晴媽聊天,我問:“怎麼沒看見你家老大呢?”

晴晴媽無奈的說:“下星期要給她轉學了,現在在家鬧意見呢!”

孩子才上幼兒園中班,轉的什麼學呢?

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原來,教育部自從下發了“不許幼兒園小學化”的通知以後,各地的幼兒園都紛紛整改,整改效果也特別明顯,直接導致了孩子入學之後老長時間不能養成學習的習慣。

晴晴媽說:“現在幼兒園不學習,天天就是玩,數學不會,寫字不會,上了學怎麼跟的上趟?要不然就得星期六星期天去上幼小銜接班,一個星期才倆小時,還不如多花點錢去私立幼兒園,還能多學點知識。”

跟晴晴媽一樣想法的家長不在少數,其實就是一個“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唸作祟,這種想法極大的助長了校外培訓機構的瘋狂。

在幼兒園升入小學,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十年寒窗”就此拉開帷幕。

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所以,擺在孩子們面前的殘酷事實就是,他們要告別無憂無慮的幼年時期,步入有規則,有約束的少年時代。

幼兒園的時候,是和小朋友們做遊戲,吃點心,小學生可沒有這些權利,他們只能跟老師同步,學習枯燥的內容,應對慘烈的考試。

很多孩子一下子就被打趴下了,回家跟爸爸媽媽哭鬧,在學校老師又訓他了,小朋友笑話他了,課堂又被罰站了等等。

家長很著急,於是社會上的一些“幼兒奧數班”“幼小銜接班”就應時而生,學費不菲,動輒幾千上萬,為了讓孩子起跑不落後,家長們紛紛慷慨解囊,苦了自己,不能窮了孩子。

這源自於家長的一種“共情”心理:別人都這樣做,我不這樣做不行,要是孩子以後不好,肯定會埋怨我。

家長只看到了表象,卻沒有挖出本質的內容。

"

01 下午跟晴媽聊天,我問:“怎麼沒看見你家老大呢?”

晴晴媽無奈的說:“下星期要給她轉學了,現在在家鬧意見呢!”

孩子才上幼兒園中班,轉的什麼學呢?

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原來,教育部自從下發了“不許幼兒園小學化”的通知以後,各地的幼兒園都紛紛整改,整改效果也特別明顯,直接導致了孩子入學之後老長時間不能養成學習的習慣。

晴晴媽說:“現在幼兒園不學習,天天就是玩,數學不會,寫字不會,上了學怎麼跟的上趟?要不然就得星期六星期天去上幼小銜接班,一個星期才倆小時,還不如多花點錢去私立幼兒園,還能多學點知識。”

跟晴晴媽一樣想法的家長不在少數,其實就是一個“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唸作祟,這種想法極大的助長了校外培訓機構的瘋狂。

在幼兒園升入小學,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十年寒窗”就此拉開帷幕。

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所以,擺在孩子們面前的殘酷事實就是,他們要告別無憂無慮的幼年時期,步入有規則,有約束的少年時代。

幼兒園的時候,是和小朋友們做遊戲,吃點心,小學生可沒有這些權利,他們只能跟老師同步,學習枯燥的內容,應對慘烈的考試。

很多孩子一下子就被打趴下了,回家跟爸爸媽媽哭鬧,在學校老師又訓他了,小朋友笑話他了,課堂又被罰站了等等。

家長很著急,於是社會上的一些“幼兒奧數班”“幼小銜接班”就應時而生,學費不菲,動輒幾千上萬,為了讓孩子起跑不落後,家長們紛紛慷慨解囊,苦了自己,不能窮了孩子。

這源自於家長的一種“共情”心理:別人都這樣做,我不這樣做不行,要是孩子以後不好,肯定會埋怨我。

家長只看到了表象,卻沒有挖出本質的內容。

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02 &幼小銜接最主要的目的是什麼呢?

首要的就是讓孩子提前感受小學的學習氛圍。

不是讓孩子學多少知識,認多少字,背多少首古詩,而是讓孩子習慣每堂課四十五分鐘的專注時間,期間不能吃東西,不能玩遊戲,不能說悄悄話。

其次就是熟悉小學的教輔材料。

幼兒園的書本都是畫冊為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對書本感興趣。小學書本相對來說就比較單一,讓孩子提前接觸小學書本,老師通過講故事之類的方法來讓孩子產生想認識裡面的漢字的慾望。

這才是幼小銜接班的最主要的目的。

"

01 下午跟晴媽聊天,我問:“怎麼沒看見你家老大呢?”

晴晴媽無奈的說:“下星期要給她轉學了,現在在家鬧意見呢!”

孩子才上幼兒園中班,轉的什麼學呢?

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原來,教育部自從下發了“不許幼兒園小學化”的通知以後,各地的幼兒園都紛紛整改,整改效果也特別明顯,直接導致了孩子入學之後老長時間不能養成學習的習慣。

晴晴媽說:“現在幼兒園不學習,天天就是玩,數學不會,寫字不會,上了學怎麼跟的上趟?要不然就得星期六星期天去上幼小銜接班,一個星期才倆小時,還不如多花點錢去私立幼兒園,還能多學點知識。”

跟晴晴媽一樣想法的家長不在少數,其實就是一個“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唸作祟,這種想法極大的助長了校外培訓機構的瘋狂。

在幼兒園升入小學,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十年寒窗”就此拉開帷幕。

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所以,擺在孩子們面前的殘酷事實就是,他們要告別無憂無慮的幼年時期,步入有規則,有約束的少年時代。

幼兒園的時候,是和小朋友們做遊戲,吃點心,小學生可沒有這些權利,他們只能跟老師同步,學習枯燥的內容,應對慘烈的考試。

很多孩子一下子就被打趴下了,回家跟爸爸媽媽哭鬧,在學校老師又訓他了,小朋友笑話他了,課堂又被罰站了等等。

家長很著急,於是社會上的一些“幼兒奧數班”“幼小銜接班”就應時而生,學費不菲,動輒幾千上萬,為了讓孩子起跑不落後,家長們紛紛慷慨解囊,苦了自己,不能窮了孩子。

這源自於家長的一種“共情”心理:別人都這樣做,我不這樣做不行,要是孩子以後不好,肯定會埋怨我。

家長只看到了表象,卻沒有挖出本質的內容。

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02 &幼小銜接最主要的目的是什麼呢?

首要的就是讓孩子提前感受小學的學習氛圍。

不是讓孩子學多少知識,認多少字,背多少首古詩,而是讓孩子習慣每堂課四十五分鐘的專注時間,期間不能吃東西,不能玩遊戲,不能說悄悄話。

其次就是熟悉小學的教輔材料。

幼兒園的書本都是畫冊為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對書本感興趣。小學書本相對來說就比較單一,讓孩子提前接觸小學書本,老師通過講故事之類的方法來讓孩子產生想認識裡面的漢字的慾望。

這才是幼小銜接班的最主要的目的。

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03 &教育部在 12 年的《 《3 ~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裡就給出了一些很具體的建議。

1.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珍視幼兒生活和遊戲的獨特價值,充分尊重和保護其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2.關注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要注重學習與發展各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全面協調發展,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展。

3.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既要準確把握幼兒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又要充分尊重幼兒發展連續性進程上的個別差異,支持和引導每個幼兒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達《指南》呈現的發展“階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

"

01 下午跟晴媽聊天,我問:“怎麼沒看見你家老大呢?”

晴晴媽無奈的說:“下星期要給她轉學了,現在在家鬧意見呢!”

孩子才上幼兒園中班,轉的什麼學呢?

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原來,教育部自從下發了“不許幼兒園小學化”的通知以後,各地的幼兒園都紛紛整改,整改效果也特別明顯,直接導致了孩子入學之後老長時間不能養成學習的習慣。

晴晴媽說:“現在幼兒園不學習,天天就是玩,數學不會,寫字不會,上了學怎麼跟的上趟?要不然就得星期六星期天去上幼小銜接班,一個星期才倆小時,還不如多花點錢去私立幼兒園,還能多學點知識。”

跟晴晴媽一樣想法的家長不在少數,其實就是一個“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唸作祟,這種想法極大的助長了校外培訓機構的瘋狂。

在幼兒園升入小學,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十年寒窗”就此拉開帷幕。

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所以,擺在孩子們面前的殘酷事實就是,他們要告別無憂無慮的幼年時期,步入有規則,有約束的少年時代。

幼兒園的時候,是和小朋友們做遊戲,吃點心,小學生可沒有這些權利,他們只能跟老師同步,學習枯燥的內容,應對慘烈的考試。

很多孩子一下子就被打趴下了,回家跟爸爸媽媽哭鬧,在學校老師又訓他了,小朋友笑話他了,課堂又被罰站了等等。

家長很著急,於是社會上的一些“幼兒奧數班”“幼小銜接班”就應時而生,學費不菲,動輒幾千上萬,為了讓孩子起跑不落後,家長們紛紛慷慨解囊,苦了自己,不能窮了孩子。

這源自於家長的一種“共情”心理:別人都這樣做,我不這樣做不行,要是孩子以後不好,肯定會埋怨我。

家長只看到了表象,卻沒有挖出本質的內容。

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02 &幼小銜接最主要的目的是什麼呢?

首要的就是讓孩子提前感受小學的學習氛圍。

不是讓孩子學多少知識,認多少字,背多少首古詩,而是讓孩子習慣每堂課四十五分鐘的專注時間,期間不能吃東西,不能玩遊戲,不能說悄悄話。

其次就是熟悉小學的教輔材料。

幼兒園的書本都是畫冊為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對書本感興趣。小學書本相對來說就比較單一,讓孩子提前接觸小學書本,老師通過講故事之類的方法來讓孩子產生想認識裡面的漢字的慾望。

這才是幼小銜接班的最主要的目的。

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03 &教育部在 12 年的《 《3 ~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裡就給出了一些很具體的建議。

1.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珍視幼兒生活和遊戲的獨特價值,充分尊重和保護其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2.關注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要注重學習與發展各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全面協調發展,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展。

3.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既要準確把握幼兒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又要充分尊重幼兒發展連續性進程上的個別差異,支持和引導每個幼兒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達《指南》呈現的發展“階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

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很多家長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事事快人一步,按照成人的步伐來安排孩子的路程,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承受能力,給他們強加了許多的輔導班,練字班,培訓班,一下子把五六歲的孩子放在了高壓之下,讓孩子心理生理上都很難承受。這樣強壓之下的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甚至於有的孩子對學習產生了恐懼心理,因為心裡困擾導致學習成績更差,嚴重的可能會有心理障礙,產生厭學情緒。

因為教育部下發的幼兒園不許小學化的要求,所有幼兒園已經開展專項整治,幼兒園的孩子已經由學習文化知識轉化為性格品德的培養

"

01 下午跟晴媽聊天,我問:“怎麼沒看見你家老大呢?”

晴晴媽無奈的說:“下星期要給她轉學了,現在在家鬧意見呢!”

孩子才上幼兒園中班,轉的什麼學呢?

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原來,教育部自從下發了“不許幼兒園小學化”的通知以後,各地的幼兒園都紛紛整改,整改效果也特別明顯,直接導致了孩子入學之後老長時間不能養成學習的習慣。

晴晴媽說:“現在幼兒園不學習,天天就是玩,數學不會,寫字不會,上了學怎麼跟的上趟?要不然就得星期六星期天去上幼小銜接班,一個星期才倆小時,還不如多花點錢去私立幼兒園,還能多學點知識。”

跟晴晴媽一樣想法的家長不在少數,其實就是一個“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唸作祟,這種想法極大的助長了校外培訓機構的瘋狂。

在幼兒園升入小學,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十年寒窗”就此拉開帷幕。

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所以,擺在孩子們面前的殘酷事實就是,他們要告別無憂無慮的幼年時期,步入有規則,有約束的少年時代。

幼兒園的時候,是和小朋友們做遊戲,吃點心,小學生可沒有這些權利,他們只能跟老師同步,學習枯燥的內容,應對慘烈的考試。

很多孩子一下子就被打趴下了,回家跟爸爸媽媽哭鬧,在學校老師又訓他了,小朋友笑話他了,課堂又被罰站了等等。

家長很著急,於是社會上的一些“幼兒奧數班”“幼小銜接班”就應時而生,學費不菲,動輒幾千上萬,為了讓孩子起跑不落後,家長們紛紛慷慨解囊,苦了自己,不能窮了孩子。

這源自於家長的一種“共情”心理:別人都這樣做,我不這樣做不行,要是孩子以後不好,肯定會埋怨我。

家長只看到了表象,卻沒有挖出本質的內容。

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02 &幼小銜接最主要的目的是什麼呢?

首要的就是讓孩子提前感受小學的學習氛圍。

不是讓孩子學多少知識,認多少字,背多少首古詩,而是讓孩子習慣每堂課四十五分鐘的專注時間,期間不能吃東西,不能玩遊戲,不能說悄悄話。

其次就是熟悉小學的教輔材料。

幼兒園的書本都是畫冊為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對書本感興趣。小學書本相對來說就比較單一,讓孩子提前接觸小學書本,老師通過講故事之類的方法來讓孩子產生想認識裡面的漢字的慾望。

這才是幼小銜接班的最主要的目的。

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03 &教育部在 12 年的《 《3 ~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裡就給出了一些很具體的建議。

1.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珍視幼兒生活和遊戲的獨特價值,充分尊重和保護其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2.關注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要注重學習與發展各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全面協調發展,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展。

3.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既要準確把握幼兒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又要充分尊重幼兒發展連續性進程上的個別差異,支持和引導每個幼兒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達《指南》呈現的發展“階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

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很多家長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事事快人一步,按照成人的步伐來安排孩子的路程,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承受能力,給他們強加了許多的輔導班,練字班,培訓班,一下子把五六歲的孩子放在了高壓之下,讓孩子心理生理上都很難承受。這樣強壓之下的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甚至於有的孩子對學習產生了恐懼心理,因為心裡困擾導致學習成績更差,嚴重的可能會有心理障礙,產生厭學情緒。

因為教育部下發的幼兒園不許小學化的要求,所有幼兒園已經開展專項整治,幼兒園的孩子已經由學習文化知識轉化為性格品德的培養

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04 &那麼,對於五六歲孩子的家長,我們應該怎麼做,對孩子才是最好的呢?

第一,注重孩子綜合能力的培養。

這個能力包括孩子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以及在初次接觸集體生活中所養成的社會意識。這些能力和意識的養成,都將為孩子以後的上學、生活開啟智慧之門。

秦文君先生說:“教育應是一扇門,推開它,滿是陽光和鮮花,它能給小孩子帶來自信、快樂。”

第二,培養孩子口語表達的能力。

家長們都以為學習只是寫寫算算,全是筆尖上的學問,所以忽視了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等孩子上了學,又因為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再去單獨練習,導致孩子表達不清楚自己的意思。

"

01 下午跟晴媽聊天,我問:“怎麼沒看見你家老大呢?”

晴晴媽無奈的說:“下星期要給她轉學了,現在在家鬧意見呢!”

孩子才上幼兒園中班,轉的什麼學呢?

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原來,教育部自從下發了“不許幼兒園小學化”的通知以後,各地的幼兒園都紛紛整改,整改效果也特別明顯,直接導致了孩子入學之後老長時間不能養成學習的習慣。

晴晴媽說:“現在幼兒園不學習,天天就是玩,數學不會,寫字不會,上了學怎麼跟的上趟?要不然就得星期六星期天去上幼小銜接班,一個星期才倆小時,還不如多花點錢去私立幼兒園,還能多學點知識。”

跟晴晴媽一樣想法的家長不在少數,其實就是一個“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唸作祟,這種想法極大的助長了校外培訓機構的瘋狂。

在幼兒園升入小學,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十年寒窗”就此拉開帷幕。

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所以,擺在孩子們面前的殘酷事實就是,他們要告別無憂無慮的幼年時期,步入有規則,有約束的少年時代。

幼兒園的時候,是和小朋友們做遊戲,吃點心,小學生可沒有這些權利,他們只能跟老師同步,學習枯燥的內容,應對慘烈的考試。

很多孩子一下子就被打趴下了,回家跟爸爸媽媽哭鬧,在學校老師又訓他了,小朋友笑話他了,課堂又被罰站了等等。

家長很著急,於是社會上的一些“幼兒奧數班”“幼小銜接班”就應時而生,學費不菲,動輒幾千上萬,為了讓孩子起跑不落後,家長們紛紛慷慨解囊,苦了自己,不能窮了孩子。

這源自於家長的一種“共情”心理:別人都這樣做,我不這樣做不行,要是孩子以後不好,肯定會埋怨我。

家長只看到了表象,卻沒有挖出本質的內容。

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02 &幼小銜接最主要的目的是什麼呢?

首要的就是讓孩子提前感受小學的學習氛圍。

不是讓孩子學多少知識,認多少字,背多少首古詩,而是讓孩子習慣每堂課四十五分鐘的專注時間,期間不能吃東西,不能玩遊戲,不能說悄悄話。

其次就是熟悉小學的教輔材料。

幼兒園的書本都是畫冊為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對書本感興趣。小學書本相對來說就比較單一,讓孩子提前接觸小學書本,老師通過講故事之類的方法來讓孩子產生想認識裡面的漢字的慾望。

這才是幼小銜接班的最主要的目的。

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03 &教育部在 12 年的《 《3 ~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裡就給出了一些很具體的建議。

1.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珍視幼兒生活和遊戲的獨特價值,充分尊重和保護其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2.關注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要注重學習與發展各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全面協調發展,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展。

3.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既要準確把握幼兒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又要充分尊重幼兒發展連續性進程上的個別差異,支持和引導每個幼兒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達《指南》呈現的發展“階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

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很多家長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事事快人一步,按照成人的步伐來安排孩子的路程,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承受能力,給他們強加了許多的輔導班,練字班,培訓班,一下子把五六歲的孩子放在了高壓之下,讓孩子心理生理上都很難承受。這樣強壓之下的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甚至於有的孩子對學習產生了恐懼心理,因為心裡困擾導致學習成績更差,嚴重的可能會有心理障礙,產生厭學情緒。

因為教育部下發的幼兒園不許小學化的要求,所有幼兒園已經開展專項整治,幼兒園的孩子已經由學習文化知識轉化為性格品德的培養

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04 &那麼,對於五六歲孩子的家長,我們應該怎麼做,對孩子才是最好的呢?

第一,注重孩子綜合能力的培養。

這個能力包括孩子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以及在初次接觸集體生活中所養成的社會意識。這些能力和意識的養成,都將為孩子以後的上學、生活開啟智慧之門。

秦文君先生說:“教育應是一扇門,推開它,滿是陽光和鮮花,它能給小孩子帶來自信、快樂。”

第二,培養孩子口語表達的能力。

家長們都以為學習只是寫寫算算,全是筆尖上的學問,所以忽視了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等孩子上了學,又因為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再去單獨練習,導致孩子表達不清楚自己的意思。

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我們都知道作文其實就是寫出自己的想法,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一般都是看圖作文,孩子不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就不能流暢的寫出一篇看圖作文。

培養孩子口語能力,間接的也就提高了孩子的語文水平,對以後的語文學習事半功倍。

第三,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

1978 年,全世界 75 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聚會巴黎

有人採訪這些“成功者”:“你們是在哪裡學到了認為最重要的東西?”

白髮蒼蒼的學者們給出的回答出人意料:“在幼兒園。”

再問:“在幼兒園裡你們學到了什麼?”

學者們說:“好的習慣。比如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要洗手,午飯後要休息,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習要思考,觀察要仔細等等。”

這群享譽世界的頂級學者科學家們一致認為——自己小時候養成的良好習慣,讓他們終生受益。

"

01 下午跟晴媽聊天,我問:“怎麼沒看見你家老大呢?”

晴晴媽無奈的說:“下星期要給她轉學了,現在在家鬧意見呢!”

孩子才上幼兒園中班,轉的什麼學呢?

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原來,教育部自從下發了“不許幼兒園小學化”的通知以後,各地的幼兒園都紛紛整改,整改效果也特別明顯,直接導致了孩子入學之後老長時間不能養成學習的習慣。

晴晴媽說:“現在幼兒園不學習,天天就是玩,數學不會,寫字不會,上了學怎麼跟的上趟?要不然就得星期六星期天去上幼小銜接班,一個星期才倆小時,還不如多花點錢去私立幼兒園,還能多學點知識。”

跟晴晴媽一樣想法的家長不在少數,其實就是一個“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唸作祟,這種想法極大的助長了校外培訓機構的瘋狂。

在幼兒園升入小學,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十年寒窗”就此拉開帷幕。

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所以,擺在孩子們面前的殘酷事實就是,他們要告別無憂無慮的幼年時期,步入有規則,有約束的少年時代。

幼兒園的時候,是和小朋友們做遊戲,吃點心,小學生可沒有這些權利,他們只能跟老師同步,學習枯燥的內容,應對慘烈的考試。

很多孩子一下子就被打趴下了,回家跟爸爸媽媽哭鬧,在學校老師又訓他了,小朋友笑話他了,課堂又被罰站了等等。

家長很著急,於是社會上的一些“幼兒奧數班”“幼小銜接班”就應時而生,學費不菲,動輒幾千上萬,為了讓孩子起跑不落後,家長們紛紛慷慨解囊,苦了自己,不能窮了孩子。

這源自於家長的一種“共情”心理:別人都這樣做,我不這樣做不行,要是孩子以後不好,肯定會埋怨我。

家長只看到了表象,卻沒有挖出本質的內容。

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02 &幼小銜接最主要的目的是什麼呢?

首要的就是讓孩子提前感受小學的學習氛圍。

不是讓孩子學多少知識,認多少字,背多少首古詩,而是讓孩子習慣每堂課四十五分鐘的專注時間,期間不能吃東西,不能玩遊戲,不能說悄悄話。

其次就是熟悉小學的教輔材料。

幼兒園的書本都是畫冊為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對書本感興趣。小學書本相對來說就比較單一,讓孩子提前接觸小學書本,老師通過講故事之類的方法來讓孩子產生想認識裡面的漢字的慾望。

這才是幼小銜接班的最主要的目的。

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03 &教育部在 12 年的《 《3 ~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裡就給出了一些很具體的建議。

1.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珍視幼兒生活和遊戲的獨特價值,充分尊重和保護其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2.關注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要注重學習與發展各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全面協調發展,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展。

3.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既要準確把握幼兒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又要充分尊重幼兒發展連續性進程上的個別差異,支持和引導每個幼兒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達《指南》呈現的發展“階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

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很多家長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事事快人一步,按照成人的步伐來安排孩子的路程,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承受能力,給他們強加了許多的輔導班,練字班,培訓班,一下子把五六歲的孩子放在了高壓之下,讓孩子心理生理上都很難承受。這樣強壓之下的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甚至於有的孩子對學習產生了恐懼心理,因為心裡困擾導致學習成績更差,嚴重的可能會有心理障礙,產生厭學情緒。

因為教育部下發的幼兒園不許小學化的要求,所有幼兒園已經開展專項整治,幼兒園的孩子已經由學習文化知識轉化為性格品德的培養

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04 &那麼,對於五六歲孩子的家長,我們應該怎麼做,對孩子才是最好的呢?

第一,注重孩子綜合能力的培養。

這個能力包括孩子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以及在初次接觸集體生活中所養成的社會意識。這些能力和意識的養成,都將為孩子以後的上學、生活開啟智慧之門。

秦文君先生說:“教育應是一扇門,推開它,滿是陽光和鮮花,它能給小孩子帶來自信、快樂。”

第二,培養孩子口語表達的能力。

家長們都以為學習只是寫寫算算,全是筆尖上的學問,所以忽視了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等孩子上了學,又因為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再去單獨練習,導致孩子表達不清楚自己的意思。

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我們都知道作文其實就是寫出自己的想法,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一般都是看圖作文,孩子不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就不能流暢的寫出一篇看圖作文。

培養孩子口語能力,間接的也就提高了孩子的語文水平,對以後的語文學習事半功倍。

第三,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

1978 年,全世界 75 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聚會巴黎

有人採訪這些“成功者”:“你們是在哪裡學到了認為最重要的東西?”

白髮蒼蒼的學者們給出的回答出人意料:“在幼兒園。”

再問:“在幼兒園裡你們學到了什麼?”

學者們說:“好的習慣。比如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要洗手,午飯後要休息,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習要思考,觀察要仔細等等。”

這群享譽世界的頂級學者科學家們一致認為——自己小時候養成的良好習慣,讓他們終生受益。

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蔡元培先生說:“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於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的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

做好上面這三點,即便孩子不去學習識字算數,進入小學以後,學習也不會吃力,更重要的是,在孩子該玩耍的年紀玩耍,在該學習的年紀學習,不違背孩子的心理成長趨勢,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01 下午跟晴媽聊天,我問:“怎麼沒看見你家老大呢?”

晴晴媽無奈的說:“下星期要給她轉學了,現在在家鬧意見呢!”

孩子才上幼兒園中班,轉的什麼學呢?

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原來,教育部自從下發了“不許幼兒園小學化”的通知以後,各地的幼兒園都紛紛整改,整改效果也特別明顯,直接導致了孩子入學之後老長時間不能養成學習的習慣。

晴晴媽說:“現在幼兒園不學習,天天就是玩,數學不會,寫字不會,上了學怎麼跟的上趟?要不然就得星期六星期天去上幼小銜接班,一個星期才倆小時,還不如多花點錢去私立幼兒園,還能多學點知識。”

跟晴晴媽一樣想法的家長不在少數,其實就是一個“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唸作祟,這種想法極大的助長了校外培訓機構的瘋狂。

在幼兒園升入小學,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十年寒窗”就此拉開帷幕。

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所以,擺在孩子們面前的殘酷事實就是,他們要告別無憂無慮的幼年時期,步入有規則,有約束的少年時代。

幼兒園的時候,是和小朋友們做遊戲,吃點心,小學生可沒有這些權利,他們只能跟老師同步,學習枯燥的內容,應對慘烈的考試。

很多孩子一下子就被打趴下了,回家跟爸爸媽媽哭鬧,在學校老師又訓他了,小朋友笑話他了,課堂又被罰站了等等。

家長很著急,於是社會上的一些“幼兒奧數班”“幼小銜接班”就應時而生,學費不菲,動輒幾千上萬,為了讓孩子起跑不落後,家長們紛紛慷慨解囊,苦了自己,不能窮了孩子。

這源自於家長的一種“共情”心理:別人都這樣做,我不這樣做不行,要是孩子以後不好,肯定會埋怨我。

家長只看到了表象,卻沒有挖出本質的內容。

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02 &幼小銜接最主要的目的是什麼呢?

首要的就是讓孩子提前感受小學的學習氛圍。

不是讓孩子學多少知識,認多少字,背多少首古詩,而是讓孩子習慣每堂課四十五分鐘的專注時間,期間不能吃東西,不能玩遊戲,不能說悄悄話。

其次就是熟悉小學的教輔材料。

幼兒園的書本都是畫冊為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對書本感興趣。小學書本相對來說就比較單一,讓孩子提前接觸小學書本,老師通過講故事之類的方法來讓孩子產生想認識裡面的漢字的慾望。

這才是幼小銜接班的最主要的目的。

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03 &教育部在 12 年的《 《3 ~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裡就給出了一些很具體的建議。

1.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珍視幼兒生活和遊戲的獨特價值,充分尊重和保護其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2.關注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要注重學習與發展各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全面協調發展,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展。

3.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既要準確把握幼兒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又要充分尊重幼兒發展連續性進程上的個別差異,支持和引導每個幼兒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達《指南》呈現的發展“階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

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很多家長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事事快人一步,按照成人的步伐來安排孩子的路程,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承受能力,給他們強加了許多的輔導班,練字班,培訓班,一下子把五六歲的孩子放在了高壓之下,讓孩子心理生理上都很難承受。這樣強壓之下的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甚至於有的孩子對學習產生了恐懼心理,因為心裡困擾導致學習成績更差,嚴重的可能會有心理障礙,產生厭學情緒。

因為教育部下發的幼兒園不許小學化的要求,所有幼兒園已經開展專項整治,幼兒園的孩子已經由學習文化知識轉化為性格品德的培養

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04 &那麼,對於五六歲孩子的家長,我們應該怎麼做,對孩子才是最好的呢?

第一,注重孩子綜合能力的培養。

這個能力包括孩子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以及在初次接觸集體生活中所養成的社會意識。這些能力和意識的養成,都將為孩子以後的上學、生活開啟智慧之門。

秦文君先生說:“教育應是一扇門,推開它,滿是陽光和鮮花,它能給小孩子帶來自信、快樂。”

第二,培養孩子口語表達的能力。

家長們都以為學習只是寫寫算算,全是筆尖上的學問,所以忽視了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等孩子上了學,又因為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再去單獨練習,導致孩子表達不清楚自己的意思。

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我們都知道作文其實就是寫出自己的想法,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一般都是看圖作文,孩子不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就不能流暢的寫出一篇看圖作文。

培養孩子口語能力,間接的也就提高了孩子的語文水平,對以後的語文學習事半功倍。

第三,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

1978 年,全世界 75 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聚會巴黎

有人採訪這些“成功者”:“你們是在哪裡學到了認為最重要的東西?”

白髮蒼蒼的學者們給出的回答出人意料:“在幼兒園。”

再問:“在幼兒園裡你們學到了什麼?”

學者們說:“好的習慣。比如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要洗手,午飯後要休息,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習要思考,觀察要仔細等等。”

這群享譽世界的頂級學者科學家們一致認為——自己小時候養成的良好習慣,讓他們終生受益。

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蔡元培先生說:“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於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的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

做好上面這三點,即便孩子不去學習識字算數,進入小學以後,學習也不會吃力,更重要的是,在孩子該玩耍的年紀玩耍,在該學習的年紀學習,不違背孩子的心理成長趨勢,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有必要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班”嗎?

我是快樂成長倆寶媽,做快樂媽媽,養快樂娃娃,過快樂生活,歡迎大家點贊、留言、關注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