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i醬談和母親爭吵:「我都是為了你」到底有多傷人?

作家王朔在《致女兒書》中,曾這樣形容中國子女與父母的關係:

「小的時候是怕他們,大一點開始煩他們,再後來是針尖對麥芒,見面就吵;再後來是瞧不上他們,躲著他們,一方面覺得對他們有責任,應該對他們好一點,但就是做不出來、裝都裝不出來;再後來,一想起他們就心裡難過。」

範兒姐深以為然。

前不久,papi醬在微博上發了一條視頻,一改往日的詼諧逗趣,很走心地和網友聊了聊她想對天下父母說的話。

她說很多父母,喜歡把「我做的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因為你,我才會變成現在這樣」掛在嘴邊。

papi醬談和母親爭吵:「我都是為了你」到底有多傷人?


父母的這種付出感動了自己,然而作為子女,聽到這些之後,心裡面其實不是感動,而是會產生一種負罪感。

讓我們覺得,父母人生中所有糟糕的部分都是子女造成的

視頻裡,papi醬自曝曾和母親大吵一架。因為母親退休後,每天的日常就是在家待著,生活的全部就是子女。

papi醬談和母親爭吵:「我都是為了你」到底有多傷人?


她認為父母應該意識到:在你們的子女獨立之後,你們的生活不應該還是隻有子女。

「我希望你們的幸福感不是全都來自於子女,你們的幸福感,應該由很多很多的事情組成。」


付出太多的人

為什麼往往得不到回報

臺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有一集,叫《茉莉的最後一天》,主角是一個為孩子付出一切的母親,劇情非常扎心。

媽媽是留美博士,原本繼續深造就能成為教授,但是為了照顧孩子,她放棄了。

從此,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女兒身上。

papi醬談和母親爭吵:「我都是為了你」到底有多傷人?


她總是在女兒面前一遍又一遍強調自己的犧牲。

女兒上學快遲到了,她拿出打車費,還要加上一句:「好好唸書啊,不然就是不孝。」

她在女兒面前最常說的一句話是:我那麼愛你,你這樣對得起我們嗎?

在噩夢般的高壓下,女兒林茉莉終於不堪忍受,在一個深夜跳樓自殺,結束了16歲的生命。

papi醬談和母親爭吵:「我都是為了你」到底有多傷人?


故事的結局很極端,但是類似的場景,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從小到大,我們經常會聽到:

爸爸媽媽砸鍋賣鐵也要……如果當初不是為了你,我就會……我一切都是為了你而活……

父母強調自己的犧牲,不外乎是希望兒女看到自己的付出,希望兒女能夠聽話,努力地學習、工作。

然而對於孩子而言,父母犧牲式的愛,卻很容易成為一套沉重的枷鎖,壓得自己喘不過氣。最終事與願違,釀成悲劇。

papi醬談和母親爭吵:「我都是為了你」到底有多傷人?


在生活中,這種過度付出,不僅存在於親子關係中,在很多親密關係、人際交往中也普遍存在。而結果往往是那個付出太多的人,卻得不到回報。

《愛情保衛戰》裡有一期是這樣的:

女孩知道男友和他前女友分手,是因為前女友的移情別戀,所以她為了讓男友愛她信任她,不僅辭去了工作,整天都待在家裡,後來竟為了他連親情和友情都放棄了。

papi醬談和母親爭吵:「我都是為了你」到底有多傷人?


可到頭來男友卻對她說:

「你這樣子,是威脅我不得不去愛你,我非常害怕你會因為我而走極端。」

很多時候,你的付出感動了你自己,卻不是我想要的。

所以不要認為付出多就是對的,也不要心生怨言「為什麼我付出那麼多,他還是那樣對我」。因為盲目和過度的付出,本就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

所謂犧牲

不過是為糟糕的人生找一個合理的藉口

在綜藝節目《我家那閨女》裡有一期,面對父母的催婚,papi醬語出驚人,給出了獨立女性人生最重要排序:

第一是:自己;其次是:伴侶;第三是:孩子;最後是:父母。自己>伴侶>孩子>父母

因為自己陪伴自己的時間最長,伴侶其次,而父母和孩子,他們都只陪自己一段時間,所以排在最後。

papi醬談和母親爭吵:「我都是為了你」到底有多傷人?


結果排序一出,立馬就遭到了現場爸爸們的集體反對。焦俊豔的爸爸更是指著手說:沒有這樣的,不可能自己第一!

papi醬談和母親爭吵:「我都是為了你」到底有多傷人?


和papi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不同,幾位爸爸的選擇,幾乎都把自己放在了最後一位:

(1)焦俊豔爸爸:兒女—父母—伴侶—自己(2)袁珊珊爸爸:父母—兒女—伴侶—自己(3)吳昕爸爸:女兒第一位(4)傅園慧爸爸:父母—兒女—伴侶—自己

這時大張偉忍不住插了一句:

您跟您女兒聊天(聊結婚生子這件事)的時候,就把自己放第一位啊,您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別人。

面對這個自我矛盾,焦爸爸反駁說:那是我的一個願望(結婚生子),沒有強加給她。

此時,沉默良久的袁姍姍爸爸也開口了:我還是希望她能成家,如果堅持不結婚,那我也不逼了,只不過我到死都會有遺憾

papi醬談和母親爭吵:「我都是為了你」到底有多傷人?


這段話讓在場的子女聽了非常恐慌。

你看,表面上說自己把女兒的想法放在第一位,實際上用一種更重的施壓,暗示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活。

所謂「孩子第一」的生活方式,其實是希望在孩子的世界裡「自己第一」。

潛臺詞是:

「我都是為了你好,你怎麼能不聽我的?」「我為你付出了那麼多,你為我委屈一下怎麼了?」

現實生活中有太多人,以犧牲的名義,佔據道德制高點,進行「愛的綁架」。

就像papi說的,「作為子女,我聽完之後心裡面其實不是感動,只有一種負罪感

我覺得我父母的人生中所有糟糕的部分都是我造成的。」

papi醬談和母親爭吵:「我都是為了你」到底有多傷人?


甚至就連犧牲這樣的詞,很可能不過也是為他們糟糕的人生找一個藉口,進行自我安慰罷了。

曾經有一個粉絲在後臺留言,說生孩子毀了自己的生活:

因為生孩子,她開始發胖,身材走樣,生完孩子後,又因為長期失眠,導致自己黑眼圈很濃,皮膚越來越差。因為要帶孩子,她沒法出去工作,完全和社會脫節,即使現在出去,也不知道要做什麼,只能繼續在家帶娃。因為在家做全職媽媽,沒有經濟來源,每個月伸手向老公要錢花,老公對自己越來越不尊重,公婆也對自己嫌七嫌八,諸多不滿……

她說:「如果沒有孩子,我現在一定過得更好,不會這麼痛苦,職業發展上也能取得很不錯的成績。」

papi醬談和母親爭吵:「我都是為了你」到底有多傷人?


範兒姐承認,把自己人生過得很糟糕,怪別人總是容易的多,但這條容易的路卻一點都走不通。

有時,責怪父母,責怪孩子,只是你自身懶惰和無力改變自己的藉口。

一個人若想成長,首先要意識到自己已是個成年人,能夠也必須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別付出太多

留點愛給自己

有一期《少年說》,一個女孩勇敢地站在裡天台上,「要替媽媽招生」。

原來女孩的媽媽練習瑜伽已經8年多了,而且取得了高級瑜伽師資質。但為了照顧女兒,就放下了瑜伽。

如今,女兒已經上高中,媽媽也有了自己的時間,便又重新學習瑜伽並擔任老師。

女孩說,很多媽媽都在照顧孩子和家庭中失去了自我,但她不希望自己的媽媽也是。

papi醬談和母親爭吵:「我都是為了你」到底有多傷人?


她大聲地說:「她除了是我媽媽,她還是她自己,蒲瓊芳!」

當聽到女兒念出自己名字的那一刻,媽媽掩面而泣。

主持人說,之前有無數人介紹自己的媽媽,卻從不知道他們的媽媽叫什麼名字!

papi醬談和母親爭吵:「我都是為了你」到底有多傷人?


是啊,一個人姓甚名誰,不僅僅是一個符號,更是一個獨立個體的代表。

名字,代表的其實是自我!

比起被稱為「XX的媽媽」,孩子更希望媽媽能成為她自己。

就像在文章開頭的視頻中,papi講了一個故事:

過年期間我媽問我說,「哎,你下週一干什麼?」「我下週一還不一定,怎麼了?」「下週一我同學約我唱歌,她說你要是要在家裡吃飯或什麼……」「你不用管我,你就你該出去唱歌你就出去唱歌,你該出去玩就出去玩。」很多父母覺得,好像自己出去玩是一件不應該的事情。但其實不是的,你出去玩,是我們做子女的最希望你去幹的一件事情了


papi醬談和母親爭吵:「我都是為了你」到底有多傷人?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說,大多數母親都能給孩子「牛奶」,但能給予孩子「蜂蜜」的母親並不多。

所謂「牛奶」,就是對孩子的照顧和關心。所謂「蜂蜜」,就是對生活的熱愛。

為什麼大部分媽媽給不了孩子對生活的熱愛?

答案說出來可能很殘忍——大概是因為絕大多數母親自己就不快樂吧

papi醬談和母親爭吵:「我都是為了你」到底有多傷人?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尊老愛幼,長大之後要相夫教子,付出不求回報。以至於我們忘了,愛別人的前提,是首先要愛自己。

比如王菲,她的一生都在為自己而活,即使每次離婚的時候,都有人罵她「不負責」、「不配做母親」,她也毫不在意,當斷則斷。

但她的兩個女兒並沒有受到傷害,她們都很優秀,而且很愛她。

papi醬談和母親爭吵:「我都是為了你」到底有多傷人?


無論是伴侶還是孩子,他們需要的不是你的付出,而是你的快樂。

所以,是時候放過對方,也放過自己。

更多有用的家庭教育乾貨,請搜索關注“大孩子家庭教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