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靠吼?小心陷入“超限效應”,孩子正面管教這4點是關鍵'

不完美媽媽 心理健康 玩具 語言 經濟 小皮育兒經 2019-09-05
"

今天在小飯館裡吃飯,看到一對很有意思的母女,

媽媽:你怎麼還沒吃完,都過去半小時了。

女兒:哪有半小時,才20分鐘。

媽媽:半小時跟20分鐘才差多少,你還會頂嘴了,時間是金錢你知道嗎,叫你快點吃是害你嗎,有這頂嘴功夫不如快點吃。

女兒:好了好了,我知道了,我吃飽了,行了吧。

很多家長在管教孩子上都有這樣一種錯誤的認知,認為只有用聲音去威懾住孩子,才能管教住孩子,才能讓他產生害怕心理,從而避免再出現犯此類錯誤。

"

今天在小飯館裡吃飯,看到一對很有意思的母女,

媽媽:你怎麼還沒吃完,都過去半小時了。

女兒:哪有半小時,才20分鐘。

媽媽:半小時跟20分鐘才差多少,你還會頂嘴了,時間是金錢你知道嗎,叫你快點吃是害你嗎,有這頂嘴功夫不如快點吃。

女兒:好了好了,我知道了,我吃飽了,行了吧。

很多家長在管教孩子上都有這樣一種錯誤的認知,認為只有用聲音去威懾住孩子,才能管教住孩子,才能讓他產生害怕心理,從而避免再出現犯此類錯誤。

教育孩子靠吼?小心陷入“超限效應”,孩子正面管教這4點是關鍵

然而我自己的經歷就實實在在打了眾多家長的臉,就像我小時候我媽會在我吃不完飯或吃飯慢的時候狠狠打罵我,想督促我認真吃飯,可這種粗暴的管家行為卻教會了我去撒謊,瞞著我媽去達到她想要的結果。

我會在每餐準備一個小塑料袋,在她不注意間就把飯扒拉到袋子裡,造成吃快吃好的假象,最後再瞞著她把那些飯都扔掉,雖然我不想浪費糧食,但我更不想被打罵,權衡利益之下,我只能這樣做。

都說這一屆的孩子不好帶,那是因為我們對自己對孩子都有了更好的認知,我們不再像父輩那樣只關乎孩子生理健康,吃的飽穿的暖就好,更在乎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培養一個健康人格的孩子比培養一個僅有身體健康的孩子確實要難得多,而最難的,就是“為什麼明明都是為了孩子好,孩子就是不聽話,每次非要我發火吼他才會聽,但聽了之後好像依舊沒什麼改變?”

吼叫為什麼無法良好管教孩子

  • 孩子產生了“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指當一個人接受的刺激過多過強過久時,就會對一件事情出現不耐煩和逆反情緒。

就像你因為經濟原因搬家到了一個工地旁,工地上每天都在施工,很吵很影響心情,也許開始幾天你會去工地理論要求他們降低分貝或停止施工,但說了幾次他們依舊無動於衷每天還是照常施工,你雖然依舊很煩,但也會慢慢接受這個現實,畢竟生活所迫,你無法逃離,就這樣一天一天過去,雖然他們依舊很吵,但你可能已經調節了自己的適應能力,覺得吵一點好像也無所謂了,就認命了。

對孩子大吼大叫管教也是如此,小的時候,孩子只能依賴父母才能生存,在父母前幾次呵斥孩子時,孩子可能會反抗,頂嘴,嘗試表達自己觀點,但在父母憤怒零理智下,最終選擇閉嘴,去乖乖聽父母的話,然而他的內心卻是不耐煩的,只是因為無法逃離,於是最終就是你說你的,孩子思緒依舊是滿天飛的。

"

今天在小飯館裡吃飯,看到一對很有意思的母女,

媽媽:你怎麼還沒吃完,都過去半小時了。

女兒:哪有半小時,才20分鐘。

媽媽:半小時跟20分鐘才差多少,你還會頂嘴了,時間是金錢你知道嗎,叫你快點吃是害你嗎,有這頂嘴功夫不如快點吃。

女兒:好了好了,我知道了,我吃飽了,行了吧。

很多家長在管教孩子上都有這樣一種錯誤的認知,認為只有用聲音去威懾住孩子,才能管教住孩子,才能讓他產生害怕心理,從而避免再出現犯此類錯誤。

教育孩子靠吼?小心陷入“超限效應”,孩子正面管教這4點是關鍵

然而我自己的經歷就實實在在打了眾多家長的臉,就像我小時候我媽會在我吃不完飯或吃飯慢的時候狠狠打罵我,想督促我認真吃飯,可這種粗暴的管家行為卻教會了我去撒謊,瞞著我媽去達到她想要的結果。

我會在每餐準備一個小塑料袋,在她不注意間就把飯扒拉到袋子裡,造成吃快吃好的假象,最後再瞞著她把那些飯都扔掉,雖然我不想浪費糧食,但我更不想被打罵,權衡利益之下,我只能這樣做。

都說這一屆的孩子不好帶,那是因為我們對自己對孩子都有了更好的認知,我們不再像父輩那樣只關乎孩子生理健康,吃的飽穿的暖就好,更在乎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培養一個健康人格的孩子比培養一個僅有身體健康的孩子確實要難得多,而最難的,就是“為什麼明明都是為了孩子好,孩子就是不聽話,每次非要我發火吼他才會聽,但聽了之後好像依舊沒什麼改變?”

吼叫為什麼無法良好管教孩子

  • 孩子產生了“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指當一個人接受的刺激過多過強過久時,就會對一件事情出現不耐煩和逆反情緒。

就像你因為經濟原因搬家到了一個工地旁,工地上每天都在施工,很吵很影響心情,也許開始幾天你會去工地理論要求他們降低分貝或停止施工,但說了幾次他們依舊無動於衷每天還是照常施工,你雖然依舊很煩,但也會慢慢接受這個現實,畢竟生活所迫,你無法逃離,就這樣一天一天過去,雖然他們依舊很吵,但你可能已經調節了自己的適應能力,覺得吵一點好像也無所謂了,就認命了。

對孩子大吼大叫管教也是如此,小的時候,孩子只能依賴父母才能生存,在父母前幾次呵斥孩子時,孩子可能會反抗,頂嘴,嘗試表達自己觀點,但在父母憤怒零理智下,最終選擇閉嘴,去乖乖聽父母的話,然而他的內心卻是不耐煩的,只是因為無法逃離,於是最終就是你說你的,孩子思緒依舊是滿天飛的。

教育孩子靠吼?小心陷入“超限效應”,孩子正面管教這4點是關鍵

  • 大腦“逃生機制”本能

想象一下,當我們受到威脅,感到恐懼害怕時,大腦首先給我們的反應是什麼?一是消除威脅,二是逃生,這並不是說明孩子有多壞故意不聽話,而是人的本能。

事實上,在我們吼叫孩子過程中,孩子根本就無法認真傾聽你說話的內容,他首先感受到的是你吼叫的暴躁情緒,這種暴躁情緒可能會引發肢體暴力威脅,為了不被暴力對待,孩子就會出現“好了好了,我知道,我明白了”盲目敷衍的回答,而事實上他並非真正明白你說的話,其目的只是為了停止你的吼叫,消除威脅,同時讓自己從語言暴力中掙脫出來,並鬆一口氣,原來只要說這句話就能停止被吼叫。

  • 吼叫管教=無效溝通

美國語言學家艾伯塔·梅瑞賓提出過一個著名的溝通公式:溝通的總效果=7%的語言+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

從這個公式上我們不難看出,看似以語言為主的溝通,語言佔比反而是最少的,面部表情才是最重要的,而音調也佔了1/3,而當家長吼叫時,面目一定是猙獰的,音調肯定是高的,那麼吼叫時的語言即使再有教育意義,這樣的溝通方式也是幾乎無效的。

"

今天在小飯館裡吃飯,看到一對很有意思的母女,

媽媽:你怎麼還沒吃完,都過去半小時了。

女兒:哪有半小時,才20分鐘。

媽媽:半小時跟20分鐘才差多少,你還會頂嘴了,時間是金錢你知道嗎,叫你快點吃是害你嗎,有這頂嘴功夫不如快點吃。

女兒:好了好了,我知道了,我吃飽了,行了吧。

很多家長在管教孩子上都有這樣一種錯誤的認知,認為只有用聲音去威懾住孩子,才能管教住孩子,才能讓他產生害怕心理,從而避免再出現犯此類錯誤。

教育孩子靠吼?小心陷入“超限效應”,孩子正面管教這4點是關鍵

然而我自己的經歷就實實在在打了眾多家長的臉,就像我小時候我媽會在我吃不完飯或吃飯慢的時候狠狠打罵我,想督促我認真吃飯,可這種粗暴的管家行為卻教會了我去撒謊,瞞著我媽去達到她想要的結果。

我會在每餐準備一個小塑料袋,在她不注意間就把飯扒拉到袋子裡,造成吃快吃好的假象,最後再瞞著她把那些飯都扔掉,雖然我不想浪費糧食,但我更不想被打罵,權衡利益之下,我只能這樣做。

都說這一屆的孩子不好帶,那是因為我們對自己對孩子都有了更好的認知,我們不再像父輩那樣只關乎孩子生理健康,吃的飽穿的暖就好,更在乎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培養一個健康人格的孩子比培養一個僅有身體健康的孩子確實要難得多,而最難的,就是“為什麼明明都是為了孩子好,孩子就是不聽話,每次非要我發火吼他才會聽,但聽了之後好像依舊沒什麼改變?”

吼叫為什麼無法良好管教孩子

  • 孩子產生了“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指當一個人接受的刺激過多過強過久時,就會對一件事情出現不耐煩和逆反情緒。

就像你因為經濟原因搬家到了一個工地旁,工地上每天都在施工,很吵很影響心情,也許開始幾天你會去工地理論要求他們降低分貝或停止施工,但說了幾次他們依舊無動於衷每天還是照常施工,你雖然依舊很煩,但也會慢慢接受這個現實,畢竟生活所迫,你無法逃離,就這樣一天一天過去,雖然他們依舊很吵,但你可能已經調節了自己的適應能力,覺得吵一點好像也無所謂了,就認命了。

對孩子大吼大叫管教也是如此,小的時候,孩子只能依賴父母才能生存,在父母前幾次呵斥孩子時,孩子可能會反抗,頂嘴,嘗試表達自己觀點,但在父母憤怒零理智下,最終選擇閉嘴,去乖乖聽父母的話,然而他的內心卻是不耐煩的,只是因為無法逃離,於是最終就是你說你的,孩子思緒依舊是滿天飛的。

教育孩子靠吼?小心陷入“超限效應”,孩子正面管教這4點是關鍵

  • 大腦“逃生機制”本能

想象一下,當我們受到威脅,感到恐懼害怕時,大腦首先給我們的反應是什麼?一是消除威脅,二是逃生,這並不是說明孩子有多壞故意不聽話,而是人的本能。

事實上,在我們吼叫孩子過程中,孩子根本就無法認真傾聽你說話的內容,他首先感受到的是你吼叫的暴躁情緒,這種暴躁情緒可能會引發肢體暴力威脅,為了不被暴力對待,孩子就會出現“好了好了,我知道,我明白了”盲目敷衍的回答,而事實上他並非真正明白你說的話,其目的只是為了停止你的吼叫,消除威脅,同時讓自己從語言暴力中掙脫出來,並鬆一口氣,原來只要說這句話就能停止被吼叫。

  • 吼叫管教=無效溝通

美國語言學家艾伯塔·梅瑞賓提出過一個著名的溝通公式:溝通的總效果=7%的語言+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

從這個公式上我們不難看出,看似以語言為主的溝通,語言佔比反而是最少的,面部表情才是最重要的,而音調也佔了1/3,而當家長吼叫時,面目一定是猙獰的,音調肯定是高的,那麼吼叫時的語言即使再有教育意義,這樣的溝通方式也是幾乎無效的。

教育孩子靠吼?小心陷入“超限效應”,孩子正面管教這4點是關鍵

去年成都有個150對家長參加的”戒吼群“打卡,結果卻是無一人成功,可見管教孩子,我們的需要努力的空間依舊很大。

看過一份機構的調查報告:89%以上的家長會有吼孩子的經歷,根據吼孩子的次數和強度發現,年齡越低,學歷越低,越愛吼孩子。而在從不會吼孩子的家長中,博士佔44%,碩士和本科佔28%。

日本作家伊阪幸太郎說: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確實,相對來說,學歷越高,閱歷越豐富,思想更成熟,也更能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吼叫自然也會越少。

既然吼叫無法教育,我們該如何與孩子建立有效溝通?

一、以聽代說,先聽再說

《正面管教》上說,積極的傾聽就是注意一個孩子的感受並用平靜而明確的話語說出這些感受,這也是教給孩子處理他的情感並最終控制自己行為的重要一步。

試想一下,你有沒有出現過這樣的情況。

孩子做了很久的作業,整理了很久的玩具,你都幹了一堆的事情了,孩子卻好像還和之前一樣,作業才寫了一點,玩具也根本就沒怎麼整理,於是你怒上心頭,破口而出:你看看,每天磨磨蹭蹭,你這孩子怎麼笨,這點事都做不好……

可這種抱怨的作用只是發洩了你自己的情緒,卻增加了孩子對你厭煩,無端的指責讓他有困難也無處發洩,只能默默承受著語言風暴。

海明威說過:我們花了兩年時間學會說話,卻要花上六十年來學會閉嘴。能說是一種能力,靜而不說卻是一種包容和智慧。

開吼之前,不如先聽聽孩子:為什麼進程這麼慢?是因為不會/不想?哪裡不會?為什麼不想?

"

今天在小飯館裡吃飯,看到一對很有意思的母女,

媽媽:你怎麼還沒吃完,都過去半小時了。

女兒:哪有半小時,才20分鐘。

媽媽:半小時跟20分鐘才差多少,你還會頂嘴了,時間是金錢你知道嗎,叫你快點吃是害你嗎,有這頂嘴功夫不如快點吃。

女兒:好了好了,我知道了,我吃飽了,行了吧。

很多家長在管教孩子上都有這樣一種錯誤的認知,認為只有用聲音去威懾住孩子,才能管教住孩子,才能讓他產生害怕心理,從而避免再出現犯此類錯誤。

教育孩子靠吼?小心陷入“超限效應”,孩子正面管教這4點是關鍵

然而我自己的經歷就實實在在打了眾多家長的臉,就像我小時候我媽會在我吃不完飯或吃飯慢的時候狠狠打罵我,想督促我認真吃飯,可這種粗暴的管家行為卻教會了我去撒謊,瞞著我媽去達到她想要的結果。

我會在每餐準備一個小塑料袋,在她不注意間就把飯扒拉到袋子裡,造成吃快吃好的假象,最後再瞞著她把那些飯都扔掉,雖然我不想浪費糧食,但我更不想被打罵,權衡利益之下,我只能這樣做。

都說這一屆的孩子不好帶,那是因為我們對自己對孩子都有了更好的認知,我們不再像父輩那樣只關乎孩子生理健康,吃的飽穿的暖就好,更在乎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培養一個健康人格的孩子比培養一個僅有身體健康的孩子確實要難得多,而最難的,就是“為什麼明明都是為了孩子好,孩子就是不聽話,每次非要我發火吼他才會聽,但聽了之後好像依舊沒什麼改變?”

吼叫為什麼無法良好管教孩子

  • 孩子產生了“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指當一個人接受的刺激過多過強過久時,就會對一件事情出現不耐煩和逆反情緒。

就像你因為經濟原因搬家到了一個工地旁,工地上每天都在施工,很吵很影響心情,也許開始幾天你會去工地理論要求他們降低分貝或停止施工,但說了幾次他們依舊無動於衷每天還是照常施工,你雖然依舊很煩,但也會慢慢接受這個現實,畢竟生活所迫,你無法逃離,就這樣一天一天過去,雖然他們依舊很吵,但你可能已經調節了自己的適應能力,覺得吵一點好像也無所謂了,就認命了。

對孩子大吼大叫管教也是如此,小的時候,孩子只能依賴父母才能生存,在父母前幾次呵斥孩子時,孩子可能會反抗,頂嘴,嘗試表達自己觀點,但在父母憤怒零理智下,最終選擇閉嘴,去乖乖聽父母的話,然而他的內心卻是不耐煩的,只是因為無法逃離,於是最終就是你說你的,孩子思緒依舊是滿天飛的。

教育孩子靠吼?小心陷入“超限效應”,孩子正面管教這4點是關鍵

  • 大腦“逃生機制”本能

想象一下,當我們受到威脅,感到恐懼害怕時,大腦首先給我們的反應是什麼?一是消除威脅,二是逃生,這並不是說明孩子有多壞故意不聽話,而是人的本能。

事實上,在我們吼叫孩子過程中,孩子根本就無法認真傾聽你說話的內容,他首先感受到的是你吼叫的暴躁情緒,這種暴躁情緒可能會引發肢體暴力威脅,為了不被暴力對待,孩子就會出現“好了好了,我知道,我明白了”盲目敷衍的回答,而事實上他並非真正明白你說的話,其目的只是為了停止你的吼叫,消除威脅,同時讓自己從語言暴力中掙脫出來,並鬆一口氣,原來只要說這句話就能停止被吼叫。

  • 吼叫管教=無效溝通

美國語言學家艾伯塔·梅瑞賓提出過一個著名的溝通公式:溝通的總效果=7%的語言+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

從這個公式上我們不難看出,看似以語言為主的溝通,語言佔比反而是最少的,面部表情才是最重要的,而音調也佔了1/3,而當家長吼叫時,面目一定是猙獰的,音調肯定是高的,那麼吼叫時的語言即使再有教育意義,這樣的溝通方式也是幾乎無效的。

教育孩子靠吼?小心陷入“超限效應”,孩子正面管教這4點是關鍵

去年成都有個150對家長參加的”戒吼群“打卡,結果卻是無一人成功,可見管教孩子,我們的需要努力的空間依舊很大。

看過一份機構的調查報告:89%以上的家長會有吼孩子的經歷,根據吼孩子的次數和強度發現,年齡越低,學歷越低,越愛吼孩子。而在從不會吼孩子的家長中,博士佔44%,碩士和本科佔28%。

日本作家伊阪幸太郎說: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確實,相對來說,學歷越高,閱歷越豐富,思想更成熟,也更能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吼叫自然也會越少。

既然吼叫無法教育,我們該如何與孩子建立有效溝通?

一、以聽代說,先聽再說

《正面管教》上說,積極的傾聽就是注意一個孩子的感受並用平靜而明確的話語說出這些感受,這也是教給孩子處理他的情感並最終控制自己行為的重要一步。

試想一下,你有沒有出現過這樣的情況。

孩子做了很久的作業,整理了很久的玩具,你都幹了一堆的事情了,孩子卻好像還和之前一樣,作業才寫了一點,玩具也根本就沒怎麼整理,於是你怒上心頭,破口而出:你看看,每天磨磨蹭蹭,你這孩子怎麼笨,這點事都做不好……

可這種抱怨的作用只是發洩了你自己的情緒,卻增加了孩子對你厭煩,無端的指責讓他有困難也無處發洩,只能默默承受著語言風暴。

海明威說過:我們花了兩年時間學會說話,卻要花上六十年來學會閉嘴。能說是一種能力,靜而不說卻是一種包容和智慧。

開吼之前,不如先聽聽孩子:為什麼進程這麼慢?是因為不會/不想?哪裡不會?為什麼不想?

教育孩子靠吼?小心陷入“超限效應”,孩子正面管教這4點是關鍵

二、平和的心態代替狂躁的情緒

我們的大腦裡有一種神奇的鏡像神經元,它的作用是感知對方的動作、表情、情緒並讓大腦準備好重複它所感受到的,同樣父母的情緒也會被孩子捕捉並表現出來,這也是孩子之所以總是模仿並學習他人行為,總是受他人的情緒感染,一起哭一起笑的原因。

因此在對待孩子不良行為時,如果你對孩子的態度是平和的,那麼他也就能平和的對你述說。

想要自己平和,就一定要讓自己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處理自己的情緒,開口前給自己3秒甚至3分鐘的冷處理時間,不要因一時的衝動,寒了孩子的心,還達不到自己管教的目的。

三、多說不如少說,簡單堅定的指令代替吼叫

管教孩子過程中,最忌諱喋喋不休講道理翻舊賬,同樣是面對孩子寫作業和看電視,

一、5分鐘後必須開始寫作業,否則這星期都不能再看電視。

二、每天回家都是先看電視,考試得高分了嗎,上次不及格忘了嗎,回家就不會主動寫作業,你還能有出息嗎,我這麼辛苦每天賺錢養家還要伺候你,你怎麼就這麼不懂事不懂體諒……

這兩種方式你覺得哪種更好?

盧梭說過: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式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可以感動。

當父母用狂躁的語氣去教育孩子跟孩子講道理時,就已經讓孩子從心理產生了抵抗,因為這樣的狀態下,他知道父母根本就不知道孩子的內心,只是站在他自己的角度對孩子進行所謂的說教,與其多說,不如就給孩子一個簡單的指令去執行就好。

"

今天在小飯館裡吃飯,看到一對很有意思的母女,

媽媽:你怎麼還沒吃完,都過去半小時了。

女兒:哪有半小時,才20分鐘。

媽媽:半小時跟20分鐘才差多少,你還會頂嘴了,時間是金錢你知道嗎,叫你快點吃是害你嗎,有這頂嘴功夫不如快點吃。

女兒:好了好了,我知道了,我吃飽了,行了吧。

很多家長在管教孩子上都有這樣一種錯誤的認知,認為只有用聲音去威懾住孩子,才能管教住孩子,才能讓他產生害怕心理,從而避免再出現犯此類錯誤。

教育孩子靠吼?小心陷入“超限效應”,孩子正面管教這4點是關鍵

然而我自己的經歷就實實在在打了眾多家長的臉,就像我小時候我媽會在我吃不完飯或吃飯慢的時候狠狠打罵我,想督促我認真吃飯,可這種粗暴的管家行為卻教會了我去撒謊,瞞著我媽去達到她想要的結果。

我會在每餐準備一個小塑料袋,在她不注意間就把飯扒拉到袋子裡,造成吃快吃好的假象,最後再瞞著她把那些飯都扔掉,雖然我不想浪費糧食,但我更不想被打罵,權衡利益之下,我只能這樣做。

都說這一屆的孩子不好帶,那是因為我們對自己對孩子都有了更好的認知,我們不再像父輩那樣只關乎孩子生理健康,吃的飽穿的暖就好,更在乎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培養一個健康人格的孩子比培養一個僅有身體健康的孩子確實要難得多,而最難的,就是“為什麼明明都是為了孩子好,孩子就是不聽話,每次非要我發火吼他才會聽,但聽了之後好像依舊沒什麼改變?”

吼叫為什麼無法良好管教孩子

  • 孩子產生了“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指當一個人接受的刺激過多過強過久時,就會對一件事情出現不耐煩和逆反情緒。

就像你因為經濟原因搬家到了一個工地旁,工地上每天都在施工,很吵很影響心情,也許開始幾天你會去工地理論要求他們降低分貝或停止施工,但說了幾次他們依舊無動於衷每天還是照常施工,你雖然依舊很煩,但也會慢慢接受這個現實,畢竟生活所迫,你無法逃離,就這樣一天一天過去,雖然他們依舊很吵,但你可能已經調節了自己的適應能力,覺得吵一點好像也無所謂了,就認命了。

對孩子大吼大叫管教也是如此,小的時候,孩子只能依賴父母才能生存,在父母前幾次呵斥孩子時,孩子可能會反抗,頂嘴,嘗試表達自己觀點,但在父母憤怒零理智下,最終選擇閉嘴,去乖乖聽父母的話,然而他的內心卻是不耐煩的,只是因為無法逃離,於是最終就是你說你的,孩子思緒依舊是滿天飛的。

教育孩子靠吼?小心陷入“超限效應”,孩子正面管教這4點是關鍵

  • 大腦“逃生機制”本能

想象一下,當我們受到威脅,感到恐懼害怕時,大腦首先給我們的反應是什麼?一是消除威脅,二是逃生,這並不是說明孩子有多壞故意不聽話,而是人的本能。

事實上,在我們吼叫孩子過程中,孩子根本就無法認真傾聽你說話的內容,他首先感受到的是你吼叫的暴躁情緒,這種暴躁情緒可能會引發肢體暴力威脅,為了不被暴力對待,孩子就會出現“好了好了,我知道,我明白了”盲目敷衍的回答,而事實上他並非真正明白你說的話,其目的只是為了停止你的吼叫,消除威脅,同時讓自己從語言暴力中掙脫出來,並鬆一口氣,原來只要說這句話就能停止被吼叫。

  • 吼叫管教=無效溝通

美國語言學家艾伯塔·梅瑞賓提出過一個著名的溝通公式:溝通的總效果=7%的語言+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

從這個公式上我們不難看出,看似以語言為主的溝通,語言佔比反而是最少的,面部表情才是最重要的,而音調也佔了1/3,而當家長吼叫時,面目一定是猙獰的,音調肯定是高的,那麼吼叫時的語言即使再有教育意義,這樣的溝通方式也是幾乎無效的。

教育孩子靠吼?小心陷入“超限效應”,孩子正面管教這4點是關鍵

去年成都有個150對家長參加的”戒吼群“打卡,結果卻是無一人成功,可見管教孩子,我們的需要努力的空間依舊很大。

看過一份機構的調查報告:89%以上的家長會有吼孩子的經歷,根據吼孩子的次數和強度發現,年齡越低,學歷越低,越愛吼孩子。而在從不會吼孩子的家長中,博士佔44%,碩士和本科佔28%。

日本作家伊阪幸太郎說: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確實,相對來說,學歷越高,閱歷越豐富,思想更成熟,也更能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吼叫自然也會越少。

既然吼叫無法教育,我們該如何與孩子建立有效溝通?

一、以聽代說,先聽再說

《正面管教》上說,積極的傾聽就是注意一個孩子的感受並用平靜而明確的話語說出這些感受,這也是教給孩子處理他的情感並最終控制自己行為的重要一步。

試想一下,你有沒有出現過這樣的情況。

孩子做了很久的作業,整理了很久的玩具,你都幹了一堆的事情了,孩子卻好像還和之前一樣,作業才寫了一點,玩具也根本就沒怎麼整理,於是你怒上心頭,破口而出:你看看,每天磨磨蹭蹭,你這孩子怎麼笨,這點事都做不好……

可這種抱怨的作用只是發洩了你自己的情緒,卻增加了孩子對你厭煩,無端的指責讓他有困難也無處發洩,只能默默承受著語言風暴。

海明威說過:我們花了兩年時間學會說話,卻要花上六十年來學會閉嘴。能說是一種能力,靜而不說卻是一種包容和智慧。

開吼之前,不如先聽聽孩子:為什麼進程這麼慢?是因為不會/不想?哪裡不會?為什麼不想?

教育孩子靠吼?小心陷入“超限效應”,孩子正面管教這4點是關鍵

二、平和的心態代替狂躁的情緒

我們的大腦裡有一種神奇的鏡像神經元,它的作用是感知對方的動作、表情、情緒並讓大腦準備好重複它所感受到的,同樣父母的情緒也會被孩子捕捉並表現出來,這也是孩子之所以總是模仿並學習他人行為,總是受他人的情緒感染,一起哭一起笑的原因。

因此在對待孩子不良行為時,如果你對孩子的態度是平和的,那麼他也就能平和的對你述說。

想要自己平和,就一定要讓自己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處理自己的情緒,開口前給自己3秒甚至3分鐘的冷處理時間,不要因一時的衝動,寒了孩子的心,還達不到自己管教的目的。

三、多說不如少說,簡單堅定的指令代替吼叫

管教孩子過程中,最忌諱喋喋不休講道理翻舊賬,同樣是面對孩子寫作業和看電視,

一、5分鐘後必須開始寫作業,否則這星期都不能再看電視。

二、每天回家都是先看電視,考試得高分了嗎,上次不及格忘了嗎,回家就不會主動寫作業,你還能有出息嗎,我這麼辛苦每天賺錢養家還要伺候你,你怎麼就這麼不懂事不懂體諒……

這兩種方式你覺得哪種更好?

盧梭說過: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式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可以感動。

當父母用狂躁的語氣去教育孩子跟孩子講道理時,就已經讓孩子從心理產生了抵抗,因為這樣的狀態下,他知道父母根本就不知道孩子的內心,只是站在他自己的角度對孩子進行所謂的說教,與其多說,不如就給孩子一個簡單的指令去執行就好。

教育孩子靠吼?小心陷入“超限效應”,孩子正面管教這4點是關鍵

四、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兒童人格教育》上說:一個有拖延習慣的兒童背後,總有一個事無鉅細為其整理收拾的人。

雖然多數父母面對孩子磨蹭,做錯事上都可能會吼叫催促,但多數最終也會無可奈何的自己去把殘局收拾掉,他們的理由有

  1. 不幫他收拾掉,他能再磨蹭3小時,等下晚飯都來不及吃了;
  2. 如果不督促他寫完作業,他能拖到半夜,睡覺太晚了,明天該遲到了;

就因為父母總是將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攬,讓孩子沒有了後顧之憂,所以孩子才能更加肆無忌憚的為所欲為。

都說懶媽媽勝過好媽媽,如果孩子知道了作業寫不完會受老師批評,玩具不理完要捱餓,事情沒做完想睡都沒得睡,他自然從被動便主動,從被逼著做到主動做,畢竟那些懲罰都是要自己去親身經歷感受的。

"

今天在小飯館裡吃飯,看到一對很有意思的母女,

媽媽:你怎麼還沒吃完,都過去半小時了。

女兒:哪有半小時,才20分鐘。

媽媽:半小時跟20分鐘才差多少,你還會頂嘴了,時間是金錢你知道嗎,叫你快點吃是害你嗎,有這頂嘴功夫不如快點吃。

女兒:好了好了,我知道了,我吃飽了,行了吧。

很多家長在管教孩子上都有這樣一種錯誤的認知,認為只有用聲音去威懾住孩子,才能管教住孩子,才能讓他產生害怕心理,從而避免再出現犯此類錯誤。

教育孩子靠吼?小心陷入“超限效應”,孩子正面管教這4點是關鍵

然而我自己的經歷就實實在在打了眾多家長的臉,就像我小時候我媽會在我吃不完飯或吃飯慢的時候狠狠打罵我,想督促我認真吃飯,可這種粗暴的管家行為卻教會了我去撒謊,瞞著我媽去達到她想要的結果。

我會在每餐準備一個小塑料袋,在她不注意間就把飯扒拉到袋子裡,造成吃快吃好的假象,最後再瞞著她把那些飯都扔掉,雖然我不想浪費糧食,但我更不想被打罵,權衡利益之下,我只能這樣做。

都說這一屆的孩子不好帶,那是因為我們對自己對孩子都有了更好的認知,我們不再像父輩那樣只關乎孩子生理健康,吃的飽穿的暖就好,更在乎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培養一個健康人格的孩子比培養一個僅有身體健康的孩子確實要難得多,而最難的,就是“為什麼明明都是為了孩子好,孩子就是不聽話,每次非要我發火吼他才會聽,但聽了之後好像依舊沒什麼改變?”

吼叫為什麼無法良好管教孩子

  • 孩子產生了“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指當一個人接受的刺激過多過強過久時,就會對一件事情出現不耐煩和逆反情緒。

就像你因為經濟原因搬家到了一個工地旁,工地上每天都在施工,很吵很影響心情,也許開始幾天你會去工地理論要求他們降低分貝或停止施工,但說了幾次他們依舊無動於衷每天還是照常施工,你雖然依舊很煩,但也會慢慢接受這個現實,畢竟生活所迫,你無法逃離,就這樣一天一天過去,雖然他們依舊很吵,但你可能已經調節了自己的適應能力,覺得吵一點好像也無所謂了,就認命了。

對孩子大吼大叫管教也是如此,小的時候,孩子只能依賴父母才能生存,在父母前幾次呵斥孩子時,孩子可能會反抗,頂嘴,嘗試表達自己觀點,但在父母憤怒零理智下,最終選擇閉嘴,去乖乖聽父母的話,然而他的內心卻是不耐煩的,只是因為無法逃離,於是最終就是你說你的,孩子思緒依舊是滿天飛的。

教育孩子靠吼?小心陷入“超限效應”,孩子正面管教這4點是關鍵

  • 大腦“逃生機制”本能

想象一下,當我們受到威脅,感到恐懼害怕時,大腦首先給我們的反應是什麼?一是消除威脅,二是逃生,這並不是說明孩子有多壞故意不聽話,而是人的本能。

事實上,在我們吼叫孩子過程中,孩子根本就無法認真傾聽你說話的內容,他首先感受到的是你吼叫的暴躁情緒,這種暴躁情緒可能會引發肢體暴力威脅,為了不被暴力對待,孩子就會出現“好了好了,我知道,我明白了”盲目敷衍的回答,而事實上他並非真正明白你說的話,其目的只是為了停止你的吼叫,消除威脅,同時讓自己從語言暴力中掙脫出來,並鬆一口氣,原來只要說這句話就能停止被吼叫。

  • 吼叫管教=無效溝通

美國語言學家艾伯塔·梅瑞賓提出過一個著名的溝通公式:溝通的總效果=7%的語言+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

從這個公式上我們不難看出,看似以語言為主的溝通,語言佔比反而是最少的,面部表情才是最重要的,而音調也佔了1/3,而當家長吼叫時,面目一定是猙獰的,音調肯定是高的,那麼吼叫時的語言即使再有教育意義,這樣的溝通方式也是幾乎無效的。

教育孩子靠吼?小心陷入“超限效應”,孩子正面管教這4點是關鍵

去年成都有個150對家長參加的”戒吼群“打卡,結果卻是無一人成功,可見管教孩子,我們的需要努力的空間依舊很大。

看過一份機構的調查報告:89%以上的家長會有吼孩子的經歷,根據吼孩子的次數和強度發現,年齡越低,學歷越低,越愛吼孩子。而在從不會吼孩子的家長中,博士佔44%,碩士和本科佔28%。

日本作家伊阪幸太郎說: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確實,相對來說,學歷越高,閱歷越豐富,思想更成熟,也更能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吼叫自然也會越少。

既然吼叫無法教育,我們該如何與孩子建立有效溝通?

一、以聽代說,先聽再說

《正面管教》上說,積極的傾聽就是注意一個孩子的感受並用平靜而明確的話語說出這些感受,這也是教給孩子處理他的情感並最終控制自己行為的重要一步。

試想一下,你有沒有出現過這樣的情況。

孩子做了很久的作業,整理了很久的玩具,你都幹了一堆的事情了,孩子卻好像還和之前一樣,作業才寫了一點,玩具也根本就沒怎麼整理,於是你怒上心頭,破口而出:你看看,每天磨磨蹭蹭,你這孩子怎麼笨,這點事都做不好……

可這種抱怨的作用只是發洩了你自己的情緒,卻增加了孩子對你厭煩,無端的指責讓他有困難也無處發洩,只能默默承受著語言風暴。

海明威說過:我們花了兩年時間學會說話,卻要花上六十年來學會閉嘴。能說是一種能力,靜而不說卻是一種包容和智慧。

開吼之前,不如先聽聽孩子:為什麼進程這麼慢?是因為不會/不想?哪裡不會?為什麼不想?

教育孩子靠吼?小心陷入“超限效應”,孩子正面管教這4點是關鍵

二、平和的心態代替狂躁的情緒

我們的大腦裡有一種神奇的鏡像神經元,它的作用是感知對方的動作、表情、情緒並讓大腦準備好重複它所感受到的,同樣父母的情緒也會被孩子捕捉並表現出來,這也是孩子之所以總是模仿並學習他人行為,總是受他人的情緒感染,一起哭一起笑的原因。

因此在對待孩子不良行為時,如果你對孩子的態度是平和的,那麼他也就能平和的對你述說。

想要自己平和,就一定要讓自己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處理自己的情緒,開口前給自己3秒甚至3分鐘的冷處理時間,不要因一時的衝動,寒了孩子的心,還達不到自己管教的目的。

三、多說不如少說,簡單堅定的指令代替吼叫

管教孩子過程中,最忌諱喋喋不休講道理翻舊賬,同樣是面對孩子寫作業和看電視,

一、5分鐘後必須開始寫作業,否則這星期都不能再看電視。

二、每天回家都是先看電視,考試得高分了嗎,上次不及格忘了嗎,回家就不會主動寫作業,你還能有出息嗎,我這麼辛苦每天賺錢養家還要伺候你,你怎麼就這麼不懂事不懂體諒……

這兩種方式你覺得哪種更好?

盧梭說過: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式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可以感動。

當父母用狂躁的語氣去教育孩子跟孩子講道理時,就已經讓孩子從心理產生了抵抗,因為這樣的狀態下,他知道父母根本就不知道孩子的內心,只是站在他自己的角度對孩子進行所謂的說教,與其多說,不如就給孩子一個簡單的指令去執行就好。

教育孩子靠吼?小心陷入“超限效應”,孩子正面管教這4點是關鍵

四、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兒童人格教育》上說:一個有拖延習慣的兒童背後,總有一個事無鉅細為其整理收拾的人。

雖然多數父母面對孩子磨蹭,做錯事上都可能會吼叫催促,但多數最終也會無可奈何的自己去把殘局收拾掉,他們的理由有

  1. 不幫他收拾掉,他能再磨蹭3小時,等下晚飯都來不及吃了;
  2. 如果不督促他寫完作業,他能拖到半夜,睡覺太晚了,明天該遲到了;

就因為父母總是將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攬,讓孩子沒有了後顧之憂,所以孩子才能更加肆無忌憚的為所欲為。

都說懶媽媽勝過好媽媽,如果孩子知道了作業寫不完會受老師批評,玩具不理完要捱餓,事情沒做完想睡都沒得睡,他自然從被動便主動,從被逼著做到主動做,畢竟那些懲罰都是要自己去親身經歷感受的。

教育孩子靠吼?小心陷入“超限效應”,孩子正面管教這4點是關鍵

教育孩子是一生的課程,當父母學會了控制自己的脾氣,擺脫了壞情緒的控制,不再或減少了吼孩子的次數,就會發現孩子其實並沒有那麼糟糕,用愛和尊重滋養的孩子,才會讓家庭更加和諧和幸福。

-END

我是小皮育兒經,多平臺原創作者,4月份育兒領域優質月度賬號,愛學習,愛生活,關注我,讓我們一起了解更多孕產育兒知識,一起成為更好的父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