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所有育兒的核心,其實在於父母的教育,本文給大家清晰這個概念,並推薦幾本非常好的育兒書籍,希望培養更多合格的父母,帶出更多健康的孩童。

無論是怎樣的父母,相信都會關心育兒的問題。但在我看來,現今中國真正需要受教育的其實是父母,而不是孩童。因此,與其說如何教育孩子,還不如說如何教育父母。常言道:“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要理解好這一點,我認為需要學習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孩子其實最懂學習,沒有一個人的學習能力能超越孩子,之所以很多父母頭疼孩子的教育問題,那僅僅是因為他們有一個錯誤的觀念,認為孩子不聽教,這是最大的誤區。在我看來,孩子非常“聽教”,只不過他並不是“聽”父母所說的,而是時時刻刻通過父母的言行舉止來學習。因此,要教育好孩子,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先教育好父母。

我們經常看到很多可笑的場景:父母讓孩子認真讀書,而父母則從來不讀,天天看著手機刷朋友圈;父母讓孩子早睡早起,而自己則天天熬夜看電視甚至打遊戲;父母讓孩子吃健康的食品,自己則吞雲吐霧,喝得爛醉如泥……你真的以為這個世界上最懂得學習的孩童,會聽你說的那一套,而不去看你做的那一切麼?你說讀書重要,那你為什麼不讀,你不做的事情,卻讓你的孩子去做,孩子不感到困惑才怪。

因此,要教育好孩子,對不起,作為家長的,咱們先學習!如果沒有這樣的身體力行,沒有自己的行為改變,最終的教育將淪為一句空話。您也別再抱怨孩子如何不懂上進了,他只是您的鏡子而已,將反射您自身的一切。

家長要學習,渠道很多,您可以去參加外面的家長課堂、可以請教有經驗的老師或優秀父母……當然,最省成本又有效的方式就是讀書,因此本文將給您推薦一些快速改變自身、深入理解孩子的好書:

育兒必讀:根在父母,長於孩童

《父母的覺醒》

之所以將這本書放在第一位,就是為了呼應前面討論的核心。作為父母,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要讓孩子過上幸福的生活,首先讓自己覺醒是第一位的,否則您連什麼是對是錯都還沒搞清,您期望能教育好孩子,那簡直是痴人說夢。

《父母的覺醒》作者是沙法麗·薩巴瑞,出生於印度,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獲得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現代的西方心理學越來越多受到東方文化的影響,薩巴瑞博士無疑也是其中一位,她將東方的正念思想與西方心理學理論加以融合,形成了自己有關正念生活與覺醒教育的理念。

沙法麗•薩巴瑞在書中提到:“不論抱有怎樣美好的動機,我們還是會從父母那裡繼承上一輩人的情感,再將它們傳遞給自己的孩子。這種一代代傳承下來的情感可能會奴役孩子,削弱他們的能力;這種潛意識如果得不到徹底清理,就會一代又一代地滲透下去。唯有覺醒的力量才能制止這種迴盪在家庭中的痛苦循環。”在我看來,這就是最重要的核心,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教育是為了讓我們的孩子一代比一代更優秀、更健康、更幸福,如果作為父母的我們沒有覺醒,沒有清理我們留存下來的各種問題,那麼,這些問題將一代一代延續下去,這是教育裡面存在的最大難題。

育兒必讀:根在父母,長於孩童

《中毒的父母》

本書作者蘇珊·福沃德博士是國際知名的心理治療師、演說家和作家。這本書跟前面推薦的《父母的覺醒》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呼應,它更加著重於表達父母的問題帶給孩子的傷害,而且這種傷害是非常深遠的,會影響到孩子一生的幸福。中國的父母動不動就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偏狹的概念。何為起跑線?人的一生到底應該追求什麼?我們很多父母自己就帶著錯誤的觀念,然後再將其強加給自己的孩子,還美其名曰為了他好。到底何謂好壞,有多少父母認真思量過?

在《中毒的父母》這本書裡面,作者著重列舉了很多對孩子造成一生傷害的案例,讀起來真是讓人黯然神傷。我們究竟還要自己的孩子承受多少這樣無謂的痛苦,我們到底應該給我們的孩子提供一種怎樣的教育、規劃一個怎樣的人生,相信通過這本書,至少可以讓我們理解,孩子的心理健康才是我們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

育兒必讀:根在父母,長於孩童

《孩子,挑戰》

這本書是我太太推薦我閱讀的,作為一名從事幼兒教育十多年的蒙臺梭利老師,我太太非常害怕我會錯誤地應對孩子,哪怕我也是一名心理諮詢師、哪怕我對孩子童年傷害的理解程度已經遠超常人。但這本書確實讓我獲益匪淺,理解了很多原來沒有意識到的問題。

《孩子,挑戰》的作者是魯道夫•德雷克斯,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精神病醫生和教育家,現代實踐派兒童心理學奠基人。他開創性地將阿德勒的精神分析法和個體心理學發展為一系列實踐方法,直接影響了正面管教、父母PET效能等方法的提出,在西方教育界具有深刻而廣泛的影響。

《孩子,挑戰》這本書對我影響最深的是,在愛與規則之間,作為父母的我們該如何取捨,如何把握其間的那個度,這是一件充滿藝術的事情。而且通過這本書,我理解到了如何真正接納孩子,如何尊重孩子的情緒表達等,這些在中國這種父權相對比較嚴重的文化中特別顯得突出。我們往往為了維護父母的權威而已忽略了對孩子的尊重,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給孩子灌輸了一種完全錯誤的理念。可怕的是,這整個過程我們完全不自知。因此又迴應了前面的第一本書,父母的覺醒才是最重要的。

育兒必讀:根在父母,長於孩童

《全腦教養法》

《全腦教養法》的作者是丹尼爾•西格爾,他是美國著名積極心理學家、哈佛大學醫學博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精神病學臨床教授。他也是正念覺知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第七感研究所創始人。我上一篇文章就提到了他的第七感。在我看來,現代人越來越需要這種整合的概念,而正念的概念也為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所接受。因此在兒童的教育過程中如果能充分考慮第七感,讓孩子從小就對自己的大腦、心理、關係等進行整合,這必將培養出一批更加優秀、更加健康的兒童。

中國父母的教育過多關注於所謂知識的學習,很少人會去關注孩子的情緒,更不用說去關注孩子頭腦的整合,而西格爾博士則給我們指出了一條整合之路,讓我們懂得如何去開發孩子的潛能,去培養孩子更多心理的能力,換句話說是培養一個情商更高的孩子,這對其未來的發展遠遠大於所謂的知識。對於那些意識到應試教育侷限性的父母來說,這無疑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育兒必讀:根在父母,長於孩童

《捕捉兒童敏感期》

這本是我和太太的老師孫瑞雪的其中一本著作,作為國內知名的兒童教育家,孫老師自80年代初就開始了心理學、教育學的研究,並於1995年創立了中國第一個省級蒙特梭利教育研究會及全國唯一一所蒙特梭利國際學校。可以說是將蒙臺梭利引入到中國並很好落地實施的機構之一。

孫瑞雪的作品還包括《愛和自由》、《完整的成長》等,都是不錯的兒童教育書籍。而我推薦這本《捕捉兒童敏感期》,是因為裡面收錄了200多個孩子(0~10歲)敏感期的真實案例,所有案例均由家長或老師記錄,孫瑞雪點評,是非常有價值的資料。由於我對腦神經學比較重視,發現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敏感期有其不容忽視重要性,它恰恰符合腦神經發展的規律。我們的腦神經各功能區並不是同步發展的,在某些時期會突然有一部分開始快速激活,體現出來的就是敏感期。如果父母可以抓住這個契機,讓兒童在敏感期中發展自己的特長,將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於育兒教育的書籍非常多,限於篇幅,我也不一一羅列。最終需要強調的是,無論如何,兒童的教育,根在父母,如果父母的教育解決好了,兒童的教育根本不存在任何問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