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少年派》,你就是最成功的家長'

不完美媽媽 冷飲 光明網 2019-07-31
"

前一段時間,我陪孩子去遊學,到了一個景點時,因為天氣太熱,有人提出不下車了,大家一片歡呼。

但是經過跟學堂溝通,還是要求我們下車參觀。只是,我的孩子由於很失望,死活不肯下車。

我從需要“遵守學堂統一規定”,一直講到“空調關了人會悶死的”等,但孩子一副聽不進去的樣子,堅持“不下車”。

十來分鐘過去了,孩子直接哭鬧起來……我也變得口乾舌燥,鬱悶又煩躁。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類似的經歷:

孩子不愛吃素菜,在一旁喋喋不休地說了一堆:“挑食對身體不好”,“每頓飯至少吃三種顏色的素菜才能營養全面”,孩子置若罔聞地要麼把素菜扔一邊,要麼留在碗裡剩著…… 孩子做作業時磨蹭拖拉,告訴他“要抓緊時間”、“不要做和學習無關的事情”,孩子卻一隻耳朵進,一隻耳朵出……

為什麼我們試圖尊重孩子,認真講道理,效果卻並不理想呢?

為什麼孩子聽不進去道理?

"

前一段時間,我陪孩子去遊學,到了一個景點時,因為天氣太熱,有人提出不下車了,大家一片歡呼。

但是經過跟學堂溝通,還是要求我們下車參觀。只是,我的孩子由於很失望,死活不肯下車。

我從需要“遵守學堂統一規定”,一直講到“空調關了人會悶死的”等,但孩子一副聽不進去的樣子,堅持“不下車”。

十來分鐘過去了,孩子直接哭鬧起來……我也變得口乾舌燥,鬱悶又煩躁。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類似的經歷:

孩子不愛吃素菜,在一旁喋喋不休地說了一堆:“挑食對身體不好”,“每頓飯至少吃三種顏色的素菜才能營養全面”,孩子置若罔聞地要麼把素菜扔一邊,要麼留在碗裡剩著…… 孩子做作業時磨蹭拖拉,告訴他“要抓緊時間”、“不要做和學習無關的事情”,孩子卻一隻耳朵進,一隻耳朵出……

為什麼我們試圖尊重孩子,認真講道理,效果卻並不理想呢?

為什麼孩子聽不進去道理?

看懂《少年派》,你就是最成功的家長

我發現,很多時候孩子聽不進去道理,是因為:

1.父母一味“講道理”,會增加孩子牴觸心理

許多的育兒書籍都會告訴我們,我們要“溫柔而堅定”地與孩子開展溝通,要尊重孩子。

沒錯,的確是這樣的,我們需要把孩子當作大人一樣來尊重,不能搞“一言堂”。可在實際生活當中,不少父母把“溝通”偷換概念成了“講道理”。

溝通是平等的,能看見並允許彼此,但講道理卻強調一種權威,一方往往並不在乎另一方的感受和互動,只是希望被服從。

家長髮著脾氣對孩子講道理,只要開始質問說教,孩子便意識到你是不理解他的,會從心理上形成抵抗,更加歇斯底里。

"

前一段時間,我陪孩子去遊學,到了一個景點時,因為天氣太熱,有人提出不下車了,大家一片歡呼。

但是經過跟學堂溝通,還是要求我們下車參觀。只是,我的孩子由於很失望,死活不肯下車。

我從需要“遵守學堂統一規定”,一直講到“空調關了人會悶死的”等,但孩子一副聽不進去的樣子,堅持“不下車”。

十來分鐘過去了,孩子直接哭鬧起來……我也變得口乾舌燥,鬱悶又煩躁。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類似的經歷:

孩子不愛吃素菜,在一旁喋喋不休地說了一堆:“挑食對身體不好”,“每頓飯至少吃三種顏色的素菜才能營養全面”,孩子置若罔聞地要麼把素菜扔一邊,要麼留在碗裡剩著…… 孩子做作業時磨蹭拖拉,告訴他“要抓緊時間”、“不要做和學習無關的事情”,孩子卻一隻耳朵進,一隻耳朵出……

為什麼我們試圖尊重孩子,認真講道理,效果卻並不理想呢?

為什麼孩子聽不進去道理?

看懂《少年派》,你就是最成功的家長

我發現,很多時候孩子聽不進去道理,是因為:

1.父母一味“講道理”,會增加孩子牴觸心理

許多的育兒書籍都會告訴我們,我們要“溫柔而堅定”地與孩子開展溝通,要尊重孩子。

沒錯,的確是這樣的,我們需要把孩子當作大人一樣來尊重,不能搞“一言堂”。可在實際生活當中,不少父母把“溝通”偷換概念成了“講道理”。

溝通是平等的,能看見並允許彼此,但講道理卻強調一種權威,一方往往並不在乎另一方的感受和互動,只是希望被服從。

家長髮著脾氣對孩子講道理,只要開始質問說教,孩子便意識到你是不理解他的,會從心理上形成抵抗,更加歇斯底里。

看懂《少年派》,你就是最成功的家長

一味對孩子太執著於講道理的父母,背後隱藏著的信息就在於:你知道什麼?我比你懂,我是權威,聽我的……

孩子接收到這個信息後,自然會更加抗拒,甚至產生逆反心理。

所以,當父母不再執著於“講道理”,孩子心理上的牴觸才會減小,才算是雙方真正溝通的開始。

2.或許,孩子比你更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麼

正在熱播的《少年派》裡,飾演王勝男的閆妮扮演了一個特別喜歡替閨女做決定的母親,女兒的特長在文科和畫畫上,理科成績很差,在一次考試之後墊底了。

開完家長會後,王勝男帶著女兒妙妙開始了批評教育,女兒表示理科自己真的學不會要放棄。

聽到這句話媽媽急了,她不讓孩子學習文科,表示自己託關係給林妙妙送到實驗班不是讓她學習文科的。一定要讓林妙妙學習理科。“文科有什麼用,理科學好了將來好就業”。

"

前一段時間,我陪孩子去遊學,到了一個景點時,因為天氣太熱,有人提出不下車了,大家一片歡呼。

但是經過跟學堂溝通,還是要求我們下車參觀。只是,我的孩子由於很失望,死活不肯下車。

我從需要“遵守學堂統一規定”,一直講到“空調關了人會悶死的”等,但孩子一副聽不進去的樣子,堅持“不下車”。

十來分鐘過去了,孩子直接哭鬧起來……我也變得口乾舌燥,鬱悶又煩躁。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類似的經歷:

孩子不愛吃素菜,在一旁喋喋不休地說了一堆:“挑食對身體不好”,“每頓飯至少吃三種顏色的素菜才能營養全面”,孩子置若罔聞地要麼把素菜扔一邊,要麼留在碗裡剩著…… 孩子做作業時磨蹭拖拉,告訴他“要抓緊時間”、“不要做和學習無關的事情”,孩子卻一隻耳朵進,一隻耳朵出……

為什麼我們試圖尊重孩子,認真講道理,效果卻並不理想呢?

為什麼孩子聽不進去道理?

看懂《少年派》,你就是最成功的家長

我發現,很多時候孩子聽不進去道理,是因為:

1.父母一味“講道理”,會增加孩子牴觸心理

許多的育兒書籍都會告訴我們,我們要“溫柔而堅定”地與孩子開展溝通,要尊重孩子。

沒錯,的確是這樣的,我們需要把孩子當作大人一樣來尊重,不能搞“一言堂”。可在實際生活當中,不少父母把“溝通”偷換概念成了“講道理”。

溝通是平等的,能看見並允許彼此,但講道理卻強調一種權威,一方往往並不在乎另一方的感受和互動,只是希望被服從。

家長髮著脾氣對孩子講道理,只要開始質問說教,孩子便意識到你是不理解他的,會從心理上形成抵抗,更加歇斯底里。

看懂《少年派》,你就是最成功的家長

一味對孩子太執著於講道理的父母,背後隱藏著的信息就在於:你知道什麼?我比你懂,我是權威,聽我的……

孩子接收到這個信息後,自然會更加抗拒,甚至產生逆反心理。

所以,當父母不再執著於“講道理”,孩子心理上的牴觸才會減小,才算是雙方真正溝通的開始。

2.或許,孩子比你更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麼

正在熱播的《少年派》裡,飾演王勝男的閆妮扮演了一個特別喜歡替閨女做決定的母親,女兒的特長在文科和畫畫上,理科成績很差,在一次考試之後墊底了。

開完家長會後,王勝男帶著女兒妙妙開始了批評教育,女兒表示理科自己真的學不會要放棄。

聽到這句話媽媽急了,她不讓孩子學習文科,表示自己託關係給林妙妙送到實驗班不是讓她學習文科的。一定要讓林妙妙學習理科。“文科有什麼用,理科學好了將來好就業”。

看懂《少年派》,你就是最成功的家長

母親的眼光盯在“有用”,而女兒的眼光卻盯在了“喜歡和擅長”。母親的道理最終也沒有說服女兒,好在如此,才有了女兒後來在文科班特長的發揮。

好的溝通,不是一味地“講道理”

"

前一段時間,我陪孩子去遊學,到了一個景點時,因為天氣太熱,有人提出不下車了,大家一片歡呼。

但是經過跟學堂溝通,還是要求我們下車參觀。只是,我的孩子由於很失望,死活不肯下車。

我從需要“遵守學堂統一規定”,一直講到“空調關了人會悶死的”等,但孩子一副聽不進去的樣子,堅持“不下車”。

十來分鐘過去了,孩子直接哭鬧起來……我也變得口乾舌燥,鬱悶又煩躁。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類似的經歷:

孩子不愛吃素菜,在一旁喋喋不休地說了一堆:“挑食對身體不好”,“每頓飯至少吃三種顏色的素菜才能營養全面”,孩子置若罔聞地要麼把素菜扔一邊,要麼留在碗裡剩著…… 孩子做作業時磨蹭拖拉,告訴他“要抓緊時間”、“不要做和學習無關的事情”,孩子卻一隻耳朵進,一隻耳朵出……

為什麼我們試圖尊重孩子,認真講道理,效果卻並不理想呢?

為什麼孩子聽不進去道理?

看懂《少年派》,你就是最成功的家長

我發現,很多時候孩子聽不進去道理,是因為:

1.父母一味“講道理”,會增加孩子牴觸心理

許多的育兒書籍都會告訴我們,我們要“溫柔而堅定”地與孩子開展溝通,要尊重孩子。

沒錯,的確是這樣的,我們需要把孩子當作大人一樣來尊重,不能搞“一言堂”。可在實際生活當中,不少父母把“溝通”偷換概念成了“講道理”。

溝通是平等的,能看見並允許彼此,但講道理卻強調一種權威,一方往往並不在乎另一方的感受和互動,只是希望被服從。

家長髮著脾氣對孩子講道理,只要開始質問說教,孩子便意識到你是不理解他的,會從心理上形成抵抗,更加歇斯底里。

看懂《少年派》,你就是最成功的家長

一味對孩子太執著於講道理的父母,背後隱藏著的信息就在於:你知道什麼?我比你懂,我是權威,聽我的……

孩子接收到這個信息後,自然會更加抗拒,甚至產生逆反心理。

所以,當父母不再執著於“講道理”,孩子心理上的牴觸才會減小,才算是雙方真正溝通的開始。

2.或許,孩子比你更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麼

正在熱播的《少年派》裡,飾演王勝男的閆妮扮演了一個特別喜歡替閨女做決定的母親,女兒的特長在文科和畫畫上,理科成績很差,在一次考試之後墊底了。

開完家長會後,王勝男帶著女兒妙妙開始了批評教育,女兒表示理科自己真的學不會要放棄。

聽到這句話媽媽急了,她不讓孩子學習文科,表示自己託關係給林妙妙送到實驗班不是讓她學習文科的。一定要讓林妙妙學習理科。“文科有什麼用,理科學好了將來好就業”。

看懂《少年派》,你就是最成功的家長

母親的眼光盯在“有用”,而女兒的眼光卻盯在了“喜歡和擅長”。母親的道理最終也沒有說服女兒,好在如此,才有了女兒後來在文科班特長的發揮。

好的溝通,不是一味地“講道理”

看懂《少年派》,你就是最成功的家長

父母要怎樣做,才能不再一味地“講道理”,而是和孩子平等地溝通互動呢?

1.看見孩子的真正需求

只有看見並理解了孩子的真正需求,他才會真正聽進去你說什麼。

比方我最開頭的例子中,孩子的真正需求並不是不下車,而是不想進去參觀,他覺得無聊,想呆在一個涼快的空間內。

後來,正是意識到他真正的需求之後,我放棄自己的說教,問他是不是不想參觀,覺得太熱了?

他表示肯定,然後我就建議我們下車,但是在大廳呆著等待大家就可以了。他忽然就不再哭鬧,乖乖跟我下車了,後來彼此愉快地分享了冷飲,一路情緒都很高漲。

"

前一段時間,我陪孩子去遊學,到了一個景點時,因為天氣太熱,有人提出不下車了,大家一片歡呼。

但是經過跟學堂溝通,還是要求我們下車參觀。只是,我的孩子由於很失望,死活不肯下車。

我從需要“遵守學堂統一規定”,一直講到“空調關了人會悶死的”等,但孩子一副聽不進去的樣子,堅持“不下車”。

十來分鐘過去了,孩子直接哭鬧起來……我也變得口乾舌燥,鬱悶又煩躁。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類似的經歷:

孩子不愛吃素菜,在一旁喋喋不休地說了一堆:“挑食對身體不好”,“每頓飯至少吃三種顏色的素菜才能營養全面”,孩子置若罔聞地要麼把素菜扔一邊,要麼留在碗裡剩著…… 孩子做作業時磨蹭拖拉,告訴他“要抓緊時間”、“不要做和學習無關的事情”,孩子卻一隻耳朵進,一隻耳朵出……

為什麼我們試圖尊重孩子,認真講道理,效果卻並不理想呢?

為什麼孩子聽不進去道理?

看懂《少年派》,你就是最成功的家長

我發現,很多時候孩子聽不進去道理,是因為:

1.父母一味“講道理”,會增加孩子牴觸心理

許多的育兒書籍都會告訴我們,我們要“溫柔而堅定”地與孩子開展溝通,要尊重孩子。

沒錯,的確是這樣的,我們需要把孩子當作大人一樣來尊重,不能搞“一言堂”。可在實際生活當中,不少父母把“溝通”偷換概念成了“講道理”。

溝通是平等的,能看見並允許彼此,但講道理卻強調一種權威,一方往往並不在乎另一方的感受和互動,只是希望被服從。

家長髮著脾氣對孩子講道理,只要開始質問說教,孩子便意識到你是不理解他的,會從心理上形成抵抗,更加歇斯底里。

看懂《少年派》,你就是最成功的家長

一味對孩子太執著於講道理的父母,背後隱藏著的信息就在於:你知道什麼?我比你懂,我是權威,聽我的……

孩子接收到這個信息後,自然會更加抗拒,甚至產生逆反心理。

所以,當父母不再執著於“講道理”,孩子心理上的牴觸才會減小,才算是雙方真正溝通的開始。

2.或許,孩子比你更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麼

正在熱播的《少年派》裡,飾演王勝男的閆妮扮演了一個特別喜歡替閨女做決定的母親,女兒的特長在文科和畫畫上,理科成績很差,在一次考試之後墊底了。

開完家長會後,王勝男帶著女兒妙妙開始了批評教育,女兒表示理科自己真的學不會要放棄。

聽到這句話媽媽急了,她不讓孩子學習文科,表示自己託關係給林妙妙送到實驗班不是讓她學習文科的。一定要讓林妙妙學習理科。“文科有什麼用,理科學好了將來好就業”。

看懂《少年派》,你就是最成功的家長

母親的眼光盯在“有用”,而女兒的眼光卻盯在了“喜歡和擅長”。母親的道理最終也沒有說服女兒,好在如此,才有了女兒後來在文科班特長的發揮。

好的溝通,不是一味地“講道理”

看懂《少年派》,你就是最成功的家長

父母要怎樣做,才能不再一味地“講道理”,而是和孩子平等地溝通互動呢?

1.看見孩子的真正需求

只有看見並理解了孩子的真正需求,他才會真正聽進去你說什麼。

比方我最開頭的例子中,孩子的真正需求並不是不下車,而是不想進去參觀,他覺得無聊,想呆在一個涼快的空間內。

後來,正是意識到他真正的需求之後,我放棄自己的說教,問他是不是不想參觀,覺得太熱了?

他表示肯定,然後我就建議我們下車,但是在大廳呆著等待大家就可以了。他忽然就不再哭鬧,乖乖跟我下車了,後來彼此愉快地分享了冷飲,一路情緒都很高漲。

看懂《少年派》,你就是最成功的家長

有的時候,孩子無理取鬧的背後,其實是他的需求沒有被真正看見,也沒有得到理解,只有看到他真正的需求,你們的溝通才會更加順暢。

2.讓孩子承擔一定的後果

一個被說教和管制太多的孩子,會失去探索和認識世界的機會,和自我認識和調整的信心。也會逐漸從權威家長手下的“聽差”,變成自身壞習慣的“奴隸”。

適當讓孩子犯錯,並承擔一定的後果,是成長的必經之道。

在孩子丟三落四這件事上,我也曾花費了很多口舌,告訴他要怎麼做才能打理好自己的物品。

有天上午,孩子和夥伴在外面玩完後,把輪滑鞋落在了外面。我找回來後沒有告訴他,讓他自己出去找。

他為此很焦急,因為沒有找到,還落單了下午和夥伴們的玩耍。後來我告訴他好心的阿姨送了回來。這以後,孩子每次都會主動看好自己的東西了。

在適度的範圍內,讓孩子去承擔他做事的結果,也能讓他漸漸學會為自己的生活負責。

3.把選擇權還給孩子

"

前一段時間,我陪孩子去遊學,到了一個景點時,因為天氣太熱,有人提出不下車了,大家一片歡呼。

但是經過跟學堂溝通,還是要求我們下車參觀。只是,我的孩子由於很失望,死活不肯下車。

我從需要“遵守學堂統一規定”,一直講到“空調關了人會悶死的”等,但孩子一副聽不進去的樣子,堅持“不下車”。

十來分鐘過去了,孩子直接哭鬧起來……我也變得口乾舌燥,鬱悶又煩躁。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類似的經歷:

孩子不愛吃素菜,在一旁喋喋不休地說了一堆:“挑食對身體不好”,“每頓飯至少吃三種顏色的素菜才能營養全面”,孩子置若罔聞地要麼把素菜扔一邊,要麼留在碗裡剩著…… 孩子做作業時磨蹭拖拉,告訴他“要抓緊時間”、“不要做和學習無關的事情”,孩子卻一隻耳朵進,一隻耳朵出……

為什麼我們試圖尊重孩子,認真講道理,效果卻並不理想呢?

為什麼孩子聽不進去道理?

看懂《少年派》,你就是最成功的家長

我發現,很多時候孩子聽不進去道理,是因為:

1.父母一味“講道理”,會增加孩子牴觸心理

許多的育兒書籍都會告訴我們,我們要“溫柔而堅定”地與孩子開展溝通,要尊重孩子。

沒錯,的確是這樣的,我們需要把孩子當作大人一樣來尊重,不能搞“一言堂”。可在實際生活當中,不少父母把“溝通”偷換概念成了“講道理”。

溝通是平等的,能看見並允許彼此,但講道理卻強調一種權威,一方往往並不在乎另一方的感受和互動,只是希望被服從。

家長髮著脾氣對孩子講道理,只要開始質問說教,孩子便意識到你是不理解他的,會從心理上形成抵抗,更加歇斯底里。

看懂《少年派》,你就是最成功的家長

一味對孩子太執著於講道理的父母,背後隱藏著的信息就在於:你知道什麼?我比你懂,我是權威,聽我的……

孩子接收到這個信息後,自然會更加抗拒,甚至產生逆反心理。

所以,當父母不再執著於“講道理”,孩子心理上的牴觸才會減小,才算是雙方真正溝通的開始。

2.或許,孩子比你更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麼

正在熱播的《少年派》裡,飾演王勝男的閆妮扮演了一個特別喜歡替閨女做決定的母親,女兒的特長在文科和畫畫上,理科成績很差,在一次考試之後墊底了。

開完家長會後,王勝男帶著女兒妙妙開始了批評教育,女兒表示理科自己真的學不會要放棄。

聽到這句話媽媽急了,她不讓孩子學習文科,表示自己託關係給林妙妙送到實驗班不是讓她學習文科的。一定要讓林妙妙學習理科。“文科有什麼用,理科學好了將來好就業”。

看懂《少年派》,你就是最成功的家長

母親的眼光盯在“有用”,而女兒的眼光卻盯在了“喜歡和擅長”。母親的道理最終也沒有說服女兒,好在如此,才有了女兒後來在文科班特長的發揮。

好的溝通,不是一味地“講道理”

看懂《少年派》,你就是最成功的家長

父母要怎樣做,才能不再一味地“講道理”,而是和孩子平等地溝通互動呢?

1.看見孩子的真正需求

只有看見並理解了孩子的真正需求,他才會真正聽進去你說什麼。

比方我最開頭的例子中,孩子的真正需求並不是不下車,而是不想進去參觀,他覺得無聊,想呆在一個涼快的空間內。

後來,正是意識到他真正的需求之後,我放棄自己的說教,問他是不是不想參觀,覺得太熱了?

他表示肯定,然後我就建議我們下車,但是在大廳呆著等待大家就可以了。他忽然就不再哭鬧,乖乖跟我下車了,後來彼此愉快地分享了冷飲,一路情緒都很高漲。

看懂《少年派》,你就是最成功的家長

有的時候,孩子無理取鬧的背後,其實是他的需求沒有被真正看見,也沒有得到理解,只有看到他真正的需求,你們的溝通才會更加順暢。

2.讓孩子承擔一定的後果

一個被說教和管制太多的孩子,會失去探索和認識世界的機會,和自我認識和調整的信心。也會逐漸從權威家長手下的“聽差”,變成自身壞習慣的“奴隸”。

適當讓孩子犯錯,並承擔一定的後果,是成長的必經之道。

在孩子丟三落四這件事上,我也曾花費了很多口舌,告訴他要怎麼做才能打理好自己的物品。

有天上午,孩子和夥伴在外面玩完後,把輪滑鞋落在了外面。我找回來後沒有告訴他,讓他自己出去找。

他為此很焦急,因為沒有找到,還落單了下午和夥伴們的玩耍。後來我告訴他好心的阿姨送了回來。這以後,孩子每次都會主動看好自己的東西了。

在適度的範圍內,讓孩子去承擔他做事的結果,也能讓他漸漸學會為自己的生活負責。

3.把選擇權還給孩子

看懂《少年派》,你就是最成功的家長

演員黃磊的女兒多多曾在節目中遇到一隻小狗,說自己想領養,爸爸雖然因為過去曾經養過狗去世後很傷痛,但是他並沒有試圖用道理去說服女兒。

而是告訴她養狗不是隨便領養又任意拋棄的,這是一件很慎重的事情,並且明確告訴她需要負主要責任,最後,讓她自己去考慮要不要養狗。

當多多經過慎重考慮覺得能做這些事以後,爸爸和多多一起把狗狗帶回了家,多多和妹妹在照顧小狗的過程中也學會了如何去愛,如何為愛負責。

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去選擇自己需要的、健康的東西,並且有能力抵抗生活中的一切虛假和脆弱,這是一種力量。

4.行勝於言,與孩子一起成長

在孩子年幼時,有些道理其實是似懂非懂的,這時父母的行為就非常重要。

一個整天抱著手機不肯鬆手的父母,很難培養出一個不愛看電子產品的孩子;一個整天怨天尤人,把人生過得一塌糊塗卻對孩子說“你要積極努力”的父母,很難培養出一個非常積極健康的孩子。

很多時候,孩子不光是聽我們說什麼,重要的是在看我們怎麼做。所以,與其講一堆道理,不如直接做給他看。

何況,孩子年紀還小,對於很多道理並不明白是什麼意思,停留於文字層面,往往只會讓他覺得“真囉嗦,我要遠離你”。試試看吧!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