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班太多如何取捨?家長越早知道越好'

""興趣班太多如何取捨?家長越早知道越好"興趣班太多如何取捨?家長越早知道越好興趣班太多如何取捨?家長越早知道越好

暑假結束,很多媽媽和孩子都可以短暫地鬆一口氣了。每天接送孩子去上各種興趣班的日子可以暫時歇歇了。在假期裡,很多孩子上了數個興趣班,囊括了“音體美”“科技”“思維”等各個方面,比如鋼琴、跆拳道、機器人……一兩個月,花費達數萬元。有人調侃這些孩子們是“行走的碎鈔機”。

如今,孩子們的興趣班種類琳琅滿目,而且呈低齡化趨勢。紀錄片《起跑線》裡,一位7歲女孩,從2歲起陸續上了十幾個輔導班。孩子覺得很累,有的課不想學也不敢告訴媽媽,因為媽媽覺得上興趣班很正常,“別人家的孩子還有從週一到週日都安排滿了的呢!”

用各種興趣班填滿孩子的童年,這種父母並不少見。興趣班的起跑線,是不是越早開始越好?面對種類繁多的興趣班,到底該如何抉擇?當孩子興趣發生轉變,堅持不下去時,該放棄還是堅持呢?

心理分析

"興趣班太多如何取捨?家長越早知道越好興趣班太多如何取捨?家長越早知道越好

暑假結束,很多媽媽和孩子都可以短暫地鬆一口氣了。每天接送孩子去上各種興趣班的日子可以暫時歇歇了。在假期裡,很多孩子上了數個興趣班,囊括了“音體美”“科技”“思維”等各個方面,比如鋼琴、跆拳道、機器人……一兩個月,花費達數萬元。有人調侃這些孩子們是“行走的碎鈔機”。

如今,孩子們的興趣班種類琳琅滿目,而且呈低齡化趨勢。紀錄片《起跑線》裡,一位7歲女孩,從2歲起陸續上了十幾個輔導班。孩子覺得很累,有的課不想學也不敢告訴媽媽,因為媽媽覺得上興趣班很正常,“別人家的孩子還有從週一到週日都安排滿了的呢!”

用各種興趣班填滿孩子的童年,這種父母並不少見。興趣班的起跑線,是不是越早開始越好?面對種類繁多的興趣班,到底該如何抉擇?當孩子興趣發生轉變,堅持不下去時,該放棄還是堅持呢?

心理分析

興趣班太多如何取捨?家長越早知道越好

保持旺盛的學習動力最重要

董麗燕(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豐臺區教科院高級教師)

不管自己是否有興趣,孩子們在學校有眾多學科需要學習。大多數孩子總有那麼一科甚至幾科,因為尚未開竅,未體驗到其中的樂趣,從而缺乏興趣,而表現出被動學習的狀態。而課外的興趣班,應該是在孩子能夠完成學校的學習任務之後,還有精力、有時間、有興趣去學習自己喜歡的特長,發展愛好的一種選擇。

動機心理學研究證明,當一個人對一門知識、一項技能產生強烈的興趣時,他就會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產生較持久的學習行為;在學習過程中,也能有較強的激情和創造性思維去探索學習的方法和路徑,遇到困難和挫折也能借助旺盛的學習熱情和求勝的意志去戰勝。

並且統計學表明,一個人的興趣和愛好既與家庭教育、成長環境、師長的引導有關,也往往與他與生俱來的優勢、特長、個性相關。因此,真正根據孩子的“興趣”選擇的興趣班,既是孩子的興趣,也很有可能是孩子的優勢特長。

因此,真正的學習動力不是別人加的,而是由自己的興趣而產生,把學習當做玩耍,並伴隨著探索的激情和成功的信念。而家長認為“有用”或為了補償自己童年的缺憾而給孩子報的興趣班,對孩子來說不是“興趣”,而是“任務”,相當於在課餘時間又增加了必須完成的一項甚至多項“科目”。這就偏離甚至背離了興趣班的初衷,孩子沒有興趣,學習沒有熱情和激情,更談不上對成功的嚮往和信念。

所以,興趣班內外經常呈現出這樣的景象,家長節衣縮食攢錢報班,早起晚歸堵車請假接送孩子疲憊不堪,孩子班內學習卻是疲疲塌塌,心不在焉。

因此,興趣班的選擇,首先要關注的是“興趣”,沒有興趣不要強求,先培養出興趣再說,家長要忍痛收起自己的興趣和未竟的願望。其次要適量,底線是不要產生厭學,以保持比較旺盛的學習激情為佳。

再次,報名學習的決策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做出(哪怕是在家長的誘導下),對容易半途而廢的孩子有約法三章,決定了的事情就不能遇到挫折就退縮;但對於盲目報班或試探性報班,結果發現孩子的優勢和興趣統統不在線,和老師溝通取得共識後可以中止。此外,對兒童來說,老師和同伴的影響也是他們選擇學習什麼的重要因素。

"興趣班太多如何取捨?家長越早知道越好興趣班太多如何取捨?家長越早知道越好

暑假結束,很多媽媽和孩子都可以短暫地鬆一口氣了。每天接送孩子去上各種興趣班的日子可以暫時歇歇了。在假期裡,很多孩子上了數個興趣班,囊括了“音體美”“科技”“思維”等各個方面,比如鋼琴、跆拳道、機器人……一兩個月,花費達數萬元。有人調侃這些孩子們是“行走的碎鈔機”。

如今,孩子們的興趣班種類琳琅滿目,而且呈低齡化趨勢。紀錄片《起跑線》裡,一位7歲女孩,從2歲起陸續上了十幾個輔導班。孩子覺得很累,有的課不想學也不敢告訴媽媽,因為媽媽覺得上興趣班很正常,“別人家的孩子還有從週一到週日都安排滿了的呢!”

用各種興趣班填滿孩子的童年,這種父母並不少見。興趣班的起跑線,是不是越早開始越好?面對種類繁多的興趣班,到底該如何抉擇?當孩子興趣發生轉變,堅持不下去時,該放棄還是堅持呢?

心理分析

興趣班太多如何取捨?家長越早知道越好

保持旺盛的學習動力最重要

董麗燕(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豐臺區教科院高級教師)

不管自己是否有興趣,孩子們在學校有眾多學科需要學習。大多數孩子總有那麼一科甚至幾科,因為尚未開竅,未體驗到其中的樂趣,從而缺乏興趣,而表現出被動學習的狀態。而課外的興趣班,應該是在孩子能夠完成學校的學習任務之後,還有精力、有時間、有興趣去學習自己喜歡的特長,發展愛好的一種選擇。

動機心理學研究證明,當一個人對一門知識、一項技能產生強烈的興趣時,他就會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產生較持久的學習行為;在學習過程中,也能有較強的激情和創造性思維去探索學習的方法和路徑,遇到困難和挫折也能借助旺盛的學習熱情和求勝的意志去戰勝。

並且統計學表明,一個人的興趣和愛好既與家庭教育、成長環境、師長的引導有關,也往往與他與生俱來的優勢、特長、個性相關。因此,真正根據孩子的“興趣”選擇的興趣班,既是孩子的興趣,也很有可能是孩子的優勢特長。

因此,真正的學習動力不是別人加的,而是由自己的興趣而產生,把學習當做玩耍,並伴隨著探索的激情和成功的信念。而家長認為“有用”或為了補償自己童年的缺憾而給孩子報的興趣班,對孩子來說不是“興趣”,而是“任務”,相當於在課餘時間又增加了必須完成的一項甚至多項“科目”。這就偏離甚至背離了興趣班的初衷,孩子沒有興趣,學習沒有熱情和激情,更談不上對成功的嚮往和信念。

所以,興趣班內外經常呈現出這樣的景象,家長節衣縮食攢錢報班,早起晚歸堵車請假接送孩子疲憊不堪,孩子班內學習卻是疲疲塌塌,心不在焉。

因此,興趣班的選擇,首先要關注的是“興趣”,沒有興趣不要強求,先培養出興趣再說,家長要忍痛收起自己的興趣和未竟的願望。其次要適量,底線是不要產生厭學,以保持比較旺盛的學習激情為佳。

再次,報名學習的決策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做出(哪怕是在家長的誘導下),對容易半途而廢的孩子有約法三章,決定了的事情就不能遇到挫折就退縮;但對於盲目報班或試探性報班,結果發現孩子的優勢和興趣統統不在線,和老師溝通取得共識後可以中止。此外,對兒童來說,老師和同伴的影響也是他們選擇學習什麼的重要因素。

興趣班太多如何取捨?家長越早知道越好

專家支招

興趣班的選擇 要突出優勢補足弱項

楊柳(中科啟智兒童發展中心主任,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孩子參加興趣班,一方面可以豐富孩子的童年生活,在新奇、豐富的環境中,提高孩子的探索性,增加接觸外界環境與同齡人的機會;另一方面可以開啟某一領域的啟蒙,如音樂、美術、舞蹈、科學等。但如何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興趣班是很多家長的難題。

3至6歲孩子的時間相對充裕和靈活,好奇心和探索是這個年齡段的選擇關鍵詞。所以,6歲以前的興趣班選擇原則,首要遵從孩子的興趣,多項嘗試。家長可以首先為孩子提供豐富多樣的興趣課體驗的機會。

然後,在孩子上課過程中,發掘孩子的興趣點在哪裡,他的優勢能力項、較弱的能力項分別是什麼,上這門課是否能滿足他的興趣愛好發展的需要。

6歲以後,孩子的課餘時間明顯縮短,選擇興趣班的原則是突出優勢,補足弱項。對於孩子自己感興趣的方面或者明顯表現出來競爭優勢的方面,進行持續性的重點培養;對於孩子的弱項,可以一分為二地看待。

舉例子來說,如果一個孩子的運動能力偏弱,從長遠看來,會持續的影響孩子後續多種能力的發展,那麼,需要儘早有針對性地進行提高。

一定注意的是,即使是孩子特別感興趣的課程,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孩子也會遇到困難,也會退縮。遇到這種情況,家長首先調整自己的情緒,冷靜客觀地分析困難的原因,然後跟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鼓勵孩子堅持練習。

切莫讓“興趣班”變成“被興趣班”

儲朝暉(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如今很多孩子上的“興趣班”,很大程度上已經變為“被興趣班”。所謂“被興趣班”,指的它不是孩子自身的興趣,而是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興趣。這種“被興趣班”,對孩子的成長髮展而言,越來越顯示出它的負面作用。

興趣,是個體對外界感知的一種定向。這種定向的源頭只可能是來自個體本身,它不可能是來自外部的。它是孩子在自主的情況下,自然地對某一些對象產生興趣,這才是興趣外顯時的基本特徵。

作為興趣,它是自然顯露出來的,本身沒什麼功利性,沒有達到什麼目標這樣的目的。但是當下孩子們很多的興趣班,事實上是成人給他設定的各種目標。這個目標,可能是未來能夠成為某一方面的人才,或者能夠進入一個更好的學校。這樣就讓興趣過早地扭曲了。

這種扭曲的結果,讓孩子的自主支配的時間大量地減少,讓孩子真實的興趣難於顯現。如此一來,孩子的自主性逐漸降低,長此以往可能就會形成被動型人格。被動型人格形成以後,孩子就會對任何東西都不感興趣。

所以,家長一定要理性地對待當下這種過多的興趣班,不要搶著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而是要給孩子時間和空間,讓他自主活動。孩子真正興趣的生成,是有一個過程的。家長要儘可能讓孩子在一種自然的環境下去生長、發育,去發展他們真正的興趣。

"興趣班太多如何取捨?家長越早知道越好興趣班太多如何取捨?家長越早知道越好

暑假結束,很多媽媽和孩子都可以短暫地鬆一口氣了。每天接送孩子去上各種興趣班的日子可以暫時歇歇了。在假期裡,很多孩子上了數個興趣班,囊括了“音體美”“科技”“思維”等各個方面,比如鋼琴、跆拳道、機器人……一兩個月,花費達數萬元。有人調侃這些孩子們是“行走的碎鈔機”。

如今,孩子們的興趣班種類琳琅滿目,而且呈低齡化趨勢。紀錄片《起跑線》裡,一位7歲女孩,從2歲起陸續上了十幾個輔導班。孩子覺得很累,有的課不想學也不敢告訴媽媽,因為媽媽覺得上興趣班很正常,“別人家的孩子還有從週一到週日都安排滿了的呢!”

用各種興趣班填滿孩子的童年,這種父母並不少見。興趣班的起跑線,是不是越早開始越好?面對種類繁多的興趣班,到底該如何抉擇?當孩子興趣發生轉變,堅持不下去時,該放棄還是堅持呢?

心理分析

興趣班太多如何取捨?家長越早知道越好

保持旺盛的學習動力最重要

董麗燕(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豐臺區教科院高級教師)

不管自己是否有興趣,孩子們在學校有眾多學科需要學習。大多數孩子總有那麼一科甚至幾科,因為尚未開竅,未體驗到其中的樂趣,從而缺乏興趣,而表現出被動學習的狀態。而課外的興趣班,應該是在孩子能夠完成學校的學習任務之後,還有精力、有時間、有興趣去學習自己喜歡的特長,發展愛好的一種選擇。

動機心理學研究證明,當一個人對一門知識、一項技能產生強烈的興趣時,他就會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產生較持久的學習行為;在學習過程中,也能有較強的激情和創造性思維去探索學習的方法和路徑,遇到困難和挫折也能借助旺盛的學習熱情和求勝的意志去戰勝。

並且統計學表明,一個人的興趣和愛好既與家庭教育、成長環境、師長的引導有關,也往往與他與生俱來的優勢、特長、個性相關。因此,真正根據孩子的“興趣”選擇的興趣班,既是孩子的興趣,也很有可能是孩子的優勢特長。

因此,真正的學習動力不是別人加的,而是由自己的興趣而產生,把學習當做玩耍,並伴隨著探索的激情和成功的信念。而家長認為“有用”或為了補償自己童年的缺憾而給孩子報的興趣班,對孩子來說不是“興趣”,而是“任務”,相當於在課餘時間又增加了必須完成的一項甚至多項“科目”。這就偏離甚至背離了興趣班的初衷,孩子沒有興趣,學習沒有熱情和激情,更談不上對成功的嚮往和信念。

所以,興趣班內外經常呈現出這樣的景象,家長節衣縮食攢錢報班,早起晚歸堵車請假接送孩子疲憊不堪,孩子班內學習卻是疲疲塌塌,心不在焉。

因此,興趣班的選擇,首先要關注的是“興趣”,沒有興趣不要強求,先培養出興趣再說,家長要忍痛收起自己的興趣和未竟的願望。其次要適量,底線是不要產生厭學,以保持比較旺盛的學習激情為佳。

再次,報名學習的決策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做出(哪怕是在家長的誘導下),對容易半途而廢的孩子有約法三章,決定了的事情就不能遇到挫折就退縮;但對於盲目報班或試探性報班,結果發現孩子的優勢和興趣統統不在線,和老師溝通取得共識後可以中止。此外,對兒童來說,老師和同伴的影響也是他們選擇學習什麼的重要因素。

興趣班太多如何取捨?家長越早知道越好

專家支招

興趣班的選擇 要突出優勢補足弱項

楊柳(中科啟智兒童發展中心主任,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孩子參加興趣班,一方面可以豐富孩子的童年生活,在新奇、豐富的環境中,提高孩子的探索性,增加接觸外界環境與同齡人的機會;另一方面可以開啟某一領域的啟蒙,如音樂、美術、舞蹈、科學等。但如何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興趣班是很多家長的難題。

3至6歲孩子的時間相對充裕和靈活,好奇心和探索是這個年齡段的選擇關鍵詞。所以,6歲以前的興趣班選擇原則,首要遵從孩子的興趣,多項嘗試。家長可以首先為孩子提供豐富多樣的興趣課體驗的機會。

然後,在孩子上課過程中,發掘孩子的興趣點在哪裡,他的優勢能力項、較弱的能力項分別是什麼,上這門課是否能滿足他的興趣愛好發展的需要。

6歲以後,孩子的課餘時間明顯縮短,選擇興趣班的原則是突出優勢,補足弱項。對於孩子自己感興趣的方面或者明顯表現出來競爭優勢的方面,進行持續性的重點培養;對於孩子的弱項,可以一分為二地看待。

舉例子來說,如果一個孩子的運動能力偏弱,從長遠看來,會持續的影響孩子後續多種能力的發展,那麼,需要儘早有針對性地進行提高。

一定注意的是,即使是孩子特別感興趣的課程,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孩子也會遇到困難,也會退縮。遇到這種情況,家長首先調整自己的情緒,冷靜客觀地分析困難的原因,然後跟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鼓勵孩子堅持練習。

切莫讓“興趣班”變成“被興趣班”

儲朝暉(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如今很多孩子上的“興趣班”,很大程度上已經變為“被興趣班”。所謂“被興趣班”,指的它不是孩子自身的興趣,而是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興趣。這種“被興趣班”,對孩子的成長髮展而言,越來越顯示出它的負面作用。

興趣,是個體對外界感知的一種定向。這種定向的源頭只可能是來自個體本身,它不可能是來自外部的。它是孩子在自主的情況下,自然地對某一些對象產生興趣,這才是興趣外顯時的基本特徵。

作為興趣,它是自然顯露出來的,本身沒什麼功利性,沒有達到什麼目標這樣的目的。但是當下孩子們很多的興趣班,事實上是成人給他設定的各種目標。這個目標,可能是未來能夠成為某一方面的人才,或者能夠進入一個更好的學校。這樣就讓興趣過早地扭曲了。

這種扭曲的結果,讓孩子的自主支配的時間大量地減少,讓孩子真實的興趣難於顯現。如此一來,孩子的自主性逐漸降低,長此以往可能就會形成被動型人格。被動型人格形成以後,孩子就會對任何東西都不感興趣。

所以,家長一定要理性地對待當下這種過多的興趣班,不要搶著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而是要給孩子時間和空間,讓他自主活動。孩子真正興趣的生成,是有一個過程的。家長要儘可能讓孩子在一種自然的環境下去生長、發育,去發展他們真正的興趣。

興趣班太多如何取捨?家長越早知道越好

與其盲目跟風 不如用心陪伴

張文龍(北京學生活動管理中心科技教學部部長)

興趣班是指依託青少年兒童對某項校外活動的“興趣點”所開設的培訓班,是校內課程的補充與延伸,是特長愛好的培養渠道和展示平臺。但近些年,興趣班低齡化趨勢明顯,高額的學費、排滿的課程表讓很多家長表現出了無奈、焦慮,在興趣班的選擇上也不知所措,或者索性盲目跟風。

針對這些問題,給出以下幾點建議:

興趣學習“儘早”不如“適時”。家長的心情都可以理解,但有時孩子的身心發展還未達到興趣學習的標準,過早的進行學習反而會適得其反。如很多藝術、體育類課程需要一定的身體條件,很多科技類課程需要一定的知識基礎及動手能力等等。建議家長諮詢一些行業專家,而不是聽從一些以盈利為目的的培訓機構介紹。

興趣選擇“跟風”不如“適合”。我們要承認個體在成長過程中是存在差異的,這個差異不僅體現在頭腦認知、身體素質等一些基礎條件上,還體現在每個人的興趣愛好上。所以說家長要尊重孩子的興趣,認真思考分析,才能找到適合孩子興趣的培訓,將孩子的專長髮掘出來並最終有所收穫。

興趣轉移“盲目”不如“適度”。孩子在進行興趣培訓時經常會出現“興趣轉移”的現象,這是正常的。我們身邊也有很多發生興趣轉移最終在其他領域獲得成就的例子。但家長要注意“度”的把握,過多的興趣轉移就變成了“走馬觀花”,讓孩子習慣接受新鮮事物的刺激而不是學會堅持,這樣對成長也會造成不良影響。

其實,任何的興趣培養都只是教育的其中一種形式,家長們不要高估了興趣培養的作用。比起興趣學習,家長在孩子低齡階段的用心陪伴、合理的親子教育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興趣班太多如何取捨?家長越早知道越好興趣班太多如何取捨?家長越早知道越好

暑假結束,很多媽媽和孩子都可以短暫地鬆一口氣了。每天接送孩子去上各種興趣班的日子可以暫時歇歇了。在假期裡,很多孩子上了數個興趣班,囊括了“音體美”“科技”“思維”等各個方面,比如鋼琴、跆拳道、機器人……一兩個月,花費達數萬元。有人調侃這些孩子們是“行走的碎鈔機”。

如今,孩子們的興趣班種類琳琅滿目,而且呈低齡化趨勢。紀錄片《起跑線》裡,一位7歲女孩,從2歲起陸續上了十幾個輔導班。孩子覺得很累,有的課不想學也不敢告訴媽媽,因為媽媽覺得上興趣班很正常,“別人家的孩子還有從週一到週日都安排滿了的呢!”

用各種興趣班填滿孩子的童年,這種父母並不少見。興趣班的起跑線,是不是越早開始越好?面對種類繁多的興趣班,到底該如何抉擇?當孩子興趣發生轉變,堅持不下去時,該放棄還是堅持呢?

心理分析

興趣班太多如何取捨?家長越早知道越好

保持旺盛的學習動力最重要

董麗燕(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豐臺區教科院高級教師)

不管自己是否有興趣,孩子們在學校有眾多學科需要學習。大多數孩子總有那麼一科甚至幾科,因為尚未開竅,未體驗到其中的樂趣,從而缺乏興趣,而表現出被動學習的狀態。而課外的興趣班,應該是在孩子能夠完成學校的學習任務之後,還有精力、有時間、有興趣去學習自己喜歡的特長,發展愛好的一種選擇。

動機心理學研究證明,當一個人對一門知識、一項技能產生強烈的興趣時,他就會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產生較持久的學習行為;在學習過程中,也能有較強的激情和創造性思維去探索學習的方法和路徑,遇到困難和挫折也能借助旺盛的學習熱情和求勝的意志去戰勝。

並且統計學表明,一個人的興趣和愛好既與家庭教育、成長環境、師長的引導有關,也往往與他與生俱來的優勢、特長、個性相關。因此,真正根據孩子的“興趣”選擇的興趣班,既是孩子的興趣,也很有可能是孩子的優勢特長。

因此,真正的學習動力不是別人加的,而是由自己的興趣而產生,把學習當做玩耍,並伴隨著探索的激情和成功的信念。而家長認為“有用”或為了補償自己童年的缺憾而給孩子報的興趣班,對孩子來說不是“興趣”,而是“任務”,相當於在課餘時間又增加了必須完成的一項甚至多項“科目”。這就偏離甚至背離了興趣班的初衷,孩子沒有興趣,學習沒有熱情和激情,更談不上對成功的嚮往和信念。

所以,興趣班內外經常呈現出這樣的景象,家長節衣縮食攢錢報班,早起晚歸堵車請假接送孩子疲憊不堪,孩子班內學習卻是疲疲塌塌,心不在焉。

因此,興趣班的選擇,首先要關注的是“興趣”,沒有興趣不要強求,先培養出興趣再說,家長要忍痛收起自己的興趣和未竟的願望。其次要適量,底線是不要產生厭學,以保持比較旺盛的學習激情為佳。

再次,報名學習的決策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做出(哪怕是在家長的誘導下),對容易半途而廢的孩子有約法三章,決定了的事情就不能遇到挫折就退縮;但對於盲目報班或試探性報班,結果發現孩子的優勢和興趣統統不在線,和老師溝通取得共識後可以中止。此外,對兒童來說,老師和同伴的影響也是他們選擇學習什麼的重要因素。

興趣班太多如何取捨?家長越早知道越好

專家支招

興趣班的選擇 要突出優勢補足弱項

楊柳(中科啟智兒童發展中心主任,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孩子參加興趣班,一方面可以豐富孩子的童年生活,在新奇、豐富的環境中,提高孩子的探索性,增加接觸外界環境與同齡人的機會;另一方面可以開啟某一領域的啟蒙,如音樂、美術、舞蹈、科學等。但如何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興趣班是很多家長的難題。

3至6歲孩子的時間相對充裕和靈活,好奇心和探索是這個年齡段的選擇關鍵詞。所以,6歲以前的興趣班選擇原則,首要遵從孩子的興趣,多項嘗試。家長可以首先為孩子提供豐富多樣的興趣課體驗的機會。

然後,在孩子上課過程中,發掘孩子的興趣點在哪裡,他的優勢能力項、較弱的能力項分別是什麼,上這門課是否能滿足他的興趣愛好發展的需要。

6歲以後,孩子的課餘時間明顯縮短,選擇興趣班的原則是突出優勢,補足弱項。對於孩子自己感興趣的方面或者明顯表現出來競爭優勢的方面,進行持續性的重點培養;對於孩子的弱項,可以一分為二地看待。

舉例子來說,如果一個孩子的運動能力偏弱,從長遠看來,會持續的影響孩子後續多種能力的發展,那麼,需要儘早有針對性地進行提高。

一定注意的是,即使是孩子特別感興趣的課程,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孩子也會遇到困難,也會退縮。遇到這種情況,家長首先調整自己的情緒,冷靜客觀地分析困難的原因,然後跟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鼓勵孩子堅持練習。

切莫讓“興趣班”變成“被興趣班”

儲朝暉(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如今很多孩子上的“興趣班”,很大程度上已經變為“被興趣班”。所謂“被興趣班”,指的它不是孩子自身的興趣,而是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興趣。這種“被興趣班”,對孩子的成長髮展而言,越來越顯示出它的負面作用。

興趣,是個體對外界感知的一種定向。這種定向的源頭只可能是來自個體本身,它不可能是來自外部的。它是孩子在自主的情況下,自然地對某一些對象產生興趣,這才是興趣外顯時的基本特徵。

作為興趣,它是自然顯露出來的,本身沒什麼功利性,沒有達到什麼目標這樣的目的。但是當下孩子們很多的興趣班,事實上是成人給他設定的各種目標。這個目標,可能是未來能夠成為某一方面的人才,或者能夠進入一個更好的學校。這樣就讓興趣過早地扭曲了。

這種扭曲的結果,讓孩子的自主支配的時間大量地減少,讓孩子真實的興趣難於顯現。如此一來,孩子的自主性逐漸降低,長此以往可能就會形成被動型人格。被動型人格形成以後,孩子就會對任何東西都不感興趣。

所以,家長一定要理性地對待當下這種過多的興趣班,不要搶著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而是要給孩子時間和空間,讓他自主活動。孩子真正興趣的生成,是有一個過程的。家長要儘可能讓孩子在一種自然的環境下去生長、發育,去發展他們真正的興趣。

興趣班太多如何取捨?家長越早知道越好

與其盲目跟風 不如用心陪伴

張文龍(北京學生活動管理中心科技教學部部長)

興趣班是指依託青少年兒童對某項校外活動的“興趣點”所開設的培訓班,是校內課程的補充與延伸,是特長愛好的培養渠道和展示平臺。但近些年,興趣班低齡化趨勢明顯,高額的學費、排滿的課程表讓很多家長表現出了無奈、焦慮,在興趣班的選擇上也不知所措,或者索性盲目跟風。

針對這些問題,給出以下幾點建議:

興趣學習“儘早”不如“適時”。家長的心情都可以理解,但有時孩子的身心發展還未達到興趣學習的標準,過早的進行學習反而會適得其反。如很多藝術、體育類課程需要一定的身體條件,很多科技類課程需要一定的知識基礎及動手能力等等。建議家長諮詢一些行業專家,而不是聽從一些以盈利為目的的培訓機構介紹。

興趣選擇“跟風”不如“適合”。我們要承認個體在成長過程中是存在差異的,這個差異不僅體現在頭腦認知、身體素質等一些基礎條件上,還體現在每個人的興趣愛好上。所以說家長要尊重孩子的興趣,認真思考分析,才能找到適合孩子興趣的培訓,將孩子的專長髮掘出來並最終有所收穫。

興趣轉移“盲目”不如“適度”。孩子在進行興趣培訓時經常會出現“興趣轉移”的現象,這是正常的。我們身邊也有很多發生興趣轉移最終在其他領域獲得成就的例子。但家長要注意“度”的把握,過多的興趣轉移就變成了“走馬觀花”,讓孩子習慣接受新鮮事物的刺激而不是學會堅持,這樣對成長也會造成不良影響。

其實,任何的興趣培養都只是教育的其中一種形式,家長們不要高估了興趣培養的作用。比起興趣學習,家長在孩子低齡階段的用心陪伴、合理的親子教育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興趣班太多如何取捨?家長越早知道越好

文:本報記者 王小艾 整理

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現教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