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走路早晚,暗示了“智商”高低?寶媽們可別被忽悠了

不完美媽媽 懷孕 今日頭條 孕育島 2019-06-30
孩子走路早晚,暗示了“智商”高低?寶媽們可別被忽悠了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現在的小區越建越大,樓也越蓋越高,一到夏天,門口的納涼區都坐滿了帶孩子的家長或爺爺奶奶。

前些天從小區門口經過時,聽到一個阿姨非常驕傲地說:我孫子才九個月大就已經學會走路了,這麼聰明,長大肯定了不得。

緊接著,周圍的人算是聊開了,有的炫耀自家孩子走路早;有的則滿臉羨慕,說自家孩子都一歲多了,站還站不住更不要說走路了。

可知,傳統看法都認為學會走路的時間早晚跟智商有關。但,孩子走路早晚,真的暗示了“智商”高低嗎?

孩子走路早晚,暗示了“智商”高低?寶媽們可別被忽悠了


家長們的攀比心理,助長了這些“誤解”

聽到這些,覺得人真的好難,從出生開始就被列在各種比較之中。比身高、比智力、比長相,比上的才藝培訓班……

孩子走路早晚,暗示了“智商”高低?寶媽們可別被忽悠了

有趣的是,不論比較什麼,最後總會被家長統一歸為自家孩子的智商高。

除了說走路早智商高外,還有一種說法是,越早學會說話的孩子越聰明。

可真相是,以上這些沒有一絲一毫關聯,而且決定走路早晚的主要因素,也和智商沒什麼聯繫,寶媽們可別被忽悠了。

孩子走路早晚,暗示了“智商”高低?寶媽們可別被忽悠了


孩子學會走路的時間早晚,受以下因素的影響

一.性格

孩子們都有不同性格,有些活潑好動、總是喜歡錶現自己,只要父母稍一輔助,他們就會順勢學著站起來走路,這類小孩一般學會走路都比較早。

另一種內向且膽小性格的孩子,可能因為害羞或害怕站不穩摔倒,才一直不敢嘗試走路,學會的時間自然就晚些。

二. 協調能力

人在行走的過程中,需要腿、腳和手臂相互協調,有些孩子由於體質原因,身體協調能力發育較差或較晚,走路的時間自然也會往後推遲。

相對來說,協調性越好的孩子學會走路越早,但這與智商並不存在直接聯繫。

孩子走路早晚,暗示了“智商”高低?寶媽們可別被忽悠了

三.腿部的肌肉力量

孩子雖然長得小,可腿部也是有肌肉的,只有當它發育到一定程度時,才有足夠的力量支撐起孩子直立行走。

一些孩子身體發育較早,他們的四肢協調且有力,很早就可以走路;剩下的孩子腿部力量較差,只能更多采用爬的方式。

但是,家長並不需要過分心急,不要認為別人家同齡的孩子都會走了,自家孩子卻還在爬是件壞事。

事實上,寶寶在爬行過程中有助於鍛鍊身體的協調能力和腿部肌肉。

孩子走路早晚,暗示了“智商”高低?寶媽們可別被忽悠了


寶寶何時學會走路屬於正常情況?

一般來看,大部分寶寶開始走路的年齡大概在12個月大。由於部分孩子的身體差異,有的早些,有的也會晚些。

如果孩子已經18個月大,還不會走路,家長們就該緊張起來了,需要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探查究竟是什麼原因。

孩子走路早晚,暗示了“智商”高低?寶媽們可別被忽悠了

正常時間範圍的情況下,孩子學會走路的早晚並無區別。

很多家長認為走路早是因為孩子聰明,就開始“拔苗助長”,進行人為干預。需知,這是絕對不可取的!

若家長過於心急,不但不會利於孩子學習走路,甚至還會傷害到孩子的骨關節,可能造成“O形腿”的情況。

孩子走路早晚,暗示了“智商”高低?寶媽們可別被忽悠了


鍛鍊孩子腿部肌肉和肢體協調能力的小技巧:

家長若能適當帶孩子進行一些鍛鍊肌肉和協調力的小遊戲或動作,也能讓孩子在學習走路的過程中更輕鬆一點。

比如“坐小船”:家長躺在地上,雙腿彎曲,讓寶寶躺在腿上,然後前後、上下搖晃腿,可強健寶寶的肌肉。配上寶寶喜歡的音樂,還能同時鍛鍊聽力。

“踢皮球”:家長用雙手託著寶寶的腋下,移動寶寶的身體去踢小皮球,可鍛鍊腿、腹部肌肉,還可加強協調能力。

孕育島,一個專業的孕產、育兒團隊,青雲計劃獲獎者。專為孕期大小事和嬰幼兒護理提供知識儲備,在懷孕或育兒期間遇到的任何疑惑,都可以通過私信諮詢,得到滿意的答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