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做題磨蹭馬虎,光上輔導班無用,找到不願學習根源了嗎'

"

女兒同學媽媽,也是樓下的鄰家,最近有點愁的慌,為什麼呢?

原因是孩子期末考試沒有考好,詢問老師瞭解情況,告知孩子的基礎掌握不紮實,暑期多關注,進行復習和鞏固。因同學媽媽爸爸白天都上班,所以就提前進行打聽也找好了輔導班繳費了,是為期一個月的補習和預習課本,繳費後也跟孩子進行了溝通,本以為孩子會理解家長的一片苦心。

沒尋思上了不要一個周時間,就突然在上班期間,接到輔導班老師的電話,說孩子沒去上課,問問是怎麼情況?當時,鄰家就有點著急,趕緊打了孩子的手錶電話,好在打通了,孩子就是表示:“不想去上輔導班了!”

媽媽跟輔導老師反映了孩子的想法,輔導老師直接回復:“這麼大的孩子,不能由著性子,該上還是要上呀,不然再開學了,成績怎麼提升?”

回家跟孩子商議,問孩子為啥不願意上輔導班,孩子嚷嚷:“學習太累了,沒意思,不想去上了。”

徵求家人和朋友建議,也是各有各的說法:

有佛系的,讓尊重孩子想法,隨緣就好;

有必須去上,讓孩子知道學習就是需要刻苦才能成功的;

有說跟孩子再商議一下,給點獎勵措施,哄著去上完。

"

女兒同學媽媽,也是樓下的鄰家,最近有點愁的慌,為什麼呢?

原因是孩子期末考試沒有考好,詢問老師瞭解情況,告知孩子的基礎掌握不紮實,暑期多關注,進行復習和鞏固。因同學媽媽爸爸白天都上班,所以就提前進行打聽也找好了輔導班繳費了,是為期一個月的補習和預習課本,繳費後也跟孩子進行了溝通,本以為孩子會理解家長的一片苦心。

沒尋思上了不要一個周時間,就突然在上班期間,接到輔導班老師的電話,說孩子沒去上課,問問是怎麼情況?當時,鄰家就有點著急,趕緊打了孩子的手錶電話,好在打通了,孩子就是表示:“不想去上輔導班了!”

媽媽跟輔導老師反映了孩子的想法,輔導老師直接回復:“這麼大的孩子,不能由著性子,該上還是要上呀,不然再開學了,成績怎麼提升?”

回家跟孩子商議,問孩子為啥不願意上輔導班,孩子嚷嚷:“學習太累了,沒意思,不想去上了。”

徵求家人和朋友建議,也是各有各的說法:

有佛系的,讓尊重孩子想法,隨緣就好;

有必須去上,讓孩子知道學習就是需要刻苦才能成功的;

有說跟孩子再商議一下,給點獎勵措施,哄著去上完。

孩子厭學、做題磨蹭馬虎,光上輔導班無用,找到不願學習根源了嗎

這每個人的說法,把孩子同學媽媽也弄暈了,這輔導班到底報的,對還是不對呢?

孩子對輔導班不感冒,家長砸錢也要給孩子報,這是為了啥?

首先,“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競爭激烈,不報就落後太多。

很多的家長,都是覺得現在的社會競爭這麼激烈,小學成績抓不起來,到了初中,功課科目更多,知識點更深入,再想補課提成績,會更難。何況,現在的成績不理想,如果不管,只會成績的差距越來越大。

以孩子的班級為例,基本每個孩子的身上,都有幾個輔導班,不管是語數英的基礎課程輔導班,還是音美體的課外班級,每一門的課程學費一年算下來都不便宜,如果報好幾門的話,1-2萬元是很正常的。

很多的家長,寧可自己節省點花,也不願意在孩子的輔導班上省錢,畢竟孩子的未來有無限的可能性。

"

女兒同學媽媽,也是樓下的鄰家,最近有點愁的慌,為什麼呢?

原因是孩子期末考試沒有考好,詢問老師瞭解情況,告知孩子的基礎掌握不紮實,暑期多關注,進行復習和鞏固。因同學媽媽爸爸白天都上班,所以就提前進行打聽也找好了輔導班繳費了,是為期一個月的補習和預習課本,繳費後也跟孩子進行了溝通,本以為孩子會理解家長的一片苦心。

沒尋思上了不要一個周時間,就突然在上班期間,接到輔導班老師的電話,說孩子沒去上課,問問是怎麼情況?當時,鄰家就有點著急,趕緊打了孩子的手錶電話,好在打通了,孩子就是表示:“不想去上輔導班了!”

媽媽跟輔導老師反映了孩子的想法,輔導老師直接回復:“這麼大的孩子,不能由著性子,該上還是要上呀,不然再開學了,成績怎麼提升?”

回家跟孩子商議,問孩子為啥不願意上輔導班,孩子嚷嚷:“學習太累了,沒意思,不想去上了。”

徵求家人和朋友建議,也是各有各的說法:

有佛系的,讓尊重孩子想法,隨緣就好;

有必須去上,讓孩子知道學習就是需要刻苦才能成功的;

有說跟孩子再商議一下,給點獎勵措施,哄著去上完。

孩子厭學、做題磨蹭馬虎,光上輔導班無用,找到不願學習根源了嗎

這每個人的說法,把孩子同學媽媽也弄暈了,這輔導班到底報的,對還是不對呢?

孩子對輔導班不感冒,家長砸錢也要給孩子報,這是為了啥?

首先,“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競爭激烈,不報就落後太多。

很多的家長,都是覺得現在的社會競爭這麼激烈,小學成績抓不起來,到了初中,功課科目更多,知識點更深入,再想補課提成績,會更難。何況,現在的成績不理想,如果不管,只會成績的差距越來越大。

以孩子的班級為例,基本每個孩子的身上,都有幾個輔導班,不管是語數英的基礎課程輔導班,還是音美體的課外班級,每一門的課程學費一年算下來都不便宜,如果報好幾門的話,1-2萬元是很正常的。

很多的家長,寧可自己節省點花,也不願意在孩子的輔導班上省錢,畢竟孩子的未來有無限的可能性。

孩子厭學、做題磨蹭馬虎,光上輔導班無用,找到不願學習根源了嗎

所以,不管是成績不好學生還是成績好的學生,都報輔導班,家長想法是能多學一點就多學一點,總不是壞事。

其次,大環境所迫,隨大流心態。

以我家為例,在孩子上2年級之前,沒有給孩子報基礎課程的班,主要考慮是因為孩子的課本知識比較簡單,課堂能夠掌握。也想讓她多玩玩,不想給他太大的壓力。

後來跟孩子班同學的家長們聊天,才發現自己家的孩子屬於特例了,人家的孩子早從一年級就開始進行英語的輔導學習,提前打基礎了。一打聽,班上好幾個孩子都在一個輔導班學習,英語學得就是比課本更拓展、內容更豐富。

還有的孩子同學,每天除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外,週末還要上奧數補習班。從一年級就小學開始,每週半天的課程。

"

女兒同學媽媽,也是樓下的鄰家,最近有點愁的慌,為什麼呢?

原因是孩子期末考試沒有考好,詢問老師瞭解情況,告知孩子的基礎掌握不紮實,暑期多關注,進行復習和鞏固。因同學媽媽爸爸白天都上班,所以就提前進行打聽也找好了輔導班繳費了,是為期一個月的補習和預習課本,繳費後也跟孩子進行了溝通,本以為孩子會理解家長的一片苦心。

沒尋思上了不要一個周時間,就突然在上班期間,接到輔導班老師的電話,說孩子沒去上課,問問是怎麼情況?當時,鄰家就有點著急,趕緊打了孩子的手錶電話,好在打通了,孩子就是表示:“不想去上輔導班了!”

媽媽跟輔導老師反映了孩子的想法,輔導老師直接回復:“這麼大的孩子,不能由著性子,該上還是要上呀,不然再開學了,成績怎麼提升?”

回家跟孩子商議,問孩子為啥不願意上輔導班,孩子嚷嚷:“學習太累了,沒意思,不想去上了。”

徵求家人和朋友建議,也是各有各的說法:

有佛系的,讓尊重孩子想法,隨緣就好;

有必須去上,讓孩子知道學習就是需要刻苦才能成功的;

有說跟孩子再商議一下,給點獎勵措施,哄著去上完。

孩子厭學、做題磨蹭馬虎,光上輔導班無用,找到不願學習根源了嗎

這每個人的說法,把孩子同學媽媽也弄暈了,這輔導班到底報的,對還是不對呢?

孩子對輔導班不感冒,家長砸錢也要給孩子報,這是為了啥?

首先,“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競爭激烈,不報就落後太多。

很多的家長,都是覺得現在的社會競爭這麼激烈,小學成績抓不起來,到了初中,功課科目更多,知識點更深入,再想補課提成績,會更難。何況,現在的成績不理想,如果不管,只會成績的差距越來越大。

以孩子的班級為例,基本每個孩子的身上,都有幾個輔導班,不管是語數英的基礎課程輔導班,還是音美體的課外班級,每一門的課程學費一年算下來都不便宜,如果報好幾門的話,1-2萬元是很正常的。

很多的家長,寧可自己節省點花,也不願意在孩子的輔導班上省錢,畢竟孩子的未來有無限的可能性。

孩子厭學、做題磨蹭馬虎,光上輔導班無用,找到不願學習根源了嗎

所以,不管是成績不好學生還是成績好的學生,都報輔導班,家長想法是能多學一點就多學一點,總不是壞事。

其次,大環境所迫,隨大流心態。

以我家為例,在孩子上2年級之前,沒有給孩子報基礎課程的班,主要考慮是因為孩子的課本知識比較簡單,課堂能夠掌握。也想讓她多玩玩,不想給他太大的壓力。

後來跟孩子班同學的家長們聊天,才發現自己家的孩子屬於特例了,人家的孩子早從一年級就開始進行英語的輔導學習,提前打基礎了。一打聽,班上好幾個孩子都在一個輔導班學習,英語學得就是比課本更拓展、內容更豐富。

還有的孩子同學,每天除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外,週末還要上奧數補習班。從一年級就小學開始,每週半天的課程。

孩子厭學、做題磨蹭馬虎,光上輔導班無用,找到不願學習根源了嗎

說實話,聽了這些話語,說沒有影響是假的,一是有點痛惡家長給孩子這麼多壓力,二又怕不給孩子報班,真是耽誤了孩子就得不償失了。

最後,學校所教授知識簡單,想考理想學校只能課外報班。

像孩子所學的英語、語文和數學三門課程,特別是語文和英語,僅僅學習課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補充課外的閱讀積累、英語聽讀的訓練等,這些都是未來孩子參加小升初,或者升入其他理想學校,競爭的必備考試項目。

現在雖然教育改革提倡,學校素質教育,但應試分數對升學的影響依然非常大。

所以家長擔憂孩子要上好的學校,或在升學後取得較好名次,不提成進行知識儲備是不科學的。

而輔導班上,也總能提到一些牛孩子的消息,比如誰誰的孩子已經在上小學6年級,就將初中的課程全部學完了,這樣的孩子考大學就輕鬆的很等,老師打著雞血,家長在下面聽著熱血澎湃,覺得自己孩子也有希望,這班就報的值了。

"

女兒同學媽媽,也是樓下的鄰家,最近有點愁的慌,為什麼呢?

原因是孩子期末考試沒有考好,詢問老師瞭解情況,告知孩子的基礎掌握不紮實,暑期多關注,進行復習和鞏固。因同學媽媽爸爸白天都上班,所以就提前進行打聽也找好了輔導班繳費了,是為期一個月的補習和預習課本,繳費後也跟孩子進行了溝通,本以為孩子會理解家長的一片苦心。

沒尋思上了不要一個周時間,就突然在上班期間,接到輔導班老師的電話,說孩子沒去上課,問問是怎麼情況?當時,鄰家就有點著急,趕緊打了孩子的手錶電話,好在打通了,孩子就是表示:“不想去上輔導班了!”

媽媽跟輔導老師反映了孩子的想法,輔導老師直接回復:“這麼大的孩子,不能由著性子,該上還是要上呀,不然再開學了,成績怎麼提升?”

回家跟孩子商議,問孩子為啥不願意上輔導班,孩子嚷嚷:“學習太累了,沒意思,不想去上了。”

徵求家人和朋友建議,也是各有各的說法:

有佛系的,讓尊重孩子想法,隨緣就好;

有必須去上,讓孩子知道學習就是需要刻苦才能成功的;

有說跟孩子再商議一下,給點獎勵措施,哄著去上完。

孩子厭學、做題磨蹭馬虎,光上輔導班無用,找到不願學習根源了嗎

這每個人的說法,把孩子同學媽媽也弄暈了,這輔導班到底報的,對還是不對呢?

孩子對輔導班不感冒,家長砸錢也要給孩子報,這是為了啥?

首先,“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競爭激烈,不報就落後太多。

很多的家長,都是覺得現在的社會競爭這麼激烈,小學成績抓不起來,到了初中,功課科目更多,知識點更深入,再想補課提成績,會更難。何況,現在的成績不理想,如果不管,只會成績的差距越來越大。

以孩子的班級為例,基本每個孩子的身上,都有幾個輔導班,不管是語數英的基礎課程輔導班,還是音美體的課外班級,每一門的課程學費一年算下來都不便宜,如果報好幾門的話,1-2萬元是很正常的。

很多的家長,寧可自己節省點花,也不願意在孩子的輔導班上省錢,畢竟孩子的未來有無限的可能性。

孩子厭學、做題磨蹭馬虎,光上輔導班無用,找到不願學習根源了嗎

所以,不管是成績不好學生還是成績好的學生,都報輔導班,家長想法是能多學一點就多學一點,總不是壞事。

其次,大環境所迫,隨大流心態。

以我家為例,在孩子上2年級之前,沒有給孩子報基礎課程的班,主要考慮是因為孩子的課本知識比較簡單,課堂能夠掌握。也想讓她多玩玩,不想給他太大的壓力。

後來跟孩子班同學的家長們聊天,才發現自己家的孩子屬於特例了,人家的孩子早從一年級就開始進行英語的輔導學習,提前打基礎了。一打聽,班上好幾個孩子都在一個輔導班學習,英語學得就是比課本更拓展、內容更豐富。

還有的孩子同學,每天除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外,週末還要上奧數補習班。從一年級就小學開始,每週半天的課程。

孩子厭學、做題磨蹭馬虎,光上輔導班無用,找到不願學習根源了嗎

說實話,聽了這些話語,說沒有影響是假的,一是有點痛惡家長給孩子這麼多壓力,二又怕不給孩子報班,真是耽誤了孩子就得不償失了。

最後,學校所教授知識簡單,想考理想學校只能課外報班。

像孩子所學的英語、語文和數學三門課程,特別是語文和英語,僅僅學習課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補充課外的閱讀積累、英語聽讀的訓練等,這些都是未來孩子參加小升初,或者升入其他理想學校,競爭的必備考試項目。

現在雖然教育改革提倡,學校素質教育,但應試分數對升學的影響依然非常大。

所以家長擔憂孩子要上好的學校,或在升學後取得較好名次,不提成進行知識儲備是不科學的。

而輔導班上,也總能提到一些牛孩子的消息,比如誰誰的孩子已經在上小學6年級,就將初中的課程全部學完了,這樣的孩子考大學就輕鬆的很等,老師打著雞血,家長在下面聽著熱血澎湃,覺得自己孩子也有希望,這班就報的值了。

孩子厭學、做題磨蹭馬虎,光上輔導班無用,找到不願學習根源了嗎

但是,孩子為啥報了很多的輔導班,成績有時卻依然不理想?

第一、家長沒有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很多的家長在給孩子報輔導班時,都沒有徵求孩子的意見,一味的認為,父母花時間去考察,花錢所做的選擇都是為了孩子好。

對孩子也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通過輔導班的補習,有一個改頭換面的進步和驚喜,往往在孩子成績繼續不理想時,會出現給孩子很失望,很簡單就給孩子打上了:不專心、馬虎、不認真、沒定力、懶等等的字眼。

家長的語氣,也經常是簡單粗暴類型的:

“為什麼花了這麼多錢給你報名,還是不認真去學呢?專心點不行嗎?”

“吃了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想要取得好的成績,就需要努力去學習!”

“再這樣馬虎下去,做10道題,錯5道,就罰你一道題抄10遍,聽見沒有?”

"

女兒同學媽媽,也是樓下的鄰家,最近有點愁的慌,為什麼呢?

原因是孩子期末考試沒有考好,詢問老師瞭解情況,告知孩子的基礎掌握不紮實,暑期多關注,進行復習和鞏固。因同學媽媽爸爸白天都上班,所以就提前進行打聽也找好了輔導班繳費了,是為期一個月的補習和預習課本,繳費後也跟孩子進行了溝通,本以為孩子會理解家長的一片苦心。

沒尋思上了不要一個周時間,就突然在上班期間,接到輔導班老師的電話,說孩子沒去上課,問問是怎麼情況?當時,鄰家就有點著急,趕緊打了孩子的手錶電話,好在打通了,孩子就是表示:“不想去上輔導班了!”

媽媽跟輔導老師反映了孩子的想法,輔導老師直接回復:“這麼大的孩子,不能由著性子,該上還是要上呀,不然再開學了,成績怎麼提升?”

回家跟孩子商議,問孩子為啥不願意上輔導班,孩子嚷嚷:“學習太累了,沒意思,不想去上了。”

徵求家人和朋友建議,也是各有各的說法:

有佛系的,讓尊重孩子想法,隨緣就好;

有必須去上,讓孩子知道學習就是需要刻苦才能成功的;

有說跟孩子再商議一下,給點獎勵措施,哄著去上完。

孩子厭學、做題磨蹭馬虎,光上輔導班無用,找到不願學習根源了嗎

這每個人的說法,把孩子同學媽媽也弄暈了,這輔導班到底報的,對還是不對呢?

孩子對輔導班不感冒,家長砸錢也要給孩子報,這是為了啥?

首先,“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競爭激烈,不報就落後太多。

很多的家長,都是覺得現在的社會競爭這麼激烈,小學成績抓不起來,到了初中,功課科目更多,知識點更深入,再想補課提成績,會更難。何況,現在的成績不理想,如果不管,只會成績的差距越來越大。

以孩子的班級為例,基本每個孩子的身上,都有幾個輔導班,不管是語數英的基礎課程輔導班,還是音美體的課外班級,每一門的課程學費一年算下來都不便宜,如果報好幾門的話,1-2萬元是很正常的。

很多的家長,寧可自己節省點花,也不願意在孩子的輔導班上省錢,畢竟孩子的未來有無限的可能性。

孩子厭學、做題磨蹭馬虎,光上輔導班無用,找到不願學習根源了嗎

所以,不管是成績不好學生還是成績好的學生,都報輔導班,家長想法是能多學一點就多學一點,總不是壞事。

其次,大環境所迫,隨大流心態。

以我家為例,在孩子上2年級之前,沒有給孩子報基礎課程的班,主要考慮是因為孩子的課本知識比較簡單,課堂能夠掌握。也想讓她多玩玩,不想給他太大的壓力。

後來跟孩子班同學的家長們聊天,才發現自己家的孩子屬於特例了,人家的孩子早從一年級就開始進行英語的輔導學習,提前打基礎了。一打聽,班上好幾個孩子都在一個輔導班學習,英語學得就是比課本更拓展、內容更豐富。

還有的孩子同學,每天除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外,週末還要上奧數補習班。從一年級就小學開始,每週半天的課程。

孩子厭學、做題磨蹭馬虎,光上輔導班無用,找到不願學習根源了嗎

說實話,聽了這些話語,說沒有影響是假的,一是有點痛惡家長給孩子這麼多壓力,二又怕不給孩子報班,真是耽誤了孩子就得不償失了。

最後,學校所教授知識簡單,想考理想學校只能課外報班。

像孩子所學的英語、語文和數學三門課程,特別是語文和英語,僅僅學習課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補充課外的閱讀積累、英語聽讀的訓練等,這些都是未來孩子參加小升初,或者升入其他理想學校,競爭的必備考試項目。

現在雖然教育改革提倡,學校素質教育,但應試分數對升學的影響依然非常大。

所以家長擔憂孩子要上好的學校,或在升學後取得較好名次,不提成進行知識儲備是不科學的。

而輔導班上,也總能提到一些牛孩子的消息,比如誰誰的孩子已經在上小學6年級,就將初中的課程全部學完了,這樣的孩子考大學就輕鬆的很等,老師打著雞血,家長在下面聽著熱血澎湃,覺得自己孩子也有希望,這班就報的值了。

孩子厭學、做題磨蹭馬虎,光上輔導班無用,找到不願學習根源了嗎

但是,孩子為啥報了很多的輔導班,成績有時卻依然不理想?

第一、家長沒有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很多的家長在給孩子報輔導班時,都沒有徵求孩子的意見,一味的認為,父母花時間去考察,花錢所做的選擇都是為了孩子好。

對孩子也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通過輔導班的補習,有一個改頭換面的進步和驚喜,往往在孩子成績繼續不理想時,會出現給孩子很失望,很簡單就給孩子打上了:不專心、馬虎、不認真、沒定力、懶等等的字眼。

家長的語氣,也經常是簡單粗暴類型的:

“為什麼花了這麼多錢給你報名,還是不認真去學呢?專心點不行嗎?”

“吃了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想要取得好的成績,就需要努力去學習!”

“再這樣馬虎下去,做10道題,錯5道,就罰你一道題抄10遍,聽見沒有?”

孩子厭學、做題磨蹭馬虎,光上輔導班無用,找到不願學習根源了嗎

而孩子內心是怎麼想的呢?

家長卻往往忘記去仔細詢問了,只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就給孩子下了一個又一個的不好標籤。

喜歡用語言的暴力,來壓制孩子。說起來,家長也是懶的,懶得去想為什麼,懶得去問怎麼回事。

第二、孩子不知道學習的意義是什麼。

很多時候,我們會聽到孩子抱怨:

“學習真累,太累了,沒有一點意思。不想學了。”

“幹嘛要這麼辛苦的學習,長大後做個網紅不也挺好,說幾句話,唱幾句歌一樣賺錢。”

“為什麼小孩要上學,每天背這麼沉的書包,還有寫這麼多作業?”

家長聽到這些話語,會怎麼應對呢?

有的是裝作聽不見或不重視,就當孩子是發發牢騷了;

有的就是回覆:“等你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就明白了。”;

有的大聲呵斥:“誰小時候不是這樣過來的,不寫作業怎麼學習知識!”

看看,家長的這些話語,對於孩子來說,是否達到了好的效果呢?很顯然,有點懸。孩子的問題沒有提到家長的重視,就如同手掌有根刺沒有拔出來,總是癢癢的疼疼的。

孩子沒有得到答案,家長不知道孩子想要什麼答案,雙方都以為對方會明白。或許孩子是想得到家長的安慰與擁抱,想讓家長陪著出去玩一玩呢;可家長覺得孩子大了,該懂事了,就沒有再仔細去問,就這樣,錯過了與孩子探尋學習意義的好機會。

"

女兒同學媽媽,也是樓下的鄰家,最近有點愁的慌,為什麼呢?

原因是孩子期末考試沒有考好,詢問老師瞭解情況,告知孩子的基礎掌握不紮實,暑期多關注,進行復習和鞏固。因同學媽媽爸爸白天都上班,所以就提前進行打聽也找好了輔導班繳費了,是為期一個月的補習和預習課本,繳費後也跟孩子進行了溝通,本以為孩子會理解家長的一片苦心。

沒尋思上了不要一個周時間,就突然在上班期間,接到輔導班老師的電話,說孩子沒去上課,問問是怎麼情況?當時,鄰家就有點著急,趕緊打了孩子的手錶電話,好在打通了,孩子就是表示:“不想去上輔導班了!”

媽媽跟輔導老師反映了孩子的想法,輔導老師直接回復:“這麼大的孩子,不能由著性子,該上還是要上呀,不然再開學了,成績怎麼提升?”

回家跟孩子商議,問孩子為啥不願意上輔導班,孩子嚷嚷:“學習太累了,沒意思,不想去上了。”

徵求家人和朋友建議,也是各有各的說法:

有佛系的,讓尊重孩子想法,隨緣就好;

有必須去上,讓孩子知道學習就是需要刻苦才能成功的;

有說跟孩子再商議一下,給點獎勵措施,哄著去上完。

孩子厭學、做題磨蹭馬虎,光上輔導班無用,找到不願學習根源了嗎

這每個人的說法,把孩子同學媽媽也弄暈了,這輔導班到底報的,對還是不對呢?

孩子對輔導班不感冒,家長砸錢也要給孩子報,這是為了啥?

首先,“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競爭激烈,不報就落後太多。

很多的家長,都是覺得現在的社會競爭這麼激烈,小學成績抓不起來,到了初中,功課科目更多,知識點更深入,再想補課提成績,會更難。何況,現在的成績不理想,如果不管,只會成績的差距越來越大。

以孩子的班級為例,基本每個孩子的身上,都有幾個輔導班,不管是語數英的基礎課程輔導班,還是音美體的課外班級,每一門的課程學費一年算下來都不便宜,如果報好幾門的話,1-2萬元是很正常的。

很多的家長,寧可自己節省點花,也不願意在孩子的輔導班上省錢,畢竟孩子的未來有無限的可能性。

孩子厭學、做題磨蹭馬虎,光上輔導班無用,找到不願學習根源了嗎

所以,不管是成績不好學生還是成績好的學生,都報輔導班,家長想法是能多學一點就多學一點,總不是壞事。

其次,大環境所迫,隨大流心態。

以我家為例,在孩子上2年級之前,沒有給孩子報基礎課程的班,主要考慮是因為孩子的課本知識比較簡單,課堂能夠掌握。也想讓她多玩玩,不想給他太大的壓力。

後來跟孩子班同學的家長們聊天,才發現自己家的孩子屬於特例了,人家的孩子早從一年級就開始進行英語的輔導學習,提前打基礎了。一打聽,班上好幾個孩子都在一個輔導班學習,英語學得就是比課本更拓展、內容更豐富。

還有的孩子同學,每天除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外,週末還要上奧數補習班。從一年級就小學開始,每週半天的課程。

孩子厭學、做題磨蹭馬虎,光上輔導班無用,找到不願學習根源了嗎

說實話,聽了這些話語,說沒有影響是假的,一是有點痛惡家長給孩子這麼多壓力,二又怕不給孩子報班,真是耽誤了孩子就得不償失了。

最後,學校所教授知識簡單,想考理想學校只能課外報班。

像孩子所學的英語、語文和數學三門課程,特別是語文和英語,僅僅學習課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補充課外的閱讀積累、英語聽讀的訓練等,這些都是未來孩子參加小升初,或者升入其他理想學校,競爭的必備考試項目。

現在雖然教育改革提倡,學校素質教育,但應試分數對升學的影響依然非常大。

所以家長擔憂孩子要上好的學校,或在升學後取得較好名次,不提成進行知識儲備是不科學的。

而輔導班上,也總能提到一些牛孩子的消息,比如誰誰的孩子已經在上小學6年級,就將初中的課程全部學完了,這樣的孩子考大學就輕鬆的很等,老師打著雞血,家長在下面聽著熱血澎湃,覺得自己孩子也有希望,這班就報的值了。

孩子厭學、做題磨蹭馬虎,光上輔導班無用,找到不願學習根源了嗎

但是,孩子為啥報了很多的輔導班,成績有時卻依然不理想?

第一、家長沒有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很多的家長在給孩子報輔導班時,都沒有徵求孩子的意見,一味的認為,父母花時間去考察,花錢所做的選擇都是為了孩子好。

對孩子也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通過輔導班的補習,有一個改頭換面的進步和驚喜,往往在孩子成績繼續不理想時,會出現給孩子很失望,很簡單就給孩子打上了:不專心、馬虎、不認真、沒定力、懶等等的字眼。

家長的語氣,也經常是簡單粗暴類型的:

“為什麼花了這麼多錢給你報名,還是不認真去學呢?專心點不行嗎?”

“吃了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想要取得好的成績,就需要努力去學習!”

“再這樣馬虎下去,做10道題,錯5道,就罰你一道題抄10遍,聽見沒有?”

孩子厭學、做題磨蹭馬虎,光上輔導班無用,找到不願學習根源了嗎

而孩子內心是怎麼想的呢?

家長卻往往忘記去仔細詢問了,只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就給孩子下了一個又一個的不好標籤。

喜歡用語言的暴力,來壓制孩子。說起來,家長也是懶的,懶得去想為什麼,懶得去問怎麼回事。

第二、孩子不知道學習的意義是什麼。

很多時候,我們會聽到孩子抱怨:

“學習真累,太累了,沒有一點意思。不想學了。”

“幹嘛要這麼辛苦的學習,長大後做個網紅不也挺好,說幾句話,唱幾句歌一樣賺錢。”

“為什麼小孩要上學,每天背這麼沉的書包,還有寫這麼多作業?”

家長聽到這些話語,會怎麼應對呢?

有的是裝作聽不見或不重視,就當孩子是發發牢騷了;

有的就是回覆:“等你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就明白了。”;

有的大聲呵斥:“誰小時候不是這樣過來的,不寫作業怎麼學習知識!”

看看,家長的這些話語,對於孩子來說,是否達到了好的效果呢?很顯然,有點懸。孩子的問題沒有提到家長的重視,就如同手掌有根刺沒有拔出來,總是癢癢的疼疼的。

孩子沒有得到答案,家長不知道孩子想要什麼答案,雙方都以為對方會明白。或許孩子是想得到家長的安慰與擁抱,想讓家長陪著出去玩一玩呢;可家長覺得孩子大了,該懂事了,就沒有再仔細去問,就這樣,錯過了與孩子探尋學習意義的好機會。

孩子厭學、做題磨蹭馬虎,光上輔導班無用,找到不願學習根源了嗎

家長與其一直糾結輔導班,不如先解決孩子不願意學習根源。

舉例子來說明:

如果孩子感受不到學習的快樂,在平時的學習體現中,常有如下的一些情況出現:

比如:寫作業總是磨磨蹭蹭的,家長催促和監督就寫一寫,家長一不管,就坐在那裡,半天寫不出來幾個字;

比如:喜歡玩手機、玩遊戲、看電視,自己剋制不了,就是不想學習;

比如:不喜歡動腦子,成績下降了,上課也願意聽講了,破罐子破摔了等等情況。

如果孩子都有這樣的情況出現,僅僅是將孩子送到輔導班去,可能意義並不是很大。因為明顯孩子已經對學習是產生了厭惡和逃避的狀態。

從孩子的內心來看,可能是對學習不感興趣、對學習沒有信心、對學習不知道該如何學了。

家長這時候,僅僅靠輔導班去硬壓讓孩子進行記憶和做題的訓練,在短時間是有效果的,孩子的成績會所提升,但時間長了,還是會出現成績下滑。

"

女兒同學媽媽,也是樓下的鄰家,最近有點愁的慌,為什麼呢?

原因是孩子期末考試沒有考好,詢問老師瞭解情況,告知孩子的基礎掌握不紮實,暑期多關注,進行復習和鞏固。因同學媽媽爸爸白天都上班,所以就提前進行打聽也找好了輔導班繳費了,是為期一個月的補習和預習課本,繳費後也跟孩子進行了溝通,本以為孩子會理解家長的一片苦心。

沒尋思上了不要一個周時間,就突然在上班期間,接到輔導班老師的電話,說孩子沒去上課,問問是怎麼情況?當時,鄰家就有點著急,趕緊打了孩子的手錶電話,好在打通了,孩子就是表示:“不想去上輔導班了!”

媽媽跟輔導老師反映了孩子的想法,輔導老師直接回復:“這麼大的孩子,不能由著性子,該上還是要上呀,不然再開學了,成績怎麼提升?”

回家跟孩子商議,問孩子為啥不願意上輔導班,孩子嚷嚷:“學習太累了,沒意思,不想去上了。”

徵求家人和朋友建議,也是各有各的說法:

有佛系的,讓尊重孩子想法,隨緣就好;

有必須去上,讓孩子知道學習就是需要刻苦才能成功的;

有說跟孩子再商議一下,給點獎勵措施,哄著去上完。

孩子厭學、做題磨蹭馬虎,光上輔導班無用,找到不願學習根源了嗎

這每個人的說法,把孩子同學媽媽也弄暈了,這輔導班到底報的,對還是不對呢?

孩子對輔導班不感冒,家長砸錢也要給孩子報,這是為了啥?

首先,“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競爭激烈,不報就落後太多。

很多的家長,都是覺得現在的社會競爭這麼激烈,小學成績抓不起來,到了初中,功課科目更多,知識點更深入,再想補課提成績,會更難。何況,現在的成績不理想,如果不管,只會成績的差距越來越大。

以孩子的班級為例,基本每個孩子的身上,都有幾個輔導班,不管是語數英的基礎課程輔導班,還是音美體的課外班級,每一門的課程學費一年算下來都不便宜,如果報好幾門的話,1-2萬元是很正常的。

很多的家長,寧可自己節省點花,也不願意在孩子的輔導班上省錢,畢竟孩子的未來有無限的可能性。

孩子厭學、做題磨蹭馬虎,光上輔導班無用,找到不願學習根源了嗎

所以,不管是成績不好學生還是成績好的學生,都報輔導班,家長想法是能多學一點就多學一點,總不是壞事。

其次,大環境所迫,隨大流心態。

以我家為例,在孩子上2年級之前,沒有給孩子報基礎課程的班,主要考慮是因為孩子的課本知識比較簡單,課堂能夠掌握。也想讓她多玩玩,不想給他太大的壓力。

後來跟孩子班同學的家長們聊天,才發現自己家的孩子屬於特例了,人家的孩子早從一年級就開始進行英語的輔導學習,提前打基礎了。一打聽,班上好幾個孩子都在一個輔導班學習,英語學得就是比課本更拓展、內容更豐富。

還有的孩子同學,每天除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外,週末還要上奧數補習班。從一年級就小學開始,每週半天的課程。

孩子厭學、做題磨蹭馬虎,光上輔導班無用,找到不願學習根源了嗎

說實話,聽了這些話語,說沒有影響是假的,一是有點痛惡家長給孩子這麼多壓力,二又怕不給孩子報班,真是耽誤了孩子就得不償失了。

最後,學校所教授知識簡單,想考理想學校只能課外報班。

像孩子所學的英語、語文和數學三門課程,特別是語文和英語,僅僅學習課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補充課外的閱讀積累、英語聽讀的訓練等,這些都是未來孩子參加小升初,或者升入其他理想學校,競爭的必備考試項目。

現在雖然教育改革提倡,學校素質教育,但應試分數對升學的影響依然非常大。

所以家長擔憂孩子要上好的學校,或在升學後取得較好名次,不提成進行知識儲備是不科學的。

而輔導班上,也總能提到一些牛孩子的消息,比如誰誰的孩子已經在上小學6年級,就將初中的課程全部學完了,這樣的孩子考大學就輕鬆的很等,老師打著雞血,家長在下面聽著熱血澎湃,覺得自己孩子也有希望,這班就報的值了。

孩子厭學、做題磨蹭馬虎,光上輔導班無用,找到不願學習根源了嗎

但是,孩子為啥報了很多的輔導班,成績有時卻依然不理想?

第一、家長沒有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很多的家長在給孩子報輔導班時,都沒有徵求孩子的意見,一味的認為,父母花時間去考察,花錢所做的選擇都是為了孩子好。

對孩子也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通過輔導班的補習,有一個改頭換面的進步和驚喜,往往在孩子成績繼續不理想時,會出現給孩子很失望,很簡單就給孩子打上了:不專心、馬虎、不認真、沒定力、懶等等的字眼。

家長的語氣,也經常是簡單粗暴類型的:

“為什麼花了這麼多錢給你報名,還是不認真去學呢?專心點不行嗎?”

“吃了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想要取得好的成績,就需要努力去學習!”

“再這樣馬虎下去,做10道題,錯5道,就罰你一道題抄10遍,聽見沒有?”

孩子厭學、做題磨蹭馬虎,光上輔導班無用,找到不願學習根源了嗎

而孩子內心是怎麼想的呢?

家長卻往往忘記去仔細詢問了,只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就給孩子下了一個又一個的不好標籤。

喜歡用語言的暴力,來壓制孩子。說起來,家長也是懶的,懶得去想為什麼,懶得去問怎麼回事。

第二、孩子不知道學習的意義是什麼。

很多時候,我們會聽到孩子抱怨:

“學習真累,太累了,沒有一點意思。不想學了。”

“幹嘛要這麼辛苦的學習,長大後做個網紅不也挺好,說幾句話,唱幾句歌一樣賺錢。”

“為什麼小孩要上學,每天背這麼沉的書包,還有寫這麼多作業?”

家長聽到這些話語,會怎麼應對呢?

有的是裝作聽不見或不重視,就當孩子是發發牢騷了;

有的就是回覆:“等你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就明白了。”;

有的大聲呵斥:“誰小時候不是這樣過來的,不寫作業怎麼學習知識!”

看看,家長的這些話語,對於孩子來說,是否達到了好的效果呢?很顯然,有點懸。孩子的問題沒有提到家長的重視,就如同手掌有根刺沒有拔出來,總是癢癢的疼疼的。

孩子沒有得到答案,家長不知道孩子想要什麼答案,雙方都以為對方會明白。或許孩子是想得到家長的安慰與擁抱,想讓家長陪著出去玩一玩呢;可家長覺得孩子大了,該懂事了,就沒有再仔細去問,就這樣,錯過了與孩子探尋學習意義的好機會。

孩子厭學、做題磨蹭馬虎,光上輔導班無用,找到不願學習根源了嗎

家長與其一直糾結輔導班,不如先解決孩子不願意學習根源。

舉例子來說明:

如果孩子感受不到學習的快樂,在平時的學習體現中,常有如下的一些情況出現:

比如:寫作業總是磨磨蹭蹭的,家長催促和監督就寫一寫,家長一不管,就坐在那裡,半天寫不出來幾個字;

比如:喜歡玩手機、玩遊戲、看電視,自己剋制不了,就是不想學習;

比如:不喜歡動腦子,成績下降了,上課也願意聽講了,破罐子破摔了等等情況。

如果孩子都有這樣的情況出現,僅僅是將孩子送到輔導班去,可能意義並不是很大。因為明顯孩子已經對學習是產生了厭惡和逃避的狀態。

從孩子的內心來看,可能是對學習不感興趣、對學習沒有信心、對學習不知道該如何學了。

家長這時候,僅僅靠輔導班去硬壓讓孩子進行記憶和做題的訓練,在短時間是有效果的,孩子的成績會所提升,但時間長了,還是會出現成績下滑。

孩子厭學、做題磨蹭馬虎,光上輔導班無用,找到不願學習根源了嗎

家長這個時候,就該從根源上,去幫助孩子解決不願意學習的根源。

有幾個小竅門可以分享給大家:

(1)、與孩子輕鬆聊天,先找到孩子不願學習原因。

每個孩子的性格和遇到問題情況都不一樣,所以造成不願意學習的原因也是不一樣的,家長只有搞清楚了自己家孩子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的不願意學習,才可以對症下藥,去進行問題的解決。

打個比方,如果“孩子是因為成績不好被打擊沒有信心”,那麼家長就需要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通過給孩子講解知識點,由簡單到難,依次遞推,多鼓勵和讚許孩子,慢慢幫孩子找回自信。

如果“孩子是不會學習,只會死記硬背”,那麼家長就需要找到孩子學科的薄弱點,提供更多的學習方法讓孩子進行嘗試,類似思維導圖、聯想法、發散思維訓練等,讓孩子學會並應用到學習中,找到學習樂趣。

要先找到孩子不願意學習的原因,家長在給孩子進行引導和思考,讓孩子慢慢找到學習的樂趣。

當孩子找到了屬於自己學習的樂趣,自會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也會收穫到學習的成長,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會更加努力去學習。

(2) 、輔導班的選擇,是以孩子的意願和興趣為主。

誠然,讓孩子上課外的輔導班,也是為了讓孩子拓展課堂之外的更多知識點,提升孩子的成績等,對於孩子上不上補習班,是需要跟孩子進行溝通和確認的。

要讓孩子知道上輔導班的目的是什麼,而不僅僅只是上了一個輔導班。

還有一點,一定要對輔導班及輔導班老師進行考察,還有需要進行試課,看看孩子是否對老師的講課感興趣,家長考察輔導班的師資和教學資質等,考察細緻,再進行選擇。

(3)、耐心陪伴孩子成長,及時引導和觀察。

曾看過這樣一句話:陪伴是既陪伴孩子享受成功,更陪伴孩子面對失敗。讓孩子在跌倒時,跌得有尊嚴;讓孩子在墜入低谷時,依然有勇氣提燈前行。

著名書籍《窮爸爸、富爸爸》裡就有一句,所謂成功,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小孩。

所以,在孩子成長學習的道路上,父母要做好孩子的燈塔與引導者,幫助孩子將學習變得有趣、有挑戰性,對學習不排斥、不感到痛苦。

"

女兒同學媽媽,也是樓下的鄰家,最近有點愁的慌,為什麼呢?

原因是孩子期末考試沒有考好,詢問老師瞭解情況,告知孩子的基礎掌握不紮實,暑期多關注,進行復習和鞏固。因同學媽媽爸爸白天都上班,所以就提前進行打聽也找好了輔導班繳費了,是為期一個月的補習和預習課本,繳費後也跟孩子進行了溝通,本以為孩子會理解家長的一片苦心。

沒尋思上了不要一個周時間,就突然在上班期間,接到輔導班老師的電話,說孩子沒去上課,問問是怎麼情況?當時,鄰家就有點著急,趕緊打了孩子的手錶電話,好在打通了,孩子就是表示:“不想去上輔導班了!”

媽媽跟輔導老師反映了孩子的想法,輔導老師直接回復:“這麼大的孩子,不能由著性子,該上還是要上呀,不然再開學了,成績怎麼提升?”

回家跟孩子商議,問孩子為啥不願意上輔導班,孩子嚷嚷:“學習太累了,沒意思,不想去上了。”

徵求家人和朋友建議,也是各有各的說法:

有佛系的,讓尊重孩子想法,隨緣就好;

有必須去上,讓孩子知道學習就是需要刻苦才能成功的;

有說跟孩子再商議一下,給點獎勵措施,哄著去上完。

孩子厭學、做題磨蹭馬虎,光上輔導班無用,找到不願學習根源了嗎

這每個人的說法,把孩子同學媽媽也弄暈了,這輔導班到底報的,對還是不對呢?

孩子對輔導班不感冒,家長砸錢也要給孩子報,這是為了啥?

首先,“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競爭激烈,不報就落後太多。

很多的家長,都是覺得現在的社會競爭這麼激烈,小學成績抓不起來,到了初中,功課科目更多,知識點更深入,再想補課提成績,會更難。何況,現在的成績不理想,如果不管,只會成績的差距越來越大。

以孩子的班級為例,基本每個孩子的身上,都有幾個輔導班,不管是語數英的基礎課程輔導班,還是音美體的課外班級,每一門的課程學費一年算下來都不便宜,如果報好幾門的話,1-2萬元是很正常的。

很多的家長,寧可自己節省點花,也不願意在孩子的輔導班上省錢,畢竟孩子的未來有無限的可能性。

孩子厭學、做題磨蹭馬虎,光上輔導班無用,找到不願學習根源了嗎

所以,不管是成績不好學生還是成績好的學生,都報輔導班,家長想法是能多學一點就多學一點,總不是壞事。

其次,大環境所迫,隨大流心態。

以我家為例,在孩子上2年級之前,沒有給孩子報基礎課程的班,主要考慮是因為孩子的課本知識比較簡單,課堂能夠掌握。也想讓她多玩玩,不想給他太大的壓力。

後來跟孩子班同學的家長們聊天,才發現自己家的孩子屬於特例了,人家的孩子早從一年級就開始進行英語的輔導學習,提前打基礎了。一打聽,班上好幾個孩子都在一個輔導班學習,英語學得就是比課本更拓展、內容更豐富。

還有的孩子同學,每天除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外,週末還要上奧數補習班。從一年級就小學開始,每週半天的課程。

孩子厭學、做題磨蹭馬虎,光上輔導班無用,找到不願學習根源了嗎

說實話,聽了這些話語,說沒有影響是假的,一是有點痛惡家長給孩子這麼多壓力,二又怕不給孩子報班,真是耽誤了孩子就得不償失了。

最後,學校所教授知識簡單,想考理想學校只能課外報班。

像孩子所學的英語、語文和數學三門課程,特別是語文和英語,僅僅學習課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補充課外的閱讀積累、英語聽讀的訓練等,這些都是未來孩子參加小升初,或者升入其他理想學校,競爭的必備考試項目。

現在雖然教育改革提倡,學校素質教育,但應試分數對升學的影響依然非常大。

所以家長擔憂孩子要上好的學校,或在升學後取得較好名次,不提成進行知識儲備是不科學的。

而輔導班上,也總能提到一些牛孩子的消息,比如誰誰的孩子已經在上小學6年級,就將初中的課程全部學完了,這樣的孩子考大學就輕鬆的很等,老師打著雞血,家長在下面聽著熱血澎湃,覺得自己孩子也有希望,這班就報的值了。

孩子厭學、做題磨蹭馬虎,光上輔導班無用,找到不願學習根源了嗎

但是,孩子為啥報了很多的輔導班,成績有時卻依然不理想?

第一、家長沒有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很多的家長在給孩子報輔導班時,都沒有徵求孩子的意見,一味的認為,父母花時間去考察,花錢所做的選擇都是為了孩子好。

對孩子也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通過輔導班的補習,有一個改頭換面的進步和驚喜,往往在孩子成績繼續不理想時,會出現給孩子很失望,很簡單就給孩子打上了:不專心、馬虎、不認真、沒定力、懶等等的字眼。

家長的語氣,也經常是簡單粗暴類型的:

“為什麼花了這麼多錢給你報名,還是不認真去學呢?專心點不行嗎?”

“吃了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想要取得好的成績,就需要努力去學習!”

“再這樣馬虎下去,做10道題,錯5道,就罰你一道題抄10遍,聽見沒有?”

孩子厭學、做題磨蹭馬虎,光上輔導班無用,找到不願學習根源了嗎

而孩子內心是怎麼想的呢?

家長卻往往忘記去仔細詢問了,只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就給孩子下了一個又一個的不好標籤。

喜歡用語言的暴力,來壓制孩子。說起來,家長也是懶的,懶得去想為什麼,懶得去問怎麼回事。

第二、孩子不知道學習的意義是什麼。

很多時候,我們會聽到孩子抱怨:

“學習真累,太累了,沒有一點意思。不想學了。”

“幹嘛要這麼辛苦的學習,長大後做個網紅不也挺好,說幾句話,唱幾句歌一樣賺錢。”

“為什麼小孩要上學,每天背這麼沉的書包,還有寫這麼多作業?”

家長聽到這些話語,會怎麼應對呢?

有的是裝作聽不見或不重視,就當孩子是發發牢騷了;

有的就是回覆:“等你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就明白了。”;

有的大聲呵斥:“誰小時候不是這樣過來的,不寫作業怎麼學習知識!”

看看,家長的這些話語,對於孩子來說,是否達到了好的效果呢?很顯然,有點懸。孩子的問題沒有提到家長的重視,就如同手掌有根刺沒有拔出來,總是癢癢的疼疼的。

孩子沒有得到答案,家長不知道孩子想要什麼答案,雙方都以為對方會明白。或許孩子是想得到家長的安慰與擁抱,想讓家長陪著出去玩一玩呢;可家長覺得孩子大了,該懂事了,就沒有再仔細去問,就這樣,錯過了與孩子探尋學習意義的好機會。

孩子厭學、做題磨蹭馬虎,光上輔導班無用,找到不願學習根源了嗎

家長與其一直糾結輔導班,不如先解決孩子不願意學習根源。

舉例子來說明:

如果孩子感受不到學習的快樂,在平時的學習體現中,常有如下的一些情況出現:

比如:寫作業總是磨磨蹭蹭的,家長催促和監督就寫一寫,家長一不管,就坐在那裡,半天寫不出來幾個字;

比如:喜歡玩手機、玩遊戲、看電視,自己剋制不了,就是不想學習;

比如:不喜歡動腦子,成績下降了,上課也願意聽講了,破罐子破摔了等等情況。

如果孩子都有這樣的情況出現,僅僅是將孩子送到輔導班去,可能意義並不是很大。因為明顯孩子已經對學習是產生了厭惡和逃避的狀態。

從孩子的內心來看,可能是對學習不感興趣、對學習沒有信心、對學習不知道該如何學了。

家長這時候,僅僅靠輔導班去硬壓讓孩子進行記憶和做題的訓練,在短時間是有效果的,孩子的成績會所提升,但時間長了,還是會出現成績下滑。

孩子厭學、做題磨蹭馬虎,光上輔導班無用,找到不願學習根源了嗎

家長這個時候,就該從根源上,去幫助孩子解決不願意學習的根源。

有幾個小竅門可以分享給大家:

(1)、與孩子輕鬆聊天,先找到孩子不願學習原因。

每個孩子的性格和遇到問題情況都不一樣,所以造成不願意學習的原因也是不一樣的,家長只有搞清楚了自己家孩子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的不願意學習,才可以對症下藥,去進行問題的解決。

打個比方,如果“孩子是因為成績不好被打擊沒有信心”,那麼家長就需要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通過給孩子講解知識點,由簡單到難,依次遞推,多鼓勵和讚許孩子,慢慢幫孩子找回自信。

如果“孩子是不會學習,只會死記硬背”,那麼家長就需要找到孩子學科的薄弱點,提供更多的學習方法讓孩子進行嘗試,類似思維導圖、聯想法、發散思維訓練等,讓孩子學會並應用到學習中,找到學習樂趣。

要先找到孩子不願意學習的原因,家長在給孩子進行引導和思考,讓孩子慢慢找到學習的樂趣。

當孩子找到了屬於自己學習的樂趣,自會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也會收穫到學習的成長,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會更加努力去學習。

(2) 、輔導班的選擇,是以孩子的意願和興趣為主。

誠然,讓孩子上課外的輔導班,也是為了讓孩子拓展課堂之外的更多知識點,提升孩子的成績等,對於孩子上不上補習班,是需要跟孩子進行溝通和確認的。

要讓孩子知道上輔導班的目的是什麼,而不僅僅只是上了一個輔導班。

還有一點,一定要對輔導班及輔導班老師進行考察,還有需要進行試課,看看孩子是否對老師的講課感興趣,家長考察輔導班的師資和教學資質等,考察細緻,再進行選擇。

(3)、耐心陪伴孩子成長,及時引導和觀察。

曾看過這樣一句話:陪伴是既陪伴孩子享受成功,更陪伴孩子面對失敗。讓孩子在跌倒時,跌得有尊嚴;讓孩子在墜入低谷時,依然有勇氣提燈前行。

著名書籍《窮爸爸、富爸爸》裡就有一句,所謂成功,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小孩。

所以,在孩子成長學習的道路上,父母要做好孩子的燈塔與引導者,幫助孩子將學習變得有趣、有挑戰性,對學習不排斥、不感到痛苦。

孩子厭學、做題磨蹭馬虎,光上輔導班無用,找到不願學習根源了嗎

期望每個家長都能找到自己家孩子不願意學習的根源,跟孩子一起,將學習變成一種樂趣,取得更加優秀的成績!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