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前言:有些父母只要有一些小事,就容易罵孩子

為何父母會對孩子發脾氣:

說起發脾氣這件事,爸媽們往往歸咎於孩子的不聽話,太討氣,或某種行為實在是不像話。

大多數爸媽會說,自己也不想發脾氣,但是實在不得已而為之,是為了教育孩子。

(一)孩子令父母抓狂的原因:

總是吃手、尿褲子、愛拿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愛打人、不肯吃蔬菜、不愛學習、無理取鬧等等。

其實許多在爸媽眼裡看來是孩子不聽話、不像話的事,都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比如吃手,是口手敏感期的孩子在用嘴在探索世界、喚醒身體,對孩子發脾氣就破壞了孩子的自然體驗過程。

比如愛拿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是物權意識還不明晰的孩子,分不清楚你的我的,對孩子發脾氣會讓孩子感覺被羞辱。

比如打人,可能是孩子在探索與他人的關係、可能是孩子沒掌握情緒表達的方式,也可能孩子只是在模仿他人的行為,應該多引導孩子如何正確與人交往,以及如何表達發洩不良情緒,對孩子發脾氣只會起到更加負面的示範作用。

在爸媽無比抓狂的時刻,孩子往往最需要的是耐心和理解。爸媽應該多學習育兒相關知識,幫助孩子更好地面對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挫折,並且,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是很重要的,而不是經常對著孩子發脾氣。

"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前言:有些父母只要有一些小事,就容易罵孩子

為何父母會對孩子發脾氣:

說起發脾氣這件事,爸媽們往往歸咎於孩子的不聽話,太討氣,或某種行為實在是不像話。

大多數爸媽會說,自己也不想發脾氣,但是實在不得已而為之,是為了教育孩子。

(一)孩子令父母抓狂的原因:

總是吃手、尿褲子、愛拿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愛打人、不肯吃蔬菜、不愛學習、無理取鬧等等。

其實許多在爸媽眼裡看來是孩子不聽話、不像話的事,都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比如吃手,是口手敏感期的孩子在用嘴在探索世界、喚醒身體,對孩子發脾氣就破壞了孩子的自然體驗過程。

比如愛拿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是物權意識還不明晰的孩子,分不清楚你的我的,對孩子發脾氣會讓孩子感覺被羞辱。

比如打人,可能是孩子在探索與他人的關係、可能是孩子沒掌握情緒表達的方式,也可能孩子只是在模仿他人的行為,應該多引導孩子如何正確與人交往,以及如何表達發洩不良情緒,對孩子發脾氣只會起到更加負面的示範作用。

在爸媽無比抓狂的時刻,孩子往往最需要的是耐心和理解。爸媽應該多學習育兒相關知識,幫助孩子更好地面對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挫折,並且,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是很重要的,而不是經常對著孩子發脾氣。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二)控制不住對孩子的脾氣父母自身的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父母做的所有事情,孩子都會反饋給你,有一句古話“君子反求諸己”,你變孩子就變。

珂珂3歲多的時候非常淘氣,經常在家裡翻箱倒櫃,上躥下跳的。珂珂媽本身就就是個脾氣火爆的人,看到兒子調皮搗蛋就火冒三丈,很多時候都是直接上去就是幾巴掌,打得珂珂哇哇大哭。

聽到孩子哭,珂珂媽更心煩了,就會對珂珂說:“你再哭再鬧,我就把你扔了,不要你了。”後來珂珂4歲了,上幼兒園了,珂珂媽多次接到老師的投訴,說珂珂經常在學校打別的小朋友,一不順心就大發脾氣。

其實,珂珂之所以脾氣暴躁、愛打人,正是因為受到了媽媽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師,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爸媽經常發脾氣,對孩子產生的不良影響是終生的。

常發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孩子會因為害怕而變得“順從”!父母常發脾氣,孩子會因為害怕,變得比較“順從”,進而可能導致以後做事沒有自己的主見,甚至變得軟弱,失去自我。

孩子性格會變得像父母一樣火爆!孩子都善於有樣學樣,如果家庭中經常出現爭吵,以後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火爆、任性、衝動,甚至很容易和別人發生分歧。上文中的珂珂就是如此!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總是希望討父母歡心,但是如果孩子覺得父母無法帶給他們安全感或心身受到威脅時,自然就會放棄討好父母。經常動口罵孩子的父母約有一半會對孩子施與暴力行為。父母對孩子發脾氣、責罵,主要是受到自己對孩子的觀念和想法所牽引,倒不一定是對孩子所作所為。

"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前言:有些父母只要有一些小事,就容易罵孩子

為何父母會對孩子發脾氣:

說起發脾氣這件事,爸媽們往往歸咎於孩子的不聽話,太討氣,或某種行為實在是不像話。

大多數爸媽會說,自己也不想發脾氣,但是實在不得已而為之,是為了教育孩子。

(一)孩子令父母抓狂的原因:

總是吃手、尿褲子、愛拿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愛打人、不肯吃蔬菜、不愛學習、無理取鬧等等。

其實許多在爸媽眼裡看來是孩子不聽話、不像話的事,都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比如吃手,是口手敏感期的孩子在用嘴在探索世界、喚醒身體,對孩子發脾氣就破壞了孩子的自然體驗過程。

比如愛拿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是物權意識還不明晰的孩子,分不清楚你的我的,對孩子發脾氣會讓孩子感覺被羞辱。

比如打人,可能是孩子在探索與他人的關係、可能是孩子沒掌握情緒表達的方式,也可能孩子只是在模仿他人的行為,應該多引導孩子如何正確與人交往,以及如何表達發洩不良情緒,對孩子發脾氣只會起到更加負面的示範作用。

在爸媽無比抓狂的時刻,孩子往往最需要的是耐心和理解。爸媽應該多學習育兒相關知識,幫助孩子更好地面對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挫折,並且,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是很重要的,而不是經常對著孩子發脾氣。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二)控制不住對孩子的脾氣父母自身的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父母做的所有事情,孩子都會反饋給你,有一句古話“君子反求諸己”,你變孩子就變。

珂珂3歲多的時候非常淘氣,經常在家裡翻箱倒櫃,上躥下跳的。珂珂媽本身就就是個脾氣火爆的人,看到兒子調皮搗蛋就火冒三丈,很多時候都是直接上去就是幾巴掌,打得珂珂哇哇大哭。

聽到孩子哭,珂珂媽更心煩了,就會對珂珂說:“你再哭再鬧,我就把你扔了,不要你了。”後來珂珂4歲了,上幼兒園了,珂珂媽多次接到老師的投訴,說珂珂經常在學校打別的小朋友,一不順心就大發脾氣。

其實,珂珂之所以脾氣暴躁、愛打人,正是因為受到了媽媽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師,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爸媽經常發脾氣,對孩子產生的不良影響是終生的。

常發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孩子會因為害怕而變得“順從”!父母常發脾氣,孩子會因為害怕,變得比較“順從”,進而可能導致以後做事沒有自己的主見,甚至變得軟弱,失去自我。

孩子性格會變得像父母一樣火爆!孩子都善於有樣學樣,如果家庭中經常出現爭吵,以後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火爆、任性、衝動,甚至很容易和別人發生分歧。上文中的珂珂就是如此!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總是希望討父母歡心,但是如果孩子覺得父母無法帶給他們安全感或心身受到威脅時,自然就會放棄討好父母。經常動口罵孩子的父母約有一半會對孩子施與暴力行為。父母對孩子發脾氣、責罵,主要是受到自己對孩子的觀念和想法所牽引,倒不一定是對孩子所作所為。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什麼是南風效應?

法國作家拉封丹曾寫過一則寓言,講的是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為覺得很暖和,所以開始解開鈕釦,繼而脫掉大衣。結果很明顯,南風獲得了勝利。拉封丹這則寓意深刻的寓言後來成為社會心理學的一個概念,被稱之為“南風效應”、“南風法則”或“溫暖法則”等。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夏日寒”。強制力產生的效果有時不如感召力。

"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前言:有些父母只要有一些小事,就容易罵孩子

為何父母會對孩子發脾氣:

說起發脾氣這件事,爸媽們往往歸咎於孩子的不聽話,太討氣,或某種行為實在是不像話。

大多數爸媽會說,自己也不想發脾氣,但是實在不得已而為之,是為了教育孩子。

(一)孩子令父母抓狂的原因:

總是吃手、尿褲子、愛拿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愛打人、不肯吃蔬菜、不愛學習、無理取鬧等等。

其實許多在爸媽眼裡看來是孩子不聽話、不像話的事,都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比如吃手,是口手敏感期的孩子在用嘴在探索世界、喚醒身體,對孩子發脾氣就破壞了孩子的自然體驗過程。

比如愛拿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是物權意識還不明晰的孩子,分不清楚你的我的,對孩子發脾氣會讓孩子感覺被羞辱。

比如打人,可能是孩子在探索與他人的關係、可能是孩子沒掌握情緒表達的方式,也可能孩子只是在模仿他人的行為,應該多引導孩子如何正確與人交往,以及如何表達發洩不良情緒,對孩子發脾氣只會起到更加負面的示範作用。

在爸媽無比抓狂的時刻,孩子往往最需要的是耐心和理解。爸媽應該多學習育兒相關知識,幫助孩子更好地面對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挫折,並且,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是很重要的,而不是經常對著孩子發脾氣。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二)控制不住對孩子的脾氣父母自身的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父母做的所有事情,孩子都會反饋給你,有一句古話“君子反求諸己”,你變孩子就變。

珂珂3歲多的時候非常淘氣,經常在家裡翻箱倒櫃,上躥下跳的。珂珂媽本身就就是個脾氣火爆的人,看到兒子調皮搗蛋就火冒三丈,很多時候都是直接上去就是幾巴掌,打得珂珂哇哇大哭。

聽到孩子哭,珂珂媽更心煩了,就會對珂珂說:“你再哭再鬧,我就把你扔了,不要你了。”後來珂珂4歲了,上幼兒園了,珂珂媽多次接到老師的投訴,說珂珂經常在學校打別的小朋友,一不順心就大發脾氣。

其實,珂珂之所以脾氣暴躁、愛打人,正是因為受到了媽媽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師,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爸媽經常發脾氣,對孩子產生的不良影響是終生的。

常發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孩子會因為害怕而變得“順從”!父母常發脾氣,孩子會因為害怕,變得比較“順從”,進而可能導致以後做事沒有自己的主見,甚至變得軟弱,失去自我。

孩子性格會變得像父母一樣火爆!孩子都善於有樣學樣,如果家庭中經常出現爭吵,以後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火爆、任性、衝動,甚至很容易和別人發生分歧。上文中的珂珂就是如此!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總是希望討父母歡心,但是如果孩子覺得父母無法帶給他們安全感或心身受到威脅時,自然就會放棄討好父母。經常動口罵孩子的父母約有一半會對孩子施與暴力行為。父母對孩子發脾氣、責罵,主要是受到自己對孩子的觀念和想法所牽引,倒不一定是對孩子所作所為。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什麼是南風效應?

法國作家拉封丹曾寫過一則寓言,講的是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為覺得很暖和,所以開始解開鈕釦,繼而脫掉大衣。結果很明顯,南風獲得了勝利。拉封丹這則寓意深刻的寓言後來成為社會心理學的一個概念,被稱之為“南風效應”、“南風法則”或“溫暖法則”等。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夏日寒”。強制力產生的效果有時不如感召力。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語言暴力如同北風只會傷害孩子

小豪原本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因為爸媽工作調動,小豪從小縣城到了上海唸書。最初他十分自信,也非常積極地和同學交往。一次,小豪聽到兩個同學背後議論他,說他是鄉下來的,穿得土,沒品味,成績也不好,只會死讀書,跟大家根本玩不到一起。小豪倍受打擊,再看自己身上簡樸的衣著,怎麼看都不順眼,好像真的變成了“土包子”。事實上,小豪家庭環境優越,自身條件也不錯,但在同學的“標籤”影響下,他變得越來越不自信,性格孤僻,成績也一落千丈。

如果父母總是把目光盯在孩子的弱勢上,有意無意地給他們貼上笨蛋的標籤,孩子便會產生自我懷疑,以至於覺得自己真的很笨。就像魚缸裡的那隻梭子魚一樣,當孩子們對自己的能力越來越失去信心之後,便會自我放棄。

"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前言:有些父母只要有一些小事,就容易罵孩子

為何父母會對孩子發脾氣:

說起發脾氣這件事,爸媽們往往歸咎於孩子的不聽話,太討氣,或某種行為實在是不像話。

大多數爸媽會說,自己也不想發脾氣,但是實在不得已而為之,是為了教育孩子。

(一)孩子令父母抓狂的原因:

總是吃手、尿褲子、愛拿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愛打人、不肯吃蔬菜、不愛學習、無理取鬧等等。

其實許多在爸媽眼裡看來是孩子不聽話、不像話的事,都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比如吃手,是口手敏感期的孩子在用嘴在探索世界、喚醒身體,對孩子發脾氣就破壞了孩子的自然體驗過程。

比如愛拿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是物權意識還不明晰的孩子,分不清楚你的我的,對孩子發脾氣會讓孩子感覺被羞辱。

比如打人,可能是孩子在探索與他人的關係、可能是孩子沒掌握情緒表達的方式,也可能孩子只是在模仿他人的行為,應該多引導孩子如何正確與人交往,以及如何表達發洩不良情緒,對孩子發脾氣只會起到更加負面的示範作用。

在爸媽無比抓狂的時刻,孩子往往最需要的是耐心和理解。爸媽應該多學習育兒相關知識,幫助孩子更好地面對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挫折,並且,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是很重要的,而不是經常對著孩子發脾氣。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二)控制不住對孩子的脾氣父母自身的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父母做的所有事情,孩子都會反饋給你,有一句古話“君子反求諸己”,你變孩子就變。

珂珂3歲多的時候非常淘氣,經常在家裡翻箱倒櫃,上躥下跳的。珂珂媽本身就就是個脾氣火爆的人,看到兒子調皮搗蛋就火冒三丈,很多時候都是直接上去就是幾巴掌,打得珂珂哇哇大哭。

聽到孩子哭,珂珂媽更心煩了,就會對珂珂說:“你再哭再鬧,我就把你扔了,不要你了。”後來珂珂4歲了,上幼兒園了,珂珂媽多次接到老師的投訴,說珂珂經常在學校打別的小朋友,一不順心就大發脾氣。

其實,珂珂之所以脾氣暴躁、愛打人,正是因為受到了媽媽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師,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爸媽經常發脾氣,對孩子產生的不良影響是終生的。

常發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孩子會因為害怕而變得“順從”!父母常發脾氣,孩子會因為害怕,變得比較“順從”,進而可能導致以後做事沒有自己的主見,甚至變得軟弱,失去自我。

孩子性格會變得像父母一樣火爆!孩子都善於有樣學樣,如果家庭中經常出現爭吵,以後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火爆、任性、衝動,甚至很容易和別人發生分歧。上文中的珂珂就是如此!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總是希望討父母歡心,但是如果孩子覺得父母無法帶給他們安全感或心身受到威脅時,自然就會放棄討好父母。經常動口罵孩子的父母約有一半會對孩子施與暴力行為。父母對孩子發脾氣、責罵,主要是受到自己對孩子的觀念和想法所牽引,倒不一定是對孩子所作所為。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什麼是南風效應?

法國作家拉封丹曾寫過一則寓言,講的是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為覺得很暖和,所以開始解開鈕釦,繼而脫掉大衣。結果很明顯,南風獲得了勝利。拉封丹這則寓意深刻的寓言後來成為社會心理學的一個概念,被稱之為“南風效應”、“南風法則”或“溫暖法則”等。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夏日寒”。強制力產生的效果有時不如感召力。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語言暴力如同北風只會傷害孩子

小豪原本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因為爸媽工作調動,小豪從小縣城到了上海唸書。最初他十分自信,也非常積極地和同學交往。一次,小豪聽到兩個同學背後議論他,說他是鄉下來的,穿得土,沒品味,成績也不好,只會死讀書,跟大家根本玩不到一起。小豪倍受打擊,再看自己身上簡樸的衣著,怎麼看都不順眼,好像真的變成了“土包子”。事實上,小豪家庭環境優越,自身條件也不錯,但在同學的“標籤”影響下,他變得越來越不自信,性格孤僻,成績也一落千丈。

如果父母總是把目光盯在孩子的弱勢上,有意無意地給他們貼上笨蛋的標籤,孩子便會產生自我懷疑,以至於覺得自己真的很笨。就像魚缸裡的那隻梭子魚一樣,當孩子們對自己的能力越來越失去信心之後,便會自我放棄。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哈佛大學醫學院馬丁泰徹博士發現,言語侮辱會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言語暴力最容易影響的大腦區域分別是:

· 胼胝體(主要負責兩個大腦半球間傳遞動機、感覺和認知信息的區域)

· 海馬迴(負責管理情緒的大腦區域)

· 前額葉(負責思考和決策的大腦區域)。

當環境充滿了壓力,並且需求常常被剝奪,人類的大腦為了調整狀態適應環境,會轉換為“求存模式”。當一個人只能求存的時候,他謹慎、膽怯、吝嗇,傾向於討好他人,躲在角落希望不被人注意等等。即便成年後生活環境已經出現了極大的改善,他們也很難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

王爾德在《道林·格雷的畫像》中說:“一旦被貼上標籤,你就很難逃脫。”

"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前言:有些父母只要有一些小事,就容易罵孩子

為何父母會對孩子發脾氣:

說起發脾氣這件事,爸媽們往往歸咎於孩子的不聽話,太討氣,或某種行為實在是不像話。

大多數爸媽會說,自己也不想發脾氣,但是實在不得已而為之,是為了教育孩子。

(一)孩子令父母抓狂的原因:

總是吃手、尿褲子、愛拿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愛打人、不肯吃蔬菜、不愛學習、無理取鬧等等。

其實許多在爸媽眼裡看來是孩子不聽話、不像話的事,都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比如吃手,是口手敏感期的孩子在用嘴在探索世界、喚醒身體,對孩子發脾氣就破壞了孩子的自然體驗過程。

比如愛拿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是物權意識還不明晰的孩子,分不清楚你的我的,對孩子發脾氣會讓孩子感覺被羞辱。

比如打人,可能是孩子在探索與他人的關係、可能是孩子沒掌握情緒表達的方式,也可能孩子只是在模仿他人的行為,應該多引導孩子如何正確與人交往,以及如何表達發洩不良情緒,對孩子發脾氣只會起到更加負面的示範作用。

在爸媽無比抓狂的時刻,孩子往往最需要的是耐心和理解。爸媽應該多學習育兒相關知識,幫助孩子更好地面對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挫折,並且,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是很重要的,而不是經常對著孩子發脾氣。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二)控制不住對孩子的脾氣父母自身的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父母做的所有事情,孩子都會反饋給你,有一句古話“君子反求諸己”,你變孩子就變。

珂珂3歲多的時候非常淘氣,經常在家裡翻箱倒櫃,上躥下跳的。珂珂媽本身就就是個脾氣火爆的人,看到兒子調皮搗蛋就火冒三丈,很多時候都是直接上去就是幾巴掌,打得珂珂哇哇大哭。

聽到孩子哭,珂珂媽更心煩了,就會對珂珂說:“你再哭再鬧,我就把你扔了,不要你了。”後來珂珂4歲了,上幼兒園了,珂珂媽多次接到老師的投訴,說珂珂經常在學校打別的小朋友,一不順心就大發脾氣。

其實,珂珂之所以脾氣暴躁、愛打人,正是因為受到了媽媽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師,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爸媽經常發脾氣,對孩子產生的不良影響是終生的。

常發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孩子會因為害怕而變得“順從”!父母常發脾氣,孩子會因為害怕,變得比較“順從”,進而可能導致以後做事沒有自己的主見,甚至變得軟弱,失去自我。

孩子性格會變得像父母一樣火爆!孩子都善於有樣學樣,如果家庭中經常出現爭吵,以後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火爆、任性、衝動,甚至很容易和別人發生分歧。上文中的珂珂就是如此!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總是希望討父母歡心,但是如果孩子覺得父母無法帶給他們安全感或心身受到威脅時,自然就會放棄討好父母。經常動口罵孩子的父母約有一半會對孩子施與暴力行為。父母對孩子發脾氣、責罵,主要是受到自己對孩子的觀念和想法所牽引,倒不一定是對孩子所作所為。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什麼是南風效應?

法國作家拉封丹曾寫過一則寓言,講的是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為覺得很暖和,所以開始解開鈕釦,繼而脫掉大衣。結果很明顯,南風獲得了勝利。拉封丹這則寓意深刻的寓言後來成為社會心理學的一個概念,被稱之為“南風效應”、“南風法則”或“溫暖法則”等。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夏日寒”。強制力產生的效果有時不如感召力。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語言暴力如同北風只會傷害孩子

小豪原本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因為爸媽工作調動,小豪從小縣城到了上海唸書。最初他十分自信,也非常積極地和同學交往。一次,小豪聽到兩個同學背後議論他,說他是鄉下來的,穿得土,沒品味,成績也不好,只會死讀書,跟大家根本玩不到一起。小豪倍受打擊,再看自己身上簡樸的衣著,怎麼看都不順眼,好像真的變成了“土包子”。事實上,小豪家庭環境優越,自身條件也不錯,但在同學的“標籤”影響下,他變得越來越不自信,性格孤僻,成績也一落千丈。

如果父母總是把目光盯在孩子的弱勢上,有意無意地給他們貼上笨蛋的標籤,孩子便會產生自我懷疑,以至於覺得自己真的很笨。就像魚缸裡的那隻梭子魚一樣,當孩子們對自己的能力越來越失去信心之後,便會自我放棄。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哈佛大學醫學院馬丁泰徹博士發現,言語侮辱會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言語暴力最容易影響的大腦區域分別是:

· 胼胝體(主要負責兩個大腦半球間傳遞動機、感覺和認知信息的區域)

· 海馬迴(負責管理情緒的大腦區域)

· 前額葉(負責思考和決策的大腦區域)。

當環境充滿了壓力,並且需求常常被剝奪,人類的大腦為了調整狀態適應環境,會轉換為“求存模式”。當一個人只能求存的時候,他謹慎、膽怯、吝嗇,傾向於討好他人,躲在角落希望不被人注意等等。即便成年後生活環境已經出現了極大的改善,他們也很難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

王爾德在《道林·格雷的畫像》中說:“一旦被貼上標籤,你就很難逃脫。”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其實發脾氣的壞處大多數家長都明白,那麼,我們如何控制自己的北風脾氣呢?:

(一)生理療法:

一位美國心理學家費爾德(Leonard Felder)提出一種對控制脾氣更有效的方法, 稱為“數顏色法”。其方法如下:每當你不滿某個人或某件事,而感到怒不可遏,想要大發雷霆時,可能的話,最好暫停手邊的事,獨自找個沒人的地方,不論是辦公室、臥房或是洗手間都可以,做下面的練習。 如果你不可能立即離開這個令你生氣的情境,例如:正在聽主管老闆的指責,或父母大人的教誨,那麼你也可以就在當場進行以下的練習:

首先,環顧四周的景物,然後在心中暗暗自言自語:

1——這個桌子是白色的

2——他的領帶是紅色的

3——牆上的鐘是藍色的

4——這支鋼筆是金色的 …… 一直數到12,大約花個二、三十秒左右,去辨識自己周遭物體的顏色,這就是所謂的 “數顏色法”。

可能你會覺得這個方法有點荒謬?其實這個方法大有它的學問在。它是運用生理反應來控制心理情緒的方法,因為一個人怒從中來的時候,由於腎上腺素的分泌使得我們的肌肉拉緊,血流速度加快,因而在生理上做好“奮戰”的準備。這時隨著憤怒的情緒升高,我們的注意力因而轉移在內心的感覺上,理智性思考能力因而減少,某些生理功能也暫時被消弱了。藉由“數顏色法”的運用,我們強迫自己再度恢復靈敏的視覺功能,因而再度活絡了大腦理智性的思考層面,因此當你數完時,其他理性的想法也跟著恢復,會發現自己冷靜許多,這時再想想:“我該怎麼應付眼前的情況? 你或許可以說:“等我想想再答覆你”,或者:“你這麼說並不怎麼合理,我其實是 ……”等等。總比說:“你是什麼玩意兒?”要好聽多了吧!因此暴躁型的人,下回在生氣時,先別開口,先數個顏色吧!

"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前言:有些父母只要有一些小事,就容易罵孩子

為何父母會對孩子發脾氣:

說起發脾氣這件事,爸媽們往往歸咎於孩子的不聽話,太討氣,或某種行為實在是不像話。

大多數爸媽會說,自己也不想發脾氣,但是實在不得已而為之,是為了教育孩子。

(一)孩子令父母抓狂的原因:

總是吃手、尿褲子、愛拿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愛打人、不肯吃蔬菜、不愛學習、無理取鬧等等。

其實許多在爸媽眼裡看來是孩子不聽話、不像話的事,都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比如吃手,是口手敏感期的孩子在用嘴在探索世界、喚醒身體,對孩子發脾氣就破壞了孩子的自然體驗過程。

比如愛拿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是物權意識還不明晰的孩子,分不清楚你的我的,對孩子發脾氣會讓孩子感覺被羞辱。

比如打人,可能是孩子在探索與他人的關係、可能是孩子沒掌握情緒表達的方式,也可能孩子只是在模仿他人的行為,應該多引導孩子如何正確與人交往,以及如何表達發洩不良情緒,對孩子發脾氣只會起到更加負面的示範作用。

在爸媽無比抓狂的時刻,孩子往往最需要的是耐心和理解。爸媽應該多學習育兒相關知識,幫助孩子更好地面對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挫折,並且,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是很重要的,而不是經常對著孩子發脾氣。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二)控制不住對孩子的脾氣父母自身的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父母做的所有事情,孩子都會反饋給你,有一句古話“君子反求諸己”,你變孩子就變。

珂珂3歲多的時候非常淘氣,經常在家裡翻箱倒櫃,上躥下跳的。珂珂媽本身就就是個脾氣火爆的人,看到兒子調皮搗蛋就火冒三丈,很多時候都是直接上去就是幾巴掌,打得珂珂哇哇大哭。

聽到孩子哭,珂珂媽更心煩了,就會對珂珂說:“你再哭再鬧,我就把你扔了,不要你了。”後來珂珂4歲了,上幼兒園了,珂珂媽多次接到老師的投訴,說珂珂經常在學校打別的小朋友,一不順心就大發脾氣。

其實,珂珂之所以脾氣暴躁、愛打人,正是因為受到了媽媽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師,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爸媽經常發脾氣,對孩子產生的不良影響是終生的。

常發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孩子會因為害怕而變得“順從”!父母常發脾氣,孩子會因為害怕,變得比較“順從”,進而可能導致以後做事沒有自己的主見,甚至變得軟弱,失去自我。

孩子性格會變得像父母一樣火爆!孩子都善於有樣學樣,如果家庭中經常出現爭吵,以後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火爆、任性、衝動,甚至很容易和別人發生分歧。上文中的珂珂就是如此!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總是希望討父母歡心,但是如果孩子覺得父母無法帶給他們安全感或心身受到威脅時,自然就會放棄討好父母。經常動口罵孩子的父母約有一半會對孩子施與暴力行為。父母對孩子發脾氣、責罵,主要是受到自己對孩子的觀念和想法所牽引,倒不一定是對孩子所作所為。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什麼是南風效應?

法國作家拉封丹曾寫過一則寓言,講的是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為覺得很暖和,所以開始解開鈕釦,繼而脫掉大衣。結果很明顯,南風獲得了勝利。拉封丹這則寓意深刻的寓言後來成為社會心理學的一個概念,被稱之為“南風效應”、“南風法則”或“溫暖法則”等。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夏日寒”。強制力產生的效果有時不如感召力。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語言暴力如同北風只會傷害孩子

小豪原本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因為爸媽工作調動,小豪從小縣城到了上海唸書。最初他十分自信,也非常積極地和同學交往。一次,小豪聽到兩個同學背後議論他,說他是鄉下來的,穿得土,沒品味,成績也不好,只會死讀書,跟大家根本玩不到一起。小豪倍受打擊,再看自己身上簡樸的衣著,怎麼看都不順眼,好像真的變成了“土包子”。事實上,小豪家庭環境優越,自身條件也不錯,但在同學的“標籤”影響下,他變得越來越不自信,性格孤僻,成績也一落千丈。

如果父母總是把目光盯在孩子的弱勢上,有意無意地給他們貼上笨蛋的標籤,孩子便會產生自我懷疑,以至於覺得自己真的很笨。就像魚缸裡的那隻梭子魚一樣,當孩子們對自己的能力越來越失去信心之後,便會自我放棄。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哈佛大學醫學院馬丁泰徹博士發現,言語侮辱會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言語暴力最容易影響的大腦區域分別是:

· 胼胝體(主要負責兩個大腦半球間傳遞動機、感覺和認知信息的區域)

· 海馬迴(負責管理情緒的大腦區域)

· 前額葉(負責思考和決策的大腦區域)。

當環境充滿了壓力,並且需求常常被剝奪,人類的大腦為了調整狀態適應環境,會轉換為“求存模式”。當一個人只能求存的時候,他謹慎、膽怯、吝嗇,傾向於討好他人,躲在角落希望不被人注意等等。即便成年後生活環境已經出現了極大的改善,他們也很難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

王爾德在《道林·格雷的畫像》中說:“一旦被貼上標籤,你就很難逃脫。”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其實發脾氣的壞處大多數家長都明白,那麼,我們如何控制自己的北風脾氣呢?:

(一)生理療法:

一位美國心理學家費爾德(Leonard Felder)提出一種對控制脾氣更有效的方法, 稱為“數顏色法”。其方法如下:每當你不滿某個人或某件事,而感到怒不可遏,想要大發雷霆時,可能的話,最好暫停手邊的事,獨自找個沒人的地方,不論是辦公室、臥房或是洗手間都可以,做下面的練習。 如果你不可能立即離開這個令你生氣的情境,例如:正在聽主管老闆的指責,或父母大人的教誨,那麼你也可以就在當場進行以下的練習:

首先,環顧四周的景物,然後在心中暗暗自言自語:

1——這個桌子是白色的

2——他的領帶是紅色的

3——牆上的鐘是藍色的

4——這支鋼筆是金色的 …… 一直數到12,大約花個二、三十秒左右,去辨識自己周遭物體的顏色,這就是所謂的 “數顏色法”。

可能你會覺得這個方法有點荒謬?其實這個方法大有它的學問在。它是運用生理反應來控制心理情緒的方法,因為一個人怒從中來的時候,由於腎上腺素的分泌使得我們的肌肉拉緊,血流速度加快,因而在生理上做好“奮戰”的準備。這時隨著憤怒的情緒升高,我們的注意力因而轉移在內心的感覺上,理智性思考能力因而減少,某些生理功能也暫時被消弱了。藉由“數顏色法”的運用,我們強迫自己再度恢復靈敏的視覺功能,因而再度活絡了大腦理智性的思考層面,因此當你數完時,其他理性的想法也跟著恢復,會發現自己冷靜許多,這時再想想:“我該怎麼應付眼前的情況? 你或許可以說:“等我想想再答覆你”,或者:“你這麼說並不怎麼合理,我其實是 ……”等等。總比說:“你是什麼玩意兒?”要好聽多了吧!因此暴躁型的人,下回在生氣時,先別開口,先數個顏色吧!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找找你經常發脾氣的原因

1.為了滿足你的虛榮心。有的父母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總是讓孩子在客人面前或他人面前表演節目,唱歌、跳舞,講故事等。許多孩子常表現出不情願的態度,有時甚至是拒絕。許多家長常為此十分惱火而當眾批評,責罵孩子,殊不知,如此做法是不對的,首先,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情緒變化,願不願意去做;其次當眾責罵孩子會使他更加難堪且自信心受到打擊。

2.達不到你的高期望。大多數家長多希望自己的家長孩子是最棒的,如此期望過高,就會給孩子帶來無形的壓力“媽媽希望我成為最好的”“我要得第一名”若孩子達不到,加上家長的責備,更容易形成自卑,認為自己最差、最笨,做任何事情都缺乏自信心,長大後易形成膽怯、缺乏勇氣的人。

3.發洩你的負面情緒。凡是夫妻吵架、心理承受巨大壓力,或是鄰居婆媳之間發生摩擦等。都會使母親藉此來責罵孩子,來發洩自己的情緒。例如:看事情交負面,將一些小問題擴大任何事情都往壞處想。所以父母在責罵孩子時應該好好反省一下自己,是否被情緒所左右。

"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前言:有些父母只要有一些小事,就容易罵孩子

為何父母會對孩子發脾氣:

說起發脾氣這件事,爸媽們往往歸咎於孩子的不聽話,太討氣,或某種行為實在是不像話。

大多數爸媽會說,自己也不想發脾氣,但是實在不得已而為之,是為了教育孩子。

(一)孩子令父母抓狂的原因:

總是吃手、尿褲子、愛拿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愛打人、不肯吃蔬菜、不愛學習、無理取鬧等等。

其實許多在爸媽眼裡看來是孩子不聽話、不像話的事,都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比如吃手,是口手敏感期的孩子在用嘴在探索世界、喚醒身體,對孩子發脾氣就破壞了孩子的自然體驗過程。

比如愛拿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是物權意識還不明晰的孩子,分不清楚你的我的,對孩子發脾氣會讓孩子感覺被羞辱。

比如打人,可能是孩子在探索與他人的關係、可能是孩子沒掌握情緒表達的方式,也可能孩子只是在模仿他人的行為,應該多引導孩子如何正確與人交往,以及如何表達發洩不良情緒,對孩子發脾氣只會起到更加負面的示範作用。

在爸媽無比抓狂的時刻,孩子往往最需要的是耐心和理解。爸媽應該多學習育兒相關知識,幫助孩子更好地面對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挫折,並且,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是很重要的,而不是經常對著孩子發脾氣。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二)控制不住對孩子的脾氣父母自身的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父母做的所有事情,孩子都會反饋給你,有一句古話“君子反求諸己”,你變孩子就變。

珂珂3歲多的時候非常淘氣,經常在家裡翻箱倒櫃,上躥下跳的。珂珂媽本身就就是個脾氣火爆的人,看到兒子調皮搗蛋就火冒三丈,很多時候都是直接上去就是幾巴掌,打得珂珂哇哇大哭。

聽到孩子哭,珂珂媽更心煩了,就會對珂珂說:“你再哭再鬧,我就把你扔了,不要你了。”後來珂珂4歲了,上幼兒園了,珂珂媽多次接到老師的投訴,說珂珂經常在學校打別的小朋友,一不順心就大發脾氣。

其實,珂珂之所以脾氣暴躁、愛打人,正是因為受到了媽媽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師,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爸媽經常發脾氣,對孩子產生的不良影響是終生的。

常發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孩子會因為害怕而變得“順從”!父母常發脾氣,孩子會因為害怕,變得比較“順從”,進而可能導致以後做事沒有自己的主見,甚至變得軟弱,失去自我。

孩子性格會變得像父母一樣火爆!孩子都善於有樣學樣,如果家庭中經常出現爭吵,以後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火爆、任性、衝動,甚至很容易和別人發生分歧。上文中的珂珂就是如此!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總是希望討父母歡心,但是如果孩子覺得父母無法帶給他們安全感或心身受到威脅時,自然就會放棄討好父母。經常動口罵孩子的父母約有一半會對孩子施與暴力行為。父母對孩子發脾氣、責罵,主要是受到自己對孩子的觀念和想法所牽引,倒不一定是對孩子所作所為。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什麼是南風效應?

法國作家拉封丹曾寫過一則寓言,講的是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為覺得很暖和,所以開始解開鈕釦,繼而脫掉大衣。結果很明顯,南風獲得了勝利。拉封丹這則寓意深刻的寓言後來成為社會心理學的一個概念,被稱之為“南風效應”、“南風法則”或“溫暖法則”等。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夏日寒”。強制力產生的效果有時不如感召力。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語言暴力如同北風只會傷害孩子

小豪原本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因為爸媽工作調動,小豪從小縣城到了上海唸書。最初他十分自信,也非常積極地和同學交往。一次,小豪聽到兩個同學背後議論他,說他是鄉下來的,穿得土,沒品味,成績也不好,只會死讀書,跟大家根本玩不到一起。小豪倍受打擊,再看自己身上簡樸的衣著,怎麼看都不順眼,好像真的變成了“土包子”。事實上,小豪家庭環境優越,自身條件也不錯,但在同學的“標籤”影響下,他變得越來越不自信,性格孤僻,成績也一落千丈。

如果父母總是把目光盯在孩子的弱勢上,有意無意地給他們貼上笨蛋的標籤,孩子便會產生自我懷疑,以至於覺得自己真的很笨。就像魚缸裡的那隻梭子魚一樣,當孩子們對自己的能力越來越失去信心之後,便會自我放棄。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哈佛大學醫學院馬丁泰徹博士發現,言語侮辱會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言語暴力最容易影響的大腦區域分別是:

· 胼胝體(主要負責兩個大腦半球間傳遞動機、感覺和認知信息的區域)

· 海馬迴(負責管理情緒的大腦區域)

· 前額葉(負責思考和決策的大腦區域)。

當環境充滿了壓力,並且需求常常被剝奪,人類的大腦為了調整狀態適應環境,會轉換為“求存模式”。當一個人只能求存的時候,他謹慎、膽怯、吝嗇,傾向於討好他人,躲在角落希望不被人注意等等。即便成年後生活環境已經出現了極大的改善,他們也很難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

王爾德在《道林·格雷的畫像》中說:“一旦被貼上標籤,你就很難逃脫。”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其實發脾氣的壞處大多數家長都明白,那麼,我們如何控制自己的北風脾氣呢?:

(一)生理療法:

一位美國心理學家費爾德(Leonard Felder)提出一種對控制脾氣更有效的方法, 稱為“數顏色法”。其方法如下:每當你不滿某個人或某件事,而感到怒不可遏,想要大發雷霆時,可能的話,最好暫停手邊的事,獨自找個沒人的地方,不論是辦公室、臥房或是洗手間都可以,做下面的練習。 如果你不可能立即離開這個令你生氣的情境,例如:正在聽主管老闆的指責,或父母大人的教誨,那麼你也可以就在當場進行以下的練習:

首先,環顧四周的景物,然後在心中暗暗自言自語:

1——這個桌子是白色的

2——他的領帶是紅色的

3——牆上的鐘是藍色的

4——這支鋼筆是金色的 …… 一直數到12,大約花個二、三十秒左右,去辨識自己周遭物體的顏色,這就是所謂的 “數顏色法”。

可能你會覺得這個方法有點荒謬?其實這個方法大有它的學問在。它是運用生理反應來控制心理情緒的方法,因為一個人怒從中來的時候,由於腎上腺素的分泌使得我們的肌肉拉緊,血流速度加快,因而在生理上做好“奮戰”的準備。這時隨著憤怒的情緒升高,我們的注意力因而轉移在內心的感覺上,理智性思考能力因而減少,某些生理功能也暫時被消弱了。藉由“數顏色法”的運用,我們強迫自己再度恢復靈敏的視覺功能,因而再度活絡了大腦理智性的思考層面,因此當你數完時,其他理性的想法也跟著恢復,會發現自己冷靜許多,這時再想想:“我該怎麼應付眼前的情況? 你或許可以說:“等我想想再答覆你”,或者:“你這麼說並不怎麼合理,我其實是 ……”等等。總比說:“你是什麼玩意兒?”要好聽多了吧!因此暴躁型的人,下回在生氣時,先別開口,先數個顏色吧!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找找你經常發脾氣的原因

1.為了滿足你的虛榮心。有的父母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總是讓孩子在客人面前或他人面前表演節目,唱歌、跳舞,講故事等。許多孩子常表現出不情願的態度,有時甚至是拒絕。許多家長常為此十分惱火而當眾批評,責罵孩子,殊不知,如此做法是不對的,首先,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情緒變化,願不願意去做;其次當眾責罵孩子會使他更加難堪且自信心受到打擊。

2.達不到你的高期望。大多數家長多希望自己的家長孩子是最棒的,如此期望過高,就會給孩子帶來無形的壓力“媽媽希望我成為最好的”“我要得第一名”若孩子達不到,加上家長的責備,更容易形成自卑,認為自己最差、最笨,做任何事情都缺乏自信心,長大後易形成膽怯、缺乏勇氣的人。

3.發洩你的負面情緒。凡是夫妻吵架、心理承受巨大壓力,或是鄰居婆媳之間發生摩擦等。都會使母親藉此來責罵孩子,來發洩自己的情緒。例如:看事情交負面,將一些小問題擴大任何事情都往壞處想。所以父母在責罵孩子時應該好好反省一下自己,是否被情緒所左右。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如何改善你的壞脾氣

1、發現真正的問題:面對孩子讓你生氣的行為,不著急發脾氣,而是應該把焦點放在孩子身上想一想,他這反常行為背後的原因,這完全可能是事出有“因”的。他是不是身體不舒服,心情不好,或者僅僅想引起大人的注意,亦或者孩子根本不知道正確的做法,那麼提醒自己冷靜下來,試著去滿足他背後的需要,而不是放大你的憤怒和負面情緒。

2、定期反省自己的脾氣:當發現脾氣收不住時,則需要定期反省。譬如找一些關鍵的點,發現自己每天什麼時候最容易發火,起床以後的起床氣,還是上了一天班回來以後?發現自己最可能有的爆點,適當提醒收斂點。還可以讓孩子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直接地問孩子,能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找出改進方法。

3、學會自我管理情緒,找到發洩的合理途徑:父母在意識到自己的情緒波動難以抑制時,無論是工作的壓力太大,還是生活中遇到令人不滿的事情,憤懣不平需要發洩。壞脾氣一味壓抑當然不可取,會使得性格扭曲,但是發洩需要找到合適的途徑。通過深呼吸、哭泣、唱歌等方式作為簡單的抒發,更進一步選擇實物宣洩,運動宣洩,甚至適度的借酒消愁,但是對人發洩是下下策,更不用說對孩子發洩了。

4、發完脾氣要道歉、要表達愛:如果你對孩子發脾氣了,事後一定要和孩子承認自己在剛才那個瞬間失去了自控力。爸媽還是很愛他的,覺得很抱歉,給一個大大的擁抱,讓孩子和你一起平復,這是孩子重新接納你的過程,也是你自己重新接納自己的過程。

養育,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人生旅程! 父母課堂,為0-18歲孩子父母提供線上社群、線下社區的家庭教育成長路徑,伴您成為卓越父母。

"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前言:有些父母只要有一些小事,就容易罵孩子

為何父母會對孩子發脾氣:

說起發脾氣這件事,爸媽們往往歸咎於孩子的不聽話,太討氣,或某種行為實在是不像話。

大多數爸媽會說,自己也不想發脾氣,但是實在不得已而為之,是為了教育孩子。

(一)孩子令父母抓狂的原因:

總是吃手、尿褲子、愛拿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愛打人、不肯吃蔬菜、不愛學習、無理取鬧等等。

其實許多在爸媽眼裡看來是孩子不聽話、不像話的事,都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比如吃手,是口手敏感期的孩子在用嘴在探索世界、喚醒身體,對孩子發脾氣就破壞了孩子的自然體驗過程。

比如愛拿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是物權意識還不明晰的孩子,分不清楚你的我的,對孩子發脾氣會讓孩子感覺被羞辱。

比如打人,可能是孩子在探索與他人的關係、可能是孩子沒掌握情緒表達的方式,也可能孩子只是在模仿他人的行為,應該多引導孩子如何正確與人交往,以及如何表達發洩不良情緒,對孩子發脾氣只會起到更加負面的示範作用。

在爸媽無比抓狂的時刻,孩子往往最需要的是耐心和理解。爸媽應該多學習育兒相關知識,幫助孩子更好地面對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挫折,並且,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是很重要的,而不是經常對著孩子發脾氣。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二)控制不住對孩子的脾氣父母自身的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父母做的所有事情,孩子都會反饋給你,有一句古話“君子反求諸己”,你變孩子就變。

珂珂3歲多的時候非常淘氣,經常在家裡翻箱倒櫃,上躥下跳的。珂珂媽本身就就是個脾氣火爆的人,看到兒子調皮搗蛋就火冒三丈,很多時候都是直接上去就是幾巴掌,打得珂珂哇哇大哭。

聽到孩子哭,珂珂媽更心煩了,就會對珂珂說:“你再哭再鬧,我就把你扔了,不要你了。”後來珂珂4歲了,上幼兒園了,珂珂媽多次接到老師的投訴,說珂珂經常在學校打別的小朋友,一不順心就大發脾氣。

其實,珂珂之所以脾氣暴躁、愛打人,正是因為受到了媽媽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師,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爸媽經常發脾氣,對孩子產生的不良影響是終生的。

常發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孩子會因為害怕而變得“順從”!父母常發脾氣,孩子會因為害怕,變得比較“順從”,進而可能導致以後做事沒有自己的主見,甚至變得軟弱,失去自我。

孩子性格會變得像父母一樣火爆!孩子都善於有樣學樣,如果家庭中經常出現爭吵,以後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火爆、任性、衝動,甚至很容易和別人發生分歧。上文中的珂珂就是如此!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總是希望討父母歡心,但是如果孩子覺得父母無法帶給他們安全感或心身受到威脅時,自然就會放棄討好父母。經常動口罵孩子的父母約有一半會對孩子施與暴力行為。父母對孩子發脾氣、責罵,主要是受到自己對孩子的觀念和想法所牽引,倒不一定是對孩子所作所為。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什麼是南風效應?

法國作家拉封丹曾寫過一則寓言,講的是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為覺得很暖和,所以開始解開鈕釦,繼而脫掉大衣。結果很明顯,南風獲得了勝利。拉封丹這則寓意深刻的寓言後來成為社會心理學的一個概念,被稱之為“南風效應”、“南風法則”或“溫暖法則”等。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夏日寒”。強制力產生的效果有時不如感召力。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語言暴力如同北風只會傷害孩子

小豪原本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因為爸媽工作調動,小豪從小縣城到了上海唸書。最初他十分自信,也非常積極地和同學交往。一次,小豪聽到兩個同學背後議論他,說他是鄉下來的,穿得土,沒品味,成績也不好,只會死讀書,跟大家根本玩不到一起。小豪倍受打擊,再看自己身上簡樸的衣著,怎麼看都不順眼,好像真的變成了“土包子”。事實上,小豪家庭環境優越,自身條件也不錯,但在同學的“標籤”影響下,他變得越來越不自信,性格孤僻,成績也一落千丈。

如果父母總是把目光盯在孩子的弱勢上,有意無意地給他們貼上笨蛋的標籤,孩子便會產生自我懷疑,以至於覺得自己真的很笨。就像魚缸裡的那隻梭子魚一樣,當孩子們對自己的能力越來越失去信心之後,便會自我放棄。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哈佛大學醫學院馬丁泰徹博士發現,言語侮辱會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言語暴力最容易影響的大腦區域分別是:

· 胼胝體(主要負責兩個大腦半球間傳遞動機、感覺和認知信息的區域)

· 海馬迴(負責管理情緒的大腦區域)

· 前額葉(負責思考和決策的大腦區域)。

當環境充滿了壓力,並且需求常常被剝奪,人類的大腦為了調整狀態適應環境,會轉換為“求存模式”。當一個人只能求存的時候,他謹慎、膽怯、吝嗇,傾向於討好他人,躲在角落希望不被人注意等等。即便成年後生活環境已經出現了極大的改善,他們也很難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

王爾德在《道林·格雷的畫像》中說:“一旦被貼上標籤,你就很難逃脫。”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其實發脾氣的壞處大多數家長都明白,那麼,我們如何控制自己的北風脾氣呢?:

(一)生理療法:

一位美國心理學家費爾德(Leonard Felder)提出一種對控制脾氣更有效的方法, 稱為“數顏色法”。其方法如下:每當你不滿某個人或某件事,而感到怒不可遏,想要大發雷霆時,可能的話,最好暫停手邊的事,獨自找個沒人的地方,不論是辦公室、臥房或是洗手間都可以,做下面的練習。 如果你不可能立即離開這個令你生氣的情境,例如:正在聽主管老闆的指責,或父母大人的教誨,那麼你也可以就在當場進行以下的練習:

首先,環顧四周的景物,然後在心中暗暗自言自語:

1——這個桌子是白色的

2——他的領帶是紅色的

3——牆上的鐘是藍色的

4——這支鋼筆是金色的 …… 一直數到12,大約花個二、三十秒左右,去辨識自己周遭物體的顏色,這就是所謂的 “數顏色法”。

可能你會覺得這個方法有點荒謬?其實這個方法大有它的學問在。它是運用生理反應來控制心理情緒的方法,因為一個人怒從中來的時候,由於腎上腺素的分泌使得我們的肌肉拉緊,血流速度加快,因而在生理上做好“奮戰”的準備。這時隨著憤怒的情緒升高,我們的注意力因而轉移在內心的感覺上,理智性思考能力因而減少,某些生理功能也暫時被消弱了。藉由“數顏色法”的運用,我們強迫自己再度恢復靈敏的視覺功能,因而再度活絡了大腦理智性的思考層面,因此當你數完時,其他理性的想法也跟著恢復,會發現自己冷靜許多,這時再想想:“我該怎麼應付眼前的情況? 你或許可以說:“等我想想再答覆你”,或者:“你這麼說並不怎麼合理,我其實是 ……”等等。總比說:“你是什麼玩意兒?”要好聽多了吧!因此暴躁型的人,下回在生氣時,先別開口,先數個顏色吧!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找找你經常發脾氣的原因

1.為了滿足你的虛榮心。有的父母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總是讓孩子在客人面前或他人面前表演節目,唱歌、跳舞,講故事等。許多孩子常表現出不情願的態度,有時甚至是拒絕。許多家長常為此十分惱火而當眾批評,責罵孩子,殊不知,如此做法是不對的,首先,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情緒變化,願不願意去做;其次當眾責罵孩子會使他更加難堪且自信心受到打擊。

2.達不到你的高期望。大多數家長多希望自己的家長孩子是最棒的,如此期望過高,就會給孩子帶來無形的壓力“媽媽希望我成為最好的”“我要得第一名”若孩子達不到,加上家長的責備,更容易形成自卑,認為自己最差、最笨,做任何事情都缺乏自信心,長大後易形成膽怯、缺乏勇氣的人。

3.發洩你的負面情緒。凡是夫妻吵架、心理承受巨大壓力,或是鄰居婆媳之間發生摩擦等。都會使母親藉此來責罵孩子,來發洩自己的情緒。例如:看事情交負面,將一些小問題擴大任何事情都往壞處想。所以父母在責罵孩子時應該好好反省一下自己,是否被情緒所左右。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如何改善你的壞脾氣

1、發現真正的問題:面對孩子讓你生氣的行為,不著急發脾氣,而是應該把焦點放在孩子身上想一想,他這反常行為背後的原因,這完全可能是事出有“因”的。他是不是身體不舒服,心情不好,或者僅僅想引起大人的注意,亦或者孩子根本不知道正確的做法,那麼提醒自己冷靜下來,試著去滿足他背後的需要,而不是放大你的憤怒和負面情緒。

2、定期反省自己的脾氣:當發現脾氣收不住時,則需要定期反省。譬如找一些關鍵的點,發現自己每天什麼時候最容易發火,起床以後的起床氣,還是上了一天班回來以後?發現自己最可能有的爆點,適當提醒收斂點。還可以讓孩子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直接地問孩子,能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找出改進方法。

3、學會自我管理情緒,找到發洩的合理途徑:父母在意識到自己的情緒波動難以抑制時,無論是工作的壓力太大,還是生活中遇到令人不滿的事情,憤懣不平需要發洩。壞脾氣一味壓抑當然不可取,會使得性格扭曲,但是發洩需要找到合適的途徑。通過深呼吸、哭泣、唱歌等方式作為簡單的抒發,更進一步選擇實物宣洩,運動宣洩,甚至適度的借酒消愁,但是對人發洩是下下策,更不用說對孩子發洩了。

4、發完脾氣要道歉、要表達愛:如果你對孩子發脾氣了,事後一定要和孩子承認自己在剛才那個瞬間失去了自控力。爸媽還是很愛他的,覺得很抱歉,給一個大大的擁抱,讓孩子和你一起平復,這是孩子重新接納你的過程,也是你自己重新接納自己的過程。

養育,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人生旅程! 父母課堂,為0-18歲孩子父母提供線上社群、線下社區的家庭教育成長路徑,伴您成為卓越父母。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成年人管理自己的情緒有四個基本的步驟,我們先來簡單瞭解下:

• 步驟1:覺察——學會發現並接納自己的情緒

• 步驟2:疏導——找到合理的途徑和方式,來緩和、疏導甚至發洩掉自己的情緒

• 步驟3:內省——從內在去自我反省,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衡量情緒失控的結果是不是自己能承擔的

• 步驟4:解決——找出處理事情的辦法,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補救的辦法,二是下次的預防和應對辦法。

"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前言:有些父母只要有一些小事,就容易罵孩子

為何父母會對孩子發脾氣:

說起發脾氣這件事,爸媽們往往歸咎於孩子的不聽話,太討氣,或某種行為實在是不像話。

大多數爸媽會說,自己也不想發脾氣,但是實在不得已而為之,是為了教育孩子。

(一)孩子令父母抓狂的原因:

總是吃手、尿褲子、愛拿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愛打人、不肯吃蔬菜、不愛學習、無理取鬧等等。

其實許多在爸媽眼裡看來是孩子不聽話、不像話的事,都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比如吃手,是口手敏感期的孩子在用嘴在探索世界、喚醒身體,對孩子發脾氣就破壞了孩子的自然體驗過程。

比如愛拿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是物權意識還不明晰的孩子,分不清楚你的我的,對孩子發脾氣會讓孩子感覺被羞辱。

比如打人,可能是孩子在探索與他人的關係、可能是孩子沒掌握情緒表達的方式,也可能孩子只是在模仿他人的行為,應該多引導孩子如何正確與人交往,以及如何表達發洩不良情緒,對孩子發脾氣只會起到更加負面的示範作用。

在爸媽無比抓狂的時刻,孩子往往最需要的是耐心和理解。爸媽應該多學習育兒相關知識,幫助孩子更好地面對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挫折,並且,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是很重要的,而不是經常對著孩子發脾氣。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二)控制不住對孩子的脾氣父母自身的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父母做的所有事情,孩子都會反饋給你,有一句古話“君子反求諸己”,你變孩子就變。

珂珂3歲多的時候非常淘氣,經常在家裡翻箱倒櫃,上躥下跳的。珂珂媽本身就就是個脾氣火爆的人,看到兒子調皮搗蛋就火冒三丈,很多時候都是直接上去就是幾巴掌,打得珂珂哇哇大哭。

聽到孩子哭,珂珂媽更心煩了,就會對珂珂說:“你再哭再鬧,我就把你扔了,不要你了。”後來珂珂4歲了,上幼兒園了,珂珂媽多次接到老師的投訴,說珂珂經常在學校打別的小朋友,一不順心就大發脾氣。

其實,珂珂之所以脾氣暴躁、愛打人,正是因為受到了媽媽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師,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爸媽經常發脾氣,對孩子產生的不良影響是終生的。

常發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孩子會因為害怕而變得“順從”!父母常發脾氣,孩子會因為害怕,變得比較“順從”,進而可能導致以後做事沒有自己的主見,甚至變得軟弱,失去自我。

孩子性格會變得像父母一樣火爆!孩子都善於有樣學樣,如果家庭中經常出現爭吵,以後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火爆、任性、衝動,甚至很容易和別人發生分歧。上文中的珂珂就是如此!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總是希望討父母歡心,但是如果孩子覺得父母無法帶給他們安全感或心身受到威脅時,自然就會放棄討好父母。經常動口罵孩子的父母約有一半會對孩子施與暴力行為。父母對孩子發脾氣、責罵,主要是受到自己對孩子的觀念和想法所牽引,倒不一定是對孩子所作所為。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什麼是南風效應?

法國作家拉封丹曾寫過一則寓言,講的是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為覺得很暖和,所以開始解開鈕釦,繼而脫掉大衣。結果很明顯,南風獲得了勝利。拉封丹這則寓意深刻的寓言後來成為社會心理學的一個概念,被稱之為“南風效應”、“南風法則”或“溫暖法則”等。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夏日寒”。強制力產生的效果有時不如感召力。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語言暴力如同北風只會傷害孩子

小豪原本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因為爸媽工作調動,小豪從小縣城到了上海唸書。最初他十分自信,也非常積極地和同學交往。一次,小豪聽到兩個同學背後議論他,說他是鄉下來的,穿得土,沒品味,成績也不好,只會死讀書,跟大家根本玩不到一起。小豪倍受打擊,再看自己身上簡樸的衣著,怎麼看都不順眼,好像真的變成了“土包子”。事實上,小豪家庭環境優越,自身條件也不錯,但在同學的“標籤”影響下,他變得越來越不自信,性格孤僻,成績也一落千丈。

如果父母總是把目光盯在孩子的弱勢上,有意無意地給他們貼上笨蛋的標籤,孩子便會產生自我懷疑,以至於覺得自己真的很笨。就像魚缸裡的那隻梭子魚一樣,當孩子們對自己的能力越來越失去信心之後,便會自我放棄。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哈佛大學醫學院馬丁泰徹博士發現,言語侮辱會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言語暴力最容易影響的大腦區域分別是:

· 胼胝體(主要負責兩個大腦半球間傳遞動機、感覺和認知信息的區域)

· 海馬迴(負責管理情緒的大腦區域)

· 前額葉(負責思考和決策的大腦區域)。

當環境充滿了壓力,並且需求常常被剝奪,人類的大腦為了調整狀態適應環境,會轉換為“求存模式”。當一個人只能求存的時候,他謹慎、膽怯、吝嗇,傾向於討好他人,躲在角落希望不被人注意等等。即便成年後生活環境已經出現了極大的改善,他們也很難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

王爾德在《道林·格雷的畫像》中說:“一旦被貼上標籤,你就很難逃脫。”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其實發脾氣的壞處大多數家長都明白,那麼,我們如何控制自己的北風脾氣呢?:

(一)生理療法:

一位美國心理學家費爾德(Leonard Felder)提出一種對控制脾氣更有效的方法, 稱為“數顏色法”。其方法如下:每當你不滿某個人或某件事,而感到怒不可遏,想要大發雷霆時,可能的話,最好暫停手邊的事,獨自找個沒人的地方,不論是辦公室、臥房或是洗手間都可以,做下面的練習。 如果你不可能立即離開這個令你生氣的情境,例如:正在聽主管老闆的指責,或父母大人的教誨,那麼你也可以就在當場進行以下的練習:

首先,環顧四周的景物,然後在心中暗暗自言自語:

1——這個桌子是白色的

2——他的領帶是紅色的

3——牆上的鐘是藍色的

4——這支鋼筆是金色的 …… 一直數到12,大約花個二、三十秒左右,去辨識自己周遭物體的顏色,這就是所謂的 “數顏色法”。

可能你會覺得這個方法有點荒謬?其實這個方法大有它的學問在。它是運用生理反應來控制心理情緒的方法,因為一個人怒從中來的時候,由於腎上腺素的分泌使得我們的肌肉拉緊,血流速度加快,因而在生理上做好“奮戰”的準備。這時隨著憤怒的情緒升高,我們的注意力因而轉移在內心的感覺上,理智性思考能力因而減少,某些生理功能也暫時被消弱了。藉由“數顏色法”的運用,我們強迫自己再度恢復靈敏的視覺功能,因而再度活絡了大腦理智性的思考層面,因此當你數完時,其他理性的想法也跟著恢復,會發現自己冷靜許多,這時再想想:“我該怎麼應付眼前的情況? 你或許可以說:“等我想想再答覆你”,或者:“你這麼說並不怎麼合理,我其實是 ……”等等。總比說:“你是什麼玩意兒?”要好聽多了吧!因此暴躁型的人,下回在生氣時,先別開口,先數個顏色吧!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找找你經常發脾氣的原因

1.為了滿足你的虛榮心。有的父母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總是讓孩子在客人面前或他人面前表演節目,唱歌、跳舞,講故事等。許多孩子常表現出不情願的態度,有時甚至是拒絕。許多家長常為此十分惱火而當眾批評,責罵孩子,殊不知,如此做法是不對的,首先,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情緒變化,願不願意去做;其次當眾責罵孩子會使他更加難堪且自信心受到打擊。

2.達不到你的高期望。大多數家長多希望自己的家長孩子是最棒的,如此期望過高,就會給孩子帶來無形的壓力“媽媽希望我成為最好的”“我要得第一名”若孩子達不到,加上家長的責備,更容易形成自卑,認為自己最差、最笨,做任何事情都缺乏自信心,長大後易形成膽怯、缺乏勇氣的人。

3.發洩你的負面情緒。凡是夫妻吵架、心理承受巨大壓力,或是鄰居婆媳之間發生摩擦等。都會使母親藉此來責罵孩子,來發洩自己的情緒。例如:看事情交負面,將一些小問題擴大任何事情都往壞處想。所以父母在責罵孩子時應該好好反省一下自己,是否被情緒所左右。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如何改善你的壞脾氣

1、發現真正的問題:面對孩子讓你生氣的行為,不著急發脾氣,而是應該把焦點放在孩子身上想一想,他這反常行為背後的原因,這完全可能是事出有“因”的。他是不是身體不舒服,心情不好,或者僅僅想引起大人的注意,亦或者孩子根本不知道正確的做法,那麼提醒自己冷靜下來,試著去滿足他背後的需要,而不是放大你的憤怒和負面情緒。

2、定期反省自己的脾氣:當發現脾氣收不住時,則需要定期反省。譬如找一些關鍵的點,發現自己每天什麼時候最容易發火,起床以後的起床氣,還是上了一天班回來以後?發現自己最可能有的爆點,適當提醒收斂點。還可以讓孩子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直接地問孩子,能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找出改進方法。

3、學會自我管理情緒,找到發洩的合理途徑:父母在意識到自己的情緒波動難以抑制時,無論是工作的壓力太大,還是生活中遇到令人不滿的事情,憤懣不平需要發洩。壞脾氣一味壓抑當然不可取,會使得性格扭曲,但是發洩需要找到合適的途徑。通過深呼吸、哭泣、唱歌等方式作為簡單的抒發,更進一步選擇實物宣洩,運動宣洩,甚至適度的借酒消愁,但是對人發洩是下下策,更不用說對孩子發洩了。

4、發完脾氣要道歉、要表達愛:如果你對孩子發脾氣了,事後一定要和孩子承認自己在剛才那個瞬間失去了自控力。爸媽還是很愛他的,覺得很抱歉,給一個大大的擁抱,讓孩子和你一起平復,這是孩子重新接納你的過程,也是你自己重新接納自己的過程。

養育,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人生旅程! 父母課堂,為0-18歲孩子父母提供線上社群、線下社區的家庭教育成長路徑,伴您成為卓越父母。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成年人管理自己的情緒有四個基本的步驟,我們先來簡單瞭解下:

• 步驟1:覺察——學會發現並接納自己的情緒

• 步驟2:疏導——找到合理的途徑和方式,來緩和、疏導甚至發洩掉自己的情緒

• 步驟3:內省——從內在去自我反省,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衡量情緒失控的結果是不是自己能承擔的

• 步驟4:解決——找出處理事情的辦法,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補救的辦法,二是下次的預防和應對辦法。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步驟1:覺察

在覺察這個環節,你可以在心裡追問自己這樣幾個問題:

我怎麼了?我的感覺是什麼?我的情緒是什麼?

當你意識到自己的情緒之後,可以在心裡默默地自我暗示:我注意到自己有這個情緒,並且我接受有這個情緒的自己。

如:孩子無理哭鬧不止,我非常生氣,我感覺自己馬上要爆炸了。我接納自己,我可以生氣,但我不能把氣發到孩子身上,因為我愛他,我不能傷害他。

在察覺這個步驟中,發現自己的情緒其實是相對容易的,但要做到接納自己的情緒卻並不容易。很多家長來找我諮詢時,也能察覺到自己的情緒所在,但他們往往不願意接納自己,認為自己產生這種情緒是不好的不對,認為自己不是個合格的家長。

其實,心理學中有個很有意思的研究發現就是,當你越不接納自己,越想強迫自己改變時,你可能就越難改變,因為你過度緊張和執著了。反之,當你放鬆,接納不完美的自己,願意和孩子一起成長時,往往事情就會變得容易很多。所以,建議大家多多回顧下我前面對於情緒兩面性的分析,會有助於你放鬆和接納自己,當然,也包括接納孩子。

"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前言:有些父母只要有一些小事,就容易罵孩子

為何父母會對孩子發脾氣:

說起發脾氣這件事,爸媽們往往歸咎於孩子的不聽話,太討氣,或某種行為實在是不像話。

大多數爸媽會說,自己也不想發脾氣,但是實在不得已而為之,是為了教育孩子。

(一)孩子令父母抓狂的原因:

總是吃手、尿褲子、愛拿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愛打人、不肯吃蔬菜、不愛學習、無理取鬧等等。

其實許多在爸媽眼裡看來是孩子不聽話、不像話的事,都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比如吃手,是口手敏感期的孩子在用嘴在探索世界、喚醒身體,對孩子發脾氣就破壞了孩子的自然體驗過程。

比如愛拿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是物權意識還不明晰的孩子,分不清楚你的我的,對孩子發脾氣會讓孩子感覺被羞辱。

比如打人,可能是孩子在探索與他人的關係、可能是孩子沒掌握情緒表達的方式,也可能孩子只是在模仿他人的行為,應該多引導孩子如何正確與人交往,以及如何表達發洩不良情緒,對孩子發脾氣只會起到更加負面的示範作用。

在爸媽無比抓狂的時刻,孩子往往最需要的是耐心和理解。爸媽應該多學習育兒相關知識,幫助孩子更好地面對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挫折,並且,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是很重要的,而不是經常對著孩子發脾氣。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二)控制不住對孩子的脾氣父母自身的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父母做的所有事情,孩子都會反饋給你,有一句古話“君子反求諸己”,你變孩子就變。

珂珂3歲多的時候非常淘氣,經常在家裡翻箱倒櫃,上躥下跳的。珂珂媽本身就就是個脾氣火爆的人,看到兒子調皮搗蛋就火冒三丈,很多時候都是直接上去就是幾巴掌,打得珂珂哇哇大哭。

聽到孩子哭,珂珂媽更心煩了,就會對珂珂說:“你再哭再鬧,我就把你扔了,不要你了。”後來珂珂4歲了,上幼兒園了,珂珂媽多次接到老師的投訴,說珂珂經常在學校打別的小朋友,一不順心就大發脾氣。

其實,珂珂之所以脾氣暴躁、愛打人,正是因為受到了媽媽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師,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爸媽經常發脾氣,對孩子產生的不良影響是終生的。

常發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孩子會因為害怕而變得“順從”!父母常發脾氣,孩子會因為害怕,變得比較“順從”,進而可能導致以後做事沒有自己的主見,甚至變得軟弱,失去自我。

孩子性格會變得像父母一樣火爆!孩子都善於有樣學樣,如果家庭中經常出現爭吵,以後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火爆、任性、衝動,甚至很容易和別人發生分歧。上文中的珂珂就是如此!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總是希望討父母歡心,但是如果孩子覺得父母無法帶給他們安全感或心身受到威脅時,自然就會放棄討好父母。經常動口罵孩子的父母約有一半會對孩子施與暴力行為。父母對孩子發脾氣、責罵,主要是受到自己對孩子的觀念和想法所牽引,倒不一定是對孩子所作所為。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什麼是南風效應?

法國作家拉封丹曾寫過一則寓言,講的是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為覺得很暖和,所以開始解開鈕釦,繼而脫掉大衣。結果很明顯,南風獲得了勝利。拉封丹這則寓意深刻的寓言後來成為社會心理學的一個概念,被稱之為“南風效應”、“南風法則”或“溫暖法則”等。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夏日寒”。強制力產生的效果有時不如感召力。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語言暴力如同北風只會傷害孩子

小豪原本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因為爸媽工作調動,小豪從小縣城到了上海唸書。最初他十分自信,也非常積極地和同學交往。一次,小豪聽到兩個同學背後議論他,說他是鄉下來的,穿得土,沒品味,成績也不好,只會死讀書,跟大家根本玩不到一起。小豪倍受打擊,再看自己身上簡樸的衣著,怎麼看都不順眼,好像真的變成了“土包子”。事實上,小豪家庭環境優越,自身條件也不錯,但在同學的“標籤”影響下,他變得越來越不自信,性格孤僻,成績也一落千丈。

如果父母總是把目光盯在孩子的弱勢上,有意無意地給他們貼上笨蛋的標籤,孩子便會產生自我懷疑,以至於覺得自己真的很笨。就像魚缸裡的那隻梭子魚一樣,當孩子們對自己的能力越來越失去信心之後,便會自我放棄。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哈佛大學醫學院馬丁泰徹博士發現,言語侮辱會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言語暴力最容易影響的大腦區域分別是:

· 胼胝體(主要負責兩個大腦半球間傳遞動機、感覺和認知信息的區域)

· 海馬迴(負責管理情緒的大腦區域)

· 前額葉(負責思考和決策的大腦區域)。

當環境充滿了壓力,並且需求常常被剝奪,人類的大腦為了調整狀態適應環境,會轉換為“求存模式”。當一個人只能求存的時候,他謹慎、膽怯、吝嗇,傾向於討好他人,躲在角落希望不被人注意等等。即便成年後生活環境已經出現了極大的改善,他們也很難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

王爾德在《道林·格雷的畫像》中說:“一旦被貼上標籤,你就很難逃脫。”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其實發脾氣的壞處大多數家長都明白,那麼,我們如何控制自己的北風脾氣呢?:

(一)生理療法:

一位美國心理學家費爾德(Leonard Felder)提出一種對控制脾氣更有效的方法, 稱為“數顏色法”。其方法如下:每當你不滿某個人或某件事,而感到怒不可遏,想要大發雷霆時,可能的話,最好暫停手邊的事,獨自找個沒人的地方,不論是辦公室、臥房或是洗手間都可以,做下面的練習。 如果你不可能立即離開這個令你生氣的情境,例如:正在聽主管老闆的指責,或父母大人的教誨,那麼你也可以就在當場進行以下的練習:

首先,環顧四周的景物,然後在心中暗暗自言自語:

1——這個桌子是白色的

2——他的領帶是紅色的

3——牆上的鐘是藍色的

4——這支鋼筆是金色的 …… 一直數到12,大約花個二、三十秒左右,去辨識自己周遭物體的顏色,這就是所謂的 “數顏色法”。

可能你會覺得這個方法有點荒謬?其實這個方法大有它的學問在。它是運用生理反應來控制心理情緒的方法,因為一個人怒從中來的時候,由於腎上腺素的分泌使得我們的肌肉拉緊,血流速度加快,因而在生理上做好“奮戰”的準備。這時隨著憤怒的情緒升高,我們的注意力因而轉移在內心的感覺上,理智性思考能力因而減少,某些生理功能也暫時被消弱了。藉由“數顏色法”的運用,我們強迫自己再度恢復靈敏的視覺功能,因而再度活絡了大腦理智性的思考層面,因此當你數完時,其他理性的想法也跟著恢復,會發現自己冷靜許多,這時再想想:“我該怎麼應付眼前的情況? 你或許可以說:“等我想想再答覆你”,或者:“你這麼說並不怎麼合理,我其實是 ……”等等。總比說:“你是什麼玩意兒?”要好聽多了吧!因此暴躁型的人,下回在生氣時,先別開口,先數個顏色吧!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找找你經常發脾氣的原因

1.為了滿足你的虛榮心。有的父母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總是讓孩子在客人面前或他人面前表演節目,唱歌、跳舞,講故事等。許多孩子常表現出不情願的態度,有時甚至是拒絕。許多家長常為此十分惱火而當眾批評,責罵孩子,殊不知,如此做法是不對的,首先,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情緒變化,願不願意去做;其次當眾責罵孩子會使他更加難堪且自信心受到打擊。

2.達不到你的高期望。大多數家長多希望自己的家長孩子是最棒的,如此期望過高,就會給孩子帶來無形的壓力“媽媽希望我成為最好的”“我要得第一名”若孩子達不到,加上家長的責備,更容易形成自卑,認為自己最差、最笨,做任何事情都缺乏自信心,長大後易形成膽怯、缺乏勇氣的人。

3.發洩你的負面情緒。凡是夫妻吵架、心理承受巨大壓力,或是鄰居婆媳之間發生摩擦等。都會使母親藉此來責罵孩子,來發洩自己的情緒。例如:看事情交負面,將一些小問題擴大任何事情都往壞處想。所以父母在責罵孩子時應該好好反省一下自己,是否被情緒所左右。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如何改善你的壞脾氣

1、發現真正的問題:面對孩子讓你生氣的行為,不著急發脾氣,而是應該把焦點放在孩子身上想一想,他這反常行為背後的原因,這完全可能是事出有“因”的。他是不是身體不舒服,心情不好,或者僅僅想引起大人的注意,亦或者孩子根本不知道正確的做法,那麼提醒自己冷靜下來,試著去滿足他背後的需要,而不是放大你的憤怒和負面情緒。

2、定期反省自己的脾氣:當發現脾氣收不住時,則需要定期反省。譬如找一些關鍵的點,發現自己每天什麼時候最容易發火,起床以後的起床氣,還是上了一天班回來以後?發現自己最可能有的爆點,適當提醒收斂點。還可以讓孩子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直接地問孩子,能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找出改進方法。

3、學會自我管理情緒,找到發洩的合理途徑:父母在意識到自己的情緒波動難以抑制時,無論是工作的壓力太大,還是生活中遇到令人不滿的事情,憤懣不平需要發洩。壞脾氣一味壓抑當然不可取,會使得性格扭曲,但是發洩需要找到合適的途徑。通過深呼吸、哭泣、唱歌等方式作為簡單的抒發,更進一步選擇實物宣洩,運動宣洩,甚至適度的借酒消愁,但是對人發洩是下下策,更不用說對孩子發洩了。

4、發完脾氣要道歉、要表達愛:如果你對孩子發脾氣了,事後一定要和孩子承認自己在剛才那個瞬間失去了自控力。爸媽還是很愛他的,覺得很抱歉,給一個大大的擁抱,讓孩子和你一起平復,這是孩子重新接納你的過程,也是你自己重新接納自己的過程。

養育,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人生旅程! 父母課堂,為0-18歲孩子父母提供線上社群、線下社區的家庭教育成長路徑,伴您成為卓越父母。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成年人管理自己的情緒有四個基本的步驟,我們先來簡單瞭解下:

• 步驟1:覺察——學會發現並接納自己的情緒

• 步驟2:疏導——找到合理的途徑和方式,來緩和、疏導甚至發洩掉自己的情緒

• 步驟3:內省——從內在去自我反省,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衡量情緒失控的結果是不是自己能承擔的

• 步驟4:解決——找出處理事情的辦法,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補救的辦法,二是下次的預防和應對辦法。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步驟1:覺察

在覺察這個環節,你可以在心裡追問自己這樣幾個問題:

我怎麼了?我的感覺是什麼?我的情緒是什麼?

當你意識到自己的情緒之後,可以在心裡默默地自我暗示:我注意到自己有這個情緒,並且我接受有這個情緒的自己。

如:孩子無理哭鬧不止,我非常生氣,我感覺自己馬上要爆炸了。我接納自己,我可以生氣,但我不能把氣發到孩子身上,因為我愛他,我不能傷害他。

在察覺這個步驟中,發現自己的情緒其實是相對容易的,但要做到接納自己的情緒卻並不容易。很多家長來找我諮詢時,也能察覺到自己的情緒所在,但他們往往不願意接納自己,認為自己產生這種情緒是不好的不對,認為自己不是個合格的家長。

其實,心理學中有個很有意思的研究發現就是,當你越不接納自己,越想強迫自己改變時,你可能就越難改變,因為你過度緊張和執著了。反之,當你放鬆,接納不完美的自己,願意和孩子一起成長時,往往事情就會變得容易很多。所以,建議大家多多回顧下我前面對於情緒兩面性的分析,會有助於你放鬆和接納自己,當然,也包括接納孩子。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步驟2:疏導

曾經有個家長跟我說,她也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但就是忍不住,經常忍不住要罵孩子甚至打孩子,但每次罵完打完就會很後悔很痛苦,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辦。

其實,控制和疏導情緒是有方法的,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難,你只需要作出一點改變就可以。

首先,在情緒上來的那個瞬間,你可以試試3個小技巧:

深呼吸:深呼吸,深深地吸氣,把氣吸到肚子裡,然後慢慢地吐出來,這會有助於減慢你的血液循環和心跳,從而讓你逐步冷靜下來。

微笑:回憶一些孩子之前的可愛優秀的表現,對著鏡子提拉下自己的臉部肌肉,努力讓自己笑出來。

語言暗示:比如在心裡默唸不要生氣不要生氣,不可以發飆不可以發飆,幫助自己的理性戰勝感性。

其次,當你發現這些小技巧已經不管用了,自己馬上要爆炸了,你可以選擇迅速地把自己隔離開來,離開孩子,離開現場,你可以快速地對孩子說:對不起寶貝,我現在很生氣,等我離開冷靜一會,我們再談再處理。在隔離之後,你可以通過兩類方式快速發洩出來,給自己的情緒降溫。

身體動作:比如跑幾圈,快走幾圈等,通過身體的運動,讓負能量釋放出來。

直接發洩:你也可以採用其他更直接的方式來發洩,但要掌握一個原則:不傷財,不傷身,既包括自己也包括別人,所以,你不可以用自己的頭去撞牆或者拿拳頭捶牆,也不可以拿起手機電腦就開砸,可以用的是什麼呢?比如枕頭、廢報紙、舊衣服等,都可以哦。

最後,我要特別建議情緒容易失控的家長們,為了孩子,平常有空就多做一個練習吧,那就是冥想打坐,你可以配合點柔和空靈的音樂,來讓自己的身心能徹底放鬆。練習得多了,自然你的情緒就不那麼容易失控了。

"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前言:有些父母只要有一些小事,就容易罵孩子

為何父母會對孩子發脾氣:

說起發脾氣這件事,爸媽們往往歸咎於孩子的不聽話,太討氣,或某種行為實在是不像話。

大多數爸媽會說,自己也不想發脾氣,但是實在不得已而為之,是為了教育孩子。

(一)孩子令父母抓狂的原因:

總是吃手、尿褲子、愛拿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愛打人、不肯吃蔬菜、不愛學習、無理取鬧等等。

其實許多在爸媽眼裡看來是孩子不聽話、不像話的事,都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比如吃手,是口手敏感期的孩子在用嘴在探索世界、喚醒身體,對孩子發脾氣就破壞了孩子的自然體驗過程。

比如愛拿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是物權意識還不明晰的孩子,分不清楚你的我的,對孩子發脾氣會讓孩子感覺被羞辱。

比如打人,可能是孩子在探索與他人的關係、可能是孩子沒掌握情緒表達的方式,也可能孩子只是在模仿他人的行為,應該多引導孩子如何正確與人交往,以及如何表達發洩不良情緒,對孩子發脾氣只會起到更加負面的示範作用。

在爸媽無比抓狂的時刻,孩子往往最需要的是耐心和理解。爸媽應該多學習育兒相關知識,幫助孩子更好地面對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挫折,並且,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是很重要的,而不是經常對著孩子發脾氣。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二)控制不住對孩子的脾氣父母自身的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父母做的所有事情,孩子都會反饋給你,有一句古話“君子反求諸己”,你變孩子就變。

珂珂3歲多的時候非常淘氣,經常在家裡翻箱倒櫃,上躥下跳的。珂珂媽本身就就是個脾氣火爆的人,看到兒子調皮搗蛋就火冒三丈,很多時候都是直接上去就是幾巴掌,打得珂珂哇哇大哭。

聽到孩子哭,珂珂媽更心煩了,就會對珂珂說:“你再哭再鬧,我就把你扔了,不要你了。”後來珂珂4歲了,上幼兒園了,珂珂媽多次接到老師的投訴,說珂珂經常在學校打別的小朋友,一不順心就大發脾氣。

其實,珂珂之所以脾氣暴躁、愛打人,正是因為受到了媽媽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師,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爸媽經常發脾氣,對孩子產生的不良影響是終生的。

常發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孩子會因為害怕而變得“順從”!父母常發脾氣,孩子會因為害怕,變得比較“順從”,進而可能導致以後做事沒有自己的主見,甚至變得軟弱,失去自我。

孩子性格會變得像父母一樣火爆!孩子都善於有樣學樣,如果家庭中經常出現爭吵,以後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火爆、任性、衝動,甚至很容易和別人發生分歧。上文中的珂珂就是如此!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總是希望討父母歡心,但是如果孩子覺得父母無法帶給他們安全感或心身受到威脅時,自然就會放棄討好父母。經常動口罵孩子的父母約有一半會對孩子施與暴力行為。父母對孩子發脾氣、責罵,主要是受到自己對孩子的觀念和想法所牽引,倒不一定是對孩子所作所為。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什麼是南風效應?

法國作家拉封丹曾寫過一則寓言,講的是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為覺得很暖和,所以開始解開鈕釦,繼而脫掉大衣。結果很明顯,南風獲得了勝利。拉封丹這則寓意深刻的寓言後來成為社會心理學的一個概念,被稱之為“南風效應”、“南風法則”或“溫暖法則”等。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夏日寒”。強制力產生的效果有時不如感召力。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語言暴力如同北風只會傷害孩子

小豪原本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因為爸媽工作調動,小豪從小縣城到了上海唸書。最初他十分自信,也非常積極地和同學交往。一次,小豪聽到兩個同學背後議論他,說他是鄉下來的,穿得土,沒品味,成績也不好,只會死讀書,跟大家根本玩不到一起。小豪倍受打擊,再看自己身上簡樸的衣著,怎麼看都不順眼,好像真的變成了“土包子”。事實上,小豪家庭環境優越,自身條件也不錯,但在同學的“標籤”影響下,他變得越來越不自信,性格孤僻,成績也一落千丈。

如果父母總是把目光盯在孩子的弱勢上,有意無意地給他們貼上笨蛋的標籤,孩子便會產生自我懷疑,以至於覺得自己真的很笨。就像魚缸裡的那隻梭子魚一樣,當孩子們對自己的能力越來越失去信心之後,便會自我放棄。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哈佛大學醫學院馬丁泰徹博士發現,言語侮辱會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言語暴力最容易影響的大腦區域分別是:

· 胼胝體(主要負責兩個大腦半球間傳遞動機、感覺和認知信息的區域)

· 海馬迴(負責管理情緒的大腦區域)

· 前額葉(負責思考和決策的大腦區域)。

當環境充滿了壓力,並且需求常常被剝奪,人類的大腦為了調整狀態適應環境,會轉換為“求存模式”。當一個人只能求存的時候,他謹慎、膽怯、吝嗇,傾向於討好他人,躲在角落希望不被人注意等等。即便成年後生活環境已經出現了極大的改善,他們也很難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

王爾德在《道林·格雷的畫像》中說:“一旦被貼上標籤,你就很難逃脫。”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其實發脾氣的壞處大多數家長都明白,那麼,我們如何控制自己的北風脾氣呢?:

(一)生理療法:

一位美國心理學家費爾德(Leonard Felder)提出一種對控制脾氣更有效的方法, 稱為“數顏色法”。其方法如下:每當你不滿某個人或某件事,而感到怒不可遏,想要大發雷霆時,可能的話,最好暫停手邊的事,獨自找個沒人的地方,不論是辦公室、臥房或是洗手間都可以,做下面的練習。 如果你不可能立即離開這個令你生氣的情境,例如:正在聽主管老闆的指責,或父母大人的教誨,那麼你也可以就在當場進行以下的練習:

首先,環顧四周的景物,然後在心中暗暗自言自語:

1——這個桌子是白色的

2——他的領帶是紅色的

3——牆上的鐘是藍色的

4——這支鋼筆是金色的 …… 一直數到12,大約花個二、三十秒左右,去辨識自己周遭物體的顏色,這就是所謂的 “數顏色法”。

可能你會覺得這個方法有點荒謬?其實這個方法大有它的學問在。它是運用生理反應來控制心理情緒的方法,因為一個人怒從中來的時候,由於腎上腺素的分泌使得我們的肌肉拉緊,血流速度加快,因而在生理上做好“奮戰”的準備。這時隨著憤怒的情緒升高,我們的注意力因而轉移在內心的感覺上,理智性思考能力因而減少,某些生理功能也暫時被消弱了。藉由“數顏色法”的運用,我們強迫自己再度恢復靈敏的視覺功能,因而再度活絡了大腦理智性的思考層面,因此當你數完時,其他理性的想法也跟著恢復,會發現自己冷靜許多,這時再想想:“我該怎麼應付眼前的情況? 你或許可以說:“等我想想再答覆你”,或者:“你這麼說並不怎麼合理,我其實是 ……”等等。總比說:“你是什麼玩意兒?”要好聽多了吧!因此暴躁型的人,下回在生氣時,先別開口,先數個顏色吧!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找找你經常發脾氣的原因

1.為了滿足你的虛榮心。有的父母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總是讓孩子在客人面前或他人面前表演節目,唱歌、跳舞,講故事等。許多孩子常表現出不情願的態度,有時甚至是拒絕。許多家長常為此十分惱火而當眾批評,責罵孩子,殊不知,如此做法是不對的,首先,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情緒變化,願不願意去做;其次當眾責罵孩子會使他更加難堪且自信心受到打擊。

2.達不到你的高期望。大多數家長多希望自己的家長孩子是最棒的,如此期望過高,就會給孩子帶來無形的壓力“媽媽希望我成為最好的”“我要得第一名”若孩子達不到,加上家長的責備,更容易形成自卑,認為自己最差、最笨,做任何事情都缺乏自信心,長大後易形成膽怯、缺乏勇氣的人。

3.發洩你的負面情緒。凡是夫妻吵架、心理承受巨大壓力,或是鄰居婆媳之間發生摩擦等。都會使母親藉此來責罵孩子,來發洩自己的情緒。例如:看事情交負面,將一些小問題擴大任何事情都往壞處想。所以父母在責罵孩子時應該好好反省一下自己,是否被情緒所左右。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如何改善你的壞脾氣

1、發現真正的問題:面對孩子讓你生氣的行為,不著急發脾氣,而是應該把焦點放在孩子身上想一想,他這反常行為背後的原因,這完全可能是事出有“因”的。他是不是身體不舒服,心情不好,或者僅僅想引起大人的注意,亦或者孩子根本不知道正確的做法,那麼提醒自己冷靜下來,試著去滿足他背後的需要,而不是放大你的憤怒和負面情緒。

2、定期反省自己的脾氣:當發現脾氣收不住時,則需要定期反省。譬如找一些關鍵的點,發現自己每天什麼時候最容易發火,起床以後的起床氣,還是上了一天班回來以後?發現自己最可能有的爆點,適當提醒收斂點。還可以讓孩子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直接地問孩子,能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找出改進方法。

3、學會自我管理情緒,找到發洩的合理途徑:父母在意識到自己的情緒波動難以抑制時,無論是工作的壓力太大,還是生活中遇到令人不滿的事情,憤懣不平需要發洩。壞脾氣一味壓抑當然不可取,會使得性格扭曲,但是發洩需要找到合適的途徑。通過深呼吸、哭泣、唱歌等方式作為簡單的抒發,更進一步選擇實物宣洩,運動宣洩,甚至適度的借酒消愁,但是對人發洩是下下策,更不用說對孩子發洩了。

4、發完脾氣要道歉、要表達愛:如果你對孩子發脾氣了,事後一定要和孩子承認自己在剛才那個瞬間失去了自控力。爸媽還是很愛他的,覺得很抱歉,給一個大大的擁抱,讓孩子和你一起平復,這是孩子重新接納你的過程,也是你自己重新接納自己的過程。

養育,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人生旅程! 父母課堂,為0-18歲孩子父母提供線上社群、線下社區的家庭教育成長路徑,伴您成為卓越父母。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成年人管理自己的情緒有四個基本的步驟,我們先來簡單瞭解下:

• 步驟1:覺察——學會發現並接納自己的情緒

• 步驟2:疏導——找到合理的途徑和方式,來緩和、疏導甚至發洩掉自己的情緒

• 步驟3:內省——從內在去自我反省,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衡量情緒失控的結果是不是自己能承擔的

• 步驟4:解決——找出處理事情的辦法,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補救的辦法,二是下次的預防和應對辦法。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步驟1:覺察

在覺察這個環節,你可以在心裡追問自己這樣幾個問題:

我怎麼了?我的感覺是什麼?我的情緒是什麼?

當你意識到自己的情緒之後,可以在心裡默默地自我暗示:我注意到自己有這個情緒,並且我接受有這個情緒的自己。

如:孩子無理哭鬧不止,我非常生氣,我感覺自己馬上要爆炸了。我接納自己,我可以生氣,但我不能把氣發到孩子身上,因為我愛他,我不能傷害他。

在察覺這個步驟中,發現自己的情緒其實是相對容易的,但要做到接納自己的情緒卻並不容易。很多家長來找我諮詢時,也能察覺到自己的情緒所在,但他們往往不願意接納自己,認為自己產生這種情緒是不好的不對,認為自己不是個合格的家長。

其實,心理學中有個很有意思的研究發現就是,當你越不接納自己,越想強迫自己改變時,你可能就越難改變,因為你過度緊張和執著了。反之,當你放鬆,接納不完美的自己,願意和孩子一起成長時,往往事情就會變得容易很多。所以,建議大家多多回顧下我前面對於情緒兩面性的分析,會有助於你放鬆和接納自己,當然,也包括接納孩子。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步驟2:疏導

曾經有個家長跟我說,她也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但就是忍不住,經常忍不住要罵孩子甚至打孩子,但每次罵完打完就會很後悔很痛苦,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辦。

其實,控制和疏導情緒是有方法的,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難,你只需要作出一點改變就可以。

首先,在情緒上來的那個瞬間,你可以試試3個小技巧:

深呼吸:深呼吸,深深地吸氣,把氣吸到肚子裡,然後慢慢地吐出來,這會有助於減慢你的血液循環和心跳,從而讓你逐步冷靜下來。

微笑:回憶一些孩子之前的可愛優秀的表現,對著鏡子提拉下自己的臉部肌肉,努力讓自己笑出來。

語言暗示:比如在心裡默唸不要生氣不要生氣,不可以發飆不可以發飆,幫助自己的理性戰勝感性。

其次,當你發現這些小技巧已經不管用了,自己馬上要爆炸了,你可以選擇迅速地把自己隔離開來,離開孩子,離開現場,你可以快速地對孩子說:對不起寶貝,我現在很生氣,等我離開冷靜一會,我們再談再處理。在隔離之後,你可以通過兩類方式快速發洩出來,給自己的情緒降溫。

身體動作:比如跑幾圈,快走幾圈等,通過身體的運動,讓負能量釋放出來。

直接發洩:你也可以採用其他更直接的方式來發洩,但要掌握一個原則:不傷財,不傷身,既包括自己也包括別人,所以,你不可以用自己的頭去撞牆或者拿拳頭捶牆,也不可以拿起手機電腦就開砸,可以用的是什麼呢?比如枕頭、廢報紙、舊衣服等,都可以哦。

最後,我要特別建議情緒容易失控的家長們,為了孩子,平常有空就多做一個練習吧,那就是冥想打坐,你可以配合點柔和空靈的音樂,來讓自己的身心能徹底放鬆。練習得多了,自然你的情緒就不那麼容易失控了。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步驟3:內省

我為什麼會產生這個情緒?

如果我失控了會導致什麼結果?這個結果我能承受嗎?

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這樣一定是不好的嗎?

比如:因為孩子無理哭鬧讓我心煩意亂,如果我把情緒和脾氣爆發出來,我會怎麼做?(打罵孩子)

這麼做的結果是什麼?(嚇到孩子,引起心理創傷,如恐懼、不安,對我失去信任和親密感,叛逆、封閉內心等)這個結果是我萬萬不能接受的,因為我愛我的孩子,我不能傷害他。孩子是來幫助我成長的小天使,如果他不夠好,那一定是我做得不夠好。

孩子為什麼會這樣?你可以從3個角度來反省和調整自己:

是不是我自己本身就脾氣不好,導致孩子耳濡目染有樣學樣;

是不是我對孩子的教養方法不對,比如有家長說孩子說了不聽、我行我素,犯錯說了幾次都不改,其實這個時候要自我檢討下,你說的態度、方法是不是存在問題,孩子壓根就不喜歡不願意聽、或者是聽不懂;

是不是孩子確實有原因或者苦衷?而我沒有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比如,對於孩子而言,無論他的要求是否合理,得不到滿足肯定都是會有情緒的,有了情緒,發洩出來也是正常的,只不過每個孩子的發洩方式不同罷了。

孩子這樣一定是不好的嗎?比如,就算孩子無理取鬧,相比生悶氣的孩子,你至少應該慶幸你的孩子懂得發洩表達,不會把自己憋壞。這其實也是個技巧,叫做翻面技巧。凡事總有兩面,好的一面壞的一面,你看到了孩子問題的一面,那是壞的一面,但是你能確保自己看到了孩子好的一面嗎?我們來做個練習:

孩子老是頂嘴,很不聽話。(有主見)

孩子很倔強固執,聽不進建議,不撞南牆不回頭。(韌性,堅持)

不聽管教,喜歡無拘無束(這種孩子大多比較有創造力哦)

還有一個幫助大家調整自己心態的技巧,叫做向下比較。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總是比你家的優秀?(因為大家往往只看別人家的優點、自己家的缺點)這樣的選擇性比較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也是沒有意義的。想想看,你讓小時候的姚明去跨欄,讓劉翔去游泳,讓孫楊去打籃球,結果會怎樣?

在同一個點上比較,有沒有比你家孩子差的?(比如至少你家孩子健康吧?那些連健康都缺乏的孩子,他們的父母該怎麼辦呢?)

"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前言:有些父母只要有一些小事,就容易罵孩子

為何父母會對孩子發脾氣:

說起發脾氣這件事,爸媽們往往歸咎於孩子的不聽話,太討氣,或某種行為實在是不像話。

大多數爸媽會說,自己也不想發脾氣,但是實在不得已而為之,是為了教育孩子。

(一)孩子令父母抓狂的原因:

總是吃手、尿褲子、愛拿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愛打人、不肯吃蔬菜、不愛學習、無理取鬧等等。

其實許多在爸媽眼裡看來是孩子不聽話、不像話的事,都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比如吃手,是口手敏感期的孩子在用嘴在探索世界、喚醒身體,對孩子發脾氣就破壞了孩子的自然體驗過程。

比如愛拿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是物權意識還不明晰的孩子,分不清楚你的我的,對孩子發脾氣會讓孩子感覺被羞辱。

比如打人,可能是孩子在探索與他人的關係、可能是孩子沒掌握情緒表達的方式,也可能孩子只是在模仿他人的行為,應該多引導孩子如何正確與人交往,以及如何表達發洩不良情緒,對孩子發脾氣只會起到更加負面的示範作用。

在爸媽無比抓狂的時刻,孩子往往最需要的是耐心和理解。爸媽應該多學習育兒相關知識,幫助孩子更好地面對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挫折,並且,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是很重要的,而不是經常對著孩子發脾氣。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二)控制不住對孩子的脾氣父母自身的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父母做的所有事情,孩子都會反饋給你,有一句古話“君子反求諸己”,你變孩子就變。

珂珂3歲多的時候非常淘氣,經常在家裡翻箱倒櫃,上躥下跳的。珂珂媽本身就就是個脾氣火爆的人,看到兒子調皮搗蛋就火冒三丈,很多時候都是直接上去就是幾巴掌,打得珂珂哇哇大哭。

聽到孩子哭,珂珂媽更心煩了,就會對珂珂說:“你再哭再鬧,我就把你扔了,不要你了。”後來珂珂4歲了,上幼兒園了,珂珂媽多次接到老師的投訴,說珂珂經常在學校打別的小朋友,一不順心就大發脾氣。

其實,珂珂之所以脾氣暴躁、愛打人,正是因為受到了媽媽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師,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爸媽經常發脾氣,對孩子產生的不良影響是終生的。

常發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孩子會因為害怕而變得“順從”!父母常發脾氣,孩子會因為害怕,變得比較“順從”,進而可能導致以後做事沒有自己的主見,甚至變得軟弱,失去自我。

孩子性格會變得像父母一樣火爆!孩子都善於有樣學樣,如果家庭中經常出現爭吵,以後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火爆、任性、衝動,甚至很容易和別人發生分歧。上文中的珂珂就是如此!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總是希望討父母歡心,但是如果孩子覺得父母無法帶給他們安全感或心身受到威脅時,自然就會放棄討好父母。經常動口罵孩子的父母約有一半會對孩子施與暴力行為。父母對孩子發脾氣、責罵,主要是受到自己對孩子的觀念和想法所牽引,倒不一定是對孩子所作所為。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什麼是南風效應?

法國作家拉封丹曾寫過一則寓言,講的是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為覺得很暖和,所以開始解開鈕釦,繼而脫掉大衣。結果很明顯,南風獲得了勝利。拉封丹這則寓意深刻的寓言後來成為社會心理學的一個概念,被稱之為“南風效應”、“南風法則”或“溫暖法則”等。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夏日寒”。強制力產生的效果有時不如感召力。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語言暴力如同北風只會傷害孩子

小豪原本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因為爸媽工作調動,小豪從小縣城到了上海唸書。最初他十分自信,也非常積極地和同學交往。一次,小豪聽到兩個同學背後議論他,說他是鄉下來的,穿得土,沒品味,成績也不好,只會死讀書,跟大家根本玩不到一起。小豪倍受打擊,再看自己身上簡樸的衣著,怎麼看都不順眼,好像真的變成了“土包子”。事實上,小豪家庭環境優越,自身條件也不錯,但在同學的“標籤”影響下,他變得越來越不自信,性格孤僻,成績也一落千丈。

如果父母總是把目光盯在孩子的弱勢上,有意無意地給他們貼上笨蛋的標籤,孩子便會產生自我懷疑,以至於覺得自己真的很笨。就像魚缸裡的那隻梭子魚一樣,當孩子們對自己的能力越來越失去信心之後,便會自我放棄。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哈佛大學醫學院馬丁泰徹博士發現,言語侮辱會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言語暴力最容易影響的大腦區域分別是:

· 胼胝體(主要負責兩個大腦半球間傳遞動機、感覺和認知信息的區域)

· 海馬迴(負責管理情緒的大腦區域)

· 前額葉(負責思考和決策的大腦區域)。

當環境充滿了壓力,並且需求常常被剝奪,人類的大腦為了調整狀態適應環境,會轉換為“求存模式”。當一個人只能求存的時候,他謹慎、膽怯、吝嗇,傾向於討好他人,躲在角落希望不被人注意等等。即便成年後生活環境已經出現了極大的改善,他們也很難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

王爾德在《道林·格雷的畫像》中說:“一旦被貼上標籤,你就很難逃脫。”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其實發脾氣的壞處大多數家長都明白,那麼,我們如何控制自己的北風脾氣呢?:

(一)生理療法:

一位美國心理學家費爾德(Leonard Felder)提出一種對控制脾氣更有效的方法, 稱為“數顏色法”。其方法如下:每當你不滿某個人或某件事,而感到怒不可遏,想要大發雷霆時,可能的話,最好暫停手邊的事,獨自找個沒人的地方,不論是辦公室、臥房或是洗手間都可以,做下面的練習。 如果你不可能立即離開這個令你生氣的情境,例如:正在聽主管老闆的指責,或父母大人的教誨,那麼你也可以就在當場進行以下的練習:

首先,環顧四周的景物,然後在心中暗暗自言自語:

1——這個桌子是白色的

2——他的領帶是紅色的

3——牆上的鐘是藍色的

4——這支鋼筆是金色的 …… 一直數到12,大約花個二、三十秒左右,去辨識自己周遭物體的顏色,這就是所謂的 “數顏色法”。

可能你會覺得這個方法有點荒謬?其實這個方法大有它的學問在。它是運用生理反應來控制心理情緒的方法,因為一個人怒從中來的時候,由於腎上腺素的分泌使得我們的肌肉拉緊,血流速度加快,因而在生理上做好“奮戰”的準備。這時隨著憤怒的情緒升高,我們的注意力因而轉移在內心的感覺上,理智性思考能力因而減少,某些生理功能也暫時被消弱了。藉由“數顏色法”的運用,我們強迫自己再度恢復靈敏的視覺功能,因而再度活絡了大腦理智性的思考層面,因此當你數完時,其他理性的想法也跟著恢復,會發現自己冷靜許多,這時再想想:“我該怎麼應付眼前的情況? 你或許可以說:“等我想想再答覆你”,或者:“你這麼說並不怎麼合理,我其實是 ……”等等。總比說:“你是什麼玩意兒?”要好聽多了吧!因此暴躁型的人,下回在生氣時,先別開口,先數個顏色吧!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找找你經常發脾氣的原因

1.為了滿足你的虛榮心。有的父母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總是讓孩子在客人面前或他人面前表演節目,唱歌、跳舞,講故事等。許多孩子常表現出不情願的態度,有時甚至是拒絕。許多家長常為此十分惱火而當眾批評,責罵孩子,殊不知,如此做法是不對的,首先,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情緒變化,願不願意去做;其次當眾責罵孩子會使他更加難堪且自信心受到打擊。

2.達不到你的高期望。大多數家長多希望自己的家長孩子是最棒的,如此期望過高,就會給孩子帶來無形的壓力“媽媽希望我成為最好的”“我要得第一名”若孩子達不到,加上家長的責備,更容易形成自卑,認為自己最差、最笨,做任何事情都缺乏自信心,長大後易形成膽怯、缺乏勇氣的人。

3.發洩你的負面情緒。凡是夫妻吵架、心理承受巨大壓力,或是鄰居婆媳之間發生摩擦等。都會使母親藉此來責罵孩子,來發洩自己的情緒。例如:看事情交負面,將一些小問題擴大任何事情都往壞處想。所以父母在責罵孩子時應該好好反省一下自己,是否被情緒所左右。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如何改善你的壞脾氣

1、發現真正的問題:面對孩子讓你生氣的行為,不著急發脾氣,而是應該把焦點放在孩子身上想一想,他這反常行為背後的原因,這完全可能是事出有“因”的。他是不是身體不舒服,心情不好,或者僅僅想引起大人的注意,亦或者孩子根本不知道正確的做法,那麼提醒自己冷靜下來,試著去滿足他背後的需要,而不是放大你的憤怒和負面情緒。

2、定期反省自己的脾氣:當發現脾氣收不住時,則需要定期反省。譬如找一些關鍵的點,發現自己每天什麼時候最容易發火,起床以後的起床氣,還是上了一天班回來以後?發現自己最可能有的爆點,適當提醒收斂點。還可以讓孩子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直接地問孩子,能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找出改進方法。

3、學會自我管理情緒,找到發洩的合理途徑:父母在意識到自己的情緒波動難以抑制時,無論是工作的壓力太大,還是生活中遇到令人不滿的事情,憤懣不平需要發洩。壞脾氣一味壓抑當然不可取,會使得性格扭曲,但是發洩需要找到合適的途徑。通過深呼吸、哭泣、唱歌等方式作為簡單的抒發,更進一步選擇實物宣洩,運動宣洩,甚至適度的借酒消愁,但是對人發洩是下下策,更不用說對孩子發洩了。

4、發完脾氣要道歉、要表達愛:如果你對孩子發脾氣了,事後一定要和孩子承認自己在剛才那個瞬間失去了自控力。爸媽還是很愛他的,覺得很抱歉,給一個大大的擁抱,讓孩子和你一起平復,這是孩子重新接納你的過程,也是你自己重新接納自己的過程。

養育,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人生旅程! 父母課堂,為0-18歲孩子父母提供線上社群、線下社區的家庭教育成長路徑,伴您成為卓越父母。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成年人管理自己的情緒有四個基本的步驟,我們先來簡單瞭解下:

• 步驟1:覺察——學會發現並接納自己的情緒

• 步驟2:疏導——找到合理的途徑和方式,來緩和、疏導甚至發洩掉自己的情緒

• 步驟3:內省——從內在去自我反省,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衡量情緒失控的結果是不是自己能承擔的

• 步驟4:解決——找出處理事情的辦法,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補救的辦法,二是下次的預防和應對辦法。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步驟1:覺察

在覺察這個環節,你可以在心裡追問自己這樣幾個問題:

我怎麼了?我的感覺是什麼?我的情緒是什麼?

當你意識到自己的情緒之後,可以在心裡默默地自我暗示:我注意到自己有這個情緒,並且我接受有這個情緒的自己。

如:孩子無理哭鬧不止,我非常生氣,我感覺自己馬上要爆炸了。我接納自己,我可以生氣,但我不能把氣發到孩子身上,因為我愛他,我不能傷害他。

在察覺這個步驟中,發現自己的情緒其實是相對容易的,但要做到接納自己的情緒卻並不容易。很多家長來找我諮詢時,也能察覺到自己的情緒所在,但他們往往不願意接納自己,認為自己產生這種情緒是不好的不對,認為自己不是個合格的家長。

其實,心理學中有個很有意思的研究發現就是,當你越不接納自己,越想強迫自己改變時,你可能就越難改變,因為你過度緊張和執著了。反之,當你放鬆,接納不完美的自己,願意和孩子一起成長時,往往事情就會變得容易很多。所以,建議大家多多回顧下我前面對於情緒兩面性的分析,會有助於你放鬆和接納自己,當然,也包括接納孩子。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步驟2:疏導

曾經有個家長跟我說,她也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但就是忍不住,經常忍不住要罵孩子甚至打孩子,但每次罵完打完就會很後悔很痛苦,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辦。

其實,控制和疏導情緒是有方法的,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難,你只需要作出一點改變就可以。

首先,在情緒上來的那個瞬間,你可以試試3個小技巧:

深呼吸:深呼吸,深深地吸氣,把氣吸到肚子裡,然後慢慢地吐出來,這會有助於減慢你的血液循環和心跳,從而讓你逐步冷靜下來。

微笑:回憶一些孩子之前的可愛優秀的表現,對著鏡子提拉下自己的臉部肌肉,努力讓自己笑出來。

語言暗示:比如在心裡默唸不要生氣不要生氣,不可以發飆不可以發飆,幫助自己的理性戰勝感性。

其次,當你發現這些小技巧已經不管用了,自己馬上要爆炸了,你可以選擇迅速地把自己隔離開來,離開孩子,離開現場,你可以快速地對孩子說:對不起寶貝,我現在很生氣,等我離開冷靜一會,我們再談再處理。在隔離之後,你可以通過兩類方式快速發洩出來,給自己的情緒降溫。

身體動作:比如跑幾圈,快走幾圈等,通過身體的運動,讓負能量釋放出來。

直接發洩:你也可以採用其他更直接的方式來發洩,但要掌握一個原則:不傷財,不傷身,既包括自己也包括別人,所以,你不可以用自己的頭去撞牆或者拿拳頭捶牆,也不可以拿起手機電腦就開砸,可以用的是什麼呢?比如枕頭、廢報紙、舊衣服等,都可以哦。

最後,我要特別建議情緒容易失控的家長們,為了孩子,平常有空就多做一個練習吧,那就是冥想打坐,你可以配合點柔和空靈的音樂,來讓自己的身心能徹底放鬆。練習得多了,自然你的情緒就不那麼容易失控了。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步驟3:內省

我為什麼會產生這個情緒?

如果我失控了會導致什麼結果?這個結果我能承受嗎?

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這樣一定是不好的嗎?

比如:因為孩子無理哭鬧讓我心煩意亂,如果我把情緒和脾氣爆發出來,我會怎麼做?(打罵孩子)

這麼做的結果是什麼?(嚇到孩子,引起心理創傷,如恐懼、不安,對我失去信任和親密感,叛逆、封閉內心等)這個結果是我萬萬不能接受的,因為我愛我的孩子,我不能傷害他。孩子是來幫助我成長的小天使,如果他不夠好,那一定是我做得不夠好。

孩子為什麼會這樣?你可以從3個角度來反省和調整自己:

是不是我自己本身就脾氣不好,導致孩子耳濡目染有樣學樣;

是不是我對孩子的教養方法不對,比如有家長說孩子說了不聽、我行我素,犯錯說了幾次都不改,其實這個時候要自我檢討下,你說的態度、方法是不是存在問題,孩子壓根就不喜歡不願意聽、或者是聽不懂;

是不是孩子確實有原因或者苦衷?而我沒有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比如,對於孩子而言,無論他的要求是否合理,得不到滿足肯定都是會有情緒的,有了情緒,發洩出來也是正常的,只不過每個孩子的發洩方式不同罷了。

孩子這樣一定是不好的嗎?比如,就算孩子無理取鬧,相比生悶氣的孩子,你至少應該慶幸你的孩子懂得發洩表達,不會把自己憋壞。這其實也是個技巧,叫做翻面技巧。凡事總有兩面,好的一面壞的一面,你看到了孩子問題的一面,那是壞的一面,但是你能確保自己看到了孩子好的一面嗎?我們來做個練習:

孩子老是頂嘴,很不聽話。(有主見)

孩子很倔強固執,聽不進建議,不撞南牆不回頭。(韌性,堅持)

不聽管教,喜歡無拘無束(這種孩子大多比較有創造力哦)

還有一個幫助大家調整自己心態的技巧,叫做向下比較。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總是比你家的優秀?(因為大家往往只看別人家的優點、自己家的缺點)這樣的選擇性比較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也是沒有意義的。想想看,你讓小時候的姚明去跨欄,讓劉翔去游泳,讓孫楊去打籃球,結果會怎樣?

在同一個點上比較,有沒有比你家孩子差的?(比如至少你家孩子健康吧?那些連健康都缺乏的孩子,他們的父母該怎麼辦呢?)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步驟4:解決——找出補救及下次處理的辦法

這一次,還有什麼能補救的嗎?

下一次我該怎樣?

比如:我已經發火打罵孩子了,還有什麼可以補救和修復關係的嗎?你可以向孩子道歉,承認你的方式不對,當然也要說明孩子的不合理之處,同時和孩子一起商討下次他應該怎麼正當地表達需求。告訴自己,下次,就算是孩子再哭鬧,我也應該:淡定,冷處理,等他平靜後商討,而不是打罵。

好,到這裡為止,父母自我情緒管理的四個基本步驟就跟大家全部分析和分享完畢了,大家覺得哪一步最難,哪一步又最容易被忽視呢?

其實,做到第一步相對容易,第二步比較難,需要一個修煉的過程;而第三步和第四步,往往容易被很多家長忽略,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孩子的問題老是反覆出現沒法徹底斷根,原因就在於,很多家長最多隻是做到第二個步驟,就認為問題已經解決了。事實上,那只是暫時性地解決或者部分解決了這一次的問題。如果沒有找到問題的根源,沒有找出真正徹底的解決之道,下次,問題就很可能還會捲土重來。所以,我要特別提醒大家,千萬不要忽視第三步和第四步。

"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前言:有些父母只要有一些小事,就容易罵孩子

為何父母會對孩子發脾氣:

說起發脾氣這件事,爸媽們往往歸咎於孩子的不聽話,太討氣,或某種行為實在是不像話。

大多數爸媽會說,自己也不想發脾氣,但是實在不得已而為之,是為了教育孩子。

(一)孩子令父母抓狂的原因:

總是吃手、尿褲子、愛拿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愛打人、不肯吃蔬菜、不愛學習、無理取鬧等等。

其實許多在爸媽眼裡看來是孩子不聽話、不像話的事,都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比如吃手,是口手敏感期的孩子在用嘴在探索世界、喚醒身體,對孩子發脾氣就破壞了孩子的自然體驗過程。

比如愛拿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是物權意識還不明晰的孩子,分不清楚你的我的,對孩子發脾氣會讓孩子感覺被羞辱。

比如打人,可能是孩子在探索與他人的關係、可能是孩子沒掌握情緒表達的方式,也可能孩子只是在模仿他人的行為,應該多引導孩子如何正確與人交往,以及如何表達發洩不良情緒,對孩子發脾氣只會起到更加負面的示範作用。

在爸媽無比抓狂的時刻,孩子往往最需要的是耐心和理解。爸媽應該多學習育兒相關知識,幫助孩子更好地面對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挫折,並且,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是很重要的,而不是經常對著孩子發脾氣。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二)控制不住對孩子的脾氣父母自身的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父母做的所有事情,孩子都會反饋給你,有一句古話“君子反求諸己”,你變孩子就變。

珂珂3歲多的時候非常淘氣,經常在家裡翻箱倒櫃,上躥下跳的。珂珂媽本身就就是個脾氣火爆的人,看到兒子調皮搗蛋就火冒三丈,很多時候都是直接上去就是幾巴掌,打得珂珂哇哇大哭。

聽到孩子哭,珂珂媽更心煩了,就會對珂珂說:“你再哭再鬧,我就把你扔了,不要你了。”後來珂珂4歲了,上幼兒園了,珂珂媽多次接到老師的投訴,說珂珂經常在學校打別的小朋友,一不順心就大發脾氣。

其實,珂珂之所以脾氣暴躁、愛打人,正是因為受到了媽媽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師,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爸媽經常發脾氣,對孩子產生的不良影響是終生的。

常發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孩子會因為害怕而變得“順從”!父母常發脾氣,孩子會因為害怕,變得比較“順從”,進而可能導致以後做事沒有自己的主見,甚至變得軟弱,失去自我。

孩子性格會變得像父母一樣火爆!孩子都善於有樣學樣,如果家庭中經常出現爭吵,以後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火爆、任性、衝動,甚至很容易和別人發生分歧。上文中的珂珂就是如此!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總是希望討父母歡心,但是如果孩子覺得父母無法帶給他們安全感或心身受到威脅時,自然就會放棄討好父母。經常動口罵孩子的父母約有一半會對孩子施與暴力行為。父母對孩子發脾氣、責罵,主要是受到自己對孩子的觀念和想法所牽引,倒不一定是對孩子所作所為。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什麼是南風效應?

法國作家拉封丹曾寫過一則寓言,講的是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為覺得很暖和,所以開始解開鈕釦,繼而脫掉大衣。結果很明顯,南風獲得了勝利。拉封丹這則寓意深刻的寓言後來成為社會心理學的一個概念,被稱之為“南風效應”、“南風法則”或“溫暖法則”等。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夏日寒”。強制力產生的效果有時不如感召力。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語言暴力如同北風只會傷害孩子

小豪原本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因為爸媽工作調動,小豪從小縣城到了上海唸書。最初他十分自信,也非常積極地和同學交往。一次,小豪聽到兩個同學背後議論他,說他是鄉下來的,穿得土,沒品味,成績也不好,只會死讀書,跟大家根本玩不到一起。小豪倍受打擊,再看自己身上簡樸的衣著,怎麼看都不順眼,好像真的變成了“土包子”。事實上,小豪家庭環境優越,自身條件也不錯,但在同學的“標籤”影響下,他變得越來越不自信,性格孤僻,成績也一落千丈。

如果父母總是把目光盯在孩子的弱勢上,有意無意地給他們貼上笨蛋的標籤,孩子便會產生自我懷疑,以至於覺得自己真的很笨。就像魚缸裡的那隻梭子魚一樣,當孩子們對自己的能力越來越失去信心之後,便會自我放棄。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哈佛大學醫學院馬丁泰徹博士發現,言語侮辱會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言語暴力最容易影響的大腦區域分別是:

· 胼胝體(主要負責兩個大腦半球間傳遞動機、感覺和認知信息的區域)

· 海馬迴(負責管理情緒的大腦區域)

· 前額葉(負責思考和決策的大腦區域)。

當環境充滿了壓力,並且需求常常被剝奪,人類的大腦為了調整狀態適應環境,會轉換為“求存模式”。當一個人只能求存的時候,他謹慎、膽怯、吝嗇,傾向於討好他人,躲在角落希望不被人注意等等。即便成年後生活環境已經出現了極大的改善,他們也很難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

王爾德在《道林·格雷的畫像》中說:“一旦被貼上標籤,你就很難逃脫。”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其實發脾氣的壞處大多數家長都明白,那麼,我們如何控制自己的北風脾氣呢?:

(一)生理療法:

一位美國心理學家費爾德(Leonard Felder)提出一種對控制脾氣更有效的方法, 稱為“數顏色法”。其方法如下:每當你不滿某個人或某件事,而感到怒不可遏,想要大發雷霆時,可能的話,最好暫停手邊的事,獨自找個沒人的地方,不論是辦公室、臥房或是洗手間都可以,做下面的練習。 如果你不可能立即離開這個令你生氣的情境,例如:正在聽主管老闆的指責,或父母大人的教誨,那麼你也可以就在當場進行以下的練習:

首先,環顧四周的景物,然後在心中暗暗自言自語:

1——這個桌子是白色的

2——他的領帶是紅色的

3——牆上的鐘是藍色的

4——這支鋼筆是金色的 …… 一直數到12,大約花個二、三十秒左右,去辨識自己周遭物體的顏色,這就是所謂的 “數顏色法”。

可能你會覺得這個方法有點荒謬?其實這個方法大有它的學問在。它是運用生理反應來控制心理情緒的方法,因為一個人怒從中來的時候,由於腎上腺素的分泌使得我們的肌肉拉緊,血流速度加快,因而在生理上做好“奮戰”的準備。這時隨著憤怒的情緒升高,我們的注意力因而轉移在內心的感覺上,理智性思考能力因而減少,某些生理功能也暫時被消弱了。藉由“數顏色法”的運用,我們強迫自己再度恢復靈敏的視覺功能,因而再度活絡了大腦理智性的思考層面,因此當你數完時,其他理性的想法也跟著恢復,會發現自己冷靜許多,這時再想想:“我該怎麼應付眼前的情況? 你或許可以說:“等我想想再答覆你”,或者:“你這麼說並不怎麼合理,我其實是 ……”等等。總比說:“你是什麼玩意兒?”要好聽多了吧!因此暴躁型的人,下回在生氣時,先別開口,先數個顏色吧!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找找你經常發脾氣的原因

1.為了滿足你的虛榮心。有的父母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總是讓孩子在客人面前或他人面前表演節目,唱歌、跳舞,講故事等。許多孩子常表現出不情願的態度,有時甚至是拒絕。許多家長常為此十分惱火而當眾批評,責罵孩子,殊不知,如此做法是不對的,首先,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情緒變化,願不願意去做;其次當眾責罵孩子會使他更加難堪且自信心受到打擊。

2.達不到你的高期望。大多數家長多希望自己的家長孩子是最棒的,如此期望過高,就會給孩子帶來無形的壓力“媽媽希望我成為最好的”“我要得第一名”若孩子達不到,加上家長的責備,更容易形成自卑,認為自己最差、最笨,做任何事情都缺乏自信心,長大後易形成膽怯、缺乏勇氣的人。

3.發洩你的負面情緒。凡是夫妻吵架、心理承受巨大壓力,或是鄰居婆媳之間發生摩擦等。都會使母親藉此來責罵孩子,來發洩自己的情緒。例如:看事情交負面,將一些小問題擴大任何事情都往壞處想。所以父母在責罵孩子時應該好好反省一下自己,是否被情緒所左右。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如何改善你的壞脾氣

1、發現真正的問題:面對孩子讓你生氣的行為,不著急發脾氣,而是應該把焦點放在孩子身上想一想,他這反常行為背後的原因,這完全可能是事出有“因”的。他是不是身體不舒服,心情不好,或者僅僅想引起大人的注意,亦或者孩子根本不知道正確的做法,那麼提醒自己冷靜下來,試著去滿足他背後的需要,而不是放大你的憤怒和負面情緒。

2、定期反省自己的脾氣:當發現脾氣收不住時,則需要定期反省。譬如找一些關鍵的點,發現自己每天什麼時候最容易發火,起床以後的起床氣,還是上了一天班回來以後?發現自己最可能有的爆點,適當提醒收斂點。還可以讓孩子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直接地問孩子,能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找出改進方法。

3、學會自我管理情緒,找到發洩的合理途徑:父母在意識到自己的情緒波動難以抑制時,無論是工作的壓力太大,還是生活中遇到令人不滿的事情,憤懣不平需要發洩。壞脾氣一味壓抑當然不可取,會使得性格扭曲,但是發洩需要找到合適的途徑。通過深呼吸、哭泣、唱歌等方式作為簡單的抒發,更進一步選擇實物宣洩,運動宣洩,甚至適度的借酒消愁,但是對人發洩是下下策,更不用說對孩子發洩了。

4、發完脾氣要道歉、要表達愛:如果你對孩子發脾氣了,事後一定要和孩子承認自己在剛才那個瞬間失去了自控力。爸媽還是很愛他的,覺得很抱歉,給一個大大的擁抱,讓孩子和你一起平復,這是孩子重新接納你的過程,也是你自己重新接納自己的過程。

養育,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人生旅程! 父母課堂,為0-18歲孩子父母提供線上社群、線下社區的家庭教育成長路徑,伴您成為卓越父母。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成年人管理自己的情緒有四個基本的步驟,我們先來簡單瞭解下:

• 步驟1:覺察——學會發現並接納自己的情緒

• 步驟2:疏導——找到合理的途徑和方式,來緩和、疏導甚至發洩掉自己的情緒

• 步驟3:內省——從內在去自我反省,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衡量情緒失控的結果是不是自己能承擔的

• 步驟4:解決——找出處理事情的辦法,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補救的辦法,二是下次的預防和應對辦法。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步驟1:覺察

在覺察這個環節,你可以在心裡追問自己這樣幾個問題:

我怎麼了?我的感覺是什麼?我的情緒是什麼?

當你意識到自己的情緒之後,可以在心裡默默地自我暗示:我注意到自己有這個情緒,並且我接受有這個情緒的自己。

如:孩子無理哭鬧不止,我非常生氣,我感覺自己馬上要爆炸了。我接納自己,我可以生氣,但我不能把氣發到孩子身上,因為我愛他,我不能傷害他。

在察覺這個步驟中,發現自己的情緒其實是相對容易的,但要做到接納自己的情緒卻並不容易。很多家長來找我諮詢時,也能察覺到自己的情緒所在,但他們往往不願意接納自己,認為自己產生這種情緒是不好的不對,認為自己不是個合格的家長。

其實,心理學中有個很有意思的研究發現就是,當你越不接納自己,越想強迫自己改變時,你可能就越難改變,因為你過度緊張和執著了。反之,當你放鬆,接納不完美的自己,願意和孩子一起成長時,往往事情就會變得容易很多。所以,建議大家多多回顧下我前面對於情緒兩面性的分析,會有助於你放鬆和接納自己,當然,也包括接納孩子。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步驟2:疏導

曾經有個家長跟我說,她也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但就是忍不住,經常忍不住要罵孩子甚至打孩子,但每次罵完打完就會很後悔很痛苦,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辦。

其實,控制和疏導情緒是有方法的,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難,你只需要作出一點改變就可以。

首先,在情緒上來的那個瞬間,你可以試試3個小技巧:

深呼吸:深呼吸,深深地吸氣,把氣吸到肚子裡,然後慢慢地吐出來,這會有助於減慢你的血液循環和心跳,從而讓你逐步冷靜下來。

微笑:回憶一些孩子之前的可愛優秀的表現,對著鏡子提拉下自己的臉部肌肉,努力讓自己笑出來。

語言暗示:比如在心裡默唸不要生氣不要生氣,不可以發飆不可以發飆,幫助自己的理性戰勝感性。

其次,當你發現這些小技巧已經不管用了,自己馬上要爆炸了,你可以選擇迅速地把自己隔離開來,離開孩子,離開現場,你可以快速地對孩子說:對不起寶貝,我現在很生氣,等我離開冷靜一會,我們再談再處理。在隔離之後,你可以通過兩類方式快速發洩出來,給自己的情緒降溫。

身體動作:比如跑幾圈,快走幾圈等,通過身體的運動,讓負能量釋放出來。

直接發洩:你也可以採用其他更直接的方式來發洩,但要掌握一個原則:不傷財,不傷身,既包括自己也包括別人,所以,你不可以用自己的頭去撞牆或者拿拳頭捶牆,也不可以拿起手機電腦就開砸,可以用的是什麼呢?比如枕頭、廢報紙、舊衣服等,都可以哦。

最後,我要特別建議情緒容易失控的家長們,為了孩子,平常有空就多做一個練習吧,那就是冥想打坐,你可以配合點柔和空靈的音樂,來讓自己的身心能徹底放鬆。練習得多了,自然你的情緒就不那麼容易失控了。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步驟3:內省

我為什麼會產生這個情緒?

如果我失控了會導致什麼結果?這個結果我能承受嗎?

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這樣一定是不好的嗎?

比如:因為孩子無理哭鬧讓我心煩意亂,如果我把情緒和脾氣爆發出來,我會怎麼做?(打罵孩子)

這麼做的結果是什麼?(嚇到孩子,引起心理創傷,如恐懼、不安,對我失去信任和親密感,叛逆、封閉內心等)這個結果是我萬萬不能接受的,因為我愛我的孩子,我不能傷害他。孩子是來幫助我成長的小天使,如果他不夠好,那一定是我做得不夠好。

孩子為什麼會這樣?你可以從3個角度來反省和調整自己:

是不是我自己本身就脾氣不好,導致孩子耳濡目染有樣學樣;

是不是我對孩子的教養方法不對,比如有家長說孩子說了不聽、我行我素,犯錯說了幾次都不改,其實這個時候要自我檢討下,你說的態度、方法是不是存在問題,孩子壓根就不喜歡不願意聽、或者是聽不懂;

是不是孩子確實有原因或者苦衷?而我沒有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比如,對於孩子而言,無論他的要求是否合理,得不到滿足肯定都是會有情緒的,有了情緒,發洩出來也是正常的,只不過每個孩子的發洩方式不同罷了。

孩子這樣一定是不好的嗎?比如,就算孩子無理取鬧,相比生悶氣的孩子,你至少應該慶幸你的孩子懂得發洩表達,不會把自己憋壞。這其實也是個技巧,叫做翻面技巧。凡事總有兩面,好的一面壞的一面,你看到了孩子問題的一面,那是壞的一面,但是你能確保自己看到了孩子好的一面嗎?我們來做個練習:

孩子老是頂嘴,很不聽話。(有主見)

孩子很倔強固執,聽不進建議,不撞南牆不回頭。(韌性,堅持)

不聽管教,喜歡無拘無束(這種孩子大多比較有創造力哦)

還有一個幫助大家調整自己心態的技巧,叫做向下比較。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總是比你家的優秀?(因為大家往往只看別人家的優點、自己家的缺點)這樣的選擇性比較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也是沒有意義的。想想看,你讓小時候的姚明去跨欄,讓劉翔去游泳,讓孫楊去打籃球,結果會怎樣?

在同一個點上比較,有沒有比你家孩子差的?(比如至少你家孩子健康吧?那些連健康都缺乏的孩子,他們的父母該怎麼辦呢?)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步驟4:解決——找出補救及下次處理的辦法

這一次,還有什麼能補救的嗎?

下一次我該怎樣?

比如:我已經發火打罵孩子了,還有什麼可以補救和修復關係的嗎?你可以向孩子道歉,承認你的方式不對,當然也要說明孩子的不合理之處,同時和孩子一起商討下次他應該怎麼正當地表達需求。告訴自己,下次,就算是孩子再哭鬧,我也應該:淡定,冷處理,等他平靜後商討,而不是打罵。

好,到這裡為止,父母自我情緒管理的四個基本步驟就跟大家全部分析和分享完畢了,大家覺得哪一步最難,哪一步又最容易被忽視呢?

其實,做到第一步相對容易,第二步比較難,需要一個修煉的過程;而第三步和第四步,往往容易被很多家長忽略,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孩子的問題老是反覆出現沒法徹底斷根,原因就在於,很多家長最多隻是做到第二個步驟,就認為問題已經解決了。事實上,那只是暫時性地解決或者部分解決了這一次的問題。如果沒有找到問題的根源,沒有找出真正徹底的解決之道,下次,問題就很可能還會捲土重來。所以,我要特別提醒大家,千萬不要忽視第三步和第四步。

哈佛博士:家長們請好好說話,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大腦“損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