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心刷了一部國產刑偵劇,竟讓我深刻反省了該如何與孩子相處

近些年國產劇有個鐵律,一旦涉及職場,就崩壞。

對刑偵劇的全部印象還久久地停留正在TVB童年經典《刑事徵集檔案》還有《鑑證實錄》裡。

無心刷了一部國產刑偵劇,竟讓我深刻反省了該如何與孩子相處

無心刷了一部國產刑偵劇,竟讓我深刻反省了該如何與孩子相處

好不容易等到出了部《重案六組》,奈何口味太重,追起來心理負擔重。

直到2017年才橫空出世一部一下盤活潘粵明潘粵暗兩兄弟的《白夜追凶》,才算是過了把追刑偵劇的癮。

無心刷了一部國產刑偵劇,竟讓我深刻反省了該如何與孩子相處

自從這劇終結後,就天天盼著續集。

結果2017年過去了,2018年過去了,豬年來了,土創都出男孩版了。

潘老師都打了幾回醬油又做了一回鬼吹燈裡扛把子的了。

《白夜追凶2》還遙遙無期呢。

百無聊賴之際,終於在視頻網站刷著一部新出的刑偵劇看了。

本來是看著玩玩的,因為看簡介就像是硬撐人設鬧著玩似的:

四個警花:睿智幹練的女強人羅英瑋、聰明機智穩中帶皮的警官蔡文心、活潑熱烈卻神經大條人稱陽哥的夏洛陽,以及計算機天才小妹馮壹性格迥異的四人,組成冷案組頂住重重壓力,一點點的揭開那些陳年冷案被湮沒的真相……
無心刷了一部國產刑偵劇,竟讓我深刻反省了該如何與孩子相處

沒想到啊沒想到,看了兩個案子竟然特別想安利。

雖然演員演技還是有時候看著挺著急,但確實沒妨礙我一邊看一邊眼角發熱,這部劇叫做《冷案》。

上豆瓣一查,發現居然打分有7.2,相對於大多數國產職業劇來說,這是個很捧場的分數了。

無心刷了一部國產刑偵劇,竟讓我深刻反省了該如何與孩子相處

懸疑與推理邏輯上跟《白夜追凶》比自然是有差距的,主角團演技也就是及格線的樣子。

但是它勝在處理案子時,不是冷冰冰的呈現案子,竟拍出了巨大的人情味與電影般的悲憫感。

案件背後,對真相的追逐自然是主線,再跟著這根線看下去,卻是盤根錯節的社會、家庭、教育、人性方方面面讓人感慨、無奈、理解又勾起反省的事情。

無心刷了一部國產刑偵劇,竟讓我深刻反省了該如何與孩子相處

第一個案子:凶殺案,八年了,凶手仍然逍遙法外。

受害者父親重病在床,眼看著就不能等到凶手被繩之以法的一天。

無心刷了一部國產刑偵劇,竟讓我深刻反省了該如何與孩子相處

凶手長得雖然凶,行事也是街頭小混混的做派,可是聽臺詞不對勁啊,什麼叫做“不管是不是你,在我心裡就是你”,有戲啊。

原來受害者父親是“凶手”的老師,和女兒是同學,老師認定是“凶手”拐走了自己最疼愛的女兒,所有壞事都是這個“凶手”乾的。

無心刷了一部國產刑偵劇,竟讓我深刻反省了該如何與孩子相處

有個著名的庫伯勒-羅絲模型:

人在遭遇重大挫折或者經歷哀痛的時候,一般會有五個階段——否認(denial)、憤怒(anger)、討價還價(bargaining)、沮喪(depression)、接納(acceptance)。

老師所處的階段,還遠遠達不到接納的程度,他很憤怒“凶手”害了女兒,很沮喪失去了女兒,逃避回憶過去,逃避痛苦。

失去至親,人,到底該如何走出傷痛呢?

老師將它們一部分轉移到憎恨“凶手”上;一部分進行了塵封,不去碰它;還有一部分進行了自我消化,這部分便是日後對待學生的態度和方式。

通過學生之間的交談提到,老師從前對學生很嚴厲,女兒出事之後,他一改嚴厲的作風,變成了學生眼中父親般慈愛的老師, 甚至感化了頗為叛逆的廳長女兒。

無心刷了一部國產刑偵劇,竟讓我深刻反省了該如何與孩子相處

老師的父親形象越來越清晰:望女成鳳,希望女兒優秀,高壓教育。

然而,旁觀的媽媽卻看得清楚:女兒不滿父親的高壓教育,不是壞同學拐走了女兒,而是女兒自己選擇離家出走,以求抗爭。

看著看著,居然感覺這部劇不止是在講“誰是凶手”的探案故事,或者說誰是凶手已經越來越不重要了。

它還時時刻刻在勾起情緒,重塑回憶,隨著鏡頭反覆在回憶裡跳躍、停留,你會將注意力一點一點注入到回憶鏡頭帶過來的情景與情緒中去:

為人子女的壓抑;

嘗試愛情的甜蜜;

逃離的短暫快樂;

被家長拒絕的絕望;

孩子叛逆的痛苦;

……

常常你就會忘了,你在看的是凶殺案,是找懸念,挖掘真相。

無心刷了一部國產刑偵劇,竟讓我深刻反省了該如何與孩子相處

01

我為孩子規劃好了藍圖,我不希望孩子走彎路,可是悲劇發生後我才知道,我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孩子的身上,是一生犯下最大的錯誤。


“不要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可憐天下父母心,就算早早知道了這個道理,也照樣會犯下這一條。

父母是孩子的監護人,多數時候也是規則的制定人,要一個擁有“權力”的人,時時刻刻去想到弱勢一方的利益,這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改進,很難很難。

所以,作為父母,自己任何一次進步,都應當感到開心。

無心刷了一部國產刑偵劇,竟讓我深刻反省了該如何與孩子相處

02

我做一切都是希望孩子好,可是他卻跟我對著幹,我百思不得其解。


父母總是想不通:我是為你好,你為什麼不領情。

如果孩子也可以像人工智能一樣,只有輸入與輸出,沒有情緒,那麼父母一定可以輕易塑造出最合心意的孩子來。

可惜,孩子是人,人無法逃離情緒的樊籬,孩子不領情,不是因為他就是個壞孩子,一定要去想一想:是什麼情緒,讓他卡了殼。

無心刷了一部國產刑偵劇,竟讓我深刻反省了該如何與孩子相處

03

家庭教育對孩子有多重要,家長有什麼理由不管孩子?


對於沒了爸媽,寄住在親戚家的王良來說,老師要管自己,是莫大的關懷與善意,是一種平衡與適宜的管,能將孩子往好的方向引導。

無心刷了一部國產刑偵劇,竟讓我深刻反省了該如何與孩子相處

可對於老師的女兒林慧來說,家長對自己的管,是一種過度的管,她沒有自己的選擇,也沒有自己去試錯過,連填高考志願的自由都被剝奪。

這樣的管,讓孩子感到窒息,想要逃離,追尋自由的體驗。


04

我以為,離開了父母的束縛,我會幸福。

無心刷了一部國產刑偵劇,竟讓我深刻反省了該如何與孩子相處

無心刷了一部國產刑偵劇,竟讓我深刻反省了該如何與孩子相處

探索、試錯、失落、反饋、成功、開心,這些體驗是孩子寶貴的精神財富。

如果一切都被安排妥當了,犯錯、失敗都不被允許了,想要自由的慾望會一直累積,直到爆發。

與其處處幫孩子不走彎路,不如陪著他走一走彎路,不要讓我們的一腔好意,最終全部被孩子一棒子打成束縛。

無心刷了一部國產刑偵劇,竟讓我深刻反省了該如何與孩子相處

無心刷了一部國產刑偵劇,竟讓我深刻反省了該如何與孩子相處

05

我只要犯了錯,父母就不會原諒我了。


體驗了自由、快樂,也體驗了落魄與糟心之後,女兒想回家了。

可是,回到家裡吃了個閉門羹,原本想回家的孩子,被刺激後,立馬勾起從前被管著的絕望情緒。

在父親看來,逼迫女兒低頭,是讓女兒認識到錯誤。

可是在女兒看來,冷臉相待是一個不原諒的信號,我只要一犯錯,父母就會嫌棄我。

一次次的冷臉,最終將孩子推向了深淵,絕望透頂之下的孩子,會做出什麼選擇,是連他們自己都無法控制的。

無心刷了一部國產刑偵劇,竟讓我深刻反省了該如何與孩子相處

06

我為了孩子傾注了心血,我沒錯,錯的是孩子,是孩子不知好歹。


孩子做了錯誤的選擇,父親便不再承認孩子是好孩子。

他選擇將所有的問題都歸結為孩子錯了。

因此,也想不明白,為什麼孩子總是要忤逆自己。

父親一遍一遍重複:孩子報復我,我認了,我只求孩子活得像一個好人,我哪裡錯了?

無心刷了一部國產刑偵劇,竟讓我深刻反省了該如何與孩子相處

孩子最大的痛苦,不是報復,而是犯了一次錯之後,父親一而再地不接納自己,這樣的絕望才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可是,父親對孩子的行為目的沒有絲毫覺察,只沉浸在自顧自生氣的情緒裡。

無心刷了一部國產刑偵劇,竟讓我深刻反省了該如何與孩子相處

直到因為氣極,失手掐死女兒的前一刻,父親還對女兒的情緒一無所知,他將孩子簡化地當作成一個沒有太多思想的洋娃娃:

女兒答應回家又沒有回家,是因為女兒變壞了,揮霍自己的包容與信任;

女兒臨時變卦,是因為貪圖物質享受,如果是這樣,還不如死去了好。

可悲可嘆。

無心刷了一部國產刑偵劇,竟讓我深刻反省了該如何與孩子相處

07:

我再錯,也輪不到你來教育我。


用感覺,而不是客觀事實來評價對方,這是家長常常會掉入的誤區:

因為一個人成績不好,所以凡是不好的事情,都覺得是這個人乾的;

女兒離家出走,不是女兒要走,是被壞學生拐走的;

做好事的,一定是最出色的那個學生,不可能是沒大出息的。

而恰恰,事實都不是如此。

無心刷了一部國產刑偵劇,竟讓我深刻反省了該如何與孩子相處

善或惡不是單一的行為,伴隨著它出現的,是一個人的過往經歷與當下環境的刺激。

也許一個人的過往不盡如人意,但是不會讓人去作惡,導致人做出錯誤行為的直接因素,往往是當下環境的刺激。

林慧被誘騙後,她雖然極度恐懼、害怕,可是她沒有選擇傷害別人。

她選擇了回家,是父親不肯開門的冷漠,才讓她選擇了放棄自己,選擇了自己一個人來消化傷痛。

無心刷了一部國產刑偵劇,竟讓我深刻反省了該如何與孩子相處

“壞學生”王良,一直不被老師看好,卻做到了數年如一日地保護老師和他的家人,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眼前閃現的,是和林慧坐在熟悉的街角,幾句簡短的家常,卻是苦難之中守望相助的甘甜氣息。

林老師曾經的愛護,與林慧浪漫的愛情,這些暖了他的心的過往,卻成為了他心甘情願幫助老師,殺死真凶的推手。

通過客觀事實,而不是感覺來評價一個人。

鼓勵孩子,評價他聰明,不如說他通過試驗找到了最優解,因為前者是感覺,後者是客觀事實。

客觀事實比感覺,會讓孩子更加願意付出努力,而不是固步自封、洋洋自得。

無心刷了一部國產刑偵劇,竟讓我深刻反省了該如何與孩子相處


憋屈、驚詫、諷刺、唏噓,一部劇刷下來,各種感覺都上來了

破碎的記憶鏡頭,透著一種真實感,《冷案》將回憶與苦痛的片段放給你看,讓你在觀劇的那一刻,聯想與反思自己。

生活中過去有幸福與悲痛,往後依然會有,這個世界看上去有時糟糕透了,但是讓局面變得更好的努力,卻可以令任何苦難都甘之如飴。

不顧孩子感受的愛,本質上是一種傷害。

和孩子相處時,多給自己一些暫停的時間,在情緒發作前,去體會一下此刻孩子的感受。

知道自己即使犯了錯,依然可以回到父母的懷抱,這是孩子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底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