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三個孩子送進哈佛》,孩子成功背後,都有位默默付出的媽媽'

"
"
《我把三個孩子送進哈佛》,孩子成功背後,都有位默默付出的媽媽

如果你的老公是個固執己見,不願改變的人,而你們的育兒理念又有衝突,你該怎麼辦?

生活中有了矛盾,我們總試著去改變對方,但最終發現,你能改變的,其實只有你自己。

或許在《我把三個孩子送進哈佛》這本書裡可以找到答案。

"
《我把三個孩子送進哈佛》,孩子成功背後,都有位默默付出的媽媽

如果你的老公是個固執己見,不願改變的人,而你們的育兒理念又有衝突,你該怎麼辦?

生活中有了矛盾,我們總試著去改變對方,但最終發現,你能改變的,其實只有你自己。

或許在《我把三個孩子送進哈佛》這本書裡可以找到答案。

《我把三個孩子送進哈佛》,孩子成功背後,都有位默默付出的媽媽

《我把三個孩子送進哈佛》

作者是美國硅谷的方莉博士,一位很偉大的媽媽。為了三個孩子,盡心盡力,也犧牲了很多。付出終有收穫,三個孩子都成長的很優秀。

這本書讓我看到了育兒道路上的另一面。這位成功的媽媽,原來她的育兒道路走的也並不順利。這裡說的並不是孩子調皮,不服管教,而是她和丈夫的育兒理念不一致,從而影響到夫妻關係,期間她很痛苦。

一,與老公育兒理念不一致,拿50年前的教育來說事。

方莉基本不讓孩子補文化課,但是很注重培養孩子的特長和其他綜合素質,比如足球,籃球、溜冰等。

但是老公覺得沒必要花這些錢上興趣班,因為自己小時候什麼也沒學,現在不也讀了博士,過得挺好的。老公總喜歡拿他自己的成長來說事,但方莉卻認為現在和50年前的教育環境已經完全不一樣了,現在的競爭激烈,應該有更好的家庭教育。

諸如此類的矛盾還很多...

其實,我更願意把方莉老公的想法理解為放養,就是讓孩子自己成長也能長的很好。50年前或許如此,但時代在變化,現在不僅是學習成績重要,課外興趣發展也很重要。當孩子有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家長的支持會讓孩子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在培養孩子特長過程中,不僅是讓孩子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也讓孩子還會學會了探索、克服困難,堅持等。

生活中類似的話我也經常聽到:我小時候什麼也沒學,不一樣過的很好我小時候什麼都沒補,不一樣長的很好

那如果,小時候做了這些事情會不會比現在更好?

有特長的孩子,生活也就多了一種可能。

"
《我把三個孩子送進哈佛》,孩子成功背後,都有位默默付出的媽媽

如果你的老公是個固執己見,不願改變的人,而你們的育兒理念又有衝突,你該怎麼辦?

生活中有了矛盾,我們總試著去改變對方,但最終發現,你能改變的,其實只有你自己。

或許在《我把三個孩子送進哈佛》這本書裡可以找到答案。

《我把三個孩子送進哈佛》,孩子成功背後,都有位默默付出的媽媽

《我把三個孩子送進哈佛》

作者是美國硅谷的方莉博士,一位很偉大的媽媽。為了三個孩子,盡心盡力,也犧牲了很多。付出終有收穫,三個孩子都成長的很優秀。

這本書讓我看到了育兒道路上的另一面。這位成功的媽媽,原來她的育兒道路走的也並不順利。這裡說的並不是孩子調皮,不服管教,而是她和丈夫的育兒理念不一致,從而影響到夫妻關係,期間她很痛苦。

一,與老公育兒理念不一致,拿50年前的教育來說事。

方莉基本不讓孩子補文化課,但是很注重培養孩子的特長和其他綜合素質,比如足球,籃球、溜冰等。

但是老公覺得沒必要花這些錢上興趣班,因為自己小時候什麼也沒學,現在不也讀了博士,過得挺好的。老公總喜歡拿他自己的成長來說事,但方莉卻認為現在和50年前的教育環境已經完全不一樣了,現在的競爭激烈,應該有更好的家庭教育。

諸如此類的矛盾還很多...

其實,我更願意把方莉老公的想法理解為放養,就是讓孩子自己成長也能長的很好。50年前或許如此,但時代在變化,現在不僅是學習成績重要,課外興趣發展也很重要。當孩子有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家長的支持會讓孩子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在培養孩子特長過程中,不僅是讓孩子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也讓孩子還會學會了探索、克服困難,堅持等。

生活中類似的話我也經常聽到:我小時候什麼也沒學,不一樣過的很好我小時候什麼都沒補,不一樣長的很好

那如果,小時候做了這些事情會不會比現在更好?

有特長的孩子,生活也就多了一種可能。

《我把三個孩子送進哈佛》,孩子成功背後,都有位默默付出的媽媽

二,當面指責媽媽,受傷的是孩子。

然而,最讓方莉不能容忍的是,每次批評教育孩子時,老公都當著孩子們的面來指責方莉。說她這不對那不對。

方莉告訴老公對待孩子,家長要保持一致,至少你可以不說話。

但是,丈夫根本不聽不理會。

為此,方莉不知躲在廁所哭了多少次。

方麗並不是在意自己的面子,而是擔心孩子們看到老公對待她的態度。日後會“模仿”。擔心兒子以後也這樣對待他的妻子,擔心女兒也這樣對待她們的丈夫,從而影響到夫妻關係,讓他們陷入痛苦中。

養育孩子我們真的很想要一個幫手,而不是一個對手。

近日,一個“東北家庭的日常”視頻上了熱搜。

男孩犯錯,爸爸要教育他,抬手就要打孩子。孩子邊躲邊求饒,父子倆就這樣圍著桌子,繞了一圈又一圈。

這時,媽媽從房間裡出來“救援”了,護著男孩並問:“錯沒錯,下次還敢不敢了?”在孩子知錯後,便支開孩子讓他下樓去買菜。於是,男孩得救般的跑了。

孩子離開後,爸爸說:“你下回,早點出來,我都跑累死了,我哪跑的過他。”

"
《我把三個孩子送進哈佛》,孩子成功背後,都有位默默付出的媽媽

如果你的老公是個固執己見,不願改變的人,而你們的育兒理念又有衝突,你該怎麼辦?

生活中有了矛盾,我們總試著去改變對方,但最終發現,你能改變的,其實只有你自己。

或許在《我把三個孩子送進哈佛》這本書裡可以找到答案。

《我把三個孩子送進哈佛》,孩子成功背後,都有位默默付出的媽媽

《我把三個孩子送進哈佛》

作者是美國硅谷的方莉博士,一位很偉大的媽媽。為了三個孩子,盡心盡力,也犧牲了很多。付出終有收穫,三個孩子都成長的很優秀。

這本書讓我看到了育兒道路上的另一面。這位成功的媽媽,原來她的育兒道路走的也並不順利。這裡說的並不是孩子調皮,不服管教,而是她和丈夫的育兒理念不一致,從而影響到夫妻關係,期間她很痛苦。

一,與老公育兒理念不一致,拿50年前的教育來說事。

方莉基本不讓孩子補文化課,但是很注重培養孩子的特長和其他綜合素質,比如足球,籃球、溜冰等。

但是老公覺得沒必要花這些錢上興趣班,因為自己小時候什麼也沒學,現在不也讀了博士,過得挺好的。老公總喜歡拿他自己的成長來說事,但方莉卻認為現在和50年前的教育環境已經完全不一樣了,現在的競爭激烈,應該有更好的家庭教育。

諸如此類的矛盾還很多...

其實,我更願意把方莉老公的想法理解為放養,就是讓孩子自己成長也能長的很好。50年前或許如此,但時代在變化,現在不僅是學習成績重要,課外興趣發展也很重要。當孩子有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家長的支持會讓孩子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在培養孩子特長過程中,不僅是讓孩子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也讓孩子還會學會了探索、克服困難,堅持等。

生活中類似的話我也經常聽到:我小時候什麼也沒學,不一樣過的很好我小時候什麼都沒補,不一樣長的很好

那如果,小時候做了這些事情會不會比現在更好?

有特長的孩子,生活也就多了一種可能。

《我把三個孩子送進哈佛》,孩子成功背後,都有位默默付出的媽媽

二,當面指責媽媽,受傷的是孩子。

然而,最讓方莉不能容忍的是,每次批評教育孩子時,老公都當著孩子們的面來指責方莉。說她這不對那不對。

方莉告訴老公對待孩子,家長要保持一致,至少你可以不說話。

但是,丈夫根本不聽不理會。

為此,方莉不知躲在廁所哭了多少次。

方麗並不是在意自己的面子,而是擔心孩子們看到老公對待她的態度。日後會“模仿”。擔心兒子以後也這樣對待他的妻子,擔心女兒也這樣對待她們的丈夫,從而影響到夫妻關係,讓他們陷入痛苦中。

養育孩子我們真的很想要一個幫手,而不是一個對手。

近日,一個“東北家庭的日常”視頻上了熱搜。

男孩犯錯,爸爸要教育他,抬手就要打孩子。孩子邊躲邊求饒,父子倆就這樣圍著桌子,繞了一圈又一圈。

這時,媽媽從房間裡出來“救援”了,護著男孩並問:“錯沒錯,下次還敢不敢了?”在孩子知錯後,便支開孩子讓他下樓去買菜。於是,男孩得救般的跑了。

孩子離開後,爸爸說:“你下回,早點出來,我都跑累死了,我哪跑的過他。”

《我把三個孩子送進哈佛》,孩子成功背後,都有位默默付出的媽媽

原來,這是為了教育孩子,夫妻倆共同演了一齣戲。既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同時又免受棍棒之苦。

並且夫妻倆還有商有量,孩子回來後要不要再打孩子兩下。媽媽的意思是,孩子大了,知道錯了,就不用再打了。

網友們紛紛被這對父母的演技逗笑了,更為他們的教育方式點贊。

胡可曾在節目中說過:“父母意見一致,是最有效的育兒策略,完全扼殺孩子的僥倖心理,讓他在父母統一的價值觀裡,學會反思和成長。”

"
《我把三個孩子送進哈佛》,孩子成功背後,都有位默默付出的媽媽

如果你的老公是個固執己見,不願改變的人,而你們的育兒理念又有衝突,你該怎麼辦?

生活中有了矛盾,我們總試著去改變對方,但最終發現,你能改變的,其實只有你自己。

或許在《我把三個孩子送進哈佛》這本書裡可以找到答案。

《我把三個孩子送進哈佛》,孩子成功背後,都有位默默付出的媽媽

《我把三個孩子送進哈佛》

作者是美國硅谷的方莉博士,一位很偉大的媽媽。為了三個孩子,盡心盡力,也犧牲了很多。付出終有收穫,三個孩子都成長的很優秀。

這本書讓我看到了育兒道路上的另一面。這位成功的媽媽,原來她的育兒道路走的也並不順利。這裡說的並不是孩子調皮,不服管教,而是她和丈夫的育兒理念不一致,從而影響到夫妻關係,期間她很痛苦。

一,與老公育兒理念不一致,拿50年前的教育來說事。

方莉基本不讓孩子補文化課,但是很注重培養孩子的特長和其他綜合素質,比如足球,籃球、溜冰等。

但是老公覺得沒必要花這些錢上興趣班,因為自己小時候什麼也沒學,現在不也讀了博士,過得挺好的。老公總喜歡拿他自己的成長來說事,但方莉卻認為現在和50年前的教育環境已經完全不一樣了,現在的競爭激烈,應該有更好的家庭教育。

諸如此類的矛盾還很多...

其實,我更願意把方莉老公的想法理解為放養,就是讓孩子自己成長也能長的很好。50年前或許如此,但時代在變化,現在不僅是學習成績重要,課外興趣發展也很重要。當孩子有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家長的支持會讓孩子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在培養孩子特長過程中,不僅是讓孩子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也讓孩子還會學會了探索、克服困難,堅持等。

生活中類似的話我也經常聽到:我小時候什麼也沒學,不一樣過的很好我小時候什麼都沒補,不一樣長的很好

那如果,小時候做了這些事情會不會比現在更好?

有特長的孩子,生活也就多了一種可能。

《我把三個孩子送進哈佛》,孩子成功背後,都有位默默付出的媽媽

二,當面指責媽媽,受傷的是孩子。

然而,最讓方莉不能容忍的是,每次批評教育孩子時,老公都當著孩子們的面來指責方莉。說她這不對那不對。

方莉告訴老公對待孩子,家長要保持一致,至少你可以不說話。

但是,丈夫根本不聽不理會。

為此,方莉不知躲在廁所哭了多少次。

方麗並不是在意自己的面子,而是擔心孩子們看到老公對待她的態度。日後會“模仿”。擔心兒子以後也這樣對待他的妻子,擔心女兒也這樣對待她們的丈夫,從而影響到夫妻關係,讓他們陷入痛苦中。

養育孩子我們真的很想要一個幫手,而不是一個對手。

近日,一個“東北家庭的日常”視頻上了熱搜。

男孩犯錯,爸爸要教育他,抬手就要打孩子。孩子邊躲邊求饒,父子倆就這樣圍著桌子,繞了一圈又一圈。

這時,媽媽從房間裡出來“救援”了,護著男孩並問:“錯沒錯,下次還敢不敢了?”在孩子知錯後,便支開孩子讓他下樓去買菜。於是,男孩得救般的跑了。

孩子離開後,爸爸說:“你下回,早點出來,我都跑累死了,我哪跑的過他。”

《我把三個孩子送進哈佛》,孩子成功背後,都有位默默付出的媽媽

原來,這是為了教育孩子,夫妻倆共同演了一齣戲。既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同時又免受棍棒之苦。

並且夫妻倆還有商有量,孩子回來後要不要再打孩子兩下。媽媽的意思是,孩子大了,知道錯了,就不用再打了。

網友們紛紛被這對父母的演技逗笑了,更為他們的教育方式點贊。

胡可曾在節目中說過:“父母意見一致,是最有效的育兒策略,完全扼殺孩子的僥倖心理,讓他在父母統一的價值觀裡,學會反思和成長。”

《我把三個孩子送進哈佛》,孩子成功背後,都有位默默付出的媽媽

三,夫妻關係中,總要有人先讓步。

後來,方莉感覺這樣下去不行,教育理念不一致,夫妻關係不和睦會影響日後孩子的幸福。

老公固執己見,不願改變,那麼,只有方莉自己多做一點。於是,她主動找老公談,說以後儘量不在他面前批評孩子,也儘量不當孩子們的面吵架。

當然,這樣做方莉是需要付出很多。為了改善夫妻關係,方莉一直在努力。

首先,她去買了書,但把書遞給丈夫時,丈夫臉上流露著一絲嘲笑——就像說著:“你開玩笑,書能解決夫妻關係問題?我從來就沒見過書能解決問題!”

老公收起了書,從此之後方莉再也沒見過那本書。

後來,他們還去見了家庭醫生,找了他們的同學來家裡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等等辦法。

"
《我把三個孩子送進哈佛》,孩子成功背後,都有位默默付出的媽媽

如果你的老公是個固執己見,不願改變的人,而你們的育兒理念又有衝突,你該怎麼辦?

生活中有了矛盾,我們總試著去改變對方,但最終發現,你能改變的,其實只有你自己。

或許在《我把三個孩子送進哈佛》這本書裡可以找到答案。

《我把三個孩子送進哈佛》,孩子成功背後,都有位默默付出的媽媽

《我把三個孩子送進哈佛》

作者是美國硅谷的方莉博士,一位很偉大的媽媽。為了三個孩子,盡心盡力,也犧牲了很多。付出終有收穫,三個孩子都成長的很優秀。

這本書讓我看到了育兒道路上的另一面。這位成功的媽媽,原來她的育兒道路走的也並不順利。這裡說的並不是孩子調皮,不服管教,而是她和丈夫的育兒理念不一致,從而影響到夫妻關係,期間她很痛苦。

一,與老公育兒理念不一致,拿50年前的教育來說事。

方莉基本不讓孩子補文化課,但是很注重培養孩子的特長和其他綜合素質,比如足球,籃球、溜冰等。

但是老公覺得沒必要花這些錢上興趣班,因為自己小時候什麼也沒學,現在不也讀了博士,過得挺好的。老公總喜歡拿他自己的成長來說事,但方莉卻認為現在和50年前的教育環境已經完全不一樣了,現在的競爭激烈,應該有更好的家庭教育。

諸如此類的矛盾還很多...

其實,我更願意把方莉老公的想法理解為放養,就是讓孩子自己成長也能長的很好。50年前或許如此,但時代在變化,現在不僅是學習成績重要,課外興趣發展也很重要。當孩子有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家長的支持會讓孩子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在培養孩子特長過程中,不僅是讓孩子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也讓孩子還會學會了探索、克服困難,堅持等。

生活中類似的話我也經常聽到:我小時候什麼也沒學,不一樣過的很好我小時候什麼都沒補,不一樣長的很好

那如果,小時候做了這些事情會不會比現在更好?

有特長的孩子,生活也就多了一種可能。

《我把三個孩子送進哈佛》,孩子成功背後,都有位默默付出的媽媽

二,當面指責媽媽,受傷的是孩子。

然而,最讓方莉不能容忍的是,每次批評教育孩子時,老公都當著孩子們的面來指責方莉。說她這不對那不對。

方莉告訴老公對待孩子,家長要保持一致,至少你可以不說話。

但是,丈夫根本不聽不理會。

為此,方莉不知躲在廁所哭了多少次。

方麗並不是在意自己的面子,而是擔心孩子們看到老公對待她的態度。日後會“模仿”。擔心兒子以後也這樣對待他的妻子,擔心女兒也這樣對待她們的丈夫,從而影響到夫妻關係,讓他們陷入痛苦中。

養育孩子我們真的很想要一個幫手,而不是一個對手。

近日,一個“東北家庭的日常”視頻上了熱搜。

男孩犯錯,爸爸要教育他,抬手就要打孩子。孩子邊躲邊求饒,父子倆就這樣圍著桌子,繞了一圈又一圈。

這時,媽媽從房間裡出來“救援”了,護著男孩並問:“錯沒錯,下次還敢不敢了?”在孩子知錯後,便支開孩子讓他下樓去買菜。於是,男孩得救般的跑了。

孩子離開後,爸爸說:“你下回,早點出來,我都跑累死了,我哪跑的過他。”

《我把三個孩子送進哈佛》,孩子成功背後,都有位默默付出的媽媽

原來,這是為了教育孩子,夫妻倆共同演了一齣戲。既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同時又免受棍棒之苦。

並且夫妻倆還有商有量,孩子回來後要不要再打孩子兩下。媽媽的意思是,孩子大了,知道錯了,就不用再打了。

網友們紛紛被這對父母的演技逗笑了,更為他們的教育方式點贊。

胡可曾在節目中說過:“父母意見一致,是最有效的育兒策略,完全扼殺孩子的僥倖心理,讓他在父母統一的價值觀裡,學會反思和成長。”

《我把三個孩子送進哈佛》,孩子成功背後,都有位默默付出的媽媽

三,夫妻關係中,總要有人先讓步。

後來,方莉感覺這樣下去不行,教育理念不一致,夫妻關係不和睦會影響日後孩子的幸福。

老公固執己見,不願改變,那麼,只有方莉自己多做一點。於是,她主動找老公談,說以後儘量不在他面前批評孩子,也儘量不當孩子們的面吵架。

當然,這樣做方莉是需要付出很多。為了改善夫妻關係,方莉一直在努力。

首先,她去買了書,但把書遞給丈夫時,丈夫臉上流露著一絲嘲笑——就像說著:“你開玩笑,書能解決夫妻關係問題?我從來就沒見過書能解決問題!”

老公收起了書,從此之後方莉再也沒見過那本書。

後來,他們還去見了家庭醫生,找了他們的同學來家裡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等等辦法。

《我把三個孩子送進哈佛》,孩子成功背後,都有位默默付出的媽媽

因為教育理念方莉和老公溝通過多次,始終無法達到共識。但最後實在做不通他的思想工作,同時又堅持自己的教育理念是正確的。

最後,她只能自己去做。再次出現意見不合時,方莉忍住不吭氣,但還是堅持帶孩子們去參加一些必要的興趣班。

自從看到孩子們都取得了優秀的結果,老公的變化相當大。他開始認可方莉的育兒理念,承認方莉所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對方莉的態度也好了很多。並且,還主動幫助她做更多的事情,在方莉開辦講座時,忙前忙後。

夫妻關係中,總要有人先讓步,而方莉就做了先讓步的那個人。

最先讓步的人,並非軟弱,而是更愛。

因為,珍惜這個家,願意從自我做起,努力維護家庭的穩定,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教育環境。

主持人金星曾說:“德國女人只工作,日本女人只帶孩子,中國女人就是超人。你得工作、創業、洗衣服、做飯、帶孩子、打掃衛生收拾家、照顧公婆,伺候老公,對外和諧社會關係,對內和諧家庭關係。”

每個孩子的成功背後,都有位默默付出的媽媽。三個孩子都考上哈佛,可想而知,方莉的背後有著怎樣的付出。這一路走的不易,但還是克服了一切困難,最終獲得了老公的認可。

作家肖復興說:“世上有一部永遠都寫不完的書,那便是母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