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女童遇害案:租客有人格缺陷,爺爺奶奶和父母也是受害者'

"

近期,杭州9歲女孩章子欣失聯案引起了極大的關注。這個只有9歲的小女孩被住在她家的兩名租客樑某華、謝某芳以去上海當花童的理由帶走,可到了約定送回孩子的時間,這兩人卻沒有把孩子送回,等到的是租客兩人自殺的消息,孩子卻不知所蹤。經過令人煎熬的找尋,還是收到了最後的噩耗——13號下午,在象山縣石浦海域發現小女孩屍體。

"

近期,杭州9歲女孩章子欣失聯案引起了極大的關注。這個只有9歲的小女孩被住在她家的兩名租客樑某華、謝某芳以去上海當花童的理由帶走,可到了約定送回孩子的時間,這兩人卻沒有把孩子送回,等到的是租客兩人自殺的消息,孩子卻不知所蹤。經過令人煎熬的找尋,還是收到了最後的噩耗——13號下午,在象山縣石浦海域發現小女孩屍體。

杭州女童遇害案:租客有人格缺陷,爺爺奶奶和父母也是受害者

圖片來自錢江晚報和縱相新聞

作家東野圭吾曾說過,世上有兩樣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

這兩位租客是以什麼樣的心情殺害了活潑可愛的子欣小朋友,我們無法得知,無論他們的想法有多麼邪惡,如今都死無對證了。但,讓人感覺更“無法直視”的是網絡媒體以及網友對子欣家人的惡語中傷,以最大惡意去揣度爺爺奶奶以及孩子父母的想法。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合理解讀這一匪夷所思的事件呢?

爺爺奶奶為什麼會輕易被騙?

不只是子欣的爺爺奶奶,而是很多老人都容易被騙。比如說,有些老人會不聽家人規勸去買一些昂貴而沒有任何作用的保健品,保健儀器等等。那為什麼老人更容易被欺騙呢?

"

近期,杭州9歲女孩章子欣失聯案引起了極大的關注。這個只有9歲的小女孩被住在她家的兩名租客樑某華、謝某芳以去上海當花童的理由帶走,可到了約定送回孩子的時間,這兩人卻沒有把孩子送回,等到的是租客兩人自殺的消息,孩子卻不知所蹤。經過令人煎熬的找尋,還是收到了最後的噩耗——13號下午,在象山縣石浦海域發現小女孩屍體。

杭州女童遇害案:租客有人格缺陷,爺爺奶奶和父母也是受害者

圖片來自錢江晚報和縱相新聞

作家東野圭吾曾說過,世上有兩樣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

這兩位租客是以什麼樣的心情殺害了活潑可愛的子欣小朋友,我們無法得知,無論他們的想法有多麼邪惡,如今都死無對證了。但,讓人感覺更“無法直視”的是網絡媒體以及網友對子欣家人的惡語中傷,以最大惡意去揣度爺爺奶奶以及孩子父母的想法。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合理解讀這一匪夷所思的事件呢?

爺爺奶奶為什麼會輕易被騙?

不只是子欣的爺爺奶奶,而是很多老人都容易被騙。比如說,有些老人會不聽家人規勸去買一些昂貴而沒有任何作用的保健品,保健儀器等等。那為什麼老人更容易被欺騙呢?

杭州女童遇害案:租客有人格缺陷,爺爺奶奶和父母也是受害者

有心理學研究表明,面對不可相信的面孔,老年人更容易比年輕人相信不可信的面孔,這是由於老年人腦島激活更弱。認知神經科學研究表明,腦島負責印象形成。簡單的來說,就是當我們第一眼看到一個人時,大腦就會通過激活腦島相關區域,來幫助我們辨別這個人對我們是否有威脅,從而使我們遠離具有潛在傷害的人。老人的腦島激活較弱,所以即使一個人看起來有些狡猾,但老年人也有可能相信他,認為他是一個不錯的人。

另外腦島除了管理印象形成,它還負責對風險的評估和預測決策是否安全。心理學者Atsunobu Suzuki又做了一項實驗,他讓長相可信的人做一些欺騙的事情,讓長相不可信的人做一些誠實的事情,分別讓年輕人和老人去進行風險評估和決策。研究表明,年輕人更傾向於通過分析對方行為從而進行風險評估和決策,而老年人只會通過長相是否可信來進行決策。

也就是說,只要老人認為一個人看起來可信,他們就會一直相信這個人。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兩位租客在子欣的爺爺奶奶看來,他們看起來比較老實,是值得他們相信的。

除了這個方面,最初樑某華、謝某芳經常去子欣爺爺奶奶那裡買水果,有時候也會聊幾句,後來,二人以租房為由,住進了他家。他們對子欣很好,也表現的很喜歡子欣,對孩子出手闊綽,又很關心孩子,並且之前幾次把孩子帶出去後都能安全的送回來,這些做法都增強了爺爺奶奶對兩位租客的信任。所以這一次,二人以當婚禮花童為由要帶孩子出去,就相對來說比較順暢了。

社會情緒選擇理論認為,當人們變老,未來顯得越來越有限時,他們的目標大概更多地指向現在而不是未來,也更注重最大限度的情緒滿足。

租客二人與子欣的爺爺奶奶建立了一個比較好的關係。因為子欣的爸爸長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媽媽也和爸爸分開,長期不回家,爺爺奶奶相對來說與租客二人相處的多,維持了一個比較近的親密感。且很多時候在這裡爺爺奶奶可以滿足租客對於水果的需求以及對做飯的需求,這也讓爺爺奶奶有一種被人需要的感覺。當被別人需要時,自己會感到自己是有價值的,自尊也會得到滿足,進而產生了比較好的情緒體驗。所以,由於親密接觸所產生的情緒滿足,使得爺爺奶奶也漸漸的信任租客二人。

子欣為什麼願意和這二人走呢?

子欣的父母年齡差距較大,子欣媽媽在17歲左右便生下了子欣,兩人很難說到一處去,所以兩人經常吵架,感情逐漸破裂。子欣的爸爸在最後一次吵架時,打了媽媽,最後媽媽在2015年10月左右離開家裡,再也沒有回來過,只是偶爾會打電話給子欣。

"

近期,杭州9歲女孩章子欣失聯案引起了極大的關注。這個只有9歲的小女孩被住在她家的兩名租客樑某華、謝某芳以去上海當花童的理由帶走,可到了約定送回孩子的時間,這兩人卻沒有把孩子送回,等到的是租客兩人自殺的消息,孩子卻不知所蹤。經過令人煎熬的找尋,還是收到了最後的噩耗——13號下午,在象山縣石浦海域發現小女孩屍體。

杭州女童遇害案:租客有人格缺陷,爺爺奶奶和父母也是受害者

圖片來自錢江晚報和縱相新聞

作家東野圭吾曾說過,世上有兩樣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

這兩位租客是以什麼樣的心情殺害了活潑可愛的子欣小朋友,我們無法得知,無論他們的想法有多麼邪惡,如今都死無對證了。但,讓人感覺更“無法直視”的是網絡媒體以及網友對子欣家人的惡語中傷,以最大惡意去揣度爺爺奶奶以及孩子父母的想法。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合理解讀這一匪夷所思的事件呢?

爺爺奶奶為什麼會輕易被騙?

不只是子欣的爺爺奶奶,而是很多老人都容易被騙。比如說,有些老人會不聽家人規勸去買一些昂貴而沒有任何作用的保健品,保健儀器等等。那為什麼老人更容易被欺騙呢?

杭州女童遇害案:租客有人格缺陷,爺爺奶奶和父母也是受害者

有心理學研究表明,面對不可相信的面孔,老年人更容易比年輕人相信不可信的面孔,這是由於老年人腦島激活更弱。認知神經科學研究表明,腦島負責印象形成。簡單的來說,就是當我們第一眼看到一個人時,大腦就會通過激活腦島相關區域,來幫助我們辨別這個人對我們是否有威脅,從而使我們遠離具有潛在傷害的人。老人的腦島激活較弱,所以即使一個人看起來有些狡猾,但老年人也有可能相信他,認為他是一個不錯的人。

另外腦島除了管理印象形成,它還負責對風險的評估和預測決策是否安全。心理學者Atsunobu Suzuki又做了一項實驗,他讓長相可信的人做一些欺騙的事情,讓長相不可信的人做一些誠實的事情,分別讓年輕人和老人去進行風險評估和決策。研究表明,年輕人更傾向於通過分析對方行為從而進行風險評估和決策,而老年人只會通過長相是否可信來進行決策。

也就是說,只要老人認為一個人看起來可信,他們就會一直相信這個人。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兩位租客在子欣的爺爺奶奶看來,他們看起來比較老實,是值得他們相信的。

除了這個方面,最初樑某華、謝某芳經常去子欣爺爺奶奶那裡買水果,有時候也會聊幾句,後來,二人以租房為由,住進了他家。他們對子欣很好,也表現的很喜歡子欣,對孩子出手闊綽,又很關心孩子,並且之前幾次把孩子帶出去後都能安全的送回來,這些做法都增強了爺爺奶奶對兩位租客的信任。所以這一次,二人以當婚禮花童為由要帶孩子出去,就相對來說比較順暢了。

社會情緒選擇理論認為,當人們變老,未來顯得越來越有限時,他們的目標大概更多地指向現在而不是未來,也更注重最大限度的情緒滿足。

租客二人與子欣的爺爺奶奶建立了一個比較好的關係。因為子欣的爸爸長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媽媽也和爸爸分開,長期不回家,爺爺奶奶相對來說與租客二人相處的多,維持了一個比較近的親密感。且很多時候在這裡爺爺奶奶可以滿足租客對於水果的需求以及對做飯的需求,這也讓爺爺奶奶有一種被人需要的感覺。當被別人需要時,自己會感到自己是有價值的,自尊也會得到滿足,進而產生了比較好的情緒體驗。所以,由於親密接觸所產生的情緒滿足,使得爺爺奶奶也漸漸的信任租客二人。

子欣為什麼願意和這二人走呢?

子欣的父母年齡差距較大,子欣媽媽在17歲左右便生下了子欣,兩人很難說到一處去,所以兩人經常吵架,感情逐漸破裂。子欣的爸爸在最後一次吵架時,打了媽媽,最後媽媽在2015年10月左右離開家裡,再也沒有回來過,只是偶爾會打電話給子欣。

杭州女童遇害案:租客有人格缺陷,爺爺奶奶和父母也是受害者

在這種家庭環境下,子欣內心是無比渴望來自父母的關愛的,但當別人問她是否想媽媽的時候,她會說:“不想,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很好。”這是一種自我防禦機制的表現。

自我防禦機制這一概念由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提出的,指人們在面對挫折和焦慮時啟動的自我保護機制,它主要通過對現實的歪曲來維持心理平衡。

這裡她是通過自我防禦機制中的否定的方式來保護自己,她內心應該是想媽媽的,但是她知道即使想媽媽,媽媽也不能馬上回來陪伴她,所以她就採取了否定的方式——說自己不想媽媽,來緩解自己內心的痛苦,但是她內心是希望有爸爸和媽媽的陪伴的。

章子欣奶奶接受採訪時,曾經說過這麼一段話:“章子欣從小就跟著我們生活,爸爸媽媽感情不好,孩子有點自來熟,誰對她好她就會粘著誰。”

"

近期,杭州9歲女孩章子欣失聯案引起了極大的關注。這個只有9歲的小女孩被住在她家的兩名租客樑某華、謝某芳以去上海當花童的理由帶走,可到了約定送回孩子的時間,這兩人卻沒有把孩子送回,等到的是租客兩人自殺的消息,孩子卻不知所蹤。經過令人煎熬的找尋,還是收到了最後的噩耗——13號下午,在象山縣石浦海域發現小女孩屍體。

杭州女童遇害案:租客有人格缺陷,爺爺奶奶和父母也是受害者

圖片來自錢江晚報和縱相新聞

作家東野圭吾曾說過,世上有兩樣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

這兩位租客是以什麼樣的心情殺害了活潑可愛的子欣小朋友,我們無法得知,無論他們的想法有多麼邪惡,如今都死無對證了。但,讓人感覺更“無法直視”的是網絡媒體以及網友對子欣家人的惡語中傷,以最大惡意去揣度爺爺奶奶以及孩子父母的想法。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合理解讀這一匪夷所思的事件呢?

爺爺奶奶為什麼會輕易被騙?

不只是子欣的爺爺奶奶,而是很多老人都容易被騙。比如說,有些老人會不聽家人規勸去買一些昂貴而沒有任何作用的保健品,保健儀器等等。那為什麼老人更容易被欺騙呢?

杭州女童遇害案:租客有人格缺陷,爺爺奶奶和父母也是受害者

有心理學研究表明,面對不可相信的面孔,老年人更容易比年輕人相信不可信的面孔,這是由於老年人腦島激活更弱。認知神經科學研究表明,腦島負責印象形成。簡單的來說,就是當我們第一眼看到一個人時,大腦就會通過激活腦島相關區域,來幫助我們辨別這個人對我們是否有威脅,從而使我們遠離具有潛在傷害的人。老人的腦島激活較弱,所以即使一個人看起來有些狡猾,但老年人也有可能相信他,認為他是一個不錯的人。

另外腦島除了管理印象形成,它還負責對風險的評估和預測決策是否安全。心理學者Atsunobu Suzuki又做了一項實驗,他讓長相可信的人做一些欺騙的事情,讓長相不可信的人做一些誠實的事情,分別讓年輕人和老人去進行風險評估和決策。研究表明,年輕人更傾向於通過分析對方行為從而進行風險評估和決策,而老年人只會通過長相是否可信來進行決策。

也就是說,只要老人認為一個人看起來可信,他們就會一直相信這個人。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兩位租客在子欣的爺爺奶奶看來,他們看起來比較老實,是值得他們相信的。

除了這個方面,最初樑某華、謝某芳經常去子欣爺爺奶奶那裡買水果,有時候也會聊幾句,後來,二人以租房為由,住進了他家。他們對子欣很好,也表現的很喜歡子欣,對孩子出手闊綽,又很關心孩子,並且之前幾次把孩子帶出去後都能安全的送回來,這些做法都增強了爺爺奶奶對兩位租客的信任。所以這一次,二人以當婚禮花童為由要帶孩子出去,就相對來說比較順暢了。

社會情緒選擇理論認為,當人們變老,未來顯得越來越有限時,他們的目標大概更多地指向現在而不是未來,也更注重最大限度的情緒滿足。

租客二人與子欣的爺爺奶奶建立了一個比較好的關係。因為子欣的爸爸長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媽媽也和爸爸分開,長期不回家,爺爺奶奶相對來說與租客二人相處的多,維持了一個比較近的親密感。且很多時候在這裡爺爺奶奶可以滿足租客對於水果的需求以及對做飯的需求,這也讓爺爺奶奶有一種被人需要的感覺。當被別人需要時,自己會感到自己是有價值的,自尊也會得到滿足,進而產生了比較好的情緒體驗。所以,由於親密接觸所產生的情緒滿足,使得爺爺奶奶也漸漸的信任租客二人。

子欣為什麼願意和這二人走呢?

子欣的父母年齡差距較大,子欣媽媽在17歲左右便生下了子欣,兩人很難說到一處去,所以兩人經常吵架,感情逐漸破裂。子欣的爸爸在最後一次吵架時,打了媽媽,最後媽媽在2015年10月左右離開家裡,再也沒有回來過,只是偶爾會打電話給子欣。

杭州女童遇害案:租客有人格缺陷,爺爺奶奶和父母也是受害者

在這種家庭環境下,子欣內心是無比渴望來自父母的關愛的,但當別人問她是否想媽媽的時候,她會說:“不想,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很好。”這是一種自我防禦機制的表現。

自我防禦機制這一概念由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提出的,指人們在面對挫折和焦慮時啟動的自我保護機制,它主要通過對現實的歪曲來維持心理平衡。

這裡她是通過自我防禦機制中的否定的方式來保護自己,她內心應該是想媽媽的,但是她知道即使想媽媽,媽媽也不能馬上回來陪伴她,所以她就採取了否定的方式——說自己不想媽媽,來緩解自己內心的痛苦,但是她內心是希望有爸爸和媽媽的陪伴的。

章子欣奶奶接受採訪時,曾經說過這麼一段話:“章子欣從小就跟著我們生活,爸爸媽媽感情不好,孩子有點自來熟,誰對她好她就會粘著誰。”

杭州女童遇害案:租客有人格缺陷,爺爺奶奶和父母也是受害者

有家庭治療方向的心理學家指出——中國家庭最大的問題是,夫妻雙方如果總以指責和爭吵解決問題,孩子就不會有高的自尊,也不會尊重自己和別人,這種創傷可能會導致一個人一生都沒有安全感和渴望愛。

子欣內心應該是沒有安全感的,但是她為什麼只要別人對她好一點,她就會很粘人呢?這是一種心理補償的方式。心理補償是指人們因為主觀或客觀原因引起不安而失去心理平衡時,企圖採取新的發展與表現自己,藉以減輕或抵消不安,從而達到心理平衡的一種內在要求。也就是說,子欣因為長期得不到父母的關愛,爺爺奶奶有時候也要忙於賣水果以及其他工作,她內心是需要別人陪伴與關愛的,所以她就會當別人對她好時,她就會努力展現自己比較可愛的一面,去粘著別人,希望從別人那裡得到更多的關愛和陪伴。

樑某華、謝某芳二人正是利用了這一點,他們住進章家後,對子欣十分寵愛,又買玩具,又帶子欣出去玩。這樣子欣就會產生一種他們比父母都要對我好的感覺,所以她也會願意相信這兩人,想要跟著這兩人去上海“當花童”。

沒有誰生下來就是個殺人犯,租客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

據瞭解,謝某芳前面有5個哥哥,她是最小、也是唯一的妹妹,謝某芳在家裡很受歡迎,脾氣也有點大。謝某芳只上到小學,初中都沒有讀。曾經有過三段感情經歷,第一段因為父母嫌棄男方家裡窮最後導致分手,第二段感情中被男方騙走了十幾萬,第三段感情就是和樑某華,也是和樑某華在一起以後變得願意欺騙家人。

樑某華是家裡最小的,他有兩個哥哥,兩個姐姐,小學文化水平。他幾乎從沒盡到過兒子和父親的責任,兒子出生2個月後,樑某華就不在家了,對家裡也不管不顧,兩個孩子都是樑某華的父母拉扯長大,幾年前他父親去世和前段時間他母親腦中風住院,他都杳無音信。

"

近期,杭州9歲女孩章子欣失聯案引起了極大的關注。這個只有9歲的小女孩被住在她家的兩名租客樑某華、謝某芳以去上海當花童的理由帶走,可到了約定送回孩子的時間,這兩人卻沒有把孩子送回,等到的是租客兩人自殺的消息,孩子卻不知所蹤。經過令人煎熬的找尋,還是收到了最後的噩耗——13號下午,在象山縣石浦海域發現小女孩屍體。

杭州女童遇害案:租客有人格缺陷,爺爺奶奶和父母也是受害者

圖片來自錢江晚報和縱相新聞

作家東野圭吾曾說過,世上有兩樣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

這兩位租客是以什麼樣的心情殺害了活潑可愛的子欣小朋友,我們無法得知,無論他們的想法有多麼邪惡,如今都死無對證了。但,讓人感覺更“無法直視”的是網絡媒體以及網友對子欣家人的惡語中傷,以最大惡意去揣度爺爺奶奶以及孩子父母的想法。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合理解讀這一匪夷所思的事件呢?

爺爺奶奶為什麼會輕易被騙?

不只是子欣的爺爺奶奶,而是很多老人都容易被騙。比如說,有些老人會不聽家人規勸去買一些昂貴而沒有任何作用的保健品,保健儀器等等。那為什麼老人更容易被欺騙呢?

杭州女童遇害案:租客有人格缺陷,爺爺奶奶和父母也是受害者

有心理學研究表明,面對不可相信的面孔,老年人更容易比年輕人相信不可信的面孔,這是由於老年人腦島激活更弱。認知神經科學研究表明,腦島負責印象形成。簡單的來說,就是當我們第一眼看到一個人時,大腦就會通過激活腦島相關區域,來幫助我們辨別這個人對我們是否有威脅,從而使我們遠離具有潛在傷害的人。老人的腦島激活較弱,所以即使一個人看起來有些狡猾,但老年人也有可能相信他,認為他是一個不錯的人。

另外腦島除了管理印象形成,它還負責對風險的評估和預測決策是否安全。心理學者Atsunobu Suzuki又做了一項實驗,他讓長相可信的人做一些欺騙的事情,讓長相不可信的人做一些誠實的事情,分別讓年輕人和老人去進行風險評估和決策。研究表明,年輕人更傾向於通過分析對方行為從而進行風險評估和決策,而老年人只會通過長相是否可信來進行決策。

也就是說,只要老人認為一個人看起來可信,他們就會一直相信這個人。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兩位租客在子欣的爺爺奶奶看來,他們看起來比較老實,是值得他們相信的。

除了這個方面,最初樑某華、謝某芳經常去子欣爺爺奶奶那裡買水果,有時候也會聊幾句,後來,二人以租房為由,住進了他家。他們對子欣很好,也表現的很喜歡子欣,對孩子出手闊綽,又很關心孩子,並且之前幾次把孩子帶出去後都能安全的送回來,這些做法都增強了爺爺奶奶對兩位租客的信任。所以這一次,二人以當婚禮花童為由要帶孩子出去,就相對來說比較順暢了。

社會情緒選擇理論認為,當人們變老,未來顯得越來越有限時,他們的目標大概更多地指向現在而不是未來,也更注重最大限度的情緒滿足。

租客二人與子欣的爺爺奶奶建立了一個比較好的關係。因為子欣的爸爸長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媽媽也和爸爸分開,長期不回家,爺爺奶奶相對來說與租客二人相處的多,維持了一個比較近的親密感。且很多時候在這裡爺爺奶奶可以滿足租客對於水果的需求以及對做飯的需求,這也讓爺爺奶奶有一種被人需要的感覺。當被別人需要時,自己會感到自己是有價值的,自尊也會得到滿足,進而產生了比較好的情緒體驗。所以,由於親密接觸所產生的情緒滿足,使得爺爺奶奶也漸漸的信任租客二人。

子欣為什麼願意和這二人走呢?

子欣的父母年齡差距較大,子欣媽媽在17歲左右便生下了子欣,兩人很難說到一處去,所以兩人經常吵架,感情逐漸破裂。子欣的爸爸在最後一次吵架時,打了媽媽,最後媽媽在2015年10月左右離開家裡,再也沒有回來過,只是偶爾會打電話給子欣。

杭州女童遇害案:租客有人格缺陷,爺爺奶奶和父母也是受害者

在這種家庭環境下,子欣內心是無比渴望來自父母的關愛的,但當別人問她是否想媽媽的時候,她會說:“不想,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很好。”這是一種自我防禦機制的表現。

自我防禦機制這一概念由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提出的,指人們在面對挫折和焦慮時啟動的自我保護機制,它主要通過對現實的歪曲來維持心理平衡。

這裡她是通過自我防禦機制中的否定的方式來保護自己,她內心應該是想媽媽的,但是她知道即使想媽媽,媽媽也不能馬上回來陪伴她,所以她就採取了否定的方式——說自己不想媽媽,來緩解自己內心的痛苦,但是她內心是希望有爸爸和媽媽的陪伴的。

章子欣奶奶接受採訪時,曾經說過這麼一段話:“章子欣從小就跟著我們生活,爸爸媽媽感情不好,孩子有點自來熟,誰對她好她就會粘著誰。”

杭州女童遇害案:租客有人格缺陷,爺爺奶奶和父母也是受害者

有家庭治療方向的心理學家指出——中國家庭最大的問題是,夫妻雙方如果總以指責和爭吵解決問題,孩子就不會有高的自尊,也不會尊重自己和別人,這種創傷可能會導致一個人一生都沒有安全感和渴望愛。

子欣內心應該是沒有安全感的,但是她為什麼只要別人對她好一點,她就會很粘人呢?這是一種心理補償的方式。心理補償是指人們因為主觀或客觀原因引起不安而失去心理平衡時,企圖採取新的發展與表現自己,藉以減輕或抵消不安,從而達到心理平衡的一種內在要求。也就是說,子欣因為長期得不到父母的關愛,爺爺奶奶有時候也要忙於賣水果以及其他工作,她內心是需要別人陪伴與關愛的,所以她就會當別人對她好時,她就會努力展現自己比較可愛的一面,去粘著別人,希望從別人那裡得到更多的關愛和陪伴。

樑某華、謝某芳二人正是利用了這一點,他們住進章家後,對子欣十分寵愛,又買玩具,又帶子欣出去玩。這樣子欣就會產生一種他們比父母都要對我好的感覺,所以她也會願意相信這兩人,想要跟著這兩人去上海“當花童”。

沒有誰生下來就是個殺人犯,租客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

據瞭解,謝某芳前面有5個哥哥,她是最小、也是唯一的妹妹,謝某芳在家裡很受歡迎,脾氣也有點大。謝某芳只上到小學,初中都沒有讀。曾經有過三段感情經歷,第一段因為父母嫌棄男方家裡窮最後導致分手,第二段感情中被男方騙走了十幾萬,第三段感情就是和樑某華,也是和樑某華在一起以後變得願意欺騙家人。

樑某華是家裡最小的,他有兩個哥哥,兩個姐姐,小學文化水平。他幾乎從沒盡到過兒子和父親的責任,兒子出生2個月後,樑某華就不在家了,對家裡也不管不顧,兩個孩子都是樑某華的父母拉扯長大,幾年前他父親去世和前段時間他母親腦中風住院,他都杳無音信。

杭州女童遇害案:租客有人格缺陷,爺爺奶奶和父母也是受害者

通過這兩個人的背景我們可以知道他們有一些這樣的共同點:

1.是家中最小的孩子;

2.兩人的文化水平都不高;

3.責任感比較差,父母去世也不回家;

4.兩人都比較喜歡安逸的生活,喜歡吃喝玩樂,不願付出勞動;

5.錢財即將耗盡,無力償還。

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老師說到,“這倆人是典型的人格缺陷犯罪人,尤其是後天形成的性格、觀念、信念、信仰有多重缺陷問題,這種人的問題會積累越來越嚴重,害人是必然的。”

這其中,家庭原因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從這裡其實我們可以看出,原生家庭中,出生順序對這兩個人的影響。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個體由於出生先後不同,在家庭中的地位也不同,從而會形成不同的風格,出生順序對人格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這兩個租客都是家裡最小的孩子,並且謝某芳還是家裡唯一的妹妹,父母和哥哥們會給與她最多的關愛,甚至會很溺愛她。樑某華也是如此,受到父母和哥哥姐姐的很多照顧。他們即使是父母沒有在身邊,遇到困難時也會有哥哥姐姐幫助他們解決。這樣的家庭環境使得他們沒有什麼責任感,所有人都讓著他們,他們也習慣了操控別人的感覺,想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情,這樣的他們慢慢變得任性,生活能力很差,很難適應家庭以外的生活。他們沒有什麼謀生手段,又比較享受安逸,就只能通過欺騙家人朋友和其他人來維持生計。並且,長期以來都有別人幫他們解決問題,令他們沒有形成一個比較好的決策能力以及規劃,當謝某芳騙取了家裡40多萬元,而樑某華申請各種網貸,兩人有錢後卻是到處遊山玩水,最後把錢都花光了選擇用自殺的方式來解決,甚至他們可能認為來世可以做夫妻,變有錢,不惜殺害小子欣,作為他們的小“花童”。

東野圭吾在小說《惡意》中寫到:“殺人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死亡不是結束,而是開始。”這句話彷彿就是對小子欣遇害案真是寫照,潛藏在人心深處的惡意,讓人不寒而慄。還有,只剩下對小子欣的惋惜,花骨朵一樣的年紀,一名可愛女孩,再也看不到這世界的美麗。

最後,希望大家可以多給子欣的家人一些空間,不要一味的指責,畢竟,他們也許餘生都會活在內疚之中,他們才會是永遠記得小子欣的人。願世人多一些寬容,不要讓世界充滿惡意。

文/玉兮之(燕園心理團隊)


關於這個案件,你有什麼想說的?

你認為家長應該如何教導孩子自我保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