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生不教”是當父母最大的悲哀!父母的樣子,決定了孩子未來'

"

近來人民網轉發的一則視頻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視頻中一個小女孩穿著吊帶睡裙,手裡拿著羽毛球拍,指責爸爸媽媽吵架。其中更是金句頻出“為啥你倆吵架都說是一個人的錯!”“你倆吵架離家出走了,你們閨女還在客廳玩呢!”“這黑燈瞎火的能去哪啊!”視頻中,爸爸連稱自己錯了。小女孩接著說“你知道錯了,那我媽呢!”網友們被小女孩的邏輯清晰,語言表達能力所折服紛紛評論“這屆家長太難管了,讓孩子操碎了心!”“這樣的家長就得好好教育教育!”“當家長的就不能讓孩子省點心嗎?”

視頻中的孩子天真有童趣,大家可以看出孩子所處的家庭氛圍是很和諧的,雖然父母當著孩子面吵架的做法不對,但是孩子知道“犯錯誤不是一個人的事!”這也說明家庭教育很到位了。管教孩子從來都是父母的責任,而父母的造成的影響最為直接。孩子的教育是父母不可逃避的責任,“只生不教”的父母無法看到孩子成長的驚喜。

"

近來人民網轉發的一則視頻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視頻中一個小女孩穿著吊帶睡裙,手裡拿著羽毛球拍,指責爸爸媽媽吵架。其中更是金句頻出“為啥你倆吵架都說是一個人的錯!”“你倆吵架離家出走了,你們閨女還在客廳玩呢!”“這黑燈瞎火的能去哪啊!”視頻中,爸爸連稱自己錯了。小女孩接著說“你知道錯了,那我媽呢!”網友們被小女孩的邏輯清晰,語言表達能力所折服紛紛評論“這屆家長太難管了,讓孩子操碎了心!”“這樣的家長就得好好教育教育!”“當家長的就不能讓孩子省點心嗎?”

視頻中的孩子天真有童趣,大家可以看出孩子所處的家庭氛圍是很和諧的,雖然父母當著孩子面吵架的做法不對,但是孩子知道“犯錯誤不是一個人的事!”這也說明家庭教育很到位了。管教孩子從來都是父母的責任,而父母的造成的影響最為直接。孩子的教育是父母不可逃避的責任,“只生不教”的父母無法看到孩子成長的驚喜。

“只生不教”是當父母最大的悲哀!父母的樣子,決定了孩子未來

一、父母是怎樣的人,就會創造出怎樣的孩子

週末的時候,張姐給孩子買了一些繪本,希望孩子能夠像鄰居家的寶寶一樣愛看書。於是晚飯過後,張姐把繪本拆開扔給了孩子,讓孩子好好看看。孩子本來是想要玩小汽車的,但是被媽媽要球看繪本,也只得無奈的聽從。把繪本扔給孩子後,張姐就拿起手機去客廳看電視了。沒多一會兒,張姐就看到孩子把繪本放到一邊,津津有味的躲在一旁也跟著看電視了。張姐有些生氣,“繪本都是給你買的,你不看難道讓媽媽看嗎!”孩子聽後的反駁說“那為什麼你不看書呢!”

1. 父母的影響是無可迴避的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父母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這種影響在孩子之後的成長中也是會留有痕跡的。父母的行事風格是孩子行為表達的參照,家庭教育遠比孩子之後接觸到的學校教育等教育影響更加深遠。

"

近來人民網轉發的一則視頻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視頻中一個小女孩穿著吊帶睡裙,手裡拿著羽毛球拍,指責爸爸媽媽吵架。其中更是金句頻出“為啥你倆吵架都說是一個人的錯!”“你倆吵架離家出走了,你們閨女還在客廳玩呢!”“這黑燈瞎火的能去哪啊!”視頻中,爸爸連稱自己錯了。小女孩接著說“你知道錯了,那我媽呢!”網友們被小女孩的邏輯清晰,語言表達能力所折服紛紛評論“這屆家長太難管了,讓孩子操碎了心!”“這樣的家長就得好好教育教育!”“當家長的就不能讓孩子省點心嗎?”

視頻中的孩子天真有童趣,大家可以看出孩子所處的家庭氛圍是很和諧的,雖然父母當著孩子面吵架的做法不對,但是孩子知道“犯錯誤不是一個人的事!”這也說明家庭教育很到位了。管教孩子從來都是父母的責任,而父母的造成的影響最為直接。孩子的教育是父母不可逃避的責任,“只生不教”的父母無法看到孩子成長的驚喜。

“只生不教”是當父母最大的悲哀!父母的樣子,決定了孩子未來

一、父母是怎樣的人,就會創造出怎樣的孩子

週末的時候,張姐給孩子買了一些繪本,希望孩子能夠像鄰居家的寶寶一樣愛看書。於是晚飯過後,張姐把繪本拆開扔給了孩子,讓孩子好好看看。孩子本來是想要玩小汽車的,但是被媽媽要球看繪本,也只得無奈的聽從。把繪本扔給孩子後,張姐就拿起手機去客廳看電視了。沒多一會兒,張姐就看到孩子把繪本放到一邊,津津有味的躲在一旁也跟著看電視了。張姐有些生氣,“繪本都是給你買的,你不看難道讓媽媽看嗎!”孩子聽後的反駁說“那為什麼你不看書呢!”

1. 父母的影響是無可迴避的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父母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這種影響在孩子之後的成長中也是會留有痕跡的。父母的行事風格是孩子行為表達的參照,家庭教育遠比孩子之後接觸到的學校教育等教育影響更加深遠。

“只生不教”是當父母最大的悲哀!父母的樣子,決定了孩子未來

2.家長是孩子的行為標杆

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孩子的一言一行會不自覺的像父母靠攏。孩子的是非觀也是受到父母的影響而逐漸建立起來,相應的還有道德感等很多品行方面的素養。

3.孩子通過模仿來認識世界

孩子通過模仿的方式來實現對外界環境刺激的學習。而家長就成了最直接的行為模仿樣本。就像爸爸喜歡看書,孩子也會有樣學樣的拿起繪本,雖然孩子對行為的意義不是很瞭解,但是出於模仿的本能也會有所學習。

在孩子6歲之前,無論是大腦發育還是行為表達的發展都離不開父母的引導。孩子六歲前的“吸收性心智”值得家長們關注。

"

近來人民網轉發的一則視頻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視頻中一個小女孩穿著吊帶睡裙,手裡拿著羽毛球拍,指責爸爸媽媽吵架。其中更是金句頻出“為啥你倆吵架都說是一個人的錯!”“你倆吵架離家出走了,你們閨女還在客廳玩呢!”“這黑燈瞎火的能去哪啊!”視頻中,爸爸連稱自己錯了。小女孩接著說“你知道錯了,那我媽呢!”網友們被小女孩的邏輯清晰,語言表達能力所折服紛紛評論“這屆家長太難管了,讓孩子操碎了心!”“這樣的家長就得好好教育教育!”“當家長的就不能讓孩子省點心嗎?”

視頻中的孩子天真有童趣,大家可以看出孩子所處的家庭氛圍是很和諧的,雖然父母當著孩子面吵架的做法不對,但是孩子知道“犯錯誤不是一個人的事!”這也說明家庭教育很到位了。管教孩子從來都是父母的責任,而父母的造成的影響最為直接。孩子的教育是父母不可逃避的責任,“只生不教”的父母無法看到孩子成長的驚喜。

“只生不教”是當父母最大的悲哀!父母的樣子,決定了孩子未來

一、父母是怎樣的人,就會創造出怎樣的孩子

週末的時候,張姐給孩子買了一些繪本,希望孩子能夠像鄰居家的寶寶一樣愛看書。於是晚飯過後,張姐把繪本拆開扔給了孩子,讓孩子好好看看。孩子本來是想要玩小汽車的,但是被媽媽要球看繪本,也只得無奈的聽從。把繪本扔給孩子後,張姐就拿起手機去客廳看電視了。沒多一會兒,張姐就看到孩子把繪本放到一邊,津津有味的躲在一旁也跟著看電視了。張姐有些生氣,“繪本都是給你買的,你不看難道讓媽媽看嗎!”孩子聽後的反駁說“那為什麼你不看書呢!”

1. 父母的影響是無可迴避的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父母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這種影響在孩子之後的成長中也是會留有痕跡的。父母的行事風格是孩子行為表達的參照,家庭教育遠比孩子之後接觸到的學校教育等教育影響更加深遠。

“只生不教”是當父母最大的悲哀!父母的樣子,決定了孩子未來

2.家長是孩子的行為標杆

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孩子的一言一行會不自覺的像父母靠攏。孩子的是非觀也是受到父母的影響而逐漸建立起來,相應的還有道德感等很多品行方面的素養。

3.孩子通過模仿來認識世界

孩子通過模仿的方式來實現對外界環境刺激的學習。而家長就成了最直接的行為模仿樣本。就像爸爸喜歡看書,孩子也會有樣學樣的拿起繪本,雖然孩子對行為的意義不是很瞭解,但是出於模仿的本能也會有所學習。

在孩子6歲之前,無論是大腦發育還是行為表達的發展都離不開父母的引導。孩子六歲前的“吸收性心智”值得家長們關注。

“只生不教”是當父母最大的悲哀!父母的樣子,決定了孩子未來

二、六歲前兒童“吸收性心智”,家長別做錯誤示範

1. 什麼是“吸收性心智”

其是指孩子在0-6歲這個階段的特有的心智表現。在這種心智的影響下,孩子對周圍環境的學習非常的快速,並且這是一種不會進行區分的行為吸收,並且這些環境刺激最終會成為孩子的身上的一部分特質。

2.主要分成2個階段

0-3歲的無意識活動:這個階段,孩子的思維活動是沒有意識的,孩子通過感官來察覺周圍的環境刺激,孩子不斷的接受信息,為之後的有意識階段做好基礎。孩子的語言、行走能力逐漸顯現出來,孩子也渴望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3-6歲的有意識活動:這個階段孩子身上的很多能力都得到了發展,比如說記憶能力、思考能力等。孩子對周圍的環境越發的敏感,孩子開啟主動學習的模式,孩子對於周圍的環境也變得有一定的選擇性。

3.孩子6歲之後,“吸收性心智”就會消失

這屬於孩子兒童時期特有的一種心智表現。父母在這個時期對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父母是孩子的接受環境刺激的重要影響因素。父母的行為舉動更是孩子在有意識和無意識時期接收的主要刺激來源。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組成了家庭教育的重要部分。父母的責任不僅是養育孩子,教育孩子也同樣不可忽視。“只生不教”是最大的悲哀,父母更應該做好言傳身教。

"

近來人民網轉發的一則視頻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視頻中一個小女孩穿著吊帶睡裙,手裡拿著羽毛球拍,指責爸爸媽媽吵架。其中更是金句頻出“為啥你倆吵架都說是一個人的錯!”“你倆吵架離家出走了,你們閨女還在客廳玩呢!”“這黑燈瞎火的能去哪啊!”視頻中,爸爸連稱自己錯了。小女孩接著說“你知道錯了,那我媽呢!”網友們被小女孩的邏輯清晰,語言表達能力所折服紛紛評論“這屆家長太難管了,讓孩子操碎了心!”“這樣的家長就得好好教育教育!”“當家長的就不能讓孩子省點心嗎?”

視頻中的孩子天真有童趣,大家可以看出孩子所處的家庭氛圍是很和諧的,雖然父母當著孩子面吵架的做法不對,但是孩子知道“犯錯誤不是一個人的事!”這也說明家庭教育很到位了。管教孩子從來都是父母的責任,而父母的造成的影響最為直接。孩子的教育是父母不可逃避的責任,“只生不教”的父母無法看到孩子成長的驚喜。

“只生不教”是當父母最大的悲哀!父母的樣子,決定了孩子未來

一、父母是怎樣的人,就會創造出怎樣的孩子

週末的時候,張姐給孩子買了一些繪本,希望孩子能夠像鄰居家的寶寶一樣愛看書。於是晚飯過後,張姐把繪本拆開扔給了孩子,讓孩子好好看看。孩子本來是想要玩小汽車的,但是被媽媽要球看繪本,也只得無奈的聽從。把繪本扔給孩子後,張姐就拿起手機去客廳看電視了。沒多一會兒,張姐就看到孩子把繪本放到一邊,津津有味的躲在一旁也跟著看電視了。張姐有些生氣,“繪本都是給你買的,你不看難道讓媽媽看嗎!”孩子聽後的反駁說“那為什麼你不看書呢!”

1. 父母的影響是無可迴避的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父母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這種影響在孩子之後的成長中也是會留有痕跡的。父母的行事風格是孩子行為表達的參照,家庭教育遠比孩子之後接觸到的學校教育等教育影響更加深遠。

“只生不教”是當父母最大的悲哀!父母的樣子,決定了孩子未來

2.家長是孩子的行為標杆

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孩子的一言一行會不自覺的像父母靠攏。孩子的是非觀也是受到父母的影響而逐漸建立起來,相應的還有道德感等很多品行方面的素養。

3.孩子通過模仿來認識世界

孩子通過模仿的方式來實現對外界環境刺激的學習。而家長就成了最直接的行為模仿樣本。就像爸爸喜歡看書,孩子也會有樣學樣的拿起繪本,雖然孩子對行為的意義不是很瞭解,但是出於模仿的本能也會有所學習。

在孩子6歲之前,無論是大腦發育還是行為表達的發展都離不開父母的引導。孩子六歲前的“吸收性心智”值得家長們關注。

“只生不教”是當父母最大的悲哀!父母的樣子,決定了孩子未來

二、六歲前兒童“吸收性心智”,家長別做錯誤示範

1. 什麼是“吸收性心智”

其是指孩子在0-6歲這個階段的特有的心智表現。在這種心智的影響下,孩子對周圍環境的學習非常的快速,並且這是一種不會進行區分的行為吸收,並且這些環境刺激最終會成為孩子的身上的一部分特質。

2.主要分成2個階段

0-3歲的無意識活動:這個階段,孩子的思維活動是沒有意識的,孩子通過感官來察覺周圍的環境刺激,孩子不斷的接受信息,為之後的有意識階段做好基礎。孩子的語言、行走能力逐漸顯現出來,孩子也渴望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3-6歲的有意識活動:這個階段孩子身上的很多能力都得到了發展,比如說記憶能力、思考能力等。孩子對周圍的環境越發的敏感,孩子開啟主動學習的模式,孩子對於周圍的環境也變得有一定的選擇性。

3.孩子6歲之後,“吸收性心智”就會消失

這屬於孩子兒童時期特有的一種心智表現。父母在這個時期對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父母是孩子的接受環境刺激的重要影響因素。父母的行為舉動更是孩子在有意識和無意識時期接收的主要刺激來源。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組成了家庭教育的重要部分。父母的責任不僅是養育孩子,教育孩子也同樣不可忽視。“只生不教”是最大的悲哀,父母更應該做好言傳身教。

“只生不教”是當父母最大的悲哀!父母的樣子,決定了孩子未來

三、“只生不教”是最大的悲哀,父母的樣子直接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1.懂得控制情緒的父母更能教育好孩子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很容易產生急躁的情緒,家長的情緒化使得教育的理念無法順暢的進行傳達。情緒化的父母將教育變成了情緒發洩,顯然這樣的教育方式並不能教育好孩子。

2.家庭的規矩,父母有必要和孩子一起遵守

立規矩可以讓孩子的行為有邊界感,但是如果同樣是家庭成員的父母沒有遵守的話,那麼孩子想要養成規矩勢必會有些困難。父母和孩子一起遵守的家庭規矩更加有說服力,孩子更加容易接受。

3.孩子的習慣是和父母一起培養的

父母想要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不妨和孩子一起鍛鍊養成。想要讓孩子養成早睡的習慣,父母們也要先放下手機,想要孩子喜歡看書,父母也有必要養成看書的習慣。和孩子一起養成好習慣的過程不僅是親子互動的過程更加是共同成長的過程。

"

近來人民網轉發的一則視頻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視頻中一個小女孩穿著吊帶睡裙,手裡拿著羽毛球拍,指責爸爸媽媽吵架。其中更是金句頻出“為啥你倆吵架都說是一個人的錯!”“你倆吵架離家出走了,你們閨女還在客廳玩呢!”“這黑燈瞎火的能去哪啊!”視頻中,爸爸連稱自己錯了。小女孩接著說“你知道錯了,那我媽呢!”網友們被小女孩的邏輯清晰,語言表達能力所折服紛紛評論“這屆家長太難管了,讓孩子操碎了心!”“這樣的家長就得好好教育教育!”“當家長的就不能讓孩子省點心嗎?”

視頻中的孩子天真有童趣,大家可以看出孩子所處的家庭氛圍是很和諧的,雖然父母當著孩子面吵架的做法不對,但是孩子知道“犯錯誤不是一個人的事!”這也說明家庭教育很到位了。管教孩子從來都是父母的責任,而父母的造成的影響最為直接。孩子的教育是父母不可逃避的責任,“只生不教”的父母無法看到孩子成長的驚喜。

“只生不教”是當父母最大的悲哀!父母的樣子,決定了孩子未來

一、父母是怎樣的人,就會創造出怎樣的孩子

週末的時候,張姐給孩子買了一些繪本,希望孩子能夠像鄰居家的寶寶一樣愛看書。於是晚飯過後,張姐把繪本拆開扔給了孩子,讓孩子好好看看。孩子本來是想要玩小汽車的,但是被媽媽要球看繪本,也只得無奈的聽從。把繪本扔給孩子後,張姐就拿起手機去客廳看電視了。沒多一會兒,張姐就看到孩子把繪本放到一邊,津津有味的躲在一旁也跟著看電視了。張姐有些生氣,“繪本都是給你買的,你不看難道讓媽媽看嗎!”孩子聽後的反駁說“那為什麼你不看書呢!”

1. 父母的影響是無可迴避的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父母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這種影響在孩子之後的成長中也是會留有痕跡的。父母的行事風格是孩子行為表達的參照,家庭教育遠比孩子之後接觸到的學校教育等教育影響更加深遠。

“只生不教”是當父母最大的悲哀!父母的樣子,決定了孩子未來

2.家長是孩子的行為標杆

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孩子的一言一行會不自覺的像父母靠攏。孩子的是非觀也是受到父母的影響而逐漸建立起來,相應的還有道德感等很多品行方面的素養。

3.孩子通過模仿來認識世界

孩子通過模仿的方式來實現對外界環境刺激的學習。而家長就成了最直接的行為模仿樣本。就像爸爸喜歡看書,孩子也會有樣學樣的拿起繪本,雖然孩子對行為的意義不是很瞭解,但是出於模仿的本能也會有所學習。

在孩子6歲之前,無論是大腦發育還是行為表達的發展都離不開父母的引導。孩子六歲前的“吸收性心智”值得家長們關注。

“只生不教”是當父母最大的悲哀!父母的樣子,決定了孩子未來

二、六歲前兒童“吸收性心智”,家長別做錯誤示範

1. 什麼是“吸收性心智”

其是指孩子在0-6歲這個階段的特有的心智表現。在這種心智的影響下,孩子對周圍環境的學習非常的快速,並且這是一種不會進行區分的行為吸收,並且這些環境刺激最終會成為孩子的身上的一部分特質。

2.主要分成2個階段

0-3歲的無意識活動:這個階段,孩子的思維活動是沒有意識的,孩子通過感官來察覺周圍的環境刺激,孩子不斷的接受信息,為之後的有意識階段做好基礎。孩子的語言、行走能力逐漸顯現出來,孩子也渴望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3-6歲的有意識活動:這個階段孩子身上的很多能力都得到了發展,比如說記憶能力、思考能力等。孩子對周圍的環境越發的敏感,孩子開啟主動學習的模式,孩子對於周圍的環境也變得有一定的選擇性。

3.孩子6歲之後,“吸收性心智”就會消失

這屬於孩子兒童時期特有的一種心智表現。父母在這個時期對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父母是孩子的接受環境刺激的重要影響因素。父母的行為舉動更是孩子在有意識和無意識時期接收的主要刺激來源。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組成了家庭教育的重要部分。父母的責任不僅是養育孩子,教育孩子也同樣不可忽視。“只生不教”是最大的悲哀,父母更應該做好言傳身教。

“只生不教”是當父母最大的悲哀!父母的樣子,決定了孩子未來

三、“只生不教”是最大的悲哀,父母的樣子直接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1.懂得控制情緒的父母更能教育好孩子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很容易產生急躁的情緒,家長的情緒化使得教育的理念無法順暢的進行傳達。情緒化的父母將教育變成了情緒發洩,顯然這樣的教育方式並不能教育好孩子。

2.家庭的規矩,父母有必要和孩子一起遵守

立規矩可以讓孩子的行為有邊界感,但是如果同樣是家庭成員的父母沒有遵守的話,那麼孩子想要養成規矩勢必會有些困難。父母和孩子一起遵守的家庭規矩更加有說服力,孩子更加容易接受。

3.孩子的習慣是和父母一起培養的

父母想要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不妨和孩子一起鍛鍊養成。想要讓孩子養成早睡的習慣,父母們也要先放下手機,想要孩子喜歡看書,父母也有必要養成看書的習慣。和孩子一起養成好習慣的過程不僅是親子互動的過程更加是共同成長的過程。

“只生不教”是當父母最大的悲哀!父母的樣子,決定了孩子未來

父母的教育是孩子成長中的重要部分,而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來說更加是非常關鍵的。尤其是當人們發現父母所提供的環境造成的影響越來越深遠時,家庭教育就越發的值得重視起來。當父母們感慨孩子有行為偏差的時候,是否要思考一下自己的言行沒有給予孩子恰當的影響呢?大家對父母對孩子行為的影響有哪些見解呢?對於家庭教育有哪些思考呢?歡迎分享。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