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


"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孩子只需要最基本的溫飽,和很多很多的愛。”——李靜睿

對這句話深表同意,但我覺得還需要再加上一點——足夠多的重視。

所以完整的一句應該是這樣的:“孩子只需要最基本的溫飽,和很多很多的愛以及足夠多的重視。”

然而大部分的育兒方法和育兒理論,幾乎都是站在父母的角度去告訴父母應該如何如何做,如何如何說,孩子才能變好,鮮少站在孩子的角度告訴父母,孩子究竟想要得到什麼樣的教育,孩子希望父母如何對待他們......大部分孩子的心聲都是不被重視的。

01

因為不被重視,所以不敢吐露心聲


前不久,一則“男孩假扮媽媽訴苦”的新聞上了熱搜,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

"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孩子只需要最基本的溫飽,和很多很多的愛。”——李靜睿

對這句話深表同意,但我覺得還需要再加上一點——足夠多的重視。

所以完整的一句應該是這樣的:“孩子只需要最基本的溫飽,和很多很多的愛以及足夠多的重視。”

然而大部分的育兒方法和育兒理論,幾乎都是站在父母的角度去告訴父母應該如何如何做,如何如何說,孩子才能變好,鮮少站在孩子的角度告訴父母,孩子究竟想要得到什麼樣的教育,孩子希望父母如何對待他們......大部分孩子的心聲都是不被重視的。

01

因為不被重視,所以不敢吐露心聲


前不久,一則“男孩假扮媽媽訴苦”的新聞上了熱搜,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俊俊說,自己想用教育專家的話來教育爸爸,說說怎麼當父母。因為俊俊覺得爸爸總是很凶,動不動就批評他,兩個人聊不到一塊去。但又怕專家覺得自己是小孩子弄不靈清,所以就假扮“媽媽”的身份和專家聊了起來。

看的出來,俊俊的初衷很簡單:就是想告訴爸爸,他的教育方式有問題,希望他能做出改變。

但擺在俊俊面前的卻有兩座大山:1、不敢當面和爸爸說;2、擔心專家覺得自己是小孩,拎不清。

在評論區,看到不少人還用戲謔、搞笑的心態看這個帖子,不得不說,我們的整個社會,普遍還沒有嚴肅認真地對待孩子心聲的態度和習慣。

《圓桌派》第四季中,有一期講的主題是《冤家——原生家庭說恩怨》,在說到家庭教育的時候,蔣方舟就提到這樣一個觀點:原生家庭有問題,其實本質上是因為權力結構。因為在你小的時候,家長是一個比你更強大的權威,你必須去服從的這麼一個存在。

"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孩子只需要最基本的溫飽,和很多很多的愛。”——李靜睿

對這句話深表同意,但我覺得還需要再加上一點——足夠多的重視。

所以完整的一句應該是這樣的:“孩子只需要最基本的溫飽,和很多很多的愛以及足夠多的重視。”

然而大部分的育兒方法和育兒理論,幾乎都是站在父母的角度去告訴父母應該如何如何做,如何如何說,孩子才能變好,鮮少站在孩子的角度告訴父母,孩子究竟想要得到什麼樣的教育,孩子希望父母如何對待他們......大部分孩子的心聲都是不被重視的。

01

因為不被重視,所以不敢吐露心聲


前不久,一則“男孩假扮媽媽訴苦”的新聞上了熱搜,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俊俊說,自己想用教育專家的話來教育爸爸,說說怎麼當父母。因為俊俊覺得爸爸總是很凶,動不動就批評他,兩個人聊不到一塊去。但又怕專家覺得自己是小孩子弄不靈清,所以就假扮“媽媽”的身份和專家聊了起來。

看的出來,俊俊的初衷很簡單:就是想告訴爸爸,他的教育方式有問題,希望他能做出改變。

但擺在俊俊面前的卻有兩座大山:1、不敢當面和爸爸說;2、擔心專家覺得自己是小孩,拎不清。

在評論區,看到不少人還用戲謔、搞笑的心態看這個帖子,不得不說,我們的整個社會,普遍還沒有嚴肅認真地對待孩子心聲的態度和習慣。

《圓桌派》第四季中,有一期講的主題是《冤家——原生家庭說恩怨》,在說到家庭教育的時候,蔣方舟就提到這樣一個觀點:原生家庭有問題,其實本質上是因為權力結構。因為在你小的時候,家長是一個比你更強大的權威,你必須去服從的這麼一個存在。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不能太同意了!

很多時候,家長對於孩子而言,是不可違抗的權威,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還不能表露自己的不滿,不快樂。

“你想體驗做皇帝的感覺特別簡單,生個孩子就可以了,想怎麼對待都行。然後道德輿論和文化,包括父母包括孩子都可以說,父母這麼做都是為了愛你。”一起參加這期節目的武志紅老師接著蔣方舟的話又說了這樣一段話。

權力是控制一個人的最好方式。

所以很多父母總是想用自己的權威來教育孩子,在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展示出極強的控制慾。

比如:孩子吃幾碗飯,看什麼書,報什麼興趣班......很少聽取孩子自己的意見,明明孩子不喜歡,或者表示出不願意,也要強迫孩子做,或者打壓孩子。

久而久之,孩子開始學會了閉嘴,學會了冷漠,甚至學會了撒謊。

而此時父母卻在抱怨“為什麼孩子不跟我說話了,我說話他也不聽”,他們不知道的是,正是自己“不重視”的行為關上了與孩子溝通的大門,也剝奪了孩子學習如何傾聽的機會。

所以,請放下自己已有的控制慾,全神貫注地體會孩子的感受與需求,開始重視孩子的心聲吧。

"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孩子只需要最基本的溫飽,和很多很多的愛。”——李靜睿

對這句話深表同意,但我覺得還需要再加上一點——足夠多的重視。

所以完整的一句應該是這樣的:“孩子只需要最基本的溫飽,和很多很多的愛以及足夠多的重視。”

然而大部分的育兒方法和育兒理論,幾乎都是站在父母的角度去告訴父母應該如何如何做,如何如何說,孩子才能變好,鮮少站在孩子的角度告訴父母,孩子究竟想要得到什麼樣的教育,孩子希望父母如何對待他們......大部分孩子的心聲都是不被重視的。

01

因為不被重視,所以不敢吐露心聲


前不久,一則“男孩假扮媽媽訴苦”的新聞上了熱搜,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俊俊說,自己想用教育專家的話來教育爸爸,說說怎麼當父母。因為俊俊覺得爸爸總是很凶,動不動就批評他,兩個人聊不到一塊去。但又怕專家覺得自己是小孩子弄不靈清,所以就假扮“媽媽”的身份和專家聊了起來。

看的出來,俊俊的初衷很簡單:就是想告訴爸爸,他的教育方式有問題,希望他能做出改變。

但擺在俊俊面前的卻有兩座大山:1、不敢當面和爸爸說;2、擔心專家覺得自己是小孩,拎不清。

在評論區,看到不少人還用戲謔、搞笑的心態看這個帖子,不得不說,我們的整個社會,普遍還沒有嚴肅認真地對待孩子心聲的態度和習慣。

《圓桌派》第四季中,有一期講的主題是《冤家——原生家庭說恩怨》,在說到家庭教育的時候,蔣方舟就提到這樣一個觀點:原生家庭有問題,其實本質上是因為權力結構。因為在你小的時候,家長是一個比你更強大的權威,你必須去服從的這麼一個存在。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不能太同意了!

很多時候,家長對於孩子而言,是不可違抗的權威,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還不能表露自己的不滿,不快樂。

“你想體驗做皇帝的感覺特別簡單,生個孩子就可以了,想怎麼對待都行。然後道德輿論和文化,包括父母包括孩子都可以說,父母這麼做都是為了愛你。”一起參加這期節目的武志紅老師接著蔣方舟的話又說了這樣一段話。

權力是控制一個人的最好方式。

所以很多父母總是想用自己的權威來教育孩子,在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展示出極強的控制慾。

比如:孩子吃幾碗飯,看什麼書,報什麼興趣班......很少聽取孩子自己的意見,明明孩子不喜歡,或者表示出不願意,也要強迫孩子做,或者打壓孩子。

久而久之,孩子開始學會了閉嘴,學會了冷漠,甚至學會了撒謊。

而此時父母卻在抱怨“為什麼孩子不跟我說話了,我說話他也不聽”,他們不知道的是,正是自己“不重視”的行為關上了與孩子溝通的大門,也剝奪了孩子學習如何傾聽的機會。

所以,請放下自己已有的控制慾,全神貫注地體會孩子的感受與需求,開始重視孩子的心聲吧。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02

因為不被重視,被傷害也不敢說“不”


近幾年,兒童性侵事件頻頻發生,除了性教育工作不到位,不及時之外,還有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孩子在面對一個比自己更龐大的成人的舉動時,內心是懼怕的,也是不敢說“不”的。

不敢說“不”,是因為在日常生活中從來沒有人給過他說“不”的權利,也沒有練習說“不”的機會。

不練習,就不知道在什麼場合該說“不”,也就無法形成說“不”意識和習慣,沒有說“不”意識和習慣,在遇到傷害時,就只能兩眼乾瞪著,任其傷害。

也許有家長會說,即便孩子知道對侵害Say no,但那些惡魔禽獸也不見得就會停止侵害。

當然,惡魔的底線永無下限,他們對侵害的對象毫無惻隱之心,此時需要的是一些自救智慧和求救指南的教育,這兩者暫時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之內。

但不能因為say no暫時震懾不住侵害就不給孩子說“不”了,這不是理由。

我們需要反思的是,大部分成年人(包括父母)都不會重視孩子的“心聲”,孩子的大部分想法,小到不想吃飯,大到不想被侵害,都極少會被大人真正聽到,真正重視。

就像上個月浙江千島湖發生的“章子欣案”一樣,租客在寧波搭乘的網約車司機接受採訪時透露:女孩對兩個租客說過「我要回家。」司機說當時租客也不把小女孩的話多當真,一直哄著說「等下就送你回去。」

章子欣和爸爸的最後通話也是說:「我(今天)回不來了。」

"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孩子只需要最基本的溫飽,和很多很多的愛。”——李靜睿

對這句話深表同意,但我覺得還需要再加上一點——足夠多的重視。

所以完整的一句應該是這樣的:“孩子只需要最基本的溫飽,和很多很多的愛以及足夠多的重視。”

然而大部分的育兒方法和育兒理論,幾乎都是站在父母的角度去告訴父母應該如何如何做,如何如何說,孩子才能變好,鮮少站在孩子的角度告訴父母,孩子究竟想要得到什麼樣的教育,孩子希望父母如何對待他們......大部分孩子的心聲都是不被重視的。

01

因為不被重視,所以不敢吐露心聲


前不久,一則“男孩假扮媽媽訴苦”的新聞上了熱搜,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俊俊說,自己想用教育專家的話來教育爸爸,說說怎麼當父母。因為俊俊覺得爸爸總是很凶,動不動就批評他,兩個人聊不到一塊去。但又怕專家覺得自己是小孩子弄不靈清,所以就假扮“媽媽”的身份和專家聊了起來。

看的出來,俊俊的初衷很簡單:就是想告訴爸爸,他的教育方式有問題,希望他能做出改變。

但擺在俊俊面前的卻有兩座大山:1、不敢當面和爸爸說;2、擔心專家覺得自己是小孩,拎不清。

在評論區,看到不少人還用戲謔、搞笑的心態看這個帖子,不得不說,我們的整個社會,普遍還沒有嚴肅認真地對待孩子心聲的態度和習慣。

《圓桌派》第四季中,有一期講的主題是《冤家——原生家庭說恩怨》,在說到家庭教育的時候,蔣方舟就提到這樣一個觀點:原生家庭有問題,其實本質上是因為權力結構。因為在你小的時候,家長是一個比你更強大的權威,你必須去服從的這麼一個存在。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不能太同意了!

很多時候,家長對於孩子而言,是不可違抗的權威,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還不能表露自己的不滿,不快樂。

“你想體驗做皇帝的感覺特別簡單,生個孩子就可以了,想怎麼對待都行。然後道德輿論和文化,包括父母包括孩子都可以說,父母這麼做都是為了愛你。”一起參加這期節目的武志紅老師接著蔣方舟的話又說了這樣一段話。

權力是控制一個人的最好方式。

所以很多父母總是想用自己的權威來教育孩子,在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展示出極強的控制慾。

比如:孩子吃幾碗飯,看什麼書,報什麼興趣班......很少聽取孩子自己的意見,明明孩子不喜歡,或者表示出不願意,也要強迫孩子做,或者打壓孩子。

久而久之,孩子開始學會了閉嘴,學會了冷漠,甚至學會了撒謊。

而此時父母卻在抱怨“為什麼孩子不跟我說話了,我說話他也不聽”,他們不知道的是,正是自己“不重視”的行為關上了與孩子溝通的大門,也剝奪了孩子學習如何傾聽的機會。

所以,請放下自己已有的控制慾,全神貫注地體會孩子的感受與需求,開始重視孩子的心聲吧。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02

因為不被重視,被傷害也不敢說“不”


近幾年,兒童性侵事件頻頻發生,除了性教育工作不到位,不及時之外,還有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孩子在面對一個比自己更龐大的成人的舉動時,內心是懼怕的,也是不敢說“不”的。

不敢說“不”,是因為在日常生活中從來沒有人給過他說“不”的權利,也沒有練習說“不”的機會。

不練習,就不知道在什麼場合該說“不”,也就無法形成說“不”意識和習慣,沒有說“不”意識和習慣,在遇到傷害時,就只能兩眼乾瞪著,任其傷害。

也許有家長會說,即便孩子知道對侵害Say no,但那些惡魔禽獸也不見得就會停止侵害。

當然,惡魔的底線永無下限,他們對侵害的對象毫無惻隱之心,此時需要的是一些自救智慧和求救指南的教育,這兩者暫時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之內。

但不能因為say no暫時震懾不住侵害就不給孩子說“不”了,這不是理由。

我們需要反思的是,大部分成年人(包括父母)都不會重視孩子的“心聲”,孩子的大部分想法,小到不想吃飯,大到不想被侵害,都極少會被大人真正聽到,真正重視。

就像上個月浙江千島湖發生的“章子欣案”一樣,租客在寧波搭乘的網約車司機接受採訪時透露:女孩對兩個租客說過「我要回家。」司機說當時租客也不把小女孩的話多當真,一直哄著說「等下就送你回去。」

章子欣和爸爸的最後通話也是說:「我(今天)回不來了。」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但在這整個過程中,沒有任何一個大人真正的尊重孩子的意願、把她的話當做嚴肅的請求,包括子欣的父親,也不會認真對待女兒發出的“我今天回不來了”這份絕望的心聲。

假設網約車司機,或者子欣爸爸,都能真正重視子欣呼救的信號,司機把三人送回車站或者爸爸連夜讓她回家……會不會結果就不一樣了?

但事實是沒有一個大人這樣做,這一切還是晚了。

被輕視的每一次,都是孩子逐漸學閉嘴的過程,直到再也不會說“不”了。

"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孩子只需要最基本的溫飽,和很多很多的愛。”——李靜睿

對這句話深表同意,但我覺得還需要再加上一點——足夠多的重視。

所以完整的一句應該是這樣的:“孩子只需要最基本的溫飽,和很多很多的愛以及足夠多的重視。”

然而大部分的育兒方法和育兒理論,幾乎都是站在父母的角度去告訴父母應該如何如何做,如何如何說,孩子才能變好,鮮少站在孩子的角度告訴父母,孩子究竟想要得到什麼樣的教育,孩子希望父母如何對待他們......大部分孩子的心聲都是不被重視的。

01

因為不被重視,所以不敢吐露心聲


前不久,一則“男孩假扮媽媽訴苦”的新聞上了熱搜,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俊俊說,自己想用教育專家的話來教育爸爸,說說怎麼當父母。因為俊俊覺得爸爸總是很凶,動不動就批評他,兩個人聊不到一塊去。但又怕專家覺得自己是小孩子弄不靈清,所以就假扮“媽媽”的身份和專家聊了起來。

看的出來,俊俊的初衷很簡單:就是想告訴爸爸,他的教育方式有問題,希望他能做出改變。

但擺在俊俊面前的卻有兩座大山:1、不敢當面和爸爸說;2、擔心專家覺得自己是小孩,拎不清。

在評論區,看到不少人還用戲謔、搞笑的心態看這個帖子,不得不說,我們的整個社會,普遍還沒有嚴肅認真地對待孩子心聲的態度和習慣。

《圓桌派》第四季中,有一期講的主題是《冤家——原生家庭說恩怨》,在說到家庭教育的時候,蔣方舟就提到這樣一個觀點:原生家庭有問題,其實本質上是因為權力結構。因為在你小的時候,家長是一個比你更強大的權威,你必須去服從的這麼一個存在。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不能太同意了!

很多時候,家長對於孩子而言,是不可違抗的權威,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還不能表露自己的不滿,不快樂。

“你想體驗做皇帝的感覺特別簡單,生個孩子就可以了,想怎麼對待都行。然後道德輿論和文化,包括父母包括孩子都可以說,父母這麼做都是為了愛你。”一起參加這期節目的武志紅老師接著蔣方舟的話又說了這樣一段話。

權力是控制一個人的最好方式。

所以很多父母總是想用自己的權威來教育孩子,在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展示出極強的控制慾。

比如:孩子吃幾碗飯,看什麼書,報什麼興趣班......很少聽取孩子自己的意見,明明孩子不喜歡,或者表示出不願意,也要強迫孩子做,或者打壓孩子。

久而久之,孩子開始學會了閉嘴,學會了冷漠,甚至學會了撒謊。

而此時父母卻在抱怨“為什麼孩子不跟我說話了,我說話他也不聽”,他們不知道的是,正是自己“不重視”的行為關上了與孩子溝通的大門,也剝奪了孩子學習如何傾聽的機會。

所以,請放下自己已有的控制慾,全神貫注地體會孩子的感受與需求,開始重視孩子的心聲吧。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02

因為不被重視,被傷害也不敢說“不”


近幾年,兒童性侵事件頻頻發生,除了性教育工作不到位,不及時之外,還有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孩子在面對一個比自己更龐大的成人的舉動時,內心是懼怕的,也是不敢說“不”的。

不敢說“不”,是因為在日常生活中從來沒有人給過他說“不”的權利,也沒有練習說“不”的機會。

不練習,就不知道在什麼場合該說“不”,也就無法形成說“不”意識和習慣,沒有說“不”意識和習慣,在遇到傷害時,就只能兩眼乾瞪著,任其傷害。

也許有家長會說,即便孩子知道對侵害Say no,但那些惡魔禽獸也不見得就會停止侵害。

當然,惡魔的底線永無下限,他們對侵害的對象毫無惻隱之心,此時需要的是一些自救智慧和求救指南的教育,這兩者暫時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之內。

但不能因為say no暫時震懾不住侵害就不給孩子說“不”了,這不是理由。

我們需要反思的是,大部分成年人(包括父母)都不會重視孩子的“心聲”,孩子的大部分想法,小到不想吃飯,大到不想被侵害,都極少會被大人真正聽到,真正重視。

就像上個月浙江千島湖發生的“章子欣案”一樣,租客在寧波搭乘的網約車司機接受採訪時透露:女孩對兩個租客說過「我要回家。」司機說當時租客也不把小女孩的話多當真,一直哄著說「等下就送你回去。」

章子欣和爸爸的最後通話也是說:「我(今天)回不來了。」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但在這整個過程中,沒有任何一個大人真正的尊重孩子的意願、把她的話當做嚴肅的請求,包括子欣的父親,也不會認真對待女兒發出的“我今天回不來了”這份絕望的心聲。

假設網約車司機,或者子欣爸爸,都能真正重視子欣呼救的信號,司機把三人送回車站或者爸爸連夜讓她回家……會不會結果就不一樣了?

但事實是沒有一個大人這樣做,這一切還是晚了。

被輕視的每一次,都是孩子逐漸學閉嘴的過程,直到再也不會說“不”了。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03

重視孩子的心聲,從傾聽開始

一位教育家說:對心靈發生重大影響的,絕不是一種灌輸,而是一種共鳴。

而與孩子產生共鳴的重要前提是重視孩子的想法,傾聽他們的心聲。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不厭其煩地教導孩子:“你要好好聽人說話,不能這麼沒禮貌。”

可是,當自己與孩子相處時,卻常常表現出對孩子的話敷衍、打斷、說教等“不聽”的行為。

此時孩子便會很困惑:為什麼我和爸爸媽媽說話時,他們可以邊玩手機邊敷衍我,可以隨意地打斷我?為什麼我的話還沒說完,他們就可以開始高談闊論,而我卻被要求“不要動、安靜地看著他們的眼睛聽他們說話”?

父母的這種行為,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不被理解和重視,慢慢地,孩子就會把自己的想法隱藏起來,有話也不敢說,或者不想說。

能夠被傾聽的孩子,真的很幸福。

就像這個小女孩兒,在被父親批評後,很沮喪的在小凳子上坐了一會兒,就開始振作起來,教育父母:

"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孩子只需要最基本的溫飽,和很多很多的愛。”——李靜睿

對這句話深表同意,但我覺得還需要再加上一點——足夠多的重視。

所以完整的一句應該是這樣的:“孩子只需要最基本的溫飽,和很多很多的愛以及足夠多的重視。”

然而大部分的育兒方法和育兒理論,幾乎都是站在父母的角度去告訴父母應該如何如何做,如何如何說,孩子才能變好,鮮少站在孩子的角度告訴父母,孩子究竟想要得到什麼樣的教育,孩子希望父母如何對待他們......大部分孩子的心聲都是不被重視的。

01

因為不被重視,所以不敢吐露心聲


前不久,一則“男孩假扮媽媽訴苦”的新聞上了熱搜,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俊俊說,自己想用教育專家的話來教育爸爸,說說怎麼當父母。因為俊俊覺得爸爸總是很凶,動不動就批評他,兩個人聊不到一塊去。但又怕專家覺得自己是小孩子弄不靈清,所以就假扮“媽媽”的身份和專家聊了起來。

看的出來,俊俊的初衷很簡單:就是想告訴爸爸,他的教育方式有問題,希望他能做出改變。

但擺在俊俊面前的卻有兩座大山:1、不敢當面和爸爸說;2、擔心專家覺得自己是小孩,拎不清。

在評論區,看到不少人還用戲謔、搞笑的心態看這個帖子,不得不說,我們的整個社會,普遍還沒有嚴肅認真地對待孩子心聲的態度和習慣。

《圓桌派》第四季中,有一期講的主題是《冤家——原生家庭說恩怨》,在說到家庭教育的時候,蔣方舟就提到這樣一個觀點:原生家庭有問題,其實本質上是因為權力結構。因為在你小的時候,家長是一個比你更強大的權威,你必須去服從的這麼一個存在。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不能太同意了!

很多時候,家長對於孩子而言,是不可違抗的權威,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還不能表露自己的不滿,不快樂。

“你想體驗做皇帝的感覺特別簡單,生個孩子就可以了,想怎麼對待都行。然後道德輿論和文化,包括父母包括孩子都可以說,父母這麼做都是為了愛你。”一起參加這期節目的武志紅老師接著蔣方舟的話又說了這樣一段話。

權力是控制一個人的最好方式。

所以很多父母總是想用自己的權威來教育孩子,在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展示出極強的控制慾。

比如:孩子吃幾碗飯,看什麼書,報什麼興趣班......很少聽取孩子自己的意見,明明孩子不喜歡,或者表示出不願意,也要強迫孩子做,或者打壓孩子。

久而久之,孩子開始學會了閉嘴,學會了冷漠,甚至學會了撒謊。

而此時父母卻在抱怨“為什麼孩子不跟我說話了,我說話他也不聽”,他們不知道的是,正是自己“不重視”的行為關上了與孩子溝通的大門,也剝奪了孩子學習如何傾聽的機會。

所以,請放下自己已有的控制慾,全神貫注地體會孩子的感受與需求,開始重視孩子的心聲吧。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02

因為不被重視,被傷害也不敢說“不”


近幾年,兒童性侵事件頻頻發生,除了性教育工作不到位,不及時之外,還有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孩子在面對一個比自己更龐大的成人的舉動時,內心是懼怕的,也是不敢說“不”的。

不敢說“不”,是因為在日常生活中從來沒有人給過他說“不”的權利,也沒有練習說“不”的機會。

不練習,就不知道在什麼場合該說“不”,也就無法形成說“不”意識和習慣,沒有說“不”意識和習慣,在遇到傷害時,就只能兩眼乾瞪著,任其傷害。

也許有家長會說,即便孩子知道對侵害Say no,但那些惡魔禽獸也不見得就會停止侵害。

當然,惡魔的底線永無下限,他們對侵害的對象毫無惻隱之心,此時需要的是一些自救智慧和求救指南的教育,這兩者暫時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之內。

但不能因為say no暫時震懾不住侵害就不給孩子說“不”了,這不是理由。

我們需要反思的是,大部分成年人(包括父母)都不會重視孩子的“心聲”,孩子的大部分想法,小到不想吃飯,大到不想被侵害,都極少會被大人真正聽到,真正重視。

就像上個月浙江千島湖發生的“章子欣案”一樣,租客在寧波搭乘的網約車司機接受採訪時透露:女孩對兩個租客說過「我要回家。」司機說當時租客也不把小女孩的話多當真,一直哄著說「等下就送你回去。」

章子欣和爸爸的最後通話也是說:「我(今天)回不來了。」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但在這整個過程中,沒有任何一個大人真正的尊重孩子的意願、把她的話當做嚴肅的請求,包括子欣的父親,也不會認真對待女兒發出的“我今天回不來了”這份絕望的心聲。

假設網約車司機,或者子欣爸爸,都能真正重視子欣呼救的信號,司機把三人送回車站或者爸爸連夜讓她回家……會不會結果就不一樣了?

但事實是沒有一個大人這樣做,這一切還是晚了。

被輕視的每一次,都是孩子逐漸學閉嘴的過程,直到再也不會說“不”了。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03

重視孩子的心聲,從傾聽開始

一位教育家說:對心靈發生重大影響的,絕不是一種灌輸,而是一種共鳴。

而與孩子產生共鳴的重要前提是重視孩子的想法,傾聽他們的心聲。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不厭其煩地教導孩子:“你要好好聽人說話,不能這麼沒禮貌。”

可是,當自己與孩子相處時,卻常常表現出對孩子的話敷衍、打斷、說教等“不聽”的行為。

此時孩子便會很困惑:為什麼我和爸爸媽媽說話時,他們可以邊玩手機邊敷衍我,可以隨意地打斷我?為什麼我的話還沒說完,他們就可以開始高談闊論,而我卻被要求“不要動、安靜地看著他們的眼睛聽他們說話”?

父母的這種行為,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不被理解和重視,慢慢地,孩子就會把自己的想法隱藏起來,有話也不敢說,或者不想說。

能夠被傾聽的孩子,真的很幸福。

就像這個小女孩兒,在被父親批評後,很沮喪的在小凳子上坐了一會兒,就開始振作起來,教育父母: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孩子只需要最基本的溫飽,和很多很多的愛。”——李靜睿

對這句話深表同意,但我覺得還需要再加上一點——足夠多的重視。

所以完整的一句應該是這樣的:“孩子只需要最基本的溫飽,和很多很多的愛以及足夠多的重視。”

然而大部分的育兒方法和育兒理論,幾乎都是站在父母的角度去告訴父母應該如何如何做,如何如何說,孩子才能變好,鮮少站在孩子的角度告訴父母,孩子究竟想要得到什麼樣的教育,孩子希望父母如何對待他們......大部分孩子的心聲都是不被重視的。

01

因為不被重視,所以不敢吐露心聲


前不久,一則“男孩假扮媽媽訴苦”的新聞上了熱搜,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俊俊說,自己想用教育專家的話來教育爸爸,說說怎麼當父母。因為俊俊覺得爸爸總是很凶,動不動就批評他,兩個人聊不到一塊去。但又怕專家覺得自己是小孩子弄不靈清,所以就假扮“媽媽”的身份和專家聊了起來。

看的出來,俊俊的初衷很簡單:就是想告訴爸爸,他的教育方式有問題,希望他能做出改變。

但擺在俊俊面前的卻有兩座大山:1、不敢當面和爸爸說;2、擔心專家覺得自己是小孩,拎不清。

在評論區,看到不少人還用戲謔、搞笑的心態看這個帖子,不得不說,我們的整個社會,普遍還沒有嚴肅認真地對待孩子心聲的態度和習慣。

《圓桌派》第四季中,有一期講的主題是《冤家——原生家庭說恩怨》,在說到家庭教育的時候,蔣方舟就提到這樣一個觀點:原生家庭有問題,其實本質上是因為權力結構。因為在你小的時候,家長是一個比你更強大的權威,你必須去服從的這麼一個存在。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不能太同意了!

很多時候,家長對於孩子而言,是不可違抗的權威,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還不能表露自己的不滿,不快樂。

“你想體驗做皇帝的感覺特別簡單,生個孩子就可以了,想怎麼對待都行。然後道德輿論和文化,包括父母包括孩子都可以說,父母這麼做都是為了愛你。”一起參加這期節目的武志紅老師接著蔣方舟的話又說了這樣一段話。

權力是控制一個人的最好方式。

所以很多父母總是想用自己的權威來教育孩子,在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展示出極強的控制慾。

比如:孩子吃幾碗飯,看什麼書,報什麼興趣班......很少聽取孩子自己的意見,明明孩子不喜歡,或者表示出不願意,也要強迫孩子做,或者打壓孩子。

久而久之,孩子開始學會了閉嘴,學會了冷漠,甚至學會了撒謊。

而此時父母卻在抱怨“為什麼孩子不跟我說話了,我說話他也不聽”,他們不知道的是,正是自己“不重視”的行為關上了與孩子溝通的大門,也剝奪了孩子學習如何傾聽的機會。

所以,請放下自己已有的控制慾,全神貫注地體會孩子的感受與需求,開始重視孩子的心聲吧。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02

因為不被重視,被傷害也不敢說“不”


近幾年,兒童性侵事件頻頻發生,除了性教育工作不到位,不及時之外,還有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孩子在面對一個比自己更龐大的成人的舉動時,內心是懼怕的,也是不敢說“不”的。

不敢說“不”,是因為在日常生活中從來沒有人給過他說“不”的權利,也沒有練習說“不”的機會。

不練習,就不知道在什麼場合該說“不”,也就無法形成說“不”意識和習慣,沒有說“不”意識和習慣,在遇到傷害時,就只能兩眼乾瞪著,任其傷害。

也許有家長會說,即便孩子知道對侵害Say no,但那些惡魔禽獸也不見得就會停止侵害。

當然,惡魔的底線永無下限,他們對侵害的對象毫無惻隱之心,此時需要的是一些自救智慧和求救指南的教育,這兩者暫時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之內。

但不能因為say no暫時震懾不住侵害就不給孩子說“不”了,這不是理由。

我們需要反思的是,大部分成年人(包括父母)都不會重視孩子的“心聲”,孩子的大部分想法,小到不想吃飯,大到不想被侵害,都極少會被大人真正聽到,真正重視。

就像上個月浙江千島湖發生的“章子欣案”一樣,租客在寧波搭乘的網約車司機接受採訪時透露:女孩對兩個租客說過「我要回家。」司機說當時租客也不把小女孩的話多當真,一直哄著說「等下就送你回去。」

章子欣和爸爸的最後通話也是說:「我(今天)回不來了。」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但在這整個過程中,沒有任何一個大人真正的尊重孩子的意願、把她的話當做嚴肅的請求,包括子欣的父親,也不會認真對待女兒發出的“我今天回不來了”這份絕望的心聲。

假設網約車司機,或者子欣爸爸,都能真正重視子欣呼救的信號,司機把三人送回車站或者爸爸連夜讓她回家……會不會結果就不一樣了?

但事實是沒有一個大人這樣做,這一切還是晚了。

被輕視的每一次,都是孩子逐漸學閉嘴的過程,直到再也不會說“不”了。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03

重視孩子的心聲,從傾聽開始

一位教育家說:對心靈發生重大影響的,絕不是一種灌輸,而是一種共鳴。

而與孩子產生共鳴的重要前提是重視孩子的想法,傾聽他們的心聲。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不厭其煩地教導孩子:“你要好好聽人說話,不能這麼沒禮貌。”

可是,當自己與孩子相處時,卻常常表現出對孩子的話敷衍、打斷、說教等“不聽”的行為。

此時孩子便會很困惑:為什麼我和爸爸媽媽說話時,他們可以邊玩手機邊敷衍我,可以隨意地打斷我?為什麼我的話還沒說完,他們就可以開始高談闊論,而我卻被要求“不要動、安靜地看著他們的眼睛聽他們說話”?

父母的這種行為,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不被理解和重視,慢慢地,孩子就會把自己的想法隱藏起來,有話也不敢說,或者不想說。

能夠被傾聽的孩子,真的很幸福。

就像這個小女孩兒,在被父親批評後,很沮喪的在小凳子上坐了一會兒,就開始振作起來,教育父母: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孩子只需要最基本的溫飽,和很多很多的愛。”——李靜睿

對這句話深表同意,但我覺得還需要再加上一點——足夠多的重視。

所以完整的一句應該是這樣的:“孩子只需要最基本的溫飽,和很多很多的愛以及足夠多的重視。”

然而大部分的育兒方法和育兒理論,幾乎都是站在父母的角度去告訴父母應該如何如何做,如何如何說,孩子才能變好,鮮少站在孩子的角度告訴父母,孩子究竟想要得到什麼樣的教育,孩子希望父母如何對待他們......大部分孩子的心聲都是不被重視的。

01

因為不被重視,所以不敢吐露心聲


前不久,一則“男孩假扮媽媽訴苦”的新聞上了熱搜,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俊俊說,自己想用教育專家的話來教育爸爸,說說怎麼當父母。因為俊俊覺得爸爸總是很凶,動不動就批評他,兩個人聊不到一塊去。但又怕專家覺得自己是小孩子弄不靈清,所以就假扮“媽媽”的身份和專家聊了起來。

看的出來,俊俊的初衷很簡單:就是想告訴爸爸,他的教育方式有問題,希望他能做出改變。

但擺在俊俊面前的卻有兩座大山:1、不敢當面和爸爸說;2、擔心專家覺得自己是小孩,拎不清。

在評論區,看到不少人還用戲謔、搞笑的心態看這個帖子,不得不說,我們的整個社會,普遍還沒有嚴肅認真地對待孩子心聲的態度和習慣。

《圓桌派》第四季中,有一期講的主題是《冤家——原生家庭說恩怨》,在說到家庭教育的時候,蔣方舟就提到這樣一個觀點:原生家庭有問題,其實本質上是因為權力結構。因為在你小的時候,家長是一個比你更強大的權威,你必須去服從的這麼一個存在。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不能太同意了!

很多時候,家長對於孩子而言,是不可違抗的權威,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還不能表露自己的不滿,不快樂。

“你想體驗做皇帝的感覺特別簡單,生個孩子就可以了,想怎麼對待都行。然後道德輿論和文化,包括父母包括孩子都可以說,父母這麼做都是為了愛你。”一起參加這期節目的武志紅老師接著蔣方舟的話又說了這樣一段話。

權力是控制一個人的最好方式。

所以很多父母總是想用自己的權威來教育孩子,在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展示出極強的控制慾。

比如:孩子吃幾碗飯,看什麼書,報什麼興趣班......很少聽取孩子自己的意見,明明孩子不喜歡,或者表示出不願意,也要強迫孩子做,或者打壓孩子。

久而久之,孩子開始學會了閉嘴,學會了冷漠,甚至學會了撒謊。

而此時父母卻在抱怨“為什麼孩子不跟我說話了,我說話他也不聽”,他們不知道的是,正是自己“不重視”的行為關上了與孩子溝通的大門,也剝奪了孩子學習如何傾聽的機會。

所以,請放下自己已有的控制慾,全神貫注地體會孩子的感受與需求,開始重視孩子的心聲吧。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02

因為不被重視,被傷害也不敢說“不”


近幾年,兒童性侵事件頻頻發生,除了性教育工作不到位,不及時之外,還有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孩子在面對一個比自己更龐大的成人的舉動時,內心是懼怕的,也是不敢說“不”的。

不敢說“不”,是因為在日常生活中從來沒有人給過他說“不”的權利,也沒有練習說“不”的機會。

不練習,就不知道在什麼場合該說“不”,也就無法形成說“不”意識和習慣,沒有說“不”意識和習慣,在遇到傷害時,就只能兩眼乾瞪著,任其傷害。

也許有家長會說,即便孩子知道對侵害Say no,但那些惡魔禽獸也不見得就會停止侵害。

當然,惡魔的底線永無下限,他們對侵害的對象毫無惻隱之心,此時需要的是一些自救智慧和求救指南的教育,這兩者暫時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之內。

但不能因為say no暫時震懾不住侵害就不給孩子說“不”了,這不是理由。

我們需要反思的是,大部分成年人(包括父母)都不會重視孩子的“心聲”,孩子的大部分想法,小到不想吃飯,大到不想被侵害,都極少會被大人真正聽到,真正重視。

就像上個月浙江千島湖發生的“章子欣案”一樣,租客在寧波搭乘的網約車司機接受採訪時透露:女孩對兩個租客說過「我要回家。」司機說當時租客也不把小女孩的話多當真,一直哄著說「等下就送你回去。」

章子欣和爸爸的最後通話也是說:「我(今天)回不來了。」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但在這整個過程中,沒有任何一個大人真正的尊重孩子的意願、把她的話當做嚴肅的請求,包括子欣的父親,也不會認真對待女兒發出的“我今天回不來了”這份絕望的心聲。

假設網約車司機,或者子欣爸爸,都能真正重視子欣呼救的信號,司機把三人送回車站或者爸爸連夜讓她回家……會不會結果就不一樣了?

但事實是沒有一個大人這樣做,這一切還是晚了。

被輕視的每一次,都是孩子逐漸學閉嘴的過程,直到再也不會說“不”了。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03

重視孩子的心聲,從傾聽開始

一位教育家說:對心靈發生重大影響的,絕不是一種灌輸,而是一種共鳴。

而與孩子產生共鳴的重要前提是重視孩子的想法,傾聽他們的心聲。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不厭其煩地教導孩子:“你要好好聽人說話,不能這麼沒禮貌。”

可是,當自己與孩子相處時,卻常常表現出對孩子的話敷衍、打斷、說教等“不聽”的行為。

此時孩子便會很困惑:為什麼我和爸爸媽媽說話時,他們可以邊玩手機邊敷衍我,可以隨意地打斷我?為什麼我的話還沒說完,他們就可以開始高談闊論,而我卻被要求“不要動、安靜地看著他們的眼睛聽他們說話”?

父母的這種行為,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不被理解和重視,慢慢地,孩子就會把自己的想法隱藏起來,有話也不敢說,或者不想說。

能夠被傾聽的孩子,真的很幸福。

就像這個小女孩兒,在被父親批評後,很沮喪的在小凳子上坐了一會兒,就開始振作起來,教育父母: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孩子只需要最基本的溫飽,和很多很多的愛。”——李靜睿

對這句話深表同意,但我覺得還需要再加上一點——足夠多的重視。

所以完整的一句應該是這樣的:“孩子只需要最基本的溫飽,和很多很多的愛以及足夠多的重視。”

然而大部分的育兒方法和育兒理論,幾乎都是站在父母的角度去告訴父母應該如何如何做,如何如何說,孩子才能變好,鮮少站在孩子的角度告訴父母,孩子究竟想要得到什麼樣的教育,孩子希望父母如何對待他們......大部分孩子的心聲都是不被重視的。

01

因為不被重視,所以不敢吐露心聲


前不久,一則“男孩假扮媽媽訴苦”的新聞上了熱搜,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俊俊說,自己想用教育專家的話來教育爸爸,說說怎麼當父母。因為俊俊覺得爸爸總是很凶,動不動就批評他,兩個人聊不到一塊去。但又怕專家覺得自己是小孩子弄不靈清,所以就假扮“媽媽”的身份和專家聊了起來。

看的出來,俊俊的初衷很簡單:就是想告訴爸爸,他的教育方式有問題,希望他能做出改變。

但擺在俊俊面前的卻有兩座大山:1、不敢當面和爸爸說;2、擔心專家覺得自己是小孩,拎不清。

在評論區,看到不少人還用戲謔、搞笑的心態看這個帖子,不得不說,我們的整個社會,普遍還沒有嚴肅認真地對待孩子心聲的態度和習慣。

《圓桌派》第四季中,有一期講的主題是《冤家——原生家庭說恩怨》,在說到家庭教育的時候,蔣方舟就提到這樣一個觀點:原生家庭有問題,其實本質上是因為權力結構。因為在你小的時候,家長是一個比你更強大的權威,你必須去服從的這麼一個存在。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不能太同意了!

很多時候,家長對於孩子而言,是不可違抗的權威,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還不能表露自己的不滿,不快樂。

“你想體驗做皇帝的感覺特別簡單,生個孩子就可以了,想怎麼對待都行。然後道德輿論和文化,包括父母包括孩子都可以說,父母這麼做都是為了愛你。”一起參加這期節目的武志紅老師接著蔣方舟的話又說了這樣一段話。

權力是控制一個人的最好方式。

所以很多父母總是想用自己的權威來教育孩子,在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展示出極強的控制慾。

比如:孩子吃幾碗飯,看什麼書,報什麼興趣班......很少聽取孩子自己的意見,明明孩子不喜歡,或者表示出不願意,也要強迫孩子做,或者打壓孩子。

久而久之,孩子開始學會了閉嘴,學會了冷漠,甚至學會了撒謊。

而此時父母卻在抱怨“為什麼孩子不跟我說話了,我說話他也不聽”,他們不知道的是,正是自己“不重視”的行為關上了與孩子溝通的大門,也剝奪了孩子學習如何傾聽的機會。

所以,請放下自己已有的控制慾,全神貫注地體會孩子的感受與需求,開始重視孩子的心聲吧。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02

因為不被重視,被傷害也不敢說“不”


近幾年,兒童性侵事件頻頻發生,除了性教育工作不到位,不及時之外,還有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孩子在面對一個比自己更龐大的成人的舉動時,內心是懼怕的,也是不敢說“不”的。

不敢說“不”,是因為在日常生活中從來沒有人給過他說“不”的權利,也沒有練習說“不”的機會。

不練習,就不知道在什麼場合該說“不”,也就無法形成說“不”意識和習慣,沒有說“不”意識和習慣,在遇到傷害時,就只能兩眼乾瞪著,任其傷害。

也許有家長會說,即便孩子知道對侵害Say no,但那些惡魔禽獸也不見得就會停止侵害。

當然,惡魔的底線永無下限,他們對侵害的對象毫無惻隱之心,此時需要的是一些自救智慧和求救指南的教育,這兩者暫時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之內。

但不能因為say no暫時震懾不住侵害就不給孩子說“不”了,這不是理由。

我們需要反思的是,大部分成年人(包括父母)都不會重視孩子的“心聲”,孩子的大部分想法,小到不想吃飯,大到不想被侵害,都極少會被大人真正聽到,真正重視。

就像上個月浙江千島湖發生的“章子欣案”一樣,租客在寧波搭乘的網約車司機接受採訪時透露:女孩對兩個租客說過「我要回家。」司機說當時租客也不把小女孩的話多當真,一直哄著說「等下就送你回去。」

章子欣和爸爸的最後通話也是說:「我(今天)回不來了。」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但在這整個過程中,沒有任何一個大人真正的尊重孩子的意願、把她的話當做嚴肅的請求,包括子欣的父親,也不會認真對待女兒發出的“我今天回不來了”這份絕望的心聲。

假設網約車司機,或者子欣爸爸,都能真正重視子欣呼救的信號,司機把三人送回車站或者爸爸連夜讓她回家……會不會結果就不一樣了?

但事實是沒有一個大人這樣做,這一切還是晚了。

被輕視的每一次,都是孩子逐漸學閉嘴的過程,直到再也不會說“不”了。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03

重視孩子的心聲,從傾聽開始

一位教育家說:對心靈發生重大影響的,絕不是一種灌輸,而是一種共鳴。

而與孩子產生共鳴的重要前提是重視孩子的想法,傾聽他們的心聲。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不厭其煩地教導孩子:“你要好好聽人說話,不能這麼沒禮貌。”

可是,當自己與孩子相處時,卻常常表現出對孩子的話敷衍、打斷、說教等“不聽”的行為。

此時孩子便會很困惑:為什麼我和爸爸媽媽說話時,他們可以邊玩手機邊敷衍我,可以隨意地打斷我?為什麼我的話還沒說完,他們就可以開始高談闊論,而我卻被要求“不要動、安靜地看著他們的眼睛聽他們說話”?

父母的這種行為,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不被理解和重視,慢慢地,孩子就會把自己的想法隱藏起來,有話也不敢說,或者不想說。

能夠被傾聽的孩子,真的很幸福。

就像這個小女孩兒,在被父親批評後,很沮喪的在小凳子上坐了一會兒,就開始振作起來,教育父母: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心聲?


孩子說的這番話,被不少人稱讚邏輯嚴密道理清晰,簡直就是蕩氣迴腸,堪稱說理範文。

而我看到的是這個孩子在表達自己心聲的那份自然和舒展,有理有據,不緊不慢,這是家庭教育長期浸染的結果,相信在生活中,她的心聲和想法也是常常被父母允許的,支持的,傾聽的,也看得出來,她的父母很重視給女兒一個表達心聲的渠道,才會讓孩子搬著小板凳兒來這麼一頓兒“數落”。

而我們需要成為這樣的父母,在任何時候都要認真對待孩子的訴求和心聲,唯有這樣,孩子才能說出來,只有孩子說出來了,很多事情就容易多了。


爸媽黑板報:一個專注寫孩子教育的黑板報

微信:bamaheibanba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