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大師看好的繪本,為什麼有些家長看不上?'

"

“這書字太少了,換一本字多的”

“這書圖畫多,文字少,薄薄的幾頁,有什麼好看的”

“你只看畫也不認識字,能看懂嗎”

這種情景在我的童書館裡經常發生,當孩子們拿起繪本想走進繪本世界時,媽媽卻在旁加以干涉。他們的認知裡閱讀就要讀“厚”書,要麼多認識一些字,要麼為寫讀書感悟而讀,要麼為得高分而讀,這種畫多字少的繪本根本不在孩子閱讀的書目內。他們更熱衷於文學類。

"

“這書字太少了,換一本字多的”

“這書圖畫多,文字少,薄薄的幾頁,有什麼好看的”

“你只看畫也不認識字,能看懂嗎”

這種情景在我的童書館裡經常發生,當孩子們拿起繪本想走進繪本世界時,媽媽卻在旁加以干涉。他們的認知裡閱讀就要讀“厚”書,要麼多認識一些字,要麼為寫讀書感悟而讀,要麼為得高分而讀,這種畫多字少的繪本根本不在孩子閱讀的書目內。他們更熱衷於文學類。

被大師看好的繪本,為什麼有些家長看不上?

然而被家長看不上的繪本卻在別處發揮著神奇的作用:

上班族的s小姐,日積月累囤積了很大的壓力,某天她因為工作壓力而情緒低落,以至於沒辦法去上班,做什麼事都提不起精神,最後竟然連身體也動不了了,她不得不去看醫生,醫生勸她看開點,並且寬慰她:“這可能是上天賜予你的假期”,可是s小姐依然沒辦法輕鬆起來,心情持續抑鬱。後來,長期處於情緒低谷的s小姐,接受了“做自己喜歡的事”的建議,於是,曾經喜歡畫畫的s小姐就買了一些圖畫書(繪本)

意外發生了,s小姐被繪本深深的吸引,讀了一遍又一遍,並最終打開了心結放鬆了心情,恢復了身心健康,s小姐說是繪本救了她。

這是日本紀實文學作家柳田邦男轉述的真實故事——生命之泉.與圖畫書相遇

繪本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可以直達內心,讓人的心靈受到觸動。

柳田邦男在《繪本之力》一書中提到:與紀實文學相比,繪本是用非常少的字數和畫面,按照一般標準來說,是十幾幅到二十幅這樣剛合適的畫面數量,以及與畫面配合的非常少的文字,就能將人生,生命,生存,喜悅與感動等重要的內容,很快的表現出來,柳田邦男認為,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手段,是進行有效交流的手段。

從兒童的角度出發,我體會到了這種交流的有效性。

通過親子共讀《牙醫怕怕,鱷魚怕怕》《牙齒大街的新鮮事》孩子不再迷戀於糖果;

讀了《再見,電視機》孩子們會樂意配合每天看電視時間為30分鐘的約定;

講了《爺爺的肉丸子湯》《獾的禮物》向孩子傳遞生命與靈魂,生存與死亡。

"

“這書字太少了,換一本字多的”

“這書圖畫多,文字少,薄薄的幾頁,有什麼好看的”

“你只看畫也不認識字,能看懂嗎”

這種情景在我的童書館裡經常發生,當孩子們拿起繪本想走進繪本世界時,媽媽卻在旁加以干涉。他們的認知裡閱讀就要讀“厚”書,要麼多認識一些字,要麼為寫讀書感悟而讀,要麼為得高分而讀,這種畫多字少的繪本根本不在孩子閱讀的書目內。他們更熱衷於文學類。

被大師看好的繪本,為什麼有些家長看不上?

然而被家長看不上的繪本卻在別處發揮著神奇的作用:

上班族的s小姐,日積月累囤積了很大的壓力,某天她因為工作壓力而情緒低落,以至於沒辦法去上班,做什麼事都提不起精神,最後竟然連身體也動不了了,她不得不去看醫生,醫生勸她看開點,並且寬慰她:“這可能是上天賜予你的假期”,可是s小姐依然沒辦法輕鬆起來,心情持續抑鬱。後來,長期處於情緒低谷的s小姐,接受了“做自己喜歡的事”的建議,於是,曾經喜歡畫畫的s小姐就買了一些圖畫書(繪本)

意外發生了,s小姐被繪本深深的吸引,讀了一遍又一遍,並最終打開了心結放鬆了心情,恢復了身心健康,s小姐說是繪本救了她。

這是日本紀實文學作家柳田邦男轉述的真實故事——生命之泉.與圖畫書相遇

繪本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可以直達內心,讓人的心靈受到觸動。

柳田邦男在《繪本之力》一書中提到:與紀實文學相比,繪本是用非常少的字數和畫面,按照一般標準來說,是十幾幅到二十幅這樣剛合適的畫面數量,以及與畫面配合的非常少的文字,就能將人生,生命,生存,喜悅與感動等重要的內容,很快的表現出來,柳田邦男認為,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手段,是進行有效交流的手段。

從兒童的角度出發,我體會到了這種交流的有效性。

通過親子共讀《牙醫怕怕,鱷魚怕怕》《牙齒大街的新鮮事》孩子不再迷戀於糖果;

讀了《再見,電視機》孩子們會樂意配合每天看電視時間為30分鐘的約定;

講了《爺爺的肉丸子湯》《獾的禮物》向孩子傳遞生命與靈魂,生存與死亡。

被大師看好的繪本,為什麼有些家長看不上?

繪本中沒有要求,命令,居高臨下的教育,而是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與之對話,圍繞孩子生命成長進行“浸潤式的情景化教育”,涉及品格塑造,心理調試,社會交往,生命教育,認知能力,健康運動等全方面的問題。


通過讀《繪本之力》我汗顏之極,原來我對繪本的認知還很“狹隘”。

我只是把它們當做故事,忽略了繪本創作的背景,比如《1000把大提琴的合奏》講述的震災後人們療愈心靈創傷的自救方式《口袋裡的禮物》傳達的是身患癌症的媽媽對孩子滿滿的愛意;《小房子》是以美國曆史為創作背景。

《繪本之力》中柳田邦男提出了一個觀點:“一生要讀三次”意思是:第一次是孩子的時候,第二次是養育孩子的時候,第三次是自己進入人生的後半生時。

第一次是孩子的時候,前面我們講了繪本對孩子的影響,遺憾的是我們已經過了孩提期,處於養育孩子的時期。

這時,我們更應該和孩子一起讀。一來有助於親子之間的情感鏈接,二來現在孩子的語言體驗過於貧乏,利用電子產品體驗聲音的很多正因為如此,大人必須給孩子講述,孩子通過用耳朵聽語言,用眼睛看畫讀語言,兩者融合再一起,擁有這一能力的孩子一旦習得識字技術,就能夠自由的讀書,而只教識字這一技術,就不能讀書。讀書是孩子習得的一生技能。

"

“這書字太少了,換一本字多的”

“這書圖畫多,文字少,薄薄的幾頁,有什麼好看的”

“你只看畫也不認識字,能看懂嗎”

這種情景在我的童書館裡經常發生,當孩子們拿起繪本想走進繪本世界時,媽媽卻在旁加以干涉。他們的認知裡閱讀就要讀“厚”書,要麼多認識一些字,要麼為寫讀書感悟而讀,要麼為得高分而讀,這種畫多字少的繪本根本不在孩子閱讀的書目內。他們更熱衷於文學類。

被大師看好的繪本,為什麼有些家長看不上?

然而被家長看不上的繪本卻在別處發揮著神奇的作用:

上班族的s小姐,日積月累囤積了很大的壓力,某天她因為工作壓力而情緒低落,以至於沒辦法去上班,做什麼事都提不起精神,最後竟然連身體也動不了了,她不得不去看醫生,醫生勸她看開點,並且寬慰她:“這可能是上天賜予你的假期”,可是s小姐依然沒辦法輕鬆起來,心情持續抑鬱。後來,長期處於情緒低谷的s小姐,接受了“做自己喜歡的事”的建議,於是,曾經喜歡畫畫的s小姐就買了一些圖畫書(繪本)

意外發生了,s小姐被繪本深深的吸引,讀了一遍又一遍,並最終打開了心結放鬆了心情,恢復了身心健康,s小姐說是繪本救了她。

這是日本紀實文學作家柳田邦男轉述的真實故事——生命之泉.與圖畫書相遇

繪本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可以直達內心,讓人的心靈受到觸動。

柳田邦男在《繪本之力》一書中提到:與紀實文學相比,繪本是用非常少的字數和畫面,按照一般標準來說,是十幾幅到二十幅這樣剛合適的畫面數量,以及與畫面配合的非常少的文字,就能將人生,生命,生存,喜悅與感動等重要的內容,很快的表現出來,柳田邦男認為,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手段,是進行有效交流的手段。

從兒童的角度出發,我體會到了這種交流的有效性。

通過親子共讀《牙醫怕怕,鱷魚怕怕》《牙齒大街的新鮮事》孩子不再迷戀於糖果;

讀了《再見,電視機》孩子們會樂意配合每天看電視時間為30分鐘的約定;

講了《爺爺的肉丸子湯》《獾的禮物》向孩子傳遞生命與靈魂,生存與死亡。

被大師看好的繪本,為什麼有些家長看不上?

繪本中沒有要求,命令,居高臨下的教育,而是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與之對話,圍繞孩子生命成長進行“浸潤式的情景化教育”,涉及品格塑造,心理調試,社會交往,生命教育,認知能力,健康運動等全方面的問題。


通過讀《繪本之力》我汗顏之極,原來我對繪本的認知還很“狹隘”。

我只是把它們當做故事,忽略了繪本創作的背景,比如《1000把大提琴的合奏》講述的震災後人們療愈心靈創傷的自救方式《口袋裡的禮物》傳達的是身患癌症的媽媽對孩子滿滿的愛意;《小房子》是以美國曆史為創作背景。

《繪本之力》中柳田邦男提出了一個觀點:“一生要讀三次”意思是:第一次是孩子的時候,第二次是養育孩子的時候,第三次是自己進入人生的後半生時。

第一次是孩子的時候,前面我們講了繪本對孩子的影響,遺憾的是我們已經過了孩提期,處於養育孩子的時期。

這時,我們更應該和孩子一起讀。一來有助於親子之間的情感鏈接,二來現在孩子的語言體驗過於貧乏,利用電子產品體驗聲音的很多正因為如此,大人必須給孩子講述,孩子通過用耳朵聽語言,用眼睛看畫讀語言,兩者融合再一起,擁有這一能力的孩子一旦習得識字技術,就能夠自由的讀書,而只教識字這一技術,就不能讀書。讀書是孩子習得的一生技能。

被大師看好的繪本,為什麼有些家長看不上?

第三次是後半生,我們對隱藏在作品中的深層話題生活,生命,愛,會產生極大的共鳴!從而獲得力量!

前段時間頭條有個問題是讀書的目的是什麼?

大多數的認知是讀書—獲得高分—上個學校—找個好工作—有個好家庭—過上幸福的生活。最終的落腳點都是幸福的生活。

何為幸福生活?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不同,身體健康,衣食無憂,家庭和睦等,無非是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的雙富足。然而物質生活的滿足一定要有精神生活的支撐。

孩子的成長不是百米衝刺,而是持續幾十年的馬拉松,孩提—中年—老年,每個階段都有繪本陪伴,有著充實的精神世界的人生該有多幸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