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的專注力在生活中成長'

不完美媽媽 睡眠 體育 親子快報 2019-08-05
"

專注力必須經過訓練,學會如何聚焦在目標上,過程中運用技巧和策略,專心而持續地進行活動,同時忽略外在環境對視覺、聽覺及觸覺等的干擾之能力。這種能力與記憶力等管控功能息息相關。想要訓練孩子的專注力,爸媽就是最好的教練,訓練孩子逐步完成任務的能力,成為專注力的主人。

方法1: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專心

理想狀態是日常生活中,就是讓孩子知道何謂專心,並且適當的時候對孩子的專心行為給予肯定。父母可以先用能溝通的語言,讓孩子瞭解什麼叫專心,問問孩子:「你做什麼事的時候是專心的?什麼時候是不專心的?」引導孩子把這些事情寫下來。

如果孩子一時想不出來自己的專心經驗,可以幫助孩子聯想,例如「投籃的時候很專心瞄準籃框」、「玩樂高積木時很專心組合」、「吃飯的時候很專心咬食物」、「聽音樂的時候很專心跟著音樂擺動」,透過日常覺察到的「專心」,幫助孩子有覺知地專注在當下。

若想要再借由一些活動如手作、桌遊、閱讀、運動等等來提升孩子的專注力,關鍵是父母一起陪同,建議父母,每週至少要有3天、每次至少30分鐘,非常專心的陪伴孩子玩耍或運動等等,陪同的同時須放下手上的3C產品,專注的與孩子一起共享這個親子時光。。從2、3 歲後,就陸續利用一些靜態的小遊戲如黏土、拼圖、積木、角色扮演、聽故事等方式,來培養他的專注力。

"

專注力必須經過訓練,學會如何聚焦在目標上,過程中運用技巧和策略,專心而持續地進行活動,同時忽略外在環境對視覺、聽覺及觸覺等的干擾之能力。這種能力與記憶力等管控功能息息相關。想要訓練孩子的專注力,爸媽就是最好的教練,訓練孩子逐步完成任務的能力,成為專注力的主人。

方法1: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專心

理想狀態是日常生活中,就是讓孩子知道何謂專心,並且適當的時候對孩子的專心行為給予肯定。父母可以先用能溝通的語言,讓孩子瞭解什麼叫專心,問問孩子:「你做什麼事的時候是專心的?什麼時候是不專心的?」引導孩子把這些事情寫下來。

如果孩子一時想不出來自己的專心經驗,可以幫助孩子聯想,例如「投籃的時候很專心瞄準籃框」、「玩樂高積木時很專心組合」、「吃飯的時候很專心咬食物」、「聽音樂的時候很專心跟著音樂擺動」,透過日常覺察到的「專心」,幫助孩子有覺知地專注在當下。

若想要再借由一些活動如手作、桌遊、閱讀、運動等等來提升孩子的專注力,關鍵是父母一起陪同,建議父母,每週至少要有3天、每次至少30分鐘,非常專心的陪伴孩子玩耍或運動等等,陪同的同時須放下手上的3C產品,專注的與孩子一起共享這個親子時光。。從2、3 歲後,就陸續利用一些靜態的小遊戲如黏土、拼圖、積木、角色扮演、聽故事等方式,來培養他的專注力。

讓孩子的專注力在生活中成長

方法2:正向情緒是動機和專注的關鍵

當孩子學習越是受到獎懲控制,越容易產生挫折和無助感。父母須引發孩子正向情緒,而非開口就是罵,當孩子感到開心、有自信的,才能激起學習動機,做一件有成就感、能肯定自己的事情,就會看重自己,願意投入與專注。

舉例來說,孩子自己寫完功課了,父母卻都在忙自己的事情,一聲不吭;或孩子摸東摸西、放空,父母只得過來責罵、盯著寫功課;有些孩子為了得到父母的關注,會選擇後者。其實,平常就要多關注孩子,並且在孩子有好表現時,立即給予讚美;孩子表現不佳時,也別急著破口大罵,不妨用正面鼓勵,例如孩子作業寫不完,可以說:「你上次寫很好呀,這次應該也可以!」

"

專注力必須經過訓練,學會如何聚焦在目標上,過程中運用技巧和策略,專心而持續地進行活動,同時忽略外在環境對視覺、聽覺及觸覺等的干擾之能力。這種能力與記憶力等管控功能息息相關。想要訓練孩子的專注力,爸媽就是最好的教練,訓練孩子逐步完成任務的能力,成為專注力的主人。

方法1: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專心

理想狀態是日常生活中,就是讓孩子知道何謂專心,並且適當的時候對孩子的專心行為給予肯定。父母可以先用能溝通的語言,讓孩子瞭解什麼叫專心,問問孩子:「你做什麼事的時候是專心的?什麼時候是不專心的?」引導孩子把這些事情寫下來。

如果孩子一時想不出來自己的專心經驗,可以幫助孩子聯想,例如「投籃的時候很專心瞄準籃框」、「玩樂高積木時很專心組合」、「吃飯的時候很專心咬食物」、「聽音樂的時候很專心跟著音樂擺動」,透過日常覺察到的「專心」,幫助孩子有覺知地專注在當下。

若想要再借由一些活動如手作、桌遊、閱讀、運動等等來提升孩子的專注力,關鍵是父母一起陪同,建議父母,每週至少要有3天、每次至少30分鐘,非常專心的陪伴孩子玩耍或運動等等,陪同的同時須放下手上的3C產品,專注的與孩子一起共享這個親子時光。。從2、3 歲後,就陸續利用一些靜態的小遊戲如黏土、拼圖、積木、角色扮演、聽故事等方式,來培養他的專注力。

讓孩子的專注力在生活中成長

方法2:正向情緒是動機和專注的關鍵

當孩子學習越是受到獎懲控制,越容易產生挫折和無助感。父母須引發孩子正向情緒,而非開口就是罵,當孩子感到開心、有自信的,才能激起學習動機,做一件有成就感、能肯定自己的事情,就會看重自己,願意投入與專注。

舉例來說,孩子自己寫完功課了,父母卻都在忙自己的事情,一聲不吭;或孩子摸東摸西、放空,父母只得過來責罵、盯著寫功課;有些孩子為了得到父母的關注,會選擇後者。其實,平常就要多關注孩子,並且在孩子有好表現時,立即給予讚美;孩子表現不佳時,也別急著破口大罵,不妨用正面鼓勵,例如孩子作業寫不完,可以說:「你上次寫很好呀,這次應該也可以!」

讓孩子的專注力在生活中成長

方法3:減少3C,增加專注

尤其三歲以前孩子視知覺發展尚未成熟,經常使用3C產品會導致視覺肌肉疲乏,眼睛經常隨電子畫面不規則跳動,當需要書寫時,易造成跳行或漏字。也有研究發現,3歲前大量接觸電視的孩子,專心的程度遠不如少接觸電視的孩子。

3C炫目的聲光刺激,會讓大腦過於活躍,孩子容易表現興奮,長時間使用下來,大腦就像上了癮,需要更多刺激才能引起注意力,孩子回到課堂中,在相對單一、枯燥的環境下,可能就會表現不專心,抱怨「好無聊」。

建議平時就要與孩子約定使用手機及玩電玩的時間!

"

專注力必須經過訓練,學會如何聚焦在目標上,過程中運用技巧和策略,專心而持續地進行活動,同時忽略外在環境對視覺、聽覺及觸覺等的干擾之能力。這種能力與記憶力等管控功能息息相關。想要訓練孩子的專注力,爸媽就是最好的教練,訓練孩子逐步完成任務的能力,成為專注力的主人。

方法1: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專心

理想狀態是日常生活中,就是讓孩子知道何謂專心,並且適當的時候對孩子的專心行為給予肯定。父母可以先用能溝通的語言,讓孩子瞭解什麼叫專心,問問孩子:「你做什麼事的時候是專心的?什麼時候是不專心的?」引導孩子把這些事情寫下來。

如果孩子一時想不出來自己的專心經驗,可以幫助孩子聯想,例如「投籃的時候很專心瞄準籃框」、「玩樂高積木時很專心組合」、「吃飯的時候很專心咬食物」、「聽音樂的時候很專心跟著音樂擺動」,透過日常覺察到的「專心」,幫助孩子有覺知地專注在當下。

若想要再借由一些活動如手作、桌遊、閱讀、運動等等來提升孩子的專注力,關鍵是父母一起陪同,建議父母,每週至少要有3天、每次至少30分鐘,非常專心的陪伴孩子玩耍或運動等等,陪同的同時須放下手上的3C產品,專注的與孩子一起共享這個親子時光。。從2、3 歲後,就陸續利用一些靜態的小遊戲如黏土、拼圖、積木、角色扮演、聽故事等方式,來培養他的專注力。

讓孩子的專注力在生活中成長

方法2:正向情緒是動機和專注的關鍵

當孩子學習越是受到獎懲控制,越容易產生挫折和無助感。父母須引發孩子正向情緒,而非開口就是罵,當孩子感到開心、有自信的,才能激起學習動機,做一件有成就感、能肯定自己的事情,就會看重自己,願意投入與專注。

舉例來說,孩子自己寫完功課了,父母卻都在忙自己的事情,一聲不吭;或孩子摸東摸西、放空,父母只得過來責罵、盯著寫功課;有些孩子為了得到父母的關注,會選擇後者。其實,平常就要多關注孩子,並且在孩子有好表現時,立即給予讚美;孩子表現不佳時,也別急著破口大罵,不妨用正面鼓勵,例如孩子作業寫不完,可以說:「你上次寫很好呀,這次應該也可以!」

讓孩子的專注力在生活中成長

方法3:減少3C,增加專注

尤其三歲以前孩子視知覺發展尚未成熟,經常使用3C產品會導致視覺肌肉疲乏,眼睛經常隨電子畫面不規則跳動,當需要書寫時,易造成跳行或漏字。也有研究發現,3歲前大量接觸電視的孩子,專心的程度遠不如少接觸電視的孩子。

3C炫目的聲光刺激,會讓大腦過於活躍,孩子容易表現興奮,長時間使用下來,大腦就像上了癮,需要更多刺激才能引起注意力,孩子回到課堂中,在相對單一、枯燥的環境下,可能就會表現不專心,抱怨「好無聊」。

建議平時就要與孩子約定使用手機及玩電玩的時間!

讓孩子的專注力在生活中成長

方法4:孩子專心時,勿打擾

一位朋友分享,有次孩子趁大人不注意,抓著衛生紙猛抽狂撕,他暫時壓抑阻止的衝動,卻發現孩子撕衛生紙時,看起來好認真,還會反覆欣賞紙被撕下來的樣子,那時他很慶幸自己停下來,沒打擾孩子。

另一位朋友分享:某天,孩子在陽臺上看著窗外,看似在放空,走過去,忍不住開始叮嚀:「別弄髒手啊!摸完紗窗要洗手喔!等一下要記得寫作業!你怎麼還沒去洗澡?」一陣叨唸後,才發現孩子其實正在認真觀察盆栽上的小蟲子,心無旁騖。

父母有沒有發現自己很多時候,在不知不覺中成了破壞孩子專注力的罪魁禍首?也許我們都需要先放慢動作,停下來思考,自己的打擾其背後的目的,是為孩子好,還是隻因為自己一時的需要。

也或許我們需要設置底線,就上述第一位朋友分享的故事,假如要考量現實經濟和不浪費原則,可以允許孩子玩個10幾分鐘,再出手介入也不遲。

讓孩子玩到盡興絕對是重要的經驗,尤其對學齡前的孩子更是如此,讓孩子實驗某件事,滿足他在經驗中看到的,比起被動的教導灌輸,孩子更能為自己增值專注和思考的能力。

"

專注力必須經過訓練,學會如何聚焦在目標上,過程中運用技巧和策略,專心而持續地進行活動,同時忽略外在環境對視覺、聽覺及觸覺等的干擾之能力。這種能力與記憶力等管控功能息息相關。想要訓練孩子的專注力,爸媽就是最好的教練,訓練孩子逐步完成任務的能力,成為專注力的主人。

方法1: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專心

理想狀態是日常生活中,就是讓孩子知道何謂專心,並且適當的時候對孩子的專心行為給予肯定。父母可以先用能溝通的語言,讓孩子瞭解什麼叫專心,問問孩子:「你做什麼事的時候是專心的?什麼時候是不專心的?」引導孩子把這些事情寫下來。

如果孩子一時想不出來自己的專心經驗,可以幫助孩子聯想,例如「投籃的時候很專心瞄準籃框」、「玩樂高積木時很專心組合」、「吃飯的時候很專心咬食物」、「聽音樂的時候很專心跟著音樂擺動」,透過日常覺察到的「專心」,幫助孩子有覺知地專注在當下。

若想要再借由一些活動如手作、桌遊、閱讀、運動等等來提升孩子的專注力,關鍵是父母一起陪同,建議父母,每週至少要有3天、每次至少30分鐘,非常專心的陪伴孩子玩耍或運動等等,陪同的同時須放下手上的3C產品,專注的與孩子一起共享這個親子時光。。從2、3 歲後,就陸續利用一些靜態的小遊戲如黏土、拼圖、積木、角色扮演、聽故事等方式,來培養他的專注力。

讓孩子的專注力在生活中成長

方法2:正向情緒是動機和專注的關鍵

當孩子學習越是受到獎懲控制,越容易產生挫折和無助感。父母須引發孩子正向情緒,而非開口就是罵,當孩子感到開心、有自信的,才能激起學習動機,做一件有成就感、能肯定自己的事情,就會看重自己,願意投入與專注。

舉例來說,孩子自己寫完功課了,父母卻都在忙自己的事情,一聲不吭;或孩子摸東摸西、放空,父母只得過來責罵、盯著寫功課;有些孩子為了得到父母的關注,會選擇後者。其實,平常就要多關注孩子,並且在孩子有好表現時,立即給予讚美;孩子表現不佳時,也別急著破口大罵,不妨用正面鼓勵,例如孩子作業寫不完,可以說:「你上次寫很好呀,這次應該也可以!」

讓孩子的專注力在生活中成長

方法3:減少3C,增加專注

尤其三歲以前孩子視知覺發展尚未成熟,經常使用3C產品會導致視覺肌肉疲乏,眼睛經常隨電子畫面不規則跳動,當需要書寫時,易造成跳行或漏字。也有研究發現,3歲前大量接觸電視的孩子,專心的程度遠不如少接觸電視的孩子。

3C炫目的聲光刺激,會讓大腦過於活躍,孩子容易表現興奮,長時間使用下來,大腦就像上了癮,需要更多刺激才能引起注意力,孩子回到課堂中,在相對單一、枯燥的環境下,可能就會表現不專心,抱怨「好無聊」。

建議平時就要與孩子約定使用手機及玩電玩的時間!

讓孩子的專注力在生活中成長

方法4:孩子專心時,勿打擾

一位朋友分享,有次孩子趁大人不注意,抓著衛生紙猛抽狂撕,他暫時壓抑阻止的衝動,卻發現孩子撕衛生紙時,看起來好認真,還會反覆欣賞紙被撕下來的樣子,那時他很慶幸自己停下來,沒打擾孩子。

另一位朋友分享:某天,孩子在陽臺上看著窗外,看似在放空,走過去,忍不住開始叮嚀:「別弄髒手啊!摸完紗窗要洗手喔!等一下要記得寫作業!你怎麼還沒去洗澡?」一陣叨唸後,才發現孩子其實正在認真觀察盆栽上的小蟲子,心無旁騖。

父母有沒有發現自己很多時候,在不知不覺中成了破壞孩子專注力的罪魁禍首?也許我們都需要先放慢動作,停下來思考,自己的打擾其背後的目的,是為孩子好,還是隻因為自己一時的需要。

也或許我們需要設置底線,就上述第一位朋友分享的故事,假如要考量現實經濟和不浪費原則,可以允許孩子玩個10幾分鐘,再出手介入也不遲。

讓孩子玩到盡興絕對是重要的經驗,尤其對學齡前的孩子更是如此,讓孩子實驗某件事,滿足他在經驗中看到的,比起被動的教導灌輸,孩子更能為自己增值專注和思考的能力。

讓孩子的專注力在生活中成長

方法5:睡得好,才有滿滿的專注力!

臨床上很常遇到因為睡眠不足,白天上課精神不濟、不專心的孩子。通常調整好睡眠,專注力也能有顯著改變。

重視睡眠,協助孩子創建良好的睡眠衛生環境,睡飽睡滿,大腦才能長好。

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建議兒童青少年睡眠時數如下:

"

專注力必須經過訓練,學會如何聚焦在目標上,過程中運用技巧和策略,專心而持續地進行活動,同時忽略外在環境對視覺、聽覺及觸覺等的干擾之能力。這種能力與記憶力等管控功能息息相關。想要訓練孩子的專注力,爸媽就是最好的教練,訓練孩子逐步完成任務的能力,成為專注力的主人。

方法1: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專心

理想狀態是日常生活中,就是讓孩子知道何謂專心,並且適當的時候對孩子的專心行為給予肯定。父母可以先用能溝通的語言,讓孩子瞭解什麼叫專心,問問孩子:「你做什麼事的時候是專心的?什麼時候是不專心的?」引導孩子把這些事情寫下來。

如果孩子一時想不出來自己的專心經驗,可以幫助孩子聯想,例如「投籃的時候很專心瞄準籃框」、「玩樂高積木時很專心組合」、「吃飯的時候很專心咬食物」、「聽音樂的時候很專心跟著音樂擺動」,透過日常覺察到的「專心」,幫助孩子有覺知地專注在當下。

若想要再借由一些活動如手作、桌遊、閱讀、運動等等來提升孩子的專注力,關鍵是父母一起陪同,建議父母,每週至少要有3天、每次至少30分鐘,非常專心的陪伴孩子玩耍或運動等等,陪同的同時須放下手上的3C產品,專注的與孩子一起共享這個親子時光。。從2、3 歲後,就陸續利用一些靜態的小遊戲如黏土、拼圖、積木、角色扮演、聽故事等方式,來培養他的專注力。

讓孩子的專注力在生活中成長

方法2:正向情緒是動機和專注的關鍵

當孩子學習越是受到獎懲控制,越容易產生挫折和無助感。父母須引發孩子正向情緒,而非開口就是罵,當孩子感到開心、有自信的,才能激起學習動機,做一件有成就感、能肯定自己的事情,就會看重自己,願意投入與專注。

舉例來說,孩子自己寫完功課了,父母卻都在忙自己的事情,一聲不吭;或孩子摸東摸西、放空,父母只得過來責罵、盯著寫功課;有些孩子為了得到父母的關注,會選擇後者。其實,平常就要多關注孩子,並且在孩子有好表現時,立即給予讚美;孩子表現不佳時,也別急著破口大罵,不妨用正面鼓勵,例如孩子作業寫不完,可以說:「你上次寫很好呀,這次應該也可以!」

讓孩子的專注力在生活中成長

方法3:減少3C,增加專注

尤其三歲以前孩子視知覺發展尚未成熟,經常使用3C產品會導致視覺肌肉疲乏,眼睛經常隨電子畫面不規則跳動,當需要書寫時,易造成跳行或漏字。也有研究發現,3歲前大量接觸電視的孩子,專心的程度遠不如少接觸電視的孩子。

3C炫目的聲光刺激,會讓大腦過於活躍,孩子容易表現興奮,長時間使用下來,大腦就像上了癮,需要更多刺激才能引起注意力,孩子回到課堂中,在相對單一、枯燥的環境下,可能就會表現不專心,抱怨「好無聊」。

建議平時就要與孩子約定使用手機及玩電玩的時間!

讓孩子的專注力在生活中成長

方法4:孩子專心時,勿打擾

一位朋友分享,有次孩子趁大人不注意,抓著衛生紙猛抽狂撕,他暫時壓抑阻止的衝動,卻發現孩子撕衛生紙時,看起來好認真,還會反覆欣賞紙被撕下來的樣子,那時他很慶幸自己停下來,沒打擾孩子。

另一位朋友分享:某天,孩子在陽臺上看著窗外,看似在放空,走過去,忍不住開始叮嚀:「別弄髒手啊!摸完紗窗要洗手喔!等一下要記得寫作業!你怎麼還沒去洗澡?」一陣叨唸後,才發現孩子其實正在認真觀察盆栽上的小蟲子,心無旁騖。

父母有沒有發現自己很多時候,在不知不覺中成了破壞孩子專注力的罪魁禍首?也許我們都需要先放慢動作,停下來思考,自己的打擾其背後的目的,是為孩子好,還是隻因為自己一時的需要。

也或許我們需要設置底線,就上述第一位朋友分享的故事,假如要考量現實經濟和不浪費原則,可以允許孩子玩個10幾分鐘,再出手介入也不遲。

讓孩子玩到盡興絕對是重要的經驗,尤其對學齡前的孩子更是如此,讓孩子實驗某件事,滿足他在經驗中看到的,比起被動的教導灌輸,孩子更能為自己增值專注和思考的能力。

讓孩子的專注力在生活中成長

方法5:睡得好,才有滿滿的專注力!

臨床上很常遇到因為睡眠不足,白天上課精神不濟、不專心的孩子。通常調整好睡眠,專注力也能有顯著改變。

重視睡眠,協助孩子創建良好的睡眠衛生環境,睡飽睡滿,大腦才能長好。

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建議兒童青少年睡眠時數如下:

讓孩子的專注力在生活中成長

簡單翻譯成下面的圖表:
"

專注力必須經過訓練,學會如何聚焦在目標上,過程中運用技巧和策略,專心而持續地進行活動,同時忽略外在環境對視覺、聽覺及觸覺等的干擾之能力。這種能力與記憶力等管控功能息息相關。想要訓練孩子的專注力,爸媽就是最好的教練,訓練孩子逐步完成任務的能力,成為專注力的主人。

方法1: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專心

理想狀態是日常生活中,就是讓孩子知道何謂專心,並且適當的時候對孩子的專心行為給予肯定。父母可以先用能溝通的語言,讓孩子瞭解什麼叫專心,問問孩子:「你做什麼事的時候是專心的?什麼時候是不專心的?」引導孩子把這些事情寫下來。

如果孩子一時想不出來自己的專心經驗,可以幫助孩子聯想,例如「投籃的時候很專心瞄準籃框」、「玩樂高積木時很專心組合」、「吃飯的時候很專心咬食物」、「聽音樂的時候很專心跟著音樂擺動」,透過日常覺察到的「專心」,幫助孩子有覺知地專注在當下。

若想要再借由一些活動如手作、桌遊、閱讀、運動等等來提升孩子的專注力,關鍵是父母一起陪同,建議父母,每週至少要有3天、每次至少30分鐘,非常專心的陪伴孩子玩耍或運動等等,陪同的同時須放下手上的3C產品,專注的與孩子一起共享這個親子時光。。從2、3 歲後,就陸續利用一些靜態的小遊戲如黏土、拼圖、積木、角色扮演、聽故事等方式,來培養他的專注力。

讓孩子的專注力在生活中成長

方法2:正向情緒是動機和專注的關鍵

當孩子學習越是受到獎懲控制,越容易產生挫折和無助感。父母須引發孩子正向情緒,而非開口就是罵,當孩子感到開心、有自信的,才能激起學習動機,做一件有成就感、能肯定自己的事情,就會看重自己,願意投入與專注。

舉例來說,孩子自己寫完功課了,父母卻都在忙自己的事情,一聲不吭;或孩子摸東摸西、放空,父母只得過來責罵、盯著寫功課;有些孩子為了得到父母的關注,會選擇後者。其實,平常就要多關注孩子,並且在孩子有好表現時,立即給予讚美;孩子表現不佳時,也別急著破口大罵,不妨用正面鼓勵,例如孩子作業寫不完,可以說:「你上次寫很好呀,這次應該也可以!」

讓孩子的專注力在生活中成長

方法3:減少3C,增加專注

尤其三歲以前孩子視知覺發展尚未成熟,經常使用3C產品會導致視覺肌肉疲乏,眼睛經常隨電子畫面不規則跳動,當需要書寫時,易造成跳行或漏字。也有研究發現,3歲前大量接觸電視的孩子,專心的程度遠不如少接觸電視的孩子。

3C炫目的聲光刺激,會讓大腦過於活躍,孩子容易表現興奮,長時間使用下來,大腦就像上了癮,需要更多刺激才能引起注意力,孩子回到課堂中,在相對單一、枯燥的環境下,可能就會表現不專心,抱怨「好無聊」。

建議平時就要與孩子約定使用手機及玩電玩的時間!

讓孩子的專注力在生活中成長

方法4:孩子專心時,勿打擾

一位朋友分享,有次孩子趁大人不注意,抓著衛生紙猛抽狂撕,他暫時壓抑阻止的衝動,卻發現孩子撕衛生紙時,看起來好認真,還會反覆欣賞紙被撕下來的樣子,那時他很慶幸自己停下來,沒打擾孩子。

另一位朋友分享:某天,孩子在陽臺上看著窗外,看似在放空,走過去,忍不住開始叮嚀:「別弄髒手啊!摸完紗窗要洗手喔!等一下要記得寫作業!你怎麼還沒去洗澡?」一陣叨唸後,才發現孩子其實正在認真觀察盆栽上的小蟲子,心無旁騖。

父母有沒有發現自己很多時候,在不知不覺中成了破壞孩子專注力的罪魁禍首?也許我們都需要先放慢動作,停下來思考,自己的打擾其背後的目的,是為孩子好,還是隻因為自己一時的需要。

也或許我們需要設置底線,就上述第一位朋友分享的故事,假如要考量現實經濟和不浪費原則,可以允許孩子玩個10幾分鐘,再出手介入也不遲。

讓孩子玩到盡興絕對是重要的經驗,尤其對學齡前的孩子更是如此,讓孩子實驗某件事,滿足他在經驗中看到的,比起被動的教導灌輸,孩子更能為自己增值專注和思考的能力。

讓孩子的專注力在生活中成長

方法5:睡得好,才有滿滿的專注力!

臨床上很常遇到因為睡眠不足,白天上課精神不濟、不專心的孩子。通常調整好睡眠,專注力也能有顯著改變。

重視睡眠,協助孩子創建良好的睡眠衛生環境,睡飽睡滿,大腦才能長好。

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建議兒童青少年睡眠時數如下:

讓孩子的專注力在生活中成長

簡單翻譯成下面的圖表:
讓孩子的專注力在生活中成長

現代很多父母擔心孩子的專注力有問題,與其擔憂焦慮,不如從日常生活的教養面開始調整,親子共同努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