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淘氣包”,家長不吼不罵不說教,5招讓孩子秒變“乖寶寶”

不完美媽媽 尹建莉 愛彌兒 盧梭 右耳 若蘭媽咪的育兒日誌 2019-06-22

家有萌寶,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好奇的、可愛的、無所不能的寶寶們,隨時隨地都在創造著讓家長欣喜的“事蹟”。但是,當孩子長到一兩歲或者三四歲之後,令很多寶爸寶媽頭疼的事情出現了:家裡多了一個“搗蛋鬼”。這些小“搗蛋鬼”們總是不分時間場合,做出一些令人頭疼和氣憤的事情來:頂嘴、打人、摔東西、磨蹭.......各種無理取鬧,而且屢教不改。寶寶淘氣,父母著急,說教無效,打罵不妥,威信盡失……這些惱人問題,真是令父母頭痛。遇到“淘氣寶寶”,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家有“淘氣包”,家長不吼不罵不說教,5招讓孩子秒變“乖寶寶”

教育淘氣孩子的兩個常見誤區:“吼叫”和“說教”

孩子調皮搗蛋不聽話,是許多家長都頭疼的問題。有的小孩只要父母沒有立刻滿足自己的要求(不管這些要求合理不合理)就大哭大鬧甚至躺地上撒潑打滾。每次面對撒潑打滾的孩子,許多父母都感覺很無奈,尤其是在公共場合,感覺許多雙眼睛都在盯著自己和孩子,怪丟臉的!這時候有些家長會氣急敗壞,對孩子大吼大叫或者武力威脅,更有性格暴躁的家長乾脆採用暴力手段。也有的家長覺得”大吼大叫“會顯得自己“沒素質”,試圖用“講道理“的方式”溫柔“解決。事實證明,這兩種方式都是無效的。教育淘氣孩子的兩個最常見的誤區就是“吼叫”和“說教”。

家有“淘氣包”,家長不吼不罵不說教,5招讓孩子秒變“乖寶寶”

1、”吼叫“,無異於”火上澆油“,只會讓事情更糟!

很多家長都在說:自從有了孩子,每天都是在上演著“世紀大戰”,不是孩子在哭鬧,就是大人在咆哮。

其實,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大多數父母都中過這把”槍“,那就是對孩子大吼大叫,似乎吼叫的聲音越大,孩子就能越聽話。事實是,恰恰相反。

研究者通過實驗研究表明:跟孩子說話的聲音越大,孩子能夠接收到的信息就越少。一方面因為父母的吼叫會使孩子的注意力很難集中,另一方面,孩子心理的恐懼也會很大程度阻礙信息的接收。

對於年齡比較小(比如3歲以下)的孩子來說,孩子暫時會被家長以威勢鎮住,可是長時間的吼叫教育,孩子的焦慮、壓力、抑鬱程度都會增加,會產生更多的問題行為,親子關係也會惡化,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家有“淘氣包”,家長不吼不罵不說教,5招讓孩子秒變“乖寶寶”

對於年齡稍微大一點(比如4-6歲)的孩子,他們會覺得”我已經長大了,可以自己決定一些事情了“。這時候家長的”吼叫“,不但不能讓孩子乖乖”聽話“,還會激起他們的逆反心理,想要”挑戰“父母的”權威“,進行”反抗“,爭取自己的”權利“。所以,對孩子吼叫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反而是在”火上澆油“,讓事情變得更糟。

如今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總會遇到不順心,家長情緒一激動,就會對著孩子大吼大叫。在父母與孩子的較量中,最先崩潰的反而是父母,而孩子也會在一次次的對抗中學會對父母吼叫,這才是得不償失!

家有“淘氣包”,家長不吼不罵不說教,5招讓孩子秒變“乖寶寶”

教育家尹建莉說:暴力教育能讓孩子變的順從,不會讓孩子變的聰明和懂事;能讓孩子變的聽話,卻不能讓他們變的自覺和上進。所以,無論孩子犯錯與否,我們都好好的跟他說話吧,溫言暖語比疾言厲色更有力量。當孩子做錯了事,責備孩子的聲音越小,聊天式的解決問題,孩子就會聽的越認真,效果當然也就越好。坐下來和孩子友善地談一談,鼓勵孩子說出心中的真實想法,讓孩子覺得被尊重、被平等對待,然後進行合理的引導和激勵,讓孩子認識到胡攪蠻纏並不能解決真正的問題,進而改變自己的行為。

家有“淘氣包”,家長不吼不罵不說教,5招讓孩子秒變“乖寶寶”

2、面對”不聽話“的孩子,說教,等於在”對牛彈琴“!

現在很多新式教育都提倡不能打罵孩子,要跟孩子講道理。由於父母知識水平提高,確實紛紛按照如上所說,在孩子犯錯的時候,耐著性子給孩子講道理。但是,如果你曾嘗試過和一個孩子講道理,你會明白那是多麼受挫的一種體驗。尤其是你覺得他好像聽懂了,但是同樣的情況發生,他仍然會“重蹈覆轍”。你一定會忍不住質問:我要說多少遍你才懂?

成人總是希望通過“講道理”的方式,改變別人的行為和想法。但是對孩子講道理,是一種非常愚蠢的行為。以大道理壓人,強迫孩子接受來自父母口頭的“道理”,這是在使蠻力,是思維懶惰和粗糙的表現,不但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會使問題之扣越系越複雜,越系越死。盧梭在《愛彌兒》裡反覆提到:跟孩子”講道理“是最無效的教育。

家有“淘氣包”,家長不吼不罵不說教,5招讓孩子秒變“乖寶寶”

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疑問:為什麼孩子聽不進大人的教導,而且還當耳旁風?因為太小的孩子根本就聽不懂道理,也理解不了道理的涉及的影響、關係。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要求合理還是不合理,有理還是沒理。如果你總是想讓孩子認同“你的道理”,他不僅聽不進去,你還會錯失瞭解真正原因的機會。教養孩子,別跟孩子講道理。這是一句至理。跟孩子講道理,苦口婆心,循循善誘,這是“天底下最悲情的‘對牛彈琴’”。

越小的孩子,越難講通道理。你以為大孩子就可以跟他講道理了?對於一個已經“懂道理”的孩子來說,他要是願意“講道理”,還會“無理取鬧”嗎?這時候你跟他講道理,多半是“左耳進右耳出”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父母發現講道理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沒用,越喜歡講道理的父母,他的孩子往往越不聽話。因為面對喋喋不休的父母,孩子內心往往在想著如何逃離。

家有“淘氣包”,家長不吼不罵不說教,5招讓孩子秒變“乖寶寶”

孩子“聽不懂”或者“不願聽”,難道就任由他們無理取鬧嗎?當然不是!而是要換一種方式講。教育是門藝術,講究的是簡單和精巧。改變“講道理”的思維定式,變通一下,學會溝通,效果可能會好得多。

孩子的成長以模仿為主,不管是行為還是語言,想達到有效溝通,父母就要少說多做。父母交代孩子某件事情的時候,只需要告訴他/她需要做的事情,而無需講太多道理,那樣會干擾孩子對信息的判斷和接收。父母希望孩子怎麼做,需要做給孩子看,而不是一味說給孩子聽,反覆的行為模仿會強化孩子的行為習慣。

家有“淘氣包”,家長不吼不罵不說教,5招讓孩子秒變“乖寶寶”

聰明家長5妙招,“淘氣包”秒變“乖寶寶”

孩子調皮是天性,但很多時候父母都不知道拿孩子怎麼辦。其實,小孩子的行為難免出現偏差,與其批評和對抗,不妨耍些“小花招”,巧妙糾正和引導,讓孩子“變乖”。武漢啟蒙兒童教育中心主任,兒童心理專家羅子淡:教育“淘氣包”,有時候不需要開口說話,一個眼神、一個表情或者一個姿勢,就能讓小寶寶乖乖聽話、不吵不鬧。家有“淘氣包”,家長不吼不罵不說教,5招讓孩子秒變“乖寶寶”!

家有“淘氣包”,家長不吼不罵不說教,5招讓孩子秒變“乖寶寶”

第一招:體態法,鎮定自若,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威嚴“不可抗拒。

上週末帶著我家若蘭去兒童樂園玩。公園裡的人非常多有一個小男孩(暫且稱為小A吧)發現自己喜歡的小木馬在其他小朋友(暫且稱為小B吧)手中。小A試圖上手去搶,但是沒有成功,就把正在玩玩具的小B推倒在地,被推倒的小B嚇得大哭起來。

小A媽媽要小A給被推到的小B道歉。可小A撅著嘴,就是不肯。小A爸爸生氣了,兒子的屁股上打了兩巴掌。小A巨大的哭聲響徹公園,許多家長向他們投來異樣的眼神。小A媽媽強行把兒子拉到小B面前,慢慢俯身,平靜地低聲對他說:“快,向他道歉!”小A猶豫了一下,最終向小B道了歉。

面對在公共場所淘氣的孩子,如果說教無效,體態是最好的應對方法。要展示鎮定自若,鎮定自若的體態語言傳達的信息是:“這沒什麼好商量的!”而過於激烈外露的動作則會糟糕地傳達出這樣的意思:“小祖宗,聽話吧,不然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一旦你這樣做,如果孩子惡作劇地想知道媽媽跟著會“怎麼辦”的話,那這次交鋒就會以你的慘敗而告終。

注意,要表現鎮定自若,必須集中精神,嚴肅認真,同時儘量讓自己放鬆。動作一定要少,諸如揮動手臂、長篇說教、拍桌子等就不必做了,平靜而堅定地表達出家長的態度,自然會散發出相當的壓迫力。此時父母可以繼續保持鎮靜,走到離孩子很近的地方,這種微微俯身的姿勢,比父母的恐嚇、責罵都有效,因為它能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威嚴不可抗拒;又能讓孩子感到理虧,最終順從。

家有“淘氣包”,家長不吼不罵不說教,5招讓孩子秒變“乖寶寶”

第二招:表情法,不拘言笑的表情,”不怒自威“。

表哥家的孩子博睿常常因為喜歡看動畫片而不願吃飯,有時候甚至連續看下去,連作業都不寫。這天博睿又一回家就坐到電視機前目不轉睛地看,連鞋子都沒換。吃飯的時候,表嫂告訴他關電視,到餐廳吃飯。可他彷彿沒聽見,依然坐在電視機前沒有動身,反而還因為節目精彩笑得前俯後仰。

表哥皺了一下眉頭,走到電視前,“啪”地一聲關了電視。博睿看得正得意,沒想到爸爸會來這一招,於是不依不饒起來:“不嘛,我非要看,不讓我看,我就不吃飯!”表哥生氣了,回答:“不吃就不吃,有什麼了不起的!”

雖然博睿最後還是坐到了餐桌前,可吃飯的時候卻故意將飯粒撒得到處都是,還將油水弄到了衣服上……

這個時候,父母大可不必傷神,恰當運用”不怒自威“的表情,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一步:態度堅決。朝夕相處的孩子能輕易解讀家長的猶豫態度,家長嘴上雖在說“快去!”可是面朝別處的膝蓋卻暴露了其真實的想法,孩子心裡在琢磨“媽媽其實只是心血來潮,我要堅持,不能放棄自己的做法”。家長佈置好飯菜,走近孩子,不但臉朝著他,肩膀、膝蓋、腿部全都朝著他,讓孩子感到家長是認真的。

第二步:身體放鬆。家長站在孩子面前,用毫無感情的語調、孩子能聽得見的音量叫他的名字,並不斷跟他作目光交流,孩子的視線就會慢慢從電視上分散了。第二步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威嚇作用。

第三步:不怒自威。做出對孩子產生壓迫感的神情,這種平板的表情完全可以用泰山崩於眼前而不變色來形容。家長站在孩子面前,雙手放在背後,什麼動作和語言都沒有,目的是為了迫使孩子自己去端菜上桌。

但要注意,整個過程中家長不能笑,即便是嘴角輕微上翹也會讓你的一片苦心化為烏有。另外,也不能跟孩子作普通的談話或交流心情,因為你在對孩子提出正當的要求,必須要他來執行。

家有“淘氣包”,家長不吼不罵不說教,5招讓孩子秒變“乖寶寶”

第三招:撤退法,讓孩子的”表演“失去”觀眾“。

一次,我去商場買東西,看到一個兩三歲的孩子要買一個很貴的玩具,媽媽沒有給他買。這孩子大哭大鬧,先對媽媽拳打腳踢,後來索性坐在地上撒潑。媽媽很平靜的對孩子說:“你就坐在地上哭吧。“然後轉身”走了“。

孩子把抹眼淚的手指分開一道縫,看到媽媽“走”了。他立刻停住哭聲,爬起來去追媽媽。看到媽媽頭也不回地往前走,孩子急了,喊著:“媽媽,等等我!我不鬧了!等等我!”

有些孩子可精靈著呢,如果他們提出的要求父母不能馬上滿足他們的話,他們就假裝哭鬧,通過哭鬧的方式威脅父母直到父母答應為止。有時候,家長將道理說得口乾舌燥,可孩子怎麼也聽不進去,反而大喊大叫:“我就不!”、“我沒有錯!”這時一定要記住,不管孩子頂嘴也好,耍性子也好,如果得不到父母迴應的話,這些舉動都是無功的。等爸爸媽媽離開後,孩子見沒有“觀眾”了,也就沒興致再”表演“了。

家有“淘氣包”,家長不吼不罵不說教,5招讓孩子秒變“乖寶寶”

第四招:轉移注意法,把孩子從不良情緒或情境中”拉“出來。

天銳拉著小鴨子車經過門檻時,小小的輪子卡在門檻外過不來,外公幫他拉過門檻,可他又哭著把它放回原處使勁拉。外公不再理會,而是去看魚缸中那條天銳最喜歡的金魚:“咦,小金魚怎麼不愛動了?該不是生病了吧?”“什麼?小金魚生病了?”天銳丟下小車,著急地跑過來看,早把拉車的事忘在腦後了。

轉移注意力是我們處理寶寶不良或哭鬧行為的常用戰術。孩子在鬧情緒的時候最好的辦法是,他的注意力在哪兒,就故意的忽略這一點,顧左右而言他,帶著他繞圈子,直到成功的轉移他的注意力。小孩子很容易被新奇好玩的事物所吸引,從而把注意力轉移開來,孩子就不會哭鬧了。媽咪們平時學些小動物的叫聲,學一兩個小魔術,遇到孩子哭鬧時,媽咪蹲下身上變個小魔術或是指著不遠處的東西學幾聲小動物們的叫聲,孩子立馬就被吸引過去了,自然也就擦乾眼淚露出了笑容。

家有“淘氣包”,家長不吼不罵不說教,5招讓孩子秒變“乖寶寶”

第五招:激將法,激起孩子的”好勝心“。

佳佳在公園裡賴著不肯走路,一定要爸爸抱,不答應就乾脆坐在地上不動了。爸爸對媽媽說:“你看,前面那個小朋友跑得多快,咱們佳佳肯定跑不過她。”話音還沒落,佳佳已經“呼”地一下站起來向前追去。有些時候,對於孩子的任性和調皮,激將法是很管用的哦。

激將法是利用孩子自尊心和逆反心理積極的一面,從相反的角度,以“刺激”的方式對孩子寄予良好的期望,以激起孩子“不服氣”、“不服輸”的精神,使孩子產生一種奮發進取的“內驅力”,將自己的潛能充分地發揮出來,從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當然,運用激將法是否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主要取決於激將方式和時機把握是否恰當。根據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孩子承受外界環境的刺激或壓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在這個限度內,父母給予刺激、壓力的強度和孩子的“內驅力”成正比,壓力就會變成動力。如果超過了這個限度,就會導致孩子做出相反的舉動,從而破罐子破摔。因此,父母要根據孩子的個性和心理特徵來刺激孩子。

同時,根據美國教育心理學家索裡和特爾福特的研究,“男孩易受斥責影響,女孩易受頌揚影響”,對於男孩,可適當運用一些激將法,對於女孩,則儘量少用激將法,即使使用激將法,也不宜在公開的場合使用。

家有“淘氣包”,家長不吼不罵不說教,5招讓孩子秒變“乖寶寶”

當遇到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家長應該怎麼做才是最好的呢?碰到調皮任性、不聽管教的孩子,每個家長都會很頭疼,既不能任憑孩子“肆意妄為”,又捨不得採取“強硬手段”。孩子調皮搗蛋怎麼辦?父母不吼不罵不發怒,用這5招巧應對,“淘氣包”秒變“乖寶寶”!

相關推薦

推薦中...